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最新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好工具范文网带来一篇关于“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的深度阐述文章。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制定好教案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素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请动手收藏起来方便下次阅读!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1】
2、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2-103 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02-103,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3角=(――)元=( )元 9厘米=(――)分米=( )分米 5元6角=( )元 3米8分米=( )米 0.4元=(――)元=( )角 0.7米=(――)米=( )分米 8.8厘米=( )毫米 2.5元=( )角 二、新授 1、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雪糕、蛋筒、棒冰、冰激凌的价格) (2)了解了这些信息,你有些什么问题? (3)学生提问,师给与评价,并将问题引导到 “雪糕和棒冰,哪个贵一些?”上 板书:0.8 0.5 你会比较吗?说说你的想法 a、0.8元是8角,0.5元是5角,8角大于5角,雪糕贵一些。 b、0.8=810 ,0.5=510 ,810 >510 ,雪糕贵一些。 板书中填入大于号。 (4)你会比一比雪糕和蛋筒的价格吗? 板书:0.8 1.2 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交流,(注意适当提高对学生表述的要求)。 (5)你还会比一比谁和谁的价格? 前后四人一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6)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板书课题),说说看,可以怎样来比较?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来说:一是整数部分都是0,二是整数部分不是0,但不要刻意抽象出法则,机械记忆。)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先确定厘米数,再换成分米数,然后比较大小。 2、想想做做2: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理由。 3、想想做做3:提醒学生看清要求,是表示涂色部分。 4、想想做做4: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5、想想做做5:独立完成。 6、想想做做6:三个数量可以引导学生从大到小排列,并用大于号连接。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想想做做5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P104-105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合作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精神,体会小数加、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04-105,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演示例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 指名分析图意,并列式 0.5+0.7= (2)同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指名回答 (4)教学竖式计算 (5)小结 2、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1)尝试用竖式计算 买一碗面条比买一碗馄饨要多付多少元?你能用竖式计算吗? (2) 集体交流 3、教学“试一试” (1) 同桌互相提问,相互解答。 (2) 班级交流并小结 三、 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 2、指名板演想想做做2,同桌互查预习作业,反馈订正。 3、讨论完成想想做做3、4 4、指名口答想想做做5,检查预习效果。 四、 课堂总结 五、 作业 想想做做2、3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文,知道动物具有的超越人类的本领,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神气,学习动物们惊人的耐性、毅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可爱动物朋友。它们都是谁呀?(学生看图)
2、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本领,甚至超越了聪明的人类,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课文读流利。
2.同桌自学生字。
3.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我也忍不住想考考大家了。
(CAI出示一类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4.同学们这么棒!相信这些字也难不倒大家了。(CAI出示二类词)来一起读一遍吧。
5.真不错,生字连成词语了,能读好吗。(CAI出示课内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段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这种特殊的本领究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评:对,这就是动物远游的本领。(板书远游)
请同学们再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2-6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远游的本领?
学生回答(蜜蜂、鲈鱼、鸽子、燕子、三文鱼、夜莺)
能用书的一句话来概括,看了它们的本领后你的感受吗?
(CAI出示句子:“这真是令人惊讶啊!”)
小结:是呀,这些动物即使到遥远的地方,也可以认路回家。比我们人类的本领还要强。这真是令人惊讶啊!
(“惊讶”)体会朗读(指名)
(2)我们先来看看蜜蜂和鱼的远游本领吧,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你对谁最感兴趣,就读哪一段,勾画下让你惊讶的地方画波浪线,好好读一读,
(3)今天咱们先来看看小小的蜜蜂远游的本领吧。谁来说说看蜜蜂远游的本领怎么令你惊讶了?从哪里看出来的?能读一读吗?
A 生谈第一句:最远去过哪些地方?你们一个人去过解放公园?说说你的感受。来联系一下自己的生活来谈谈(惊讶)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真是了不起呀,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吧。(齐读)
还从哪里体会到蜜蜂远游的本领强的?
B 生谈第二句:关于这个方面的知识 我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了解到蜜蜂他是靠眼睛来认路的,而他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只要是沿路上有的一些事物,他都能记住,因此把他们放到盒子里,带到较远的地方也能很快飞回来。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惊讶)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真是令人惊讶呀,女生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吧。(女生齐读)
(4)蜜蜂远游的能力已经很强了,还有比蜜蜂还强的呢!(出示鲈鱼的图片)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来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5)从课文的哪一个部分看出鱼的远游的能力比蜜蜂还强呢?
(第二句话:路程远、时间长)
蜜蜂喜欢早出晚归,但是很多鱼远游却有季节性和规律性。比如大马哈鱼 、小黄鱼 、胭脂鱼,他们都有这个能力。有人研究过鳜鱼的旅行。鳜鱼在河里长到2岁游入海洋 ,张大以后又回到河里产卵,而且总是回到幼年所在的地方。这样远的路,鳜鱼即使只走过一次,也决不会走错。并且一路上,他常常要越过很大的障碍物。
我国的鲈鱼也有这个本领(CAI出示图片)自己去读读课文吧。(指名读)读到这里又给你什么感受呢?(惊讶)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6)我们学习了蜜蜂和鱼远游的本领有什么感想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学生自由谈感想)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2、3自然段吧。
四、小结本课学习,布置课外学习活动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王国里了解了蜜蜂和鲈鱼令人惊讶的远游本领,其实还有比它们更加令人惊叹的小动物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探寻它们的奥秘吧。
2、查询有关动物的知识,办一份有关动物知识的小报。
五、教学生字
[板书设计]
17、动物的远游
蜜蜂
鲈鱼
鸽子
燕子
三文鱼
夜莺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4】
二、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嫉妒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时间:3课时 1、认识年、月、日 教学内容:P17-18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全年有365天。 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一张大的20的年历卡。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年的年历卡,黄、蓝色彩笔各一枝。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7-18,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 引入,多媒体课件教学 谈话:(出示2005年的年历卡)这是一张2005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刚才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 指名到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 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后,组织全般交流。 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 探究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有28天……) 2、认识大月和小月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从一张年历卡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怎样把我们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信息整理出来,以便我们进一步研究呢?先在小组内议一议。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中。 反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方法。 问: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都是可以的,请大家再比较,在这些方法中,用哪种方法来整理最合适? 谈话: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书上已经为我们设计好了表格,下面请同学们在2005年的年历卡上,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在P17页的表格里。填好后,再读一读表格下面的一段话,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后反馈:先说一说填表的结果,再说一说从表格下面一段话里知道了什么。 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05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记住大月和小月。 谈话:请同学们再看自己填好的表格,在一年的12个月中,大月、小月和2月是怎样排列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在表格里把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再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组织交流:学生带着涂上色的表格到台上去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如果没有学生交流利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则组织如下活动: 讲解:老师也有一种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可以吗?老师是用自己的拳头来帮助记忆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 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 4、计算全年的天数。 谈话: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05年全年的天数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的算法反馈。 三、应用 1、想想做做1 出示题目,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年历里圈出来。 组织交流,并适时地进行一些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交流后反馈。 四、总结 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谈话: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很多年、月、日的知识,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想办法解决好吗? 2、认识平年、闰年 教学内容:P19-21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了解气象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和2005年的年历卡;~的月历卡。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9-21,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2、谈话:前不久,小明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知道吗?小明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弟弟,他是20出生的,再过几天就满一周岁了,全家人都在为弟弟准备过生日呢,小明也为弟弟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准备在弟弟生日钠天送给他。可2005年的年历上怎么没有弟弟的生日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问: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 二、主动建构,多媒体课件教学 1、探究活动一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和2005年的年历卡,对比着找一找,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4年哪一天出生的? 小结:2004年2月的天数和2005年2月的是不同的。小明的弟弟应该是 2004年2月29日出生的。可2005年的年历上找不到2月29日。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 问:谁来说一说,2004年和2005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 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一样,你能很快算出像2004年这样的闰年的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样算的? 2、探究活动二 观察1997~20的2月的天数,完成下面的问题。 ⑴先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 ⑵你还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汇报归纳: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问:那么公历年份中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呢?各小组在1997~年这12个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年,分工计算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小结: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3、知识链接:“你知道吗?”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⑴出示题目,问:他们说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还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一些值得纪念的时间是在哪一年发生的吗?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班级交流。 ⑵讲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是闰年,而21是平年。 2、想想做做2 ⑴出示问题: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⑵问: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班级交流。 4、想想做做4 问:看了这个问题后,你知道了什么? 说明:季度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从每年的1月份起,3个月为一个季度,一年有四个季度。 要求: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算出每个季度的天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讲解: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不是一回事。 5、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独立思考,班级交流。 四、总结反思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通过预习自学再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 五、课外实践 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看看《十万个为什么》或其他书籍,也可以上网去查一查,把你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同学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课本P21思考题,通过计算,不仅能巩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能了解一些农业生产常识。 3、生日快乐 教学内容:P22-23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年、月、日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22-23,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教学 一、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瞧,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出示图),他的朋友们都来为他祝贺,你们想对小明说点什么?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朋友表示感谢,并询问了他们是哪一天过生日的,四位朋友都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日,各说了一句有关自己生日的话,你们愿意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吗? 二、组织活动 1、猜课本中小朋友的生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确定是几月几日。然后全班交流。 2、让学生猜自己的生日。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5】
五、观察物体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 教学时间:2课时 1、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P41例题,P41-42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 1、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41例题,P41-42想想做做1-3,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教学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拼拼摆摆”乐园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形状的物体? 2、出示: 问:你能用自己手里的4个小正方体摆成其中一个形状吗?(学生操作) 二、尝试探究 1、谈话:从左向右依次观察这3个物体,从正面你看到了什么向状?把它画下来,这些形状相同吗? 2、谈话:如果从侧面看,看到的.形状还是相同的吗?请你画出来。 3、问:如果从上面看呢?你能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吗? 4、小结: 问:我们换了三个方向观察,看到了多种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说明: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三、解决问题 1、活动1 ⑴想想做做1,出示题目,提出要求:你能照着样子摆出来吗? ⑵问: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⑶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班内展示,共同评价。 2、活动2 ⑴出示图形 ⑵问:观察左边的图形,下面的形状分别使从哪一面看到的? ⑶问:观察右边的图形,从正面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形状相同吗?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3、活动3:完成想想做做3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又什么感受和收获? 2、练习课 教学内容:P42-43想想做做4、5、6、思考题 教学目标: 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42-43想想做做4、5、6、思考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想想做做4,多媒体出示 (1)出示题中各图形,并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拼搭。 (2)独立思考,完成题目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班级反馈,组织讨论。 (4)预先自学时那些是你想到的,那些是你没有想到的? 2、想想做做5 (1)出示题中楼房模型图,并思考每个模型分别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而成的。 (2)让学生独立进行拼搭。 (3)组织交流与讨论。为下一题数小正方体做知识上的积累。 3、想想做做6 (1)多媒体出示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独立数一数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2)组织讨论与交流,对存在意见分歧的用小正方体摆一摆以确认结果。 (3)教师小结。 二、拓展延伸 1、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搭成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物体,怎样拼搭? 2、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从上面和正面看都是 ,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要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最多要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3、小亮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搭出了下面几个立体图形。 ⑴从上面看,哪两个物体的形状相同? ⑵从正面看,哪两个物体的形状相同? ⑶从侧面看,哪两个物体的形状相同? 4、P43思考题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2)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 (3)最后班级进行交流、反馈。 (4)教师小结。 三、 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帮你解决的吗? 课前预习对我们的课堂学习有帮助吗? 四、 课后思考 你能数出下图中共有几个小正方体吗?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6】
3、练习六1 教学内容:P50-51第1-5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就基本技能的训练,并进一步注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0-51第1-5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想想做做1,多媒体出示 (1) 组织学生看图,了解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2、想想做做2,多媒体出示 (1)要求学生独立检查后说明是怎样想的。 (2)复习吨和千克、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背诵。 3、想想做做3 组织学生看图,了解图意和题意。 组织学生讨论,明确解题的关键是先出示意图帮助思考。 独立完成示意图,再思考题中问题。组织交流。 4、想想做做4 (1)多媒体出示图,引导理解图意。 (2)要求先猜测,再指名说说猜测的依据,然后算一算验证猜测的结果。 (3)同桌交流后班级交流。 5、想想做做5 (1)多媒体出示图,明确题意。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题目要求,并独立思考除法计算的问题。 (3)组内交流想法,并组织班级交流。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 二、课内练习1、选择题 ⑴每块砖重 2千克,( )块砖重1吨。 A. 5 B.50 C.500 ⑵3辆汽车同时运煤,2天共运120吨,平均每天( )吨。 A.40 B.60 C.20 ⑶张老师2小时行32千米,估计张老师是( )的。 A.步行 B.骑自行车 C.乘汽车 2、一只苹果重15克,同样的4只苹果是( )克。( )只这样的苹果重量接近1千克。 一辆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这辆自行车的3倍。这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果品公司上午收购苹果25吨,运走9吨,剩下的用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来运,几次可以运完? 三、拓展练习超市货架上放着大、中、小三种瓶子装的鲜橙汁。每只小瓶里装500克,每层装的总重量相等。则中瓶、大瓶各装多少克鲜橙汁?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51.5 4、练习六2 教学内容:P51-53第6-9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就基本技能的训练,并进一步注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0-53第6-9,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想想做做6,多媒体出示插图 (1) 引导看图,读懂图意。 (2)组织学生从图中收集有用信息,然后运用这些信息去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讨论。 (3)反馈预习情况 2、想想做做7 (1)看图,明确图意和题意。 (2)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最后班级汇报讨论。 3、想想做做8 (1)独立完成第1个问题后反馈交流。 (2)谈话: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后时间了解你家每月的用水量大约是多少吨,你家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我们将利用实践课的时间进行交流。 4、想想做做9 独立读题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7~9题的教学,可以有机地进行勤俭节约和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二、小常识 P53“你知道吗?” 三、拓展练习1、水果超市有42吨苹果,准备租用卡车把这些水果运到火车站。小卡车载重2吨,每辆车运费50元;大卡车载重5吨,每辆车运费100元。如果要求一次全部运完,怎样租车最省钱?最少要花多少钱? 2、明明家、学校、图书馆在一条直线上,从明明家到学校1900米,从学校到图书馆720米。你能想出它们的位置有几种情况吗?请你计算出每一种情形下,明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 5、了解千米 教学内容:P54-5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查找资料,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4-55,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手表或电子表一块。 2、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课本P55的相关资料。 3、在100米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各插一面彩旗。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教学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上室外课吗?今天这节课就和同学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千米。 教师把学生带到100米跑道的起点处,告诉学生两面彩旗之间的长度就是100米。 2、看一看。让学生观察100米的实际长度。 3、估一估:如果让你沿着100米跑道走一走,估一估你大约要走多少步? 二、实践活动 1、走一走 分组让学生沿着100米跑道走一走,边走边数出走的步数,并记录所用的时间。 2、说一说 问题一:谁来告诉同学们,走1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用了几分钟? 问题二:通过这几位同学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想一想 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走了100米的路程,知道了走1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用了多少时间,如果让你在100米的跑道上有一个来回,知道走了多少米吗?走几个来回就是1千米呢? 4、算一算 谈话:照这样的步子,算算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分钟? 5、分组活动,进行验证 谈话:你们计算出的走1千米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对吗?想验证一下吗? 分小组在跑道上来回走走,验证走1千米是不是需要这么多步,是不是需要这么多时间,并把得到的数据记下来。 6、分组活动,再次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你们现在估计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究竟从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呢,大家按刚才在跑道上走出的1千米的时间和速度或步数走一走,看能走到哪里,把学生分乘两组,一组留在学校门口,一组走出1千米。 三、应用深化 教师把学生带进教室。 讲述:刚才同学们去室外了解了1千米,并感知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课前老师布置捏们查阅课本P55中的记个相关资料,你们查到了吗? 1、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这些数据的。 2、集体交流汇报,学生填写数据。 3、问:通过交流,你知道了什么?在查阅资料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与千米有关的知识? 四、全课总结 问:今天我们一起去室外了解了千米,你有什么收获?课前预习准备重要吗? 五、拓展延伸 谈话:今天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你能应用今天了解到的与千米有关的知识去体验一下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7】
引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但又充满趣味的学科。为了激发小学三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我们编写了一本趣味数学全册教案。该教案旨在通过游戏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地教授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数与计数
1.1 认识数字: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认识1到100的数字,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数字的范围。
1.2 数字比较: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这些比较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1.3 数字排序:通过参与游戏,学生能够将数字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4 数的合与分:通过有趣的分组游戏,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合与分的概念。
第二章:加法与减法
2.1 简单加法:通过实际物品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2.2 简单减法:通过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理解减法并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2.3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相互关系。
2.4 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通过趣味练习题和游戏,激发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兴趣,提高运算能力。
第三章:乘法和除法
3.1 简单乘法:通过实际物品和图形,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3.2 简单除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除法并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3.3 乘法和除法的关系: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相互关系。
3.4 乘法和除法的练习:通过趣味练习题和游戏,巩固学生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能力。
第四章:图形和方位
4.1 认识图形: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图形,如圆形、矩形、三角形等。
4.2 图形的属性:通过比较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图形的边数、角度和对称性等属性。
4.3 方位与位置: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方位和位置的概念,如前、后、左、右等。
第五章:长度、重量和容积
5.1 长度的比较: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的比较。
5.2 重量的比较:通过实际物品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标准重量单位进行重量的比较。
5.3 容积的比较:通过实际物品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标准容积单位进行容积的比较。
结语:
通过本趣味数学全册教案,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认识数字到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再到理解图形和测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和实践活动进行练习和巩固。我们相信,这本趣味数学全册教案将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爱上数学,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验较多。因此,很适宜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
1、创设情境。
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
师: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
师:哦,笑笑、淘气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务员,为他们来服务呢?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
(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师: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务员。听清游戏规则:每人都有5分的基础分;“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加1分,“顾客”扣1分;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在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规则计分、评比。
(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较为生硬的问题情境设计成学生之间互动的数学游戏,把课堂变成商店,把学生变成顾客或售货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在游戏中既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点评
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重新组织数学活动,采取儿童喜欢的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熟悉的购物活动中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不但达到了知识领域的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整节课仅有一个数学活动,略显单调和乏味,另外,活动的规则也过于繁琐。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教具准备
挂图、计分表等。
活动建议
一、宣布活动内容
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
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
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4、活动开始。
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
为增强游戏活动有序而正确地进行,提高准确性,可引导(或准许)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
5、活动小结。
(1)各小组汇报最后得分情况。
(2)评出“优秀服务员”和“诚信顾客”。
(3)小组提供富有新颖的问题,让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
(4)分析。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领悟什么问题用估算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口算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用笔算解决。
五、实践活动
课本第15页的“实践活动”。
这里的第1题,第2题是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与“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的实践活动。
要求:
1、按课本要求记录“生活中的小数”。
2、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并分享实践活动的初步经验与良好的情感体验。
3、用数学日记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独特的发现或对调查现状的感受及节省开支建议。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10】
6、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P36-37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6-37,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重点: 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审题列式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探讨算法 ⑴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25×30的积呢? ⑵谈话: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 ⑶汇报算法。 2、掌握方法。 ⑴谈话:计算25×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 ⑵介绍方法: 第一步列竖式。因为0乘25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这样就先算25×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25中的5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25×3得75,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数 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第三步检验。 ⑶问: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列竖式计算?为什么? ⑷小结。 3、试一试: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检查预习作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2)集体评讲做法,并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 4、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能说一说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吗? 三、巩固新知,综合运用 1、想想做做3 (1)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2)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3)小结: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1)多媒体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算出什么? (2)提倡多种方法解答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想想做做2 7、练习五 教学内容:P38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8,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38.1 学生独立口算,再由教师随机指出题目指名口算,并要求说出口算依据。 2、P38.2 (1)检查预习作业,同桌互评 (2)评讲对比:找题每组中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简便算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P38.4 学生独立估算结果后班级交流并要求说说估算的理由。 4、P38.5 (1) 组织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表格的计算。 (2)组织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问:你发现了什么?(渗透积的变化规律。) 二、课堂练习1、电风扇的价格是99元,电冰箱的价格是电风扇的25倍。电风扇比电冰箱便宜多少钱? 2、学校买来45套课桌椅,每张桌子的价钱是70元,每张椅子50元,学校共用去多少元 ? 3、一只母鸡平均每月生鸡蛋25个,照这样计算, ? (你能编一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吗?二步计算的呢?) 三、拓展练习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新华小学的70位老师带领26个班的学生去看电影,平均每班有学生52人。电影院一共有1240个座位。电影院的座位够不够? 3、一个数乘10,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63,原来的数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38.3、6 8、单元复习1 教学内容:P39第1-4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9第1-4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P39.1 学生独立口算,再指名口算出得数并说出口算方法。 2、计算并验算 12×24 52×38 64×20 38×50 分组练习,并要求说出笔算方法。 3、P39.3 出示题目,同桌同学互相进行估算后,再指名估算结果并要求说出估算方法。 (以上三题使学生体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不同的价值。) 4、P39.4 (1)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后评讲。 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3)小结(让学生体会到这个结果尽管只是近似的,但却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作出一些有价值的判断。) 二、课堂练习1、27×78的积的个位是( )。 2、75×4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3、65×14的积是( )位数,积的最高位是( )位。 4、小红想了一个整数,这个整数乘16后得到的数在480和640之间,这个数可能是( )。 三、拓展练习1、根据18×4=7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8×40= 4×1800= 40×18= 180×4= 18×400= 180×40= 2、找规律,用规律:先观察左边的三组算式,找出规律后,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结果。 15×15=225 45×45= 25×25=625 55×55= 35×35=1225 75×75= 3、选择题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39.2 9、单元复习2 教学内容:P39-40第5-9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9-40第5-9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P39.5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明确表格填写的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体会积的大小是随着乘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2、P40.6 出示表格,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组织汇报交流并要求说出数量关系。 二、课堂练习1、《少年文艺》的32页有19行,每行有28个字,估计一下,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一个书架有4层,每层大约放20本书,15个这样的书架大约可以放多少本书? 3、小红买了4卷胶卷,每卷可以拍36张;小方买了6卷胶卷,每卷可以拍24张。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 4、工人师傅带来320盏灯,准备给70个灯柱安装灯泡,每个灯柱上装5盏,带来的灯够不够?(你能用两种方法思考解决吗?) 三、拓展练习1、P40.思考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找出题目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得出规律。(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2、一个小桶能装19杯水,一个大桶能装4个小桶水。问:一个大桶能装多少杯水?一个打通比一个小桶多装水多少杯? 3、小华买了一杯珍珠奶茶,连杯共重 450克,吸了一半后,连杯重235克,杯重多少克? 4、在一块正方形的土地上,每条边上都种了52棵树,但四个角上都只有一棵树。问这块土地上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4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