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好的故事读后心得精选

2024-03-14 15:48:05 故事读后心得

【#心得体会范文# #好的故事读后心得精选#】写心得体会需要注意的重点内容有哪些呢?我们对待事物的看法不同,有些看法是我们不能放弃的,我们会将自己的收获写下来。 写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体验、想法和感悟记录下来,经过认真筛选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题为“好的故事读后心得”的文章,希望本文可以帮助您获得一些新的收获!

好的故事读后心得(篇1)

一位雕刻家得到一块质地非常精美的大理石。他觉得大理石非常适合雕刻一个人像。于是,他拿起凿子。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用力过猛,只那么一凿,他就敲下了一大块碎屑。雕刻家立刻停下来,经过三天思考,他决定放弃构思好的雕塑,因为他意识到,自己难以驾驭这块宝贵的材料。后来,这块大理石被赠给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用这块大理石雕刻出旷世杰作——大卫像。

细心的观赏者指着大卫背上的一道明显的伤痕,为其不能完美而略感惋惜,并慨叹先前的那位雕刻家有些冒失。米开朗琪罗纠正道:“那位先生已经相当慎重了,如果他冒失草率的话,这块材料早就不复存在了,而我的大卫像也就无从产生了。”“这么说,你还要感谢那位雕刻家?”有人困惑不解。“是的,我要感谢他难得的认真,他的雕刻和放弃都是极其认真的。另外,我还要感谢他留下的那块伤痕,它无时不刻不在提醒我,让我的每一刀每一凿都千百倍地小心,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

好的故事读后心得(篇2)

这是一个使人回味再三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艰难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茅屋。这间茅屋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命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看了这个故事,我仿佛变得聪明起来,变得豁达起来。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可使我终身受用。

好的故事读后心得(篇3)

《艺术的故事》这是一本教人如何欣赏艺术的书。它看起来有4指厚,16开,文字紧凑但阅读舒适,画面精美,非铜版纸,是哑光的一种我不知道但常用的厚实纸张。版式朴素,简洁,封面看起来甚至不那么艺术,高兴的是它没有腰封,因为它完全不需要这种俗气装饰。

看起来很唬人很高大上是不是?有点,但,它真的很有料。艺术听起来不食人间烟火,但这本书就是让你可以用双手触碰得到那些高高在上的艺术品,让你知道它为什么这么做,它带来了什么影响。贡布里希写作此书并非用作教材或学术,而是为我等凡人所学习阅读,无论是茶余饭后书,是睡前枕边书,还是学习知识书,唯一不能成为的是口袋书或旅行书,因为它真的很重很重。我都是半躺着看,把它放在肚皮上的,肚皮上还要放个靠垫否则太低脖子很疲惫。

其实,我只是想说,你翻开了这本书,会感到双眼大开,你会惊奇地发现那些离我们遥远陌生诡异而面熟的世界,皆为有因有果。翻开这本书,开始艺术的探索(这么说丝毫不为过)。因为我记忆差,所以要做读书笔记。基本为各章节的概括总结、摘选。不知能坚持多久,书太厚了,但是能记多少算多少,算是个回顾。

人们对艺术品的评价,总习惯用简单的美或不美来表达。一幅天真孩童的画作,我们看到了细腻的皮肤,睁大的双眼,纯真可爱,我们不必追究画作的细节、技法就能轻易做出判断:这画很美。一幅老妇的肖像,皱纹满布,眼神浑浊,苍老干涩,我们第一反应是,它很丑。可是,等一下,如果我们可以撇开第一主观的感觉,细细地观察,会发现它描绘的老妇其实如此真实,皱纹、发丝刻画如此细腻,神情那么到位,因为你看到了它的沧桑感。那么,这难道不是一幅上好的画作吗?

(大多数喜欢在画中看到自己喜欢的场景、题材,这是自然的倾向)

(事实上,左右我们对一幅画的喜爱之情的往往是画面上某个人物的表现手法。)

当然,逼真不应该成为判断的唯一标准。一幅野兔子的画像真实再现了兔子的眼睛、胡子、皮毛,无疑,再加上专业的技法,这确实是一幅好作品。无论是细致的刻画,还是粗略的勾勒,这是都是真实地表达。但是,那些看起来不逼真的画作,难道就是不好的作品吗?

人们似乎对看起来不对的东西天生地排斥厌恶,尤其在现代艺术中。不过,没有人非议米老鼠这个非常规的老鼠,甚至喜爱有加。如果在看现代画展,那么情况就不同了,虽然米老鼠和乖张的小公鸡实属异曲同工,但是接受起来小公鸡没有那么容易。

(不管我们对现代艺术家的看法如何,我们都可以毫无保留地相信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完全能够画得“正确”。如果他们不那样画,其原因可能跟瓦尔特迪斯尼一样)。

(所以,如果我们看到一幅画画得不够正确,那么不要忘记有两个问题应该反躬自问。一个问题是,艺术家是否无端地更改了他所看见的事物的外形。另一个问题是,除非已经证明我们的看法正确而画家不对,否则就不能指责一幅画画得不正确)

(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前人这么画的,那么就是这个样子,比如圣经。

我们认为艺术家为之焦虑的事情,一般是美的表现和美,但是真正困扰艺术家的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一般谈论中的“艺术”都是非文字性的艺术,如果能用语言表达艺术那么这些画作雕塑等等似乎也没了存在的必要。艺术家们只追求一个听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合适。这“合适”似乎很难有个明确的度,但多一分少一分,一切都不一样了,就像做菜。艺术家们对着作品,寻找着自己认为的平衡,而这种平衡就是作品本身的平衡,当它传到到观众眼里,也同样差别在分毫间,也让我们觉得,它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最合适的。艺术家为了达到这样的平衡,练习自不必说,无数的改动、试验,看似就更改一个颜色、位置,加减一笔,但事实上是复杂而严肃的事情,而非随意随性。如果我们为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改,他也无法回答。

在艺术领域,确实有评论家归纳总结规则,但是事实证明,那些墨守成规的庸才画家们淹没在了历史潮流中。艺术家们在离经叛道的征途上获得前所未有的新的和谐。

好的故事读后心得(篇4)

这是我第二次看三毛的书,谢谢三毛让我了解到撒哈拉那里的风土人情,尽管对于现在20xx年来说参考可能已经不太可靠了,但真的是让我对撒哈拉的了解不再是仅仅是它的地理位置了。

三毛在书里总说自己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但我却觉得她有的是能耐得住寂寞的性子,因为爱旅行的人大多寂寞,他们不断在旅途中发现自己,虽然也会遇见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更多的是与自己相处。

在《撒哈拉的故事》里认识了一个更年轻的三毛(因为我看的第一本是万水千山走遍),我所理解的三毛是个不太在乎别人想法的人,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她都满不在乎,她相信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感觉,是个极有主见的人;她还是个急性子的`人,脾气不算太好,一冲动起来什么都敢尝试,一激动起来连潜在的危险什么的都能忘的一干二净;她情商很高,能处理好与周围所有人的关系,让别人不说喜欢她认同她至少不会刻意为难她。我认为这是归因于她的热情,爱交朋友,不怕吃亏,善良有同情心,不因周围的环境而同化且个人素质始终在线。这实在是个很优秀的人嘛。

我还很羡慕三毛的成长环境,小时数学不好偏科厌学不太省心,她父母虽是担心但也十分包容,若是现在,大概就是各种补习班走起还夹杂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在这种充满爱的环境下三毛的成长经历在我们常人看来有些肆意任性爱折腾了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三十岁时还能花父母的钱在外游学旅行,但也正是这样才有了我们熟知的三毛。

推荐阅读

上一篇:条例心得体会7篇 下一篇:有关当老师的心得体会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