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8篇#】每个人面对同一件事是有着不同心得体会的,看完一本书我们可以适当的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能直接了当的表现出近期的思想变化,编辑为您精选的文章“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将让您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将与他人分享的护肤秘诀告诉您的朋友!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1】
每每读这本书时,不自觉地有一种“厚重”在心底萦绕……吴非老师在书中表达了他的教育理想:“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四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
静态的语言在脑中不自觉地生成动态的画面。爱好学习、图书馆查阅、实验室研究,我看到孩子们自发地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有趣的问题、球场的奔跑、诗集的朗诵,我看到孩子们热情地诗意地生活着;阳光、歌声、笑声,更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动……可是,为什么在不画面里,这些原本“免费“的阳光、歌声、笑声,竟变得有些昂贵和奢侈。美好的画面,有一种越走越远的感觉,也许我的小时候还有些许的影子。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若问我想过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吗,我会说不敢,感觉有那么点不真实。一个在做梦年纪的女孩认为过于理想化的情景,却成为已近花甲的老教师的坚定期盼,不得不有些伤感。现在,若你再问我一遍,我要说,我想过并且坚信,因为在我的前面将见证并参与一段很长的教育发展之路。如果作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都没想过、不敢想,那么还如何希望这样的教育理想会有实现的一天。
从这篇文章,或者说从这个教育理想,我想到吴非老师的《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一文,这个学生没能在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尽管他很希望这样做,也会读得很好听。因为社会、父母,也许还包括老师教导他以后的“生涯规划”无非是勤奋读书,选择一所名校,进入热门专业,以后就业顺利,拥有一份高薪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父母没有兴趣听他读诗,这不能让他们感到喜悦,宁愿希望他能利用这些时间多做些竞赛题。
应该说,不是我们没有物质提供给他们诗意的土壤,更何况很多的诗意根本无需金钱。为培养学生特长,家长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学乐器、下棋、跳舞……很多新鲜的玩意儿可能听说的都不多,比如冰球、国跳等等;很多学生学的还不是一两项特长,一周的课余被排得满满,敢情特长比不是特长都多。但是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学生的诗意呢,至少说应该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抑或平静;反而是更多的浮躁与不快乐呢。因为培养特长不是因为爱好,而是家长希望孩子能通过特长加分,上更好的学校,或是看到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怕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这样的心态和目的下,诗意如何不被瓦解,即便开始心底萌生的爱好也很有可能一无所剩。
也许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问题,先导致大人为追求金钱,追求令人艳羡的生活而奋斗,奋斗本没错,只是忽略了生活的真谛是诗意的栖居。大人再把这种价值观传递或加之于孩子,所以现在的“小大人”们很快熟谙社会的法则,诗意也就越离越远,进入追求高分,好学校,体面生活的循环中。
文章中说这位学生是个“有趣”的人。历史组搞活动,想选一名学生朗诵诗,悼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他刚刚朗诵了两句,老师就惊喜地说“行了,太好了!就是你了!”这位同学愣了一下,随即有风度地对老师说:“老师,诗是不能中断的,请让我把这首诗朗诵完。”说罢,旁若无人地诵读那首诗,一直读完。
这个“有趣”让我感到很讽刺,是我们的不诗意才觉得他“有趣”,也许他才是正常,是否会被选中,在他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读这首诗。文中说得对: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但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想要改变这个状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达成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我想到教育中的教师的诗意至关重要。吴非老师也说,教育是富有理想的事业,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有理想;鼓吹只吃馒头的人,是知道不吃馒头会饿死,这当然也没错,但他并没有看到只吃馒头不读诗,是另外一种死法。
虽然,本书中没有一篇题为《让教师追求诗意的人生》的文章,但是看全本书,你会发现,吴非老师很多篇文章的核心就是教师的诗意的方方面面。诗意,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教师的诗意我认为最首先的是要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感。
常常有人跟我说:“你一天就两节课,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还有寒暑假,当老师真好。”只有做了教师的人,才能理解和体会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经济大潮的席卷,不正确的幸福观正在消磨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能避开名利的束缚,才能真正找到“诗意”的栖息地。感受工作的幸福感在于看到教师在促人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于学生取得进步后的一张张稚气的笑脸,简单的问候,薄薄的贺卡。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教师的诗意我认为最关键的根基是“爱”。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多么质朴感人的一句话。当我们曾是孩子时,也是多么渴望老师对我们多一点鼓励,多地点抚摸,多一点关爱,那种温暖的感觉可以持续许久许久。教育的诗意在于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心,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赋予学生一份饱含诗意的爱心,学生定会回报你一扇敞开的心扉。冰心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2】
选择读这一本书,其实是因为它的标题《致青年教师》我就是一名教龄不足3年的青年教师。对我来说,做学生比做老师重要得多,所以我想知道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打开书名页,内心犹如水,合上书却却百感交集。
感悟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我并不了解所有的学生。刚来田稻时,我一直觉得自己年轻,跟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所以了解学生,能够贴近学生。但渐渐地我发现,我只认是一部分学生,那些跟我有类似或相似学习经历的人。
但对于那些后进生,我并不真正理解他们,我也觉得我无法进入他们的世界。我尝试了很多方法,想放弃。班上有个男孩,英语的口语很差,每次别的同学都开心地用英语对话,唯独他开不了口,所以每次小组排序对话,一到他那里就卡壳,前几次我都很认真地而耐心地教他一词一词地说,早自习、中午的单独辅导也进行了,但还是一样每次对话,一到他那里就卡住。一个月后,当他说话的时候,我直接说:
pass跳过并忽略了他的表情。
直到第二天查阅他的家庭作业时,他在本子上写道他为了那天的英语对话,前一个晚上他练习了很久,但是我却没有让他说完。虽然第二天上课,我马上第一个叫他站起来对话,并且狠狠地鼓励了他,但我的内心还是惭愧的,因为我没有等一会儿,那一会儿能让他开口的工夫。但我有庆幸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至少这个孩子,还愿意向我解释,而不是默默地把委屈甚至是恨埋在心里,让我有机会去更正自己的错误,能够让我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更有耐心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吴非的书上说只有母亲才有这种耐心。她相信自己的孩子,她会等的。俗话说:“一日为师,一辈子为父。”。为人师表,我们的确应该有为人父母的威严,但是更应该有为人父母的仁心耐心与宽容。
家长信任地把孩子教给我们,我们就要更加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你想在我办公室玩吗?。当我在书中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反思,如果我对学生说这句话,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脑中浮现出2个月前的一幕,我跟一个学生说了一句:
你,跟我到办公室去。他马上担心地说:老师,我有没有犯什么错误?
其实我只是叫他跟我到办公室去给我搬作业本和辅导报,但是这样平常的一句话,因为跟老师办公室扯上关系,他就会马上联想到自己犯错要去挨训,所以,我不禁反思,我每次叫学生来我的办公室大多是干什么,很惭愧,除了收发作业外,大多数情况是叫那些单词默写不过关的人重默单词。当然,如果我对学生们说,你愿意在我的办公室里玩吗?学生可能又会一惊自己是否又犯了什么错误。
这说明我和学生们的交流还不够。在他们看来,教师办公室仍然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方。反思自己,我决定改变自己。老师和学生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老师。他们会不再认为你想在我办公室里玩吗?是一种危险。
以上是我读完后最深的感受。作者的话并不华丽,而是真诚朴实,这对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有很大的好处。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3】
最近看了《感恩同学》这本书,读后感触良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来解读“期望效应”测试、“需求层次论”、“多元智能论”等教育理论,阐释了实施“鉴赏”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感叹的教育故事呼唤着教师应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让每个人都得到关爱
德育需要一个轻松、宽容、温暖的环境,让学生犯错和犯错很重要。错误。 ,不要太完美而责备,因为老师偶尔会有偏离道德的言行。在形成良好品格的过程中,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关爱。爱是一种关注,一种关怀。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关爱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就像关爱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保障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珍惜每一个人的存在,每一个人都同等重要。所有的人都应该发展,无论是优秀的,还是难以发展的,甚至是特殊的家庭,或者没有任何功利。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最深层次的需要是渴望被他人欣赏和钦佩。因此,当教师能够以“欣赏”的言行来对待学生时,就会激发学生无限的勇气,唤醒他们被埋藏的潜力,鼓励他们大踏步走向成功。让教师拥有“欣赏”的法宝,就是激发教师的爱心,让教师从爱中工作,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或谋生手段。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爱倾注在教育中时,老师会用钦佩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的每一个幼稚想法和行为。当爱倾注在教育中时,老师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了解孩子的缺点。当爱倾注在教育中时,教师就会理解、接受,并把“欣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教育的花园里进行培育。
第二,让每个人都享受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和“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巨大的,而发挥潜力的金钥匙是自信。在形成良好品格的过程中,学生,尤其是成绩不佳的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惩罚的力量。学生在学校收到老师的表扬和表扬时,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势,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行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淘汰。欣赏学生的特点。 “鉴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承认他人作品的才华或价值,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先认清学生的才华,然后重视和表扬,必须有的放矢。也就是说,不是“把它拉进篮子里,它就是一道菜”,指着学生的某个言行进行表扬和表扬,而是欣赏学生的特点。鉴赏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知识,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深入的学习,掌握有效的鉴赏手段,在对的时间、对的场合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欣赏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无数成功人士在《欣赏你的学生》中的经历告诉我们,外部因素不是决定因素,而是内部因素决定了事情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他们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的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当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下他的第一首诗时,他的母亲称他为“精彩”,而他的父亲则相反:可怕。从母亲的“赏识”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这成为他日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所以他时不时提醒自己要“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股力量的鼓舞下,他终于成为了著名的作家。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意识到,欣赏是学生成长的众多催化剂中极为有效的一种。它可以激发、唤醒和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从而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学生不够聪明,好心没有得到回报。冷静下来想想那些一直让我生气的不起眼的孩子和婴儿。也有可爱的一面。恍然大悟: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脚步匆匆,浑浊的心情遮蔽了双眼;繁琐的工作,忙碌的头脑,钝化了我们的敏感;学校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思想,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纯真的眼睛和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即使他们因为不慎犯了错误,也需要老师温柔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虚伪。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要沐浴阳光,吸雨露,要风雪磨砺,要花团锦簇。他们是最敏感的群体,能够准确判断出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心还是功利。因此,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牵手、清晰、温暖、朴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所以要学会欣赏你的学生,首先要学会发自内心地爱他们。
欣赏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挖掘他们的亮点,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不断地鼓励和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的本质是渴望被欣赏。”不论年龄或地位,人都想与别人不同,不会拒绝别人的赞美。别人的表扬或奖励会让被表扬的人有愉快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4】
第一篇:《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
每年,我都会得到有利于我们老师成长的书。这次是我自己选的。这是一本有关青年教师的一本书。笔者教书26年,经历了该书涉及的青年教师精神成长的大部分阶段。本文渗透了作者所经历的挫折和成功经验。
书中有很多优秀的教师案例,对读者有很强的启发性。文雅诗意的文风,使本书轻松愉快。同时,通过层层设问,引导读者不断反思自我,突破自身的精神成长障碍。
这本书传达给你的是一种成长理念:每一位年轻教师都有成为优秀教师的可能。绝大多数人之所以最终变得平凡,是因为在成长的重要节点上,往往缺乏前进的动力和方法。
只要我们能激发内在的成长动力,掌握必要的行动方法,每一个生命都能创造一个专业的传奇。
这本书使我们重新获得了行走的动力和方法。基于他人的成功经验,这些研究成果对刚刚起步的新教师和取得一定成绩的优秀教师都具有积绩的指导价值。
从本质上讲,青年教师的精神成长过程是以个以成长的力量拓展和充实自己心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灵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生命由此而日渐脱离平庸,朝向优秀乃至卓越持续前进。
在浪漫的激情和复杂的现实之间,有着无尽的暗流。这些暗流,常常会在意想不到的状况下,从无法预知的角落里突然涌出,一下子便将新教师辛苦搭建的教育殿堂冲垮。面对这份淫威,任何激情、梦幻、诗意、纯真、好奇、渴望、紧张、充实,都只能像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孩子,要么睁大了吃惊的双眼,面对废墟无助地叹息,要么在片刻的伤感后,迅速转移了视线,去另一个空间上另建新的乐趣。
但是,教育的特属性,不能接受长短不一的叹息,也不能容忍异地重建。教育面对的,就是这一群有个性、有追求的鲜活生命。这些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需要在学校的特殊空间中加以切割和修补,使之走出愚昧和庸俗,走向智慧和崇高。
因此,真正的教育迫使新教师直面苍凉,弯下腰来,清理污浊,然后,用跌倒爬起来的勇气,重新在心中筑起圣殿。
第二篇:《青年教师成长之旅》读后感
《青年教师成长之旅》读后感
[2014-7-411:51:00|by:wshine]
本学期让我过的最有意义,也最充实,因为学***陪伴着我,我在学***断的成长着,提高着。
从来没有一种学***吸引着我、感动着我,《青年教师成长之旅》它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的心潮起潮伏,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审视“我”、“教师”这个职业,好多以前处于朦胧状态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
收获最大的是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中有好的表现,没有捷径,就要依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必须在教学质量上与时俱进,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不断学习适应教学工作,我必须脚踏实地,才能在我的专业素质中成长。
欣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欣赏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欣赏每个孩子的进步,欣赏每个孩子的努力和善良。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光荣。
爱,能给孩子心灵的温暖,爱,能让孩子更加自信。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献出一点爱,时时、事事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共同享受教育的美丽。高尔基说过:
“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爱”字。我想,我们做为一名小学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
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宽容的情绪。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经常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我们应该互相关心,和睦相处。
在《青年教师成长之旅》教会我作为人师者,在工作中如何追求与奉献,在生活中如何投入与面对,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也让我学会自省,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回过头来看过去。我愿意做《教师成长》中的一名成长教师。我想不仅仅是我。我们的许多同事将在这项研究中逐渐成长。
在过去,我经常忽略这样的事情。经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使我在教学过程中一天天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以良好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我们一定会成为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成功教师!
很庆幸自己参加了《青年教师成长之旅》,我更庆幸自己还很年青,学***间还很长,相信自己一定会在这条路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第三篇:青年教师成长之旅观后感
《青年教师成长之旅》读后感张小艳从来没有一种学***吸引着我、感动着我,《青年教师成长之旅》它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的心潮起潮伏,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审视“我”、“教师”这个职业,好多以前处于朦胧状态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
收获最大的是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中有好的表现,没有捷径,就要依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必须在教学质量上与时俱进,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不断学习适应教学工作,我必须脚踏实地,才能在我的专业素质中成长。
欣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欣赏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欣赏每个孩子的进步,欣赏每个孩子的努力和善良。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光荣。
爱,能给孩子心灵的温暖,爱,能让孩子更加自信。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献出一点爱,时时、事事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共同享受教育的美丽。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
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爱”字。我想,我们做为一名小学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
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宽容的情绪。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经常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我们应该互相关心,和睦相处。
在《青年教师成长之旅》教会我作为人师者,在工作中如何追求与奉献,在生活中如何投入与面对,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也让我学会自省,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回过头来看过去。我愿意做《教师成长》中的一名成长教师。我想不仅仅是我。我们的许多同事将在这项研究中逐渐成长。
在过去,我经常忽略这样的事情。经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使我在教学过程中一天天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以良好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我们一定会成为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成功教师!
很庆幸自己参加了《青年教师成长之旅》,我更庆幸自己还很年
青,学***间还很长,相信自己一定会在这条路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第四篇:《青年教师成长之旅》教师要读的54本好书
《青年教师成长之旅》教师要读的54本好书
给大家推荐本好书:《青年教师成长之旅》。主要介绍了教师要读的54本好书:
《窗边的小豆豆》《大教学论》《多元智能》《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心理学》《寂静的春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的秘诀是真爱》《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第五项修炼:学***织的艺术与实务》《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生命发展阶梯——阶梯式学习法》《学会生存——教育世界里的(在搜索更多的文章:)今天和明天》《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爱的教育》《爱弥儿》《班主任工作漫谈》《成功教育》
《动机与人格》《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老子》(《道德经》)《教育概论》《教育过程》《美丽的教育》《梦的解析》《民主主义与教育》《帕夫雷什中学》《诗人哲学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早期教育与天才》《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拯救与逍遥》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模式》《宽容》《教育与美好生活》《人的教育》《童年的秘密》《我的教学生涯》《中国大历史》《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
《教育漫话》《教育诗》《论语译注》《美的历程》《素质教育在美国》《发现母亲》《心理学与生活》《新教育之梦》《学生第二》
第五篇:《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读后感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读后感随着教学的时间越来越久,面对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当初的那份对教育的热情也日渐减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保持一颗纯真的教育心,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创造自己的教育风格,展现独特教育魅力,带着这许多疑惑,我翻开了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一书,迫不及待地寻找着答案。本书第四章—教师教育魅力探源与代记传承中详细罗列了历史上各朝各代杰出教育家的教育理念。
孔子的?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郑玄的?
师说之明,则**好述之,教者言非,则学者失问?等等都让我颇有收获。其中,明代的王守仁既是封建教育的叛逆者,也是建设者,他模糊了原先?
师道尊严?的主体意识,把自己的门人看作朋友,不加以训诫、体罚、而是寓教于乐,寓教于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推演,教育一直是在不断地创造中步步向前,朝着更人性化、合理化、有效化的方向发展着。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主题。
因此,教育事业与教育魅力一定要与创造联系起来。而教师创造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者,他跟孩子一起创造他和他们每一天的学校生活,也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创造。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5】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书目是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的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将理性的思考、真实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融入到一个个教育案例中,发人深省,让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感同身受。 在这本书中,吴老师并没有用那种死板的语言模式阐述出一些冰冷而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用自己的真实工作经历来谈得失、谈收获、谈感悟,他娓娓道来,把他一路走来的人生追求和梦想以及收获和感悟都一并和我们分享。
是啊,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更会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学生的眼光”看待,像***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想要读一本什么样的书,在无聊的时候都会在当当网上去选。选了好久都没有选到自己喜欢而且觉得合适,最后,一个朋友推荐我读了这本书。
读后真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这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
”——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如一缕春风让教师们呼吸到春的气息,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教师的心田,给迷茫中前行的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句话似乎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书中有这样一篇案例:集体批评——对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一个叫平的同学因为老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被老师“请”上讲台接受同学们的集体谈话,最后同学们原谅了他,事态也就平息了。
在我们身边,也会有这样的动员,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集体批评和教育。我们有时会指着一个孩子对全班学生说:“以后我们都不要理他!
”但是我们的教师显然对事情的原因不感兴趣,教师不想走进孩子的心,老师只想管住他。于是调动集体**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再这样做,我们不理你了!”问题学生迫于集体**的压力,暂且“改邪归正”,一旦离开集体他又会露出他的“真面目”,这就是所谓的“两面派现象”,学校、家庭判若两人。吴老师说:
这是我们的教育,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掩盖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每件事都采取分析的态度。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现行问题。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灵魂。吴非老师反复强调,爱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但是,王老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师爱”。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我想到了自己,有时好同学犯了错误,不是让他意识到自己错在**,以后该怎么做,而只是告诉他:“你是个乖孩子,以后不要这样,老师就依然喜欢你。
”这种缺乏帮助的爱不是真正的爱!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对学生的“管、卡、压”。“只要下课铃一响,时间就不是我的了。
我要占人家的时间,只好和人家商量。这不是什么‘爱’,这是起码的尊重,这是教师的法制观念问题。我不能借口‘我是为你们好’来侵犯学生的休息权。
”真是一语中的,令人深思啊!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为什么我们总是哭累?
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有问题?也许我们应该改变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作为一名学科老师,这本书对于我的课堂管理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直以为我会很难用上,但是本周我按着这样的方式给16级的同学们上了几节课,突然觉得很受用,终于找回了最初上课的那种激情和感觉,对于学生课堂上的小动作能够很从容且愉快的解决。
吴非老师对聪明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教师太重要了。 最后,我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
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怀,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头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6】
“慢慢来,孩子”,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俘获了我的心。作者龙应台文笔细腻,全书蕴含着伟大母爱的气息。
这是一篇记录作者龙应台两个孩子成长的散文。简单的文字,平实的语言,母亲的心思,孩子的纯真,在书中清晰地流露出来。作者没有。长篇大论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妈妈讲述发生的事情时母子之间的反应和对话,非常的栩栩如生。龙应台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教育方法。她用温情带领孩子了解世界,鼓励孩子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像小植物一样”的静谧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长得像一棵树。”她耐心地教孩子们随时随地了解大自然中的一切——天上的云,路上的车……这些话是那么的简单细腻,又简洁地还原了岁月的画面,没有讨论,没有抒情,没有情感,只言简意赅,让读者看到、听到、触摸、再思考。
孩子的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妈妈们慢慢来。作者也是时而迷茫:你想让孩子在台湾幼儿园接受一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吗?如何向孩子解释“神话、迷信、信仰”的区别?作者所有的爱都在细心、耐心作者深知:爱,必须尊重年轻的生命,尊重是因为平等——从小就告诉他:你的名字是“人”。因此,当孩子犯错时,他们不会简单粗暴地批评,而是可以逐渐培养自己宝贵的品质——善良、正直、诚实、优雅和责任……
这是孩子的成长笔记,也是一本极好的启蒙日记。教导孩子温柔地看待世界,鼓励自由理性的思考,以静谧含蓄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棵小树一样”。平凡琐碎的句子,也因爱而感动。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上,我们要慢慢地让孩子们吸收到丰富的营养,培养他们宝贵的品质——善良、同情、诚实、优雅和责任,收获友谊和爱。
孩子对女人意味着什么?漫长的分娩痛苦,随着小生命的出现,化作无限的甜蜜和喜悦。小小的身躯将承载着女人的印记,延续着她的情感。他们将相伴相随,以全新的心情体验生活的痛苦和快乐。她觉得那条生命完全是她自己的,是她跨越生死所得到的宝物,而他就是她的一切。她亲身经历的每一段我都仔细阅读过,当我再次体验的时候,我觉得它是那么的真实。她不是对传统母性的庆祝,而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
“儿子,慢慢来!”它给了我很多启发,是的,慢慢来,等你长大!
作为一个妈妈,生完孩子之后,当我看到其他孩子的时候,我会有一种难以承受的牵挂,一种母性的表达,不像我以前关心其他家庭的孩子。我没兴趣,因为那时我还没有当妈妈,对宝宝的感情也是从自己的宝宝身上培养出来的。
大人在思考孩子应该学什么、懂什么的时候,总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身心。你问过孩子的愿望吗?也许孩子的身心发育不成熟,但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意识;也许他动作慢,但总有时间把它做好。不要看到缓慢并强加成人模型。
作为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有时我很生气,有时我对学生说话很大声。能否以轻声细语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我的建议。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学生而不是批评学生吗?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不同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乐趣。老师应该给他们带来快乐,而不是无尽的压力。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教育不是一场竞赛。教育学生要慢下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要和家长一起等待孩子的成长。我想对所有老师和家长说: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7】
利用空暇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本书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述问题直白犀利。它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丰富的实例讲述了很多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我想,这本书大约是吴非先生的工作日志和反思随笔中的结晶。在他将近退休之际,将以往所写编纂成书,目的也只有一个——“把自己的种种教训与思考告诉青年同行,以之为前车之鉴,庶几可使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抱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到,先生的书中所具事例确实大都为教训。先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先生笔触严肃,一个个短小的祈使句标题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师范”尚未形成。于此之际,先生为我们列出了很多作为老师不能做的事情,事无巨细。此外,先生还将很多非亲身经历,而是他所见所闻的例子写于其中,诲人不倦地告诉我们,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联想蝴蝶效应,我深以为然。纵观先生言论,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一、关注学生的点滴事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虽然每名教师都懂得要心里装着学生,但对学生的关注角度不同,对事件的考量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对学生的爱也会显得不同。是的,虽然我们都爱学生,但爱是不同的,爱的表现方式也是不同的。作为老师,首先,我们不能和一些家长一样溺爱、纵容学生,其次我们也不能走入严苛的误区。然而做到了这些还不够,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心里装着学生”。
(一)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面前,我们是榜样,学生喜欢模仿。外界社会我们管不了许多,但在这小小校园中我们却一定得守着我们的本分。吴先生在《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中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自以为是”的诸多个性行为。这篇短文虽仅有寥寥千余言,但文中却涉及三个真实的反面事例。先生观察之敏锐,可见一斑。虽不知先生有否与当时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但对我们来说,这是应引以为戒的。此外,《做个有胸襟的老师》这篇文章尤其黑色幽默。看过先
生所述事例后,兀自失笑,文中“争强好胜”的老师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这比赛风这件事上,我们还是应该注意调节好学生的风度。友谊第二,比赛第一这样的玩笑话是不是也会说着说着就真的变成现实?胜不骄败不馁,果然应该在学习、比赛等各种竞争中反复践行。
(二)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要想心中有学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学生。可以看到,书中的例子涉及范围很广,让我们既可以从一件小事中发现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诉我们不放弃点滴机会,与学生平等会对话。《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真的很适合初一学生,以前也有试过听学生说话,前一句气得要命,后一句又感动得不行,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书中说的那个苹果的例子,我觉得没有我工作中的例子来得好,有一次,几个男生跑到楼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把他们叫了上来。其中有一个很老实的孩子,我很生气的对他说:“我不敢相信你也会和别人追跑打逗,而且你为什么不像别人一样认错!”孩子沉默很久,说:“我小学的时候也这样。”我一下子气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是要告诉我他原本就是喜欢追跑打逗学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没想到他后一句说:“后来老师说我,我就改了。”我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顽固的样子。那时候我真想跟他说一声“对不起”,并暗自庆幸,幸好没有立即批评他,幸好他低着头没有看我的眼睛。孩子们小,有些学生还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给这样的同学足够的时间,听他们说他们想说的所有事情。可是时间真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吴非先生执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样平衡工作、和学生交流之间的时间呢?而与他不同的是,初一学生更喜欢跟老师说话,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偶尔快乐的感受。有时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说个够,听他们说话,然后夸奖他们。
(三)培养学生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小学进入中学应先学会适应中学生活,其实就是中学生的习惯,而习惯的培养应是每天每日从不间断的,这就要考老师敏锐的观察能力了,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其中《的确有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写得让人难过。确实,教师的力量很有限,它远不如家庭对孩子还得更有影响。可是,当看到吴非老师书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后,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说,在孩子还没真正步入社会的时候,作为老师,能一直不断地在他心中种下善的种子,至少他不会变得太可怕。恶作剧、践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举,当这个孩子悔悟的时候,他会多么痛苦。还有《对一位家长的批评》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当老师的,应该用怎么样的勇气去挽救一个孩子。前两天又看到了女孩儿杀死母亲的报道,虽然故事不同,之前也有男孩儿因为受不了母亲的“关心”拿斧子砍死母亲的事情。教育不是教师自己的
事情,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在初中阶段,一直告诉他什么事好的,一直做给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学不会,他也会记得,就不会走得太远。因为在他还没步入社会时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灵还没有完全定型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教育才能有点用,便更不能放弃。
把学生的心灵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护不需要很多语言,需要的是用行动去证明,用微笑去感化,用爱去浇灌。虽然我还很年轻,虽然我也许还效仿不来母亲对孩子的深情,但我可以把自己幻想成一个孩子,然后来猜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们好。
二、关注教师自己的点滴事
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发展,教师自己就要不断学习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修养。钻研业务、学无止境、追求发展和进步。
《珍视我们的专业》、《理想,然我活着》、《不放弃理想》前者从反面,后两者从吴非先生自己的经历正面说着,教育是要花工夫的,学习工作不能停滞的,是不能畏惧辛劳的。他那个年代,干教育很苦,就算是现在,教育也仍旧是个良心活,是个需要奉献的工作,要把教育做好,不吃苦是不行的。这苦不仅是工作上的,还有工作之余自己对自己的提升。可是,就像他自己说的,什么是苦,什么是乐,其实很难以界定。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他甚至从来都意识到他是“苦”的。当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他的时候,他自己还浑然不知。可正相反,当他看到有的老师不珍视自己专业,为了成绩“功利”了自己的专业时,他反而生气了、伤心了。他说,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这种成长即使教师自己学习的结果,又是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共同进步的结果。
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相对于专业、业务的学习,吴非先生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品德、素质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笔墨来论证它。《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让我疑惑了很久,读了一遍没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让教师学什么,故又再细细读。原来他说的不仅是知识技能上的学,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学!还有《教师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长》也改变了我们“灯下黑”的老观念。还有如《教师心中要有阳光》、《你为什么不快乐》、《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教学楼里有多少个洗手间》都是在告诉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之大,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要想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等文章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圣徒”,否则便是苛责教育。一开始自己绝得这样的观念会不会是矛盾呢。后来也就了解了,这不是矛盾,说到底,都是要求教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努力学习,我们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说到按时完成作业、提前预习、课前研究、爱读书,这些要求我们自己都能做到吗?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只要没做到,总会给自己找借口。孩子的借口是“忘了”,大人的借口是“太忙”,然而,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没办法再责备。孩子们我认为是极好的,虽然偶尔忘写作业,但一学期下来也超不过那么几次,我不喜欢跟他们没完没了。因为我知道,孩子们每天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学习。但是人一长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难保证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学习,总会有很多天应为事情,把学习留到了明天,那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要求孩子。虽然没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大方得体,我们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体。我看到很多喜欢整理东西、整理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班都很干净,他们的学生仪表得当。对别人大方的老师,他们的学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说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班,真是一点不假。
名利于我如浮云,心中自有不灭的追求。《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中写道,一个满腹理想的孩子对父母倾诉,父母一言不发的离开。吴老师觉得这是不好的,他对那个孩子说:“如果世上人人都接受你、理解力了,也许你就庸俗了。”可我觉得,难道父母不是自愧不如吗?生来的啼哭被说成降世的磨难,谁生来不是带着个性棱角而来。而然尘世消磨,渐渐圆滑世故,追忆当年,谁能没有痛楚。当儿子的一番山高水常惊醒了自己消散的斗志,心中也许是感慨万千故而无言。虽然教师都已经是大人,对是非黑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种下“黑即使黑、白即是白”的是非观,我们自己也先得调整好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心态。是谓感同身受,让学生奉献自己亦应奉献,让学生保有纯洁的追求,自己首先也得摒除杂念。童继红老师说教育不能没有激情。是的,哪怕是为了筑一片圣洁的教育之地吧,我们也得先让自己“松静匀乐”起来,教师心中要有阳光。
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要当一名合格教师要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8】
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同意并需要学习的许多观点是:教育是为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所以教师必须有理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是理想。
教育本身是一项美丽的事业。她呼吁对人的理性追求。她呼吁建立一个美丽的人格。当然,她需要理想。学生学习的本质是尽可能有效地摆脱教师。
我喜欢有理想的人、纯粹的人。其实读罢这本书,我的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给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可能是老师不能想象到的或者是不察觉的。教师培养未来的人。把这一点讲清楚后,我们将研究我们的教学。
研究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需要做什么。
我认为首要需要解决的是老师的教育观。老师们需要不断地汲取知识、营养。多读书,读好书。
只有不断吸收知识,教师才能面对如此广泛的学生。其次,我认为老师需要做的是明确他们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给孩子知识、发展能力之前,首先要让他们有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现在的00后们,都是父母眼中的小公主小阿哥,在家里是集“万千宠爱为一身”,但是,老师们需要明确,再怎么集大家的宠爱,他到了社会,还是要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必须让孩子明确自己的道德观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才是课堂知识的吸收。
做一个纯粹的人,爱自己,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