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紫日观后感(通用十二篇)

2024-01-05 09:27:13 紫日观后感

【#实用文# #紫日观后感(通用十二篇)#】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格式有哪些呢?好的影视作品能引人深思,从作品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 我深刻体会到这部作品的力量,它让我的心深受感动,想要深入了解“紫日观后感”请跟随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一起来学习吧,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决策请自行斟酌!

紫日观后感 篇1

和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代的主题,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无论白种人,黄种人还是黑种人,无论什么信仰,都能够和平相处,建成一个新的世界。在那里,所有人的生命和尊严都得到应有的尊重,任何野蛮的暴行和恐怖都会被禁止,任何侵略战争都不会再发生;在那里,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朋友。题记

在众多的经典影片中,《紫日》给我留下的震撼最深。它不一样于中国其它老套的战争片,它的主题超越了民族,超越了语言。它引发的是对战争、对人性的深沉反思;它激发的是对完美与和平的向往,对人性中善良与美丽的共鸣,而不是单纯地宣扬反日情绪。它讲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屠杀中救下一名中国老百姓杨玉福。在将杨和伤员一齐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杨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苏

联女军官侥幸逃进了林区。中途他们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他们让秋叶子带路,但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秋叶子却一心要将他们置于死地,带着他们走进了险境。娜佳痛恨秋叶子的行为,让杨杀了她,忠厚老实的杨玉福虽然怀着杀母之仇却也不忍心杀害眼前这个年少无知的女孩。

于是,为了能从茫茫林区活着走出去,三个人一齐踏上了求生之路。在看不见战火硝烟的美丽林区里,三人一路上经历了山林大火、沼泽、猛兽等一系列磨难,患难之中渐渐产生了友情,秋叶子也被娜佳和杨的善良所感染,对自己长期以来所理解的教诲产生了怀疑。虽然语言不通,三个年轻人却几乎忘记了战争的存在,互相露出了善意的笑容。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获得新生的时候,秋叶子却被疯狂的日军杀害。悲愤的杨和娜佳愤怒地冲向残余的日本法西斯匪徒,为纯真的少女秋叶子报仇雪恨。

一个中国农民、一个日本女孩、一个俄罗斯女军官,当三个生活轨迹文化背景政治态度完全不一样人的命运在同一片土地上被紧紧捆绑到一齐的时候,在涉及生与死的瞬间,每个民族最纯朴的个性不可避免的被显露无遗。尽管这三位主角,俱是有缺陷的人物,中国农民有掩饰不住的狭隘,俄罗斯女军官有与生俱来的孤傲,日本的少女战俘在血液里有睥睨他人的遗传,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阻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明白与相亲相爱。

紫日观后感 篇2

战争场面残酷无比,血流成河,百姓流离失所,饥荒肆虐,温病横行,民不聊生,方圆百里不见一丝生机,画面里满满的都是枪林弹雨,火光朝天。

《紫日》却与其他战争片不同,它的画面不仅在战争的场面上多加笔墨,更多的是以此反衬和平的光景。它所需要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而且是和平的美丽。以大兴安岭为背景,忽而出现郁郁葱葱的树林,忽而显现辽阔的草原,忽而闯入一片宁静如镜的湖面。

此时,大兴安岭是战争中唯一的净土。

《紫日》中有三名主人公——杨玉福、秋叶子和娜佳。她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中国、日本和前苏联。

故事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背景,阐述了一个从敌对到友好的过程。太阳是人类生命的象征,但一旦被战争的硝烟所笼罩,它就会改变颜色,被浅紫色所笼罩,预示着灾难的来临。惟有驱除战争的阴霾,明媚的太阳才会重新带给世界光明、温暖与蓬勃的生命,日落时才会是一轮美丽的红日。

看完这部电影,我对战争、和平和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为和平而战的战士们的牺牲,无辜的人民**待,和平的村庄被大火烧毁,浓黑的火药烟雾取代了灰暗的炊烟,战争的枪声打破了和平的镜子。如此一来,更令我感觉到:

和平不是必然的。

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来自不同的国家,反映了三个国家处理人和事的不同方式。前苏联的军人比较残酷,事不顺心,便枪口高挂,随时都可能蹦出完结的噩耗,但他们较为理性,事前必要瞻前顾后,以大局为重;当时日本的学生深受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毒害,心中充满了对世界各国人的仇恨,因此片中的秋叶子一开始很恨杨玉福和娜佳,眼中愤怒的火焰没有消停过,可杨玉福和娜佳善良的心在最后还是感化了她,使她将天真、善良的本性表露于外;中国的老百姓被侵略之战扰得不得安宁,心中痛恨侵略者,痛恨杀害无辜的侵略者!虽然比较冲动,也很情绪化,容易受情绪影响,但内心是单纯善良的。

因此,在战争时代,只要我们有机会真诚相待,和平就能冲破战争的阴影,带来温暖的红日。人性不会在战争中消失。不合理的杀戮是真正人性的灭绝!影片近末时,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仨能同时获得新生的时候,秋叶子却被日本的军人杀死了。

与两个“敌人”在一起那么长的时间,都能和平相处,共患难,同甘苦,在最后却被自己崇尚的军国,同是来自日本的军人杀死了,这比战争更可怕,人性于此泯灭。

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无法真正体会到当中的苦难,所以很多人都在质疑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只会安享其成,很多人根本不懂也不会去爱国。但烈士陵园的每一块墓碑都是历史的见证;伟人的每一句话、每一句话都是历史的反映;爱国电影闪烁的每一秒都是历史的反映。

虽然我们在和平年代,不必用自己的性命来证实自己的爱国赤诚,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铭记历史,我们的爱国之心永远都不会改变,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另一种表现,另一种行为去证明:我伟大的祖国,我爱你。

爱国之心虽在,爱国也当有理智。当前国际关系相当复杂,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不明朗。在感情上,我们确实恨日本,恨美国,恨他们的无情,恨他们的冷血,但在政治和经济上,我们无法避免他们。

在与外国人交流时,要真诚相待,牢记历史,不向他们发泄仇恨,但要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的热情。我们会告诉他们我们的历史,让他们知道真实的历史!

现在网上许多“爱国之士”发了很多帖子,有南京大**的残忍**、美国最新发布的对华政策等等。虽然我不否认这其中有真实的部分,但是当中不乏一些冲动的情感,想通过这些来挑起我们的“爱国之心”。爱国之心更应该与理性并存。

想一想,用这些东西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破坏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如果中国真的与日本、美国或其他国家发生冲突,只会失去双方。那时,若“有心人”趁虚而入,中国不就彻底完蛋了吗?我们更应该着眼于瓦解**与**的**行动,更应该着眼于改善与各国的友好邦交关系,更应该着眼于科教兴国战略在我们这一代的实施。

因此,我认为当代的大学生不应该盲目、过分地在乎历史曾经带给我们什么,紧随其后地去做一些偏激行为,而是应该在乎历史现在带给我们什么,我们能为曾经的历史做出如何的改变。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去强国、富国,用实力救国,去发挥我们的才干,让祖国兴旺发达,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爱国——理**国!

奥运已去,世博已闭,亚运轰轰烈烈的到来了!我们要以东道主的身份让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各国的旅客,各国的团队了解到中国站起来了!友好待客,让他们了解中国人的热情好客,让他们看到我们的现在,了解我们的过去,共同展望我们的未来!

《紫日》带给我新的思考,新的感悟,让我在为国效力的人生征途上风雨兼程。从战争与和平,到人性,到爱国主义,每一个方面都值得我们深思、理解和反思。我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从国家利益出发,做真正有利于国家繁荣发展的事情,而不是盲目跟风、冲动爱国。

让我们的和平永存,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李敏怡

紫日观后感 篇3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在很久很久之前,久到我记不起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当时的我还没有学过影视欣赏,只是带着一种很诚实的情绪,看了那么多讲战争的电影,看了那么多讲抗日战争的电影,这一部,在我心中是最好的。

有些战争影片只会用夸张的烟火效果,大量的道具装扮,但是只有紫日,硬朗之中,带着浓浓的温情,让我感受到了血腥的战争里无法磨灭的人与人的交流,无论你是中国人,俄国人还是日本人……

课程之中,老师提问,讲讲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部电影,轮到我回答时,我说,“几乎每一部我看过的电影都给我留下过很深的印象,无论是小成本独立电影《朱诺》,还是好莱坞商业大片《变形金刚》,抑或是搞笑中带着些许人生道理的《丑女大翻身》。”讲到这,老师说,“都是外国的片子,中国的电影中有喜欢的吗?”我顿了下,说“有,而且很多,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在讲抗日时期的故事,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紫日》,撇开画面,音效,人物情节的处理,它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明白了当时的那场战争。 那种感觉我描述不清,但是我感受到了。”

其实,直到今天,直到第五遍看完,我仍然没法用准确的语言去形容的心情,只是没看一遍就又有不一样的情感产生,而且越发觉得这部电影的可贵。

电影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秋叶子一手拿着八音盒,一手攥着一束花,从山上奔驰而下,大声喊着,“战争结束了,不用死了,我们可以回家了。”然后,哒的一声,鲜花四散,再然后我看到一张纯真的脸和睁得大大的眼睛。她最后的最后在想什么呢,是啊,战争结束了,大家应该活下来。

那个饱含着思念与爱情的八音盒最后的最后被放回了大兴安岭,秋叶子长眠的地方,战争中死去的人们,都可以安息了吧。

今年建国六十周年了,在这样的时刻把对《紫日》的观后感写出来,很高兴。希望大家都可以看看这部也许不会让你流泪但却会让每个人沉思的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活着观后感《紫日》观后感

紫日观后感 篇4

冯小宁的片子多著于悲壮,其中《黄河绝恋》还是音乐欣赏课看的,一曲壮阔的“黄河之战”能够轻而易举地把人的思绪吸扯入一卷波澜壮阔的胜景里,只是胜景背后藏着哀绝,就像黄河诸流终将往赴大海,枉你汹涌异常也将平息,以致凄绝。

同样的,《紫日》里的电影原声也是荡气回肠。就在秋叶子犹如小鹿般从美丽的大兴安岭的山坡上跑下来时,配乐声响起,那是高亢之歌,也是生命最后的礼赞,她终将消失在枪林弹雨中,没入山间的林草,弃绝于西下的紫日余辉,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

于是,我热烈盈眶地看到,杨玉福和娜佳跨越国界、跨越生死、跨越情感与理智的疯狂报复,仿若那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自我救赎,只求战胜那未知的恐惧和泯灭人性的无知惨怛,这是一种妙至毫巅的快感,让人感受到了反抗的力量。

别于《黄河绝恋》回忆式演艺,《紫日》的叙述更加注重细节的层层递进。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影片中的三人行于大兴安岭的艰难历程。

我认为,这便是影片的精华所在,此时此刻,人性才得到了最为细腻的彰显。一步一步地,我感受到的来自不同国度的三人是怎样地从尖锐矛盾过度至真诚宁静,从中我发现每个人都有所牺牲,让渡自私,走向主动,走向团结,走向平和,演绎精彩于无声。

高中时,老师曾在班上播放过韩国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环境设置与《紫日》有同工之妙。同样的战争背景,同样的与世隔绝的地点,同样有代表不同背景的人物,同样有由对峙到无声沟通的人性较量,同样的悲旷结局。

就在太阳被战争的硝芒所掩盖之时,我发现了三人执着地向前行走,宛如悲壮的烈士,同那呼啸过林野的山风一样,昂首赴向那光明的道路,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十年《紫日》,它带着我的心灵穿越历史的绝迹,感受战争的残酷,更是让我贪恋于和平的安然自由。我没有经历生死,只是默默在此,表露我对《紫日》阔别十年的生死体悟。

紫日观后感 篇5

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看《紫日》,现在却又因为它辗转难眠,《紫日》凄美,像一支愁肠百结的咏叹调,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

影片讲述的是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前的一段故事,苏联红军从日军集中营的刑场上解救了唯一的幸存者——中国农民杨玉福。苏军将他与一批伤员一同送往后方,但装甲车误入日军防区,一场混战后,杨和苏军娜佳侥幸逃入林区,在逃亡的过程中,两人凭着对生命的尊重与人性的善良救下了日本少女秋叶子,并让秋叶子带他们走出林区,但深受法西斯毒害的秋叶子却一心要将他们置于死地,带着他们走进了雷区……

雷区里,当娜佳知道后痛恨秋叶子的行为,让杨杀了她,忠厚老实的杨玉福虽然怀着杀母之仇,当杨举刀对准女孩喉咙的那一刻女孩眸中闪出的单纯却又令杨震住,最终割断的是绳索——他不忍心杀害眼前这个年少无知的女孩,这种“不忍”之心便是爱心。爱心战胜了仇恨,在那生死一刻,拯救日本少女的是人类那颗不向仇恨屈服的良心。

沼泽地里,秋叶子越陷越深,一只稚嫩的胳膊绝望而又无助的伸向他们……那只孤立无援的手臂还在半空中挣扎着,一双清纯的眸子渐渐模糊了。抛开个人恩怨,于是他看到的不再是一个日本人,而是一个人,听到的是人的呼救,人类善良的天性终于战胜了心中的仇恨,他的手向她递了过去,秋叶子像突然抓到了一棵生命稻草,拼命地想拉住他,但他们隔得太远了,秋叶子越挣扎陷得越深,眼看就要被稀松的泥浆吞没了,死亡像一条毒蛇沿着他们的手臂蔓延开去。就在这生死一瞬,杨玉福的手臂突然变长了,他抓到了秋叶子,她得救了!原来是娜佳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她挽住杨玉福的腰,使他可以将整个身子探下桥去,两只手终于连在了一起,美好的感情和人性的力量在一瞬间改变了秋叶子的命运,这种力量使她挣脱死神的手臂而获得新生。

无人烟的日本军营里,秋叶子在无意间听闻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情绪波动,不能自持,她端起枪对着杨玉福和娜佳,但她却无力扣动扳机,连日来的互相帮助,使她对眼前这两个曾经视为敌人的人产生了友谊,虽然语言不通,三个年轻人却几乎忘记了战争的存在。她的那颗被军国主义意识所熏染的心,渐渐有了康复的迹象。

莽莽山林里,一场突如其来的林火像一条火龙在林里飞奔,它吐着长长的火舌吞没了周围的一切,死神再一次对三个人伸出了手,他们在林里飞奔,试图与火龙赛跑,但它粘满了火焰的舌头离他们越来越近了,已经快舔到他们的衣衫了,就在这时,是秋叶子!机智的她临危不惧想出了逃生的方法,是她明白了跑是没有用的,她拉住了正在飞奔的两个人,在面前用火柴点起了人工火,运用人工火与自然火相遇火便会熄灭的道理,使死神与他们擦肩而过。完全可以乘此机会将杨与娜佳烧死的秋叶子,却下意识的抓住了杨与娜佳。娜佳和杨的善良,早已在无形间感染了这位深受法西斯茶毒的少女,他们将沉睡于秋叶子心底的人性之爱唤醒了。

在《紫日》里,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法西斯的残忍,它像我们手中的硬币一样,翻过去又是截然不同:残忍的背后也可以交织着爱。遍地尸体里我痛心难已,但在生死的极限人性的爱却更深的打动了我。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是人类共通的一种感情,是我们的天性。它没有国界,没有种族的沟壑,更不需语言,只是一种善良的本质与良心构成,凭着它们实现沟通,这是最原始也是最纯净的一种交流。影片中并没有多少语言,但我却深深地感受到那"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朴实生命交响,在死亡的旋涡里,有恶魔,也有天使,我相信,人性的复苏将使人们找回被尘世烟雾掩盖的本真自我,在《紫日》中,它还原了人们天使般的善心和笑容。

人性最美好的就是对生命的热爱,不为什么,只因为我们是人,我们知道自己无权阻碍任何生命的生长。但在《紫日》中,战败的日本军人却用结束生命来宣告自己对祖国的忠诚,连珍爱生命都不懂何来忠诚?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甚至杀害自己的同胞、亲人来表自己的忠心。那些人不曾参战也不想参战,对战争是那样的无奈,他们有的甚至还没有享受过生命,但最终无辜地迈向死亡。

当秋叶子满怀着与亲人团聚的喜悦,重获新生的欢乐,喊着战争结束的喜讯奔向她的同胞时,同胞迎接她的竟是一阵震碎心肺的枪声,秋叶子倒下了,在她的双眸中,流出的是无尽的疑惑,他们为什么要杀她呢?秋叶子一点也不明白。她来不及明白了,手中的鲜花洒落一地,八音盒滚了下去,乐声浸透了山……看到这里,我流泪了,为秋叶子的死,也为了人性复归的伟大!

紫日不仅是垂暮的落日,日薄西山不是死亡,那只是一次辞旧迎新,悲壮的降落中蕴涵着辉煌的升腾。死亡之后将会是另一番全新的复苏!战胜了法西斯的冷酷与战争的无情,人性之爱将再次在中国的土地上绽放!

瞧,人性之爱放射出的绚丽光彩染红了大兴安岭的上空!

紫日观后感 篇6

没有超强的豪华明星阵容,没有过多的厮杀搏斗场面,有的只是二战时期来自不同国家的三个人(中国的农民杨玉福,苏联的女军医娜佳,日本的女学生秋叶子)偶然走到一起,为了走出那片无边无际的森林,而团结一致,全力以赴的求生故事。不是夸张的传奇,而是真实的历史。《紫日》让我明白了任何国家的人民都痛恨战争,渴望和平。

当战争袭来时,手无寸铁的普通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过着迭沛流离的的逃亡生活。这还算是很幸运的了,很多民众在逃亡前或逃亡途中被无情的战火所吞噬,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山河一片惨不忍睹的凄凉景象!所以,当盼望已久的战争结束时刻来临,人民欢声鼓舞,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为祝贺那可贵的和平时刻,幸福相拥。

剧中三个人的矛盾,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三个国家的矛盾。然而,当他们为了求生,而舍命互救时,他们完全忘记了对方的身份。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团结,大家才有生还的希望。于是,三个不同国籍的人,互相帮助,尽管他们语言不同(幸好日本女学生能说点汉语),在求生的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同时也化解了矛盾。因为他们都知道对方是无辜的,战争不是他们的错,对于战争他们也无能为力!他们都是善良的人,都珍爱生命、渴望和平!

《紫日》是一部成功的历史剧。它不仅让我对那段历史多了一份了解,更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人性的善良,和平的重要。我将更加珍爱生命,珍惜现在这安定和平的幸福生活!

紫日观后感 篇7

我是一个女孩。

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

我一向认为中国最伟大的演员是李保田,中国最伟大的电影就是,至少我这样认为。

如果说看张艺谋的电影是视觉上的震撼,那么看冯小宁的电影则是心灵上的感动!

第一次看紫日是在,那年我上高二。到此刻我看了已经不下六次,这天又看了一次,感受颇深。

我喜爱紫日里面的那种凄美的感觉,伴随着紫日那凄美而又充满旋律的主题曲,那种感受无法用言语表达。

紫日的三名演员分别来自三个不一样的国家,他们克服了语言的差异,能够把这部电影演的那么的真实,到位。而某些电影首先从语言上就感觉东拼西凑,上句不接下句。给人一种硬生生而又尴尬的感觉。另外从这部电影,我们也能够感觉冯小宁的心很细。

看到秋叶子死去的那一刻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部好的电影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看那太阳,紫色的。”

一群人缓缓地走向紫色的太阳。

《紫日》是由1个中国农民,1个俄国女兵再加上1个日本女俘虏,在如画的大兴安岭中一路同行的身影,而身后就是那紫色的太阳。

时空不断地交错,这时才发现每个人都有难以言说的伤痛。中国人杨眼见着母亲被刺刀活活刺死,同胞被日军装在麻袋被火烧。俄国女兵娜佳总是回想到她孩子所骑的旋转的木马被带有“e”标号的德军飞机摧毁。而在日本女生秋叶子的回忆中有的是一段凄美的感情终因残酷的战争而破碎。战争是残酷的,它破坏的仅仅是和平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人类所有完美的情感:亲情、友情、感情……它让人不再是人,而是充满野性的禽兽和满腔怨恨的皮囊。当屠刀被举起,人类忘记了人类屠杀的是人类自己。

冲突在不断发生,正因每人的思想教育迥异,又不通语言,因此互相猜疑。杨始终不让秋叶子碰枪,还取出了枪中的子弹,总是怒视着秋叶子。娜佳曾因同伴被秋叶子害扫射秋叶子,也因愤怒对杨举起过枪。秋叶子因被法西斯灌输杀人的教育,几次三番想陷害与杨和娜佳。正因生活方式有了民族,正因民族利益有了国家,正因国家利益有了战争,正因战争人与人有了可悲的隔阂。

但是最后在色彩绚丽的大兴安岭,杨对秋叶子一次次的搭救,娜佳手中的枪一次次的放下,秋叶子禁锢的心一次次的溶解,带着他们找食物,度火灾。杨赌气地丢下娜佳分开走,娜佳孩童般的在后面追,秋叶子嬉笑着编花环。每个人心里都有原始的善良纯真,当紫色的太阳升起时,走在大兴安岭中的,不是中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只是三个互相扶持的人,梦幻般的大兴安岭消除了国籍,语种之分。一片一片无边无际的林子,阻隔了他们对外界的联系,也阻隔了恐怖的战争。

然而当走出了林子,又是一片腥风血雨,战败的日本人在群众自杀,然而竟然有日本兵是笑着走的。有一个天真的小孩手捧着炸弹,一个日本军官要拉开吊环时。秋叶子跑去阻止,罪恶的枪声响起了,秋叶子手中的花散了一地。愤怒的杨和娜佳开着车冲向了那个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官。

“看那太阳,紫色的。”

一群人缓缓地走向紫色的太阳。

贯穿整个故事的秋叶子的八音盒经过了半个世纪,从满脸皱纹的杨手中,到了头发花白的娜佳手中,最后安放在了大兴安岭,当然安放在那里的还有对死者怀念与惋惜。

秋叶子曾说:“这一切最后都过去了。”杨愤怒地吼:“死了这么多人,就这么过去了?”的确这一切并没有过去,还是有人没有承认那段历史,手上沾满鲜血的人被高高侍奉在庙社中,无辜的人们的冤魂在博物馆中哭泣。停止对战争的崇拜吧!低头认错并不是耻辱,而是对生命真正的尊重!

紫日观后感 篇8

时间过的真快,这才想到又有好久没有写博客,生活依然如故,心情依然淡然。期间回家过春节,在家的日子过的就是快,似乎还带着那么一丝的留恋,最多还是希望可以有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很久以来,这样的希望开始变的有些奢侈。

春节过后再次回到这样一个城市,很久没有登陆天涯,再次登陆的时候看到南京版主舟舟子发来的生日祝福,生日已经过去,却还是格外的欣慰,茫茫网路,我不知道会飘向哪里,总还是这样真切的存在着,此刻外面飘起了如丝细雨。

很久都没有和你联系,我十分明白你现在的处境,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我由衷的为你祝福,没有你的消息,我只能联系到你的姐姐,很久以来就很惦记着你,我想等你空闲的时候,总会来这里看的,那也是你梦想成真的时候,为你喜悦,就好象为我自己一样,相信这一切都很真实。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日子,想念扬州的人,心中始终放不下,不知道该怎样,曾经出现的始终无法忘记,无法磨灭,我就是这样一个怀旧的人,没有办法,连自己也搞不明白为什么,忘不掉的都埋在心底,总有一天会暴露在阳光下,看个彻底。

昨天下午在家看了影片《紫日》,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末期,日本即将投降的故事。深深被打动的是那男主人公(中国河北),秋叶子(日本),娜佳(俄国)逃离森林的过程。影片描述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几个画面让人难忘,男主人公森林欲杀秋叶子的画面,秋叶子掉进泥沼的情节,秋叶子再次带进原地的情节,拿枪欲杀男主人公的情节。

三位不同国度的人聚在一起,更能打动人,每一个心理过程都是那样的紧张,心理的反复与挣扎,苦痛的回忆。海边的对话很是值得回味,你们为什么到我们国家乱杀人,你们有什么权力,不幸的是结局秋叶子死在自己国家日本人的枪口下,影片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反思和思考。

烟花三月,让花开的更绚烂一些。

紫日观后感 篇9

“看那太阳,紫色的。”

一群人缓缓地走向紫色的太阳。

看了《紫日》至今记忆由新的是1个中国农民,1个俄国女兵再加上1个日本女俘虏,在如画的大兴安岭中一路同行的身影,而身后就是那紫色的太阳。

时空不断地交错,这时才发现每个人都有难以言说的伤痛。中国人杨眼见着母亲被刺刀活活刺死,同胞被日军装在麻袋被火烧。俄国女兵娜佳总是回想到童年旋转的木马被带有“卐”标号的德军飞机摧毁。而在日本女生秋叶子的回忆中有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终因残酷的战争而破碎。战争是残酷的,它破坏的仅仅是和平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人类所有美好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它让人不再是人,而是充满野性的禽兽和满腔怨恨的皮囊。当屠刀被举起,人类忘记了人类屠杀的是人类自己。

冲突在不断发生,因为每人的思想教育迥异,又不通语言,所以互相猜疑。杨始终不让秋叶子碰枪,还取出了枪中的子弹,总是怒视着秋叶子。娜佳曾因同伴被秋叶子害扫射秋叶子,也因愤怒对杨举起过枪。秋叶子因被法西斯灌输杀人的教育,几次三番想陷害与杨和娜佳。因为生活方式有了民族,因为民族利益有了国家,因为国家利益有了战争,因为战争人与人有了可悲的隔阂。

可是最后在色彩绚丽的大兴安岭,杨对秋叶子一次次的搭救,娜佳手中的枪一次次的放下,秋叶子禁锢的心一次次的溶解,带着他们找食物,度火灾。杨赌气地丢下娜佳分开走,娜佳孩童般的在后面追,秋叶子嬉笑着编花环。每个人心里都有原始的善良纯真,当紫色的太阳升起时,走在大兴安岭中的,不是中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只是三个互相扶持的人,梦幻般的大兴安岭消除了国籍,语种之分。一片一片无边无际的林子,阻隔了他们对外界的联系,也阻隔了恐怖的战争。

然而当走出了林子,又是一片腥风血雨,战败的日本人在集体自杀,然而竟然有日本兵是笑着走的。有一个天真的小孩手捧着炸弹,一个日本军官要拉开吊环时。秋叶子跑去阻止,罪恶的枪声响起了,秋叶子手中的花散了一地。愤怒的杨和娜佳开着车冲向了那个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官。

“看那太阳,紫色的。”

一群人缓缓地走向紫色的太阳。

贯穿整个故事的秋叶子的八音盒经过了半个世纪,从满脸皱纹的杨手中,到了头发花白的娜佳手中,最后安放在了大兴安岭,当然安放在那里的还有对死者怀念与惋惜。

秋叶子曾说:“这一切终于都过去了。”杨愤怒地吼:“死了这么多人,就这么过去了?”的确这一切并没有过去,还是有人没有承认那段历史,手上沾满鲜血的人被高高侍奉在庙社中,无辜的人们的冤魂在博物馆中哭泣。停止对战争的崇拜吧!低头认错并不是耻辱,而是对生命真正的尊重!

紫日观后感 篇10

紫日是个很简单的故事,1945年日本即将战败之际,大兴安岭茫茫白桦林中,一个中国农民,一个俄国女兵,一个日本女孩,三个国家,三种语言,三个立场,却因为战争困在了同一片林子里,结成了同一目的的同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忧伤往事,为了各自的理由主动或者被动地抗争着,对立却又奇怪的统一。对于战争,这些人有这自己的迷惑。中国的小伙子不明白,那些日本人为什么要杀人,为什么要到中国的地方来杀人;那位日本女孩不明白,她和她的恋人为什么要杀人,为什么要被培训成杀人,杀人,结果什么人都要杀他们;那位俄国女兵不明白,为什么她的儿子,一个天真的男孩为什么被一架空袭的飞机夺去生命...

战争的残忍就在于杀戮不分国别、派别、性别,一条性命在整个战争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因此显得那么的残忍。当人类被逼到极限的时候,却是不同的反应。中国小伙子想杀了作为敌人的日本女孩,最终却没能下手;俄国女兵想杀了作为敌人的日本女孩,最终却没能下手;日本女孩在受教育的影响下想杀了另外两人,最终也没能下手。

然而这些人性的软弱都抵不过在听说日本投降之后的一小队散兵游勇。在三人欣慰终于可以离开莽莽的原始森林的时候,那群日本败兵却在集体自裁以告慰他们口中完蛋了的“日本帝国”。想死的,不想死的,士兵,平民,都去死吧,日本帝国都灭亡了,你们还存在做什么?希望阻止屠杀的日本女孩,最终死在了自己国家的军官手里。这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日本人手里发生了。

紫日,是将要落下的夕阳,是落下的大日本帝国。影片的结尾很美好,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走到了一起,庆祝和平的到来,祝福和平永在。“这将是一个全世界人民和平共处的时代,这将是一切形式的暴力与恐怖都不存在的时代。”

而现实生活中,故事还在继续。战败的日本崛起了,战胜国的中国却被远远抛在了后面。现在人民的反日情绪高涨,而小日本似乎也没有悔改之心,殊不知,战争一旦到来,死伤的终究是平民。中国在二战中3500万人的死伤纪录,血淋淋的事实,令人心痛,令人心酸。紫日,暮色中的太阳,希望不要再掀起新一轮的腥风,那些被牺牲掉的,都是同类,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在极端时会拼命求生的人!

紫日观后感 篇11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周围想起了唏嘘声。我也感觉双眼有些模糊,有什么东西流进了我的嘴里,又苦又涩。哦,平时自诩铁石心肠的我也流下了眼泪!

我为什么流泪呢?为杨玉福眼睁睁看着日本鬼子的刺刀刺进母亲的胸膛无奈地嘶吼?为娜佳在敌机轰炸中丧生的活泼可爱的幼子?为秋叶子倒在自己人枪下而滚落的八音盒?

一阵阵八音盒发出的音乐声敲击着我的耳膜,声音很清脆,很悦耳,但让让人心碎,它带着我的思绪又进入了那个弥漫着硝烟的年代……

影片没有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也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内容,却真实地记叙了三个人在逃亡路上的艰辛坎坷。一个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爷们”;一个是作战经验丰富的女少校;另一个则是单纯的日本女学生。他们本是三个不同国籍的人,但战争却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片中最令我感触的并非是战场上的拼杀,而是在逃生路中,三人互帮互助所表现出来的那份深深地爱。正是爱让他们从最开始的猜忌,防备,仇恨,到后来的包容,信任,友爱,正是爱让他们爬山涉水,克服重重障碍,走出了一望无际地原始森林。

片中,当忠厚老实的农民杨玉福举刀对准日本少女秋叶子时,他脑子里闪现出被日本兵残杀的母亲,但却不忍伤害一个手无寸铁的日本女孩。在这生死瞬间,是爱战胜了仇恨,是爱拯救了日本少女。而这爱也犹如一颗种子,在日本少女那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的心田中生根、发芽、成长。她恢复了人的本性,恢复了她善良、清纯的一面。

战争,只是政府的错误选择,它无法扼杀住人与人之间爱的情感。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需要爱,都企盼着和平。

即将在北京举行的29届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会将是一届超越国界、超越战争的一次盛会。到那时,没有枪声、硝烟,只有鲜花和掌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黄皮肤的、黑皮肤的、白皮肤的……在爱意的包围中,在和平、友好地气氛中,公正、公平地角逐着。

爱比仇恨更有力量,和平比战争更让人期待。

紫日观后感 篇12

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来自不一样的国家,体现了三个国家不一样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前苏联的军人比较残酷,事不顺心,便枪口高挂,随时都可能蹦出完结的噩耗,但他们较为理性,事前必要瞻前顾后,以大局为重;当时日本的学生深受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毒害,心中充满了对世界各国人的仇恨,因此片中的秋叶子一开始很恨杨玉福和娜佳,眼中愤怒的火焰没有消停过,可杨玉福和娜佳善良的心在最后还是感化了她,使她将天真、善良的本性表露于外;中国的老百姓被侵略之战扰得不得安宁,心中痛恨侵略者,痛恨杀害无辜的侵略者!虽然较为冲动,也很感性,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但是内心却是淳朴善良的。

因此,在战争的年代,只要有机会让彼此真心相待,和平便能冲破战争的阴影,带来温暖的红日。人性不会在战争中泯灭,蛮不讲理的杀戮才是真正的人性的泯灭!影片近末时,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仨能同时获得新生的时候,秋叶子却被日本的军人杀死了。与两个“敌人”在一齐那么长的时刻,都能和平相处,共患难,同甘苦,在最后却被自己崇尚的军国,同是来自日本的军人杀死了,这比战争更可怕,人性于此泯灭。

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无法真正体会到当中的苦难,因此很多人都在质疑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只会安享其成,很多人根本不懂也不会去爱国。但是烈士陵园的每一个墓碑,都是历史的证明;伟人的每一字句,都是历史的写照;爱国电影闪过的每一秒钟,都是历史的反映。虽然我们在和平年代,不必用自己的性命来证实自己的爱国赤诚,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铭记历史,我们的爱国之心永远都不会改变,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另一种表现,另一种行为去证明:我伟大的祖国,我爱你。

爱国之心虽在,爱国也当有理智。此刻的国际关联相当复杂,国与国之间的关联也不是片言只语能够说得清楚。在情感上,我们的确很恨日本、恨美国,恨他们无情,恨他们冷血,但是政治和经济上,我们又不能因此而不与他们来往。我们与外国人交往时就应真诚相待,铭记历史但不应在他们身上发泄仇恨,而要让他们感觉到中国的热情。我们要向他们讲述我们的历史,让他们了解真正的历史!

推荐阅读

上一篇:工会二季度工作总结十三篇 下一篇:工程施工承诺书范文15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