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最新南京观后感

2024-06-05 09:02:52 南京观后感

【#实用文# #最新南京观后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京南京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南京观后感 篇1

挹江门,南京的城墙,最初的抵抗,一群被抛弃的士兵,用自己仅存的力量与日军抵抗。他们孤立无援,却仍旧誓死抵挡,因为这是他们作为一个士兵,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士兵应有的责任!可是,当“小米加步枪”碰上敌人凶猛的火力时,他们终还是败下阵来。他们成为了待宰的羔羊,等着着死亡的来临。惨无人性的日军,用五花八门的形式来屠杀中国人:关进废弃的仓库用火烧死;赶到大海中用海水淹死;埋在土中活活憋死;赶到荒野中用枪打死……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发指,令人痛恨。然而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又能做什么呢?

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掩护受伤的士兵;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冒着当场被枪毙的危险,去解救那些被日军拉上刑车的男人;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当死亡来临时,那一句响彻南京上空的“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为了自己肩上的责任而奔赴死亡,例如影片中的唐先生。唐先生是拉贝先生的秘书,与拉贝一起负责难民营的安全,然而当拉贝被迫离开时,他却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而委身于日本人。当他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时,他的妹妹却被日本人拖进了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活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而幸免遇难。他欲哭无泪,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他终于明白了:日军是靠不住的,中国人只有靠自己!所以在拉贝的努力下,可以带一个助手和一个助手的家人离开时,他毅然将生的权力让给了另一个渴望生存的人。他留下来了,结果当然是被拉到刑场,然而此时的他却没有了一丝的畏惧。他临死前那从容的姿态,连那个执行任务的日本军官都不敢直视!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在经历了那段惨痛的历史后,中国重新站立了起来!

南京观后感 篇2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关看完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30万中国人,无辜的中国人被屠杀!鲜血染红整个南京城!残兵连在废墟中做着最后的抵抗。最终,队长陆建雄无力的说:“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但是没有人离去。这群中华民族的英雄在子弹穿过胸膛的前一刻一起呼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多么感人的又多么伟大的一幕,他们是中国的英雄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人怂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在这场战争中也十分形象的体现出来。十几名日本军在一个教堂里发现了无数中国人,其中还包括一些中国军人,日本军恐慌的叫援兵,而中国人们根本无意抵抗,那么多中国人被几个日本军吓得连忙往后退, 麻木呆滞的举起双手。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奇怪的看了看四周,最后也跟着举起双手。日本军的几声枪声就使他们彻底绝望与崩溃,而教堂外孙中山的雕像,被五花大绑的拽倒,被日本军欢呼着拖走。

画面中,无数投降的中国士兵,老百姓,被从四面八方驱逐到一个地方。枪杀,活埋,火烧,如退潮般倒下,一张张绝望的面孔,狰狞的面孔,画面残忍的不忍直视。南京,真正的地狱。拉贝以纳粹的身份,保护了一小批难民,但是,在日本军知道那里有很多女人的时候,便去索要100个,并且带有威胁,姜老师和拉贝,无奈答应。在姜老师和拉贝哭着告诉大家这个消息时,妓女小江第一个站出来说:”我去。”他从容的转身,骄傲的回头,以他特别的方式勇敢的与日军敌寇做着斗争,证明了中国人的顽强。

整部影片都弥漫着绝望与压抑,南京这道深深的伤疤,将永远留在中国心头,永远滴血!

南京观后感 篇3

战火,硝烟。经久不息的枪炮声黯然回荡在苍茫的天空中,无力地诉说着一国之都南京正被侵略的事实。

电影《南京!南京!》,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幕幕惨无人道的屠杀现实。标题上两个

鲜明的感叹号无时无刻敲击着我们倍受震撼的心灵,用无声的文字表达着一种强烈的情感。

影片中最让人难忘的场景应属那个沉重惨烈的黄昏。国民党军队,共产党,抗日民众,包括年幼的孩童都昂首挺胸地面对着日军黑漆漆的枪口,奋尽全力地呐喊着,肃穆悲愤的面孔下是一声声“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那一刻,时间仿佛凝结,有的只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豪言壮语。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席卷而来的枪声,遍地堆积的尸骸,刺目的鲜血,以及侵略者嘲讽的面孔。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充分地展现了这场悲剧的原因。与此同时,侵略者的丑恶也同样揭露在了我们的面前。但这个世界也还存在着像拉贝那样的国际人道人士,正是有了这样的无私的人,我们的世界才会在最黑暗的时候出现阳光,出现彩虹,出现希望。

而换位思考一下,当时执行屠杀任务的日军所背负的是什么?一个国家所下达的“重任”?被政府所蒙昧住的市民热盼的目光?还是早已遭受麻痹只知杀戮的心?那些嚣张的军国主义又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对这个世界所造成的危害?答案无需探究,历史的来龙去脉就如同一面镜子一般反射出所有质疑的真相。

1937年12月3日,三十万人这个庞大的数字下包含着中国人民屈辱不堪的回忆,这是整个中华民族永远难忘的一个日子。它犹如一座巨大的警钟,警示着人们若再不自强,这个数字迟早将会重现。

南京观后感 篇4

昨天在宿舍看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看后感受颇丰。永记南京,勿忘国耻!我想但凡一个中国人都会记得那个让人害怕让人伤心让人悲痛的年代。也许有些人无法体会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的复杂心情,那么在看过这部电影后你就会知道那是一个怎么样的年代!

《《南京南京》》采用的是黑白的背景,更加的渲染出了主题,开篇就是南京沦陷后的断桥残垣,给人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战争的气息,破坏的气息让人不由自主的心情紧张起来了,当看到孙忠三先生的铜像被日本人摧毁时,没有来的一阵酸楚;当看到中国的士兵被活埋时,心情是无奈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啊;日本士兵的'残忍实在是让人发指!在演到难民营时我又被中国人的坚强感动,正是这种坚强这种毅力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中国人挺过了那个黑暗的年代

当然电影并不是一味是战争,当看到唐先生哄孩子时,我想看得人心里都是甜甜的,可是正是这种温馨的画面更加突出了战争的可怕。当看到日本士兵角川正雄遇到爱情时,我想他肯定暂时的忘记了战争忘记了杀戮。可是现实是残酷的,角川的爱人被征为慰安妇,唐先生的孩子被日本人当面摔死,我看到得是角川的迷茫“为什么要战争?”,唐先生的绝望。当难民营被日本人占领时,姜老师的反抗,拉贝的保护也是从侧面反映出了战争的残酷!

电影的结局十分耐人寻味,角川的自杀,小孩的苦笑都是有着意义的,我想每个人看完后都会体会出些什么。

《《南京南京》》,勿忘国耻!

南京观后感 篇5

随着悲壮、低沉的音乐,影片《南京》开始放映了。

1937年12月13日,日本的轰炸机开始疯狂地轰炸南京:房屋烧毁,财物化为灰烬,南京成了一片火海、废墟,到处血流成河,哭声遍野......

故事情节中没有出现任何温柔的色彩,除了黑白的录像和照片,就是当事人、幸存者(由好莱坞明星扮演目击者)的回忆。大量感人的资料以一种真实、残酷的面目向炎黄子孙们诉说着让人窒息的历史。

34万不屈的中国人被刀杀、枪杀、活埋,他们不可能有葬礼!虽说这类的数据知识抽象的苏子,也许你除了惊叹,不会有他感。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断,能让你感受到在这次屠杀中千万受害者的无助与绝望。

这是一位老人的诉说儿时的经历:“几个日本军官闯进屋里,我妈妈被日军的刺刀刺中时,她把怀里的还在吃奶的小弟弟高高举起,日军丧心病狂,用刺刀捅向孩子。当年还是我也是个孩子,我昏死过去,等我再醒来时,周围已经全是死尸,我哭着摇着妈妈说:“妈妈你坚持一会儿,我去找发发(老人的弟弟),便呼喊着寻找我的弟弟。我的小弟弟,鞋袜已经没了,听见呼唤,蹬着冻得通红的小脚大哭着爬向我。半死的母亲,撑着一口气扯开衣服,给发发喂奶!我感觉到母亲手脚渐渐冰冷,终于她的头一歪,我才想到,妈妈死了!”

这些老百姓们,手无寸铁,又有何罪过需要他们付出生命呢!

影片还展现了德国人约翰拉贝、美国人明妮华群(华小姐回美国后因精神崩溃而身亡)等对中国灾民的帮助以及坚决抵抗日寇的令人感动的真实故事,让每一位中国人对他们充满感激。

在影片的结尾,一位国际友人说道:“恨日本人吗?不,我只恨日本邪恶的政策!”

我想起了最近的一则新闻:日本教课书篡改历史,不承认对我会民族的侵略!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滔天罪行,这样的噩梦,中国人是无法原谅的,没有诚恳的态度似乎难以化解中国人的愤慨的!而如今又不敢正视自己犯下的罪行! 中国要扭转乾坤要靠我们这一代。我么要永远永远记住曾经中国的耻辱,不能遗忘,中国人民的一段血泪史!我们要奋发图强,挽回祖国的尊严!

南京观后感 篇6

自从我看过了《 南京!南京!》这场抗日片我就领悟到了日本鬼子是多么的残忍!他们常常以杀人为乐!一场南京大屠杀死伤无数 ! 多少孩子颠沛流离,多少父母走投无路,多少老人无依无靠!

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沦陷。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开始了,他们把杀人当作游戏,把百姓当作标靶。人们死的死,伤的伤,男人为了保家卫国,放下爱妻幼子,奔赴战场 ; 老人为了守护家园,甘愿赴死。青春活力的孩子本该坐在教室里学习读书,玩笑嬉戏,却只能躲在防空洞里渴求那一点点的阳光,期盼着战场上的兄弟姐妹能够早日回归,可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杀戮与死亡他们几乎没有半点的抵抗能力,只能低头求饶,可灭绝人性的鬼子没有丝毫同情,一枪了结了他们的生命。其实对他们而言活着是黑暗与痛苦,死亡反而是解脱,或许他们心中早已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看完电影我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和平的重要,我庆幸我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杀戮,没有死亡,可以读书。但如今的和平却是千百万同胞用血肉之躯挡住敌人的大炮,卸下敌人的'刺刀换来的。他们有的已魂归梦土,有的已百岁老人白发苍苍,但他们不曾改变的是那份保家卫国,奋勇拼搏的决心和毅力,他们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相信不论时代如何前进,历史如何改变,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历史,都不会忘记他们。

南京观后感 篇7

就在纪录片《南京》结束的一刹那间,我一直悬挂的心终于缓缓落下,就好像刚刚结束了一场噩梦般如释重负。

但是,脑海中不断地在闪烁,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刚才让我心惊胆寒的画面:已死了很久导致发硬的婴儿的尸体;后脑勺不翼而飞,只留下雪白的大脑却凭着坚强的意志活下来的病人;被砍去半截脖子痛得不省人事的伤员……哪怕只是一位古稀老人眼里晶莹的泪珠也让我为之动容。

中国同胞因过分疼痛发出的嘶叫,是日军以为最美的“旋律”;血迹斑斑的尸体一个紧挨着一个躺在地上,是日军走过最平坦最舒适的马路;殷红的鲜血从每一位中国同胞身上流出来,是日军以为最“艺术”的画面。南京大屠杀,难道真的只是日本军人们忍受不住诱惑,一时的冲动之举吗?在东京审判中,证人马吉与田伯烈都一口咬定大屠杀是在南京战地指挥官与东京统帅部完全知悉与同意下进行的。贝德士在作证时更说:“在这秩序混乱的七个星期里,我们一次也没有看到或听到对这些士兵犯罪行为的惩办,更谈不上有人接受处分了。”如日军一排长曾根一夫所述,开始是以“就地征收”维持生命,由于经常进行,迅速演变成抢劫、屠杀、焚烧等罪行。看看电影,想想所读过类似内容的书,有几个女生不禁流下了眼泪。“在到达南京的路途上,就已经有绝大部分的日本部队在实行“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即对不分军民的人们全部杀光,将财物资源全部抢光,把人民居住的市街、村庄全部烧光……”短短几句话,却让数十万平民百姓无家可归,命丧黄泉。

记得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几段话:就在着“南京大屠杀”的危险时刻,还是有几名外国人在进行解救华人,约翰.贝拉、华小姐……在帮助中国的过程中,曾经用生命来保护很多南京妇女的华小姐精神崩溃了!——她再也受不了这场噩梦般带来的伤害了!当华小姐自杀的噩耗传进每个南京妇女的耳里时,她们也几乎崩溃了……

据记载,在日本,所有男孩从小就被灌输“大和魂”(日本民族精神),培养其使命感及为“大和民族”的自负感。

日本的国旗在战争输给中国以后,原来光芒四射的火红的太阳,便失去了往日的光芒……而中国战胜日本的历史也永远消逝在日本历史书籍中了。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南京观后感 篇8

刚开场的时候,枪声、炮声。惨不忍睹的杀戮,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国军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质疑:姜淑云居然没有举手?尽管她声音颤抖,泪落双颊,但是如果她也能举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携手走进那片神圣的光辉里去?是不是能给角色一个更加完美的收场?举手,还是不举手?牺牲,还是苟活?电影继续在进行。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已经做出了选择。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妇女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的是另一种“拯救”,尽管她最后的牺牲同样令人黯然神伤。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还是那些没有直观画面的死亡讯息。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裸体。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见血的银幕上,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最底层的.绝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穿长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紧紧闭着眼睛,没有反抗,也没有歇斯底里。如果看过那些老照片,你会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地狱。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之后,英勇就义了。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尽!中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我深深感动了!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最后我还想说,它就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电影才会以那样的方式结尾,留一点阳光与希望,并且浓妆重彩地将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题注下他还活着。这静止的画面远比那句中国不会亡来得更有力量。

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不能忘记国耻,我们要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强大我们的祖国!

南京观后感 篇9

1937年,在那个炎热的时代,中国遭受了最严重的破坏。卢沟桥事件和南京大屠杀都让人感到苦涩和悲伤。南京大屠杀尤其著名!仅在三天内,整个城市就有多达30万人被日军屠杀。手段的残忍和内心的冷漠是不可接受的。

南京!南京!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的大型历史纪录片。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感觉好多了。在看这部电影的整个过程中,对生活无能为力和痛苦的感觉一直紧紧围绕着我,挥之不去。

我见过南京!南京!“让我从心底感到悲伤和震惊。在浓烟中,穿着盔甲、拿着枪和刺刀的日本士兵走过摇摇欲坠的中山门。断肢和赤裸的尸体布满了城市的街道。人们冰冷的头颅堆积如山,覆盖着路边的河岸。机枪火力、挖洞活埋、刺刀刺伤、石油和火力都用尽了不人道。

两个小时的电影看不到一滴血,但能让人感觉到血变成了河、尸体。电影中的每一个生命都是脆弱的。不管他是富是穷,高是低,他随时都会像烟花一样消散。我无法想象人们是如何生活在这个人间地狱的,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是如何生活的。然而,这些只是历史事件的艺术概括。更可悲的是,这部电影可能比现实更加微妙几十倍。只有经历过这场灾难的同胞才能真正体会到苦难。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来自无数革命烈士不屈的战斗,来自无数中国同胞鲜红的身体,来自无数铮铮铁骨的坚强脊梁。正是他们用他们的誓言、鲜血和生命歌颂了这多事之年的苦难和死亡,写下了中国儿童不朽的.篇章,锻造了国家崛起的繁荣。

这段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虽然有些人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欺骗事实,以掩盖他们的罪行。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甚至没有勇气回顾自己的历史,那将是非常可悲的。我们不仅不能忘记,而且必须把这段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沉重负担变成不屈不挠的意志,鞭策我们自己继续前进,逐步改变落后和挨打的卑微处境,把悲痛变成力量,把软弱变成力量。只有通过我们中国儿女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并有能力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别忘了国耻,南京!南京!“给我带来了太多的震撼和感觉,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一定要有忧患意识,懂得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懂得感恩和回报,尽最大努力回到父母和社会,为我们无愧于国家的培养,无愧于自己即将死去的青春。

南京观后感 篇10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关看完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30万中国人,无辜的中国人被屠杀!鲜血染红整个南京城!残兵连在废墟中做着最后的抵抗。最终,队长陆建雄无力的说:“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但是没有人离去。这群中华民族的英雄在子弹穿过胸膛的前一刻一齐呼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多么感人的又多么伟大的一幕,他们是中国的英雄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人怂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在这场战争中也十分形象的.体现出来。十几名日本军在一个教堂里发现了无数中国人,其中还包括一些中国军人,日本军恐慌的叫援兵,而中国人们根本无意抵抗,那么多中国人被几个日本军吓得连忙往后退, 麻木呆滞的举起双手。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奇怪的看了看四周,最后也跟着举起双手。日本军的几声枪声就使他们彻底绝望与崩溃,而教堂外孙中山的雕像,被五花大绑的拽倒,被日本军欢呼着拖走。

画面中,无数投降的中国士兵,老百姓,被从四面八方驱逐到一个地方。枪杀,活埋,火烧,如退潮般倒下,一张张绝望的面孔,狰狞的面孔,画面残忍的不忍直视。南京,真正的地狱。拉贝以纳粹的身份,保护了一小批难民,但是,在日本军知道那里有很多女人的时候,便去索要100个,并且带有威胁,姜老师和拉贝,无奈答应。在姜老师和拉贝哭着告诉大家这个消息时,妓女小江第一个站出来说:”我去。”他从容的转身,骄傲的回头,以他特别的方式勇敢的与日军敌寇做着斗争,证明了中国人的顽强。

整部影片都弥漫着绝望与压抑,南京这道深深的伤疤,将永远留在中国心头,永远滴血!

南京观后感 篇11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由陆川导演精心创作的电影——《南京,南京》!看完这部电影,我颇有感触,内心也有所震撼。

当看到凶残的日本军官放肆地在长达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中,不择手段地杀害我们的南京同胞,人们在惊慌而逃,很多人难以幸免于难,三十多万同胞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时,我的心里感到一阵阵的难受。

不过我们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就像那梅花,从不在冰雪中向恶势力或者强者低头,它依然在大雪中凌寒独放。我们中国人也是具备这样的品质的。当日军俘虏了我们的一批军队后,日军鸣枪下威,要求中国军队起立,几个日本鬼子挎着枪陆续走了上来,准备扫射。但中国军人都握紧双拳,他们脸上带着愤怒,带着无助,带着悲愤的神情,他们都不向日军低头,他们都不起立,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起也是死,不起也是死,他们就拿起自己的骨 气跟这些日寇们拼了,他们就这样与日军僵持着。日本军官被这一场面惊呆了,手持机枪扫射了几个人,只听见死者的家属抱着亲人冰冷的尸体痛哭。

突然一个男的带头矗立起来了,他就是被日军俘虏的军人中的一员,或许,他不想再听见无辜的人们凄惨的声音,或许他起立是为了表达中国永远都不会是缩头乌龟。小孩也勇敢在走了出来,人们都起来了,向日军走去,只见人们一起高呼:中国不会亡,中国万岁……。天空中回荡着这悲壮的声音,最后,他们都牺牲了。

但是,他们没有为我们中国人丢脸,人们记住他们是中国人,甚至在他们临死前也不忘高呼:中国成功,中国不会亡。这句话给予我极大的震撼,因为这句话透露了中国人民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国家呀!

电影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那一段让人屈辱的历史。旧中国国势衰微,中国成为别国欺负的对象。要使这段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这代人就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不断增强祖国的综合实力,为祖国的安宁和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南京观后感 篇12

黑白的影片,抖动的镜头,一座沧桑的古城将我带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让我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挹一江一门,南京的城墙,最初的抵抗,一群被抛弃的士兵,用自己仅存的力量与日军抵抗。他们孤立无援,却仍旧誓死抵挡,因为这是他们作为一个士兵,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士兵应有的责任!可是,当“小米加步”碰上敌人凶猛的火力时,他们终还是败下阵来。他们成为了待宰的羔羊,等着着死亡的来临。惨无人一性一的日军,用五花八门的形式来屠一杀中国人:关进废弃的仓库用火烧死;赶到大海中用海水淹死;埋在土中活活憋死;赶到荒野中用打死……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发指,令人痛恨。然而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又能做什么呢?

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掩护受伤的士兵;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冒着当场被毙的危险,去解救那些被日军拉上刑车的男人;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当死亡来临时,那一句响彻南京上空的“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为了自己肩上的责任而奔赴死亡,例如影片中的唐先生。唐先生是拉贝先生的秘书,与拉贝一起负责难民营的安全,然而当拉贝被迫离开时,他却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而委身于日本人。当他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时,他的妹妹却被日本人拖进了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活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而幸免遇难。他欲哭无泪,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他终于明白了:日军是靠不住的,中国人只有靠自己!所以在拉贝的努力下,可以带一个助手和一个助手的家人离开时,他毅然将生的权力让给了另一个渴望生存的人。他留下来了,结果当然是被拉到刑场,然而此时的他却没有了一丝的畏惧。他临死前那从容的姿态,连那个执行任务的日本军官都不敢直视!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在经历了那段惨痛的历史后,中国重新站立了起来!

如今,我们已有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可是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却都是那些爱国英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下来的。我们要永远铭记那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保护国家而牺牲的伟人们。同时我们也要时时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不要让现在安逸的生活消磨了我们的斗志。我们要奋发图强,让中国在世界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南京观后感 篇13

我不想对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对人性,道义的扭曲作出过多的谈论,我只想说即便是一个军人被战争扭曲而疯狂了,也不会象日本军人在南京犯下的罪行,那种对生命的极度漠视,对人性的极度违背,以至于我怀疑日本军人以及其代表的日本民族是否集体患病,一种心灵的病,应该考虑是否对这个民族实施管制,就像把精神病人送进精神病院一样。不要说我愤青,也不要把我的文章和拒绝日货挂钩,因为看了这部片子,我如果连骂两句的权利都没有,我难以发泄这郁闷到极点的心情。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人会思考。文明之所以远离野蛮,就是对生命意义的`尊重。人类文明在野蛮与无知中挣扎了很久,但是在最近几千年迅速得以走向民主和人性。然而日本人在上个世纪犯下的这场罪行,无疑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若干年后,当后世的人们审视这段历史时,一定会说,你看,野蛮人,还没有进化。就像我们现在看以前的猿人为了食物互相拼杀一样,野蛮。

更可悲的是,这个号称大国的国家的人们,早已忘却他们犯下的罪行,错,应该不是忘记,而是记得但却不承认,并且试图抹杀或篡改这段历史,并把那些犯下罪行的士兵们当神一样供着,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个民族,一个遗忘历史的民族终究也会被历史所唾弃。

南京观后感 篇14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拉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组织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从而,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我的内心。

军队溃败了,大屠杀开始了。尸横遍野,影片没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日军千奇百怪的屠杀方式,它将这场浩劫落到了每个活生生的人身上。唐先生,拉贝的秘书,与拉贝共同负担着难民营的责任,当拉贝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他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当他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的时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拉进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幸免于难。他,欲哭无泪,欲吼而无声啊!

后来在拉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应可以让拉贝带走两个人,当他们即将踏入生门的时候,唐先生,这个典型的中国男人放弃了生的权利,把它让给了另一个急于求生的人……后来唐先生即将被押赴刑场,他看见蒙着眼睛的中国人像小鸡一样被绑在柱子上,一个个的被射杀,轮到他了,他拒绝蒙眼睛,他笑着对日本军官说:"你晓得吧,我老婆又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这是他临终前胜利的宣言,他的从容让那个日本军官不敢直视!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他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然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当时的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段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但凡有良知的中国人怎么能忘记?尽管日本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去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蒙蔽事实。但近来发生的钓鱼事件有一次给我们敲醒了警钟,现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已经觉醒,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们会问自己的主权做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历史永不能忘,我们要将这段屈辱的历史转化为不屈意志,鞭策自己不断前进,改变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化沉痛为力量,变弱小为强大,弃腐朽造神奇。只有通过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祖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南京南京的观后感 | 南京观后感 | 最新观后感 | 最新榜样7观后感
上一篇:班会提前发言稿 下一篇:2024驻村帮扶工作总结500字汇集10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