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反思集锦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1
写作本应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获取无尽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维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世界[1]。然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现,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机械的背诵优秀例文,导致他们对写作产生厌烦心理,不愿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更不愿将自己的所闻所见写到作文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在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进行自我反思,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什么样的手段给予学生有效指导等,使其爱上写作,将其视为学习乐趣,主动参与到作文教学中,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结合生活
作文写作离不开生活,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就像鱼儿与水、鸟儿与天空、花儿与蜜蜂的关系,小学生在写作时几乎都会写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就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指导[2]。曾经笔者听了一节作文课,这名教师在指导文章内容的时候并没有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指导。教师让学生写社会人物,学生在理解社会人物时比较到位,有的说送水工、有的说保安、有的说医生、有的说警察、有的说厨师、有的说施工人员,还有的学生说清洁工人,等等。在为学生选择范文时选择了这样的范文对学生进行指导,大致内容是“一名小学生生病了自己去医院,一名医生过来帮忙,不仅帮他出了医疗费还陪他打针,并且帮他买午饭等,这名学生体验到了这名医生的良好的精神品质,并将这些优秀的品质进行吸收和利用。”听到这篇范文,开始笔者觉得不错,通过社会当中的人物来表达思想感情。可是在这个时候,一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令笔者沉思了。“老师,我们的年龄太小了,生病了不会自己去看病啊,都是爸爸妈妈陪着的,还有去医院在外面不会遇到医生,医生都有自己的诊室还要看其他病人,怎么会陪他打针。”听了这句话后笔者开始反思,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的发生几率微乎其微,不符合现实,我们只在乎了文章中情感的表达,却忽视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必然性。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够流露出学生的真情实感。再次指导这类作文时,教师要避免阅读范文,而是要引导学生讲讲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社会人物、他们做了哪些事情,对他们产生怎样的情感。并让学生随时记录生活中的小事儿积累写作素材。如此一来,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善于发现的意识,还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2.创设情境写作文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喜欢无拘无束的环境,乐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开展作文指导教学时,要根据作文要求与主题,进行情境创设[3]。教师在进行指导教学时如果只是说今天我们来写一篇关于游戏的作文,你们选择你们玩过的游戏来写就可以了,这样的方式学生根本没有产生兴趣,怎么能促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呢,有的学生可能很久都没有玩过游戏了,那么在进行写作时就会显得比较困难。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这样解决。例如,学生在写游戏作文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分组进行游戏,不限制游戏内容,只需强调游戏内容是积极的就可以了。或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集体游戏,这样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并可以在这种兴趣的推动下更好地进行作文创作。情境作文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教师去努力挖掘,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兴趣爱好,将其合理应用在作文指导教学中。此外,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導时,要想避免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还要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唯有亲身经历,才能够写出富有色彩与情感的文章,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
3.作文修改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只是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在下次课上进行简单的讲解,并让他们自行改正,并没有进行指导和帮助,导致学生根本没有明白自己作文中的问题,长时间缺少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就会失去方向感,使得写作效果越来越差。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该在每次作文课后再运用一节课让学生进行作文的修改,这里所说的'作文修改不能有太高的要求,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强,学生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句式的问题或是错别字,还有一些词语运用的问题,这些都是学生修改的重点,好多学生不敢面对老师,那么老师可以在学生改完作文后,让学生互相进行评价,看看改正的是否正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改正这些错误还能从别人的文章中找到比自己文章好的内容,还能改进自己文章稳定的不足,长期下去学生不仅能改掉用词、句式等方面的错误,还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4.结束语
小学生作文水平与写作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有效指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到教学改革,使用多种教学活动进行授课,还要不断地总结教学中的经验,重视指导教学,从不同层面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与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对写作的兴趣与爱好,进而写出一篇篇灵动、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2
昨天上了《顶碗少年》这一节课,效果感觉还可以。一个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比较透彻,另一个是提的几个问题以及练笔安排都基本达到了目的。下面简单地说说这节课的反思。
第一,文章的作者是赵丽宏,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他的《山雨》和《与象共舞》,所以导入这里也有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回忆之前这两篇文章写了什么,对他的文章有什么印象。我觉得《山雨》的文风是清新空灵的,《与象共舞》则写出了象与人相处的和谐。而《顶碗少年》跟之前的写作对象不同,这里是在写人,但三篇文章都有共同之处:内容力求真善美,表现手法生动多样,文章处处字斟句酌。也正如网上对他的评价:“读赵丽宏散文,无论是《壶碎了,诗还在》里,和文坛前辈、同辈友人,或深或浅、或长或短交往的追怀;还是《灵魂的故乡》中,对艺术的沉浸、寻觅、赏读;还是《记忆中的光和雾》里,那些美妙的闪烁、漾动、翔游……一个强烈印象是“真”。真诚,真实,真切。”也正如此,作者想透过手中的笔,追求将世事沉浮、世间万象中一份永恒的“真”,倾诸文字。而这份“真”,往往是与世俗之风保持距离。所以赵丽宏这样说道:“当媚俗的声音铺天盖地时,你的低吟浅唱也许遭人侧目,你尽可以放弃自己,可以放大或者改变了嗓门,用陌生却符合时尚的声音喊叫,这也是一种自由。也许有人为你叫好,而你却将在叫好声中毁灭了自己。失去真诚,是何等的可悲!”读他的文章,仿佛总能在热闹处找到宁静,繁华处找到圣洁之地。
第二,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惊心动魄的过程,主要通过正面描写顶碗少年的动作与神态,来表现他表演的技艺高潮与难度大,侧面描写碗、观众等来表现表演口人心弦。三次表演情景很类似,特别是紧要关头:
第一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
第二次:……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第三次: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我们可以看到,三次描写同中有异。一是描写碗的晃动,分别是“摇晃得厉害”“故意捣蛋,……跳起摇摆舞”“剧烈地晃动”,一次比一次难,一次比一次扣人心弦。二是描写少年的表演,第一次碗掉下来是“突然”的,“意想不到”的;第二次是“急忙摆动”,可见少年在这时是做出了补救,但却控制不了。第三次,描写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说明他这次是吸取了教训,稳操胜券。描写的变化,暗示着情节的变化,这就是文本细微之处的秘妙。可见,描写一个相同的事物或情景出现三次或多次时,需要引导孩子在相同处写出不同,写出变化。
第三,想象补白要符合语境,做到联系上下文,尽量还原文本,莫矫情,过犹不及。这节课练笔、想象补白的地方很多,比如说三次表演的成败,顶碗少年分别会怎么想,老者会向少年说什么,结尾的省略号含义是什么,等等,都可以根据情况去安排。但这节课有两个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
练笔(1):
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
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 ”。
请了两三位学生,多数的人是这些写:不用怕,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要轻易放弃,不要畏惧困难……大多写得都是在讲道理,说教味十足。我意识到学生还是未能联系上下文,从语境中出发去思考如何补白。接着我引导他们为什么老者要“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其实就是因为前文说到的,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抚摩”是鼓励,“摇了摇”是摇醒他,莫发呆、莫失掉信心。于是后来有孩子这样补充道:“孩子,不要怕,你平时训练不是做得很好吗?放轻松,再来一次。”多人性化的话语,谁听了能不重拾信心呢?也许,补白就是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展开想象。这样写出来的话,看似平淡,但更促进孩子写作意识的提高。
练笔(2):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按照导读提的问题:“……说说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请你联系实际,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学生写完交流,大多能围绕“面对挫折,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这样的主题来联系实际谈感受。正当我觉得我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时,无意间看到了《顶碗少年》的原文,结尾是这样写的: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位顶碗少年,当时和我年龄相仿。我想,他现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相信他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退却。我确信,他是一个强者。
在这里,作者并没有全部是在讲道理,而是多了一份对回忆的梳理,多了一份对“顶碗少年”的祝福。如果自己看了原文,问题我会设计成:以后,“顶碗少年”将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我想,这样的设计更符合编者的意图。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去年上《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按照我的统计,《最后一头战象》原文与课文相比较,共删减文字约2464个字,302个标点符号。其中,删去的文字写到了这些事情:嘎羧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我与波农丁为什么要跟着嘎羧?嘎唆驻立江滩,我想到了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原著中找到答案。因此,师生在课前或课后,读原著以及作者的其它作品,不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为完成为完成小练笔、口语交际及习作提供很好地帮助。因此我建议教参能保留原文,或者把一些删节掉的原文提供给老师们参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者与编者的意图,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高中作文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逐渐的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思维品质是语文各种能力的核心所在,面对现在作文教学少的情况,高中作文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发散思维训练上。而要想摆脱目前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笔者从几个不同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与其他语文教学工作者进行交流与探讨。
一、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聚合性与发散性思维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交流也日渐频繁,高中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社会的信息化与开放化直接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多元化与立体化,思维能力训练目前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从思维的形式上来看,发散性与聚合性思维是思维的扩展与组合,同时也是演绎与归纳二者之间的统一。其中,发散性的思维具有多维性与独特性等特点,作为语文多种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始终贯穿于各种能力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聚合与发散性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高中语文的大环境进行充分的利用,一方面对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进行巩固,另一方面应该重视语文教学中聚合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1]。教师必须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以及聚合性思维,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追求作文教学的新发展
笔者从自己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了解到,为了对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提高,语文教师已经做了种种努力,但是现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学生始终会感到厌倦和畏惧,教师在这种教学氛围中也会感到失望与乏味,因此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情况[2]。因此,作文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精力并没有完全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多数教师的教学都属于微效劳动,甚至是一种无效劳动。同时这也正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难以得到较大发展的原因之一。
都说“文章时思维信息的载体”,在很多命题、半命题的材料作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创作思路枯竭,即使写出了文章往往也是非常空洞的,所依据的论据多数也是相同的,这一点与传统作文教学中所使用的思想模式有直接关系。高中作文教学普遍呈现程式化特点,抓住中心论点,围绕论证结构进行论证,在这种情况下直接造成了作文的乏味与枯燥,甚至有时全班学生都是围绕一种文章模式展开写作。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不能对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进行发展,同时也会对思维品质的塑造产生影响。
三、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高中作文教学存在一定的规律与特点,通过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学生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奠基工作,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选材与布局等方面的能力,进入高中以后,在这些基本能力的巩固与加强的同时,也应该对发散性与聚合性思维能力方面进行相应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然会在记叙文、议论文的水平上产生一个巨大的飞跃[3]。例如在议论文训练过程中,笔者曾经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杂志上刊登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材料的主要内容为:挪威人多捕杀沙丁鱼,如果抵港的时候鱼是活的,那么价格就会高出很多,因此很多渔民试了各种方法让沙丁鱼活着抵港,但是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一艘船总是能够带着活鱼抵港,这是因为这艘船上的渔民在鱼槽中放入一条鲶鱼,这样沙丁鱼就会面对一种陌生的环境,鲶鱼就会四处乱游,从而产生摩擦,沙丁鱼发现这条鲶鱼的存在之后就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沙丁鱼就这样坚持到了渔港。
这则材料在课堂上一出,学生们经过片刻的思考之后便展开了讨论。材料中这种现象被称为“鲶鱼效应”,是一种超自然界的生物现象,通过教师的点拨之后,学生的思路马上开始扩展。一些学生认为是运动延长了生命,同时生命力也得到了增强,比如家兔虽然没有饮食上的烦恼,但是它们的寿命一般不会超过十几年,而野兔经常遭到猎人的'捕杀,需要与其它动物之间进行相互追逐,其寿命却可以达到三十年。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4
“妈妈生病了,我准备为妈妈煮饭,在烫了几次手之后,饭总算煮好了”,作文课一开始,我就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是何用意。我说:“今天的作文讲评围绕三个字,场景化。怎样才可以让事物生动形象,而不是干巴巴的呢?下面我就从扩充本句为例,说说如何场景化。
然后,我让同学们想两分钟,“第一次煮饭(用电饭锅)会遇到什么困难?”两分钟后,同学们纷纷举手,“米缸中可能会窜进蟑螂”、“电饭锅不敢插插头”、“不知道怎么放水,放多少水”,我示意同学们安静:“现在你们是导演,安排戏目叫‘第一次煮饭’,注意安排好各个演员的行为、动作、心理、语言,开始,写作。”
大家提起笔写了起来,大概有些人想到有趣的细节,边写边笑,十五分钟后,我让他们相互交流。
第一位学生:我打开米缸,呀,里面有蟑螂,我吓坏了。我问:“你第一眼看上去,根据什么判断它是蟑螂?你吓到了,当时的神情,心理又如何?可以再详一些。有谁能补充得详细一些?”同学们沉默,无人应答,我灵机一动,让同学们演示揭开米缸盖,看到蟑螂的惊吓动作。这一启发,大家纷纷发言:“我揭开米缸盖,发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蠕动。我看到了它,觉得挺恶心,用报纸捏住,把它扔到外面去了。但我不敢去捏,和往常一样让妈妈来处理。可一想,我已经长大了,今天妈妈病了,我怎么好意思呢?于是给自己鼓鼓气,心一横,捏住它,闭着眼,扔到外面。
最后,我加以点评:有人说作文难写,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一点也不难,看我们刚刚将揭开米缸盖这么一点小事,就写得这样栩栩如生,这样写一件事,一个议题,还不愁它详细吗?
作文课,一向令老师头疼,也令学生厌恶,作文课上最尴尬的场面,莫过于老师慷慨激昂,学生昏昏欲睡。如果作文课上能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将“一言堂”变成“你说,我说,大家说”,既活跃气氛,又增强效果,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5
案例描述:
在初三《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的作文教学中,我首先激发学生感情,由爱因斯坦的“W=X+Y+Z”即“成功=艰苦的努力+方法正确+少说废话”展开讨论,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解读“成功”,进而导入话题作文教学——“多角度立意”。然后以“达芬奇画蛋”和“苏轼的《题西林壁》”两则材料引出多角度立意的要领:观察思考——寻找特点——类比联想——联系实际——确立中心——选择最佳中心,并以“手的五指”为话题进行师生多角度立意讨论,要求学生观察五个手指入手,找其特点(出示一些启发思维的图片),并由物及人,从现实生活中找观点,多角度立意。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同学的回答五花八门:
团结起来力量大;五指配合亲密协作团结友爱;孤掌难鸣;大拇指力量大;大拇指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小拇指的莫自悲要自强,永远的承诺;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献身精神,当让则让……
这些回答从各个角度立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有了口头表达的基础,进行动笔训练就顺理成章,让同学们以“树”为话题,拟一个题目,然后以50个字左右陈述你的立意。学生听到“五十字”,很高兴,一反以前的不乐意,快快乐乐的进行独立构思、小组讨论,结果所收到的效果也很不错,立意不胜枚举。
案例分析:
初三话题作文教学是初三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占据了中考成绩三分之一的分值,备受我们教师的重视。记得去年的同一节话题作文教学中,尽管教学的目标一样,教学的要点一致,但是由于采用传统的教法,罗列知识,列举事例,所收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课堂气氛一般。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我进行了优化。比较如下:
教学过程
第一次上课
第二次上课
导入
强调多角度立意的重要性
用爱因斯坦的“W=X+Y+Z”即“成功=艰苦的努力+方法正确+少说废话”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分析讨论
1、提出多角度立意的概念和要领
2、请学生以第一个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练习,教师点评
3、请学生以第二个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练习
1、以“达芬奇画蛋”和“苏轼的《题西林壁》”两则材料引出多角度立意的要领
2、以“手的五指”为话题举例说明,师生共同讨论
3、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所给话题进行训练
结尾
回顾多角度立意的要领
请全体学生齐读多角度立意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立意。
学生反馈
学生认为与以往的作文课一样
学生认为所举的几个事例很新鲜,印象深刻,比较感兴趣
话题作文的“多角度立意”就是要培养学生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进而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的创造性思维。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比如,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崇尚愉快教育、探究学习科学、提高学习效率的今天,应当倡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下面就这次话题作文教学和培养学生多角度立意的几个适宜的链接点展开分析:
一、情感的链接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具有信号、动力和移情功能。它能使人的注意、感知、思维倾向于某一写作对象,促成智能的更好发挥。学生一旦对作文有了稳定而浓厚的情感,就不会视作文如重负,而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命题、指导、评估诸环节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多角度立意作文教学,也要注意捕捉学生情感的火花。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异常丰富的。一个中学生,在日记中吐露了内心的秘密:“因为自己知识贫乏,我开始担忧;为了自己无拘无束地洒脱一回,我开始了自责;为了那飘来的莫名的微笑,我开始了爱的寻觅;为了那一片飘零的落叶,我开始探索人生的真谛……”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的中学生的确怀揣着一颗焦渴的心。如果我们在教学时,适时从学生的喜怒哀乐中捕捉情感的火花,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就能为学生创设积极的作文氛围。从第一次的传统教法到第二次的改变,其中所举的事例,都是我在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接受后认真设计的,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从师生共同讨论到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第二次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多角度立意的要领,而不是灌输式的接受。
二、兴趣的链接
从两次的作文教学看,我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重要,这是多角度立意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对所讲内容感兴趣的前提下才会积极的思考,回答才会五花八门。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思考。
这节作文课的开头由一味的强调多角度立意的重要性变为以爱因斯坦的公式W=X+Y+Z为契机,多方位解读“成功”这个话题,从数学公式到文字表达,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投入到自然而然的立意当中。还有在举“手的五指”的话题时,学生从一开始的好奇到教师的启发后的跃跃欲试,似乎因为“这只手”推开了一扇多角度立意的大门,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在预设的回答中徘徊,而是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并且因为老师同学的鼓励,大家的回答越来越积极,课堂气氛也调动起来了,一时间我真正感到学生的热情、兴奋是如此美好的一件事。
三、创新思维的链接
多角度的立意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恩格斯也曾指出:“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新课标》作文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它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特别是在第四学段提出“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由创意的表达”。因此,这也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由此,我想要培养学生的多角度立意就要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如“手的五指”这个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手的全部——手的个体”,从“手——做人的品质”,从“手——人——社会生活现象”……
同时,我认为还要让学生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话题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择角度,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这时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立意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在这过程中,交流合作也很重要,它是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它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感情通过交流产生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一般为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从大环境到小环境形成交流的气氛。就如话题“手的五指”的师生全体讨论和话题“树”的小组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作文多角度立意的教学,我意识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彻底解放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自由行文,并不是说,教师可以袖手旁观,完全放手让学生创作,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学生熟悉的话题,找准时机,引发兴趣,在精心设计的事例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内心的一种需要,在多角度立意的基础上,使自己的作文充满了真情实感,充满新意。请让所有的学生记住:“我创造,所以我生存。”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6
从工作到现在,对于作文这一块依然觉得很陌生。作文课好像很轻松:老师命题,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成文,收交批改。我相信在这样的教学中,如果我是学生的话,会很被动,毫无兴趣可言,书写起来更谈不上真情流露,因为时间的关系,相关的批改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也较差,这种被动消极的作文课我思考了好久,决定尝试一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向我们同组的张老师取了经。现把初步的思路简单介绍:
作文课,一反常态,先分析了上次学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标。针对上次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记叙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总体要求。
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拟题并简单说说构思,组长示意,老师计时。
静思独立,老师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成文后,组长示意可以写读书笔记。
统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错别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声读文,动情优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交流心得。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点,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标。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小组批改交流讨论的方法可能会激起同学的兴趣,同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
有了这样的热情还怕作文课枯燥吗?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7
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
当然,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但是学生朗读的指导一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想,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应该能够读出感情了。
六年级语文《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4
《彩色的翅膀》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语言朴实,以小昆虫为线索,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了蝴蝶之类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文章篇末点题。文中还巧妙地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交代了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使得故事更加生动,让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跃然纸上。
教学本文时,在多读多思、重感悟的理念指导下,我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处,这不仅是阅读课文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需要。只有培养了学生能思、深思、善思的好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是成功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得到提高,略读教学才真正将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有效的迁移。最后,我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展彩色翅,抒心中情,让学生放飞想像如今宝石岛情景,深刻感悟边防战士们爱岛建岛、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学生领悟课题“彩色翅膀”的双重涵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8
谈起写作文,一提就烦,学生怕写,老师怕改。可是写作文却是一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越是回避它,其后果越是不堪设想。
古人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在批改作文时往往会发现,同学们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但在一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一、两篇作文让人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个别同学“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积、多改。
看多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积多了,就不会无话可说;思多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多改,正如常言所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作文程度较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首先,要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作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一切文明,有一半是靠文字来保存的,而用文字写出的就是作文。小到你向父母提意见,向同学发表一个见解,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这一切都是作文,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写作,身边无处不有作文,而这一切都是社会生活在写作者头脑中的放应。要正确的反映社会,就要用眼睛去观察,把我们的眼睛当成一台摄像机来使用,把耳朵当成录音机来使用,用它们真实的记录观察和听到的一切事物,然后经过大脑的储存,分析加工,借助文字表达出来。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的素材;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一天下来,你能不能把这一天接触到的人特点描述出来呢?一年四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四季虽然相同,但经历感受的每一天却永远不会相同,我们见过很多的人文景观,你是否能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呢?如果我们没有仔细认真的观察,那么,即使你经历的也是不可能随心所欲的详细生动的描述出来的,所以说,一定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
其次,更重要的要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说起材料的积累,曾经有一个故事这样写道。从前有一个秀才要准备参加考试,所以整天呆在家里练习写文章,心里十分苦恼,她的妻子知道后安慰他说“看你写文章这么难,好象我生小孩一样啊!”秀才听了回答说:“我写文章比你生小孩难得多了,还是你生小孩容易!因为你毕竟肚子里有个小孩可以生出来,可我的肚子里空空如也,所以写不出文章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写作文不能闭门造车,凭空乱写,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学会“找米下锅”。
积累是为了巩固观察结果而采取的行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既把观察后得到的结果以各种方式保存起来,那就得自己准备一个“仓库”--即人的大脑。大脑是记忆的“仓库”。把自己的观察,阅读所得,随时装入“仓库”以免遗失。但人的记忆力有弱有强,而要装的东西又多,所以还要另造“新库”来弥补头脑不足--那就是记笔记。积累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才有收效,即使资料是间接来的,也要认真核对,妥善保管。
学会写生活札记。做一个有心人:
(一)、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片段及时记录下来。
(二)、做读书摘录卡片--是积累词汇,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对学生成长有益,而且对学习语言也十分必要,摘录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认为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性强的句子都可以摘录下来。
(三)、做简报评析。报纸是最新的百科全书,养成认真读报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也能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
(四)、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教材不仅指语文课本,还包含数理化外等各科中的名人轶事,成功事例等,要按道德、立志、友谊等不同主体进行分类积累,课外读物也一样,其中有自己最感兴趣,最得意的事例或细节是作文最好的素材。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我所接触的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对作文是害怕的,是反感的,一提到作文,他们就提不起任何兴致。为何在求知心强烈的小学生中会有如此现象,我想我自身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趋于教师的主导型,每到作文教学备课时,头脑中首先出现的想法是我要如何让学生快速的学会写这篇作文,忽视了对学生表达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
2.对作文教学的方法掌握不够,应用不够灵活,过于程式化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贯用的方法便是教授学生模板,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是以写人为主题,为了让能够让学生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我采用的方法便是直接的把模板亮出来,第一段该写什么,第二段该写什么,第三段……甚至还告诉学生在外貌描写的`时候应该是以一个什么样的顺序来写,文章共几段,缺一不可。因为在我自己看来,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刚刚学习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是写不出来一篇作文的,对学生缺乏信任。
3.忽视了学生积累素材的重要性
4.过分的干预学生的表达,学生缺乏自我发挥的空间
在作文教学中还常常指导过于细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甚至用词都重复,完全没有达到作文教学本来的效果,有悖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可是,我想就是这样中规中矩的教学方法,缺乏信任的教学在抹杀学生的想象和他们的可能性,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10
上了一个多学期的课,最遗憾的是没有发现一个同学的作文可以让我眼前一亮。大多同学都是极端依赖作文书,许多时候都是一抄了事,从来不敢想信自己能写出不错的作文。让人读来缺少情感的震撼。
上周,我们设计了一个作文活动,活动题目为《成长的烦恼》。正式写作文前,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讲述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希望学生能敞开心扉,无所顾及地讲述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展示课上,我要求每个同学都上台讲述自己的烦心事,每个学生讲完后,进行点评,重在选材上的指导。例如:好多学生都说了学习任务重,学案太多,做不胜做的苦恼,我肯定了这个题材的可写性,但是要把它写活写生动也不是件容易事,写得不好就会是三言两语完事,缺少生活的气息。有人说了当组长的烦恼,当班干部的不容易,家人吵架导致家庭不和谐、父母常年在外,自己感觉无助,孤独,因为自觉性不够,常受老师的批评,与同学、朋友相处产生矛盾、与家人因观点不合产生矛盾等,这都是非常好的题材。
作文交上来了,我看了几篇,顿时眼前一亮,这次的作文无论是选材、布局还是语言表达都有了质的飞跃,看得我心花怒放,改作文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张同学写当组长的.烦恼,写得生趣盎然,语言生动幽默,极富生活味,尤其是结尾,她说这些烦恼到了若干年之后也许会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快乐、最珍贵的回忆,当他们若干年之后在茫茫人海中再次相逢时,这也许会成为他们最快乐的话题。平时经常抄作文的王同学写自己与爷爷的矛盾时,写得活灵活现,少数土语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生活气息。李同学写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时的孤独无助,读了以后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从这次作文训练中,我发现对于学生的作文,还是要重在鼓励他们从生活入手,只要有了活生生的生活素材,作文才会有感染力,才能从作文中看到学生们鲜活的身影。
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11
当孩子们满信心的把他们的作文本交上来的时候,我看着他们一双双纯洁的眼睛,总想给每个孩子的作文给予最恰如其分的评价。一个教师的作文评语如果给得好的话既能指导孩子们的作文水平也能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做好作文的评语工作?我想无非作好以下几点:
其一,标准因训练目的而异。
一篇作文在表情达意,用词造句等方面的好坏是有一定标准的,但这个标准可以因训练目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如看图写话练习,只要学生把图中主要的意思写出来了,顺序清楚,语句通顺,就可以算作好文章;写一个人,能写出他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上的基本特点,写一处景物,能写出它的层次、特色,也该是好文章;同样,写一次活动,能把主要过程记下来;写一个场面,能把主要情景写出来;写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很完整;写说明文,说明顺序清楚,说明对象描述准确;写日记、书信格式正确,真实可信……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
下面是我给作文《第一次做家务》写的一段评语:“第一次独自做饭,免不了要手忙脚乱。按照做饭的先后顺序,作者依次写了淘米、煲饭、炒菜的全过程。因为经验不足,就要格外细心;越细心,就越慌神儿。好在小作者挺机灵,关键时刻能急中生智,转危为安。作者抓住了‘第一次’做饭的特点,文字不多;却写得小有波澜。别看小作者做饭时手忙脚乱,文章可写得步骤清楚。”这段评语从说明文的训练目的出发,着眼于所评作文是否圆满地完成了写作说明文的要求,如过程是否完整,顺序是否清晰,标题中的“第一次”是否充分体现出来了……这样,就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文章在什么方面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训练目标,从而进一步努力。
其二,角度因文而异。
一篇作文的长处或短处在作文要素的各个方面表现是不均衡的,作文评语应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关系到能否对学生的作文作出公正评价的问题,因为一篇作文,尤其是一篇优秀作文,其优秀之处都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写评语时能选择恰当的角度,抓住文章的突出之处。如《小精灵》一文的评语:“伟伟可真是当之无愧的‘小精灵’呀!瞧他那双饱满的天庭下乌黑的大眼睛,瞧他趁人不备干的那些‘坏事’,瞧他挨打告饶时甜甜的嘴巴,瞧他吃饭时与‘小伙伴”们有福同享的‘慷慨’,瞧他以外婆的绝招‘反击’外婆时的狡猾,无不透着淘气、顽皮和聪明。
文章在记叙外婆‘哄’伟伟爱惜粮食的过程中,从语言、动作、表情、外貌等多方面选取细节,按照一个4岁男孩的特点,生动地作了刻划,使伟伟活生生一个小精灵跃然纸上。虽然他还不懂事,但却很可爱。”再看作文《我是司令你是兵》的评语:“如果没有异想天开,童年也就不会色彩斑斓了。换一个角度体会一下指挥别人的威风,换一种活法体验一下辛苦和艰苦的滋味,不仅是一种乐事,还是一件好事。文中‘司令’和‘小兵’的语言和动作既是‘兵’的,又是‘孩子气’的,两个孩子那副煞有介事、俨然真为司令真为兵的神气劲儿,令人忍俊不禁,由不得赞叹作者描写的活泼”。同是写人的作文,前一篇作文侧重写伟伟的真实活动,后一篇作文侧重写两个孩子的真实想像。作文评语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前一篇评语着重评人物描写的是否生动,后者着重评作者独特的体验和想像。
其三,语气因人而异。
作文评语的接受对象是学生,学生能否和乐于接受并受到启示,是检验教师评语写的是否合格的尺度。学生的年龄、心理、性别、经历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会风格各异,这就需要教师变化各种语气,写出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评语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评语的指导作用。
好的作文评语也该是一段短小精悍的文字,让学生有所收获,与学生有所沟通,互相理解,同时又赏心悦目,那种生硬、呆板、千篇一律、放之四海皆用的评语只能引起学生的厌倦和反感。请看作文《月亮娃娃》的评语:“周智莹小朋友真幸运,她能有个‘月亮娃娃’。她太喜爱这个娃娃了,所以对它观察得很细致。她是按这样的顺序来观察并描写的:蓝天→星星→月亮→小男孩和小女孩→可爱的小花猫。写一个静物比较容易,要把静物写得生动而又具体就不那么容易了。
周智莹小朋友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她不仅写了这个静物各部分的颜色、大概样子,还写出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服饰和姿态,最后还写出了自己的联想,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爸爸送给自己的这份礼物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评语不仅指出所评作文的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而且表达了对一个小女孩真挚的理解,语气是那样亲切、温和,像老师,更像妈妈。再看一段为《给姑妈的一封信》写的评语:“沈思同学在给姑妈的这封信里,记叙了家里发生的一件大事——爷爷给她找了位新奶奶。她明知道这应该是件喜事,可是自己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因是她太爱自己的亲奶奶了。沈思同学,你不是也很敬爱爷爷吗?你不是也希望爷爷晚年幸福快乐吗?那么请你在心里给新奶奶留个位置,像爱亲奶奶那样去爱新奶奶吧!全信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得体,格式正确无误。初学写信的同学能把信写得这样好,是很不错的。”这样的评语,语气更像谈心,从写作的角度看,谈心也是一种在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方式,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无论怎样,语文教师都要重视作文评语的写作,对教师来说三言两语、信手拈来的作文评语,对学生可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作文甚至做人,所以,必须字斟句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