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君主论读书心得(10篇)

2024-01-05 08:09:13 君主论读书心得

【#心得体会范文# #君主论读书心得(10篇)#】如何写好你的个人心得体会呢?当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之后,我们可以用文字对自己心中想法做一个总结。借助心得体会可以反思自己的认知和思维导向,好工具范文网为您搜罗了多种“君主论读书心得”的相关信息,为了方便阅读请在浏览器中收藏此页!

君主论读书心得 篇1

君主制理论一直是一部颇有争议的著作。在西方,这部书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的最独到、最精辟最诚实的“验尸报告”。

一、马基雅维利其人

马基雅维利(1469-1527)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律师,其家只有一小块地产。1498年至1512年,马基雅维利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国务卿。1513年佛罗伦萨共和国被摧毁时,马基雅维利被迫生活在农村,过着贫穷的生活,开始专心写书。

马基雅维利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者。他的研究兴趣广泛,在政治、文学、历史、军事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人类历史上,在群星璀璨的政治哲学家中,或许没有人能比马基雅维里更富有争议了:有的时候,他是声名狼藉的魔鬼,莎士比亚称之为“阴险狡诈、口是心非、背信弃义、残暴无情的马基雅维利”;有的时候,他是备受推崇的先驱,不仅恩格斯对他赞誉有加,而且拿破仑更把《君主论》视为枕中秘籍。总的来说,这些评价毁多于誉,而且“誉之者或过其实,毁之者或失其真”。

二、《君主论》的写作背景

14、15世纪的资本主义生产在封建社会内部不断壮大,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封建主义的政治统治、经济限制和思想禁锢,严重的阻碍其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道主义。《君主论》便是这次文艺复兴运动中极其重要的一部作品。

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了两对矛盾现象:一是学术专著,二是特殊时代的宣传作品。

马基雅维利写作《君主论》之际正值意大利处于内忧外患十分严重的时期。整个意大利半岛被分成五个大国。教皇的世俗权力扩大,成为意大利许多统治者之一,他本身没有力量统一意大利,却有足够的力量阻止其他统治者去做。

法国人、西班牙人和日耳曼人不断入侵又使意大利人饱受外国强权欺凌的痛苦,渴望稳定安全的生活,意大利的有识之士盼望祖国统一,马基雅维利就是其中一员。

三、《君主论》的主要内容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是马基雅维利最小但却最有名的著作。全书共有26章。前11章论述了君主政体应如何统治和维护,强调用权力保护国家是容易的,君主应以残酷和敲诈取胜; 第12—14章阐明了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是君主惟一的专业。

最后12章是整本书的重点,充分展示了马基雅维利的统治。这本书是写给洛伦佐·梅迪奇殿下的,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他死后5年,《君主论》自1532年印行至今,广泛地引起了各种强烈的反响,从西方到东方,从宗教界、政界、学术界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书中讨论了什么是王国,王国有那些种类,讨论了君主们如何夺得王国的政权,如何维护政权,又怎样丧失了政权,阐述了一个君主要官运亨通,应具备的才能和条件,以及统治的方式、政治权术的理论。他主张,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所谓的“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的原则。

四、我看《君主论》

“关于我的忠诚老实,应该没有疑问,因为我一直保持忠诚老实,我现在不会改变它。像我一样,一个忠诚、诚实、善良43年的人,不能改变他的本性;我的贫穷证明了我的忠诚、诚实和善良。”——马基雅维利

引用马基雅维利的一句话开始写我的感想,因为,我个人觉得我看完这本《君主论》之后并没有觉得马氏有多么的丑恶、魔鬼。相反,我觉得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敢于直言,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毫无疑问,读过这本书的人不应该否认他在这本书中所写的是完全真实的!

但是,当他说实话时,为什么他会受到这么多的指示?那么,从《君主论》中,我想到了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有以下几点:

(一)人性的善恶

有人称马基雅维利为“**的导师”,他以人性恶为基础提出他的学说,由此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的荀子,他们都有相似的思想。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是丑恶的,应该要接受教育等各方面的教导,然后才可以去除那些人本性中的恶劣本质,变成一个所谓的好人。而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提到“人类的本性总是忘恩负义的,是变化多端、弄虚作假、怯懦软弱、生性贪婪的。

”他深刻地分析了人性,认为人类的本性都是忘恩负义、朝三暮四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险、追逐免得的贪得无厌者。他们都是我们现在经济学上所说的“理性经济人”,都具有自私自利的倾向。在《君主论》里面,关于人性的自私写得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人容易忘记他父亲之死,而不容易忘记他没有拿到的遗产”。

它深刻而无情地描述了人类的冷酷无情。面对自己的利益,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否有利润而不顾他人。

“当你对他们施以恩惠时,他们是整个儿属于你的。当这种需要离现实很遥远的时候,他们表示愿意为你流血,愿意奉献自己的财产、生命和子女,可是一旦这种需要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背弃你了。”因此,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不应该完全依赖别人许下的谎言而缺乏其他的必要准备,否则它就会灭亡。

(二)行事的手段

马基雅维利提出,“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通过法律,而另外一种是通过武力。前者是人类独有的,后者是野生动物独有的。

但是,由于前者通常不足,因此有时有必要诉助后者。”因此,君主应该是半人半兽的,他应该懂得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两种本性。

对马基雅维利来说,最终目标是最重要的,但手段是无关紧要的,超出了道德规范。于是,他认为为了目的,可是不择手段,因为“君主只要能够征服并维护自己的统治,那么他所采用的手段就总会被人们认为是光明正大的,并会收到每个人的认可,肤浅的人往往被事物的表象和结果所蒙蔽,而且这个世界充满肤浅的人。当大多数人都能站起来的时候,少数人却没有活动的空间。

”也不管你的手段是善或恶,不管是巧取或是豪夺,只有达到目的,手段就会被证明是光明的!

(三)依靠自己的能力

在这本书中,马基雅维利也多次提到能力对君主的重要性。他说,“只有那些依靠你自己和你自己的能力来防卫,那才是可考、确定和持久的。”于是,我想到,不仅仅是君主,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要培养自己的能力,积蓄自己的力量,我们不能事事依靠他人,我们遇事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

因为别人是不可靠的和长期的,没有人可以随时在你身边,可以随时帮助你。“世界上最不确定、最不牢靠的东西莫过于没有自己的力量支撑的名声或者权力了。”“那些凭借能力而成为君主的人,得到国家统治权很难,但是得到以后要保有它则相对容易。

”因为能力是一个君主所必须具备的有力条件,它是稳定不变的,当一个人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君主,虽然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很艰难,但是国家在他的统治下,要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转下去就相对来说简单很多。

(四)善纳忠言

中国有句古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而马基雅维利也认为,一个人特别是作为君主听取忠言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作为一个是否是贤明君主的标志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唐太宗与魏征之间良好关系的典范,唐朝开创的盛世与唐太宗的听取忠言不无关系。

而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也提出“君主应该常常征求臣民意见,不过这只限于他想这么做,而不是别人想这么做。”一位贤明的君主应该是一位眼看四方、耳听八方的人,了解到臣民们的想法或更好的建议,而且根据他们的意见作出坚定的决策。“无论来自何处的良好忠言,都因君主的圣明而产生;而不是臣仆的忠言塑造出圣明的君主。

”(五)君主的道德

“仔细考虑每一件事情,我们会发现某些起初看似美德的行为,如果君主照着做可能会招致灭亡,而另外一些行为初看起来是恶行,可是君主坚持做下去,却能给自己带来安全和福祉。”他在很多章节仔细分析了君王的残暴与仁慈,慷慨和吝啬,守信与违信,他认为统治者如果恪守各种美好的品德,是不能很好的统治国家,甚至会导致灭国的。此外,如果一个君主保持他的地位,他必需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使君主更好地统治国家。

“如果遵守信义将对自己不利,或者使自己当初做出这个承诺的理由已经不复存在,英明的君主就可以也不应该遵守信义。”面对自己的统治的时候,道德对于君主来说只是非常不重要的事情而已。马基雅维利将政权与道德明显区分开,因此人们把《君主论》的出现称为近代政治学的开端。

五、总结

经过非常仔细地研读了《君主论》,我真是受益匪浅。很早之前就有很多老师推荐过这本书,然而就是没有抽出时间去认真地读。还是非常感谢老师给我们布置的这个作业,让我有机会与马基雅维利的深刻君主论思想发生碰撞,产生思想的花火。

虽然我的思想还很幼稚,但经过仔细阅读,我至少有了一些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我想引用《君主论》的一句话:“命运只是我们行为的半个主宰,剩下的一半或者将近一半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是的,命运至少还有一半是掌握在我们手中的,即使有一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却能够去改变那剩下的一半。

我们应该主宰我们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把人生交给别人来决定!以此自勉!

君主论读书心得 篇2

《君主论》是尼古拉·马基雅弗利写的一本论述政治哲学的经典著作,被誉为政治学的奠基之作。在这本书中,马基雅弗利对于政治的本质和君主的职责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引发了后世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读完《君主论》,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和启示,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君主论》强调了君主的必要性和权威性。在马基雅弗利的理论中,君主是国家的核心,是整个国家的代表和领袖,负责管理和指挥国家内外事务。只有当君主具备足够的权威和领导能力,才能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君主的权威不仅建立在他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手段上,更建立在他的道德和品德之上。只有一个具备道德并行善事的君主,才能够赢得人民的敬重和信任,从而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合法性。

其次,《君主论》对于如何维护统治和消除叛乱做出了很多深入的探讨。马基雅弗利认为,君主应该借助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去消除内部和外部的敌对势力,同时也要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利益。他强调了讲究时机和应变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寻找变化,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此外,马基雅弗利提出了很多政治策略和手段,如瓦解敌国联盟、宣扬“人民本位”等,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借鉴的空间。

再次,《君主论》提醒我们要具备足够的历史和时代意识。它凸显了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强调君主要恰当地把握历史和时代的潮流和趋势,才能更好地制定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同时,马基雅弗利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规律和特点,揭示了权力和人性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从而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了人性和社会的本质。

总之,《君主论》是一部有思想深度和历史价值的经典著作。读完这本书,我对于政治和社会的认知更加深刻了,对于如何实现民主和权力分配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路和方向。同时,我也更加明白了一个君主的职责和作用,他的权威和品德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做出人生选择,还是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我们都应该学习和借鉴马基雅弗利的经验和教训,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君主论读书心得 篇3

马基雅弗里没有想到的

吴婧基础08法医

马基雅弗里没有想到的

呼和浩特010110

摘要:因为作者著书的原因和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导致《君主论》本身具有局限性。而对马基雅弗里个人对很多事物的认识也不能苟同。因此对这本书的可读性我表示怀疑。

关键词:局限性哲学认识矛盾

一、简介

《君主论》是讨论君主国是什么,它有什么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以及为什么会丧失的一部书籍。

二、感想

1、《君主论》的局限性

、因著书原因而来的局限性

马基雅维里写这本书是为了引起君主的注意。当然,我并不否认所有的文章都是为了求官而写的。许多伟大而杰出的人也写下了这方面的作品,写下了深刻而真诚的思想。

这些人无论是以什么目的写文章都是在负责的说话。而马基雅弗里不是这样,他的说法中看不到他的真诚思想,他教唆君主“要有些兽性”的话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他没有考虑到。

马基雅维里声称,他完全是为了君主,他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了君主。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

首先他没有完全为君主着想。如果他想到君主,就不能给君主写这样一篇赤裸裸的文章。他把君主可能会使的手段和伎俩都公之于众,还用最**的想法解说君主各种做法的原由,让君主再也不能使用。

用了会被看轻会被唾弃,不用又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按马基雅弗里的说法不用就会亡国。他让一个君主左右为难。君主又怎么会因为一个让自己左右为难的文章而中用这个写文章的人呢?

其次,他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他不明白人民根本不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他把百姓当作了傻瓜。

他说,只要一个人作弊,总能找到愿意被骗的人。他说只要君主看起来有道德。君主应该伪装好自己。

他不知道人们的眼睛是明亮的。即使把戏不错,很多人都会上当受骗,但一个人的觉醒可以燎原!即使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能被君主欺骗,君主怎么能依靠这群傻瓜来对付那些能看穿他的聪明人呢?

如何能保证这些被你欺骗的臣民不会被伎俩更高的人骗去成为别人的臣民别人的力量?相信人容易欺骗是一种自我欺骗。他不了解人民,不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谈

、在时空方面的局限性

因为《君主论》是为了当时的君主出谋划策的的小册子当然不会面面俱到,书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都是当时当地的君主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书中用来证明他的观点的例子也是当时欧洲发生的事情。

例如,他认为世袭君主制比新建立的君主制更好,因为他生活的时期。马基雅弗里想不到当一个君主国世袭统治到将近三百个念头的时候所面临的问题比一个新建的君主国要多得多。马基雅维利没有想到当时君主制面临的问题:

全国因安逸而懈怠,到处都是急需要改进却依旧按照着习惯办,因为所有人都懒于改变,松散而不景气,荒淫而无危机感,以危为安。一个发展到及至的君主国,一个看似繁荣却不堪一击的君主国,一个世袭到疲倦的君主国是那时的欧洲的马基雅弗里想不到的。

另一个例子是,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除了在战争中接受军事训练之外,不应该有其他客观的思想和职业。一个忽视军事能力的君主征服了一个国家,一个精通军事能力的人可以赢得一个国家。这是因为当时的欧洲国家非常小。一个国家只有一个统帅,统帅是君主。

因此,马基雅维里认为,作为一个将军,君主必须注重军事能力的培养,有了军事能力,就会有一切。但这个说法是具有局限性。众所周知,项羽的军事能力是高超的。刘邦没有什么军事能力,但他的士兵不如他的将军。

这是马基雅弗里想不到的。

此外,马基雅维里认为,一个国家不可能生活在两条法律之下。他不会想到澳门和香港的局势。

2。马基雅维里的哲学思想值得商榷

①、对道德的认识。

马基雅为历认为,人们对道德的追求一直是约束他人,而不是要求自己。他错了,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讲道德,他不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他不知道道德是为了王子自己。

他还曲解了君主有时做不道德事情的原则。说到道德,君主就不再讲道德了。那是因为生活可以说更多的道德。这样的不讲道德大家会理解会原谅是因为这个君主平时积的道德。

这并不像马基雅维利所想的那样,是因为君主对人民的欺骗和君主对人民的信任从他的伪装中被偷走。信任和原谅是窃取不来的,只要存在那便是真有资格得到的。君主不是想不讲便不讲,而是不得以才那样做的。

不是骗取而是不得以。心里基础不同即使做出同一件事人民也会瞧得很清楚。装是不会长久定会被识破,时间越久越危险。

②、对武的认识。

马基雅维里认为真正热爱和平的人会悲惨地死去,所以君主应该热爱军事。事实上,真正热爱和平的人必须懂得武术。军事的意意是为了和平。“武”字的原意是停止战斗。

因为只有有强大的军队,其他国家才能停止对你动武的念头,从根本上遏制战争。军事不应该是为了侵略和扩张。无论侵略扩张的军队有多强大,都会被打败。

③、对分寸的认识。

马基雅弗里认为残酷和仁慈是需要并存在一个君主身上的,也就是说他认为一个君主最好是同时被爱戴被畏惧的,如果只能选其一的话他认为更应该选择残酷也就是选择被畏惧!我想他是这么说的,因为当时有太多懦弱的君主,所以善良可以被认为是冒犯。如果当时有更多的**君主,就会有人像马基雅维里强调残酷一样,呼吁宽恕。

什么样的背景会出现什么样的需求。不是说君主是善良还是残忍,只要适合当时的背景就行。不是马基雅维利在说选择残酷是更安全的。 在残酷的时代,残酷只能强加于您的对象。

安不安全在于合不合适。不管我们选择哪一个,我们都不应该走极端。我们应该在残酷和善良之间把握一个适当的平衡,这时时合时代背景的。在慷慨与吝啬是间也是这样,马基雅弗里认为如果是自己的钱应给节约,如果是百姓的钱别人的钱应该毫不吝啬甚至不留余力的表示慷慨。

如果一味拿别人的钱慷慨谁会把你当朋友,只能那自己的钱撑起慷慨的样子。所以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应该选择吝啬。即使是担着恶名也要选择吝啬。

但是一个吝啬的君主,谁会认为值得为他工作呢?总自己享有而不犒赏将士甚至饿着冻着将士,谁能保证这些将士不会来强抢你逼你慷慨?能赢得感激的慷慨不做却要等着被迫的没人领情的慷慨去作?

一味慷慨不知节约固然是不对的,但以为吝啬君主靠谁来帮自己?一个好的君主必须介于仁慈与残忍、慷慨与吝啬之间。如果只有一个君主能够实现,他就不是一个好君主。不管哪一个丢失了,都是一个缺陷和致命的。

3、《君主论》为什么出名

因为他说了别人不敢说的话。。人们会景仰冒死进谏的忠勇之士,但却会唾弃颠倒黑白为恶人辩护的律师虽然他维护了那个恶人的申辩权。而在西方,即使是这样的反道德书籍也会因为其激烈的评论而流传至今。

就是不涉及道德的部分里,他的“国家以人民为基础才可以坚固”的理论在有“以人民为基础比如在泥沙上筑窝”这样谚语的国家里才会引起轰动,而一直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国度里当然击不起思维浪潮。他的好多论断的依据都是人的本性是**的,人会比忘记父亲的死更难忘记财产的丢失。而这些论断在“士可杀不可辱”并且最大的侮辱就是父亲被辱的国度里当然是不成立的。

三、评论

我认为《君主论》这本书的可读性令人质疑。很多显而易见的道理作者都没有想到。总是歪曲对一件好事的理解,比如君主的力量、道德和技能。

他一边把正确的正义的事情解读成**,另一边却在鼓励着君主们那样去做。他告诉大家君主是**的才能长久,却还奢望一本说君主不能做好人的书让君主喜爱从而认可他提拔他。马基雅维里在我看来充满矛盾,他对许多哲学问题的理解不值得提倡。

结束语我认为《君主论》在政治学术方面的观点具有局限性,在浩瀚的学术著作中只能是一本很渺小的册子,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做一本行政学学者的必读书。《君主论》在哲学问题上的认识有问题,要想从中参考对国家和军事的理解应当慎读。在写作方面,我们不应该以这本书为榜样,用不负责任的话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参考文献:

《行政学之研究》

《汉书》

《公共行政学》

《领导力》

《行政规范》

君主论读书心得 篇4

一本真正的好书理应这样

尼克罗.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代表之作,是一部毁誉参半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这本被称为**的圣经的书,是许多君主的床头或身上必带的书,其实,这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必看的一本书,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君主,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都适合我们日常的生活。

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

下面,让我们用看一本人生哲学的眼光来看一下这本伟大的著作——《君主论》。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本书的简介,该书论述了君主应该如何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依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主在统治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和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凶猛。上述是原书的简介,接下来让我们用人生哲学或者说是成功学的眼光看一下这几句话。

首先,每个人都要懂得发展自己,个人能力是所有人立身于社会的资本,只是拥有能力,在这个社会上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学会用最合适的方式发挥自己的能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拥有狐狸那样的智慧和狮子那样的勇气,这样才能立身社会。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主体,领略书中的人生哲理。

一、《君主论》对不同类型的君主国做了明确的区分:如世袭君主国、混合君主国、依靠自己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于幸运而获得的新君主国、世民君主国和宗教君主国等等。它启发了执政的君主如何借鉴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自己的君主政体。

这无疑是君主建国之初首先考虑的原则。

这段话告诉我们,人有许多种,有的人是富二代,有的人是穷二代,但是,有些人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新富,有些人靠运气获得成功,有些人纯粹是啃老本。但你想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类人时,你应该参考一下那些已成功人的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成长成自己真正适合的那类人。也许我们大多数人现在不是我们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但是只要我们愿意做到并付出自己的努力,我们肯定会得到回报。

因此,成功的第一部分是制定明确的目标。

二、君主立国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要把基点放在自身的力量上,凡是这样做的,日后保持自己的地位,就没有多少困难。这是马基雅维利巩固其权力地位的第二条原则。

其实,我们做人也理应这样,要成功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方能获得成功,取得我们的地位,这样做,才能没什么困难的保持自己的地位。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正是自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以,靠人不如靠己,只有自己的能力才是自己的力量,别人的终归是别人的,可借用不可完全信赖。历史上通过别人获得成功最终又归于失败的历史数不胜数,所以,我们要成功就要努力,就要靠自己的能力。

三、《君主论》赤裸裸地将君王的政治行为和伦理行为截然分开,直言不讳地否定一般公认的道德。它认为,人们必须认世到世界上有两种战斗方式,一种是使用法律,另一种是使用武力。前者是人类特有的理性行为,后者是动物行为。

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前者常常使人无法跟随自己的心,迫使人们诉诸后者。这就要求君王必须懂得如何善于运用野兽的行为进行斗争,做君王的如果总是善良,就肯定会灭亡,他必须狡猾如狐狸,凶猛如狮子。狮子不能防御陷阱,狐狸不能抗拒豺狼,所以,君主做狐狸是要发现陷阱,做狮子是要吓走豺狼。

这段话似乎有点片面,但其中有一定的道理。自古以来,有句老话说国王被敌人打败了。纵观历史,每个成功的人都是有道德的人。我一直信奉性恶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当可以为恶且事后可以伪善时,大多数人都会去做。

历史是由胜利者(我们从历史中了解的道的人)撰写或控制的。所以我们可以假设历史上有些人是虚伪的。不过,我们当前是法治社会,个人力量面对国家机器的时候犹如螳臂当车,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一些合法但不合理的方式去达到我们的目的,一个人,如果太善良,会被社会淘汰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像狐狸一样狡猾,像狮子一样凶猛,或者像狐狸一样聪明,像狮子一样勇敢。在生活中,我们做事时不能只凭借一腔热血,我们需要深思熟虑后通过合适的方式去做,然后,当我们遇到任何难题时,我们都不应该当时我们的信心,我们的勇气,坚定地一直走下去,我们一定会成功。

四、《君主论》主张一个君主为了达到自己的事业或统治目的,不要怕留下恶名,应该大刀阔斧,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那些非用暴力解决不了的事,不必要守信义,伦理道德可以抛弃不管,因为目的高于手段。当守信是好事时,国王应该守信。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时,或者原来自己守信义的理由不复存在的时候,任何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对不能,也不应当遵守信义。

它还告诉君王:“必须学会将这种品格掩饰好。”必须习惯于混充善者,做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目的高于手段。对这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老鼠都是好猫。

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采用什么方式,只要你成功了,人们就会认同你。这个社会有时如此简单:弱者吃强者,是这生存。

人们永远看不到结果,看不到你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手段。但是,我们可以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却不能像真正的君主那样不顾社会伦理道德,毕竟我们处于国家统治之下而不是统治国家。即使我们能像一个真正的君主那样去做,我们也需要掩盖它,因为社会更喜欢伪君子而不是真正的人。

五、《君主论》还主张君主应当显得虔信宗教。使宗教在国家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这并不是因为宗教的真实性,而在于它是联系社会的纽带。《君主论》中关于教会王国的论述中指出:

“教会王国在取得政权以后,便受到宗教习惯的保护,这种君王不需要有军队,因为他们有人心所不能企及的崇高大义所支持。”他们显然是由上帝所树立,也是由上帝所把守着,如果轻易地对它加以评论,那就是狂妄无知的行为。

这段话并不是说我们真要信奉宗教,而是说我个人都要有信仰,有追求,这种信仰不只包括宗教,还包括科学,某个伟大人物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但当我们有信念和追求,我们的心就会充满力量,我们将是不可战胜的。同时,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底线,做一个有原则的人,这样才能被社会接受。

心中有力量、坚持到底的人,即使没有突出的才华,也会受到尊重。

六、在政治手段问题上,马基雅维利认为,用注定要失败的方法去追求某个政治目标是徒劳的,即使为了一个很好的目的,也必须要选择能够实现它的手段。手段问题不应与最终的善恶有关,而应以纯科学的方式处理。成功的意义是实现目标,不管它是什么。

假若世界上有一门“成功学”,专门研究恶人的成功,肯定会和研究善人的成功做得同样好。因为**的成功案例比圣人的成功案例多,有时更多。如果这门学科建立起来,对圣贤和恶人都同样有用,因为一旦圣人参与政治,他们就必须像恶人一样,希望自己能成功。

这段话初步理解,好像是说圣人参政后会像恶人那样,为达目的不则手段,希望自己成功。事实上,这段话告诉我们,无论善恶,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不止在政治方面,各行各业总有一些我们界定的善人和恶人,抛开善恶不谈,本质上他们都是成功的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成功之道。

因此,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设定目标,然后向所有能帮助我们成功的人学习。最后,我们会成功的。

如果一本好书,每个人读来都有自己的理解,那这就是一本好书,《君主论》就是一本真正的好书。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历经近五百年仍旧不过时,给我们以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从人生哲学或成功学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它给了我很多启发,使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稳。

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

君主论读书心得 篇5

君主如何笼络住民众的心呢?这就是我所看到的第二个方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从何而来,自然是取之于君主所拥有的土地的民众。

当然,粮草只是一个特例,对应着税收等一系列来自民间的东西。君主如何取舍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马基雅维利指出,君主希望他的人民害怕他,但不恨他。

君主手握生杀大权,适当的显示自己的威严,在一定的威严下,更易于奇的统治,但这种统治要适度,不然类似于武王伐纣、揭竿而起这样的事例也是数不胜数。

在文章的一开始,马基雅维利就对于所获的领地的管理,为君主提出了一些意见,如派遣殖民和驻扎军队,蒙古大军当年攻打到黑海沿岸,但却很快的土崩瓦解,可见管理对于君主的统治有多么的重要。驻扎军队的成本自然是高呼想象的,于是就建议派遣殖民,新疆建设兵团的建立一方面解决了战后军人的安置问题,另外一方面又起到了类似于殖民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同样,在日本获得台湾为其殖民地之后,在台日本人一度超过了台湾总人口的2%,以至于在台湾光复后,对台湾的经济社会文化起到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到现在仍旧可见一斑。

但是,在日本攻占东三省之后,同样派遣了大量的殖民,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怎样派遣殖民,派遣怎样的殖民,派遣何种数量的殖民,对已占有的土地原住民是采取教育同化,还是入乡随俗等,仍旧需要进一步**。

君主论读书心得 篇6

《君主论》读书报告

01一马基雅维利简介

《君主论》作者马基雅维利(1469—1527),是人类史上备受褒贬的人物。在政治学史上他被后世誉为“现代政治学之父”,被视为现代国家学说的先行者;另一方面,由他的思想被曲解而产生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又使他本人臭名昭著,成为否定一切道德和宗教的权术政治的代表者。马氏有《君主论》(1513)、《论李维》(1513-1517)、《战争术》(1521)、《佛罗伦萨史》(1525)等著作传世,但是给他留下如此两极的身后名的,就是《君主论》这部政论体裁的谏书。

二 《君主论》的主要内容概括

《君主论》全文共二十六章,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到十一章,主要是根据君主国的各种类型、获得统治权的方式对君主国的特点展开分析,并针对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治理意见。第二部分,从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主要论述了以雇佣军为代表的非国家军队的独立性,并主张建立国家军队的征兵制度。

第三部分是从第十五章到第二十三章,主要论述君主的品质和处世之道,认为君主要以保有统治权为要务,如有需要可不遵守道德。最后一部分是二十四章到二十六章,总结了意大利君主国的教训,呼吁强大的君主富国强兵,实现统一意大利,洗刷民族屈辱的宏伟使命。

三 “恶”是政治的核心特征

《君主论》中无论是对不同特点的君主国的治理意见,还是对雇佣军不忠诚的重笔论述,或是对君主不必坚守道德,甚至必要时必须违背道德以保全自身统治权的鼓动,《君主论》中没有前人对政治的道德附加,没有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甚至将政治简化为争权夺势的世俗斗争。这种现实主义特别突出地体现在他更加强调的是是政治现实的恶,而不是善的成分,而这种恶源自人性中无可避免的自利性。

马基雅维利如何使我们相信**是政治的核心特征?他最乐于研究的是“极端的情形”:城市国家的创立,政体的变迁,阴谋。

与亚里士多德相比,他从发端或起源的视野描述政治——通常是充满暴力和不公正的——而非从其目的的视域加以考察。他不否认,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的生活可以相当平静,人们可以感觉到正义的统治。他不过是想说明,这种“正常的”道德取决于或受到“不寻常的”道德的影响。

“善”的出现和维持只有通过“恶”才能实现。马基雅维利没有消除善与恶的区别。相反,他保留了这一区分——而同时,为了让“善”建立在“恶”的基础之上这种令人难以接受的假设建立起来,他就不得不这样做。

马基雅维利认为**是政治生活的核心,这突出了他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深刻理解。就像皮埃尔·莫内对他的评价:“马基雅维利只是通过贬抑善的理念去说服人们将恶看作是——无论是诡计,强制力,暴力,抑或‘必要性’——政治秩序的主要渊源。

”我们不应该简单将其归结为“自私自利”或者悲观的人性恶论,性恶论本身不带有价值色彩,马基雅维利只是看透了政治生活的内在机理与本质特征。政治的**也不可怕。问题的关键是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解决办法来处理和消除这种罪恶。

显然,马基雅维利的人性恶理论是《君主论》整本书的立论基础。马基雅维利是第一个将性引入政治的人,

“对人们应当加以爱抚,要不然就应当把他们消灭掉;因为人们受到了轻微的侵害,能够进行拜访,但是对于沉重的损害,他们就无能为力进行报复了” “人性除非在某种压力下才会表现出美好的一面,否则总是**的”。根据这种人性恶论,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向狮子和狐狸学习,运用各种力量和策略。可以说,这是全书的立论基础。

人性是善还是恶一直是各种政治理论的基础。现代西方政治学的许多思想也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的,如孟德斯鸠的分权论和萨特的存在主义。

人性到底善还是恶呢?看来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不同的答案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中国儒家思想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从而把道德教化作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政治也就和伦理不可分了;而西方**教认为人人都有“原罪”,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所以必须建立一系列制度法制来分权制衡。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再善良的人也不可能没有一丝恶念,而再**的人心灵深处也不可能没有一处柔软的地方。也许善与恶在人类中是统一的。 善有恶,善有恶,这是无法分离的。

君主论读书心得 篇7

《君主论》读书报告

《君主论》是一本有趣的书,很简短,但是很精辟。马基雅维里也的确是个伟大的人。他的一生,并不是很顺利,从服官到罢官,从冤狱到放逐,与妻子儿女一家七口过上了贫穷的乡村生活,后来由于迫切的需要改革的社会形势又被重新起用,直至最后贫病中死亡。

在罢官以后,马基雅维里并没有沉沦,他只是把这种不幸归因于命运,并相信不幸已成为过去。他变得更加审慎,在一贫如洗的日子里,他依旧保持着忠诚老实和善良的美德,还创作了《君主论》。我不得不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在《君主论》这本书的开头,马基雅维里根据内容将君主国进行划分:世袭君主国,新君主国以及混合君主国。他认为,相比较而言在世袭君主国里保持政权相对的比较不困难,只要君主不触犯他的皇宗皇祖的制度,在常务的事情上工作勤勉,遇到意外的事件随机应变,就可以将统治维持下去,并且这种平稳的统治管理的时间越久,稳定性就越强。

即使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格外强大的力量篡位导致君主被夺权,当篡位者一旦发生祸患的时候,君主就能光复旧国。而新君主国,则会出现重重困难。因为一个国家新建立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隐藏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暴露出来,比如说,被管理者的利益得不到实现或因管理者的承诺无法立刻兑现而产生的不满;支持管理者上台的人要求更多无法取得的利益,还有不可避免的开罪于心的属民等等。

至于混合君主制,他所遇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所有新君主制固有的困难。所以,一个新的君主,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行动。第一,灭绝旧君血统,但不能改变他的法律和赋税;第二,征服者亲自前往占领地并驻节在那里,也可以是往占领地的要害之地派遣殖民或者驻扎军队(鉴于殖民比较不奢靡而且比较忠实可靠,触犯的人少,所以殖民比驻军要好);第三,绝不能让任何一个同自己一般强大的外国人利用任何意外事件插足,因为“谁是促使他人强大的原因,谁就自取灭亡”;第四,考虑当下的困难,更要放眼未来,在患难可以预见的时候就做好准备;第五,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才能去扩张领土,否则将会受到非难。

后来,马基雅维利谈到君主应该如何统治君主制。他说,两种不同的治理方式会给国家带来不同的结果。如果是一位君主和一群忠心的臣仆来统治,那么就会稳定团结一致,是难以被占领的,但一旦被占领,则极易被分裂;如果是由君主和诸侯统治,则存在着潜在的分裂的危机,因此极易被占领,但很难保有。

君主想要统治一个共和国,要么毁灭它,要么亲自去,要么建立一个好的寡头政府,然后让那里的人民按照自己的法律生活。如果是这个国家原来是君主国,那就稍微简单了。但总结起来,无论它原先是什么国家,新的君主都必须好好借助市民的力量。

一个君主想要获得一个国家的统治权,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他人的力量、运气或邪恶的方式。当然,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不靠运气的人,也是保持自己地位最稳定的人。但他们毕竟是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君主,总会面临挑战,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事莫过于建立并推行新的制度。

因为旧制度的受益者会强烈反对,而那些支持新制度的人会因为没有尝试而心不在焉。因此,当对手进攻时,他们只防守一些半心半意的人。为此,君主要么说服他们,要么强迫他们。前者通常效果糟糕,执行力差,后者一般利用武力、职权的控制力(革职、调任)能够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这样,以后君主的管理才会如鱼得水。至于那些单纯靠别人承认自己掌权的好意和幸运的统治者,他们会比较危险,因为他们倚仗的这两种因素都是变化无常毫不稳定的,而且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奠定好基础。第三种,也就是以邪恶之道获取君权的君主,他们往往之后还会利用残酷的手段来铲除异己以求得到长久稳定的统治。

如果这些人杀人、出卖朋友、缺乏信用、没有同情心或宗教信仰,就不能称他们有能力。他们可能赢得统治,但他们不能赢得荣誉。君主最重要的是与人民生活在一起。他有时可以使用残忍的手段,但这些手段必须能够为他的臣民的利益工作。人性使人会记住带给他的任何损害,所以损害的行为应该一下子干完,而恩惠则要像滔滔江水一样绵延不绝,一点一滴,满满赐予,而且,君主需要保证人民有需求,因为只有有需求,才会有满足,有满足,才会有忠诚。

在这里,我想到马基雅维利向君主介绍的美德。他认为,君主是不需要仁慈的。一个伟大的君主不应该介意有一个残酷的名声,特别是一个新的君主制。

毕竟,新君主制充满了危险。这是不可能避免的名称残酷。人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人性是恶劣的。而爱戴是靠恩义这条纽带维系的,这是不可靠的。

所以一个君主,应该让他的臣民畏惧自己。当然,君主不能让人恨自己。他不可掠夺人民的财产,也不可触摸人民的妻儿。否则,君主将悲惨地灭亡。

当然,一个明智的君主,光没有仁慈是不够的。他不能信守诺言,不能慷慨(除非他想成为一个君主)。当然,如果一位君主把这些表露出来,那是更加不行的。

他不可能有这些美德,但他必须尽力表现出来;他不应该偏离善良的道路,但他必须之道在必要时如何作恶;他还必须小心,不要从嘴里说出缺乏美德的话。他必须让他的公民和属名觉得他是非常慈悲为怀、笃信守义、讲究人道、虔诚信神的。他还必须避免被轻视和憎恨。因此,他应该努力在行动中表现出伟大、勇敢、庄重、毅力和智慧。他应该让他的臣民认为,没有人能指望欺骗他或躲避他。

很明显,真正的成就是君主获得人民敬畏的好办法。所以一个君主应该做出伟大的事业、卓越的范例。选贤举能也是一个必要的措施。

任用优秀的人才势必会增加君主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一个君主,必须能判断出身边的大臣的优劣。君主不能让大臣的光芒盖过自己,要让大臣知道自己是他们的后盾,没有自己,就没有他们。

君主也不能让谄媚的奸佞小人影响自己的决策,他得让良好的忠言产生于自己的贤明,让谄媚消失于自己的贤明。同时,如前面所提到的,君主要生活在人民当中,所以在每年适当的时候与人民一起欢度节日和赛会是必要的。还有就是,不要同比自己强的国家结盟,除非迫不得已,也不要在两邻国发生战争时宣布保持中立。

最后还要重视地方势力,比如说行会和部族集团。

最后,谈谈捍卫一个国家所必需的军队。马基雅维里认为一个君主要想使他的国家长久,就不能只依靠雇佣军。因为雇佣军不忠不义,而且有野心、无组织、无纪律,傲慢又怯懦,在关键时刻根本不足以信任、不足以倚仗。

并且,君主也不能依靠外国援军,虽然那些援军可能是良好的有用的,但是他们更是危险的。所以,马基雅维里说,就雇佣军而言,其懒散怯懦是最危险的;而若就外国援军而言,其英勇剽悍确实最可怕的。总而言之,君主需要拥有自己的军队。

唯有自己的军队才是最安全的。一个君主若没有自己的军队,那他的政权也是不稳固的。正如书中所引用的那句话一样,“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和声誉了。

有了自己的军队以后,君主要把军事制度和训练作为自己的专业。他必须不断训练,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思考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加上阅读历史,研究历史上伟大人物的行动,以史为鉴,充实自己的军事思想。

以上算是对《君主论》这本书的总结,刚看完的时候觉得这样一本书,写的都是君主国,讨论君主国是什么,有哪些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顺便还提到了对人性的看法。这样的书,似乎对现实社会的意义并不怎么明显。后来想想,或许现代社会中的那些企业就可以当做是一个个君主国,里面的“统治者”,也就是高层管理者。

这样的一个个“国家”,也有兼并,有联合,有阴谋,有狡诈。他们的“统治者”,也要任命“臣仆”,也要像君主一样,不具备那些美德,但要表现出那些美德,要让“臣民”敬畏自己,但不能让“臣民”憎恨蔑视自己,不能让“臣民”的光芒盖过自己,要有突出的成绩,还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总之,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具备人性和兽性,要有狮子的凶骇,也要有狐狸的智慧。

这样看来,《君主论》就像一部兵书,需要我们好好研读。

君主论读书心得 篇8

马基雅维利在这本书中主要讨论君主制。他把君主制分为两类:世袭君主制和混合君主制。对于世袭的君主国,他并没有进行太多的讨论,世袭的君主往往基于传统能够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除非异常恶劣,是不会遭遇到人民的反抗的。但是对于新的君主国,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之所以领土扩大,一定是占领了以前是别的君主国的地盘,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民众的反抗,其次就是语言习惯文化上的差异。

民众的反抗往往是基于对与新旧君主的对比,如果新君主没有他们预想的那样给他们带来的生活上的繁荣,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被欺骗,从而发生动乱,如果这股反抗势力和旧君主的势力结合,就会产生复辟,发生复辟之后再想夺回统治权就会难上加难——毕竟,不管是民众还是君主都会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大大增加了占领的难度。为此,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解决办法:首先就是将旧君主的势力斩草除根——这点在中国历代的政治斗争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株连九族这一刑罚是这个思想在另一层面上的应用;另外,就是要保证前后政权的衔接,这样民众的反抗势力就会少很多,我认为在我国建国初期,1949年到1956年之间的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极大的缓和了资产阶级的反抗势力。

基于语言和习惯上差异的新君主国,马基雅维利给出的统治对策是移民,就是将本国的国民移民到该地,把本国的语言文化带到新的国土,从而同化当地的人民,另一方面要注意周边没有强大的国家可以插手本国的事情,在这里,马基雅维利特别强调了防微杜渐的重要性,也就是要预防周边国家形成强大的势力。

在第四章中,马基雅维利分析了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大流士国王没有背叛他的继任者的原因。从我的角度理解,这里马基雅维利分析的是在封建集权之下,高度的**集权和具有一定分散性**集权的各自优缺点。高度的**集权,意味着人民有较高的忠诚度和向心力,因而往往难以攻下,但是攻下之后,对君主的忠诚可能会有一种的惯性,也就使得新的君主一旦站稳了脚,就很难被重新取代;一定分散性的**集权,即诸侯们各自为政的若干统治区域,也许基于内部矛盾纷杂很容易被各个击破,但是这些被攻下的地方有着各自的中心,因而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忠诚度。

亚历山大所占领的大流士属于第一种情况,所以他死后可以保持他的权力。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相信自由和民主,我们如何保证他们在被征服后不会崛起?马基雅维利认为,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消灭。在马基雅维利眼里,民主和自由是统治的天然的毒瘤,这是马基雅维利书中的一个实用但是却不仁的措施,和后面君主统治内政的许多观点一致,马基雅维利的措施被认为是不择手段。

中国几千年来的统治一直都是法家和儒家共存,但是正统的思想都是儒家的仁治,讲求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支持人民以稳定统治,不仅是不道德的政治手段,也是不人道、反人性的。

当然,即便是在马基雅维利看来,这种做恶的手段也需要节制,在《论以**之道获得军权的人们》一章中,马基雅维利是这样写的“为了自己安全的必要,可以偶尔使用残暴的手段,除非它能为臣民谋利益,其后决不在使用。”残暴的手段使用太多了,最终会遭致不能自保。

从第十五章开始,《君主论》主要讨论的内容是君主的品行问题。这一部分似乎教导君主不要相信传统的道德教条,而是说他的行为必须与实际的政治利益相关。前些年中国有本书很流行,叫《厚黑学》,李宗吾写的,在这本书中,李宗吾是以一种讽刺的口气在写中国社会现状,想要成功吗?

只有两个办法,脸厚心黑。《君主论》的对象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君主,可谓是君主的“厚黑学”。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兵不厌诈。军事上的欺诈,讲“礼”的周朝之后,军事上的欺诈已经成为一种惯用的战术。但在与人民打交道时,要想建立一个既有权力又有权威的政权,就要相信人民。

在《君主论》最有争议的一章《论君主应该怎样守信》一文里,马基雅维利彻底践踏了所谓的道德仁义,以回归兽性的方式讲述了君主该如何学习像狮子和老虎一样,只要是有利的,就不用去守信,“要做好准备,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首先,君主应该像狮子一样,能够抵抗豺狼,像狐狸一样,能够理解陷阱。大部分君主都能做到狮子,但是很难做到狐狸,因为周围的人都是狡诈的,所以,要想像狐狸一样识破陷阱,君主就不能够讲信义。

“但君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

关于君主的品行方面,马基雅维利在后面讨论了君主“应该避免受到蔑视和憎恨” ,“恨”的对立面应该是“不恨”,如果民众对不恨君主,那么他们就不会揭竿而起反抗君主的统治,但这样不会培养出太多的忠诚度,故在后面一章马基雅维利讨论了“君主为了受人尊敬应当怎样去为人”。

在《论应该避免受到憎恨与蔑视》这一章里,马基雅维利首先提到了,1.君主应当避免贪婪,霸占臣民的财产和妇女,也就是保证民众的财产和体面。2.

君主应该努力在行动中表现伟大、英勇、严肃庄重、坚忍不拔,如此君主就能获获得敬重而免于大家的攻击。三。君主反对一切国内阴谋的主要有效途径是不被人民憎恨。

因而“当人民对君主心悦诚服的时候,君主对于那些阴谋无需忧心忡忡;如果人民对他抱有敌意,怀着怨恨的话,他就需要提心吊胆”。4.其他国家的君主只需要同贵族和人们斗争,罗马的皇帝必须要容忍军队的残暴与贪婪,但这是一个平衡木,军队好战争,人民好和平,因而需要保持这种平衡不至于偏向哪一头而导致政权的灭亡。

在《君主为了受人尊敬应当怎样为人》这一章里,马基雅维利讨论了君主的行为规范,例如,要依靠他的行动去赢得伟大人物与才智非凡的声誉;要表明自己珍爱才能,给人们荣誉;要参加一些社会的集会,在保证自己威严的同时做出谦虚有礼和宽厚博济的典范等等。此外,在这一章里,马基雅维利还讨论了一国在同别国结盟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当两个比较强大的邻国交战,一定要放弃中立的位置,支持其中一国,以避免在日后被两国同时针锋相对,另外,在结盟的时候避免同比自己强大的国家结盟,这样会使得自己成为强国的俘虏。我本人并不研究国际政治,但我认为这些原则在国际政治博弈下仍然是切实可行的。

《君主论》中其它的一些章节中也有许多引人深思和给人启发的内容。比方说,类似于中国的“忠言逆耳利于行”,要避开谄媚者;如何遴选大臣;君主的军事责任等等。因为我的能力有限,我不能一个一个地深入。

《君主论》一书尽管受到后人的谴责,但是500年后它仍然传承了下来。许多历史上有名的统治者都非常推崇本书,拿破仑在滑铁卢战争中失势,人们清扫战场上时在他车上发现了《君主论》,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在遭暗杀时,随身都带着一部《君主论》,也是因为此《君主论》被称为“**者手册”。至今,《君主论》仍然是一部毁誉参半的书。

从本书的写作角度来看,马基雅维利在撰写《君主论》的时候,欧洲大陆上战争频发,君主之间的纷争不断,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基雅维利能够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中发现和总结君主强大的方法和手段。这是《君主论》所处的历史背景,也是其伟大的历史条件。与此类似的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形成一个较大的核心国,诸侯国之间的战乱不断,谋士们不断根据当时的现状进行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研究和探索,诸如法家、《孙子兵法》等思想也是在彼时产生。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些古老的学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其光辉,却成为了后来思想的源泉。正如我今天读到的《君主论》,也许和当时马基雅维利写书时的意思不尽相同,但我确实从中获益匪浅。

君主论读书心得 篇9

正如马基雅维利写的那样凡是想要获得君主恩宠的人们,向来都是把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或者自以为君主最喜爱的东西作为献礼,马基雅维利确实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对伟大人物事迹的知识在《君主论》一书中都奉献了出来。

这本书从很多方面探讨了君主该如何保住自己的权利,如何治理国家,这么多方面中,我对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该成为一个怎样的君主,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很感兴趣,所以我想着重谈一下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君主应该成为一个慷慨的人还是吝啬的人?

要我以前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太简单了,当然是慷慨的,仅就词性而言答案就不言而喻。但是看了马基雅维利的分析,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一个慷慨的君主慷的其实都是他人之慨,他自己又不会种田赚钱,用的都是人民上缴的东西,他凭什么慷慨?而且慷慨如果拿捏不当的话就变成了奢侈,而到最后君主为了保持住自己慷慨的名声势必不得不横征暴敛,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样就会使人民怨恨这个君主,那么君主之位自然就坐不安稳了。隋炀帝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因为他太慷慨了,人民实在受不了了,纷纷造反,慷慨的君主没逃过惨死的命运。马基雅维利说:如果君主是英明的话,对于吝啬之名就不应该有所介意。如果说慷慨不能使我坐稳江山的话,那么吝啬之名又何妨?

君主应该成为一个残酷的人还是仁慈的人?

一个想流芳百世的君主肯定希望自己留下一个仁慈的美名,可是在马基雅维利心中,残酷从某种角度来说才是真正的仁慈,他比起那些由于过分仁慈,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随之而起的人说来,是仁慈得多了,因为后者总是使整个社会受到顺还,而君主执行刑罚不过损害个别人罢了。对于马基雅维利的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他说对于有罪的人要严厉残酷的打击,这点本身没有错,姑息养奸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可是如果君主本身是昏庸的,他认为有罪的人恰是无罪的,那么作为一个残酷的君主肯定就会滥杀无辜,人民也会人心惶惶,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怎么可能会稳定呢?所以说残酷的君主未必如马基雅维利认为的那样能给人们带去更大程度上的稳定。

君主是受人爱戴好呢还是被人敬畏好呢?

如果说两者只能择其一的话,我和马基雅维利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他认为被人敬畏好。为什么呢?我想他是这样想的,如果有人威胁让我去打我的老师,不去的话就会对我拳打脚踢,那我肯定会按他的威胁做,因为冒犯一个我爱戴的人比忤逆一个我敬畏的人简单多了。那么依次类推,人民反抗一个他们爱戴的君主比反抗一个他们敬畏的君主要简单多了,道理是对的,可是如果人民爱戴一个君主的话,人们为什么还要反抗他呢?如果人民非常敬畏一个君主,敬畏到怕有他的统治自己的生命就不能保证的话,人民事很可能造反的。就像人们爱戴李世民,所以根本就没想过要反他,君主之位自然就坐得稳了;人们虽敬畏秦二世,可最终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反,秦始皇期望的千秋万世就可怜的终结于二了。

有人把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提到的一些观点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之后马基雅维利主义就成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强权至上主义的代名词。我虽然对马基雅维利提出的很多想法并不是很不赞同,但我还是认为做君主毕竟不是做一般的人,还是需要一些像马基雅维利说的吝啬,狠毒的品质去管理国家和人民的。

以上就是是我对《君主论》这本书一些浅薄的想法。

君主论读书心得 篇10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的巅峰之作,主要论述了君王应该怎样进行统治。这是一部影响历史进程的巨著。作为管理系的学生,我读过这本书。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想法。

在第六章《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成为君主的新君主》中,马基雅维利写到“在一个全新的君主国里,由于君王也是新上任的,我以为统治起来的困难的大小,就取决于征服者即君主的能力的大小。那些由布衣成为君王的人,如果不是得意于自己的能力就是得意于命运所赐,很明显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有助于将困难减轻,然而,那些很少依赖命运的君王,很可能就能做到长治久安。”从这段话中可以知道马基雅维利把君王的成功归于两点——能力和命运。

在历史上有很多君主都是靠好的命运登上一国之主,但也有很多君主是靠自己,像摩西、居鲁士、罗慕洛、提修斯,还有一些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的人们,大都是凭着自己的才能而并非依靠命运登上君王的宝座的。马基雅维利又写道“但通过他们的行迹和生活,我们可以断定,他们所依赖的是机遇并非命运,机遇为他们选择的形式赋予了内容。没有机遇,他们的意志力很可能就会浪费,但若没有意志力,机遇也会白白地放过。

”马基雅维利的思想经过几百对现代的社会也有借鉴作用。在现代的社会中,就业压力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许多许多的中国人都关注着如何找到一个好的职业、如何使自己升官······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能力、机遇、意志力。

这三个不是分开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个人有这三样东西,他离成功就不远了。但是很少有人能三者兼具,我认为“机遇”这是最难的,它就像是中奖的彩票,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概率非常的小。没有那么多的机遇,那就提高自己的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当你的能力和意志力都超过周围的人那你就比别人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观点: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王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马基雅维利写到“所有的国家,不管是新的国家、旧的国家或是半新半旧的混合国,其立国的根本乃在于健全的法律和优良的军队,因为没有优良的军队,法律就无法健全;所以有一支好的军队必然有健全的法律。

”在我看来,君主必须把统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军队是这个建立这个基础的因素之一,但没有像马基雅维利那样对军队作用的突出。国王必须有自己的军队来维持他的统治,但不应该用它来通过残暴和勒索来赢得胜利。

在军队的观点上,现代的学生——我很不同意马基雅维利的看法,这看法的不同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所处的年代不同。马基雅维利生活在16世纪的意大利,那时候由于世界**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经济发展迟缓,政治上处于封建割据、领土**的境地;而此时欧洲的法国、英国及西班牙等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这些强国趁机而入,使得整个意大利处于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之中。马基雅维里写作的目的是使意大利免受包括教皇在内的北方列强的侵略。

所以在他看来,军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强大的军事支援,这个国家才能无敌。

在第十六章《慷慨与吝啬》中,马基雅维利写到“被人们称为慷慨或许是件好事。但我认为,一旦你因慷慨而出名,你就会因此受苦;即使你明智而恰当地运用这一品质,不为人所知地慷慨行事,也不会赢得人们得人可,甚至得不到相反的名声。所以,一个人为了希望在人们面前享有慷慨之名,就不得不大肆挥霍,以至于常常会将自己的财产耗尽。

到最后,为了继续想保持住慷慨之名,他讲必然会额外地加重人民的负担开始横征暴敛,不择手段地攫取钱财。”“一个君王如果利用慷慨来沽名钓誉,就一定会危害自己,所以,一个明智的君王应当对此慎思,不必介意吝啬的名声。”

马基雅维利的这些观点和我们一般想的君主很不一样,一般的人们都会想一个好的君主必须是慷慨的,但是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好的君主不必介意吝啬的名声,慷慨的君主只会危害到自己。事实上,马基雅维利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君王创业所费的财物,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老百姓的,还有是别人的。

如果财产是国王的,他可以非常慷慨;若财物是老百姓或者是别人的,那听他就没有权利来慷慨了。而且一个君王的慷慨都是建立在对他子民的剥削之上,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之中有很多慷慨的君王但他们存在的时间都不长,都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因为他们的慷慨使很多百姓不能好好地生活,他们的慷慨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君主应该是个残忍的人还是善良的人?马基雅维利写到“君王对于残酷这个恶名就不应当太介意,只要能使自己的臣民团结一致和同心同德,他的一丁点残酷行为,比起过分的仁慈导致邪气纵横、杀人越货存出不穷而言,算是仁慈多了,因为后者是使整个社会受到损害。君王执行刑罚只是针对个别人而已。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君主的残酷和仁慈应该自己把握,不能只用一个残酷或仁慈来概括。在论语中有中庸一说,其实君主在在处理大小事务中,特别是涉及到需要君主残酷或仁慈的,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待犯了错误的人,可以杀鸡儆猴,也可以赦免犯人让其感激君主。

马基雅维利的观点也许在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不大一样,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教训和经验,来思考现代社会应当如何发展。

推荐阅读

上一篇:规范管理心得体会精选(10篇) 下一篇:上半年工作心得总结汇总5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