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数学必修3教案优选4篇

2023-12-25 14:52:31 数学必修教案 必修教案

【#实用文# #数学必修3教案优选4篇#】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经过仔细挑选后发现,“数学必修3教案”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教案和课件是每位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必备的工具,只要我们老师在撰写时认真负责,就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教案更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支柱,其内容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数学必修3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小)值、单调性、奇偶性;

(2)能熟练运用正弦函数的性质解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弦函数在R上的图像,让学生探索出正弦函数的性质;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归纳能力;让学生体验自身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矛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经;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弦函数的性质。

难点:正弦函数的性质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数学一中已经学过函数,并掌握了讨论一个函数性质的几个角度,你还记得有哪些吗?在上一次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函数的y=sinx在R上图像,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图像一起讨论一下它具有哪些性质?

【探究新知】

让学生一边看投影,一边仔细观察正弦曲线的图像,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正弦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2)正弦函数的值域是什么?

(3)它的最值情况如何?

(4)它的正负值区间如何分?

(5)?(x)=0的解集是多少?

师生一起归纳得出:

1.定义域:y=sinx的定义域为R

2.值域:引导回忆单位圆中的正弦函数线,结论:|sinx|≤1(有界性)

再看正弦函数线(图象)验证上述结论,所以y=sinx的值域为[-1,1]

课后小结

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习题

作业:习题1—4第3、4、5、6、7题.

数学必修3教案【篇2】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从本文的题目看,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找出写百草园、三味书屋两个部分起止句中的过渡段概述一下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作者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感受是怎样的?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怎样的?二者在内容上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作用?

体验与反思:你喜欢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你认为游戏与学习之间是矛盾的吗?

a、自由讨论。你最喜欢的语段,并说出原因(从写法上分析)b、重点研读。 朗读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 分析写作技巧

3、拓展延伸a、品味第二、七自然段,自己写一段话。(或写校园一角,或写某个游戏的过程)b、学生评析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路,体会至爱亲情2、研读课文

△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 B、这些对“我”的成长起了怎样的作用? C、怎样理解文章未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 毕业典礼后“我”回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学内容: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2、体味文章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教学设计:

△ 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丑小鸭遭受到哪些歧视和打击?丑小鸭是如何面对的?这篇童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集中讨论: a、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b、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名话? c、为什么说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教学要点: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

课前准备: 1, 根据提示,阅读这两首诗。2, 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师组织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以利于理解诗歌。

1、 反复阅读诗歌。2、独立思考,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B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C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1、 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五) 朗读背诵 (六)体验与反思: 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 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2、四节诗歌表达了什么意思?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1、 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趣上,《未选择的路》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3、这两首诗歌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 课后作业 :试着写一篇随笔,评论一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或《未选择的路》。

教学要点: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范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正音及句子的停顿。 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 学生齐读,注意断句。

疏通文意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问题探究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教学要点: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 了解他人的烦恼,重新审视并评价自我。 学会沟通与理解,能帮人解脱烦恼。

课前准备:1、提前布置预习,了解活动内容。2、学生自由结合,分为三组,选派组长。3、学生可向爸爸妈妈、朋友了解少年时期的烦恼。4、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美国电视剧《成长

数学必修3教案【篇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能熟练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答有关问题,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

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

2、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

①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分两组练习→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

②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为锐角时)

②练习: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2、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

①出示例2: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6∶5∶4,求最大角的余弦。

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引入参数k,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角。

②出示例3:在ΔABC中,已知a=7,b=10,c=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求最大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断

③出示例4:已知△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

3、 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

三、巩固练习:

3、作业:教材P11 B组1、2题。

数学必修3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3)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 我国的小河流;

(3) 非负奇数;

(4) 方程的解;

(5) 某校2021级新生;(6) 血压很高的人;

(7) 的数学家;

(8)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 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_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A,等等。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_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例题讲解:

例1.用"∈"或""符号填空:

(1)8 N; (2)0 N;

(3)-3 Z; (4) Q;

(5)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美国 A,印度 A,英国 A。

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 若3∈P且-1P,求实数m的值。

(三)课堂练习:

课本P5练习1;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常用集合及其记法。

作业布置:

1.习题1.1,第1- 2题;

2.预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历史必修教案 | 数学必修五教学计划 | 高中地理必修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教案
上一篇:质量报告14篇 下一篇:2024幼儿园亲子活动邀请函(集锦12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