【#作文# #小学作文课件通用#】孩子们,今天老师把大家带到四楼功能厅来上课,看,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你想说些什么?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写作课件,欢迎参考!
小学作文课件 篇1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写人类纪实作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以记叙和描写人物为主,叙写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符合小学生和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并且,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最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使之感受深刻,使学生乐于写作练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作文,帮助学生夯实记叙和描写的基本功,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写人类纪实作文的教学目标是: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作文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具体事例和抓人物特点写人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回忆,确定写作素材
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迂回”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作文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回忆自己的生活入手,帮助确定写作的素材。
1.启发谈话,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
教师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你熟悉的人,有你喜欢的人,有你讨厌的人,有你敬佩的人……能不能把他(她)们介绍给老师呢?今天先介绍你认为最需要尽早告诉老师的那一位。你所要介绍的这个人的哪些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请你按要求写下来。
2.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写作题目
教师先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以上填表内容,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并允许学生调换所要介绍的那个人,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人自拟写作题目。必要时,教师可提供一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拟题目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也可按典型事例拟题,等等。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学生的作文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人类文章的一般规律。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作文中领悟写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作文,想一想:哪些作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向大家介绍一下。
3.指导学生从作文“病例”中领悟写
把写人的文章写成叙事的文章,人物特点不鲜明,内容不具体,这是学生写人作文中常见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篇典型的 “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启发谈话: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作文,老师看了不够满意,现在我把这篇作文带来了,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行吗?
(2)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或同桌)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作文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作文中,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 “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点?然后教师揭示写人类文章的一般规律: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三、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创设情境,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个人介绍给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听同学们一个一个来介绍。如果你们将自己最需要告诉教师的那个人写下来给老师看看,不就行了吗?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然后再起草,凡能在25分钟内完成作文初稿的同学可获得“耕耘奖”。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表达的能力。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作文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对在25分钟内完成作文初稿的同学授予“耕耘奖”。没有完成作文初稿的同学可以继续写,已经完成作文的同学可以尝试修改。
4.指导修改,完善作文。
(1)启发谈话: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作文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作文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改得好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本次作文的“百花奖”呢!
(2)学生自改作文。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作文,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名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5)评议“百花奖”,先分四人小组评议,再进行全班评议。
四、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启发谈话,激发评赏的兴趣。
启发谈话: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将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二句佳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你的作文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请你将自己作文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让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欢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段。对评赏得好的同学,老师将授予“浪花奖”。
2.示例评赏,启发自我评赏。
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或片段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作文收获,分享作文成功的乐趣。
3.教师组织学生评议班级“浪花奖”。
4.提供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1)将优秀作文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寄给远方的亲人。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向学校广播站或学校画廊投稿。
(4)将班级中的优秀作文推荐给少儿报刊。
(5)当学生的优秀作文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编自己的优秀作文集,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评 析]
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体现了“三性”:
第一,情意性。首先,教师采用“迂回”的方式巧妙地向学生提出作文的要求,让学生领悟到“我需要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使学生有了宽松的“写作心境”,变教师“要我写”的外在要求内化为“我要写”的内在需求。其次,教师采用评奖、提供发表条件等多种激励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受到情绪的激励、情致的唤醒和情感的熏陶。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他们才能在自己的作文内容中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语言。
第二,自主性。学生是作文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启发学生乐意写和学会写上,从以上作文教学设计来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回忆和选择作文素材,自主构思起草,自主领悟写法,自主修改和评赏。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维持、强化学生的作文兴趣上,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的和谐共振。
第三,规律性。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作文的认知规律。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从“积累(生活和阅读)→构思→修改→评赏”几个环节的纵向联系来看,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也符合学生作文由“感悟生活→理解表达→修改完善→评赏提高”这一作文的心理规律。
小学作文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学生想像与联想能力,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教学设想】
1、培养学生想像与联想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教改的重要任务,而想像力本身就是创造力,它必然远离板滞,所以训练本身应是一片广阔的天空,学生的想像都能振翅高翔。
2、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想像与联想能力相对城镇中学的学生差得较远,所以很有必要培养并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3、想像与联想能力,是近年来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且试题面已远远超越了作文的范畴,如根据有关词语,写出一段描述性的话和仿写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语:由课前口语训练《觅》这篇优美的想像与联想佳作引入课题。
二、基本知识(见板书)。
三、课堂练笔:(任选一题,展开想像与联想,把主要构思写出来,并在课堂上交流,最后教师点拨。)
1、祥林嫂之死。
2、别里科夫的葬礼。
四、课后作文
1、西方一位艺术家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说:只要我们细心,世上有很多东西都能触发我们无尽的联想。今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那熟悉的英语26个字母,看看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请以“由字母A?(或V? ……)想到的”为标题,标题自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2、窗
附录:
(一)板书:(括号内容仅供参考,黑板上不再书写)
怎样想像与联想?
1. 要善于抓住“触发点”。
(“触发点”常常是眼前的实景,即眼前的人、事、景、物。
“触发点”选得好,想象的阀门打开,就如同童话中的魔棒一样,脑中会闪现出许多奇妙的事物,许多生动的形象。)
2. 要合理。
(合理的联想与想像,就是要抓住事物之间的合理的联系。)
3. 要注意平时积累想像与联想的材料。
(材料来自哪里?
一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二来自有心的阅读、看电视、看电影、听故事,注意积累间接的生活材料。)
4. 要符合作文的一般要求。
(如,题目、立意药新颖、深刻,要处理好篇章结构、详写略写,要使用好语言,运用好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等等。)
(二)佳作欣赏:
觅
测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可是脑子却专横地不许我接触书本。窗外的雨下个不停,教人心烦。我一丝劲儿也提不起,只好伏在案上,闭上眼睛……
不一会儿,灵魂好像离开了我的躯壳,飘啊,飘啊,飘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我伫立观望,只见村屋寥寥可数,阡陌整齐地把田地分割开来。农民背着太阳,把着耙子在犁地。老人在屋前的小园剪草栽花,畜栏中的鸭子和绵羊在相互嬉戏,好一幅农家乐的美景。温暖充盈在空气中,把我这孤单的人也感染了。
小学作文课件 篇3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蝉》。这篇课文被编排在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的第九册第二十二课。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四个环节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蝉》是一篇科普散文,选自法国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课文讲述了“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惯,通过观察,了解到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但同时蝉有时没有听觉的,他对自己所发出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了解有关蝉的知识,知道人类与动物之间应该而且可以和谐相处。
二是学习把课文划分几部分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能够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产生对食物仔细认真观察的兴趣和愿望,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基于此,对于学生而言,本文把蝉人格化的语句需要体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需要学习。
《蝉》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承前“主要是指本文的教学是在学生原有的说明文学习的基础上对语文能力进行综合强化,这意味着教师在教法上可以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研究,让学生在更高的要求之下自主地完成旧有能力的提升,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启后”,是指学生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强化学习后能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本单元编排用意和本课特点,以及本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点:1、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朗读课文,按要求积累词语;了解说明文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方面,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蝉的,是怎样说明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产生对事物仔细认真观察的兴趣和愿望。
本篇文章显现了作者仔细认真观察和一丝不苟的实验,反映出一名昆虫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作者把蝉当作人、当做朋友来写,展现了一位作家的人文情怀。全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说明的道理令人信服,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将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蝉的,是怎样来说明的。并产生对事物仔细认真观察的兴趣和愿望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蝉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作者对蝉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尽量生动感人,所以基于此我将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把蝉当作人来写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作为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内容,我将采取几种教法:
1、以读代讲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2、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所以本节课中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所以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划、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代替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理解感悟的境界
三、说教学过程
本文我设计用3课时完成。
第(1)课时主要是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第(2)课时主要是组织教学、教授新教材和巩固新教材,从而掌握文章的重点,解决文章的难点。
第(3)课时课后测验。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并不单纯是一门学科,它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因此,语文课程的学习,绝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课程本身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所以,上课伊始我请同学先谈一谈自己对蝉的印象,可以从外观特点或是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入手。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好的'理解课文。
“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首要地位,老师要给学生自读,自悟的空间,而不可流于形式。所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按着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或轻声读,或朗读,或分组读,或问读,或同桌互读,借此机会导读书方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一下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蝉的特点的,说说主要内容,养成边读、边思边动笔勾画、旁批的良好地读书习惯。再“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巩固。学生在自主读书、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和合作探索中,学会了合作,思维被完全激活。在读通读熟中感受到了自主读书的乐趣,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自我表现的参与意识及成功的喜悦。同时水到渠成地悟出了文路:蝉是“我”的邻居——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蝉是没有听觉的。
在整体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分部分学习文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本环节让学生默读一下文章第2~7自然段,思考一下作者是用哪些内容来说明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怎样说明的,你有什么体会。然后给同学提供一个学习和汇报的表格,学生先自行填写,然后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互相借鉴。待同学填写完毕后在进行全班的交流讨论。这样,学生既发挥了思维潜能,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及学科间的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有积极思考、独立深究、善于发现、敢于质疑,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动机潜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请同学按照学习蝉非常喜欢听音乐这部分的方法自己学习“蝉是没有听觉的”这部分内容。从而真正的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在学生学习了蝉喜欢听音乐和蝉没有听觉这两部分后,同学回到文章的整体上来,回过头再读一下文章的第1自然段,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即“文章第1部分在本文中的作用”思考之后,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而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汇报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畅谈见解和观点的过程,又是师生“阅读反思”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感悟,这是对不同生命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推动课堂对话的发展。
为了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我再次请同学结合课后练习2,在文中找出把蝉当做人来写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从而使学生理解作者拟人手法的运用才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为了体现以“导”为前提,“读”是途径“悟”是关键的理念。“读”与“悟”成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动力。而“导”的过程也就指导学生“读”和“悟”的过程。请同学反复朗读这些句子,用朗读促进理解。最后选择几句自己感兴趣的话抄写下来,已达到词语积累的目的。
课后应该是一个新的学习轮回的开始,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能使学生从中吸收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展个性。在课堂最后这个环节,我请同学完成课后练习4读读写写,从中练习学生的理解词语的能力。
小学作文课件 篇4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发现身边感动的事,练习选材和细致描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选择习作素材;学习对语句进行细致的描写
教学难点:怎样对语句进行细致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介绍公益广告,引入课题
1.“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则公益广告,它曾经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我们一起来看。想一想这则广告哪里打动了你?”
2.学生听完后回答。注意引导学生:这则广告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它表达了我们对父母的感激,表达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孝顺,百善孝为先。
3.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感动。同学们,当你早晨享受着母亲为你做的早餐时,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老师的谆谆教导时,当你和同学快乐的嬉戏时,这一切你是否觉得幸福?一点一滴的小事构成了我们平凡的生活,平凡的生活虽然不轰轰烈烈,却凝结着一点一滴的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寻找生活中的感动。用我们的笔记录下来。
4.教师出示习作要求----写作: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要求:
(1)作文题目自拟。
(2)选择你亲身经历过或者是你耳闻目睹的,曾经深深打动你的一件事写下来。
(3)描写具体,有真情实感。
(二)选材环节
1.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就要着手写作了,第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选材)
2.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想一想自己经历过的或者身边的哪件事打动了你,用一两句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会儿我们交流。
3.学生交流
4.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很热烈,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可是你知道吗,光感动还不行,要想写好一篇作文,是需要很多技巧的,比如选材也有技巧,有的事值得写,有的事写出来却不能打动别人。请大家看大屏幕,谈一谈你觉得哪件事值得写,哪件事不值得写?为什么?
课件出示:看一看,选一选:
1.考试没带橡皮,同学借给我。
2.荒凉的土地上长着几株小草。
3.和同学发生矛盾,好朋友安慰我。
4.放学路上老师叮嘱我们注意安全。
5.公交车上,有小朋友主动给老人让座。
6.下雨了,临窗的同学主动关窗。
7.马路上看到大狗守护着自己被车撞倒的孩子。
8.晚上生病,妈妈背我去医院。
(三)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描写
1.有了好的素材,就能写出好的作文了吗?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写出的效果却大相径庭,比如,很多同学都有一个共性的毛病,写出的文章犹如流水账,没有轻重缓急,详略不得当,虽然选取的素材很感人,写出的文章却不能打动人,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呢,今天老师教给你们一个法宝:对语句进行细致的描写。请大家看这个片段:
课件出示:
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去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走了,晚上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时天已黑了。比我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都因天黑而害怕,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终于有一个矮小的人影出现,那便是母亲。母亲那么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她回家。
2.这个片段你读了有什么感受?(语句很通顺,但是描写不细致,只是把事情说明白了,没有真情实感,流水账似的文章。)
3.如果是你,你准备怎样修改这段文字,使它更生动?
4.课件出示梁晓声的原文:
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去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八点时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时天已完全黑了。比我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都因天黑而害怕,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像矮小却穿了笨重铠甲的古代兵卒。断定那便是母亲。在路灯幽蓝清冽的光下,母亲那么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着她回家胡乱做口吃的呢!
比较两段话不同的表达效果,体会细致描写的作用。
5.找出两个学生,大家一起想一想他的文章应该进行哪些细致地描写,表达怎样的情感?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6.有句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写文章亦是如此。在平时的习作中同学们会常用到细致描写的方法,比如刻画人物,会用到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刻画环境会用到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可以衬托人物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嘛!在习作中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四)布置学生写提纲
1.(教师配乐启发学生情感)同学们,当我们打开回忆的闸门,感受生活中的感动,你会发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我们要学会感谢,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就像汪国真的诗里写的:
课件出示,教师配乐朗读
2.下面请你们拿起笔来,把你要写的一件感动的事,列一个提纲
课件出示提纲表格,教师说写提纲要求,学生动笔写,教师巡回指导。
3.老师相信你们这些感情细腻的孩子一定会写出精彩的文章,请把这篇作文写下来。好了,同学们再见!
小学作文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内容
《观潮》是语文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和言语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本单元的课文以写景为主,本课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书写"鼎、罩"等7个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若隐若现、昂首东望等词语;
能用"逐渐"、"恢复"等词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以读促悟、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本科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所以我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描写方法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词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我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是基于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分析,那么接下来我来说一说学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正确书写汉字还有待加强,学生理解一些语句深层涵义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因为本课是篇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采用"创设情境法"、"图文结合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钱塘江潮来时宏伟的气势,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学法分析
学生将采用"情景探究法"、"讨论法"及"朗读体会法",通过对图片影像的观看,感受和学习课文中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五、说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首先我采用设问的形式问学生们,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听说过或者见过钱塘江大潮吗?
然后,放录像让学生们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之后,请几个学生分别谈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因为很多同学都没有亲身感受过这一奇观,在这里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气势,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
第二环节:新授环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采用查字典等自学方式解决。
然后我找同学来大声朗读课文,并采用同桌对读的、抽读生字卡的方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新课标极力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提醒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我让学生带着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这一问题来默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默读的时候要提高默读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笔指着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课文脉络清楚,学生在初读基础上能很快理清脉络,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3.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并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观看一遍录像。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们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观潮人的感受。
4.细读,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1.潮来前,江面的景色什么样?(江面平静)
2.潮来时,江面的景色什么样?在讲潮来时这部分时,让他们用笔画出描写潮来时的景象和声音的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大潮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时联系生活经历,体会感悟,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我之所以设计如上三个问题,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时间顺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第四环节: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的关键词总结成为本课板书,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钱塘潮的特点。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 潮来时: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小学作文课件 篇6
一、说教材
《富饶的西沙群岛》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安排了四篇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分别向学生展示了辽阔祖国的迷人景色与地方特色。《富饶的西沙群岛》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魅力。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富饶、五光十色、珊瑚、成群结队、千奇百怪、祖祖辈辈等词语。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南海岛风光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了解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式并学会运用。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和学的方法:
1、自主学习法。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都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自主读的同时教给读书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采用了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读全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我先向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自然地引到本课的`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在学习课文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既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也加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三环节:整体把握课文(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方法)
1、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每段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简要概括。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标记,看看这篇文章讲课意见什么事情?富饶的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把自己从文中了解到的内容作上记号并向全班汇报。通过汇报,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四环节:精读感悟,从中感受细沙群岛的广阔和富饶
我采用以下方法我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1、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通过看地图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岛,同时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
2、朗读2~6自然段,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是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6自然段,想想画画,看看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的呢?
3、同位交流,品位重点
(1)学习第二段,找出风景优美的句子。说说“五光十色”的意思,并进行替换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研读第3~4自然段,潜水到神奇的海底,看看有哪些物产。(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找出西沙群岛的物产,用笔画下来。)
(3)引导合作学习:海底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和全身披甲的大龙虾,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鱼。同桌两人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思考“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意思。
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上面的学习和之前的阅读积累,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贝壳的美丽、海龟的有趣、海鸟的多,从而升华情感,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5、巩固全文(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之后,我将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有一个升华)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通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这一课的板书是这样的:先板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然后在下边板出它的两个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简单明了,起到了有效辅助教学的作用。
小学作文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曾经到过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
2、表达清楚,有条理,语言通顺。
重点难点:能有条理、有顺序地介绍一处风景地。
教学准备:挂图或幻灯、学生去过的风景点的相片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说一说
1. 激趣导入:你到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 老师示范介绍一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介绍自己到过的风景点。
3. 自己说一说
4.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5. 每一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到过的风景区或家乡的一处美丽风景。
① 要求:小导游介绍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听。
② 师生共同评议,评出最佳小导游给予奖励。
二.指导写作。
1、翻开书了解习作要求
内容:介绍自己曾经到过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介绍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
要求:表达清楚、有顺序;能让别人产生马上想去看看的愿望。
2、出示范文,了解写作结构。
三、学生写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一、习作小结
1、 小结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 表扬优秀习作
二、习作评讲。
1、 佳作欣赏。
2、 共同修改一习作,再次体会表达要有顺序,描写要清楚。
三、交流习作
1、 再一次朗读自己的习作,进一步修改。
2、 与他人互相交流习作,互相修改、互相学习。
小学作文课件 篇8
今天,我又有些害怕,下午开家长会,我担心,我忧虑,我不知道我究竟在害怕些什么。
我渴望像女娲补天一样把心脏的洞口堵住,总是失魂落魄的。再看看同学们,全没有了对将要到来的袭击的恐惧,全都是很轻松的。中午临走的时候,杉已经帮助老师把卷子批改完,大家正忙着家长会,在黑板上画画,在地板上扫扫。“我觉得应该把‘家长会’三个字改成粉红色,再写小一点。”刘映杉专心致志地在黑板下面递递粉笔,提提意见。“走了吧!”我有点等不及了,焦急万分地催促杉。现在我的心情已经有了一个大洞,也许等家长会完毕之后才能弥补。
哎!杉这次又靠了第一,她可是胸有成竹了。我,我就连她的万分之一都赶不上。原因不紧因为对自己比较放松,更重要的是记性。她到现在还把我俩第一次见面时那种幼稚的场面记得一清二楚,而我,早已把这段记忆抛到了九霄云外。妈妈也曾经骂过我:今天听写了这写词语,也许明天就会忘地一干二净。我也是服的,的确是如此,就是上回在家听写全对,第二天课堂听写时,还是错了两个。昨天听写的,全部是等于0。
老师为此也起了疑心,说我们全对的.大部分是抄袭,家长包庇的,可我不是,有些时候也是错了一两个的。我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不相信我了,甚至对我失去了信心。可是现在,我的确是很努力。
我在害怕,我在忧虑。那天中午放学时,杉跑过来对我打量了一番,吃惊地对我说:“盈,你有一张卷子居然考了63.5分!!”开始我也有点吃惊,跑上去一看,已经被老师给分了出来。这次,我又得出名了!
总之就是害怕。明天上学了,我还是害怕,要毕业了,我也是害怕,马上放假了,我居然还害怕。我不知道我在怕什么,就是有些心神不宁,也许是青春期的躁动吧!
小学作文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写一篇观察作文。可以写春天大自然的景色,也可以写人们的衣着、活动等。
2、有顺序地抓住春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紧扣“春天”二字,写出变化,写出季节的特点。
【教学准备】
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或结合学校的春游、或组织学生到公园、郊外踏青,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春天,与春天亲密接触。
【教学过程】
一、品春天之文,积累词句。
1、同学们,回忆一下开学至今,我们学过哪些关于春天的文章。(《春的消息》、《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放风筝》)
2、读读这三篇文章,看看作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些语句?
3、你还在课外读到哪些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选择其中的一篇与你的同伴共同朗诵一下,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与春天有个约会”。
4、我们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写春天?
(风和日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红柳绿……)
说明:其实,关于春天的文章,古诗等学生已经学得不少了,本文的训练旨在让学生学会应用,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我认知。教师要及时地将学生习得经验梳理、归纳继而运用。
二、观春天之景,积累素材。
1、通过你与春天的亲密接触,你能说说春天有哪些特点吗?(阳光、红花、春雨……不强求统一,只要能说出特点就可以了。)
2、春天与冬天相比,不同在哪里?
3、人们的衣着、神态有什么变化?(衣服穿得少了,颜色鲜艳了,不再畏畏嗦嗦了,挺起胸走路了……)
4、植物有什么变化?(桃花开了,柳树绿了,迎春花黄了,菜花一片黄……)
5、动物有什么变化?(冬眠的动物醒了,蝴蝶蜜蜂忙采蜜了……)
6、景色有什么变化? (阳光更暖了,雨多了,春雨绵绵……)
7、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具体说说。(老师随机将选择内容一致的同学编为一组,小组内交流。)
8、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说明: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敢于发表意见,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
三、述春天之文,尝试运用。
1、春天是那样的美好,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春天播种。拿起我们的笔,用我们的文字将美丽的春天写一写。
2、写作的时候注意:
(1)采用日记的格式书写。
(2)有顺序地抓住春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3)注意用上描写春天的美词佳句哟!
说明:有了“说”的基础,习作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不会感到害怕,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学生习作时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比如班德瑞等。
四、绘春天之色,升华体验。
1、谁愿意交流一下你的文章?
2、老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评点。
3、自我修改调整后誊写。
4、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根据你认为班里写得好的文章把春天画下来。
说明:这一环节应该让学生明白,好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多次修改,反复斟酌以后才出现的,要让学生养成作后修改的习惯。
小学作文课件 篇10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是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三、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四、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五、引导互评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小学作文课件 篇11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件难忘的事情”作文指导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一件难忘的事情”是第十一册第三组基础训练的作文。通过对本单元讲读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阅读课文《胡萝卜》两篇文章的学习,体会叶圣陶和朱德熙两位先生修改作文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并从他们的改文中学到怎样修改作文的方法。围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作文教学第二课时以指导学生归纳修改作文基本方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这次作文训练用二课时。第一课时,根据题目“一件难忘的事情”的中心词“难忘”,提示写作的范围和中心。激发学生回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难忘的往事,选取自己最难以忘却而且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鼓励部分学生简略口述事情的的主要经过和难忘的原因。通过示范,要求全体学生先列好写作提纲后依据其顺序进行作文,力求在教师巡回指导下当堂完成初稿。第二课时,为达到学生初步学会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一目标,指导学生以所学课文为范例,从叶圣陶、朱德熙两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归纳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程序。以“仔细阅读、推敲词语、理顺语句、删改重复、增添完善、纠错别字、断句标点”为分步修改的步骤,使学生在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教法选用:
为切实指导学生修改好自己的作文,选用“范例方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是以范例化的知识结构理论加以取材。通过本单元两篇课文的学习,从叶圣陶、朱德熙老前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修改文章的范例中,引导学生重温修改文章有哪些基本方法,以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是将范例理论具体化。指导学生依据范例,创造性地归纳如何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统一认识后,集体编写成修改作文的程序。
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具体运用自编的修改作文的程序,在修改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运用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使实质训练同形式训练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修改能力。
学生指导:
归纳式。归纳式是指学生在接触了较多的具体材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同类的若干例中归纳出某种学习方法。用归纳式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学习方法,将这一学法运用于学生的写作实践中。
第一步,让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老前辈修改文章的方法。
第二步,指导学生编列修改作文的程序,归纳为学习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
第三步,将归纳的学法直接应用于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出示目标
在导入过程中,教师热情地将上一课时学生完成的初稿情况作简要介绍。用“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激发学生修改作文“文章不是写好,而是改好”的名言,引出本节课的作文教学目标:归纳修改作文的方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读写结合,范例提示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胡萝卜》两篇课文,从叶圣陶、朱德熙两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体会修改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通过学生口述,从改词语、改句子、删去重复的词句、增添不完善的句子、改正错别字和标点、将长句断成短句等方面逐一修改、明确要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就应该像老前辈这样对作文进行比较全面的修改。
三、探索规律,概括方法
通过范例,知道修改文章应遵循一定的规律,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应有一定的程序。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老前辈修改文章的规律,概括归纳编写成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以“仔细阅读、推敲词语、理顺语句、删改重复、增添完善、纠正错别字、断句标点”为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用简略的文字板书修改程序为:读——词、句、字、点——改
四、方法实践、自我修改
按照归纳自己作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首先是让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初稿,文题对照,看作文是否突出了写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情,想想哪些地方讲得不清楚,哪些语句读起来有毛病,把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先作上记号,然后用修改符号按照下列顺序逐一加以修改:
(一)推敲词语。就是把用得不准确的词语改准确。依据常常应用的规范的句式,判别作文中某句话里的词语运用是否恰当、词语搭配是否合适。词语更换主要是使学生懂得词语的意思、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对学生在文中词不达意的典型例子词语的误用,指导时教师在不违背学生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换词法进行比较,由学生自行对比,识别某一词语正确的使用方法。也可将学生作文中使用错误的词语,用其例句作简析,让学生通过修改,逐步做到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理顺语句。就是要把不通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修改时要逐句逐句的读,寻找不通顺的句子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看句子成分有无残缺或是语法上的毛病。还要看句子是否按逻辑顺序排列,有无前后颠倒,句与句是否衔接连贯,合乎事理,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应遵循其规律。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病句和前后不连贯的句子,教师可选择其典型由学生识别并加以修改,在共性问题上形成共识,明确句子要通顺连贯,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必然联系,句意要符合客观事实,并逐步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
(三)删改重复。就是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这是由于小学生所接触的词汇不丰富,书面语言还达不到能恰当地运用词语和句子表情达意,所以作文中常常出现近义词重复使用。加之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不能对事物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描述,仅从某方面去反复叙说。作文修改中指导学生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适宜的方法:一是句子中如有相同的词语或近义词,视为重复,删去多余,只需保留其中之一;二是描述同一事物的句子,有两句以上意思基本相同,视为啰嗦,应删去一句,保留自己认为已经表达清楚意思的其中一句,使句子简洁明白。
(四)增添完善。就是增添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完整。由于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有限,即使是已经学过的词语尚不能恰当运用,作文时常常出现句子的主干成分残缺或者是平铺直叙。对于主干成分不完整的句子,应指定学生仔细查阅,发现缺漏,宜补则补;意思交待得不清楚的,该添必要的句子就要添写上。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描写的事物展开合理的想象或者有机的联想,使学生增添完善的书面语言,尽量能够做到传情达意。
(五)纠错别字。错字别字,在小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同音字、形近字易混;多笔少画的字易错。加之作文时,学生对尚未学过或未记熟的字词,暂用同音字替代。修改时一是学生自学运用字典查找;二是教师解答。将学生需求的字词板书明示,对形近、同音和多笔少画的字在写法和用法上再加指点;三是巧妙引导,让学生自己悟出。从而训练学生掌握纠正错别字和识记运用汉字的方法。
(六)断句标点。
成篇的作文是由自然段中的若干相关的句子组成。作文时,小学生一般只偏重文字书写而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有的一点到底或者都是句号,长句也比较多。断句,这里指的是将学生作文中的长句用逗号断开,把长句改成短句。对特殊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再加提示,促使标点符号错的要加以修改,无标点的逐一加上标点,达到学生作文修改的最后阶段在全文中使用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七)总结升华。鼓励学生学习老前辈修改文章的精神,增强修改意识,在小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中,原则上教师不作大而全的批发和包办代替,尊重学生的原意,立足于学生的原文,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初稿中发现问题和自己修改,激发学生修改意识和兴趣,修改时要学习叶圣陶、朱德熙先生修改文章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精神。修改即使到了学生誊写作文时,也要激发学生要有边誊边改的修改意识。誊好后还要边读边审。从而养成反复阅读、仔细推敲、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逐步学会能够修改自己的作文。
小学作文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去发现丰富而精彩的素材。
2.懂得作文是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别人最想知道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材料选择空间的拓展。
2.写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什么”
1.从动物身上发现。
1)出现图片:小猫上树(画面取名:小猫的勇气)
A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有:小猫很有勇气,小猫敢爬树等)
B等爬完树,你会发现小猫的肉垫、爪子、毛等等都有了变化,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
2)出现不起名组图:小猫斗大猫小猫洗爪子猫睡觉大猫妈妈的母爱
A现在你又从猫的身上发现了什么?
由学生任意挑选说自己的发现,并简单地进行叙述。
1)导入身边动物。
A猫的身上的发现是这样的多,其实狗的身上的发现更多,我们同学家里养过狗吗?你亲戚家里有人养过狗吗?你曾经发现过狗的`什么?
(估计学生有:狗会摇尾巴;狗会看门等)
B还有别的动物吗?
2.从身边发现。
1)出现图片:一个躲在门里的小女孩
A这个人是谁啊?会不会是你?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有:向来以为自己胆子大,却发现自己胆小如鼠;看见老鼠害怕了等)
2)出现图片:妈妈和爸爸在地里割稻(起名:我发现变了)
你发现什么变了?
(估计学生有:妈妈的手变粗糙了;爸爸的脸更黑了;我变得更爱妈妈了等)
3)导入生活。
啊,像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出现游泳三阶段:不会、会、熟练的图片),你瞧,就算是一个事情我们就有三个发现,你们看,发现什么?
(估计学生有:我发现游泳真难啊;我发现我也会游泳;我发现游泳很简单)
4)小结:发现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充满浓郁乡村气息的地方,啊,抬头就有发现,低头也有发现,回到家里,妈妈的眼神,爸爸的问候都是发现,发现太多了,把你所能发现的填在纸上:
我发现我发现
我发现我发现
我发现我发现
3.交流发现的材料。
1)把你的发现与小组的同学分享。
2)挑你最能说的一个告诉同桌。
二.指导“怎么写”
1.提问指导法。
1)学生上讲台回答同学提问。
谁愿意到讲台前来跟大伙交流交流吗?(请2位)
A(第一位)朗读题目后学生提问,讲台上的学生回答。
引导:你觉得他回答得不够清楚,你可以要求他说得更清楚。
B(第二位)朗读题目后,猜同学会提问些什么,并把自己猜的问题回答。
(这个猜问题不难,一般都能猜到,特别鼓励猜问题的学生)
2.范文指导法。
同学们有很多发现,这里也有四位同学有自己的发现:
出现范文题目:《我发现“牛皮癣”的来历》《我发现当家的权力变了》
《我发现妹妹咬人的秘密》《我发现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按学生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爱看的作文来看。
1)向范文提问。
选择范文后,教师要求,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教师注意提问质量)
引导:如果你们想知道问题,作者能在作文总告诉你们,那么作者的作文就是好作文。
2)朗读范文,并让提问的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作者有没有告诉你。
3)猜范文的内容。
选择第二则范文,教师要求学生猜作者写了什么?(学生猜)
4)范文朗读,并让学生自己回答猜中了没有。
5)小结提问:为什么作者写的,你们都猜得到,而你们想知道的内容,作者也似乎心有灵犀一般都写了,你们写作有什么秘诀没有?
导出作文秘诀:作文就是写你自己想写的,写别人想知道的。
三.学生写作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写作。
2.部分有问题的学生教师个别指导。
指导方法A:看了你这个题目,老师很想知道1……?2……?3……?
指导方法B:你猜猜,老师看了你这个题目最想知道什么?
3.学生习作,音乐。
四.评价及欣赏
1.引导评价的方法。
1)既然写作文有秘诀,那么我们评价作文是不是也有秘诀?
2)评价秘诀:看作文中是不是解决了我们想知道的,看是不是作者有必要写的。
2.学生上讲台读作文。
1)评价优点:哪些问题解决了?
2)还存在什么问题?
3)有什么建议?
3.欣赏。
1)学生中的优秀作文。
2)配乐朗读范文《我发现爸爸其实很爱我》。
4.总结。
发现无处不在,生活中有写发现叫我们落泪。
(课件图片:风雪中送报纸;爸爸背起我看戏;姐姐的两种妈妈……)
发现其实不难,记住两句话: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
本方案设计有两大特点:
1.从学生情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搜索材料的欲望,从而入手身边的人事,选材水到渠成。
2.指导学生写作返朴归真,“给题目提问题”——最简单的指导方法往往最有效,因为它给学生的指导方向性很明确,没有因为添加了很多的人为因素而使指导变得扑簌迷离。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作文的真谛:写自己想写的=别人最想知道的。
小学作文课件 篇13
一、交流童话故事,相互提升
当我们走进了童话世界,感受到了童话的无穷魅力时,真想一吐为快。
1.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编写的童话,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看谁编得最有趣。
2.小组长推荐组内同学,读一下自己创编的童话,大家欣赏。
3.教师推荐几篇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和大家交流。(有目的地讲评)
二、演演空话故事,加深感悟
1.小组内推选出"剧本"。
2.小组集体合作:自编、自导、自演。
附:童话故事
苍蝇与蜜蜂
一天,苍蝇正在垃圾上,看见一只小蜜蜂采蜜回来。苍蝇气愤地对蜜蜂说:"这里的人真凶狠,千方百计要害我,用拍子打我,用毒药水喷我…我决定搬家了。"
蜜蜂说:"这儿的人们并不像你讲得那样坏,他们待我很好,还替我造新的房子呢!原因是你不讲卫生,整天停在肮脏的东西上,专门去吃人们的食物,把细菌带到食物上,使人生病。"
苍蝇不服气,还想争辩。蜜蜂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你要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无论搬到哪里,都会遭到人们的驱逐和攻击。"
苍蝇听了这一番话,呆呆地站着,无话可爸说。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小学作文课件 篇14
一、说教材:
《雨后的森林》是一年级实验班教材第4课,在语文课本的60。61页,雨后的森林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雨后的森林是一首清凉精美的儿歌。
二、说教学目标:
我制定了4个教学目标:
①会认本课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③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④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
①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四、说教法: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集中,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游戏形式,寓教于乐;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应多训练他们的朗读能力,低年级的课堂应是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因此,在讲解课文是,我采取了讲为辅,读为主的形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我是这样实施我的教学的:
首先,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乐园一样的学校中游览了一番,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自然去采摘知识的果实吧!只有认识这些汉字宝宝,我们才能到达,然后出示苹果形状的的字卡,采取了开火车读,指名读,男女生互读的形式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生字,采得了知识的果实,我们就去大森林吧!
接着,我范读了课文,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了解内容,标画生字,在这一环节中,我把书上要求会认的字写在花朵形状的卡纸上,它们的拼音写在绿草形状的卡纸上,不仅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也给黑板上整体图案增添了几分色彩。
然后,理解课文,课文的前两句我指导学生体会雨后的心情如何,从而引导他们用愉快轻松的语气来朗读这两句,紧接着组织讨论:
①想想雨后的森林有什么?
②作者是指名介绍它们的?
在讲解这个环节中,以贴图画的形式展示这四句话,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加以有趣生动的动作,帮助学生记忆课文;接下来,拓展思考:雨后的森林里或草地上还有什么?要相信孩子,因为孩子的眼睛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丰富,更美丽更多彩;最后,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重点强调要读出自豪与赞美的语气。
在讲解课文结束后,让学生试背课文,男女生比赛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