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资本论观后感11篇

2024-06-24 16:00:03 资本论观后感

【#实用文# #资本论观后感11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年马克思电影观后感(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资本论观后感 篇1

《青年马克思》讲述伟人卡尔·马克思在过去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经历的电影在影院播出。为深度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精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我院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校学生会组织干部,干事作为代表参与观影。

首先这部电影中的青年马克思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坚持不放弃,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看准目标,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其次这部电影十分真实,不是将马克思恩格斯推上神坛,而且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视角去讲述了最朴实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片中的青年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本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马克思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我想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更需要这种为幸福努力奋斗的精神。

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更可以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

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合格的青年大学生。为了真理付出自己的一切。

资本论观后感 篇2

看完电影《青年马克思》有三个突出的感受,一是马克思的人格魅力,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实际结合创造中国奇迹的实践魅力。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是千年最伟大思想家。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青,出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纪念马克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道路的选择是多么重要,崇高的事业是多么值得奋斗,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多么紧密相关。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地展现出来!

资本论观后感 篇3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座丰碑,一种主义,一种精神,还是学生时代的一道必考题;有这样一个人,你只是常常与他在书本中见面,可他又与你生活的世界紧密相连,他,就是马克思。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0年前的今天,他出生在德国古城特里尔,几十年后,世界因他而改变。

《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描绘了26岁的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的传奇相遇,以及二人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的经过。

影片还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描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思探索新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如何在当局的查禁和社会的阻力下探求真理,又是如何不畏权威、并扭转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

自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工人阶级也作为一个进步自觉的阶级改变了此后的世界历史。

马克思,曾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他,认真,他不畏艰难,他胸怀崇高理想。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要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如果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就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初心和终极目标。

因此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智慧和信仰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真正“龙”的传人。

资本论观后感 篇4

故事够平淡的,平淡的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如同它所采用的黏土动画形式,笨拙、平凡。大多是独白,自言自语似的的独白,配合着写信的独白,有点像画外音。

唯有耐心观看下去,才渐渐感到平淡中渗出的温暖,犹如寒冬里手握一杯白开水,很不起眼,直到你慢慢地喝下去,心口就慢慢地暖和了。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有如此的味道。

玛丽(Mary),孤独的澳大利亚小女孩,没有朋友,在学校总被人欺负,不被老师喜欢,也不被妈妈喜欢,额头长着巧克力色的胎记。正如她妈妈所言――玛丽是一场事故。

玛丽的爸爸在她年幼时候忙于工作无心顾家,等到了退休却意外身亡。玛丽的妈妈爱抽烟老酗酒,一日酒醉之后误服毒药也去世。玛丽终于和心仪已久的爱人结婚,结果男人跑到新西兰和笔友生活一起。

怎么看,玛丽的人生有点凄惨。

而马克思(Max)这个美国糟老头,孤独、自闭、脆弱、无法理解周围的世界,在他看来,生活是不理智也不讲逻辑的一团糟,最要命的是马克思患上一种神经官能病,从来没有过朋友。马克思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中了乐透大奖,却不知道怎么花,就买了一屋子的巧克力?剩下的钱就送给邻居老太太。

怎么看,马克思的人生也有点凄惨。

原来世界上,有许多人都在孤独着,过着并不幸福的生活,这些人都卷缩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房子里,莫名地自闭哀伤。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女孩玛丽是老头子马克思的前半生投影,老头子马克思是小女孩玛丽的后半生标本。换句话说,玛丽的人生就是几十年前的马克思,如果更不幸的话,玛丽几十年之后可能也会过着马克思的生活。

当孤独遇上孤独的时候,有一些犹如冰撞上冰,结果还是两块冰;有一些犹如水融合于水,最后成为一流清水。玛丽遇上马克思,青涩的孤独遇上苍老的`孤独,就如流水汇入湖水,他们在思想情感上深切地融合了。

他们将对方引为知己,互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遭遇和那些难以启齿的心情。好像生活的尴尬、痛苦、不解、无名的焦虑都可以化为笔下的文字,写给远方的笔友。友情就转化为文字对文字的倾诉,信任就转化为写信寄出,等待、阅信、再写信的循环,在这样的循环中,两个人不再孤独,在匆匆来匆匆去的尘世里找到支撑生活重心的坚固点,找回自信和自己。

他们也差点绝交,因为玛丽用马克思的病情案例写了论文。马克思感到被背叛被利用,断绝信笺来往。人生初起步的玛丽也倍受打击,消沉酗酒得过且过,两个人走回到原来的暗淡人生路。

所幸的是他们最后冰释前嫌,重拾安宁的生活。但当玛丽千里迢迢看望马克思之时,马克思已经安静地离开了世界。

电影固然平静,可在平静之下有汹涌,试问: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少朋友仅凭信笺来来往往去互相理解、温暖、安慰,整整20年!

信来信往陪伴着玛丽这个孤独的小女孩勇敢成长,信来信往也陪伴着马克思这个孤独的老头子走完人生路。他们写的不是信,而是心,是流浪在尘世里的孤独。孤独本非他们所愿,当孤独遇上孤独,可以互相坦诚互相温暖的时候,孤独就成为心的两只翅膀,飞翔在宁静里。

PS:由这部电影所引发的感想。

正月初五,某届学生开同学会,邀请我参加。席间,得知一男同学和一女同学结为情侣。我笑问他们:恋爱时候写了多少封情书?男孩笑说:一封都没有!都打电话发短信。

某次,遇上一位同学,他说起他还记得我寄的明信片。虽然有十年了,他忘记了许多电话,却记得一张明信片。十年前,大家都流行短信问好,我却寄来一封明信片。

很多年前,我曾经有个人生目标:结交一个笔友,写它多年。当然,目标没有达成。

资本论观后感 篇5

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观看了《青年马克思》影片,115分钟,为我们能讲诉了1843年《莱茵报》被查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的短暂青春故事。

影片开始为我们讲诉了莱茵省的林木盜窃案。莱茵省的穷人为了生计不得已前往森林捡拾树枝,而莱茵省议会认定树枝属于国有财产,颁布了相关议会法令,穷人捡拾树枝的行为被判定为偷窃。众多老人妇女儿童死在贵族的权利下,铺垫出后文的背景。紧接着《莱茵报》在科隆被查封,言论自由被普鲁士君主钳制,马克思被驱逐出境,被卢格带往巴黎,创办了《德法年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纺织厂目睹了工人的反抗,为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现状,深入贫民窟,并爱上了女工玛丽,开始了解的贫富双重状态,完成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调查。

影片刚开始是双线叙述,从马克思恩格斯见面开始并线。在卢格的家中,恩格斯与马克思再次相逢,被生活所困、脾气暴躁的马克思与贵族出生、沉静如水的`恩格斯在争锋相对后志趣相投,畅饮到深夜,并对蒲鲁东的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批判,燕妮取名为《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可以看出这位出身于德国贵族"特里尔舞会皇后"的非凡之处。电影中后续的点滴也说明马克思的成功,与背后妻子的支持和理解是分不开的。

恩格斯的另一半玛丽,是工人活动家,刚开始做为恩格斯家的纺织工人抗议资本主义,后续帮助恩格斯了解工人阶级状况,引荐恩格斯和马克思与正义者联盟的领袖见面,对后续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取代"人人皆兄弟"的口号的实现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布鲁塞尔,作为比利时的首都,欧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是马克思驱逐出巴黎的逃难地,在这里因为自己潦草无法获得工作时的失落,体现出贫困无法支撑妻儿生活的无奈,在收到恩格斯的救济时对付完上门讨债的人后的喜悦,使恩格斯的形象更加普通化、立体化。

知识界永远都会有争论,魏特林、蒲鲁东和巴枯宁,这些角色各自代表的政治流派和立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激烈争执,《贫穷的哲学》和《哲学的贫穷》,透漏着唯物主义辩证思维,以及对于自己观点的勇敢表达。在恩格斯在酒吧中提议马克思去读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如李嘉图等,也是为最终《资本论》在1968年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影片最终以1848年油灯下创作《共产党宣言》为结尾,整个影片讲述了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和伟大友情,他们的革命友情创造了历史,启发了人类的思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资本论观后感 篇6

看了两次玛丽与马克思这部电影,第一次看了40分钟,没有看懂,时间也很晚,觉得无聊看的晕乎也不明白在演写什么,第二天又从头看了一遍,才明白这部电影就像生活,也许就是生活,短短的80多分钟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多到不可思议,你从任何一个角度去体会都是一段人生。

突然觉得要我去概括这部电影很难,平时看电影最注重的就是剧情,剧情中导演表达的思想,人物的层次饱满,演技的自然流畅环环相扣,画面的美感光影等等很多很多的因素完美的搭配才能有精神与视觉上的盛宴,然而这部电影首先没有演员,都是制作出的动画人物,只有几个配音演员和一个旁白,但就是这个旁白引导着我们去了解玛丽和马克思的人生,和大家的人生,刚开始看觉得人物设计的风格实在难看,揣摩不出导演的用意,也许不敢妄自揣摩,但玛丽和马克思头上的饰品会随着剧情的变化夺人眼目,从画面中跳跃出来,巧妙的表达了剧情心情的变化让人不敢遗漏掉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

马克思的信中说过,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非完美而我一样,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我小时候想变成另外一个人,除自己外的任何一个人。这样的想法在我们小的时候甚至现在都有过吧,然而马克思换上了阿斯伯格综合症却没有给他带来烦恼,只是轻松的接受,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马克思想让我们明白,不要去为自己的缺点而感到苦恼,这里的缺点绝不是指你的坏脾气和坏习惯,而是你自身的缺陷,不幸,他人眼中的平凡等等世俗的一切,因为这一切都是自己,我想是这样的,我们不但要去这样面对自己,也要同样的去面对自己的爱人,朋友,因为你身边的他就是他不是别人,他说我们都不完美甚至是有病的但即使是病入膏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定还是会有另外一个人欣赏你的古怪和你一样喜欢巧克力,分享你的喜悦分担你的痛苦将你的眼泪抹在脸颊上却在微笑的人,伯纳德医生对我说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平坦而有的就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和我的差不多,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马克思对他而言无论他经历过什么,包括任何不好的事,他都能够接受,并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印象很深的一段剧情时间很短,简单带过,那就是在马克思终于中奖的时候,他只买了足够自己吃的巧克力,集齐了所有自己喜欢的诺布莱玩偶,他的目标简单他也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但还有大把的钱却把钱给了艾维,艾维一把年纪把自己打扮的青春焕发,及时享乐但却没有任何意义,本身可以继续很好的生活,却早早的挂了,但也许对于一个老人这些对他是有意义的然而艾维没有花光的钱财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机构的老板却把钱全部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故事继续回到玛丽和马克思之间,故事的主旋律依旧是平凡的生活,但玛丽却有了改变,正如我们自己,每个人都会有变化,正确的错误的都会有,写着写着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太难了,毕竟电影的信息量太大,题材也太大根本无法全部消化,但故事最后的结局那个震撼的镜头告诉了我们最珍贵的是什么,最起码马克思是这样做的,每个人多少都有病,有不安焦躁,有孤单寂寞,有无所适从,但也应该向前文中说道的,去接受自己和与你真心的亲人朋友,平凡而又真实的活着……一直在想艾维他临终时身旁空无一人只有墓碑与枯枝,而马克思的身边有个她,不强求自己继续写下去,改天再看一遍吧,有兴趣的可以去品味这部电影,不同于飞屋环游记,那样的主题明朗清晰富有简单梦想的正能量,马力和马克思是一段用生命酿制的平静人生…………最后向导演亚当艾略特致以深深的敬意,再想象这位让我膜拜的大师究竟是怎样一位人,改用人还是神来形容呢?

资本论观后感 篇7

2008年纽约肃杀的街头,一本著作的热销成了风雪里仅存的亮色。书名:《资本论》,作者:卡尔·马克思。书商的广告简洁有力:“他说的都发生了”。

人们常问:“经典是什么?”答案是反讽的:经典就是只有在危机中寻找出路的人才会想起去阅读的著作。《资本论》的重新畅销,不禁让人哑然失笑,一段时间以来,马克思的学说被人遗弃、嘲讽,哪怕是在将其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国度,僵化的教条也让真知黯然失色,青年人避而远之,不敬者鼓噪而攻。当危机兵临城下,自以为是的人付出了代价,手足无措间方才想起重拾经典,却发现经典早已在书架的角落蛛网尘封。读懂马克思,是当今整个世界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

在这样的时景下,韩毓海教授撰写了《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马克思》。诚如作者所言,这是一本阅读马克思的“小册子”,初为应少年儿童出版社之邀为青少年所作,文辞晓畅,颇多童真。在书店充斥着各色鸿篇巨制的年代,如此清新真切的小册子却带来了久违的动容。在诸如“马克思究竟是哪里人”等淳朴的问答中,一个不为人知的马克思人生,一个别开生面的马克思学说呈现在我们面前。

很多人都不知道,马克思出生在优裕的犹太拉比世家,爱人燕妮是一位达官贵族的千金。青年马克思所从游者皆为上层精英,许多人都曾许之以高官厚禄,这是马克思本应走上的“正道”,而他却选择投身于波澜壮阔却又颠沛流离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古人讲知人论世,而对于马克思,长久以来,少有人能识其人,

资本论观后感 篇8

影片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的相遇开始讲起,到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和共产党宣言的写作。作为一部传记电影,没有、也不可能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关键是如何于枯燥窘迫的生活中表现人物澎湃高亢热血沸腾的内心。二人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简短的.谈话如破冰之刃打破原先对对方的偏见,深夜畅谈,举杯相庆,踌躇满志,敬那真正思考的灵魂。

在纷乱时局中被驱逐,起纷争,受轻视,但当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鲜红旗帜被挂起,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响起,spectre这个词被推敲,还是能感受到一个不屈的、志在改变世界的灵魂。

哲学家的任务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是单纯去煽动,不用激情去煽动**,也不用感情去煽动眼泪,而是用哲学用经济学用思想去建立一个全新的体系,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我们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马克思的这个体系也改变了我们看到人类社会的方式。他不是为了建立一个崇尚博爱的世俗化的基督教理想世界,而是直面问题,迎着最尖锐的矛盾奋勇而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思想纲领和理论武器。

也许是马克思的照片被放得太大,被挂得太高,被印在课本上次数太多,我们小时候把他神话,长大后又努力通过贬低他、回避他来彰显自我,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他是一个人,一个带领被压迫的工人阶级对抗资产阶级和贵族的human or humanist,意识到这一点后再来看马克思及恩格斯,会清醒冷峻很多。

另外,前两天看到一条微博,大意是说以举国之力崇拜一个崇尚暴力的人是畸形的。不考虑彼时彼刻的社会形势和工人生存状况,不考虑工人运动的复杂性,而仅仅给马恩扣上“崇尚暴力”这个大帽子,和魏特琳一味宣扬博爱也没什么本质区别吧。

资本论观后感 篇9

看完电影《青年马克思》有三个突出的感受,一是马克思的人格魅力,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实际结合创造中国奇迹的实践魅力。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是千年最伟大思想家。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纪念马克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道路的选择是多么重要,崇高的事业是多么值得奋斗,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多么紧密相关。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地展现出来!

资本论观后感 篇10

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观看了《青年马克思》影片,115分钟,为我们能讲诉了1843年《莱茵报》被查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的短暂青春故事。

影片开始为我们讲诉了莱茵省的林木盗窃案。莱茵省的穷人为了生计不得已前往森林捡拾树枝,而莱茵省议会认定树枝属于国有财产,颁布了相关议会法令,穷人捡拾树枝的行为被判定为偷窃。众多老人妇女儿童死在贵族的权利下,铺垫出后文的背景。紧接着《莱茵报》在科隆被查封,言论自由被普鲁士君主钳制,马克思被驱逐出境,被卢格带往巴黎,创办了《德法年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纺织厂目睹了工人的反抗,为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现状,深入贫民窟,并爱上了女工玛丽,开始了解的贫富双重状态,完成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调查。

影片刚开始是双线叙述,从马克思恩格斯见面开始并线。在卢格的家中,恩格斯与马克思再次相逢,被生活所困、脾气暴躁的马克思与贵族出生、沉静如水的恩格斯在争锋相对后志趣相投,畅饮到深夜,并对蒲鲁东的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批判,燕妮取名为《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可以看出这位出身于德国贵族"特里尔舞会皇后"的非凡之处。电影中后续的点滴也说明马克思的成功,与背后妻子的支持和理解是分不开的。

恩格斯的另一半玛丽,是工人活动家,刚开始做为恩格斯家的纺织工人抗议资本主义,后续帮助恩格斯了解工人阶级状况,引荐恩格斯和马克思与正义者联盟的领袖见面,对后续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取代"人人皆兄弟"的口号的实现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布鲁塞尔,作为比利时的首都,欧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是马克思驱逐出巴黎的逃难地,在这里因为自己潦草无法获得工作时的失落,体现出贫困无法支撑妻儿生活的无奈,在收到恩格斯的救济时对付完上门讨债的人后的喜悦,使恩格斯的形象更加普通化、立体化。

知识界永远都会有争论,魏特林、蒲鲁东和巴枯宁,这些角色各自代表的政治流派和立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激烈争执,《贫穷的哲学》和《哲学的贫穷》,透漏着唯物主义辩证思维,以及对于自我观点的勇敢表达。在恩格斯在酒吧中提议马克思去读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如李嘉图等,也是为最终《资本论》在1968年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影片最终以1848年油灯下创作《共产党宣言》为结尾,整个影片讲述了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和伟大友情,他们的革命友情创造了历史,启发了人类的思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资本论观后感 篇11

前几天,跟我的一位同学去看了这部《青年马克思》的电影,因为我本科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直接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学马克思的,所以,对于马克思算是比一般人了解一点了。

但是,去到电影院,却发现除了我跟我同学之外,就只有一个人在电影院坐着,我们三个人包场了。在我看来,马克思真的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好多人好像对他不是蛮感兴趣,也不是蛮了解他的。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是1818年5月5日生的呀。所以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德国及法国的电影制片公司联合创作了这部影片。

电影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从相遇开始一直到他们最终创立《共产党宣言》,推动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主要写的是马克思24岁之后一段时间的故事。

马克思24岁时,由于没有当成大学教授,只能去《莱茵报》当主编,可是他的观点才激烈了,受到当朝政府的抵押,最终《莱茵报》各个成员都解散了。

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其父亲是大资本家,使用的管理工人的方式就是去剥削、压榨工人。恩格斯非常不同意他父亲的这种管理工人的方式,并与一位很有个性的在其父亲工厂工作的反动派女性相恋了。恩格斯会经常去探访工人的情况。

没有工作的马克思境况非常窘迫。他的妻子燕妮与他非常相爱。燕妮出身于大户人家,长得非常漂亮,比马克思大四岁。不过在她的骨子里不喜欢大户人家中被束缚的生活,还是非常崇拜马克思的,觉得他是位非常有思想的人。燕妮为马克思生了几个女儿,这位马克思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后来,他遇到了恩格斯。恩格斯可以说是位非常好的朋友。他本来是不喜欢从事他父亲给他的所谓资本家的工作的。但是为了支持马克思的工作,他竟然还是当了很多年的资本家,只是帮助马克思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在他们为工人发言的过程中,当然遇到了非常多的阻力。当时工人运动中支持力度最大的两个战线都认为把工人组织起来,只要他们力量足够大,就足以推翻当时的反动政府,然后建立工人阶级的世界。而马克思、恩格斯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必须要为工人树立一个纲领,让他们能够内心非常服从地去参与到工人运动中去,这个纲领自然就是《共产党宣言》。

整个影片看下来,可能就是觉得在很平淡的描写马克思的传记。但是这部影片也能够引发我们当代青年人的一些思考。马克思、恩格斯这些人物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自己的思想,其实马克思的很多著作的思想在其三十岁之前都已经基本形成了,无疑他们都很聪明。但是他们为工人阶级发声,写出了非常多的在哲学界、经济界、社会界都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他们的思想是颠覆性的,这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人去学习的。就像马克思的墓志铭所写的,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都是在解决怎么认识世界的问题,而马克思则解决了如何改造世界的问题,这无疑是非常具有创见性的。

推荐阅读

上一篇:励志演讲观后感(汇编11篇) 下一篇:315观后感分享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