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优选十六篇)#】写作文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都是常见的任务,包括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和大学论文等不同类型。对大多数人来说,写作都不陌生,是一种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年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1
过小年是很多地方的习俗,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是没有这种习惯的。但是我家的这个地方对于小年的重视还是非常好的,过小年基本上算是过年的前戏。在这天就开始要准备很多过年要吃的东西,而且还会放鞭炮吃团圆饭。最重要的是在这一天要开始祭灶神,好吃好喝的给灶神提供一些美食,这样能够保证我们一年都风调雨顺吃的好喝的好。
祭灶的风俗,据说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这个风俗我们传承了几百年了,据说是从老祖宗迁徙过来的时候就保留下来了。或许有人说我们是迷信,但是我们这个风俗只属于我们这边的人信,这其实跟迷信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人的一种信仰。以前这些地方食物比较匮乏,所以需要一些精神的寄托,哪怕现在物质好了,但是仍然保留这种独特的风俗。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2
小年过去之后才过的是大年,想来大伙都是知晓的。今年,我是回老家过的小年。
今天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奶奶告诉我:“今天呀,大家过小年。”“小年?”我比较疑惑。只过过大年,没过过小年啊!奶奶说,其实就是打扫打扫罢了。原来如此。‘’那我也来帮帮忙吧!“我开心地说。”那好吧!“奶奶说道。
接着,大家大伙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叔叔婶婶在擦玻璃;奶奶在扫地;我在抹桌子。大家各自将自己所分到的任务都认认真真地做完了。看到刚刚拾掇完的屋子,干干净净的,而且很亮堂。这个时候,我又不由得想第三赏析一下老家的.房子,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里面,啊!可真美。高大的楼房展示在我的眼前,可真雄伟壮观哪!洁白的墙壁;明亮的玻璃;宽敞的屋子。真是漂亮极了。也是由于这是才刚盖没多长期的原故,所以这栋房屋在阳光下看上去格外耀眼。
今天可真是忙碌的一天。但是通过这一次帮忙干活,我又再一次深深地领会到了大人干活的不容易,我将来也要多多帮大大家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帮他们减轻一些负担,使他们不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由于他们实在是太辛苦了!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3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小年,妈妈说:“下午不用写作业,我带你们去超市玩。”那一天,小姨也正好回来了,我对妈妈说;“让小姨也去,好吗?”妈妈说:“好呀!”我一蹦三尺高,高高兴兴地 坐上电动车,妈妈说:“你坐上小姨就坐不下了,要不你骑自行车吧。”我高高兴兴地骑上我的小车出发了。
到了迎宾广场,“河南油田”这几个大字的`上面有许许多多的灯笼,还看见工人叔叔在忙着挂彩灯。我们一进超市就快被挤成肉夹馍了,一想起肉加馍,我就馋得直流口水,我对自己说,别想那么多了,赶快脱身吧。我使劲一挤,我挤了出来,谁知道妹妹和小姨也被挤住了,我鼓起全身力气用力一拉,就把她们拉了出来。我在超市里看见了漂亮的书包,还看见了像小姨一样的旅行包,我和妹妹一会儿上楼,一会儿下楼;一会儿在楼上滑冰,一会儿在楼下玩玩具,我们玩的可开心了。回到家,奶奶和爷爷把过小年的鱼呀,肉呀,还有火烧馍都准备好了,我们放完烟花和鞭炮,吃着火烧馍······过小年可真快乐呀!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4
今年的立春便是小年,我和爸爸妈妈,因为天气原因,这次的小年在马村过了。
下午五点钟左右,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超市,把我留在了家里。过不多久,爸爸妈妈就拎了一大兜食物,我忙打开一看,苹果、徐福记糖果、瓜子、饼干、青椒、鸡蛋、小西红柿、星球杯、果冻,最后我看见了芝麻糖。
我和妈妈刚要撕开吃,爸爸忙拦住我们,说:“先要祭一下灶王爷,让灶王爷上天光讲好话,不说坏的.事情。”说罢,就把芝麻糖放在了祭灶的地方。过了一会儿,爸爸把芝麻糖拿了下来。这下我可以开怀大吃了。
七点钟,新闻联播开始了。到了新春走基层,便讲到了过小年。河南博爱小屯村的村民们便比起了自家做的芝麻糖。最后,一位叔叔取得了这次比芝麻糖大小的冠军。我想这位叔叔的心里一定比吃了蜜还甜。
在这里,我也祝愿全天下的人们生活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5
我们老家在腊月二十三这天都要祭灶。灶王爷的神像是传统的潍县杨家埠年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贴在锅灶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为“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是日夜晚,家家户户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点起香烛,供放饴糖、糕点、水果、水饺,还有清水、料豆、秣草这些供品,欢送他老人家启程升天。有趣的是,祭灶时,各家各户所用的祭品各有差异,但有一样祭品无一例外,那就是都用饴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灶王爷上天去见玉皇大帝,不免要说人间的长短,用极黏的饴糖把灶王爷的嘴粘住,他就是想在玉帝那里搬弄是非,也开不了口,岂不妙哉。再有一层意思就是即使开口,嘴也是甜的,只能说好话了。至于祭品中的清水、料豆、秣草,这三样是给灶王爷坐骑的草料。供养完毕,将灶王爷和纸马一起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一时火光烛天,鞭炮齐鸣,灶王爷在人们的叩拜中,骑着马,带着这些馈赠的礼品品欢欢喜喜的上天去了。等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他老人家已向玉皇大帝汇报完了工作,人们又把他老人家重请回来,贴在锅灶正对风匣的`墙上,带着吉祥,重新开始主持一家人新一年的生活。
当然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谁也不会相信上世上有真的灶王爷存在,人们只不过是拿他当做一个代代相传的古老神话,用他平添一份年趣罢了。如果把春节里的灶王爷与西方圣诞节里的圣诞老人比较一下,东西方在想象方面可谓不约而同,且有异曲同工之处:西方圣诞节要摆圣诞树,唱圣诞歌,人们想象出一位乐善好施的圣诞老人,在漫天飞雪的圣诞之夜,乘坐着驯鹿拉的雪橇从茫茫雪林里一路欢歌而至,为期盼中的孩子们带来礼物。中国人过大年,想象一位和蔼可亲的灶王爷乘坐人们送他的香马从天而降,为全家带来幸福吉祥,糖果在祭祀结束后,同样是孩子们难得的礼物。看来虽然肤色各不同,信仰有差异,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来都是一致的。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6
上午,我在家写作业;下午,舅舅带我和姐姐去看了电影。看完电影回到家的时候,爸爸对我说:“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晚上我们去奶奶家吃饭。”我问爸爸:“什么是小年?”爸爸说:“小年又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小年是过年的开始。”
在去奶奶家的路上,爸爸给我讲了关于小年的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来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错,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把祭灶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
到了奶奶家后,发现桌上真的放了一包芝麻糖,看来奶奶是准备涂在灶王爷的嘴上了。看到伯伯、娘娘和哥哥都在,大人们进厨房帮奶奶做饭,我和哥哥在客厅玩。吃饭前,爸爸放了花响炮和闪光雷,我们一大家八口人围着桌子开开心心地吃着“小年饭”。
小年来了!小年来了!我们都去外婆家过小年。小年可热闹了,去的人有很多:妈妈、爸爸、阿姨、哥哥……
今天的天气还不错,我和妈妈一大早就去外婆家了,上午哥哥还没来的时候我就跟小妹妹玩,她长得可爱极了!我们一起放碟子看动画片《小牛向前冲》,内容可精彩了,我们看啊看,不知不觉已经快到吃饭的时间,可我见哥哥还没来,就坐在那等他,过了一会儿,哥哥终于来了,我们开心极了,一起玩游戏,快乐的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晚上,我和哥哥、妹妹嘴馋,就到餐桌上看看菜好了没有,过去一看,果然有一盘我们喜欢吃的菜,就你一块我一块的吃起来,啊,真香!这时被妈妈看见了,她说:“你们真是一群小馋猫。”我们调皮地笑了。
这个小年我过得很开心!你们呢?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7
腊月二十三这天,我们家乡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称之为小年。这一天,除了要放鞭炮外,还有一样重要的仪式——祭灶神。
祭灶神这一风俗早就有了,但各地方法却千差万别,有的是仅用几碗饭菜和点心来祭拜,而我们那里有一样重要的祭品——糖瓜。由于糖太粘,在传统文化中,有灶王爷吃了糖瓜可以粘住嘴,上天之后不说坏话之说。于是,“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这句民俗就广为流传,也反映了当地的风俗。
我们家乡早先盛产大麦和小米,因此,就地取材,就用这两种原材料而制作的,制作前要先泡麦芽,即要使大麦生芽。然后则为熬糖稀。将粉碎了的大麦芽和蒸熟的小米拌匀,倒入发酵缸内发酵后生成饴糖,然后添加开水,使经过发酵产生的糖溶于热水之中,饴糖沉入底部,渣子会漂浮上来。然后将澄清的糖浆放入锅中,再溶入一定比例的白糖,用旺火烧开至满锅冒泡,并开始搅拌,防止糊锅,搅拌的过程也叫炒糖。在水分完全蒸发后,把糖舀出。
然后就可以进行拔糖了。大锅内放水加温,盖好锅盖并留出气孔,出气孔上挂一木钩,待水烧开,出气孔上有蒸汽时,把炒好的糖拔出一块,挂在木钩上,开始用手拔,边拔边在出气。
口的蒸汽上蒸,越拔越白,直至松软洁白。然后则将拔好的糖,三个人像拉拉面一样,来回拉几次,形成糖片,再经过合缝吹胀形成糖管子,再用细绳把一个个糖管子截断,用筛子晃动,使其冷却、定型。最后即要粘芝麻。把成型的糖瓜再放到出气孔周围,让成型的糖瓜有粘性,放入炒好的芝麻中,使其粘满芝麻,糖瓜就做成了。
糖瓜制作在冬季,但在熬糖稀、拔糖过程中,由于炉火旺盛,蒸汽满屋,所以糖瓜作坊里会看到大冬天里穿着短袖衣服拔糖炒糖的场景,也就不足为怪了。糖瓜制作过程需要十多人,投入也相对大,加之季节性强,村民一般采用合伙的方式来经营。
糖瓜不仅在我的家乡有,在关中大地上也有出产糖瓜的`地方。但像我们那,一个村子联合起来制作糖瓜却是难以看见的。
糖瓜的特点是香、甜、粘。既是祭祖祭宗、馈赠朋友的礼品,又是小孩子爱吃的东西。一个小小的糖瓜在孩子们的眼中甚至是互相炫耀的玩物。糖瓜形状多为圆型,有的个头很大但是重量很轻很薄,有的个头小,却皮厚,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由于糖易于成型,也衍生出了各种糖的品种,糖豆,糖块,麻花糖。虽然没有现在超市的糖制品漂亮,但是这纯粹的手工传统工艺制作的糖瓜,吃到嘴中似乎有着一种纯粹的麦芽的香气,在鼻腔中,蜿蜒萦绕,让每一个鼻毛都畅快。
糖瓜似乎也是有讲究的,吃时不能将其打碎,一块块的吃,而要一整块的吃,糖瓜似乎有些硬,因此不会在吃时弄碎,但其也有着圆满、幸福的意味。
糖瓜制作始于清朝同治年间,也距今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它既是富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也是家乡的传统文化,其悠久的文化韵味让我们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8
这一天早上,我很早就起了床。因为到了祭祀的日子了。
吃完早饭,姥姥领着我上街买麻糖去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路人都有一袋麻糖在手里。我问姥姥:“为什么要吃麻糖呢?”姥姥告诉我,是用来祭灶的。“是不是灶王爷?”我迫不及待地问。她以 微笑告诉我,是的。
回到家中姥姥让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给我们讲起了祭灶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他做灶的.记忆十分高超,人们称特为灶王。有一天,灶王突然病倒了。他的弟弟便想和父母分家。后来弟弟知道错了,向父母承认了错误,并把哥哥的画像贴在门口。有一天玉皇大帝把灶 王的魂魄带上天去,并封他为灶王爷。
于是,灶王爷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每家人的行为与品德。人们每年这一天,都要祭奠灶王爷让他上天后在玉帝面前说些好话,来年有个好收成。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9
今天是小年,俗话说“过了小年是大年”。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年的来历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谈谈小年的来历吧!
小年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小年的日期也不同,在农历腊月23、24或25。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我家是这样过小年的,我们家和姑姑家一起去奶奶家过的小年。我们做了一大桌子的饭菜。以前,爷爷是我们家的大厨,现在,爷爷老了,做饭的.“重任”中自然落到妈妈和姑姑的肩上。
晚上,我们一起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就在我们一大家子一起吃饺子的时候,奶奶说:“过去的习俗是出了嫁的姑娘是不能回娘家过小年的。”听奶奶这么说,妈妈笑着说:“这都是迷信,现在一家一两个孩子,好不容易团员在一起,多好呀!”我心里想:要不是姑夫出差不在家,姐姐的奶奶也不在家,我们拿了有这么好的机会团圆呀!
听爷爷奶奶说今天吃的这么丰盛是因为什么灶君今天要上玉帝那里,我和姐姐异口同声的喊:“这都是迷信!妈妈听了笑嘻嘻地说:“这虽说是迷信,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信念。还是不能丢的!”。
在一片欢笑中,我们吃忘了这顿晚餐,现在涨到了的我渐渐的对节日有了新的认识,虽然我们的传统中还残留着一些迷信,诞生记更重要的是,这个节日传递了更多的亲情,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们的节日过得更有意义吧!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10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在小年这一天中,我们这里的人们要吃麻糖、放炮、泥灶台、炒豆子。
今年的小年,我们是全家回村,和爷爷、奶奶一起过的.。
在回村的途中,妈妈买了一些我和妹妹一年都盼望吃的麻糖,还买了一点糕点,又买了一袋生黑豆。
来到奶奶家,我发现爷爷手里端着一个盆,里面放着很多泥,爷爷又从一个柜子里把我以前剪下的头发拿了出来,放进盆里,看到这里,我感到很奇怪:过小年不是要吃麻糖吗?弄泥巴干什么呀?我问爷爷:“爷爷,您要干什么呀?”爷爷对我说:“小笨蛋,我要泥灶台,过小年呀!”我点了点头,还是弄不大明白。
爷爷一手按住盆,不让它倾斜或掉在地上,一边用手和泥。等爷爷泥好灶台时,太阳要快下山了,我和妹妹都很高兴,因为,很快我们就可以吃到又甜又粘牙的麻糖了。
太阳渐渐的落了下去,爷爷把黑豆放到锅里炒,不一会儿,豆子在锅里噼里啪啦爆开了,引得我和妹妹围在锅台旁观看,等声响渐息后,爷爷把炒豆放在一个盘子里,又把一些麻糖放到了另一个盘子里,然后把它们摆在灶台上,供给灶神爷。
我们一家坐在炕上,听爷爷讲小年的风俗和传说。从这时候我才知道:吃麻糖是为了让灶神爷吃了麻糖,回到天上会向玉皇大帝说许多好话。炒豆子是为了让灶神爷的马有力气,可以一口气把灶神爷驮到天庭,以免耽误他老人家汇报工作。
爷爷正说的起劲,我把一块麻糖塞到爷爷嘴里,爷爷顿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好像牙被麻糖粘住了,动不了了。看着爷爷呆住的样子,我们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小年,我终于明白了过小年为什么要炒豆子,吃麻糖;也有些遗憾,城市里很多人过小年都太缺少仪式感了。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11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奶奶家过小年的.前一天,我喉咙痛,不舒服。爸爸说今天可以送我们回奶奶家,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急忙准备东西。
到了奶奶家,我一下子抱住哥哥,哥哥也紧紧抱住我,我们久久不愿放开。因为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
二十四晚上,家家都放鞭炮、放烟花。整个村子回荡着“啪啪”的花炮声。爷爷把一张八仙桌搬到大门前,在桌上摆放好整只鸡和很多碗贡品,再满上三杯酒,来敬供菩萨。爷爷又点响了烟花,“啪啪”几声,天空中出现了一团团火花,那一团团火花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
开始吃年 夜 饭了,我不但喉咙痛,牙龈也肿了,眼前的美食烧鸡、炖鸭、牛肉、甜烧肉、羊肉汤……这些东西我都爱吃,又都不能吃,甚至就连饭米粒也嚼不动。哥哥和弟弟在开怀大吃,而我只能吃小丸子;他们在狼吞虎咽,而我只能嫉妒地望着他们。“要是有一种药能一下子治好病痛,该多好呀!”我想。
虽然过小年没有吃到美味,不过,过新年,总不愁没有好吃的,奶奶特意为我炖了一只老鸭,汤可美味呢!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12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妈妈说今天是小年,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还要吃麻糖。我没有听明白,就好奇地问:“妈妈,你说什么?“急躁”?今天为什么要“急躁”?难道是人们都急着过年的意思吗?”妈妈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灶王爷是传说中的一家之主,是全家的保护神,无论你做了什么事都逃不过他那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他都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全家人的所作所为,玉皇大帝根据一家人做的善恶之事,决定来年的吉凶祸福。人们给他吃这些又甜又黏的麻糖,是为了粘住他的牙齿,让他不要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哦!我明白了,原来人们是在贿赂灶王爷呀!”我根本不信这些,只顾把又香又甜的麻糖嚼得“嚓嚓”作响。心想:天下有这么多人家,玉皇大帝能管得过来嘛!不过,这个风俗可真不错,让我每年都能吃到这人间的美味……“哎呀,不好,粘住牙齿啦!”我用手指着嘴巴,急的直跺脚。妈妈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腰来。
吃完了麻糖,我和妈妈拿起了扫把和抹布,又是擦玻璃又是扫灰尘,任何一个角落也不放过,忙得不亦乐乎。妈妈说:这叫“扫尘”,过了腊月二十三,离过年就只剩下六七天了,新年的气氛就会越来越浓,人们的准备工作也越来越热烈,不仅要彻底的清扫房间,还要剪窗花,贴对联,购买过年的'物品等等。忙活了一天,虽然有些累,但是看着一尘不染的房间,我的脸上依然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吃过晚饭,站在窗前,看着万家灯火,听着小雪球那清脆的沙沙声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哦!
多么动听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新年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13
腊月23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小年。一大清早我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小年一到就意味着除夕不远了。
我朝窗外望去:哇!好多行人正不约而同地购买年货。每个行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也忍不住兴奋的心情,急冲冲拉着妈妈加入到人流中。真是“飞虎远去,玉兔归”我们即将迎来兔年,所有兔子形状的商品,都被视为吉祥物,挂满了大街小巷。兔子灯笼、兔子玩偶、兔子窗花、兔子头饰……琳琅满目。就连马路两旁的路灯也不甘落后,急忙把自己装扮起来,挂起了红灯笼,为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
走了一大圈,饱了眼福的同时,也满载而归。跟着妈妈回到家,家里已经来了好多客人,我们品尝着美味的佳肴,共同欢庆小年夜!
上午,我在家写作业;下午,舅舅带我和姐姐去看了电影。看完电影回到家的时候,爸爸对我说:“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晚上我们去奶奶家吃饭。”我问爸爸:“什么是小年?”爸爸说:“小年又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小年是过年的开始。”
在去奶奶家的路上,爸爸给我讲了关于小年的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来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错,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把祭灶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
到了奶奶家后,发现桌上真的放了一包芝麻糖,看来奶奶是准备涂在灶王爷的嘴上了。看到伯伯、娘娘和哥哥都在,大人们进厨房帮奶奶做饭,我和哥哥在客厅玩。吃饭前,爸爸放了花响炮和闪光雷,我们一大家八口人围着桌子开开心心地吃着“小年饭”。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14
传说农历腊月二十三晚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的善恶疾苦,腊月二十四日再回到凡界。因此,这两天家家都要向灶王爷献上饭菜或糕点、酒食,形成了传统的“祭灶日”。
祭灶日起于何时,难以细考。从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诗》可知当时祭灶活动的`场面非常隆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酌酒烧钱灶君喜。”这样认真对待灶王爷只是有钱人家的事,穷苦老百姓吃穿都十分困难,只得凑合着对付,献上简单的糖果、茶点,正象古代民谣所说:“灶糖一盘茶一盏,打发灶君上青天。天宫见了玉帝面,不当说的且莫言。”这句话正好应了灶神两旁的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当然这是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祈求平安富裕的一种期盼。在一些文人学士眼里,早已看穿祭灶只不过老百姓因期盼而产生的良苦用心。他们写诗或以嘲讽,或以感叹。元代诗人程文海有一首祭灶诗:“何年呼得灶为君?鼻是烟囱耳是铛。深府乞灵余不会,但令分我胶牙饧。”直接嘲讽灶王爷只不过是一座灶台。宋代诗人吕蒙正也有一首祭灶诗:“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全诗真有一种“把酒问青天”的感慨气味,也留下了“乱世文章不值钱”的名句。
古时祭灶与掸扫同时进行,故有“张王李赵,二十三日祭灶。”“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之说。掸尘,即有“扫尘”(去陈)之意,也有迎归灶王爷“下地降吉祥”之意。今日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灶现象已不多见,而春节前洒扫庭院、掸拂尘垢、拆洗衣被的优良传统已被现代的清洗手段和卫生习惯所代替。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15
“噼啪作响,噼啪作响……”期待着,终于期待着新年。听成年人说,新年象征着新年快到30岁了。这也让我也感受到了新年的深厚气氛。
“这是什么?”我问。
爷爷说:“这是炉糖,也叫芝麻糖。据说灶神是玉帝派人监督善恶的神仙。当它上天的时候,人们给它炉糖。我希望它能吃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让世界上的一切都快乐。然而,也有人说,用炉糖祭祀炉子,不仅粘着炉子的嘴,不让炉子的'上帝做一个小报告,而且粘着贪婪的事情,爱说八卦炉子的祖母的嘴。“芝麻糖不仅是一种祭品,人们还应该吃炉糖、火等食物,有些地方还应该吃糖糕、油饼、豆腐汤。”。
“快来帮忙吧!”妈妈叫道。
我赶紧跑过去,选菜,洗碗,摆餐具......但这让我很忙。但辛苦并没有白费。晚上,我父亲做了一桌美味的食物。别提有多开心了!
春节的序幕已经拉开,越来越有新年的味道,新年真的希望快到30岁。
南北小年差异作文 篇16
“每个人都是为了我,我是为了每个人”这句话早就刻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想用行动证明。真的是让人许愿的一天。在小年儿子的那天,地下下了一整天的雪。
下午,在我的倡议下,爷爷带着家人下楼扫雪。我们有大致的分工。我和爸爸先解决了小区门口的一个斜坡,爷爷和妈妈分别沿着小区的东西线扫荡。这时雪已经有3厘米厚了,坡路上已经被车碾过。如果不及时铲,后面的车很难通过这条路。我和爸爸先用雪铲一点一点地铲。有些地方坑坑洼洼,费力。铁锹让我双手酸痛,但我没有退缩,也没有叫苦。在爸爸的鼓励下,我们花了大约半个小时才把这个地方打扫干净。做了这些,我有点累,但是看着干净的地面就有成就感。
回头一看,爷爷和妈妈已经一扫而空,我和爸爸马上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不知道什么时候,小区的两个阿姨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雪似乎急于加入新年的兴奋中。它一直在用它美丽的姿态玩耍。风似乎在装饰新年的气氛,尽情地歌唱但这伤害了我们。如果雪不小心,它会钻进我们的衣领结冰。风不时打在我们脸上。我们的脸冻得通红。帽匠的`帽子上覆盖着冰。爸爸不戴帽子。结果,雪落在他的头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虽然天气不好,但并没有影响我们扫雪的热情。我们都很努力,气氛很热烈。半个小时过去了,小区里的雪大部分已经被我们完成了。很快就看到爷爷和爸爸从西线扫到这边,我的精力一下子又大了起来。我一直挥舞着我的铲子。
在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花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清理了社区的积雪。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因为我体会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