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小数的课件(汇编五篇)

2024-04-01 11:46:02 小数课件

【#实用文# #小数的课件(汇编五篇)#】关于“小数的课件”我们有什么可以了解的呢,让我们踏实前行不断追求进步。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 良好的教案和课件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数的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个数除以小数”P28--29例4、例5及“做一做”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除数转化成整数,正确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2.3×100=你是怎样口算的?

1.6÷8=

16÷8=

160÷800=怎么口算得这么快,你有什么发现?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中国结”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师:“中国结”代表吉祥如意,表示喜庆。逢年过节老百姓喜欢把它挂在家里。国庆节快到了,小明和奶奶也想编几个“中国结”装饰家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设计意图:以生活化的事例引出数学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采用中国最传统的工艺“中国结”,让学生受到中国优良文化的熏陶,进行德育教育。〕

1、课件出示例4。

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谁来列式?(指名回答)

老师板书算式:7.65÷0.85=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要求这些丝绳可编成几个“中国结”,就是求7.65里面有几个0.85,所以用除法计算。)

2、观察并比较式子的特点。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上节课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上节课学习的除数是整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

3、揭示课题并板书。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那这节课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三、探究新知。

(一)小组合作,初步探索计算方法。

1、估算。

师:谁能先估一估大约能编几个?你是怎样估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动脑筋想一想,能否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或前后桌同学交流,然后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算一算。开始吧。

2、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了解情况。)

3、交流反馈,渗透“转化”思想。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算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预设:

①7.65米=765厘米0.85米=85厘米765÷85=9。

学生汇报后,师:你为什么要转换单位呢?引导学生说出为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师评价:你好聪明。通过转换单位,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但是,如果没有单位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

②7.65×100=7650.85×100=85765÷85=9。

师:你为什么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100呢?(这样就能转化成整数)也就是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你是根据什么来转化的?(商不变的性质)

这位同学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100也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算。真了不起!(板书完整)

③可能还有学生可以直接用竖式笔算。

师:刚才老师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是直接列竖式计算呢?我们来看看。

预案一:如果学生做对但书写不规范完整。先让学生说算理。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其实这位同学也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但是在这个竖式中,除数还是0.85呀,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写的。先让学生说算理。

师:你真了不起,能把“转化”的过程在除法竖式中体现出来,这样让人看得明白、清楚。真棒!

〔设计意图:把问题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4、师示范书写格式。

师:那这种竖式的格式是怎样书写的呢?下面老师来示范一遍,请同学们认真看,仔细听。教师边说边写。

师:先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转化成整数,把原来的小数点和零划去,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把原来的小数点划去就可以了。这时,原式就转化成了765÷85,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方法来计算。

师:同学们知道怎样列竖式计算了吗?请在练习本上像这样列竖式重新算一遍。

最后在横式上写上得数、单位再答题。

6、反馈练习

学生们学会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吗?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下面各题的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怎样移动小数点?(不用计算,在竖式中写一写。)

62.4÷2.62.38÷0.34

小数的课件【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苏教版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86到87页"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我从三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小数乘小数是在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因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是直接在积上点小数点,而无需在位数不够时用0来补足。我想学生要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并不难,关键是在理解算理的前提下去归纳算法,这才是完整的计算教学。

3、根据以上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算法;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体会数学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感受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

5、教学安排: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以学生自主探索,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为主,加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新颖练习为辅,突出计算教学的本质。

6、教学准备:课件的演示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计算教学,计算本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它在现实中却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为了使学生顺利的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的要求,本人在教法学法上突出体现以下五点:

1、以情境教学促学习动机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房间面积的现实情境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小学生入学前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包括一些模糊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把学生那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成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2、以估算促笔算,突出算法多样化

在学生列出2.8×3.6后,安排了学生先估算,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同时为学生探索笔算提供了一种支持过程,通过笔算与估算的比较,进一步验证笔算的合理性

3、重视过程,突出算理

算理是小数乘小数理论依据,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又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是计算教学之根本。传统教学中就一直重视让学生明确算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强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算理算法,只有明确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才能进行准确、灵活的计算;才能突破难点,实现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小数乘小数的难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我认为只有当学生深刻明白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才能真正的突破难点,因此在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去发现把因数看成整数计算的积和真正的积有什么关系,弄清楚为什么还要缩小积的倍数,应缩小多少倍,从右往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只有重视弄清算理的全过程,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突破教学难点。

4、多种形式应用,促进内化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我在练习环节中,变换了练习的呈现方式,设计了有坡度的多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计算技能。

5、注重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两次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加强小组合作,同桌交流,通过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和班级研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为此,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1.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2.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3.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4.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让学生参观小明的房间,说说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口答出哪个事物的面积,学生只能说出床的面积:2×1.2=2.4,而对于房间,阳台的面积只能列式,以此来复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积的变化规律,然后找出3.6×2.8,2.8×1.15与2×1.2式子的不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的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二、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1、估算引路,大胆猜测

先让学生估计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在估算的时候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最大值和最小值,找出3.6×2.8的积应在9和12之间。

估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为笔算提供一定的支持过程

2、细化过程,掌握算理

这个环节,是本课中突破难点的核心环节,本着"授人以渔"的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探索计算的方法,提出问题: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此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学生能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

然后学生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再抛出问题: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该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呢?这个才是学生思维的困惑处,此时安排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全班交流汇报时,教师再借助于课件具体,形象的进行演示,()让学生弄清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然后引导学生再一次借助于课件的演示完整的叙述推导过程。然后,再结合前面的估算结果,与笔算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按上面的计算方法算出的积是合理的。建立了估算与笔算的联系。

在教学试一试时,我直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完全放手,大胆尝试,在完成后再同桌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第二次的同桌交流是在例题积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的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在掌握算理的这个环节,通过扶与放的结合,循序渐进的推理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迁移类推的思想。

3、加强口算,提升算法

出示课件(已知:482×73=35186,求:482×7.3=,48.2×7.3=,4.82×7.3=),让学生快速找出积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第一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旨在减少学生的繁琐计算,直接运用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体验和发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简便方法,为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4、回顾比较,归纳方法

对比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我直接提出问题:比较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进一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一算,二数,三点点"简洁的话,概括了小数乘法的算法,便于学生的记忆。

这个环节的设计,以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为线索,层层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结出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不巩固的教学,就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准确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所以教师应善于剖析学生的错误思维,组织有层次,多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在轻松愉悦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有效的形成计算技能。我安排了5个环节的练习:

1、帮帮小马虎(出示课件)

把学生曾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错误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避免学生在作业中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2、给积点小数点。

运用所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巩固新知

3、等式变形

第二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不过这次是根据积的位置,确定因数的小数位数,在开放练习中,更加凸显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位数关系。

4、我做小判官

形式新颖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高涨,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让学生明确点小数点后,积末尾的0应划去。

5、课堂作业

通过适量的课堂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目标所完成的情况

四、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数学学习总是环环紧扣的,一节课结束了,应留有余味,为下节课埋下思维生长的起点,于是我出示了:16×24=384,求:0.16×0.24=?

第三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为下节课的教学,积的位数不够时应用0来补足,埋下思维的生长点

总之,本节课,我紧紧以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算法,摈弃了大题量计算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设计能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关注思维的有效生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小数的课件【篇3】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前一节课《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得出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和口算。

2、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教具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二、 教法、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这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教法、学法指导上应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卧室内几种物品占地面积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促发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在让同桌合作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班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三、 说教学程序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出示例2的平面图)

昨天我们参观了小明的新卧室,并且运用集体的智慧帮他算出了卧室和阳台的面积,小明非常佩服大家。今天,他又邀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房间的新摆设,并且想再次考考大家:在他的新卧室里,你们还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哪些是你们已经会解答的,哪些是还需要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的?你们有信心吗?

1、 说说:图上又告诉了我们哪些新信息?

(学生发现的信息应该是:房间里多了床、床头柜、写字台、书橱、阳台上多了花架,以及每样物品后都有一道乘法算式,也可能有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意思。如果没有可选择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或者发现表面是长方形的家具有哪几样,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表面是正方形的物品它们的边长各是多少。)

这里可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并排板演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现代心理学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个环节以帮助小明计算家具占地面积以及寻找新知来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复习了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1、尝试计算,发现问题

问:这些数学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它们和昨天学习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乘小数)

师:在小数乘小数这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

(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计算要求:每人选做一题,如果在做题时有新发现或有疑惑的,可同桌交流。)老师巡视

指名展示作业,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或疑惑,并且说说自己的处理方案。 以及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选做1.95×1.1的同学应该毫不费力就能完成,并且发现自己所做学题就是昨天学习的类型,而选做别的习题的同学可能就会说出自己在点小数点时的困惑并能根据小数点移动规律来确定解决方案。)

2、 利用检验,解决问题

问:用这样的方法计算正不正确呢?

现在我们就以计算花架占地面积的算式0.28×0.28为例,谁能有一个快速的检验方法?同桌可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用估算的方法,也可能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向同桌、向全班同学叙述自己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小数乘小数"里的新内容积小于1的情况,计算时要注意: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来补足。)

根据你们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你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小明卧室内另几件家具的占地面积吗?

要求:同桌两人每人选做两题,做完后互相检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情况,并说说遇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时候怎么处理的。

(设计意图:周玉仁教授倡导: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 环节在推进过程中我都力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验证、解决,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3、针对练习、强化认识: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0 .7 1.0 5 0.1 8

× 0. 9 × 0.0 6 × 0.3

6 3 6 3 0 5 4

提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在"练习"中拓展问题。

1、说说积是几位小数

0.67×0.13= 1.02×0.76= 0.045×14=

2、解决实际问题。

(1)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一些?大多少平方米?

(2)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0.75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0.024

(设计的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 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

四、趣味探索。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3×0.3=

0.33×0.33=

0.333×0.333=

0.3333×0.3333=

0.33333×0.33333=

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计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0.28×0.28=0.0784 (平方米 )

0 .2 8

× 0. 2 8

2 2 4

5 6

0 .0 7 8 4

答:花架的占地面积是0.0784平方米。

小数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生在了解小数产生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小数和整数一样,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计数单位及进率。

教学难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学情分析:

三年级时学生已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会认识小数以及读写法,知道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会进行两位以内小数大小的比较,以及一位小数的简单加减法。在生活中,小数的应用也普遍,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小数认识的基础。

教学方法:

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尝试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大家在逛超市的同时,找找看,你在哪儿发现了数?是哪些数?

2.认识他们吗?读一读,生活中,这样的数多不多?还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数?

3.在我们身边随处都能找到小数,小数的用处可大了,所以,我们今后还要反复学习小数,接下来我们继续去数学王国探究小数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一位小数

出示一米长的纸条

1.估一下,大概有多长?

2.确定是一米长的纸条。

出示长方形的纸片,老师想知道这个表的长和宽,怎么办?(量)

3.用一米的纸条做尺子,来量数位表的长。

(板书)1分米

1/10米

0.1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

也就是说1分米是把1米平均分10份里面的1份,也就是1/10米

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米

【设计意图】

用一米的单位来量,得不到一个整米数,然后用分的方法引出小数0.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产生及其作用。

5.通过测量,得到:长是3分米。

3分米

3/10米

0.3米

6.学生活动

(,用小数表示是(??)。

(2)在方格纸上涂出0.6,你打算把方格纸平均分成多少份?

涂其中的几份?

【设计意图】

即时练习,举一反三,通过想、说、做,使学生明白以为小数与分母是10的分数的关系,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二)认识两位小数

1.量出长方形的宽

(板书)

1厘米

1/100米

0.01米

2.得到21厘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21厘米

21/100米

0.21米

3.学生活动

(1)在方格纸上涂出0.06,你打算把方格纸平均分成多少份?涂其中的几份?

(2)如果要在方格纸上涂出0.65呢?

(三)认识三位小数

如果仔细看,这个数位表的宽比

1毫米

1/1000米

0.001米

(四)如果我们需要更加精确的数,可不可以再分呢?分的完吗?

【设计意图】

在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有层次,有规律地认识两位小数,学习三位小数,降低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难度。

(五)小数的计数单位

课件演示:用一个正方体的分解来演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分别写作:

0.001……

(六)教学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10个0.1是1,10个0.01是0.1,10个0.001是0.01,也就是说,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进率是10。

师:同整数一样,小数里面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进率都是10。

【设计意图】

直观演示,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加深学生对用“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意义的过程的理解,二是通过观察,能更容易的理解小数计数单位之间进率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勇闯智慧岛”

1.看图写出分数和小数。

2.我是小法官

四、课堂总结

2.评价学生活动,下课。

小数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感受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2、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小数的计算问题。下面进行几轮计算比赛。

第一轮:看谁算得对。

10×1.3 0.32×100 24+0.24 3.2×0.6 15-0.15 1.9×0.02

0.4×0.5 1.25×8 2.5×4 0.24×4 200×0.16 0.6×0.1

第二轮:看谁算得巧。

25×73×4 32×103 76×8+2×76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教师小结:在整数乘法中,我们运用乘法的一些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2、提出问题: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

学生猜想。

(设计意图:小数乘法和加减法的口算,是进行小数简算的重要基础,所以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看谁算得巧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调动起原有的整数乘法运算律的知识经验,并大胆猜想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

二、观察验证。

1、教师提出验证要求: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成立呢,需要我们举例来验证。

出示几组算式,提出要求:先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0.8×1.3○1.3×0.8

(0.9×0.4) ×0.5○0.9×(0.5×0.4)

(3.2+2.8) ×0.6○3.2 ×0.6+2.8×0.6

(1) 学生计算,汇报结果,发现每组的两个算式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

(2) 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学生发现:第一组两个算式中,两个小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结果相等,符合乘法交换律。

第二组的两个算式中都是三个小数相乘,左边先把前两个小数相乘,再乘第三个小数,右边先把后两个小数相乘,再和第一个小数相乘,结果相等,符合乘法结合律。

第三组左边是把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右边是把这两个数分别乘以这个数,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也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

(3) 乘法的这些运算律是否在小数乘法中普遍适用呢,小组合作,再例举几组有这样关系的算式,通过计算来验证一下。

(4) 交流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5)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乘法运算律的推广和运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举例、再观察、发现的验证的过程,不但使学生经历形成数学知识的过程,,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知态度。)

三、实际运用

1、谈话:乘法的这些运算律在小数乘法中有什么用呢?

2、试一试: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 0.32×403

(1)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0.25×0.73×4 0.32×403

= 0.25×4×0.73 ..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 0.32×(400+3)

= 1×0.73 = 0.32×400+0.32×3.乘法分配律

= 0.73 =128+0.96

= 128.96

(3)教师小结:看到算式,首先要观察数据特点,再根据数据和算式特点,合理运用乘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练一练:用简便方法计算。

7.6×0.8+0.2×7.6 0.25×36 0.85×199

(1)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的。

3、运用乘法交换律,还可以对小数乘法进行验算。

完成练一练第2题。

4、独立完成第87页第9题,交流思考过程和计算过程,通过交流使学生体验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有简便运算的经验,所以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主要让学生尝试练习,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体会运算律的运用,掌握正确的简算方法。)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87页7、8、两题。

推荐阅读

上一篇:2024工厂班长发言稿十三篇 下一篇:党支部三季度工作总结汇集8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