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论语读后心得

论语读后心得

发布时间:2023-11-12
1 论语读后心得5篇
论语读后心得

当自己对所学知识有了新的看法和见解时,应老师要求我们应该写一篇心得体会。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技能提升方式,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心得体会呢?

论语读后心得(篇1)

从《论语》中,除了我们对孔子个人的认识外,我们还能了解到他所处的重大的历史背景,即站在历史学的角度分析。周分封制到后期大大地削弱了**集权,诸侯在地方独立性过强,从而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周天子大权旁落,先前制定的象征等级的礼乐已不具规范作用

“你把自己变成了蜡烛。在黑暗的心脏,你微弱但顽强的光辉在四面的飙风中艰难地闪耀”这是鲍鹏山在其诗集《致命倾诉》孔仲尼篇的话。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硝烟四起,孔子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致力于自己的的理想与抱负,立志要通过学***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表现出了一种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他是乱世里的光与希望。

《论语》是记载了孔子及其**言论的著作,通过阅读《论语》,穿越时空,我们与这些春秋儒士对话,去认识这样一位伟大的老师,去认识这样一群独特的学生,去聆听他们那响彻千年的吟唱。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他当晚死去,都可以。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年少即有志向,“学”,不仅仅是启蒙之学、谋生之学、谋仕之学,更是贯穿世间一切的真理,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他是执着的,仁义的,谦逊的,乐在其中的,同时,他又是痛苦的,悲伤的,奋进的,他在《论语》里的每一句话无不体现着他的感情与思考,他带领着他的学生在一条旷古之路上奔跑。《论语译注》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阅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孔子注重君子、仁德、善良、礼仪、忠信、六艺,主张克己复礼,崇拜着尧舜禹这样的上古君王,一直以周公旦为心中的榜样。孔子成长的鲁国是西周周公旦的封地。周礼是周公旦立的,以鲁国的自然礼制为主。孔子三岁丧父,由年轻的母亲颜徵抚养长大,《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儿时游戏,常常摆设俎豆等祭器,模仿祭祀的礼仪动作,可见,孔子儿时即对礼仪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他后来在礼仪上有所造诣奠定基础。孔子坚信周礼的社会是和谐的,是美好幸福的,是人人礼让友善的,是秩序井然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东周的礼崩乐坏,诸侯僭礼,是仲尼所无法忍受的,子曰: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所以,他反对国与国之间的征伐,反对诸侯对周天子的不敬不忠,“卫灵公问陈(阵)与孔子。孔子对曰: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孔子也讲求美德,有一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并亲自付诸实践。《论语乡党篇》有言:“朋友死,无所归,曰:

‘于我殡’”,...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