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4-10-11 15:53:21 三年级数学教案

【#实用文# #三年级数学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

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情景导入:小朋友,动物王国有许多小动物,看,来了4只小猴子,他们蹦蹦跳跳,玩的可开心了。正当他们玩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妈妈给他们送来了一些水果。猜一猜,猴妈妈可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水果?(出示课件)

2复习讨论: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子怎么分?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

3、课件演示:刚才我们通过复习,知道猴妈妈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四分之一。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猴妈妈看见小朋友们表现这么精彩,非常高兴,他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听,,猴妈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并伴随课件:我想把这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那3只小猴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有困难的可借助手中的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分一分,3只猴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3)大组交流。

问:谁来说一说,3只小猴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4)课件演示分得四分之三的过程。

2、教学想一想。

(1)出示情境图:

谈话:看见猴儿们和小朋友们相处得这么火热,兔儿们也蹦蹦跳跳地赶来了,兔妈妈说:小朋友们,听说你们个个非常聪明,我也想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我的挑战。

课件出示:把10个萝卜平均分给5只小兔,3只兔共分得这些萝卜的几分之几?

(2)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如还有困难,还可借助圆片摆一摆、分一分。

(3)学生交流汇报。

两种意见:一种是分得这些萝卜的五分之三,另一种是分得这些萝卜的十分之六。

(4)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小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1。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把几个看成一份,在图上分一分。

(2)填写分数,并指名说出结果。

2、做想想做做2。

(1)引导学生看清每幅图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占这样的几份。

(2)各自填写分数。

3、做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涂色,然后与同桌交流。

4、做想想做做4

(1)同桌互相摆一摆。

(2)交流:你是怎样摆的?

(3)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2

一、教材内容 :

教材P60 例1

二、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答题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问:(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1情境图)瞧,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质疑: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2.口答列式 师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支彩笔?你会列算式吗? 指名回答;3×12或12×3,教师板书12×3= 3.尝试计算 提问;"12×3"该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写或画在答题纸上。

(3)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学生讲解各自的'思路。

方法1:连加 12+12+12=36

方法2:分解组合 10×3=30 2×3=6 30+6=36

方法3;拆数 比如9×3=27,3×3=9,27+9=36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比较算法 讨论:以上算法哪种比较简便呢?说明原因

(1)小组内讨论

(2)集体交流,说明理由 (方法三和方法四都好理解,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来算。方法一如果因数的个数多了,算起来就比较麻烦。方法二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比较简便。方法五虽然因数不管是几都能算,但是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相乘,乘后再加,非常麻烦。)

2.合作学习,探索竖式 引导:从刚才讨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合的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三个算式组合起来,写成一个竖式。请同学们试试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写在答题纸上。教师巡逻并适当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板书讨论结果。 生1: 1 2

(3)让板书的两个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思路

生1:先用2和3相乘得6,再用10和3相乘得30,30加6得36.

生2:先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也就是30,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把3直接写在十位上。

(4)评一评,哪种方法更简便?

3. 规范格式,归纳方法。

(1)课件演示: 教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讲解: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2得6,表示6个1,写在个位上;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用虚线在个位写一个0),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得36.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所以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把3直接写在十位上。

(2)小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我们把这两个相乘得数都叫做因数,最后的得数叫做积。

(3)同桌互相说一说12×3笔算竖式的过程。

4.小结:在计算时,先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把积对着那一位写,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订正

2. 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的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订正 师强调: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把积对着那一位写,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计算时,先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把积对着那一位写,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2: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般要把多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63页练习十三第一题列竖式计算。

六、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

1)连加 :

12+12+12=36(枝)

2)数的组成

10×3=30

2×3=6

30+6=36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表示的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会理解会说分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PPT、正方形纸、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听歌)

师:同学们,刚才听的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你们喜欢《西游记》里的哪个人物?有一天,孙悟空和猪八戒去郊游,他们带了一些食物,看--(出示课件)

师:他们该怎么分呢?

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2个。(板书:2)

师:2瓶水呢?

生:要把两瓶水平均分给他们俩,每人1瓶。(板书:1)

师:蛋糕呢?

生: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他们俩,每人得半个。

师:半个,那要怎么分呢,这样行不行?(不平均分)恩,这样八戒可就不同意了。

生:不行,要平均分。

师:没错,要平均分。

二、新授

(结合课件导出分数二分之一的写法、读法、、各部分名称及分数表示的意义)

1.揭示课题

师: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蛋糕的一半。表示一半的数要怎么写呢?(板书:?)

我们以前学过吗?那我们就需要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它,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

师:刚才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一份)对,在数学中用这个分数来表示一半。那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呢?

2.折长方形的.二分之一

师:下面,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分一分。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用斜线涂出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并和同桌说说它表示的意义。

师:谁来展示一下?说一说表示的意义。(阴影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二分之一)

师:空白部分应该怎么表示?为什么?(因为它也是长方形的一半)

小结:折出长方形的二分之一有3种折法。(出示师折的长方形)

老师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出示),我们用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在横线下板书2),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在横线上板书1)

谁观察到老师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

生:先写横线,再写2,最后写1。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掌声送给她。想不想跟我一起写个1/2呢?请同学们拿起笔。(边板书)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平均分成2份,就在下面写2,表示分成的份数;一半是其中的1份,就在横线的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这个分数你会读吗?生指名读

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他是怎么读的啊?生:从下往上。

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预备起。(齐读2遍)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师:谁来帮老师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真棒!

师:你们知道吗?分数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

(教学各部分名称:分数线、分母、分子)

师:你们知道分母和分子是什么关系吗?(母子)为什么?

同桌讨论:分母2是什么意思,分子1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母子关系?(分母2是表示平均分成2份,分子1是表示其中的1份。这1份是从里面拿出来的,就好像是它的孩子一样,所以是母子关系。)

3.判断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分数1/2,接下来你能判断一下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生反馈 及时表扬

(判断后导出:四分之一除了这种折法,还有其他折法吗?拿出正方形试试看。)

4.学习四分之一

师:请拿出正方形纸,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四分之一用斜线的方式涂上颜色。

(展示4种折法-说意义)

讨论: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正方形纸的1/4?

生:因为它们都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4.

师:谁再来完整地把这句话说一说?

小结:不管怎样折,只要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纸的1/4。

师:像 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无论一个图形的形状如何,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板题)。

师:你能说出其他分数吗?

5.小结:这节课相关内容在课本第90页,请回顾一下这些知识,填一填,涂一涂。(反馈)

三、巩固练习

看图说分数

师:刚刚我们接触了这个新朋友,下面我就得考考你们了,你能找出这些图所表示的分数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师:下面,我们再一次创造一些分数,好吗?(师提供各种图形纸张,学生自由折出各种分数,并和同桌说说分数的意义。)

四、总结

师:下课前,谁来说说你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看到同学们收获这么多,老师很开心。其实呀,分数的家族可大了,除了我们今天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建立周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周长含义的形成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法:探究法、活动法、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见图形卡片、绳子、三角尺、直尺

每个小组操作材料:树叶图片各一张,线绳一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月牙形等常见图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感知"周长"的意义

(1)学生各自出示提前准备好的图形,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星,平行四边形,花朵形等,并向同桌展示。

(2)摸一摸。

慢慢的沿着图形的周围摸一圈。(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一周"的概念;板书:边线、一周)

(3)感知树叶的周长。树叶的边线在哪里?教师拿出树叶并请两位同学上台指一指。

(4)揭示课题。

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跑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树叶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周长的相关知识。(板书:周长)

二、探究新知

(一)体验物体的周长

摸一摸、说一说

(1)树叶的周长,同学们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请同学们确定好起点摸一摸桌面的周长。

(2)你还能从我们的身边找到其它物体表面的周长吗?请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说一说。

(3)小组合作汇报交流:什么叫周长?

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注意区分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通过找ppt课件上图形的不同之处得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引出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二)找并描图形的周长

1、指一指

找学生上台指出ppt课件上图形的周长。

2、找一找

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ppt课件出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

3、描一描

利用学生课前准备好的图形图片,请学生描出它们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量一量周长

我们刚才学习并感知了很多关于周长的知识,实际上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腰围。那我们到底该如何来计算周长呢?

1、规则图形的周长

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学生合作交流后得出,可以通过用直尺、三角尺测量出每一条边的长度,再相加就可以求出规则图形的周长。(教师可在台上进行示范)

2、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化曲为直)

如:圆形,树叶的周长。

教师出示一片树叶,你们有办法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吗?有什么办法呢?四人一组合作探究,后找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利用线绳,从一个起点开始,固定好并拉紧线绳,沿着树叶边缘围一圈,然后量出线绳的长度即树叶的周长)

总结出测量方法后,请学生小组内合作动手操作测量树叶或圆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你能计算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么?(ppt课件呈现图形及图形各边的长度)

2、教材第8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教材练习十八练习题。

四、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计算周长的方法有哪些?可以利用哪些工具来测量周长?

五、课后作业:长江作业本相对应的练习。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第五册第100~102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能读写几分之一,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交流思想方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喜欢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比较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一根长1分米的线。

设计理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做分数的过程中认识几分之一,能较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分数是人们在长期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它不仅代表一个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更是一个包涵丰富思维的活动过程。因而要全面地认识分数,就必须让学生经历这个产生的过程,在动手做数学过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积极探索交流的氛围中不断完善对几分之一的认识,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小明和小红这对好朋友来到了郊外进行野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四个苹果、两瓶矿泉水、一个蛋糕)

那你们决得怎么分才最公平呢?(平均分)

下面请同学们帮帮忙,用手势告诉我怎么分?引导学生将各种食物平均分。

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分得的结果不是整个的情况,为了表示这样的结果,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设疑激趣,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不受约束地展现自我,此时的他才会把所有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

二、新授

1、认识1/2

我们用圆片来表示这块蛋糕,刚才我们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其中的一份是这块蛋糕的1/2。那右面这一份该用什么表示呢?为什么?(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教学1/2的写法。

那你能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折一折,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吗?

问:刚才大家折的方法不一样,却都折出了这个长方形的1/2,这是为什么?

你还能将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平均分,得到它的1/2?

[设计意图:认识1/2是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必须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作支撑,因此,采用操作、演示、讨论、说理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表示蛋糕、长方形纸片的1/2等活动,在脑海中建立起1/2这个分数与多幅图象之间的对应联系,并突出1/2的本质属性,使它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以此吸纳和同化更多的知识。]

2、认识几分之一

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想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三份、四份、五份,我们又该怎样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完成第1题。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叙述。

创造一个分数.

活动要求: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四种材料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长1分米的线,四人一组每人各选一种材料来表示它的几分之一,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完成第2题

有四个小朋友也表示出了四分之一,请大家看看对不对?(用手势判断)

[设计意图:在认识1/2的基础上,由感性经验作背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放手让学生借助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长1分米的线等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学生不仅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可创造出几分之一。由此,让学生理解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从而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3、自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等,它们都是分数。你还能说出一些分数吗?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让学生自学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分数各部分名称,让学生自学、尝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4、比较分数的大小

轻松一下,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过火焰山,那天气可真是热.猪八戒直喊:渴死我了! 于是孙悟空买了一个西瓜,他们把这个西瓜分成了它的1/2、1/4、1/8、1/16,如果你是嘴馋的猪八戒,你会选最大的一块?还是最小的一块?那你会选择这个西瓜的几分之一呢?先猜一猜,说说你的理由。

四人一组合作,每人选择四个分数中的一个,在圆片上用水彩笔表示出来,再进行比较.

考考你:那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哪个大呢?和一比较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经过猜测、操作、讨论、发现,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应用

1、元旦快到了,三(1)班的同学出了一期新的黑板报,看看有哪几个栏目,大约各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

2、介绍生活中的分数

3、今天你有些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6

一、 教学目标

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三、教学难点

渗透学习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练习小篇子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

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订正

(3)全班交流

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

(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

(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

(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抢答争第一

(1)出示题目:

(2)学生抢答

2.认真观察填表格

(1)出示题目:

(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

(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及易变形的特性。

2.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及易变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弄清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平行四边形实物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四边形,(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同桌互相说一说。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 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再出市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讨论思考,看他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把实物抽象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建立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新知的过程中)。

二、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 动手操作,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学生利用小棒有选择的搭平行四边形。

你是怎么搭的?谁也来说说你搭的平行四边形?

生1:我选择了四根一样长的小棒,搭好之后这么一移就可以了。

生2:我选择了两根长一点,和两根短一点的小棒也搭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3:我也是选择了两长、两短的小棒,但搭起来的和他不一样。

2、利用自己刚搭成的平行四边形,动手玩一玩,从中感知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并能联想到其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最后拉动三角形模型与之对比,加深对平行四边形易变性的认识。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边形的角不一定是直角。 (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还是很模糊的,让学生看着图形模仿着做一做,在选择材料与摆放位置时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再思考。

(二) 合作交流,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 、完成练习九第1题,学生根据自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进行判断 ,并举例说明在那些地方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2、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九第四题:引导学生讨论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课外延伸:伸缩门是利用了什么特性制作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认识的现有基础,通过 找生活中的实物,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再次认识,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点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清晰,逐步深化。最后把新学的知识及时的溶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让学生能辩证的在头脑中建立新的平行四边形体系。)

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2、完成练习九第三题。

3、数一数下列图形中一共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4、运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平行四边形。你有几种拼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改一改、数一数、拼一拼逐步完善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让平行四边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识

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

生:……

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

二、 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这是什么发出的滴答声?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看了你们刚才的表演,你觉得1秒的时间过得怎样?(学生畅谈1秒时间感受)是呀,1秒的时间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学习1分=60秒,并体验1分钟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问: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咱们来做一个1分钟的体验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一分钟可以做的事。

三、 联系巩固

1、填单位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呀?现在老师想来考考你们,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人每天睡觉大约9( ) 系红领巾大约20( ) 煮饭大约30( )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量时间的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过得快不快?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1秒钟!

五、课外作业。(略)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1分=60秒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9

教案背景: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85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创立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运动会吗?那天,同学们都比赛的很激烈,玩得很开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在进行着运动会,你猜,什么运动会?(森林运动会)

师:森林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可多了,有:(骑车、跨栏、拳击、射击)。下一项运动项目马上就要开始了,想不想看?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这项比赛是龟兔赛跑。1号选手是兔子小姐,2号选手是乌龟先生。比赛马上就开始了,这时狮子王就说了:"请兔子小姐绕第一块草坪跑一圈,乌龟先生绕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听狮子王这么一说啊,兔子小姐就急了,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得路线比乌龟先生跑得路线长。"

师:诶,同学们,到底谁跑得路线长呢?谁来猜猜?

师:如果想比较他们谁跑得路线长,就是在比较这两个图形的什么?

生:周长。

师:嗯,第一个图形是--(长方形),第二个图形是--(正方形)。

师:那么今天啊,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师:你看啊,刚刚兔子小姐都急死了,我们先从兔子小姐开始可以吗?我们来看兔子小姐这一块草坪,要求出这个长方形草坪的周长,首先需要知道什么?--(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狮子王也采用了同学们的方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4米,那么,另外两条边需要量?--(不要)。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这个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你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样,老师给你点时间,请你在草稿本上先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挑选三位同学上黑板板演。

生1:6+4+6+4=20(米)

生2:6×2+4×2=20(米)

生3:(6+4)×2=20(米)

师:现在请你们看看黑板上三位同学的做法,我们先请他们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1:长方形有四条边,将四条边加起来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周长。

生2:因为长方形有两条长,有两条宽,用两条长的加两条宽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周长。

生3: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相加,有两组这样的长和宽。

师:刚刚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到了这么多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那现在老师想问大家,在这三种方法里,你觉得那种方法最简便?步骤最少?

师:因为它很简便,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讲究的就是简洁美。那么,另外两种方法也对,但是没有第三种简便,所以我们以后再计算的时候采用第三种方法。老师把第三种方法移到正中间来,现在请你看看,6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4呢?那这个小括号又表示什么呢?

师:有几组这样的长加宽呢?(2组)。所以,还要×2,表示有两组这样的长加宽。

师:那么,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同学们就总结出来看,就是(长+宽)×2。现在请你读一遍。

师:你们都会了吗?现在老师想出两道题目考考你们,可以吗?请你用刚刚总结出来的方法计算。一二大组做第一个,三四大组做第二个。

师:那么刚才,我们已经帮助兔子小姐计算出了第一块草坪的周长,现在该轮到谁?

师:乌龟先生应该等不及了。吴贵先生的草坪是块正方形草坪,需要我们计算出什么--(边长),正方形有一个特点--(四边相等)。

师:狮子王量出了边长是5米,你能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请你在草稿本上独立计算。

学生上讲台板演

生1:5+5+5+5=20(米)

生2:(5+5)×2=20(米)

生3:5×4=20(米)

师:那么哪种更好呢?

生:第三种

师:老师将第三种移到中间来,谁能说说,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现在你能像刚刚总结长方形周长公式一样总结出正方形周长吗?小组进行讨论。

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师:嗯,同学们真厉害,总结出了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就是:边长×4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师:都明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两道题来练一练!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了,那么我们通过计算,发现这两块草地的周长--一样长。所以狮子王安排的比赛公平吗?比赛马上开始了!谁赢了啊?我猜:兔子小姐肯定又在路上睡大觉啦!

三、练习巩固

师:那么今天咱们不仅看看比赛,而且还掌握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一起去冒险岛冒险吧!Are you ready?

1、第一关:解密游戏

你的朋友被困于冒险岛,你必须在一分钟之内说出密码,才能解救你的朋友!准备好了吗?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2、第二关:火眼金睛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它的周长是7厘米。

(3)一个正方形边长是6厘米,周长是24厘米 。

(4)用同样长的两根铁丝围成的长方形周长比正方形周长长。

(5)正方形的周长是8米,则边长是2分米。

3、第三关:小能手

黄小鸭一块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用90厘米的丝带能围一圈吗?

教师引导:用丝带围一圈,就是要求这个正方形手帕的什么?(周长)

如果周长小于90厘米,就能围一圈;

如果周长大于90厘米,就不能围一圈。

4、第四关:小小数学家

运动会结束后,羊村的羊羊们邀请狮子王来自己啊做客,狮子王首先来到了美羊羊家,接着去了沸羊羊家,再去懒洋洋家,又去了沸羊羊家,最后回到了美羊羊家。已经知道美羊羊和喜洋洋的加相距60米,美羊羊和沸羊羊的家相距40米,现在请问你,狮子王一共走了多少米?

师:第四关是最后一关看,恭喜你们冲出冒险岛闯关成功!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点评:

1、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些操之过急,探究的力度还不够,未讲透公式,还要再详细讲解,先理解再使用。

2、重点突出,但难点未突破,而且学生板书未指出错误。

3、在新授时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

4、在习题时,要带学生读题。

5、课堂激励手段多样,有效到位。情境贯穿始终,很有童趣和吸引力,流程清晰,逻辑性强。

6、练习题有梯度。

7、有教学机制,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0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季)是啊,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轻轻地飘落下来,(贴树叶模型)你们看,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片大树叶,你们喜欢吗?(喜欢)一只小蚂蚁也非常喜欢这片树叶,(拿小蚂蚁模型)你们瞧,它把这片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小蚂蚁是怎样在这片树叶的边线上做运动的?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一圈还可以怎么说?(一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一周的问题。(板书:一周)

二、动手实践,感悟周长

1、摸一摸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采集的树叶,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先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觉?(滑滑的)那你们能不能像小蚂蚁爬树叶那样摸一摸它的边线。

(2)学生进行摸树叶活动。

(3)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摸树叶边线一周的?

(4)学生展示,(边说边摸)。

2、描一描

(1)刚才你们摸了树叶的一周,那你能不能把树叶的一周描下来?(能)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描一描吧!

(2)学生进行描树叶活动。描完之后,同桌互相看看漂亮吗?

(3)谁愿意到前面来描一描这片大树叶的一周呢?(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描树叶模型的一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描的?(让学生用手指着,说出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拿下树叶模型,大家看漂亮吗?

(4)你们和他描的一样吗?有不同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找一名同学再来描一描,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都看到了不管你们怎么描,都是沿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是吗?

3、找一找

(1)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象树叶一样有一周,你们能不能在我们的周围找出这些物体的面?

同桌之间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2)小组汇报。(你找的是什么物体的面?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它的一周?)

4、画一画

(1)同学们找的可真不少,为了鼓励你们,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形礼物。想不想要?(想要)但老师有个条件,只有正确的描出它的一周,才能得到这些礼物。请打开桌子上的信封,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彩笔描出这个图形的边线,开始描吧!

(2)师:你们能得到礼物吗?(能)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看看你的小伙伴描得对不对,如果他描对了,就得到礼物了,如果他描错了,请你帮他纠正过来。

(3)都有谁得到礼物了,举给大家看一看!老师祝贺大家。

(4)刚才我们进行了好多有趣的活动,知道了树叶有一周,课本的封面有一周,平面图形也有一周,那么,它们这一周的长叫什么呢?(板书:在“一周”后添写“的长”)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好不好?

(周长),你们真聪明,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想的一样,在数学上,数学家把物体有的面或平面图形一的长度叫作它们的周长。

5、量一量

(1)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合适的测量工具,一个人量,一个人当记录员,剩下的同学当小军师,为你们的小组出谋划策,也可以当小助手,帮你们小组完成任务。开始量吧!量后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2)量腰围

不仅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我们的身体上也有周长,比如要买裤子需要知道腰一周的长度,这叫围,谁能估一估老师的腰围是多少?(生自由发言)到底估的准不准呢?要实际量一量,谁来量一量老师的腰围?找两生量老师的腰围。(边量边指导测量方法),量完告诉大家测量结果。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腰围?同桌互相帮助,先估一估,再量一量,量的结果要记在记录卡上。量后汇报。

6、辨一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你们看这些图形有周长吗?(课件出示:几个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名一一回答。

(2)小结: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7、说一说

刚才我们又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活动,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在“周长”的前面板书“什么是”)

三、拓展认识,激发思维。

1、比一比

刚才小蚂蚁跟老师说,它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想帮助它吗?(想)。(课件出示:45页第三题)下面个图形哪个周长长?(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课件操作验证)

2、量一量,算一算

(1)我们帮小蚂蚁解决了难题,小蚂蚁非常感谢我们,并且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出示智慧宝盒)这些礼物就藏在这个宝盒里。你们想要吗?(想)可是这个盒子是有密码锁的,只有解开密码,我们才能打开盒子。你们想解密码吗?这些密码就藏在我们书中45页第二题中,请同学们快快找到吧!(课件出示45页第二题)

(2)为了快速解开密码,我们来分分工。(第一、二小组测量并计算三角形的周长,第三、四小组测量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第五小组测量并计算梯形的周长)开始吧!

(3)谁来解第一个密码?(先来汇报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说说它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解第二、三个密码方法同上。

3、剪一剪,比一比

(1)、密码解开了,智慧宝盒为我们打开了,你们看,小蚂蚁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智慧题,只有解开智慧题,才能得到小蚂蚁的礼物。(课件出示智慧题),请同学们快速读题,谁最先知道答案谁举手。

(一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的曲线剪开,变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2)、送礼物。(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们快乐吗?老师也为你们的成功感到快乐,今后你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希望你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课后画一片树叶,想办法量出它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8-60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备课重点:

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

重点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

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

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

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

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2

英买力中心小学:古再丽努尔.伊尔夏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从多种图形中辨认出四边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分一分等活动,建立四边形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区分辨认四边形,理解四边形的特征。

难点:发现并比较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教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学法:研究性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光明小学的校园图片,在这个图片上,你们看到了那些图形?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屏幕上出示说出的图形。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图形,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79页例1.

大屏幕上有许多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吗?找一找,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1) 学生在教材上找四边形,涂颜色。、

(2) 投影展示,交流讨论。

(3) 比较加深,说说其他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4) 老师小结:四边形是指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板书)

2.围四边形。

请根据自己的想象,动手折一个四边形。摸一摸自己折的四边形。

老师在下面观察。

3.讨论学习四边形的特征。

师:谁再来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四边形还有四个角。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谁能把他们两个人的答案完整的说一遍。

生: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图形是四边形。

师:你们的回答很正确,你们真是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象这样由四条直的边围成,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板书:四条直的边、四个角,找学生说四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这么快就掌握的新知识,现在有个新的挑战正等着你们,你们敢接受吗?(出示图片题,是四边形用Yes 回答,不是用No 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这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生:因为它的边不是直直的,所以不是四边形。

师:这个图形为什么也不是?

生:因为它的边没有围在一起。(寻找四边形)

师:同学们可真细心,找到的四边形可真不少。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第79页"做一做"第二题。

2. 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在校园里找出5个不同的四边形。

四、课后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四边形?说说你的理由。

五、布置作业:练习册32页

板书设计

四边形

1.认识四边形

四边形是指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

2.四边形的特征

(1)有四条直的边。

(2)有四个角。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课本P8--P9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1)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间?

(2)同伴一起讨论刚才自己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

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结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间,也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要注重方法的指导。

(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

3.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计算1.6元+12.4元。

(2)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结果。

(3)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4)完成“试一试”第1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5)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鼓励学生先用心算写出结果,再用竖式进行验算。

2.森林医生。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关注有多少学生自觉选择估算来解决问题。

将问题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让学生进行计算。

四、做中得。

1.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一练”第5题。

学生提问时,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许

提出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但解决问题的愿望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

五、总结。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乘除混合的应用",课本71页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画图,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题意能正确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比一比(说一说怎样算?)

56÷7×2=8×2÷4=28÷7×3=

9×4÷6=56÷8×6=3×8÷4=

2、问题引入

观察上面的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乘除混合运算)

3、揭示课题:乘除混合的应用

二、探究建模

(一)、教学例8

1、阅读与理解

(1)同桌合作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3个碗18元,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2)出示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3个--18元8个--?元

2、分析与解答

(1)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算先什么?(一个碗的价钱)再算什么?(8个碗多少钱?)

(2)解决问题,3个碗用了18元,一个碗的价钱就用总的价钱除以购买的`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得出一个碗的价钱再乘8,就是8个碗需要的价钱。

(3)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综合算式

18÷3=6(元)18÷3×8

6×8=48(元)=6×8

=48(元)

3、回顾与反思

(1)对不对?买8个碗48元,解答正确吗?

(2)检验结果:买8个碗是48元,一个碗就是48÷8=6,一个碗是6元,3个碗就是18元,符合题目条件,解答正确,不要忘记答!

(二)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小组合作,读题理解题意。

2、探究算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分步计算综合算式

18÷3=6(元)30÷(18÷3)

30÷6=5(个)=30÷6

=5(个)

三、练习巩固

课本71页做一做,仔细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乘除混合的应用

3个碗18元8个碗多少钱?

总价÷数量=单价

18÷3=6(元)18÷3×8

6×8=48(元)=6×8

=48(元)

推荐阅读

上一篇:蛋糕店辞职报告14篇 下一篇:感恩父亲节活动美篇内容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