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能够陶醉于一本书,是一件非常令人放松的事情,读作者所写的作品,就像是给了我们攀登的台阶。对于每本书,我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也是读后感的真实体现。那么,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读后感呢?栏目小编向您推荐名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的作品,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务必关注我们的网站!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1
我阅读了苏联闻名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书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似乎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如同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碰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布满信心……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和希望。
请你注重,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没有这种权力,任何巧妙的教育措施都是无用的。”这就集中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应做到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
在实践中不难发现,赏识教育使自由、快乐、幸福回归课堂和孩子的日常生活。赏识教育给孩子们带来自信、创造和成功,给他们一个完整的自我。我感觉我们在教学上还做的远远不够,作为教师一定要把爱心放在第一,拥有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只有有了爱,才能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能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假如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的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熟悉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者。此外,我们应该照顾每个孩子。他们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灵魂,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
给孩子们所有的热情,和他们平等相处,给他们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和信任感。爱孩子,一定要善于进入孩子的情感世界,一定要把自己当成自己的朋友,去感受自己的情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对小学生,尤其是那些学***者,需要的不是失败,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细细想想,其实孩子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老师的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孩子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其实孩子们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假如我们讨厌孩子,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
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和希望。请你注重,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没有这种力量,任何巧妙的教育措施都无济于事。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2
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几个作业速度慢,成绩落后的孩子,理解、接受知识缓慢、艰难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另一样东西就该到要学了;刚刚学会这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了。所以,我们老师往往让孩子只专教科书,不鼓励去读其他的书,以免分心,而这些孩子却一直没有进步,一直落在后面,吃力地跟着。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里明确提出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他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确实是这样,没有其他书的阅读,就没有活水,就像在死水潭中一样,即便弄懂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也无法迎接新知识的挑战。像这些学习困难的孩子,老师讲过的会做了,但是稍微改变一下他们又不行了,只有通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强了,那这些孩子就会有进步,学习就会变轻松。
所以,虽然现在已进入复习阶段,但还是不放松孩子的课外阅读,每天保证半小时。但愿有所进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3
一生之计在于少,一年之计在于春。可见计划还是有其必要性的。可是在用心体会大师的这条建议后,自己也反思了很多。
每个学期的开始,我们都会写《学科教学计划》和《班级工作计划》,可是,写来写去自己的东西少了,应付的东西多了。根本没有静心去思考自己的计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
教学计划不能仅仅是一个“进度表”,更不能是应付检查的“摆设”,它应该对教学工作有规范性、指导性。制定好有效地规范的学期计划,我们学期的各项工作就更明确,目的性就更强,自然形成了教学新格局,才会为新学期的课程实施搭建一个比较高的起跳平台
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一些老师不仅没有认真地写学期计划,而且缺乏大师所说的远景规划的制定。大师对于远景计划提出了自己的以下建议:
(1) 小学阶段儿童应阅读的文学艺术作品。当然,前提是学校图书馆必须有这些书才能实现。
(2)儿童在学校里应当欣赏的**作品(学校里最好有一个**室)。
(3)要跟学生谈话时用到的绘画作品。
(4)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和文学作品的片段。
(5)最低词汇量,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小学里牢固而长远地记熟其正确写法的那些词汇。
(6) 学生们为了扩展知识而需要阅读的科普书籍和小册子的参考书目。对于指定给学***的儿童(思维过程的能动性降低的儿童)阅读的那些书籍和小册子,应特别开列出来。
(7)“思维课”的主题,即带领学生到思维和祖国语言的源泉去参观的课题。
(8)儿童在小学阶段各年级要写的作文的题目。
(9) 教师和儿童将制作的教具的总清单。
(10)小学期间将要组织哪些参观。
读来很受启发。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缺少对工作的长远规划,必然会增加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教学效益大打折扣。远景计划可以引领教师将眼光放得更宽广、长远一些,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还关注他们是如何掌握知识的;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还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注他们的“眼前”,还关注他们的“未来”。
这样,教师就不会过分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成败”,而将关注点始终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计划无疑应该是学生的发展计划。制定的计划具有现代教育科学的理念,教学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效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我想这将是我们下一步努力地方向。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4
书籍——人类的朋友,人类进步的阶梯。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更是给我们教师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每本书都谈到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这是一部很好的教育杰作。
书中谈到兴趣是学***导。例如:一文中,鲜明而生动地指出:
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那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让人苦恼和担忧的是这种淡漠的心理状态。学生在某门功科上落后,考试不及格,这并不可怕,但他态度冷淡。
教师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的乐园。
又如一文中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语言是一种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专业语言。如果老师的语言素养很好,那么他从一开始上课就很放松,学生也会很好地理解。课堂效率怎么可能不高?
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是指语言要文柔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调要和蔼可亲,使学生听完后有愉快的感觉,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
语言健康是指在使用语言时,要避免一切粗俗和低俗的下流行为。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素养是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审美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
”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充满真情,爱什么,恨什么,赞美什么,反对什么。
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讨论简明扼要,提纲诚恳;分析精辟透彻;画作描写清晰明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只有这样,语言才能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像春雨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才能把好的思想和科学知识凝聚在一起。
三、教师语言的激励性
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离不开语言的热情、真诚和动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教师的语文意识在于教师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望,对学生的真挚热爱。
据说鲁迅先生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充满着感情的魅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使每一个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
四、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如果教师语言丰富、措辞优美、幽默含蓄、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趣浓厚、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
总之,读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迪和教育,使我懂得了很多教育的艺术。今后,我会多读一些中学书籍,以提高我的专业水平和师德修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5
阅读教育经典,启迪教育智慧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智者交流,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你会有一种和智者相见恨晚的感觉,里面充满了教育的智慧和启迪,让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教育是一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就像一位教育艺术家。他有高超的技术,这是惊人的。他的100条建议涵盖了教育的各个方面
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德育、智育、体育……这一条条建议就像一个个锦囊妙计,无论什么时候,碰到什么教育难题,都好像能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以下是我读完这本书后最深刻的三种感受:
1.阅读很重要。大师花了很多时间讨论阅读的重要性。
例如,在建议6中,他以一位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为例。老师的公开课太精彩了,所有上课的老师都忘了做笔记。课后,他说: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如何花一辈子备课?那就是通过阅读。
“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我们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要想让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作为教师,就必须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的知识、求知欲和阅读爱好是你人格教育的强大源泉。对老师来说,阅读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说,亦是如此。
我们常常认为,一个学生如果连课内的知识都掌握不好,就应该少花一点时间读“闲书”。苏霍姆林斯基就不这么认为。为了打开学生的智慧,激活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其他学科的理解。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就读书吧。如果你想教好学生,教他们读书!
2.学生很重要。我们的工作和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是我们和活人一起工作。
他们的个性不一,接受能力不同,智力水平的发展有先有后,正因为如此,我们工作的复杂性便不言而喻,这就需要我们有超强的耐心和沟通的能力。我们不能因为学习成绩而给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不能要求学生做他做不到的事,不能以**的思维去衡量他们行为的合理性。“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和技艺,是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
”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不要急于先入为主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而要鼓励他们,看他们付出努力之后的成果,即使是小小的成绩,也要给他们最充分的肯定。
3.关注教师本身。这本书的前三条建议不是关于学生,不是关于教育,而是关于我们的老师。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充分肯定了我国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本书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常读常新,对于新教师来说,可谓是及时的指点迷津。
他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教师这个职业,他们在选择教育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前三条建议包括教师工作的才能及其培养,教师的健康和精神生活,包括在教学生活中如何防止出现神经衰弱现象。后面的建议中,也有很多是教我们如何处理工作压力,处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这种经验分享,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对教师的无私关怀。
要成为一个好老师,我们必须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大脑。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可以使我们有更多的素材与学生分享;积累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可以开阔我们的教育视野,让我们从更高的角度思考和解决教育问题。《给教师的建议》这类教育经典著作,应该出现在我们的枕边,出现在我们的案头,这样的我们才能在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6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感受颇深。不可否认,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来说,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忙于批改作业,周记、作文、家庭作业、默写还有一些补充的习题之类,有时候批到晚上一两点还是批不完。由于时间的绝大部分都用在了批改作业上,于是备课就不是太充分,干燥、枯燥的课堂自己都有点不耐烦,何况是学生呢?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没有时间。殊不知,有时我们的时间分工也不太合理,甚至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比如我们总抱怨总有批改不完的作业,试想,假如我们把课堂效率提上来,书本知识的绝大部分能在课堂上消化,那么,我们还需要布置那么多作业吗?苦了学生又累了自己,何苦?
现在想来,自己的读书量真的很有限。有时为了一节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扪心自问: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7
这个月零零碎碎的重读《给教师的建议》,相比大学时期又有了很多感悟,这可能就是好书的特点,常读常新,常新常有不一样的体悟。
苏联著名的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一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编写了一部又一部的教育名著,在研究生时期有幸研究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不堵不塞,引导疏通,不要视之为洪水猛兽,在处理班级早恋问题时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帮助。另一部更有传诵度的著作就是《给教师的建议》,作者在书中提出大量问题,通过展示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解决问题,总结教学经验理论。在我上大学时读它,充满着疑惑,这些建议真的可行吗?到底该怎么做?那时候是理论在和理论匹配。而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再读这本书,便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班里有学生上课搞小动作、嘻嘻哈哈、讲话、睡觉,甚至顶撞老师,总之就是上课的时候啥都干,就是不学习。看着这些孩子的成绩一滑再滑,我很着急,每次都和他们进行交流,问原因,讲后果,和家长及时沟通。这些措施有用吗?答案是有用,但是这有用的时效仅仅是几天,这让我很困惑很伤心。这个困扰我的问题在书中找到了最终答案,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才是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的不二法则。
当然这是站在很高的层次上给出的指导建议,具体怎么做还需要结合语文科目特有的特点进行激发和推动。我思考了一下,对班级里的孩子根据水平和问题进行了划分。有一部分学生基础最差,没有能力把字写对写好,但是态度是端正的。对这部分学生我决定采取帮扶活动,找认真负责的.优秀学生一对一进行帮助。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差态度也不端正,极其讨厌学习。对这部分学生,我认为要求要放低,日常作业要减轻,多鼓励多表扬,字词句篇,一步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树立他们的信心。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体会到这种高级的快乐。
读书和教师这一辈子是绑在一起的,离不开的。不管是读专业知识还是教育学知识或者心理知识甚至文学经济物理地理五花八门,只要是读了总归是有点收获的,多才多艺的老师才能“俘获”学生的心。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8
近一段,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非浅。苏霍姆林斯基的时代虽然距今甚远,但他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读这本书,就像一位长者与我们面对面,拨开我们眼前的云雾,解开我们心中的疑团。今天,就来谈谈我的一点读书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有一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经历,有一点启发。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以及用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
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是平时要对学生和蔼可亲,经常和他们一起聊天、谈心。二是平等、民主地与学生相处。记得自己上学时,对老师必恭必敬,对老师说的话也是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不敬和怀疑。可现在的学生却不同,虽然小学生是未成年人,认识问题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发扬民主却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教师在建立民主的氛围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话的平等,这是所谓商量的意义所在。民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和基本追求,也是社会理性的重要标志。
在这本书里还介绍了关于后进生的成因,苏霍莫林斯基为我们分析了后进生的成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身为老师,我们会经常去别人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从教师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认为后进生需要用阅读来提高自己,需要用阅读来解决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老师也只能交给他们方法,但真正的落实,还是需要我们学生自己完成。
苏霍姆林斯基班上有个叫费佳的学生,在算术应用题的学习上障碍很大。于是,苏氏亲自编了一本书《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在这本书中,他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编了很多有趣的、能够引起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这些习题吸引了费佳,也引发了他的思考,并且能求得答案。随后苏氏又为其搜集了一套专供他阅读的书籍,约100本。正是这种大量的阅读,使费佳的成绩逐步赶了上来。到五年级时,这个孩子已经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解答同样的算术应用题。苏氏告诫每位老师必须谨记:“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老师的我们,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通过学习,我要逐渐转变自己的陈旧观念。通过慢慢摸索,努力转化好每一位学困生,因为只有这样了,才会出现真正的“百花齐放春满园”之效果。
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待学困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学困生会越来越少。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9
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他不是给建议,而是给我们智慧的结晶。教育素养的第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讲课时能直接说出学生的理智和思想。
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所以教师对教材要有深刻的知识。如果没有渊博的科学知识,就没有教育素养。
教师的教育质量只能靠阅读、阅读和再阅读。那么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教育素养呢?下面我就教师素养方面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首先,我们教师应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我经常听到学生们在背后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个老师,喜欢他们的课;他们不喜欢某个老师,听了就昏昏欲睡。事实上,教师能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并不是由片面因素决定的。教师的知识、能力、气质、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结合在一起形**格,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
教师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些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与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教师的人格魅力善良和慈爱,他们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的好坏或者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认识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不难发现,学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满意度并不一定成正比。有的老师,他们班的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个人教育教学能力、工作能力都特别强,但学生对此不是很满意,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这种老师不受学生欢迎,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亲和力。古人云:
教师的亲和力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可能存在不足,但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相反,如果一个教师知识水平高,不顾学生的感受,我行我素,独立自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即使他有最高水平的知识和最好的讲座,他也可能最终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我认为亲和力是教师必备的教育品质。
再次,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艺术首先包括对话艺术,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
“教师语言要规范、科学、规范。他们应该努力做到准确、到位,不含糊其辞,更不要说科学上的错误。优美科学的语言能给学生营养和智慧。老师精辟的话语能萦绕在学生的心头,永不忘怀;生动的比喻能让学生抓住知识的钥匙,顿时打开心扉
总之,要想提高各方面的素养,就需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所谓"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我们就必须读书,读书,再读书。
以上是自己较粗浅的感受,有待于进一步攻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使自己能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10
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其中,努力构建师生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建议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现在很多师生间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隔阂,误解乃至对立和冲突这既不是教师的本意,更不是学生的需要。只是受制于沟通时间不充分教师处理问题过于简单,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而建议要求我们的教师创设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学会做一名“愉快的教师”,有了“愉快教师”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成为“愉快学生”,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愉快的学习,让学生愉快的成长,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实质。建议提醒我们,实施愉快教学,使学生喜欢上你,对你有兴趣,教师首先要从“权威”的束缚中解决出来,脱去“威严”的外衣,到学生中区,和学生融为一体。
有时,我们常常叹息:自己付出了很多精力去教育那些孩子,可结果却让人失望,如果我们总是那样充满着积极的期待,孩子们现在或许不会领情,可将来只要他们有良知,他们也会感激,不仅感激,而且作为一种精神的火种,他们还会传递。教育从来都不是一时可见成效的劳动,虽然我们可能根本看不到。现在的不放弃对孩子们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但我们不必悲哀和气馁。我们在做着天底下最傻又最可爱的事,这就足以自我夸耀一生了。唯有期待,积极地期待下去。唯有不放弃,积极学习,相信这种精神会照亮学生们的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