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2024小学五年级教案数学(分享10篇)

2024-10-12 10:21:07

【#实用文# #2024小学五年级教案数学(分享10篇)#】作为一名杰出的教师,我们需要撰写精妙的教案,以帮助我们选择和应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小学五年级教案数学 篇1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2、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课前准备:

教法学法 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

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

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它还有8个顶点。

7、提问:依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说一说。完成表格。

三、观察比较,体会异同

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的结果。

3、汇报交流。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4、根据比较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习 完成P20做一做

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

正方体的认识

6个面 (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立体图形正方体 12条棱 (长度相等)

8个顶点

2024小学五年级教案数学 篇2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59××60.23×314×3×3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26×7×123×2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米、宽米的宣传栏。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

×0.03××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评。)

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

板书

小数乘小数

×=×=

1看、2算、3数、4点

2024小学五年级教案数学 篇3

教学内容

解方程:教材P69例4、例5。

教学目标

1.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b=c与a(x±b)=c类型的方程。

2.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

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方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4。

师:(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3盒铅笔和4只铅笔,一盒铅笔盒中有x支铅笔。

师:你能根据图列一个方程吗?

生:3x+4=4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盒铅笔盒有x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支铅笔。据此,可列出方程。

师:说得好,你能解这个方程吗?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师: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

生: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师: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先把“3x”看成一个整体。

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2.教学例5。

师:(出示教材第69页例5)你能够解这个方程吗?

生1:我们可以参照例4的方法,先把x-16看作一个整体。

学生解方程得x=20。

生2:我们也可以用运算定律来解。

师:2x-32=8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生: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学生解方程得x=20。

师:你的解法正确吗?你如何检验方程是否正确?

生: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计算,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的形式、内容都与例4基本相同。第2题的4个方程在两道例题的基础上略有变化,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这两道练习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提醒学生解一题,代入检验一题,以促进检验习惯的养成。

四、课堂小结

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

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6、8、9.题。

2024小学五年级教案数学 篇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单位”1”的建立

学具准备:

学具袋(圆形纸片1张、长方形纸片1张、一分米棉线1根、水蜜桃图片5个、火柴棒12根、同一样式的纽扣8个)

教学过程:

一、单位“1”的意义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字1。

师:这是几?表示什么?能具体说说可以表示1个什么吗?

学生回答(1个苹果、一张白纸、一根绳子、一群羊、一个学校的全体学生……)

师:对于数字1如此丰富的意义,老师可以给它加上引号,起名叫作单位“1”。

师:取出学具袋,倒出其中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哪些能用单位“1”表示?

【评:开门见山教学单位“1”,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单刀直入式的导入无疑是本课亮点之一,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其分一分、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师:我们可以把单位“1”怎么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教师板书课题)

师:用以前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分你手中的单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学生操作,组内交流,各组推荐汇报。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不准确的地方要加以修正,尤其要强调“平均分”,尽量做到不要重复别人的发言内容。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将几种学具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用分数表示,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二、研究分数单位

师:你们想研究别的分数吗?

教师出示1/○

师:这是分数吗?你会读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请大家拿出12根火柴棒,分一分、说一说,看看可以有多少种不同方法来表示1/○ ?

学生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2 →6根、1/3 →4根、1/4 →3根、1/6 →2根、1/12 →1根。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知识!

【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进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单位的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锁,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三、深入研究分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

师:猜猜看,老师想让你干什么?

教师出示要求:

分一分(选择合适的学具表示这个分数)

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这个分数)

折一折、涂一涂(选择合适的学具,用折叠、涂色的方法表示这个分数)

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各组推荐学生汇报……

【评: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问题设计得精且极具开放性、挑战性,以丰富的操作实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注重学生感性认识,学生真正在“做数学”。】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以前我们学习过一些,在课前我们也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你现在知道多少分数的知识,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看看数学书上专家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圈划、摘读,组内交流。

师:什么是分数单位?我们刚才研究了吗?35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 7/12 、11/20呢?

【评:教者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在设计时,教者注意到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课前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分数的写法

师: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会读分数了,想写吗?

师:会写的`请到黑板上在任意位置任意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比一比,看谁写的规范好看。(学生一拥而上,在黑板的上上下下写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分数。)

师:生活中人们常用分数来进行描述。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黑板上这些分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汇报……

【评:教者不再将黑板视为教师神圣的领地,把板书的权利回归学生。黑板上每个分数后面都藏着那句经典的概念,学生的交流无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印象投射在所写的分数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学生的求异的心态无时无刻不让其他学生处于活跃的互动之中。】

师:你觉得谁写得规范好看?写分数是要注意什么?分数有几个部分?能结合具体分数说说各个部分表示的意义吗?

【评:生成性的课堂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强烈地拨动着思维之弦。】

师:下面请同学们练习写分数,比一比谁写得规范好看?任务是8个。

学生在写分数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

师:数一数,你写了几个分数?你能用刚学的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

师:对于分数的意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问。

学生质疑,学生解答,教师补充。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你掌握的情况如何,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分数的知识说一说吗?

(如果学生说出类似5/5这样的分数)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分数,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

【评:学以致用,在应用中赋予数学活力与灵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评:

纵观本节课,有以下特色:

1、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设计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过分刻意地去体现数学教学的严谨性,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性来体现教学的严谨性。整节课教师都没有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句严密、枯燥、抽象的话语塞给学生,但是整节课彻头彻尾都紧扣“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苦心经营,匠心运作。

2、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同时数学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本课设计注意到数学的教与学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意义和充满意义,注重现实体验,力避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体现生活中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大胆改革教材的例题呈现方式,“跳出教材教数学”。

3、强调合作,知识增殖。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设计做到均衡学生差异,组建合做学习小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多些成功的体验,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所在小组中的其他同学负责,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中完成任务,没有把学生当作所谓新教学方式的道具,实现知识在交流中增殖,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4、以人为本,注重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设计时注意从学习者的角色去分析学生,以了解什么知识是学生最需要的,什么学习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积极寻求以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

5、注重体验,培植兴趣。

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本课教学中的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为学生提供了高频率、多维度、深层面的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了乐趣,体验到了成就感,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2024小学五年级教案数学 篇5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 9/16×12 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1/2,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1/2×1/2?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1/2,那就是1/2的1/2。也就是1/2×1/2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7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1/4×2/3;3/5×2/9;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1/2×1/2=1/4;1/2×1/2=1×1/2×2=1/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2024小学五年级教案数学 篇6

设计说明

1.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本节课直接拿出计算器,开门见山,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使学生在新课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2.注重开展自主学习。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由于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缘于上述原因,在每个板块的活动中,都积极为学生主动尝试、交流、讨论等创造条件,为学生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交流、总结、应用的过程,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乐趣,这样才会使课堂生动有趣。此外还重视方法的总结,在学生会用规律写商后,让学生回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试着总结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算器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今天的新课,我们请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计算器),有了它,我们的计算既快捷又准确,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计算器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通过利用计算器的好处,让学生带着“特殊功能”这个疑问进入新课。

⊙合作探究,总结规律

1.建立猜想。

出示例9中的前两题:1÷11 2÷11

(1)使用计算器。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1÷11的结果。

(2)根据结果猜想。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得出1÷11=0.0909…,如果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11不变,被除数乘2,得到的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提出猜想:0.0909…×2=0.1818…,因为除数11不变,被除数1扩大到了原来的2倍,得到的商也应该扩大到原来的2倍。

2.验证猜想。

(1)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2÷11的商,验证猜想。

(2)引导学生举例进一步验证猜想。

猜想:

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2÷11的结果是1÷11的结果的2倍……

出示3÷11、4÷11、5÷11,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这几题的商,并用计算器验证。

3.总结规律,运用规律。

(1)观察各商的特点,寻找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

生1:除数不变,被除数与第一题相比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5倍,商与第一题相比也相应地扩大到原来的2~5倍。

生2:商都是循环小数,整数部分都为0。

生3: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2)运用规律。

请学生根据探究出的规律写出例9中后四题的商。

4.总结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用计算器计算

2024小学五年级教案数学 篇7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掌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2024小学五年级教案数学 篇8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2、听故事,曹冲称象(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体积转换成水的体积)。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

3、观察(石块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

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板书)

二、实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 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协作:

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注意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

2. 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适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3. 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说说看, 我们班是不是会出现曹冲第二呢?

预设一:小物体---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

预设二:把石块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过石块,测量水的高度,把石块捞出,再次测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积乘两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预设三:当装的水过高时,我们可以把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加水溢出的水的体积也能求出石块的体积。

预设四:有称重的办法求石块的体积,把我们量出的石块称一称,看重多少,再根据这对数据求出任意大小石块的体积。

预设五: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块放入长方体空器,往容器内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满为止,取出石块,再塞入橡皮泥(压平,测量橡皮泥的高度,把底面积乘容器高度与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巩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有些方案老师也没能想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来看看小黑板的题目怎么做。

1. 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完成。)

2. 测量一颗跳珠的体积。

数25粒跳珠,放入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据水面升高的情况测量出水的体积,再算出一颗跳珠的体积。(学生实验并计算出体积)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学会了求石块的体积,我学会了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学会了把一个物体转换成另一个物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024小学五年级教案数学 篇9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教材第47~51页(例1、例2和练习八)

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52~55页(例3、例4和练习九)

整理和复习与探索实践:教材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课时安排:7课时

(1)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p.47、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

在黑板上的板书。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课前在黑板上板书:

钢笔8元

笔记本3元4角

讲义夹4元7角5分

水笔2元6角5分

问:我们平时说价钱习惯说成几元几角几分。现在请你把它们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名说一说: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这些小数哪些能化简?把它化简成最简小数。(8元,3.4元)

2、看黑板上的四样商品的价钱,请你选择两件商品并算出总价。

交流:(可能有的几种情况)

(1)钢笔和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口答算式和结果,板书:8+3.4=11.4(元)

问:这个“11”哪里来?为什么8加的是3而不是4?

补充竖式说算理(略)强调:8是整数,3是整数部分的,要和它对齐。

补充一个整数加法的竖式,说说整数加法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特点:右边对齐。

仔细观察小数加法:右边不对齐。

追问:那该对齐什么?(小数点)

补充:把8改写成8.0,体会小数点对齐。

那你做这样的题时,会不会把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的0补出来?

指出:没必要补,但要注意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

继续算一算:钢笔和讲义夹的总价,钢笔和水笔的总价。

(2)讲义夹和水笔的总价: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观察竖式,体会“小数点对齐,就等于相同数位对齐”。

算出结果:7.40

指出:竖式上算出的结果是两位小数,写在横式上的时候要化简成7.4

(3)笔记本和讲义夹的总价:

列竖式计算,再次体会小数点对齐。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小数加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10进1。)

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竖式上正常计算,横式上要化简。)

3、看黑板上的信息,问:笔记本比讲义夹便宜多少钱?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略)

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完成后交流得数。

注意最后题,竖式上的计算结果是3.00,如果有横式,只要写成3

2、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再订正。

第1题,小数点没对齐。第2题,得数的小数点没点上。第3题,只写了小数部分,整数部分要写0。

3、口算第50页的第1题。

指名读得数,注意能化简的要化简。

4、完成第50页的第3题。

看线段图,说说图意。看线段图分别提出加法、减法算的问题。再算一算。

三、检查预习作业。

四、学生作业:第2题

(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小数减法

教学内容:

p.48、49的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4~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减法。

2、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

板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8+1.4,读,说说正确的计算方法。补充竖式,指出:小数点对齐后相加。

二、学习新知:

1、提前板书书上的4件商品的单价。

问:昨天我们利用这些信息,学会了小数的加法和简单的小数减法。

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化简)

举例较简单的减法:(1)4.75-2.65;(2)4.75-3.4

分别用竖式算出上面的减法,并比较不同:第2小题小数部分缺一个数位,可以补0,算5-0=5,也可以想5不用减,直接移下来。

2、继续看4件商品的单价,提出较难计算的小数减法问题。

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式并板书:8-4.75

竖式(略)。指竖式问:这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引导:被减数小数部分没有,要补0,变成8.00后算。8.00-4.75时,可以先不考虑小数点,当成是整数减法来算……)

3、验算:这题比较难,我们还可以用小数加法来验算。

补充加法验算的竖式。规范其书写格式。

4、与“4.75-3.4”的竖式比较:为什么两题都出现了小数部分有缺位情况,一题可以直接算,另一题却要补0后再算?

(指出:被减数有空位要补0,减数有空位可以不补0。)

5、学生练习另几题较难的减法计算(做在书上)指名板书。讲评。

3.4-2.65 8-2.6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第3题,读出上的新,并依次回答两个问题。

交流解法。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吗?

2、完成练习八的部分题目:

(1)第4题,强调做这类题的要求:对的要打“√”,不能空着;错的打“×”,然后在旁边空的地方订正。

再分别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2)第6题。读题后,学生把算式写在书上,再交流。

四、检查预习作业。

五、布置作业:

p.49第2题,p.50第5题

(3)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p.51练习八第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2.6+8= 0.86-0.4=

指名说说口算方法。提醒:竖式时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口算时更侧重整数部分和整数相加,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加。要看清楚数位。

2、笔算:3.6-1.28= 7.18-3.6=

学生列竖式计算,比较两个计算。发现前面一题要补0后再减,后面一题可不用补0。

3、小马虎在计算3.56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3。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教会学生用还原思想解决这类问题:4.23-3.56=0.67,3.56+6.7=10.26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0.83-0.5= 9.2-6= 2+2.8=

3.4-3.1= 0.73-0.23= 3.6+2.4=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2、第9题。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人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左右,这是位体温偏高的病人。……)

分别计算:这一天,病人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从中午12时到下午4时,病人的体温升高了多少摄氏度?

这一天开始时与结束时,病人的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引导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折线越陡说明变化越快;折线平说明变化慢。

可按段数相差的格数,找到变化情况。

相差不多的再通过算的方法来进一步确认。

3、第10题。独立解答书上的问题,再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注意提问的范围:提一些需要计算的问题,不要问如“哪个最贵?”之类的问题。

4、思考题:小力用竖式计算5.1加上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要求学生用刚才教的还原方法来解答。交流讲评。

三、检查预习作业:

对比练习:

0.17+0.06= 0.79-0.04= 1.3+0.03=

0.17+0.6= 0.79-0.4= 0.56+0.4=

要求学生看清楚位数再加减。

四、布置作业:(略)

(4)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p.52的例3,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例题的板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题组练习:4.3+7 4.3+0.7 4.3+0.07

观察后说说:(1)这组题有什么联系?(2)通过这组题,你觉得做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知:

1、课前板书:水彩笔8.9元,笔记本3.6元,钢笔6.4元,三角尺1.1元

问:现在我要每件商品买一份,需要准备多少钱?

指名列式:8.9+3.6+6.4+1.1

(可能会有学生列式的时候就考虑了简便的问题,指出:列式的时候,我们一般要按照题中的顺序,这样可以不遗漏不重复。)

观察这些加数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算?

(由于有预习,所以不少学生都会考虑简便的问题。)

板书简便的过程:=(8.9+1.1)+(3.6+6.4)

=10+10

=20(元)

问:为什么这里要用“( )”?

说说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复习加法运算律:a+b=b+a,(a+b)+c=a+(b+c)

找找例题中哪里运用了加法交换律?那里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指出:运用加法运算律,也可以使我们的小数加法变得更简便。

整数简便计算一般是要把加数凑成整百整千数,而小数加法一般只要凑成整数就可以了。

2、凑整练习:

板书3.3,问:你能说一个小数和它凑成整数吗?

(2.7,0.7,8.7……)

问: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说得完么?指出:我们只要看小数部分,和0.3凑成整数的是0.7。为了统一,我们就用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来继续凑整。

7.2,1.76,2.37,3.34,0.237,2.178

(老师依次板书上面的数,学生依次说出另一个小数,老师继续板书)

观察完整的板书问:

要凑整,你发现了什么?

(看位数,位数一样多的才能凑整;看末尾,末尾加起来是10,如果小数部分有多位的,最后一位加起来是10,前几位加起来是9。……)

问:1.76和3.34,7.2和2.178能不能凑成整数?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78+0.8+0.2 0.37+1.79+0.63

指名口答简便过程,并说说要注意的问题。

2、五年级一班女子4×100米接力赛跑4位同学的成绩如下表。你能很快算出她们完成接力赛的总成绩是多少吗?

问:你知道接力赛的总成绩是怎么算的?

算一算,交流怎样算更简便?

(一般学生都会用凑整的方法来计算,但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估算的角度来观察,发现通过移多补少,每一个成绩都正好可以看成18秒,也就是18×4=72秒)

3、口算下面各题:(p.54第1题)

学生完成后,校对得数。

4、算一算,比一比。(p.54第2题)

观察题组,说说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选你认为计算简便的那题算出结果。

一起按顺序口算出另一题,比较两题结果是否相同,感受“简便”。

补充板书:a-b-c=?

(1)=a-(b+c)=a-c-b

举例说说上面等式之间的联系。记住连减可以改写的形式。

5、在一次跳远比赛中,小强跳了3.06米,小星比小强少跳0.18米,小宇比小星多跳0.32米。小宇跳了多少米?

读题后,要求学生列出算式:3.06-0.18+0.32

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师板书计算过程:=3.06-(0.18+0.32)=3.06-0.5

说说这样算行不行?为什么?

四、检查预习作业:

4.52-(3.52+0.72) 4.9+0.1-4.9+0.1

五、布置作业:

第3题

(5)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p.53的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第5题)四五年级同学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读题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各种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1)13.5+(13.5-2.8)

四年级是已知的,五年级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级再算出两个年级

(2)13.5+1.35-2.8

先假设五年级和四年级一样多,再把五年级少采集的减去。

观察两个算式,哪个更简便?算出结果。

2、(第6题)分别计算书上的4个问题。

交流各个问题,注意有的学生会出现选错商品价格的现象。

二、学习例4,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

1、课前板书: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元 金额/元

铅笔 1支 0.80

电池 4节 24.00

铅笔盒 15.40 15.40

书包 1个 44.70

面包 3.00 6.00

问: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填写完整后,算出总金额。

(可以用计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数据特点口算或笔算。)

2、如果老师付出100元买这些商品,应找出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

3、(第8题)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并算出合计数。

指导学生看懂该份表格,区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个空格。

讨论:上月结余、合计收入、合计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

4、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找到不变的数:小数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变的数字及变的规律:整数部分是变的,它比最后一个小数的位数少1;它同时还是后面小数部分的8的个数。

(3)按照发现的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5、两个小数的和是8,相差0.4,这两个小数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1)画线段图(图略),发现如果把8减0.4,得到的是两个较小的数;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两个较大的数。再除以2就可以了。

(2)从平均数的角度考虑:平均数是4,要符合“相差0.4”,一个数要大0.2,另一个数小0.2

(3)检验:两个条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

6、思考题:小华在计算一道小数减数时,把被减数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把减数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你能算出错误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相差多少吗?

指名说说思考方法。明确:被减数少算了,结果也少算了;减数多减了,结果也偏小。

三、布置作业(略)

(6) 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内容

p.56、5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

2、综合运用有关负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小数加减法的广泛应用价值,拓展知识面,提高正确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2.5+3.2 0.83-0.5 0.25+0.75

9.8-4.8 1.7+0.4 1-0.6

1.2-0.8 0.92-0.2 0.52+0.4

要求学生注意小数部分的不同位数,选择这样的既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第2题)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做在本子上。做完后,可请平时多订正的学生说说得数,有问题的再讲具体的计算过程。

3、简便计算:

4.3+0.98+0.7 3.6+1.98+6.02

7.5+4.9-6.5 5.27-3.9-0.1

8.44-(5.44+2.8) 1.29+3.7+2.71+6.3

学生独立做在本子上,后交流:

(1)只有加法的,改变加数的位置凑整数加比较简便。(如第1、2、6题)

(2)连减题,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后面的数再减前面的数,要根据具体的数来定。说说第4、5题的简便计算方法。

(3)有加有减题。在改变运算顺序的时候要带符号“搬家”,举例:第3题。

指出:简便计算的目的是要“简便”,但如果不按规定随意改变会出现错误的结果,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用不简便算一算的方法检查结果是否一样。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第4题,要求学生看懂图的意思,明白竹竿分成了几部分,然后再列式解答。

2、第5题,读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其含义。

依次回答书上的问题。

3、第6题,简单介绍“警戒水位”及相关概念。

说说表格中的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指出:+和-如果用在某个数前,表示的是增加或减少的意思。

如果用在算式里,是表示加或减的意思。

依次加或减,算出结果,并对照警戒水位,说说哪几天的水位超过了。

4、思考题:

指导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1)分段算出每一秒的落地距离,再加起来。

(2)简单介绍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并用该方法算出和

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是否一致。

三、布置作业:(略)

⑺ 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内容:

P58 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教学过程:

1、 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 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 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 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5、 围绕书上的三个方面的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举例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中学得好的地方和学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向组长汇报,自己给自己评几颗星。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谈不上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具备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2024小学五年级教案数学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说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2.在游戏中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判断。

3.借助观察猜测、操作实验、活动交流,培养学生合理推测的能力,并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2.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球以及摸球用的袋子、记录单、扑克牌。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看谁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最多的数学知识。玩游戏前老师先分组,1、2?大组为甲队,3、4大组为乙队。哪一个组先来玩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很轻松和谐的情境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开课就有了学习动力,为新课的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

活动2【讲授】游戏冲突,引发思考

师:两个组都想先来,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决定那个组先来。

师:好办法,抛硬币每一面的可能性都是?,很公平。但是今天老师没有硬币,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石头、剪刀、布。

师:石头、剪刀、布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公平吗?同桌之间单号代表甲队,双号代表乙队互相猜三次试试看。

师:刚才谁赢了?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公平)

师:为什么,能不能用可能性的知识来说明这个游戏的公平性呢?今天这节我们继续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游戏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催化剂,数学猜想是引领学生走进数学宝库的金钥匙。在这个环节中从学生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引导学生思考、猜想,激活了学生对可能性的原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学习有了初步的感觉。】

活动3【活动】探究新知:

1、你觉得两个同学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其中一人获胜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

2、要想知道每人获胜的可能到底是多少,我们必须列举出两个人完游戏时会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的方法,把完游戏时会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记录下来。

3、小组合作交流

4、汇报:发现:有的学生列举了7种、8种、9种等各种不同的结果和记录方法。

5、有没有办法不漏掉也不重复呢?

6、老师利用表格归纳总结列举方法?

活动4【练习】巩固提高:

1、做一做。

(1)老师读题:

(2)相信大家都能用这3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吧。那么谁能办法写出所有不同的三位数呢?请把它写下来。

师:用这样的方法来决定“胜负”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生:单数赢了4次,赢和可能性是4/6,双数赢了2次。赢的可能性2/6。

2、出示练习1。两人一组,算出2、3、7、8中任意两个数的积。

如果它们的积是2的整数倍,甲队获胜;如果它们的积是3的整数倍,则乙队获胜。这个玩法公平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比赛的情境来触发学生积极思考游戏的公平性,并运用刚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设计练习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扣课题,不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而且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创新素质得到锤炼。因而达到活学、巧学、乐学的境界。】

活动5【讲授】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阅读

上一篇:2025入团自我鉴定(范例8篇) 下一篇:圣诞节活动方案ppt内容(合集10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