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作文 篇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早在我国宋代,伟大的理学家朱熹就吟出这样的诗句,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仍有许多反思与借鉴之处。
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大多数学生读书都太急功近利,觉得只有需要用到的时候才会拿出相关的书籍来看。
殊不知,这种与古人那种功利性的读书方法,实在是社会上所有读书人的悲哀。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一朝功名,仅仅是为了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仅仅是为了以后能赚更多的钱,岂不令天下读书人汗颜?
罗素曾云:“年轻人要多读些‘无用的书’。”不错的,这大概就是在倡导一种更为纯粹的读书方式,不为名利,不为升官,仅为自我充实,仅为乐乎其中……
我们中学生就缺少这种读“无用之书”的开拓精神。也许我们每个人自踏进中学的大门时,读“无用之书”的习惯就被扼杀掉了吧。我们每天埋首在课本、教材、练习册……堆成的小山中,只知努力学好各科知识,却不能真正的“走出高山”去开拓眼界。考试成绩固然名列前茅,但别人问一个简单的常识问题时,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只会在所学知识范围之内思索,而不能拓宽视野去寻求事物的正确答案。
由此可见,书到用时方恨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只要拓宽视野,广泛阅览,积累知识,才不致出现上述状况。再者,多读读那些“无用之书”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而所谓“无用”也只是狭义上的近指,就长远来看,这种“无用”终将派上大用场的……
我们也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深秋的庭院中,秋风习习,天高气爽。三四个人抱膝而坐,谈天论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万物苍生,无所不谈。而你孤独的坐在一旁,憋得面红耳赤而无说话的机会,或许平日里的积淀在此刻方能显露无疑,那是何等窘迫,何等悔恨啊!
因此,朋友们,请切记,书到用时方恨少绝非空话!多读书,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做一位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智者吧!
书到用时作文 篇2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一点也只有经常写文章的人才能真正地知道,每篇文章在布局谋篇上;在斟酌词句上;在借古论今上倘若你腹中韬略无,,那么你就笔下才华少。如果你饱读诗书,那么你就腹中韬略无穷,笔下才华少有了。也就是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同学们或许听说过吧?也就是新郎入洞房之前,要答对三道题:苏小妹的第一道题是:铜铁投洪冶,蝼虫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秦少游对:化工何意把我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苏小妹一看是:化、缘、道、人答对了。第二道题是: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秦少游注明:第一句是孙权;第二句是孔明;第三句是子思;第四句是太公望。苏小妹看对诗难不倒秦少游,就改用对对子。苏小妹出的上联是: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看了半天也没有对出来,东坡有意帮助秦少游,就远远站在一边咳嗽一声引起秦少游的注意。就地取一小砖片投向缸中,那水为砖片所激,跃起几点水,扑在秦少游的脸上。水中天光月影,纷纷淆乱。秦少游何等人也,他顿时明白,就提笔对出:投石冲开水底天。苏小妹这才让丫鬟开门,手捧美酒献新郎,口称才子请满饮三杯,权当花红赏劳。
一个远远走来的苏小妹足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那么,我们读书不就应该如此吗?忘却苏小妹的才华,忘却秦少游的韬略。要是我们站在苏小妹的洞房之前,我们能否与秦少游比才华呢?恐怕第一题就把我们给难住了,哪还有机会去答第二,第三题了。
同学们!读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太态与追求,大凡心如止水,潜心思考之人都酷爱读书,而这类人又大多是为人所敬重的学者,他们的知识,都是平日里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同学们!请多读些书吧;多读一些好书吧!
书到用时作文 篇3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我三年级时学过一句俗语,这次,我可真是尝到了这滋味。
这天,我一回到家里,便下书包,一头扎进了作业堆里。过了好一会儿,当我基本上把这些作业“清理”干净了,就拿起“学习点点点”看了看,一眼瞥见最后一条语文作业:这次写得一片周记的题目自拟。我叹了口气:“还要写一篇周记那1我从书包里拿出周记本,摊在书桌上,然后开始思考周记:“这次的周记没题目,就没有了思路,这叫我则么写啊1我从我的房间走到客厅,又从客厅走到厨房,还是没有头绪。咋么办呢?突然,我眼睛一亮:“去问问1我走到妈妈那儿,让妈妈给我定个题目,好让我有写作头绪。妈妈让我写我们家的小乌龟。于是我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厚厚的《动物趣味小百科》,我仔细找了一遍,可是没有。我急了,连忙从书架上拿出所有有关动物方面的书。咳!我要找的资料都少得可怜,一共才只有几句话。
这时,妈妈走过来,她看了看我的周记本,对我说:“咋么了?是不是为作文犯愁了?”“你给我定的题目怎么这么难写?我找了半天都没找着1我不高兴地嘟囔着。
“哈哈,这就叫‘书到用时方恨少’,你平时去校图书馆没看过这类的书吗?”是呀,我平时去图书馆从来不看科学方面的书,我十分后悔,小声对妈妈说:“妈妈,您还是教教我作文吧1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完成了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