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2024凡人之心读后感范例十三篇#】读完一本经典著作后,你一定有很多感悟和体会想要分享。阅读不能止步于理解,写下你的读后感吧。如果你正为找不到灵感而烦恼,不妨看看下面小编为你准备的《了凡四训》读后感,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凡人之心读后感 篇1
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告诉我,每年要读200本书来提升自己,我也在按照她说的话来做,她还说读完后要记得写读后感。
那就从《了凡四训》开始吧,刚刚读完了第一训立命之学。
立命之学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过,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运的人的种种效验,告诉他的儿子,要儿子明白不要被这个“命”字束缚住,要竭力去做种种善事,不可以做坏事,以此来创造命运,而得到一个快乐美满的人生。
书中具体内容表述,了凡原名袁学海,字袁黄,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孔先生,孔先生算出袁黄一生的命运,而后各种经历证实了孔先生说的句句真实,起初,他也曾与命运抗争,但是,每一次都逃不脱命运的安排,于是,袁黄失去了奋斗的信心,最终悟出:别跟命争,争也白争,从此,彻底认命。然而,一次机缘他认识了云谷禅师,禅师告诉他“命是什么?是心!心不变,命不变。心变,命亦变!”经过一番长谈,袁黄彻底改变了心境,大彻大悟,改名为了凡。
从此后,发誓要每日行善,自此,命运的轮盘彻底转变。
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数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因为极恶之人,尽管他本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为贫贱短命。
所有的福田,都决定在每人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
了凡先生一生做善事,给子孙后代永世造福。
凡人之心读后感 篇2
我最早买的《小王子》是马振聘翻译的,而后是郑克鲁翻译的,现在是张小娴这一版本,我很惭愧说自己是小王子的fans,因为我拿《小王子》给我报社里的一个小姑娘看时,她说,她有三十多个版本的《小王子》,好吧,我认输了。
我仅是个爱好者,不算私藏家。每一个人都曾经是一个小王子,能够一直用小王子的眼睛去看待生活。我们用诗意、温暖、感动和爱去驯服困意的生活。张小娴和郑克鲁的翻译还是有明显的不同,从孩子们,请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一个大人。一个说是我有重大的理由,一个说是我要请求原谅是认真的。
一个是献词,一个是题词,献词是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而题词是献给小男孩时代的莱昂·维尔特。
张小娴的文笔很美,当然也有生硬的时候,不过对比二者我更倾向于张小娴,就像她写了心中的小狐狸那篇,让我感动。
狐狸跟小王子说:
“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便会彼此需要。
“对我来说,你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对你来说,我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小王子想起来玫瑰,这朵花驯服了他。
小王子也驯服了狐狸。
从此以后,狐狸看到金色的麦田就会想起小王子的金发。它虽不吃小麦,却爱上了麦田的风声。
我也最喜欢这一段,尤其她没有翻译成,如果你驯养了我,要不我会很失望,我觉得狐狸是精明的化身,它有灵气,如果是驯养就变得很随意没有灵魂,没有独一无二的气质,刚好她翻译是驯服,让人感觉这只狐狸有灵性,很温暖很美好,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小狐狸,我们渴望被喜欢的人驯服,渴望被爱。
我曾经也把那幅大蟒蛇吞食动物的漫画给大人看,大人在没有看到过程后,也是直接说是帽子,而小孩也是,很少有说特别的,虽然说,这本书一直标榜是给小孩子看到。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拥有它,就像拥有一本梦幻,那些小孩子才懂的大人不懂的事情,大人一样渴求去明白,我想那是心境,就像帽子是蟒蛇吞大象,箱子是绵羊一样,想象力是世上最美好的礼物。所以这本书的左上端写着,让长大后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自己从前的模样。
故,它写着深情终究是一趟孤独的旅程,爱情是彼此之间至为甜蜜的臣服。
谁臣服了谁,我们都不能肯定。但,这必然是一趟爱的旅程。
小王子的B—612小行星、疯狂疯长的猴面包树、看四十四次的落日、不懂怎么去花儿的小王子。他有一系列的旅行,他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对哈欠好奇的国王、自负的人、酒鬼、实业家、点灯人、地理学家还有地球......这么多人里,其实比较喜欢点灯人他平凡却带着美丽,有了他世界都亮堂了,而那些忙碌的、自负的、酗酒的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也仅仅是一个平凡。
小王子遇见了蛇、遇见了玫瑰花甚至是小狐狸,小王子对玫瑰花是谦卑的,他说,假使我不肯低头,她可能真的会死掉。他常常自言自语,再想着想着就痛哭起来。狐狸渴望和小王子建立关系,它希望被驯服,这样才会彼此需要,可小王子早已被玫瑰花所驯服,狐狸很聪明,它给小王子说,人唯有用心灵才看得真,重要的事情是眼睛看不见的。比如爱情。
我很喜欢小王子说,如果你爱上某颗星球上的一朵花,那么晚睡只要望着天空便会觉得甜蜜,所有星星都开满了花......
我每次看都觉得小王子不会消失,他无论去哪里,爱他的人在任何地方都能看见,它让我有盼想,有期许,就像我们耗费了时光,可我们依旧想去期待。
张小娴的这个版本是喜欢的,无论是从装帧还是印刷都是收藏是上上之选。湖绿色的封皮加上烫金闪亮的小王子字迹,似乎感觉看到了满天星空的他,虽然这本书没有中法文对比,但我依然喜欢那些熟悉的小漫画,我在阅读的时候,依然像回归了梦幻中,这本书语言是优美的,我似乎也好像被小王子驯服了一样。
我没有理解透,但我依然希望自己是傻痴痴的小狐狸,等待小王子的驯服。
凡人之心读后感 篇3
今天读了《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书中《八十述怀》和《九十述怀》两篇文章,给我很多感受。
文中说:“我在任何方面都是一个没有雄心壮志的人,我不会说大话,不敢说大话,在年龄方面也是一样。我的第一本帐只计划活40岁到50岁。因为我的父母都只活了40多岁……”读到这句话,我的心猛地一震:人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在曾经艰苦的年代,人的寿命只有四、五十岁。而想想自己已经39岁,如果生活在曾经那个年代,我的.寿命即将走到尽头。可是,回想一下,至今一事无成,这38年的岁月中,自己不知做了什么?光阴怎么就如此飞快地闪过去了呢?
季羡林先生说:“在从80岁到90岁这个10年内,在我冲刺开始以后,颇有一些值得纪念的甜蜜的回忆……在撰写我一生最长的一部长达80万字的著作《糖史》的过程中,颇有一些值得记忆的情节。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我每天跑一趟大图书馆,风雨无阻,寒暑无碍……我心中想到的只是大图书馆中的盈室满架的图书,鼻子里闻到的只有那里的书香……”我非常羡慕季老能够如此专注于一件事,即使到了耋耄之年,还有一件可以执着的事情“任性地做着”。想想自己活了38年,我究竟应该做什么,到现在,还是不太清楚。有人说:“一生只认真做一件事。”想想真对,一辈子能够坚持做好一件事,已经足够了。我们的身边,管建刚一直在研究作文教学;薛法根一直研究版块教学;我的好朋友苏文娟一直在研究她的茶文化。他们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即使到了老年,退休了,他们依然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可以为人们留下一些宝贵的东西。而我,至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今天,这里抓抓,明天那里挠挠,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干了什么。
我想:我也应该为自己定一个努力的方向,找到一件可以踏踏实实做一辈子的事情,为大家留下一些可贵的东西。这样,我才没有把我的生命白白浪费掉。
凡人之心读后感 篇4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部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此书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也因《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3月荣获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倾注了后半生心血的顶峰之作,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作者经过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长年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由于生活长期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服了百余副汤药,身体才略有恢复,但他仍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
作家的生活大多都是比较清苦的,像曹雪芹幼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到创作《红楼梦》时生活也是相当的窘迫。
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坚毅品格更是在不断追求发展的奋斗过程中日臻完美的。写苦难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苦难越深重,战胜苦难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难能可贵和令人敬佩。
书中孙家兄弟俩齐头并进又相互映衬,其兄孙少安13岁就辍学回家务农,后办砖厂起家致富;其弟孙少平求学、教书,后出外打工、挖煤。通过他们两条人生道路的曲折延伸,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存际遇和孙少平外出谋生的艰难。
小说是以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为核心的二元对立世界,在这基础的核心对立之下,衍生了诸多二元对立的因子,文明——愚昧、先进——落后、浪漫——淳朴、复杂——纯洁、高贵——卑微、自信——自卑,等等。这些因子被作者有意识地排列起来,并通过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事件清晰地并置在一起,‘构成了矛盾的、不可调和的两极’。这显然作者精心结构的序列;前者是都市的象征,后者是乡村的隐喻。
作者以客观的笔触去书写乡村、描写都市,在路遥笔下,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对立,而且是文化空间的对立,城市是在与乡村的对比中存在的,而乡村也在城市的阴影中展开。毫无疑问,乡村空间指向的是历史和记忆,城市空间肯定指向的是未来,城市是进城乡下人的欲望对象,也是乡下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路遥本人其实也是有城市情结的,从他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来。象《人生》中的高加林从高中毕业后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又回到土地。《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父兄一直支持他好好读书,在家人眼里也是让其离开土地,创出另一条路来。这也是人之常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没有错的。
作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极大的尊重和认同。不要说作品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田润叶等,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极人物,如乡土哲学家——书记田福堂,游手好闲的王满银,善于见风使舵的孙玉亭,甚至傻子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小说中有大量关于人间美好亲情的描写,其中最典型的有孙玉厚的勤劳朴素、忍辱负重,他的儿女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等自强自立、善解人意、善于帮助别人等,还描写了人间美好的同学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乡邻之情等情感。另外作品中的爱情写得很美,被赋予无比美好的内涵和想象空间。如孙少平和田晓霞在杜梨树下近乎柏拉图式的恋爱,就写得很纯美,让人为之感动。但象青梅竹马的孙少安、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都没有能出双入对,也让读者有点意犹未尽。
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
这部作品中的正能量的东西很多很多,这在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物质极其匮乏而精神却相当充盈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现在,对众多热血青年都是有相当好的积极意义的。对于现在没有见过人民公社,没有见过生产大队,没有用过粮票、肉票、布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只听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八零后九零后来说,看看路遥的这部巨著,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凡人之心读后感 篇5
从牛顿发明微积分开始算,蒸汽机到高能锂电池、算盘到巨型计算机、马车到宇宙飞船,人类社会在这400年经历了如此波澜壮阔的变化。
然而战争与和平的跌宕、个人利益与国家命运的抉择,理想爱情与艰难现实的挣扎,人民福祉与时代大潮的起伏,几千年来一直是人类社会剧烈跳动的脉搏。
优秀的作品也常常诞生于此。
人可以很强大也可以很渺小,人可以很勇敢也可以很懦弱,这一切都要看自己的选择。所谓生活,其实是一场负重前行,它可能有烈火烹柴的激昂旋律,但更多的是各种单线条的琐屑、无奈以及挫折。所以,如何面对生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平凡的世界中》中,孙少安和孙少平是一对典型人物,大哥孙少安和弟弟孙少平虽然因为认识上的差异,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他们都勇敢面对生活,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并获得了姑娘们真挚的感情。在遭遇诸多打击后,人们会下意识地退缩,然而他们二人在面对生活这一沉重的话题上,是坚韧的勇敢者,困难打不倒他们。
生活中的风雨常使人内心迷惘,我们看到遥远的地方有一处模糊的.光点,那是要去的地方,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几个月,亦或是一辈子?我们在雨地里徘徊,摔倒,挣扎,痛苦,感到失去了前进的力量,于是沉沦,像失去拐杖的老人一样匍匐,这不应当是我们青年人的状态。更年轻时候的我们,常常自命天之骄子,然而雨地里蹒跚的我们,究竟是因为被困难打倒了,还是因为逐渐变得懦弱?
这一本书给了我们答案,它算不上文笔优美,却能给人以鼓舞。我感到,我们作为青年人,最重要的不是肉体上的年轻,而是像少安少平身上那股敢想敢干不服输的朝气和拼劲。
年轻人,他们可能会被命运打败,却从未向它低头。愿年轻人万事如意!
凡人之心读后感 篇6
家里的长辈常常跟我说一句老话,叫“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学习了《了凡四训》之后,我想用读书后的心得体会解释下这句老话。
一命。我们经常听到的话是“命由天定”、“命中注定”。社会学和遗传学也告诉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但了凡先生开篇就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命运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二运。我理解的运,即是机会。我们积极主动,努力求索,不为命运所束缚,才能牢牢的把握住机会。把握机会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立命”的.心。
三风水。风水,我理解的风水,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也常常有不同的性格。就像苏浙一带的人常常精明干练,湖广一带的人敢为人先,东北一带的人自由奔放。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要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避免地域带来的局限。
四积阴德。了凡先生不仅告诉了我们改变命运的态度,也给我们改变命运的方法论。那就是要积德行善,渡人即渡己。向内,我们要修心。培养内在美好品质,不贪心,不膨胀,没有私心恶念作祟,不嫉妒,不谄媚,不高傲。向外,我们要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去传播美好的东西。
五读书。读书也是了凡先生告诉我们的方法论之一。读书即是学习,唯有学习才是改变命运的正途。回首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不管社会阶层是否固若金汤,读书和学习始终是普通人上升的一个渠道,是改变命运的跷跷板。
这就是我运用《了凡四训》的读书体会,对这句老话的解释。命运的大门就算关闭了,但总会给努力、善良的人开一扇窗。
凡人之心读后感 篇7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之后,又拜海顿为师。之后,然后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离成功越来越近时,灾难又一次的降临,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能够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贝多芬以他坚强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最终成为名人,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米开朗琪罗表面看上去是比贝多芬幸运的多,他不残疾,也不贫穷,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市民家庭,从小理解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压力。因为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见外族侵略;自我国家的土地被侵占却无能为力,他与贝多芬同样孤独一生,他的家族从未给过他任何温暖与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谋取利益;他到处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惨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与奴隶没什么两样。贝多芬从精神上是自由的,他能够做任何自我喜欢的事,米开朗琪罗却没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愿依附的教皇,不得不为教皇们服务。唯一幸运的是,至少教皇还承认他的天赋,并且不止一次的保护他的艺术成就不遭破坏,但是他们却剥削了他的自由,拿他当牛马使唤,他一辈子都像拉磨的驴一样拴在教皇的磨坊里,七十余岁的高龄还得爬上脚手架作画。
如果米开朗琪罗没有自我的理想追求,也许他就不痛苦了,就会以教皇赏识为荣了,然而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追求表现尊严与意志。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之一,这就决定了他和那些只关心为自我树碑立传的教皇们永远不能达成一致,决定了他将终生为理想无法实现而痛苦,虽然他的本质性格是骄傲自信而且固执的,只是他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长子”的职责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于不顾,这就决定了他在关键时刻必然会逃跑,或者选取明哲保身,向权力屈服。特定的时代条件成就了他的伟大,却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
与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状况完全不一样的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从小在名门贵族长大,地位优越,无忧无虑,亦不会像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那样终身忙碌,身体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在别人看来,已经是十分的完美,但是他的忧虑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厌倦了优越的环境,藐视自我已经拥有的一切,包括自我的文学声誉,只有生命的真谛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独渴望的,于是他用自我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寻,他所拥有的幸福感成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拥有的这一切,烦恼是不会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正是由于对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虚度年华的精神才使他的烦恼接踵而来。
其实纵观全书,在三位名人的传记描述中,都时时透露出了这些名人的缺点,贝多芬脾气的暴躁,米开朗琪罗的软弱和优柔寡断,列夫·托尔斯泰固执和封建。其实《名人传》也告诉了人们,英雄和名人并非没有弱点,也并非就完美,毕竟他们是人,而不是神,但是这并无损于他们所做出的伟大的事业。悲惨的命运和严峻的考验不仅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名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就应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并且坚定自我的信仰。
凡人之心读后感 篇8
了凡先生告诉儿子袁天启命是可以改的,但命要怎样改呢?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趋吉避凶,避祸纳福"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既然懂得行善来改命,那为什么不是马上积极行善而是先要改过呢?了凡先生告诉我们其实行善的第一步就是改过。改过的根本:由心改过。只有从心改过,方能有效的行善。改过是积善的先决条件,过不能及时的改正,虽然修善,善中夹杂着恶,善不纯,功难显,命难改。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可见改过的重要性,同时了凡先生提出了改过必要的三要素对我颇有触动,即第一要发耻心,知耻才能正在从心里正视改过的`必要性;第二要发畏心,敬畏才真正地愿意付出实际行动去改过;第三要发勇心,改过需要勇气,我们常常不改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另外了凡先生提出改过的方法分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从事上改,即把毛病找出来一一改正;第二层从理上改,即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自然会加以改正;第三层从心上改,即人有不好的思想所以才会发展成千万过错,一个人如果净化自己的心灵和思想,这样犯错的次数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改过之举就成了没必要的了。
了凡先生所提点的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90后,我常常误把缺点错误当作自己的个性,也时常呐喊"这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即使犯了错,也只是趋于表面的改过,而从未发过三心,未真正意识到改过对自我命运的重要性,佛说的因果报应也是一样的道理,今日犯下的错,种下的恶根,已经在悄然无息地修改着我们命运的轨迹,杂草不除,我们命运的那片庄家地又怎能迎来大丰收呢?
凡人之心读后感 篇9
暑假去了西安的终南山,父母认识一位让我们全家都很敬重的白老师,他送给我家一本书,书名叫《了凡四训》,并嘱咐我们认真阅读。我认真读了好几遍,我觉得看完这本书我学到了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看完这本书的心得。
《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得告诫书,被称为“中国历史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书”。这本书中 ,了凡先生以毕生的学问和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不要被命运束缚,命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
这本书包含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方”四训。这里主要说了,了凡先生自幼丧父,母亲让他弃学从医,学医可以养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听从了母亲的意见。有一天,他去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云南人, 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孔先生告诉了凡先生命里为官,并告诉他“你县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可以考第九名。”第二年了凡先生赶考,结果孔先生的话都一一应验。孔先生还告诉了凡先生,他以后是个大官,五十三岁那年因病而终,可惜没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话。知道自己五十三岁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无所求,无所思了。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圣人,哪里没有过错的呢?了凡先生决定从今天起改掉过错,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时,减免税负,关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后了凡先生不但有儿子,而且还活到了七十多岁。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说乐于助人,好施舍的人,这样才能把坏的命运变成好的命运。了凡先生告诫后人要有善心 德心 孝心。作为一个小学生更要学会这些。什么是善心,就是要乐于助人;德心我认为就是做一个有道德,公有德心的人。比如很多人会乱丢垃圾,我绝对不会乱扔垃圾,现在40度的高温,清洁工爷爷奶奶们冒着酷暑,在烈日下清扫大街,我请求所有人不要再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开车的叔叔阿姨会把垃圾随手扔在大马路的中间,他们就没有德心,清洁工们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捡垃圾,只要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给别人一份爱心;以后不管在哪里吃饭,我绝对不会浪费粮食,在学校吃多少打多少,不能吃不完就倒掉,因为,在山区偏远的农村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中午都没饭吃,我希望可以尽我小小的力量帮助到他们;孝心,就是知道孝顺父母,知道感恩。感恩我的家人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老师操心。
日日谦善,日日进步;这个是我以后必须每天都要做到的,我希望我身边的每个人都能读懂这本书,并明白书中的真谛。
凡人之心读后感 篇10
我在高中时读的《了凡四训》,当时就对其中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观点有深深的认同感。长期以来,我总是对这世界上的种种不公平很深的厌恶,因为我自己也因为户口和其他原因遭受到了种种我自认为不公平的待遇。我真的不愿意承认这些不公平与生俱来。对不公平的思虑使我成天神魂颠倒。因而《了凡四训》给我提供了思想的出路。
《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命运虽有定数,但是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唯一改变命运的办法,就是去行善,就是去布施。
也许你会不同意这个说法。很多恶人也是家财万贯啊,对吧。但是我想说,即使这是不对的,我信它至少没有坏处:一旦我相信了这个观点,那么我便不会再作恶。因为我知道我自己的恶果会作用在我自己身上,因而,社会会少一些作恶的人。
然而大多数时候是没有人怀疑行善的重要性的。即使你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行善,你的良知也会告诉你这样做。这时,就有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如何行善?
按照佛家的说法,行善,即布施,有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种。法布施是将善知识传授给他人,让他人心生欢喜。财布施,显而易见,就是将自己的财富贡献给他人。最后的无畏布施,是安慰众生,是他们脱离对事物的恐惧。
行善看似很简单,分类也的的确确很简单。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对行善践行却告诉我,行善并不是那么容易。原来我总是以为,给别人讲讲题,帮他们答疑解惑,便是行善,便是布施,而且还是果报最多的法布施。作为学习比较好的我来说,这也不难。但是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加上进入清华后排名的落差,让我很难适应。我找不到行善的机会了。
真的没有了么?还是,我的我执心让我必须要比别人强,才有时间,才有心情,去布施?然而布施不是居高临下的。进入清华以后,我的我执严重到连和他人交流都有问题的地步。我经常独自一人,经常在脑海里翻山倒海一样想着自己的事。我太自命不凡了,然而在一群优秀的人里,我失去了自己的站位。我刚刚意识到这一点,但愿意识到会加速问题的解决吧。
最后我想引用我们高中化学老师的一句话:如果你们以一个平凡人的心态去做事情,那么你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凡人之心读后感 篇11
《了凡四训》是明朝时期袁了凡为教育后代子孙而留下的家训,原名《戒子文》,对于被后人所拍成的电影,我受益匪浅。了凡先生平生是个人尽皆知的大善人,做了许多善事,因此也颇受人们的尊敬。他教育我们,人的命数是有限的,应当多多行善积德。但对于极善极恶的人,命数却不能约束他们。因为极善的人,如果平生做过许多善事,那么他原本贫穷的命数就会因为善事的多少而有可能变得富贵长寿,相反,极恶的人如果平生做过许多恶事,即使他的命数是大富大贵也会因此变得一穷二白。所以,了凡先生便劝诫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即使你不相信命数,但多做好事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亮点啊!了凡先生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自己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他年轻时曾有位道长给他算了一卦,那道长所算的和他命运要经过的也都相符,道长曾说,他命里无子。但因为了凡先生积善太多,命数改变,了凡先生幸运的得下了一个儿子。他认为:命运分先天和后天,先天命运是上天注定的,而后天命运则是由先天命运转化而来的。如果一个人行善积德,命运便会因他而改变,往好的方向转换;如果一个人作恶多端,命运便会因他而改变,往坏的方向转换。所以,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了凡先生则又做了补充,应竭力行善,竭力断恶。善也有大小善之分,虽说大小善都是积德,但也有大小功之分。相传有个县令,无意中被黑白无常错勾了魂,阎王便让牛头马面称他一生的功过,结果功大于过。县令感到奇怪,他平时并没有做很多好事啊。阎王说:“你曾阻止凡间皇帝动用百姓兴修水利,劳民伤财,虽未拦下,但你一念之间为所有老百姓着想,就是大功一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善有时可能只是一念之间,不一定非要做完上千百万的小善才叫大善。小善只为一人,而大善则为天下人。所以,我们也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看完这短短的视频,我原本浮躁的心也归于平静了,我由此领悟了很多,我也会努力,做一个行善积德的人。
凡人之心读后感 篇12
这本书主要描写马奇家的四个不同性格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善良和勤劳找到了自己幸福的故事小说,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马奇家的天伦之爱。她们的善良,对爱的忠诚及对亲情的渴望深深地感动了我。作者只描写了生活中很平凡的细节,但是却处处显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整本书朴素真实,像是一本家庭日记,但却充满了爱——是简简单单的生活之爱。在这四位姐妹成长历程中有着朋友之爱,亲人之爱,长幼之敬爱——这些爱在现实生活中都有,但却常常被我们所忽略,《小妇人》让我们重拾这些爱!它告诉我们如何怀用一颗收获的心体会、感受、对待爱,并为了这些爱,变得更坚强,更独立!从她们身上,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要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努学会了要力追逐梦想。梅格、乔、贝思、艾米,她们四个坚强、乐观的精神将永远贮存在我的心里。她们的微笑会永存在我的脑海中,提醒着我,要坚强,要乐观,要有一颗纯洁的心。
凡人之心读后感 篇13
1.正定与邪定
了凡在开始静坐时,三天三夜都没有妄念,看似非常入定,其实是因为他颠倒梦想,听天由命。表面上看起来很努力,其实是心灰意冷。禅师说,你怎能把为人一世的愿望一并舍掉呢?看到这里意识到,本心不是让我们无欲无求,让我们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全力以不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心的修行事中修,在做事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我意识。关于正定与邪定,最近感悟特别深刻,感觉自己就陷入了邪定当中,活在了幻想的互联网世界当中,对现实生活处于严重的逃避。而且自己用物欲把自己框住了,对于很多事物都失去了原始的动力与激情。这是失去生命本源的动力的,需要通过慢慢地跟外界接触,恢复内心的活力。
现在开始参加外界的活动了,也愿望多多跟人交流了,慢慢地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让自己增加生命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2.光求还不行,还要身体力行,付诸行动。
之前对本心有很多的幻想,总觉得只要坚持静坐学习本性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都不知自己内心想要的是需要自己通过积极主动的努力付出实践才可以得来。而且本心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只有在做的过程当中才可以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不断让自己的自我意识提升,甚至提升思想的维度。最近见了很多人,给我的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积极主动争取,被动等待只会让自己错失很多机会。
3.起心动念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在最近的生活当中,发现念头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特别大。当自己处于抱怨、愤怒、恐惧的时候,吸引来的东西都是抱怨、恐惧、愤怒的,而且会影响人的.心情,做事的态度以及做事的结果。当我抱怨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反思过去的生命当中,自己业障真的太重了。仗着自己有点聪明才智,锋芒毕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攻击打压别人。而且心气特别高,老想着自己很厉害,想要出人头地,成就欲爆棚。尤其是在跟人相处的过程中,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只想着自己痛苦,说话毫无顾忌,不考虑别人能否接受。而且生活中由于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于是整天怨天尤人,虚度光阴。这个状态跟袁了凡一模一样的。而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没有戒,更没有忏悔,因此依旧重复着之前的模式,身心没有得到改变。接下来需要加强戒的力量,尤其是拜忏,要增加改过自新的勇气和魄力。
本心的成长是调心的过程,最近工作上遇见了一件事情,自己接纳了自己的抱怨,然后整个念头发生了转变,做事情就会高效了很多,还出现了创造力。那一刻,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接纳的力量,也是我接下来要好好加强的点,训练接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