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精简读后感范例#】您是否在寻找有关“精简读后感”的文章?栏目小编为您推荐这篇,作品这本书让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体验了现实生活中未曾有过的事情。因此,我想抽出一些时间,为自己写一份读后感,整理出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不知道您是否了解如何撰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呢?当然,本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如果需要作出决策,请自行斟酌!
精简读后感【篇1】
最近我看了安徒生童话里面的《坚定的锡兵》的故事。我觉得锡兵特别的勇敢。从故事中锡兵不放弃的经历可以看出。故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得到了25个锡兵做为生日礼物,在这些锡兵当中,有一个只有一条腿,这个锡兵爱上了一个单足站立的跳舞的姑娘,但他经历了一个恶梦般的旅程,先是被一只玩具狗从窗上推到了地上的`水坑里,两个小孩为他做了一条纸船,把他放到河里漂走了;一只老鼠要拦住他,但小船已经被冲出好远了,后来小船进了水,沉了下去了,小锡兵被河里的大鱼吃掉了,这条鱼被买回小锡兵的家,最后小锡兵又看到自己心爱的姑娘了,但一不小心,锡兵又被小男孩扔进了火里,最后锡兵和小舞蹈家被熔化成了一块锡心。
这个故事里,锡兵尽管只有一条腿,但是它从不放弃,为了跟心爱的人在一起,一直奋勇向前!我从锡兵身上学到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中途不怕困难、险阻,要向着自己定下的目标不断前进。特别在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
精简读后感【篇2】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成长的寓言——《城南旧事》读后感》。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
像一位大师级的画家,她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人性世界。善恶,冷暖,为我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房间里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久久不能散去。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它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南部的一个四合院,英子温暖的家庭居住在那里。透过英雄和孩子稚嫩的眼神,向世人展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纯真是说不出来的,但它表达了世界的复杂感情。
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
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
“惠安馆”、“骆驼队”、“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每一章节都饱含着朴素的气息,感人肺腑。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
演讲稿:成长的寓言——《城南旧事》读后感》
第 2 页共 2 页初一班章张帆
他们都和英子一起玩,一起聊天,一起生活。他们的脸和声音还在,但最后都离开了英子。他们的离去,让英子坚强了、也长大了。
《城南旧事》用其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的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的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城南旧事》所描述的那个“大时代的小故事”,不是以痛心疾首的忏悔意识来追忆,而是以一种豁达从容的祥和心态来体味。她描述了那一代人记忆中挥散不去的一瓣瓣心香,是他们情感深处发酵过的一坛陈年老酒,是他们用自己的心滋润着孕育着那段“城南旧事”。生活的许多细节都充满了浓浓的怀旧之情,其中保存了一份难得的温暖:
像学校的钟声和孩子们的歌声,像锚机井,像水车,像狗在烈日下伸出舌头,像蝉鸣的雨声,像安静的小巷
这样一个安静的故事不是故事,而是一个关于成长的寓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其实我们也一直都在离别,和我们的朋友,家人,旧时光里的自己,在哀叹离伤的同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悄悄的长大了。
我们在座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那飘逸在童年角落,让人回味无穷的点点滴滴,或喜或悲。同学们,请不要为失去的时间而失望,因为这是成长。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精简读后感【篇3】
我读过许多书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论语》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学生,理解的不够深刻,可我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些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我喜欢里面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这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会使我们终身受益。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乐乎”讲了温习的重要性,学习而时常温习,才能使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成为自己的东西。这难道不是一件令我们愉快的事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土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自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做什么事都应该严谨踏实。在学习上,要学会积累,不能因为小知识而不去学,如果小知识如果积累起来就是大智慧!“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知识只有时常温习,才能牢牢的记住,牢牢的掌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学习不能觉得厌烦,要认真的对待学习,要有一丝不苟,不厌倦的精神。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这些精深的句子,难道还不足以表现出古人的智慧吗?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对学习缺少一丝不苟,认真的精神了,我作为一个小学生,感到非常惭愧。《论语》是使我感触最深的的一本书。书中的知识就好似辽阔的大海,无边无际,而我只是大海里的一只小船,在辽阔的大海里前进着。
这些道理是我终身受益无穷,将会使我们进步,是我们成长!
精简读后感【篇4】
《坚定的锡兵》的.故事内容是,在从前,有一个锡兵他被装在一个盒子里,里面有二十五个小锡兵,其中有一个小锡兵只有一条腿,因为他是二十五个小锡兵里最后一个被做出来的,锡溶剂不够了,所以他只有一条腿。今天,正好是小男孩的生日,就拿着二十五个锡兵的礼物,把他们摆在了桌子上,但小锡兵一个腿都能站的稳稳地。
小锡兵看见了远处有一座城堡是用纸做的,城堡旁边有一位跳舞姑娘,小锡兵很喜欢小姑娘。但是魔鬼从盒子里跳出来阻止了小锡兵和小姑娘跳舞。小锡兵很是愤怒,拔尖向魔鬼冲去。魔鬼很厉害,小锡兵奋力抵抗,但还是被打下了窗户,掉到了大街上,被两个小男孩玩纸船扔进了河里。
水越流越急,小锡兵被冲进了下水沟,在下水沟里战胜了水老鼠。他在水面上飘着,又被一条游过来的大鱼一口把小锡兵吞进了大肚子,小锡兵觉得鱼的肚子很狭窄,可是小锡兵任然在里面站着,扛着他的毛瑟枪,战胜了大鱼。
最后小锡兵和小姑娘虽然被熊熊大火烧死了,可是他们留下了一个锡块,仔细看,上面有锡兵和小姑娘的浮雕,他们永远不分离了。在生活中,我们要向小锡兵那样,勇敢和坚强。
精简读后感【篇5】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名言,它与我们的学习息息相关,读书能使我们增长见闻与知识,因此,读书的心得感悟也非常重要,它能使我们领悟人生的道理,使我们接受人生的启迪。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叫《骆驼祥子》。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车夫祥子的梦想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可就在即将要实现梦想的时候,却被人骗了,多年的积蓄瞬间没有了,祥子的愿望突然间破灭了。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事情使祥子更加感觉到社会的残酷,最终祥子因为生活的悲惨导致了自己的自甘堕落。
这本书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与当时人们的生活过的非常的苦,还有那些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地去欺骗别人,比如本书中的孙侦探,他竟然无情地去欺骗别人,使祥子转眼间一无所有。接下来的虎妞难产以及各种各样的困难,令祥子跌落进人生的最低谷,最后祥子不再对生活抱有希望了,他开始堕落……
祥子的堕落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当时社会上的黑暗与残酷,还有人们都缺乏乐于助人的精神。祥子的一生虽然悲惨,但是身边的忠诚的骆驼是他的希望,骆驼给予了祥子希望和点燃了祥子实现愿望的斗志,但最终还是以失望落终。
读了这本书之后的几天,令我总是回想起来祥子那被黑暗社会摧残的一生,这本书带给我的心得感悟是深刻的,它令我想了很多……
精简读后感【篇6】
起先读冰心的《繁星》《春水》两部小册子,总共才用了两个小时,并未留下什么深的印象。后来再读这两部小诗集时,用了四五天。读的时候,也不曾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在里头,只道是平平淡淡地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整合一集罢了;也只是平平淡淡的文字,并未有什么“诗的韵味”。
看完后便交给了另一位同学。看罢,她便问我《繁星》第一首是何意义。我摇头表示也难理会。她便说道:“我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只是想起个故事来:同一个班上有两个学生,他们互不交谈,只是默默地将对方当做榜样,以此成绩均名列前茅。……”听罢,我猛然一惊。再看看那首小诗,写道: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它的意义正在于此吗?
以此而言,在这些平淡的、短小的文字里,藏着多么深刻的思想啊!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这是对“童年”的多么美妙、多么深刻的阐释啊!
精简读后感【篇7】
范文一:
通过阅读《把信送给加西亚》,很有一些感触,故事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却是一个永不过时的故事,它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些精神主动性、责任感、忠诚和自信。
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发展,都需要有主动性、责任感、忠诚和自信的员工,也需要像罗文这样的信使。主动性、责任感、忠诚和自信,不仅有利于个人所在的单位和部门,而且对自己的利益最大。一个人一旦养成了一种职业的主动性、事业的责任感和对集体的高度忠诚,并时刻拥有自信的品质,便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一个最终能获得成功的人。
主动、负责、忠诚、自信是美德和职业道德。我们需要这种美德。我们需要像罗文这样的人。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这种职业道德,把这种职业道德作为一个人必备的品质,具备了这种品质,我们的工作肯定会更加精彩、更加成功。
我们的事业要想获得成功,每个人的主动性、责任感、忠诚和自信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我们作为一个公司的潜能也将无比巨大。但是,成功是有前提的,它要求我们要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并要专注于这个目标,清楚地认识它,明确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并且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知道怎样完成任务;同时,他们具有良好的素质、完成工作的干劲、实现目标的热情、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们要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做起,逐步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由无数的小事组成的。每一件小事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我们能否最终取的成功。
我们一定要树立工作责任心,树立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观念。同时要对人忠诚、对领导忠诚、对公司忠诚、对党和国家忠诚。我们应该凡事认真负责,懂得用心思考问题,绝对不损人利己、损害公司和国家的利益。
我们必须主动开展工作。学会认真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满腔热忱、充满自信的投入工作,讲团结,顾大局,只有这样,泗洪县移动分公司才能加速发展,个人也能够不断进步。
范文二:
人生在世,莫过于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态度,阅读了《把信送给加西亚》后,使我更坚信自己该怎样走好人生的路.
可能并没有真正去想过什么叫敬业,对于我个人简单的理解,就是钟情于自己教书育人的工作,并且矢志不渝,执著追求,以至于废寝忘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可惜以前我虽然热爱自己的事业,有着较强的工作热情,但实在也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书中的所谓的主人公罗文也只是一个象征意义,意味着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
我想读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渺小而狭隘。事实上,我可以像罗文一样当信使
读初中时,我记得这样一首诗:宝剑锋来自磨砺,梅花香来自苦寒。我也知道勤奋是成功的基础。
《把信送给加西亚》一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在人生拼搏的道路上要甘于吃苦,敢于奋斗,勇于进取.人往往会受自己的习惯控制,我也是如此,当我心中的习惯如猛狮一样在身上撞击,我也就表现出虚荣,懒散,无所谓每天就着台灯,回顾一下自己一天的得失,信手写下自己的体会,这并不是一件难办的事,但有时我却很难做到,这也就思想上的懒惰了,也引发了我很多的理想和愿望无法实现,身心被庸俗的社会所腐蚀,成天奔波于自己灵魂的背叛中,我想要取得成功,必须不怕苦累,不怕牺牲,不畏艰难,不计个人得失,付诸行动,付出代价,快乐也会伴随在身边,消除很多多余的浮饰.
这也是我最欠缺的,虽道它是赢得成功的关键,但要想把这作为我自身所具备的,实在达不到.我往往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担心,怕这怕那,结果一事无成.书中向我们传达了只要对成功充满信心,那么我相信,你能行!
的信息.我想我该拥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意志,让积极的信念成为我勇气倍增的力量源泉.在工作岗位上创造一个个成功的奇迹.
书本外表的薄和拙虽体现了故事内容的简单,但它告知我――一个处于并不特别乐观的人民教师,应该有的生活态度――敬业,忠诚,勤奋,自信和良好的心态.我想把这消化掉已经足矣!
范文三:
在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公司职员孔星让我交元钱到财务部买一本书。就这样我开始读《把信送给加西亚》。
在外漂泊多年的我,也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无论是从最初的5s到现在的8s,还是海尔的管理模式到日本的精益管理。我觉得只有《把信送给加西亚》讲得最全面,它把什么都说了。
我觉得书中所倡导和推崇的罗文精神正是企业所缺乏和想要追求的。
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的玻璃杯。邻居很生气,声称。5美元。这.
5美元在当时是天文数字,足够买一只产蛋鸡。那男孩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并后悔了。父亲见儿子难堪,就拿出来了
五块钱,说:这钱是我借给你的,一年后还我到底。 男孩赔了钱之后,便开始艰苦地打工。
最后,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把天文数字准确地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后来成了美国的罗纳德·李根。
他还回忆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错,让我明白什么是责任。
确实,承担责任需要艰苦的工作。有些责任我们应该承担,而不是逃避。但是,承担责任也必须有一定的原则。有些责任不能盲目承担,要量力而行。
在我们做某事之前,我们应该对整个事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正确估计我们的能力。否则,你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精简读后感【篇8】
《雷雨》,“到底什么才是公正”这个问题在我脑中徘徊了好久。为什么故事的结局那个最该死、最该疯的人安然无恙?为什么那么多无辜的人就死的死,疯的疯呢?
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正因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杯具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向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向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向穿着的旧衬衣,都能够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此刻他眼前的这个女生。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因此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此刻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一样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曹禹最喜爱繁漪这个主角,但他没有刻意美化她。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正因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生在失去一切期望后,她只能疯。我也很可怜她,两个男生都抛弃了她。而她只是在自以为是的感情中毫无头绪地磕碰,也许她只有这个下场,也是正因作者怜惜她,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可怜的女生!
精简读后感【篇9】
年仅23岁,清华大学的学生曹禺挥笔写下惊世之作——《雷雨》,同时造就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我重读《雷雨》,依旧对他二人颇有感触。他二人便是曹禺最先构思出的角色,周蘩漪和周冲。
周蘩漪。她疯了,不断地有人说她疯了,周朴园,周萍,读者,最后她真的疯了。作为妻子,她背着丈夫偷人;作为继母,她与儿子通奸。她辛辣,她尖锐,她魅惑,她也勇敢。她无视那些所谓的“金科玉律”,冲破道德的枷锁,违背人伦。是谁迫她如此这般?是那死气沉沉的周家老宅?是那蛮横专制的周朴园?是年轻男人的气息与诱人的爱情?或许,她只不过是生错了年代。
曹禺与那位写下“红楼巨作”的曹老先生有些许相似,有一个无望的家。终日弥散着的烟雾的家;有一个废人般的哥哥的家。史太公不受宫刑之辱,或许就没有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想或许也就是这样一个家造就了一个五四青年,一个戏剧大师,一个叫蘩漪的女人,一部《雷雨》。社会对女性的性爱压抑,专制男人对女人的统制,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这个年代造成了一个雷雨式的人物的爆发,其中就有一个女人叫周蘩漪,其中就有一个男人叫曹禺。
蘩漪的儿子周冲不知为何没有她那动人心神的魔性,他或许是剧中最脱离“雷雨式”的人物。他不像蘩漪,他只是个孩子,有点傻气的孩子。我曾经也大概地看过人艺的话剧《雷雨》。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围绕着八个人物,我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