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2024-02-11 13:45:05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留守儿童日记 留守日记

【#实用文#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经过一番调研,编辑为您整理了一些有用的资讯“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在我们平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文档的撰写。对于塑造学生优秀写作风格,范文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学会使用写作架构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速度,还可以改善表达能力。如果您需要更多的方案,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1

8月25日晴

快开学了,我却一点儿也不感到高兴,要是在以前,我是多么的盼望开学呀!可以回到熟悉的校园,可以见到敬爱的老师,可以和同学们一块嬉戏……可是现在,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我从爸妈沉重的表情中知道,他们要做一个重大的决定。

8月29日阴

今天爸爸和往年一样,今天爸爸带着我去学校报名。晚上,爸爸把我叫到跟前,认真地对我说:“菁菁,我和妈妈打算到外地去做生意,你愿意和爷爷住在一起吗?”我一听这话心里难受极了,但我记起爸爸教过我的话“男子汉面对困难是不会轻易掉泪的。”我也知道爸妈在家经营的生意不好,或许到外面去会有好转。我不应该让他们担心。于是我抬起头轻轻地对他们说:“爸,妈,你们就放心去吧!我能照顾好自己!”爸爸妈妈一听我这话,一直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10月7日晴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和爸爸妈妈分别已有一个多月了,但我并不感到孤单,有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我过得很快乐。学校为了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给我们制定了按时作息时间表,我一直认真地执行,还被评为“按时作息星”看着我的照片贴在展览墙上,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爸爸妈妈打电话回家询问我的情况时,爷爷也表扬了我,他对爸妈说:“你们不在家,菁菁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变得懂事了。”听了这话,我笑了。

12月29日雨

爷爷告诉我爸妈快回家了,我高兴得每天都在计算着他们回家的日子。我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我有了许多新朋友,我们在一起玩得可开心了,我再也不睡懒觉了,上学也不用爷爷催了,我还学会了好多家务活……

我还想告诉妈妈一个小秘密,老师的眼睛像妈妈的一样,是那样的温和,鼓励我成长。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2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日记一:我的家乡


尊敬的日记本,


我是小明,一个住在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我和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每天都在忙碌而寂寞的生活中度过。爸爸妈妈为了给我更好的生活,去了大城市打工,只留下我和爷爷奶奶在家。


我最喜欢的日子是放假,那时候爸爸妈妈会回家,我们全家人可以一起生活。而平时的日子,我左看看,右看看,陪伴我的只有我的小猫咪。我们会在田间跑跑跳跳,追逐着彩蝶返家。回到家后,我会帮助奶奶做一些家务,做饭或者在田间拔草。这些虽然有时候很辛苦,但是我知道这是为了全家人的未来。妈妈说只要我好好学习,日子就会过得更好。


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在大城市,和他们共享美好的生活。我想到我爸爸妈妈的城市去看看,看看那里是什么样子。也许那里有很多高楼大厦,也有美丽的公园,还有很多幸福的家庭。我一直想象着在那里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是不是比我现在的生活要好很多呢?


虽然我因为爸爸妈妈的缺席而感到孤独,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好才去打工的。他们希望能够给我一个更好的生活,给我一个更好的教育机会。我感激他们的付出,也会努力学习,争取让他们骄傲。


日记二:我的日常生活


尊敬的日记本,


我是小芳,一个生活在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每天,我都要独自一人面对寂寞和困惑。与我一样的小朋友,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当太阳升起,我起床了,开始了新的一天。


早晨,我一个人做早饭。有时候只有简单的稀饭和面包,有时候会有几个蔬菜和一个鸡蛋。我吃完早饭后,开始准备上学。由于学校离我家很远,没有办法坐校车,我只能走很长的路才能到达学校。


学校里,我努力学习。虽然没有家长的陪伴,但是我相信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喜欢数学和语文,尤其是阅读课文的时候,我可以从书里看到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世界。老师对我很关心,她总是鼓励我坚持下去。


放学后,我独自一人回家。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会静静地坐在山上的一块石头上,思考着我的未来。我希望能够将来走出大山,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实现自己的梦想。


晚上,我一个人做晚饭。有时候我会想念爸爸妈妈,在夜晚的时候,寂寞感会一次次涌上心头。但是我知道他们在外打拼,只有我过上好生活,他们才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了意义。


很晚了,我睡觉前会默默祈祷,希望自己和家人都能平安,希望明天会更好。


日记三:我的梦想


尊敬的日记本,


我是小华,一个生活在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虽然我每天都过着孤独的生活,但是我依然有自己的梦想。


我喜欢画画,每天下课后,我都会找一些纸和笔,找寻灵感画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成为一名著名画家,用我的画笔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


我也喜欢音乐,每次听到美妙的旋律,我的心情都会变得很愉快。我想学一种乐器,弹奏动听的音乐,让人们陶醉其中。


我还很喜欢读书,书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我喜欢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从中得到启发和智慧。我希望能够有机会走出农村,到城市的图书馆学习更多的知识。


即使我生活在农村,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有梦想,并为之奋斗,我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我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尊敬的日记本,我希望将来的自己能够实现我的梦想,让家人和社会为之骄傲。我将坚持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扬帆起航。


以上是三篇关于中国留守儿童的日记,通过这些日记,我们可以窥见这些孩子们忍受孤独和困惑的经历,以及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们虽然生活在困难的环境中,但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且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希望我们能为这些孩子们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的梦想能够实现。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3

今天,是一件我心想事成,梦想成真的事。我幺爸说我妈妈过几天就要回来管我和弟弟了,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我还是为了这句话很高兴。昨天,我才把心事写在了日记里,谁知道竟然梦想就要成真了,难道老天爷看见了我的日记,还是我和我妈妈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等我妈回来之后,让我陶醉在母爱的幸福中去吧!

我希望这梦不要醒,让我永远沉浸在这梦中,永远在梦中跟随着母亲成长和快乐。这梦就像我的心,它碎了,我的心也碎了,如果我妈回来不了,我在现实里享受不了,为何不可以在梦中补回来呢?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4

日记中的这些孩子文笔不好,由于忙碌和困顿,一些文字有些稚嫩,甚至还有错别字。

但就是在这些不很工整和稚嫩的文字中,我看到了孩子们贫乏的生活和困惑的心灵,不能再吃了,再吃明天就不够了、爸爸妈妈太不爱我们了,我们这么大,还要上山干活、我会照顾好弟弟,妈妈不用担心,这样的句子一次次进入我的眼中。

孩子们的一幅幅画,期盼着父母的到来;一张张脸,都写着贫乏的生活;一行行字,向往着家人的团圆!

我知道,离开父母很痛苦,虽然我没有这样的经历,可他们是我最亲的人。我从小和他们在一起,和他们玩耍、嬉戏。那些孩子们很乐观,我很佩服他们,能够不气馁、不放弃。

想啊!想啊!想啊!想得口水直流三千尺,想吃个包子难于上九天!、饿着肚子,一直挨到下午放学。我饿得好像连肠子都不在了。、奶奶的背篓里有好吃的,特别吸引我的是一块西瓜。、爸爸没有寄钱回来,连买菜都成问题。、妈妈,你到底什么时候给我买鞋啊?、值得骄傲的是,十岁那年,我真的过生日了!这些句子,让我泪流满面。

我真的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不气馁、不放弃、乐观向上的精神。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5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镇谋生糊口。很多时候,那群孩子只能从电话或者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感觉父母就在身边。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一个人就是一个字,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

这是四川省青神县一名叫杨洋的小孩写的作文。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杨洋学习习惯很不好,生活也极为懒散,行为习惯很差。老师为他十分伤脑筋。而像杨洋这样的留守儿童在不足两万人的青神县南城镇,就有900多名。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陌生人!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6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范文一)

在近期,我看了一本书《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看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与他们相比,我是一个快乐的小公主。爸爸妈妈一天天陪着我。我不知到什么是孤独和寂寞。

留守儿童,这些站在贫困山巅、浑水之上的孩子,用幼小甚至娇嫩的身躯撑起了一个世界,他们想一个人成长。爱与累,他们依旧微笑,爱与痛,他们只能流泪。当我读完这本书,感觉他们好可怜……

在他们的日记里,我看到了他们渴望与父母多相处的愿望,以及他们日常生活的艰辛。父母不在家,他们要做很多事情:做饭,照顾爷爷奶奶,照顾弟弟妹妹,种菜这些对我们的孩子在城市里和父母在身边都是非常困难的。

当我看到他们的日记时,我会加上一些他们画的画。其中一个是这样的:妈妈在厨房做饭,爸爸在客厅看报纸,我和妹妹在书房做作业。后面她自己也加了一段话:

我希望天天和父母在一起,哪怕再苦再累。当我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父母在唠叨,离开父母的时候,我想念他们的唠叨。我想回到过去,和父母在一起,珍惜身边的每一秒。

家是我温暖的棉被。家是什么呢?是住所?

不是,家是亲情的所在……

在他们心中,他们想和他们的父母在一起,我们想一个一个地离开他们

我感慨于留守儿童的坚强,他们在日记中的那些长吁短叹,某些人可能认为那代表他们不够坚强,但是,如果把别人放到那种残酷的现实中,某些认为他们不够坚强的人恐怕就不是叹气,一定是惨叫,一定是活不下去了……

看完2016年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范文二)

读完了《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书,掩卷而思,觉得既沉重又欣慰。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孩子,大多都是送父母到很远的地方打工,独自或在爷爷奶奶、叔叔的支持下,在家里照料田地和牲畜。2009年秋,贵州旱灾使饮水成为问题,儿童生活更加困难。

他们坦然接受,偶尔抱怨,但仍然热爱自己的生活。

看书中的案例,让人很心酸!26个留守的孩子,平均年龄9岁,220篇日记,21幅象征梦想的画,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这些站在穷山之顶,恶水之上的孩子们,用稚嫩甚至娇弱的身躯撑起了那一片土地,还有他们的孤独生长。

物质的贫乏,在日记中十分常见:“我们想吃点东西都很困难。就拿包子来说吧……只在一些情况下,母亲偶尔会带我们到场坝上去,才有机会吃到……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卖包子的人也偶尔会到学校前门来卖包子,要身上有钱才能买到,但有时母亲一分钱也不给,一个也吃不到。

看见卖包子的人来了,就只有看的份。想啊!想啊!

想啊!想得口水直流三千尺,想吃个包子竟难于上九天!”

生活的艰辛,也让孩子们更早的懂事。杨海叫在日记中写道:“我在家又要读书又要带弟弟,又要干地里的活,天(天)那么干,还要背水,我怎么办嘛!

就说下着雨种包谷,但我得去上学。说起来轻,做起来难!”徐梅也在日记中写道:“记得爸爸去世那年,我的成绩不好,可是我记得爸爸说过,他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再找一份好工作。

现在我总记得他的话,我一直在努力,我只能这样报答他!”

留守儿童的家境一般都很贫乏,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撑起这个家,儿童便跟着老人们一起生活,他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大概只有春节才能相见或者忙得春节也不回家过年,所以留守儿童他们的眼中时不时出现一丝的忧郁和孤单,欣慰的是我看到了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希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政策、法律、法规的支持,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构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护工作机制,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使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和可靠的**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整个农村教育的一部分,农村教育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处于落后地位。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设计原因,在缓慢的现代化进程中并不明显的城乡教育差异,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剧而迅速扩大。同时,城市化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农村教育的恶化无疑使留守儿童教育空间受到挤压。

留守儿童的外部起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缘于国家制度设计本身——以户籍制度为维系物的城乡结构;另一方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驱力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外部推动,共同影响中国农村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即从总体上裂变为“流动人口”和“留守人员”两个特征鲜明、相互难于切割的群体,“流动”的是有生力量,“留守”的是需要获得支持和帮助的脆弱对象,而“留守儿童”则是“留守人员”中最脆弱的一个群体。

农民家庭教育缺失不是因为“民工潮”才出现的,而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是“民工潮”放大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就留守儿童而言,家庭教育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内在因素。

从社会结构看,教育被政治经济严重边缘化;从教育制度本身看,农村教育被城市教育严重边缘化。农村的边缘化使农村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显得“很无奈”;新课程改革的城市价值取向使农村教育职能充当“配角”;外来理论所主宰的新课程改革让农村教育“削足适履”;新课程改革的设计与农村教育现实之间的差距让农村教育“消化不良”。

如果社会允许留守儿童在洪灾中生死存亡,其后果和代价最终将成为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的沉重负担,加速衰退,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

针对以上现象,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学校要建立教育管理机制

为使“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学校要建立“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的教育管理机制。要求各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信息登记,包括现有家庭成员状况、经济状况、父母外出去向的详细地址、**等,以此为基础建立各校“留守儿童”的档案,一式两份,一份学校留存,另一份报送上级教育部门备案。

1.全程规划,明确工作重心。

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应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确定教育目标,落实教育任务,并采取响应的措施,从制度、人员、经费上予以保障。一要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的导向工作,让全体教职工认清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的形势和面对的严峻挑战,把握问题的关键,统一认识,在教育工作中应做到自觉自率。二要建立调控与激励机制,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责、权、利统一起来,增强管理的实效性和透明度。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7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封面:《候鸟之翼》


第一篇:离别的日子


今天,爸爸告诉我他要离开家一段时间去城里打工。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因为这意味着我又将成为一名留守儿童。妈妈在我眼前默默地流下了泪。我紧紧地抱着爸爸,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轻轻地拍着我的头,安慰我:“孩子,你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好好照顾妈妈。”我点了点头,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第二篇:一个人的生活


爸爸走了后,每天的生活都变得沉闷而寂寞。早上我一个人起床,一个人洗漱,一个人吃饭。无数个黄昏,我独自在家中等待妈妈的归来。电话成了我的玩伴,我祈祷着每天晚上能听到爸爸妈妈亲切的声音,向他们倾诉我的日常琐事。距离让我学会了坚强,但也让我失去了童年的欢笑声。


第三篇:学校的生活


我在学校里结交了一些小伙伴,成了彼此独自生活的精神寄托。会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做作业。我的同学们和我一样都是留守儿童,每一次课间操,也会聚在一起,谈论着爸爸妈妈、家乡的美景。在这里,虽然没有家人的陪伴,但不再孤单。


第四篇:思念的味道


每当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思念的味道就开始弥漫在整个房间。我想念爸爸的拥抱,思念妈妈给我做的爱心早餐。每当想念不能再忍受,我会偷偷地抽泣,希望这样可以发泄内心的惆怅。但夜空中的星星似乎也为我点缀了一丝温暖,它们向我微笑,告诉我家人一定会回来。


第五篇:向往的声音


今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我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我停下脚步,仔细倾听,是爸爸妈妈的声音!我兴奋地跑上前去,看到他们满载而归的笑容时,我泪流满面。他们陪我回到了家,家中的气息又变得热闹起来。我抱着爸爸妈妈说:“我好想你们!”他们笑着说:“也想你,儿子。”


第六篇:家的温暖


现在,爸爸妈妈已经不再离开家了。他们决定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家创业。家里开了一家小小的农家乐,虽然日子还是很辛苦,但是全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我每天都能有安静的午后时光陪在爸爸妈妈的身旁,拥抱着家的温暖。回想起那些留守的日子,我想说,家才是我最幸福的港湾。


时至今日,我已经长大了。我不再是留守儿童,但我始终心系那些仍然在离家工作的孩子们。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8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我是一个中国的留守儿童,每天都生活在一个只有自己的房间里。这个房间很小,只有一个床和一个书桌。窗外是一片翠绿的稻田,偶尔会飘过一两只小鸟。我喜欢凭窗远眺,想着父母在外地的日子。


早上,我醒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做早饭。我穿上袍子,走进厨房。虽然我只会简单的煮面和煎鸡蛋,但是我觉得这样我可以节约一些家里的开支。吃完早饭后,我整理好书包,准备去学校。


上学的路上,我总是一个人走着。路上只有几个老人,他们会微笑着和我打招呼,但是我都是用微笑回应,因为我知道他们并不认识我。一路上,我默默地回想着父母离开后的种种情景。


到了学校,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孤独的小树,没有人关注我。我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他们总是谈论着和父母一起去旅游、看电影以及各种有趣的活动。有的同学还会给我带一些父母亲手做的零食。


下课后,我有时会在学校附近的图书馆自习。在这里,我可以安静地读书,想象父母的陪伴。有时候,我也喜欢坐在窗边,凝视着窗外的风景,感受自然的美好。


放学回家后,我通常一个人吃晚饭。我做的饭菜简单,但我会用心配料,使得自己的晚餐变得丰富多样。我常常想象,如果父母在家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吃饭,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


晚上回到房间,我会在书桌旁独自度过时间。我听着音乐,写写作业,或者看看父母寄来的信。每个月,他们都会寄来几封信,里面装满了他们对我的思念和鼓励,我会用手中拿着的信件,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偷偷笑。


有时候,我也会感到寂寞。尤其是在熟睡前,当自己独自躺在床上的时候,心中总是会有一种无形的空虚。我倚靠在枕头上,想着父母的温暖,努力让自己入睡。


我也有希望。我希望有一天,父母能够回到我的身边,在家里等我回来,一起度过每一个美好的时光。我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相信,努力学习和坚持梦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每天,我都默默地为自己加油。即使没有父母的陪伴,我也要坚强地面对生活。我相信,未来会变得更好,因为我是一个中国的留守儿童,我拥有无限的潜力,我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


这就是一个中国留守儿童的日记。在这篇文章中,通过描述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情感,展示了他们面临的孤独和渴求关爱的心声。但同时,文章也呼吁他们坚持努力,并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更美好。留守儿童虽然身处困境,但他们有强大的意志和梦想,将来必将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9

生命因知足而幸福

现今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不用烦恼;父母天天把我们当做掌上明珠一样看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日子。然而,在偏远贫困的村庄,却有不同的一天。贫困村的孩子们很小,但他们都向往山外的美丽世界。

他们只想能负担得起学习,吃饭,享受和谐的生活

在这儿,不会有霓虹的闪亮,只有昏黄的灯泡一闪一暗,在这儿,不会有华丽的高楼,只会有破烂不堪的茅草屋摇摇坠坠;在这儿,不会有母亲暖暖的话语,只会有不远处大黄狗惊心的吠叫……

这本书讲述了26个留守儿童的困苦生活,他们们平均年龄只有9岁,但却要担起很重的家庭劳务,220篇日记,虽然文采一般,算不上什么优秀作文,但在每一篇日记的背后,都隐藏着一颗柔软而脆弱的心,21幅用劣质水彩笔画出的梦想图,21个发自内心的单纯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全国5800万留守儿童的生活写照。

这里的生活是困苦的、是难熬的。他们承担起了这个时候不该承担的责任,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但就像山上的草和树一样,他们自由了,却忘记了痛苦。来自家庭的温暖和来自社会的爱是如此遥远。城里的孩子都是幸福快乐的花样年华,而这些留守儿童却是飘萍一般的草样年华。

亲情对我们来说很容易,但对那些留守儿童来说却是一种奢侈。

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是非常落后。我们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但这句话对留守儿童来说是空话。他们缺乏全方位的监督,再加上思念父母,还有家里的劳务繁忙,以至于对学***自制力、上进心和自觉性。

在一些条件好的地方,父母越来越爱孩子。可以说,它们害怕在嘴里融化,在手上干燥。但这些留守儿童很小就没有父母的疼爱,反而要做父母该做的事;当树上第一片枯叶落下时,父母们便千叮咛万嘱咐地给孩子们添衣加裤。刚有雪花报到,孩子们便个个成了“小企鹅”,而留守儿童没有温暖的衣服,也没有父母的呵护。

俗话说:“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爱而不教,爱而无度,浇灌失当,结出的往往是恶果。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话还是说得有道理的。父母不能亏了孩子,更不能惯了孩子。

这本书让我知道在社会的角落里有一些人渴望被爱。现实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幸福打拼着,每天忙碌的身影在大街上来来回回,他们无暇顾及那个角落;成功人士们站在成功的高度上俯瞰这个社会,他们也永远不会留意在这个社会的角落里有这样一群等待着爱的孩子们。父母给了他们生命,却没有给他们好的生活。

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他们,以便他们能够在未来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篇10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有着众多的农村地区。在这些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许多父母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以谋求更好的生计。他们离开的背后却留下了一群留守儿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孤独和无助。


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住着一个叫小明的留守儿童。每天,当太阳升起时,小明就起床准备上学。他洗漱完毕,将自己润洁的背包背在肩上,独自一人走向学校。学校里的同学们都有家长陪伴,而小明却只能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放学后的小明回到空荡荡的家里,他打开电视,试图在节目中寻找一丝温暖,电视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新闻,却没有能够满足他内心的渴望。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孤独的孩子,被遗弃在这个世界之中。


为了填补空虚的心灵,小明开始写日记。他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寻找一些安慰。在他的日记里,他描述了他每天所经历的一切,记录了他的梦想和希望。他相信,这些日记会有人读到,会有人关心他,就像他关心着自己。


有一天,小明的日记被他的老师发现了。老师被小明内心的孤独所感动,决定采取行动。她为小明寻找了一位心理咨询师,并告诉小明,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小明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在这位咨询师的陪伴下,他开始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扉,将内心的困惑和痛苦告诉了她。


咨询师不仅在心理上给予小明安慰和支持,还告诉他一些应对留守的方法。她建议小明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结识更多的朋友,并且在老师的陪伴下,尽量保持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同时,她还鼓励小明要相信自己,要相信未来会更好。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小明日记的内容也逐渐变得积极起来。他开始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小明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一次家长会上,小明的爸爸出现了。小明被爸爸的到来震惊了,同时又感到无比的喜悦。爸爸向小明道了歉,他告诉小明,为了让他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不得不外出打工。爸爸承诺,他会努力工作,以便尽快回家和小明一起生活。


这次见到爸爸,让小明更加坚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好。他知道,他不再是一个孤独的留守儿童,他有一位关心他的爸爸,还有一群支持和关爱他的朋友。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他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通过小明的故事,可以看到,中国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孤独和无助,但也有许多人在关心和帮助他们。他们的内心更加坚强,他们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是的责任,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共同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推荐阅读

上一篇:祠堂落成庆典讲话稿汇集10篇 下一篇:闲聊检讨书5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