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小数初步课件

小数初步课件

发布时间:2023-11-02
1 小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小数初步认识课件
小数初步课件
小数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教案是知识传授的精准打击。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为您搜索到的“小数的初步认识课件”相应资料,请不要独享这个好消息欢迎与身边的朋友分享!

小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1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初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读、写分数”“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二、课标解读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初步认识分数时主要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进行,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奠定基础。

(一)利用生活经验,激发认知冲突 1.说情境,唤醒生活经验

单元主题图呈现了“秋游户外野餐”的场景,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秋游”情境,重点说一说与小伙伴分享物品的经验,如分糖果、矿泉水、蛋糕等。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体会分享物品时,一般采取“平均分”的方式。2.分实物,激发认知冲突

在学生充分体会“平均分”的方式时,可以进一步让他们直观感受平均分。例如:在信封中装有各种不同形状的纸片,让同桌分一分,要求两人每种图形分得的纸片张数同样多,实地感受“平均分”,当剩下一张纸片时,让学生思考该怎么办?体会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得到整数个,从而激发认知冲突,引出新知的探究,充分感受分数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需要。

(二)借助动手操作,丰富认知表象 1.通过“折一折”,认识几分之一

教材先从实物模型(月饼)开始引出分数的产生,帮助学生理解在“平均分”的前提下,一块月饼的“一半”就是它 的,体会分数的具体含义。教学中,可以因势利导,借助面积模型(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让学生折一折,注

意怎样折表示平均分,看看平均分成几份,指出这样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怎样表示。在初步建立分数模型的基础上,弄清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一份,分子就是1。2.通过“涂一涂”,理解几分之几

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即通过折纸活动进行平均分,确定将纸片平均分几份,表示其中一份就是几分之一。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给对折好的纸片涂色,涂两份、3份等,说说可以用分数多少表示,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与几分之一建立联系,例如:四分之几里有几个四分之一组成,四分之几与四分之一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等。

(三)运用几何直观,体会算理、算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数学思考”中首次提出“初步形成几何直观”的目标。几何直观是指借助于见到的(或想象出来的)几何图形的形象...

查看更多
2 2023小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汇集9篇)
小数初步认识课件
小数初步课件
小数课件

教师根据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授课,每位教师都需要仔细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准备和认真撰写。您是否正在寻找适合的教案课件呢?我推荐一篇与“小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有关的文章给大家一起查看,感谢您阅读本文!

小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88-89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这是学生在课本中第一次接触小数,虽说是第一次,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识别小数,并会正确读写。、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学习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二、说教法

1、生活情景引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突出小数与生活、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充分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

3、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

三、说学法

1、通过生活情景和已有生活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1、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发挥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不仅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

2、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出小数的含义,在交流中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创造性学习的境界。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引入课题请大家看一段录像(去超市),你看到了什么?小声说一说,读一读。橡皮0.41元一箱奶29.83元一箱啤酒160.90元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会说。

1、这些是小数。

2、数的中间有一个小圆点。……师:是的,像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字,我们把它叫做小数。而小数中间的这一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商品的价格是学生生活中与数学最密切的内容之一,在超市中的所见可以轻轻松松地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小数,初步感受小数的现实意义。)二、读小数谁能放声给大家读一读,边读边想:小数的读法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以前一样,小数点右面的数是几就读几。

教师肯定读法,要求同桌互相读一读。除了老师写的这些小数,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小数,可以自己读,可以请大家读。

师表扬大家发现得还真不少,可见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小数。(小数该怎么读,...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