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学生作答)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2、“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实验验证)
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二、揭示体积
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吗?
手机、影碟机、电视
学生回答后,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概念)
三、列出体积单位。
1、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单凭观察,难以比较)
2、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长方体后,学生很快就确切的说出: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于右边的长方体体积。(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个小长方体,而右边的只有15个)
说明: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是用线段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用正方体来表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四、认识体积单位。
1、“请你猜一猜1cm3、l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讨论后让生看着实物共同小结:
棱长是i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手指尖);
棱长是ldm的正方体,体积是ldm3(粉笔盒);
棱长是l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一台洗衣机)。
2、“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4cm3)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五、课题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借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观教具,让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单位。教学中,我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
查看更多与“2024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十一篇”相关的文章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的教学内容,《体积与容积》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二、说教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手、眼、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有关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小组交流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建立体积和容积的表象。
突破方法: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使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变得直观,容易理解。通过直观的比较使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
六、说教具
两个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形状不同的石块、小正方体、水。有关课件、茶叶罐,可乐瓶等容器。
七、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出示课件乌鸦喝水动画视频。
师:看完了动画片,谁能说说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水面为什么会上涨呢?是不是原来的水增加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师: 我们周围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只不过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例如,课桌占的空间大,墨水瓶占得空间小;我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教室占的空间大,黑板擦占的空间小。你能这样的对比着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出示两块形状不同的石块,(一块扁状,一块球形的)谁占的空间大呢?,(1)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
(2)指名说说看法。
师:看来,只凭观察我们无法判断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了。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看看究竟谁占的空间大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演示:将两块石头放入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杯子里。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口答后,师追问:
师: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上升的高度一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引导生理解:...
查看更多与“体积与容积课件精品”相关的文章
教学内容:p19-20页例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
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2、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讨论以下问题:
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
查看更多与“圆柱体积课件优选”相关的文章
本篇文章是我们为大家精选的关于“圆柱的体积课件”的精心整理。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教案是帮助教师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相信这个网站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出示)多么温馨的场面,今天是亮亮和爷爷的生日,幸福的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享用着美酒佳肴,你能观察到今天的饭菜比平时多了什么吗?
学生:1、比平日多了两个蛋糕。
2、两个蛋糕一个大一个小。
3、蛋糕都是圆柱形的。
2、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你能根据刚学过的知识说一说爷爷蛋糕较大意味着什么吗?
学生:蛋糕大,意味着圆柱的体积大。
3、教师:那你还知道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学生:圆柱的体积就是圆柱体占空间的大小。
4、教师:两个蛋糕的体积相差较多,我们容易比较出那个体积大,如果体积相差较小我们怎么比较呢?
学生:拿出准备的圆柱体进行比较,讨论,各小组分别说明比较的方法并展示。
教师: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课上探究
1、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那些立体图形?
学生:还学过正方体和长方体。
教师:它们的体积怎样计算?(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宽=底面积,v=s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v=sh;共同点都是底面积乘高。
2、猜测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
师:拿出圆柱体,让学生猜想圆柱体积与什么有关。
生1、圆柱的体积与圆柱的高有关。
生2、圆柱的体积与圆柱的底面积有关。
生3、圆柱的体积与圆柱的底面周长有关。
生4、圆柱的体积与圆柱的底面半径有关。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①师: 同学们观察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学习圆面积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求面积的?
生: 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来求面积的。
②师:我们一起来回忆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
师: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把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③师:圆柱可以看成多个圆片摞在一起,把圆剪拼成的每个近似长方形也摞在一起。我们就把圆柱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立体图形呢?
生:把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
④师用圆柱体演示转换过程,让学生说怎样...
查看更多与“圆柱的体积课件范本五篇”相关的文章
就“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而言,我们整理了以下的知识要点供您参考。如需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我们的网站。每位老师在上课前都会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他们会详细设计每一份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教案是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重要工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34—35页内容)。
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 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出示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
(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 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 10×10×10=1000(cm3) 1dm3=1000cm3
(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
(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
(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百。
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千。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1)回忆: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2)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3。
(2)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想:( ) cm3=1dm3 (3)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4。 出示例4,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请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
【巩固练习】完成课...
查看更多与“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汇编”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