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赤壁怀古读后感集锦11篇

2024-01-19 10:26:25 赤壁怀古读后感

【#实用文# #赤壁怀古读后感集锦11篇#】应该首先努力阅读和了解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最杰出的作家所著的书籍,大家应该都读过读后感书名,让人产生深刻的共鸣。那么如何写一篇尽善尽美的读后感呢?请你阅读我为您编辑的“赤壁怀古读后感”。

赤壁怀古读后感【篇1】

《前赤壁赋》作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黄州编管期间。1079年,他因所作诗文语涉讪谤,被逮入狱,备经严勘,几经死地。次年被贬黄州,过着“半犯人”的管制生活,壬戌?1082而作此赋。他在黄州所作的诗中曾经描写过此时的困苦心情:“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受这种政治斗争的严重打击和直接刺激,升起在苏轼心底的主体情绪,便是那忧患人生的浓浓苦闷。这在他同时期所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过明显的袒露:大江东去的澎湃浪涛,冲刷走了千古风流人物的辉煌业绩;而现实环境中的我,更是“早生华发”和深慨于“人生如梦”了。不过,《前赤壁赋》似乎并不如此低沉。文章一开始便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明丽如画、恬静优美的环境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绘了初秋时节江上的自然风光,衬托出游人平静爽快的心境。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显示出作者对明月的喜爱。作者与客人乘坐在小船上,微风拂面,举杯共酌,一时雅兴大发,朗诵起描写明月的诗歌来。从游人这些活动里,逼真地写出了封建社会人士大夫特有的兴致和雅怀。“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两句是写月出的情景。作者突出地写了月出时的动态。“徘徊”一词,用拟人化的手法,使月亮也具有了感情-色彩。你看那月亮像游人一样陶醉在良辰美景之中,不愿离去,以致缓缓而行。这就委婉地折射出了游人的意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月下景色。白茫茫的露气像轻纱一样笼罩着江面,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月光映照着辽阔的江水,水光远接天边,水天连成一片,呈现出极其优美的景致。作者与客人在这样美的江面上怡然自乐,乘坐一叶扁舟,尽兴漫游,任船随水飘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浩浩荡荡,凌空驾风,任意翱翔,不知要飘到什么地方;又好像离开人世而超然独立,像飞到仙境一样。浩荡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一齐浮现在人们眼前,泛舟而游之乐深深感染着读者。在“乐甚”情况下,自然是“扣舷而歌”了。

赤壁怀古读后感【篇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段首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稼了,雄姿英发”。在“小乔初嫁”的后面,着一个时态助词的“了”字,不仅词意别扭,而且在古人诗文中颇为少见。这是值得慎思的。毛稚黄论东坡《念奴娇》云:“‘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论调则了字当属下句,论意则了字当属上句”。这说明他对苏词中出现的“了”字,已有所怀疑,但意见还模棱两可,没有进一步探索。

明天启壬戌版梅庆生注《苏东坡全集》中载《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段首名,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这应该让大家恍然悟到,现在苏词通行本中“小乔初嫁了”这个“了”字,是后人对“正”字的错写和误值。再查清嘉庆版《白香词谱》,其中载有元人萨都剌《念奴娇石头城用东坡赤壁韵》后段首句:“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现在把这一句,按古人句读,分成三句。依照词有一定句数,句有一定字数来看,萨词是用“、五”的句式,而不是用“六、五、四”的句式。他既然用东坡赤壁韵,可见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段首句,也是依照词的格调,用“、五”句式填谱的。明版梅注苏词,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不仅词意比前挺拔流畅,而且符合词的格调。再看毛主席《念奴娇昆仑》后段首句:“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么雪”。又《念奴娇鸟儿问答》后段首句:“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可见古今词笔一致,都是用“、五”的句式,严格遵守词的格调的。从以上词例来看,可以证明现刊苏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小乔初嫁了“的“了”字,是下一小句开头“正”字的错写和误植。

赤壁怀古读后感【篇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北宋大文豪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直是我的最爱,词中所蕴涵的大气磅礴的气势、豪迈的英雄气概、浪漫的伤感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我,而这几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年轻潇洒、才气横溢的副教授康震在百家讲坛对苏轼传奇人生的精彩解读更增加了我对这位伟大文学家的景仰之情,尤其是今天的《潇洒东坡》再一次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官场失意的苏轼举家来到湖北,面临无钱、无房又无粮的流放生活,苏轼却没有颓废下去,而是潇洒面对人生,却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长江边的赤壁,看滚滚不尽的东逝水,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天籁之音,诵出了千古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把惊心动魄的美丽和潇洒而多情的感伤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谱写了震撼古今的伟大绝唱,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洒脱、何等的撼人心魄!

赤壁怀古读后感【篇4】

《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壮志在胸,三十成功立业,风采令人折腰。

我胸怀大志,却一无所有,正待大展抱负,以抒写我美丽人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建功立业过程任重道远,需要我攻城拔寨,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郎如此,我欲如何。笑看人生,多情笑我,人生如梦,戏如人生。

我自对公瑾非常崇拜,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仰敬之余,不禁感叹岁月蹉跎。东坡先生华发生时叹赤壁当年;我今尚年轻,廿几年头岁月中,我追梦之余,养性之余,谈笑人生。我应紧追公瑾当年,多情风流,羽扇纶巾,建功立业。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忆苦思甜,人道是。豪情今虽在,前路依然坎坷,依然遍布荆棘,漠然视之。万水千山总是情,我何惧孤独上路。

怀古尤有周郎在,忆苦直追东坡居士。指挥若定,从容潇洒,英雄本色,我应向往。多情应有,谈笑风生,淡泊明志,宁静志远,等闲视之。

樯橹灰飞烟灭,待我功成名就之际。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莫等华发生时,叹公瑾遥思赤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赤壁怀古读后感【篇5】

当子瞻习惯了穿林打叶声,学会了在痛苦中陶醉的时候,就已经对过去告别了。他无缘去治国平天下,乐得躬耕陇亩,一蓑烟雨任平生。

说真的,我很羡慕苏轼。他是那样完美——耿介刚直,从不随风趋时;才华横溢,一腔报国壮志。即使局天促地之内,也有股豪情狂气奔骤心头。可我明白,有一句残酷的哲理叫“文章憎命达”,还有一句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原是对的。或许正因如此,苏轼才不得不在险峻官场和飘逸词路之间选择后者;或许正因如此,天下才找不出第二个苏东坡;或许,“羡慕”一词于他太过肤浅,太过可笑吧。我不是不知,才子的才华被弃之如敝屐是痛苦的;高洁之身面对绳营狗苟,沆瀣一气的宵小之徒是屈辱的;“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寄,有书予之,亦不答”当是怎样的孤苦和寒心啊!可非切身体会,谁能说自己真懂呢?我只是在无人之际,想到历史的洪流之中,还存在过这样一个性情中人,留一个孤标傲世的背影,面对大江东去,轻抚髯须,凭吊逝去的半生,韶华碎梦。

自此,临皋亭,东坡雪堂,赤壁矶,乃至很远的地方,都记住了苏轼,记住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乐观自强;“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凄然悄怆;听到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英雄柔情;见证了大悲之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潇洒。也许如他所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英雄易逝,即使福寿绵长,也禁不起大浪淘沙。苏轼的一生,已经被历史的洪流卷走,徒留一个模糊的影像而已,再追不回来了,只是我偶尔还存有幻想,春江花月夜,雪堂那边,还会不会看见他把酒问青天的醉影和那轮‘照无眠’的孤月?

苏卿,你我的交集便只在这《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中了吧。还记得与这首词的初见,我根本未在意作者,一心欢喜地望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脑海中,是金戈铁马,是琴音相和,时而塞外狼烟,时而江南春雨。三国,那时仿佛是我生命的全部,里面的每个人,每段往事,哪怕是个不经意的眼神都让我“心事眼波难定”。还记得“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的那人,曾披上粼粼战甲,不顾斑斑血迹,百万军中护得少主周全;还记得一代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残忍与决绝,“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与伟岸;还记得,笑听马蹄声乱,羽扇翩然的瑜亮各为其主,相妒且相惜,无奈之极;还记得,百步穿杨,巾帼不让须眉的郡主沉醉良缘,一生凄美,三国翻出女儿谁?……一段段英雄才配拥有的故事,使我不再怕战争的血腥,权术的阴险,甚至政治的倾轧,我爱上了三国这个时代。也正因如此,我不曾了解,怀古的含义。直到后来,再看这词时,想到你,才恍然之间明白浪花淘尽英雄,人生如梦,总有美景在不断化作往事,如云烟般散去。你羡周郎年少,美人相伴,风华绝代,叹自己活在梦里,壮志未酬就已华发滋生。可即便是青年才俊,不也一样尘封于一曲子陵周郎顾,化作尘烟一缕,了无踪迹可循了吗?归宿是一样的,既然生不逢时,何不换种方式去活,活出真性情?

其实,我同你是一样的感受,多不想错过,多不想改变。我想回到钟情三国的时光,找那个年代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那段时间难以名状的感觉,可却再也寻不到自信、狂傲的英雄气概。那些故事,那些人,隔了太久,许都忘了吧。再过上几十年,再和别人聊起赤壁,聊起公瑾、小乔,还会为周郎陨落,小乔一人遗世的寂寞感伤吗?还会想起岳飞的那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吗?”苏卿,人生如梦,你我一尊还酹江月,忘掉过去吧。

也许,是岁月,亦或,是喧嚣,谁能坦然率真地活过一生,保证一生一世一样心情呢?慢慢变化着,其实本不会有多痛,只是蓦然回首,多少有些不甘,从前特有的感觉,没了。

人家说,爱是沧海遗珠,可为何遗忘的总是最珍贵的情感呢?苏卿,要你忘掉从前心志,你舍得吗?你纵然有万千留恋,一个乌台诗案,也让你无可奈何了。一个人忆着逝去的亲人,笑看孤单的月亮,便是你每日的了结;而我,害怕终有一天,会和你一样身不由己,会在不知不觉中失了少年狂,那时,我怕没有你的勇气——我学不会旷达,学不会。

我无法与你相提并论,红尘之中,我不过是一粒看不清前路的尘埃。我敬你,敬你心存淡然,自是红尘如泥,亦可以独自清醒。我对月起誓:不论何时,何地,何人,都不能动摇自己的本心。认为什么是对的,就去做,前途有风雨,就去闯。终有一天,回首看来处,竟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赤壁怀古读后感【篇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当这首词在耳畔响起的时候,我都不由自主地想到它的名字——《念奴娇·赤壁怀古》,它是北宋大文豪苏轼于晚年所作,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着实耐人寻味。

词的上阕吟唱赤壁,下阕怀念周瑜,并怀古伤己,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到古代抱有雄心壮志的英雄豪杰都已功成名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自己却碌碌无为,遭遇诸多挫折,不能建功立业,作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倍感忧伤。北宋中期朝廷吏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作者因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竟落得如此下场,只能借对古代英雄的赞美,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壮情感。

与作者相比,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政治清平,生活安定,我们应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当今社会,像苏轼那样心系国家人民的还有很多,像焦裕禄、沈浩……他们为党、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的伟大的人物,才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飞速发展,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小康社会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所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苏轼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但愿现实生活中能涌现更多苏轼式的“千古风流人物”。

赤壁怀古读后感【篇7】

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许多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故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个英雄倍出的遥远年代,而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句更是令我心灵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奔腾汹涌的长江水,并且把江山,历史,人物合写,将读者从眼前壮景带入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感受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作者伫立江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对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那时候,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阕从周瑜写起,写得具体,丰满:刚刚娶小乔为妻的周瑜,春风得意,英姿焕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中挥着羽扇,头上系着纶巾,一身儒将装束,风度翩翩。谈笑风生中,就使曹军船舰烧为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作者由怀古而转入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指赤壁古战场。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像灵魂向古代游历了一番。

赤壁大战的时候,周瑜才三十多岁。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谪居黄州。此次游览赤壁,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故谓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自己又能怎样呢?故说多情应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华发,即白发早生,表面上是说年岁已大,实际上是感叹光阴虚度。

赤壁怀古读后感【篇8】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周瑜在赤壁一战成名,名垂千古。

苏轼在黄州一词绝唱,唱响千秋。

滚滚而来的长江,荡荡而去的大河曾引起无数文人骚客壮志难酬的感伤,激起无数贬谪之士栏杆拍遍的愤懑。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让东坡将士子胸中的郁垒化为清风,消于无形。百炼钢固然会所向披靡,然而折断是其必然归宿,那么化为绕指柔吧。谁说退却一定是懦弱,谁说弯曲一定是屈服,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大济天下苍生,积极进取,解倒悬之民于水火是读书人的使命,带着使命上路,铁肩担道义,光明磊落,刚正不阿,鄙视群小,鞭笞丑陋,铮铮谏言换来的往往是千里之外,蛮荒之地。想唱一曲太平,却被封住了口;想舞一段升平,却被锁住了脚。幽人独往来,有恨无人省。不肯随波逐流,不肯随俗沉浮,不肯随人俯仰,就只有孤傲地寂寞沙洲冷了。孤独的夜、孤独的月,孤独的人、孤独的影,孤独地舔舐伤口,仍血流不止。谁来超度你,只有你自己。

长江依旧奔流不息,野马般奔出一派雄壮,撞击在冲破云天的崖壁上,激起朵朵浪花,映出英雄的面容,诉说一段段传奇。历史的长河只能淹没他们的肉身,却带不走他们的英名。刀光剑影暗淡了,鼓角铮鸣远去了,但传奇的主角却是可望建功立业的读书人心中的长江,一想到他们就会心潮澎湃,壮怀激烈。如画的江山,绝代佳人,羽扇纶巾的儒雅潇洒,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这样轻松地在汗青上镌刻下你的名字——周郎。少年英雄,让我如何不想他,让我如何不敬他,让我怎能不追随他,然而一想一泫然。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早生的华发让我对镜不堪,年华逝水,哀吾生之须臾。人生如此虚幻,又如此短暂,一梦醒来,我还是黄州团练。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周郎,今天我来祭奠你,他年,谁来祭奠我?只有我自己。一尊还酹江月。

这一路走来,走得太累,太疲惫。山重水复、山穷水尽,如履薄冰,却身陷囹圄。有形的枷锁只能锁住我的身形,内心的自由却可以灵魂脱壳。我已经一无所有,谁怕!怕谁!竹杖芒鞋一蓑衣,我的确一无所有,但我也最富有。虽无荣华声名之享,亦无宦海沉浮之忧,剥去的是浮名,获得的是深刻,是成熟,是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旷达。太上老君的三味真火炼出的是火眼金睛,风雨如晦,霜刀雪剑让我风雨不侵,何妨吟啸且徐行,同行的人一定都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风雨即风景。我依然会饮酒,却不为消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在乎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自然,自然而然。月有圆缺,天有阴晴,回头看时,萧瑟之处已是斜照相迎,狼狈之人现在应是笑脸盈盈了,忽喜忽悲,极喜极悲。朋友,当你又一次兴致勃勃的时候,是否会想到下一段人生之路还会有风雨,突如其来,不期而至。风雨交加之后,又是悲喜交加之时,一如从前的我,阿弥陀佛!这是折磨。谁能折磨你,只有你自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首词很好地展示了苏轼的心路历程,成熟的过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经过“乌台诗案”洗礼后的苏轼,似乎真的领悟了儒释道三位一体后所倡导的人生价值规律。他为后世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赤壁怀古读后感【篇9】

前几天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许多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故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个英雄倍出的遥远年代,而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句更是令我心灵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奔腾汹涌的长江水,并且把江山,历史,人物合写,将读者从眼前壮景带入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感受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作者伫立江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对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那时候,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阕从周瑜写起,写得具体,丰满:刚刚娶小乔为妻的周瑜,春风得意,英姿焕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中挥着羽扇,头上系着纶巾,一身儒将装束,风度翩翩。谈笑风生中,就使曹军船舰烧为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作者由怀古而转入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指赤壁古战场。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像灵魂向古代游历了一番。

赤壁大战的时候,周瑜才三十多岁。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谪居黄州。此次游览赤壁,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故谓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自己又能怎样呢?故说多情应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华发,即白发早生,表面上是说年岁已大,实际上是感叹光阴虚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啊,何必自寻烦恼呢,还是酒洒江月,把人生寄托于山水自然之间吧。篇末的感伤是一种苍凉,抒发了自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将人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

赤壁怀古读后感【篇10】

子瞻习惯了林中树叶的敲打声,学会了沉醉在痛苦中,他已经告别了过去。他无缘去治国平天下,乐得躬耕陇亩,一蓑烟雨任平生。

说真的,我很羡慕苏轼。他是如此完美——诚实正直,从不随风飘荡;才华横溢,一腔报国壮志。即使局天促地之内,也有股豪情狂气奔骤心头。

可我明白,有一句残酷的哲理叫“*憎命达”,还有一句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原是对的。或许正因为如此,苏轼不得不在险峻的官场与雅致的词道之间选择后者;也许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苏东坡;或许,“羡慕”一词于他太过肤浅,太过可笑吧。我不是不知,才子的才华被弃之如敝屐是痛苦的;高洁之身面对绳营狗苟,沆瀣一气的宵小之徒是屈辱的;“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寄,有书予之,亦不答”当是怎样的孤苦和寒心啊!

可非切身体会,谁能说自己真懂呢?我只是在无人之际,想到历史的洪流之中,还存在过这样一个性情中人,留一个孤标傲世的背影,面对大江东去,轻抚髯须,凭吊逝去的半生,韶华碎梦。

自此,临皋亭,东坡雪堂,赤壁矶,乃至很远的地方,都记住了苏轼,记住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乐观自强;“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凄然悄怆;听到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英雄柔情;见证了大悲之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潇洒。也许如他所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英雄易逝,即使福寿绵长,也禁不起大浪淘沙。苏轼的一生,已经被历史的洪流卷走,徒留一个模糊的影像而已,再追不回来了,只是我偶尔还存有幻想,春江花月夜,雪堂那边,还会不会看见他把酒问青天的醉影和那轮‘照无眠’的孤月?

苏卿,你我的交集便只在这《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中了吧。还记得与这首词的初见,我根本未在意作者,一心欢喜地望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脑海中,是金戈铁马,是琴音相和,时而塞外狼烟,时而江南春雨。

三国,那时仿佛是我生命的全部,里面的每个人,每段往事,哪怕是个不经意的眼神都让我“心事眼波难定”。还记得“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的那人,曾披上粼粼战甲,不顾斑斑血迹,百万军中护得少主周全;还记得一代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残忍与决绝,“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与伟岸;还记得,笑听马蹄声乱,羽扇淡雅瑜亮各为自己,羡慕怜悯,无奈极了;还记得,百步穿杨,巾帼不让须眉的郡主沉醉良缘,一生凄美,三国翻出女儿谁?……一段段英雄才配拥有的故事,使我不再怕战争的血腥,权术的阴险,甚至政治的倾轧,我爱上了三国这个时代。

正因为如此,我一直不明白怀旧的含义。直到后来,再看这词时,想到你,才恍然之间明白浪花淘尽英雄,人生如梦,总有美景在不断化作往事,如云烟般散去。你羡周郎年少,美人相伴,风华绝代,叹自己活在梦里,壮志未酬就已华发滋生。

可即便是青年才俊,不也一样尘封于一曲子陵周郎顾,化作尘烟一缕,了无踪迹可循了吗?归宿是一样的,既然生不逢时,何不换种方式去活,活出真性情?

事实上,我和你的感觉一样。我不想错过,也不想改变。我想回到钟情三国的时光,找那个年代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那段时间难以名状的感觉,可却再也寻不到自信、狂傲的英雄气概。那些故事,那些人,过了太久,可能已经忘记了。

再过上几十年,再和别人聊起赤壁,聊起公瑾、小乔,还会为周郎陨落,小乔一人遗世的寂寞感伤吗?还会想起岳飞的那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吗?”苏卿,人生如梦,你我一尊还酹江月,忘掉过去吧。

也许,是岁月,还是,是喧闹,谁能坦然坦然地过一种生活,保证生活的心情一样?慢慢的改变,其实这不会有太大的痛苦,而是突然回头,多少有些不甘,才有独特的感觉,没有。

人家说,爱是沧海遗珠,可为何遗忘的总是最珍贵的情感呢?苏卿,要你忘掉从前心志,你舍得吗?你纵然有万千留恋,一个乌台诗案,也让你无可奈何了。

一个人忆着逝去的亲人,笑看孤单的月亮,便是你每日的了结;而我,害怕终有一天,会和你一样身不由己,会在不知不觉中失了少年狂,那时,我怕没有你的勇气——我学不会旷达,学不会。

我无法与你相提并论,红尘之中,我不过是一粒看不清前路的尘埃。我敬你,敬你心存淡然,自是红尘如泥,亦可以独自清醒。我对月起誓: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谁,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初衷。认为什么是对的,就去做,前途有风雨,就去闯。终有一天,回首看来处,竟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赤壁怀古读后感【篇11】

赤壁怀古读后感

赤壁怀古读后感(一)

前几天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许多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故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个英雄倍出的遥远年代,而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句更是令我心灵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奔腾汹涌的长江水,并且把江山,历史,人物合写,将读者从眼前壮景带入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感受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作者伫立江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对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诗中描绘了眼前错落有致的山河壮丽险峻,渲染了古战场的气氛和气势,让人想起当年赤壁之战的壮丽景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诗人不禁感叹:美丽的河流河山脉,如诗如画,那时,出现了多少英雄!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阕从周瑜写起,写得具体,丰满:刚刚娶小乔为妻的周瑜,春风得意,英姿焕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中挥着羽扇,头上系着纶巾,一身儒将装束,风度翩翩。

在谈笑风生的过程中,曹军的船被烧成了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作者由怀古而转入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指赤壁古战场。神游之乡,神游,意味着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激起了他们自己的许多感觉,仿佛灵魂已远古流传。

赤壁战争期间,周瑜才三十多岁。苏轼写这首诗时四十七岁。他不仅事业失败,而且被贬为黄州人。此次游览赤壁,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故谓多情。

然而,仕途坎坷,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自己又能怎样呢?故说多情应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华发,即白发早生,表面上是说年岁已大,实际上是感叹光阴虚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啊,何必自寻烦恼呢,还是酒洒江月,把人生寄托于山水自然之间吧。篇末的感伤是一种苍凉,抒发了自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将人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

赤壁怀古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游赤壁,注重山水,即山水抒情,引起了古代英雄的怀旧。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读了这句话,我想起了三国的壮丽历史和历史上著名的赤壁战役。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百万英雄攻打东吴,进驻赤壁。面对强敌,蜀吴联军与曹军并肩作战。诸葛亮随鲁肃来到东吴,周瑜密谋用十万大军打败曹操的百万大军。

在此期间留下了许多故事: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最后,东吴联军火烧赤壁,将曹操的百万雄师一举歼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酹江月。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功业无成的感慨,但对我们而言,这句话激励着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创造出丰功伟业。

赤壁怀古读后感(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北宋大文豪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直是我的最爱,词中所蕴涵的大气磅礴的气势、豪迈的英雄气概、浪漫的伤感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我,而这几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年轻潇洒、才气横溢的副教授康震在百家讲坛对苏轼传奇人生的精彩解读更增加了我对这位伟大文学家的景仰之情,尤其是今天的《潇洒东坡》再一次强烈**撼了我的心灵,官场失意的苏轼举家来到湖北,面临无钱、无房又无粮的流放生活,苏轼却没有颓废下去,而是潇洒面对人生,却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长江边的赤壁,看滚滚不尽的东逝水,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天籁之音,诵出了千古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把惊心动魄的美丽和潇洒而多情的感伤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谱写了震撼古今的伟大绝唱,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洒脱、何等的撼人心魄!

推荐阅读

上一篇:实习生鉴定评语(必备265句) 下一篇:长相思读后感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