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精选13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书信吧,书信是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写起信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留守儿童的一封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1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我们对坳头村20多名的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三)监护状况堪忧
距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坳头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
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三、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xx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0xx年增加38.8%,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xx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变化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2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妈妈我想对您说:“母爱是一根剪不断的弦,两地的距离也分不开我对您的思念。
妈妈啊!你知道吗?我多久没看到您的面容了?又有多久多久没有和您倾诉我所遇到的伤心事了?我只记得我们上次见面是在今年的暑假了吧。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是有多么多么的话要对您说,可是一见面,我的心里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有一丝丝幸福的感觉在我的心里缓缓流过……
妈妈啊!您知道吗?每当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躺在床上想:你现在应该还没回家吧!应该还在为我们这个家奋斗着吧!我现在只要一想到以前您那憔悴的面容时,我那不争气的泪水便一滴一滴的掉了出来。心想:妈妈啊!你不要太过于操劳了,要保重您的身体啊!有时晚上想念着您,枕头都已经被哭湿了。
妈妈啊!您知道吗?在我刚离开您的身边,由于这是第一次长时间的离开您还不适应,导致我在上学期间有一段时间心情低落,再加上又刚刚升入初中,所以那段时间成绩有一些不理想。
妈妈啊!您知道吗?我多希望您能够在我的身边。在我伤心的时候能安慰一下我;在我失落的时候能鼓励一下我;在我高兴的时候也为我高兴一下……妈妈,我的这些小小的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啊!妈妈我知道您也很想我,尽管每一周我们都能通过电话听到彼此的声音,但是我又多么希望能抱一下您呢?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我真的很想你啊!妈妈!
我想找一片四周无人的地方,大声对您说:妈妈,我想您啊!想把我对您的一切思念都讲出来。妈妈我何时才能够看到您啊?
妈妈,我想您了!
祝您: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xxx
20xx年xx月xx日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3
亲爱的弟弟妹妹们:
你们还好吗?许久不见,你们可否已经长高了些?老师传授的知识你们都学懂了吗?过年的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们,都回家看你们了吗?
你们生活在偏远的小山村,贫困的生活,使你们的爸爸妈妈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而你们,不得不早早担起生活的重担,砍柴,养猪,做饭,上学。可是,你们在这些责任面前的表现,把我深深地震撼。你们的乐观,你们的坚强,就像一个又一个精灵,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还记得我们初见的时候吗?你们用清澈的大眼睛望着我,眼神里写满了好奇。不仅如此,我还看到了一种渴望——对亲情的渴望。每天,你们都会爬上山顶,遥望着远方。远方蔚蓝的天空,装满了你们的思念。我知道,你们是在盼望着爸爸妈妈。是啊!你们终究是孩子啊!谁知那坚强的躯壳下隐藏的软弱和落寞?谁又能看到黑夜下被泪水濡湿的枕头?可是,我亲爱的弟弟妹妹们,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不要放弃,请你们要坚守爱,我希望你们和我一样生活在一片爱的世界里。
亲爱的弟弟妹妹们,我知道,当别的还在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你们被留在山村,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你们留守着静立的大山,留守着无际的田野,留守着简陋的屋舍,留守着孱弱的爷爷奶奶,留守着对父母日日夜夜的思念……可是,请你们一定要记住,父母的离开,常年的不归,不为其他,只为了能给你们一个更好的生活。他们爱你,可正因为是爱,他们才不得不离开家乡,去遥远的城市打工。你们可曾想过,每一个夜晚,当你们在月光下想念着你们的爸爸妈妈时,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在远处的某个地方,拿着你们的照片,偷偷地留着思念的泪水?狂风暴雨的季节,饥寒交迫的你们在想念着你们的爸爸妈妈时,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在因工作而劳累得汗流浃背的同时,关心着你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请坚守爱,坚守着你们心底对父母最初的理解与支持。
在中国,有一片天空,叫做留守的天空。在世界,又一个留守的大国,叫做中国。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繁华城市的边缘,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亲爱的弟弟妹妹们,请你们坚持,再坚持。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那个软弱的东亚懦夫,也不再是被西方国家随意蹂躏的中国。如今的中国,已经有了逐渐完善的政策,你们的情况也已经被中国人民所重视,举办的“关爱留守儿童,城市儿童手牵手”活动,建立的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新机制,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弟弟妹妹们,请你们知道,那一位又一位的志愿者,一次又一次的支援活动,是因为社会在关爱着你们,他们,把你们视为自己的孩子,在帮助着你们。
所以,请坚守爱,坚守着你们心底对国家永恒的期望与热爱。
秋风起,让我们共唱那首歌吧:“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
亲爱的孩子们,请你们相信,天空,会亮;乌云,会散。所以,坚守爱,坚守希望。
xxx
20xx年xx月xx日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4
调查目的: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调查,了解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调查时间:
20xx年2月
调查对象:
本地留守儿童
调查方式:
访谈法
调查内容:
一、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有空闲时间照顾子女
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工作,无法真正关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外出打工的父母基本上从事的都是建筑行业,虽然大部分父母会定期打电话回家,但是和子女谈话的内容一般仅限于简单问问学习情况,对于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基本上不作过问,任其发展。父母每次回家一般都会带一些孩子的用品,大部分是食品,也有带一些书籍的。在到家后,大部分父母热衷于到各家串门,并有部分父母参与,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父母较少,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在座谈中甚至出现了个别对父母感情冷漠、不希望父母回家的“留守儿童”。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情况亟待关注。
二、临时监护人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
临时监护人的素质及其实施的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的“留守儿童”被监护的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大多数),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小部分),即由亲戚朋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托管的方式;三是单亲监护型小部分,即由“单亲”——基本上是母亲托管的方式。这些临时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有所交代了,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任其发展。
三、从学校方面来说,关注程度逐步加大,措施还需完善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使得“留守儿童”都在学校教育的范畴内。随着校园内“留守儿童”人数的增多,学校对这个群体的情况也是越来越关注。在调研的几个学校中,基本上都建立了图书借阅室等活动场所,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活动。但是,孩子们也反映了学校图书普遍较旧,新的、针对他们年龄特征的图书不多。同时,孩子们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可实施的、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供学校参考,例如组织兴趣相近的学生组成各种兴趣小组等。
四、“留守儿童”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需要加强教育、监督和引导
(一)“留守儿童”的素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心理健康程度存在不同。一些家长在孩子面前并没有做到垂范作用,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二)在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一些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一点是在初中学生座谈中体现出来的,由于初中生较之小学生而言,年龄大了一些,知识面广了,思想也就随之活跃而丰富。她们描述了身边一些重男轻女的一些现象,例如,在家里,男孩子不用做家务活,而女孩子在家要承担较重的家务活;在和家里男孩子起纠纷的时候,家长一般会偏袒男孩;在学习上,有的女孩子晚上到了一定的时间,就必须睡觉,想多看会书家长都不同意开灯,而家中的男孩子则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进行学习;有的家长甚至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学习成绩好,不希望她们考上高中,想让她们早点回家帮助家里务农。
(三)由于这次调研的“留守儿童”中有初中生也有小学生,所以我们能够明确感受到伴随着成长,初中生的思想也逐步成熟,更加理性,言谈举止较之同龄人更加成人化。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在物质需求被满足后,精神和心理需求相应减少,与初中生比较会较容易感受到快乐,烦恼也少了很多。
(四)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有快乐的事情都会拿出来和好朋友们分享,但是,当有烦恼的时候,他们很少去找朋友或者家长倾诉,通常他们会采用写日记的方式,将自己的烦恼、委屈等都写在纸上,然后再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宣泄自己的苦闷。
(五)“留守儿童”对图书的需求度还是比较高的。当问到“你最希望你父母回家给你带些什么礼物”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回答的不是玩具,也不是零食,而是图书,是他们感兴趣的图书,这也说明“留守儿童”存在着一定的精神需求。
(六)“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显而易见。孩子们思念父母的情绪溢于言表,每次父母回家他们都会很高兴,也会通过写信等方式给在外的父母汇报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送去自己的思念之情。
调查体会:
针对在调研的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下列建议:
一、党和政府应当继续制定有力措施,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下发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情况也在时刻监督,制定了各项政策来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也要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来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团、队组织应和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界力量等紧密合作,贴近基层,为合肥市农村“留守儿童”多做好事,多做实事。
二、对外出务工的父母加强引导,促使他们转变观念,改进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作用不容忽视。要促使外出务工的父母转变错误的观念,引导他们关注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更要重视孩子的精神和心理的需求,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今年,市里出台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新办法,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全市统一管理范围,在学杂费、接受教育、学习评价、团队活动、文体活动及奖惩制度等方面享受与本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不再另外收取借读费,并为方便学生入学,全市还确定了20所左右的中小学定点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全国也有很多地区专门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大开便利之门。所以已经具备条件的父母,应当将孩子接到身边接受教育,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而暂时还不具备条件的父母也应该慎重选择托管的临时监护人,重视孩子的监护权,多创造时间和机会与孩子交流,加强与孩子沟通,努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三、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和监督,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学生能否全面、健康发展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虽然现在各个学校已经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的工作,但受学校条件的限制,工作的方式和力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是经费紧缺、人力不足等问题。现阶段,学校应该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服务“留守儿童”。在学校这块阵地上,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应当发挥自身优势,要在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团、队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凝聚“留守儿童”,通过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等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和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心胸,组织城区学生开展向手拉手小伙伴捐赠图书活动,引导他们共同学习成长。同时,也要多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应该多掌握一些自护自救的本领。
四、社会各界要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尽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各种媒体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多宣传他们的现状,公布他们的实际困难,增强社会各界对他们的了解,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从而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多做贡献。乡镇以及村委会等也应该发挥作用,通过设立校外辅导站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增加能够开阔眼界,扩展知识面的场所,可以聘请学校的辅导员或有一技之长并热衷于服务“留守儿童”的同志担任辅导员,引导孩子全面发展。只要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那么他们就会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本次调研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同时更加坚定了我们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的决心,努力为和谐社会建设多做贡献。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者进城从事其他 产业,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这不容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所任教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主题为:关注留守儿童的童年,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你和谁生活在一起,你的业余生活怎样,你希望爸妈在家吗?你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怎样等等。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对学校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三)监护状况堪忧
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坳头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很少对孩子的品性进行教育,对学习更是缺少必要的指导。
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会住不导致性格的缺陷 ,从而引起犯罪动机,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05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004年增加38.8%,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5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的缺失是很重要的。
四、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留守儿童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于基层,坚持关注弱势群体,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从社会大局、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1、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吃住在学校。
2、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祖父母及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3、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4、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6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20xx年,连山民政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爱心‘童’享,守护成长”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系列活动。
昨天,连山民政局联合团县委、永和镇政府、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永和镇社工站开展“爱心‘童’享,守护成长”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系列活动,入户走访慰问永和镇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43户58人。连山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入户走访慰问期间,慰问组详细询问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身体、学习、生活状况,了解其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以及其监护情况。连山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鼓励他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保持乐观健康心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志做担当乡村振兴发展重任的有为少年。每慰问一位儿童,慰问组都向他们送上书包、遮阳帽等学习用品。
目前,正值暑假炎热时节,为提高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及监护对象的安全防范意识,慰问组每到一户都不忘宣讲防溺水等安全常识,并派发宣传单张,帮助大家牢固树立“珍爱生命,谨防溺水”意识,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连山民政局高度重视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保障工作,近年来通过开展政策宣讲、学习辅导、心理疏导、暑假夏令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用实际行动守护全县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情关怀。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7
按照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六一”慰问留守儿童活动通知》及高新区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六一”儿童节期间,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人口计生委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会议精神,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幸福,结合我办的实际情况,在全办范围内开展“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马洪办事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加强对我办流动人口管理的规范化管理,办事处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办事处主任担任,副组长有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由政府办、计生办、教育、公安派出所、卫生、民政、村计划生育专干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对“六一”慰问留守儿童活动的领导,精心组织,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与关爱女孩行动、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和创新关爱行动的新途径,切实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二、积极有序开展“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简报、广播、人口学校等宣传媒介、阵地,围绕关爱留守儿童这一主题,集中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做好留守儿童信息摸底工作,要求办村干部及时到各村组及学校收集留守儿童信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六一”期间,各村对留守儿童,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双女户中的'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送去慰问品,给孩子们带去节日的问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必要的关心扶助,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总之,我办能够及时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积极主动,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明确时间,明确任务,明确责任,较好地开展了这次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统计留守儿童498人,慰问活动形式有走访、发放慰问品等,慰问人数498人,赠送物质498人、件、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流动人口工作的特殊性和广泛性,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因而要有常抓不懈的思想和措施,确保我办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8
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为深入的了解这些问题我在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
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建议
问题的提出:
1、什么是留守儿童?
2、为什么留守儿童数目会越来越多多?
3、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为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做?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为了深入的了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我和我的同学分别在自己的家乡调查的进100户人家,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占据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数,那么为什么留守儿童的数目会如此之多,通过调查和参考各方面的资料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都相对的比较贫困,父母为了支撑孩子读书和供养家里年迈的父母仅靠家里几亩地是完全供应不过来的,为此他们不得不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家自己出去打工挣钱,这样也就造成的大批的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与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生活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其中最典型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亲情饥渴”,在调查中每当我们问到孩子想不想父母时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然而他们的父母大都是一年甚至几年回来一次,能给孩子的只有经济上的关怀,调查中有部分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偶尔的一个电话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不能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学习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具体的原因我们寻访过学习的老师,老师大都表示他们之所以学习成绩不佳与他们的智力没有丝毫的关系,他们大都聪明乖巧,只是家里疏于管教,对于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家里的爷爷奶奶对孩子有的只是溺爱,对孩子言听计从,而且他们素质普遍偏低,无法辅导孩子的功课。另外就是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迷恋网络,不思进取也就造成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素质偏低。
心理方面: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我们大家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而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个别孩子行为孤僻,言谈极少,整天呆在家不出门,但这也是极个别的情况。然而有部分的孩子小小年纪满口脏话,这也是父母疏于管教的结果。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这都是让人忧心的问题啊!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参考的许多文献,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现将我的建议总结如下: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二、学校方面
(1)景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9
为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兖州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立完善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共同行动和浓厚氛围,兖州区民政局立足民政职责,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精准掌握全区留守儿童状况
年初,兖州区民政局安排各镇街民政办对全区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村为单位的`系统排摸,并根据留守儿童的市级情况分类予以登记造册,做到了家底清、状况明。为所有留守儿童建立“爱心档案”,完善了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并实行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为切实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构建齐抓共管良好格局
为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计划成立由分管区长牵头,相关成员单位组成的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责任,形成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在兖州区10个镇(街)均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联络站,并配备兼职工作人员。在436个村居设立关爱留守儿童联络员,各村和学校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使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纵到底、横到边、无缝隙、全覆盖”。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对留守儿童发现报告、业务受理、任务转介、关爱帮扶、督查考核等全程进行了业务需求和工作流程梳理。结合摸底排查数据,实施精准帮扶,及时将因残疾、患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农村留守儿童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在村、社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点”“四点半课堂”活动,积极发挥社区、村(居)、家庭等关爱服务阵地作用,积极引导、扶持专业社会组织和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情感关爱、成长陪伴、学习娱乐、沟通交流、能力发展等提供专业服务,全面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10
一、对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学困生,而耐心教育学困生。
二、双向选取,“一帮一”,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三、及时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
四、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
五、把握每个学困生的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六、切中时机,“传情报”、“送喜报”。
七、定期做好家访,及时跟进了解学困生进行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构成校园、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八、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
九、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十、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目标到人,职责到人。
十一、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思想。
十二、要善于反思,不断总结完善“学困生转化”的经验。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11
年级:五年级
辅导教师:庆渊博
辅导地点:教室
辅导学生:王新祥
辅导时间:20XX年9月20日
学生存在的问题:由于没有家长的管理和监督,导致有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
帮扶措施:
1、举事实,讲道理,端正学习态度。
2、针对个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单独辅导。
帮扶内容:
1、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真实想法。摸清楚学生思想动态。
2、师讲例子,用事实说明现在学习紧要关头,不应有这种思想,要及时改正。
3、学生说一说今后自已应该怎么做。
帮扶效果:学生表示能改进,有待于继续教育。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12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这些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引导,面临着诸多成长问题。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态及教育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范围涵盖了多个乡镇,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同时进行了30次深入访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年龄主要集中在6-15岁之间,其中男生占比52%,女生占比48%。这些孩子大多数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少数由邻居或亲戚帮忙照看。在家庭经济状况方面,近一半的家庭处于贫困线以下。
生活状况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普遍较差。他们往往居住在条件简陋的农村房屋中,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在饮食方面,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孩子们的饮食往往单调且营养不足。此外,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值得关注。他们普遍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孩子们缺乏家庭关爱和情感支持,导致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和无助感。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和疏导,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形成消极、悲观的心理状态。
教育需求
留守儿童对于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将来能够融入社会并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教育资源有限,许多留守儿童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四、建议与对策
加强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保障。例如,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心理支持。
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尽可能与孩子保持联系并关注他们的成长状况。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对于无法亲自照顾孩子的`家长,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传递关爱和支持。
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力度,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支持。例如,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加强社会关爱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温暖。例如,志愿者组织可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为他们提供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企业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媒体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和宣传,提高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和认识度。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13
辅导教师:徐徐
辅导时间:12月17日
辅导地点:教室
辅导学生:xxx
学生存在问题,经常称作业忘记带,学习态度不端正,做题错误多
帮教措施,
1、举事实,讲道理,端正学习态度。
2、针对个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单独辅导。
帮教资料,
1、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真实想法。摸清楚学生思想动态。
2、师讲例子,用事实说明此刻学习紧要关头,不应有这种思想,要及时改正。
3、学生说一说今后自已就应怎样做。
4、给学生树立短期能够实现的目标,让学生有信心去实现,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5、对学生难解决的问题,进行单独讲解
帮教效果,多数学生表示能改善,个别学生有待于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