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1)
这个月读了《做最棒的老师》一书,上面举了很多教育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作为老师应有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把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
作为教师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时,切忌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控制自己的言行,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错误。这就需要向慈母一样将爱播进学生的心田。心理学还告诉我们:人际交往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我们除了做好“严师”,“慈母”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多接触,推心置腹的和学生交谈,成为学生的“挚友”。
总之,作为一名好教师必须以多种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做一名好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勤于思考的思想者、勇于创新的探索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育理想的追求者。作一名好老师,一定要“做有心人、做有益事、以宁静的心态脚踏实地的做事”;要有理想、有思想、有激情、很认真、多读书、会反思、有韧劲。我们应该不断实现专业自主,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使自己尽快成为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是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工作有情趣,生活有品味,做人上境界。
启示一:每天都不断反思和总结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老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作为一名老师,想要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就需要不断反思。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只有在反思中总结出规律和经验,才能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发展;只有在反思中提炼出精华和真理,才能不断地修炼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教学反思是老师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切实有效的反思活动。翻开杂志,打开网页,可以说每一个优秀的教师,成名的教师都有一个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可以说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它一方面让我们在教学中的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不断的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使我们自己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改正、自我完善。教学反思使我们拒绝平庸,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得以升华,使我们吐故纳新,每一天都是新的。
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写反思都是在查找教学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而在发现自己的优势,肯定一节课的亮点上花的功夫相对少了一点。同时,我们在反思时,往往写的都是教学反思,而忽略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的反思。所以,对于平日里与学生接触时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要认真地、耐心地反思,从中找到某种教育规律。再者,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往往仅仅满足于获得教学经验,而没有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虽然做了好多年教师,偶尔也进行过教学反思,但创新方面是少之又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老师终身受益。”教育随笔,不是为了晋升职称而炮制的论文,也不是为了课题交差而拼凑的“成果”。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全纪录,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只需我们抓住一天中的一个火花,可以是上课,也可以是听课,也可以是网上,杂志上看到后的灵感。
启示二:教育的使命
“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地震中用生命诠释了教育使命的袁文婷老师用自己的行为震撼着活着的生命。“教师”这个职业真的不仅仅是一个换取劳动报酬的教书人,需要我们有灵魂的深度,思想的高度,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有责任的人。
我们不一定要做出多大的事业,但必然活到老,学到老,应该自觉地去做学问,有学问的人才更有自身的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自身魅力的老师才能让学生难以忘。教育的魅力就是用自己渊博的见识,独立的见解去感染学生。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炬成灰泪始干”,比作铺石路等。这些注定了这个职业需要我们要把爱心无私地风奉献,把我们的心血真诚的倾洒,充满爱心和具有责任意识是教师道德的精髓,只有用爱心在学生心中栽下一颗尊重和风险的幼苗,那么他们的生命中会成长起一颗崇高人格的参天大树。
启示三:允许学生犯错误
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就不要老拿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犯了错允许他们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会犯这样的错误,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反纪律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笔试为自己的孩子好呢?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误,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有些学生在读书方面实在是不行,没有这个能力,比如曾经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一开始我希望他能够认真学习,按时交作业,所以每天督促他,可后来的事实让我觉得这根本就不现实,所以决定原谅他,就转变策略,告诉他:学习不好没关系,可品德一定要好,希望他不要触犯校纪校规,不要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2)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对我的触动很大。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3)
这学期我们学校向大家推荐的书是由郝晓东著的《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这本书以成长、课堂、管理、阅读、卓越、爱心等几个主题,记录了一位年经教师的思考与行动,这本书不仅对于那些未来的教师,以及刚刚走进教育的年经教师具有借鉴的作用,而且对于我这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老教师”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引起我的反思。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不仅意味着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职业信仰的.不断增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生命的成长呢?
要实现生命成长,追求专业发展就需要阅读经典,拥有自己的重要书籍,拥有丰富、坚实的学科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武器库”。但阅读经典,读完容易,读懂难。对于经典书籍,只有在啃读的基础上反复运用、实践,才能真正理解,突破自己的认知结构,化知识为智慧。
要实现生命成长,还要靠近“高人”,寻找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有些人会逐渐淡出自己的视野,但有一种人却对自己的思想灵魂有深远影响,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产生决定性改变,对自己的为人处世、专业发展等有深刻烙印,这些人就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当我们遭遇困境、产生迷惘、滋生懈怠时,因为他们,我们能重新激活生命,召回信心,为生命灌注继续上升的燃料。
要实现生命成长,还要耐得寂寞,有效管理自己。作为教师,在八小时内,大部分教师的工作内容是相同的,无非是备课、讲课、辅导而已,而决定人与人不同的是工作之外的时间能否有效管理自己,能否拥有足够的专注力。培养专注力,首先要心静,静能生乐,静能生慧;其次要学会独处,每天给自己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甚至不看书、不上网,潜心静悟,倾听内心的声音,和自己对话;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经典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过程,必须耐得寂寞,排除所有干扰,坚持每天阅读,而教育更是一种慢的艺术,改变一个孩子非一时一事之功,更要耐下心来,把一切视为正常,心平气和,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关爱,循序渐进,分层推进。
学习《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原来自己也是从懵懂、摸索中一路走来,却因没有及时反思并书写,缺少梳理而不能有更大的提高和进步,局限了自己的成长。当然,现在行动还不晚,重新出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不断汲取营养,不断积淀 岁月,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相信终有一天,会有一朵美丽的花华丽绽放!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4)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读后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们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都与吴非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只是专注于适应工作环境,提高教学和业务水平,做好本职工作,对于自己的教师职业还没有更深层次的规划,而在这本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折射着吴先生的教育观和人生观。
一、做个有胸襟的老师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做个有胸襟的老师中》一章中,他呼吁我们要心胸开阔,学生才能面朝大海、仰望星空。教师的胸怀就是学生的路,狭窄了,学生成长的道路就黯淡无光;宽阔了,学生成长的路上才有阳光,走得更远更宽。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应是学识渊博、幽默风趣、风度儒雅。而要做到雅则必须胸怀大度,有容人之量。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育人更是首要之务,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仪表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生。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还要心中装着学生的心。书中作者并没有一遍遍的提醒你要尊重学生。但在他的叙述中,经常会听出尊重学生的细节,听听他的故事吧:“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多让孩子说说话”“把不及格学生的分数批在文末,对学生的发言绞尽脑汁寻找发言中的合理部分”。每一个故事中,他总是那位温和又慈爱的教师,呵护学生慢慢成长。
二、修炼自身的人文素养
书中还让我难忘的是注重教师人文素养的修炼,俗话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名优秀的教师必定是一名师德高尚的老师,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积淀,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感情丰富,多才多艺。对于涉世未深,求知若渴的青少年学生,这样的教师是榜样,更是学生羡慕、学习、效仿、超越的对象。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消沉,因为教师面对生活的态度可以给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死气沉沉,因为教师的幽默风趣可以随时随地给学生带来轻松活跃的气氛;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是别无长物,因为教师的多才多艺会引发学生对才艺的爱好与获取。
用不着给教师的人文素养过多的定义解释,我们只要回顾一下我们自己上学时的经历,是什么样的老师能够长远地驻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必定是那些才情并茂,学识渊博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是善良的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的人,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优异的成绩,更要用心灌溉引导他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善良比聪明更重要!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天赋得来很容易——毕竟它们与生俱来,而选择则颇为不易。
三、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
在阅读中我记住了这样的句子:“我们中国人经常宣传每一种职业的辛苦,诸般不易,而往往忽略了职业在‘进乎技矣’的境界中的幸福和乐趣。”先生所说正像《不抱怨的世界》里所提到的,我们习惯只重视我们的伤口而喊痛,却很少提醒幸福。这是我们身边一种普遍现象、一个虽普遍却被所有人视而不见的大问题。所以,吴非先生才提出,要把逢会必谈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实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要办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还要办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教育”。“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这是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之后作为学校弱势群体的教师们一声鲁迅式的呐喊:既想唤醒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对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关注,又想呼唤“被驱赶着”的终究未脱离奴性的教师自觉地进德修业、追求职业幸福。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5)
暑假期间,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很多书籍,我分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就细细地读了这本书。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给我深的感触是他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他在“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里也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并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他也说,所谓“公开课”,本来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心非得比出个高低?我是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他举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意味。70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请记住,我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课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他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致青年教师的读书心得3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终止。
这本书作者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特别是每一个章节前面短短的几句话对我的感触最大。
一、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
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 吴非 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
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
其实,不管是什么地方,每个中国人的根都在农村,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小农意识哺育了民族性格,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知识阶层。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把小农意识带进教育。可怕的是这种习气又通过教师的示范,传染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有些教师回忆自己的学生,会发现在做人上差异过大,其实种子是在青少年时代种下去的。如果你嫌自己的学生“小气”,既需要从家庭教育方面找原因,可能也得反思:自己是不是个“大气”的人。
三、说学生听得懂的话
教师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缺乏耐心,说话方式不当,都可能形成隔膜,使学生畏惧老师,从而失去很多学习机会。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主要责任在教师。
在教学不顺利的时候,教师们能不能做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有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些人的成长需要靠我们的耐心和勇气去实现,如果能时时想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谈话,都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他的人格养成,关系到他个体生命的价值,我们可能会更加重视话语方式,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书中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深意的道理,要当一名合格的老师需要注意学习的还有很多,作者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与希望,激励我前行。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6)
这个寒假我把吴非老师的《致青年老师》一书读了几遍,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青年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这两年多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很多青年教师选择教育更多的是为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当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经济大潮席卷下,对教育工作得过且过,内心里想着能跳出这一行,彻底翻身解放。然而这个身真那么容易就能翻的吗?不准备做教师,你准备做什么?考公务员?自己做生意?做一番深思后就会发现,这些梦想的岗位往往只是个梦想,这些梦想的存在除了继续干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再不能起到任何推动人生的作用。生气的时候也想随便做什么反正没做教师这么窝囊,上面有领导得罪不起,下面有学生稍一越界跟你人民来信。可气过之后还能怎样。
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及至过了浮燥岁月,安静下来了,却也再没有青春活力,再没有奋斗的勇气,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尽头。这样一来,教育没做成什么,自己的生命也没做成什么。阅读《致青年教师》之后,曾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心灵记录下的文字,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洗脑,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7)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写给初入教师团队的青年人的书。这本书层次分明,多角度的剖析了青年教师初入岗位的种种困难,以及困难出现的原因,解决困难的方法。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多。
吴非老师在书中提出了很多观点,其切入角却不尽相同。从课堂到与学生的交流;从教学内容到与学生的交育内容。可以说是方方面面,应有尽有,足可以称之是初入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的新手宝典。
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帮助读者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种种困难,而且从教师的是际生活中分析了这些困难产生的原因,让读者感同身受。这是非常罕见的。如果长期不从事一线教师岗位,认真观察教师工作的各个细节,就不能像外科手术那样准确把握。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宝藏,我对吴非老师有着深深的敬佩。
我在书中最深的感受之一是,吴非老师用很多例子来解释年轻教师教育学生有困难的原因。青年教师由于最初的地位缺乏经验,对儿童的理解处于空白阶段。这样,很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不了解他们的行为。
其实,并不是学生不到位,而是教师没有把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结合起来,运用错误的方法,是教育教学工作在实际运用中事半功倍。这也成为年轻教师的一大难题。如果不能及时改进,会给新教师带来种种障碍。
教育是一种先进的工程技术。它的目标不是一台冰冷的机器,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孩子。如果掌握不了好的方法,一味的错误下去,那么就无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感谢吴非老师,在我初入教师岗位时对我产生了如此细致的指导。来到岗位后,我发现我与这帮孩子们完全融为了一体,与孩子们共欢笑、同悲喜。希望我能将书中的经验与知识逐步消化,成为我自身的精神财富,引导着我向着优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它还使我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并建立一个进步的阶梯。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8)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致青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 “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才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读吴非老师的文章,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不要急”、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尊重常识”、 “不放弃理想”、 “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教学中,我很容易 “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平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吴非老师的文章,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读了这本书,我知道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9)
我很喜欢这样的师德培训方式,发一本贴近一线教师的书籍,让老师们坐在桌前,静静地读书。我特喜欢吴非的书,几年前无意间邂逅他的博客,一直关注他的言语,敬佩他为人的正和真。非常感谢学校赠送的吴非精心为教师准备的这本《致青年教师》,使得我每日可以聆听到王老师的教诲。每一篇文章都是王老师的亲身经历,每一句话语都是王老师肺腑之言,字字句句都冲撞着我的思想,让我思考良多。在这里,我想就王老师提到的一个观点“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与大家交流,请大家指正!
王老师在文中提到和老校友的接触中,发现他们能记住当年学习生活中许多有意思的细节,而教育者没有刻意去注意过细节,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就在去年,作为一个家长的身份我恰好感受到细节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也得益于我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对我孩子的教育,使我在对小学教育的细节问题有了全新的深一步的认识,我感悟到了作为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需要重视很多细碎的问题并要认真逐一去解决。
去年,我孩子读初三,新换了班主任侯老师。因孩子是住宿生,每周回家一次,我很想知道他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就通过检查他带回家的作业来了解。可我的孩子每次回家都说忘在学校。我就发个信息给侯老师,让他周末放学前叮嘱孩子一句。那个周末,孩子的作业带回家了。我发信息时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个班有近80名学生,老师忘记了也是很正常的。但侯老师记得非常清楚,他对我孩子的这句关照让身处千里之外的做母亲的我非常感动,心里特别的温暖。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家长对老师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期待之情。
在忠义接班的第一天,二(4)班余阳阳的妈妈让我跟阳阳聊聊天,说是阳阳不大爱发言,但和老师熟悉了就会胆子大些。换了新老师,家长的种种担心真的可以理解。课间的时候我看见阳阳在我的附近的时候,就随意的和阳阳聊了几句,问了问他的姓名和他以前的数学学习情况。上课的时候见到阳阳举手,也有目的请他发言了几次。第二次的周末,阳阳的妈妈发来信息表示感谢,说阳阳数学课上很开心。
忠义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寄宿,而且不少家长身居国外。学生毕竟是小孩子,他们答应了父母的事情很快就忘记,即使是成年人,谁又能完全记住别人说过的话呢?作为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我们身兼父母的部分角色,完成父母的心愿。家长的一些叮嘱其实是很小的,就是添一件衣服,买一条红领巾,让孩子上课回答一个问题,监督孩子吃饭少挑食,转告某某老师关于某科作业的问题等等。是这些点滴的小事构成了我们丰富的校园生活,铺就了孩子成长的道路。我们完成了家长的一点点关于孩子的心事,我们就可能获得了家长的全部信任。
寄宿制的学校与走读学校的情况最大的不同是家长对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的不及时,作为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对孩子生活了解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母亲来说。古语有云为证: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如果教师能及时把孩子的学校生活告知他们的父母,家长自然会对老师、对学校心存感激,对学校的工作会尽力的支持。
看得出余阳阳的妈妈对我这个新接班老师的担忧,所以教学新知识的时候我很快把阳阳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汇报给了她。等到接送日的时候,我看到了笑容一直挂着阳阳妈妈的脸上。对于说作业忘在家里的学生,我会逐个电话给家长来证实,不给任何一个孩子有撒谎的机会。当学生不主动订正作业,我会告诉家长孩子有惰性需要家长引导;当孩子努力去补习,我会当着家长的面表扬孩子有上进心;对于一直很认真的学生不仅在家长面前表扬还要叮嘱孩子们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争取每周都得到老师在家长面前的称赞。
我的作业登记表上有每次作业每个学生的做题和订正情况,接送日我看着登记表就能想起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情况,很细致地跟家长介绍。错题比较多的学生,是失误做错还是知识点没有掌握出现的错误,有没有及时订正,我有没有对该学生实施过个辅都一一交代一番。不知道忠义学校的家长是否认同我的做法,从一些家长的言语表情中,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在温岭,我的这种做法得到了众多家长的认可,他们非常乐意和我聊孩子的学习,并经常就怎样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水平征求我的意见。
当我们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的时候,学校与家庭的真正合作就开始了。因为有了教师对孩子的细致情况的说明,家长很清楚地了解了孩子的校园生活,在家庭教育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补充。当老师不厌其烦地和家长介绍孩子的学校情况时,家长自然就谈到孩子在家的表现,作为师者我们通过了解家长的一些做法,对不当的地方可以引导。因为老师在学生心中有丰富知识的高高在上的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如果渗透到家庭中,有利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调控。当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渗透到了学校,更有利于学校对孩子教育的调控。因为孩子信服教师,因为孩子依赖父母。
很多的新闻都会有追踪报道,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产生的影响有时很远,或是会产生后续事件。教育教学也是一样的。出现教育事件后,教师做到了跟踪报道,并时常小结,会扫除我们工作上的很多看不见的障碍。
当学生请假丢下的课程我们帮他补了,然后发个信息告诉家长,家长的心也就放下了。一个学生穿暴走鞋来上学,返校日的前一天,我特意发信息提醒家长带普通鞋子来学校,并说明了暴走鞋不适宜在学校穿的原因。返校日遇到这位家长时我当面了解有没有收到我的短信提醒。家长说收到了,并解释了带暴走鞋来学校的原因。我的数学课代表很细心,帮我收发作业及时,并会完成我交代的每一件事情。如第二天早晨要发出错的作业并订正好收齐,当学生不在教室的时候我把要完成的任务写在黑板上,需要课代表做的他做的很好。我记住了这位优秀的课代表,把他的情况一件一件告诉了他的前来接他的奶奶。老人家听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详细地描述孩子的学习情况说明了什么?说明老师一直在关注她的孩子,家长能不高兴吗?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动力大多来自家长施加的压力,来自为了得到父母开心的笑容和更多的宠爱。良好的对学生的学习跟踪报道,拉近了家长老师之间的距离。家长和老师心心相连,结成团体,使得学生不敢松懈学习,因为老师的眼睛时刻在关注着他,家长掌握了他的学习动态。每个星期,每一次的和家长见面,教师都能聊出这个孩子的新鲜的细节话题,学生就知道必须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才能对父母有好的交代。
想赢得家长的信任,前提往往是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家长是否喜欢老师往往是学生心理的外显,因为家长对教师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学生之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与他们相处的融洽与否取决于一些矛盾或是问题的处理能否让学生心服口服。做到这一点,说容易也不容易,说不容易其实也很容易。回顾过往的教育生涯,品读这篇教育细节的美文,结合短短这两周的忠义生活,我觉得,当老师遇到每个哪怕很小的问题时,都必须调查清楚后再做处理决定,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第一次值日的那天,我看到一个三年级的女孩子手握成拳头状在“砰”的砸盘子。“女孩子怎么也这么调皮?”我第一个念头是这样。不过我没有马上批评,准备拿起被砸的盘子看个究竟再找她理论。等我走近拿起盘子时,发现原来两个餐盘扣在一起太紧了,这个女生没有打开无法吃饭才想到砸看看是否能开。我好庆幸没有鲁莽地开口就批,否则,她该有多么的委屈啊!就是今儿晚上的中秋节,我安排学生们做“抢凳子”游戏。江铭豪很快就被淘汰了,他很伤心,回到座位上后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突然我发现他情绪很激动,准备动手打项方宇。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方宇说“男孩子还输给了女孩子!”这让本来就够难过的铭豪受到刺激,就控制不住了。哎!瞧这帮7、8岁小孩子的思想。我立刻批评了方宇的言论不正确,接着解释我们游戏的目的,是开心不是输赢,江铭豪听了情绪很快稳定了下来。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我们的教育中,眼见的也许只是假象。事实是需要我们付出时间来调查清楚本质,孩子们受伤的心灵需要我们付出真心来修补。没有查证的事情我们不能做任何的表态,因为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会伤害孩子一辈子,可能会让我们后悔一辈子。纯真可爱的心灵,我们真的伤不起!
学校里的事情很多很琐碎,什么样的记忆会留在学生的心里?我儿子已经读高一了。这个中秋我发了祝福信息给曾经的侯老师,也发给了新的高一班主任。侯老师还是像以前一样,有信必回,而且非常用心,他表示了感谢并祝福我和我的孩子。而高一的班主任老师回信只有两个字:谢谢。我儿子的英语很差,我拜托班主任老师帮我找到英语老师的联系方式,这位新的班主任老师在回复中对此事只字未提,弄的我这做家长的心里没着没落的。同是从事教育的教师,对相同的事情处理的方式有如此鲜明的对比,怎能不让我这个也从事教育的家长感慨呢?
一个小洞可能冲毁了大堤,一点火苗可能烧毁整片森林。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补好了大堤上的小洞,就是扑灭了森林中的小火苗。一步一个脚印儿才能踏实地登上山顶。教育学生的事情大多都是小事情,教育学生的小事情并不是小事情,件件小事组成了大事,件件小事都可能关系着大事,关系着一个小家庭的将来是否幸福,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将来是否兴旺。
为了孩子灿烂的未来,为了祖国强大的明天,让我们一起重视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精细地处理教育小事,夯实了祖国教育的千秋大业吧!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10)
最近看了《感恩同学》这本书,读后感触良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来解读“期望效应”测试、“需求层次论”、“多元智能论”等教育理论,阐释了实施“鉴赏”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感叹的教育故事呼唤着教师应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让每个人都得到关爱
德育需要一个轻松、宽容、温暖的环境,让学生犯错和犯错很重要。错误。 ,不要太完美而责备,因为老师偶尔会有偏离道德的言行。在形成良好品格的过程中,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关爱。爱是一种关注,一种关怀。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关爱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就像关爱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保障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珍惜每一个人的存在,每一个人都同等重要。所有的人都应该发展,无论是优秀的,还是难以发展的,甚至是特殊的家庭,或者没有任何功利。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最深层次的需要是渴望被他人欣赏和钦佩。因此,当教师能够以“欣赏”的言行来对待学生时,就会激发学生无限的勇气,唤醒他们被埋藏的潜力,鼓励他们大踏步走向成功。让教师拥有“欣赏”的法宝,就是激发教师的爱心,让教师从爱中工作,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或谋生手段。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爱倾注在教育中时,老师会用钦佩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的每一个幼稚想法和行为。当爱倾注在教育中时,老师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了解孩子的缺点。当爱倾注在教育中时,教师就会理解、接受,并把“欣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教育的花园里进行培育。
第二,让每个人都享受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和“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巨大的,而发挥潜力的金钥匙是自信。在形成良好品格的过程中,学生,尤其是成绩不佳的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惩罚的力量。学生在学校收到老师的表扬和表扬时,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势,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行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淘汰。欣赏学生的特点。 “鉴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承认他人作品的才华或价值,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先认清学生的才华,然后重视和表扬,必须有的放矢。也就是说,不是“把它拉进篮子里,它就是一道菜”,指着学生的某个言行进行表扬和表扬,而是欣赏学生的特点。鉴赏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知识,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深入的学习,掌握有效的鉴赏手段,在对的时间、对的场合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欣赏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无数成功人士在《欣赏你的学生》中的经历告诉我们,外部因素不是决定因素,而是内部因素决定了事情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他们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的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当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下他的第一首诗时,他的母亲称他为“精彩”,而他的父亲则相反:可怕。从母亲的“赏识”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这成为他日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所以他时不时提醒自己要“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股力量的鼓舞下,他终于成为了著名的作家。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意识到,欣赏是学生成长的众多催化剂中极为有效的一种。它可以激发、唤醒和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从而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学生不够聪明,好心没有得到回报。冷静下来想想那些一直让我生气的不起眼的孩子和婴儿。也有可爱的一面。恍然大悟: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脚步匆匆,浑浊的心情遮蔽了双眼;繁琐的工作,忙碌的头脑,钝化了我们的敏感;学校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思想,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纯真的眼睛和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即使他们因为不慎犯了错误,也需要老师温柔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虚伪。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要沐浴阳光,吸雨露,要风雪磨砺,要花团锦簇。他们是最敏感的群体,能够准确判断出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心还是功利。因此,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牵手、清晰、温暖、朴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所以要学会欣赏你的学生,首先要学会发自内心地爱他们。
欣赏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挖掘他们的亮点,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不断地鼓励和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的本质是渴望被欣赏。”不论年龄或地位,人都想与别人不同,不会拒绝别人的赞美。别人的表扬或奖励会让被表扬的人有愉快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篇11)
大学毕业,离开一个校园,又走进了另一个校园。对于刚刚踏上讲台的我来说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外在的认识上。大学期间,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知识,曾经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已经完全能够胜任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当我真正的走上讲台后才发现要想当好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致青年教师》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先生的作品,书中王老师将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以最朴实平淡的文字展现给大家。读过此书后感悟颇深,从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在向年轻教师们展示自己的思想。让我对自己的这份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从更多的方面去反思自己——我应该怎样来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一、学高为师,为人师者必是善于读书且是高学之人。
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在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方面还有所欠缺,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要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如何做到“学高”?那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因此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更需要去多读些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魏书生初中毕业,却达到了融合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说:“我就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二、身正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提升服务意识。
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老师都是学生眼中的一个榜样。老师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使学生去刻意模仿。因此我们要深深懂得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要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一份让人尊敬的职业,因为教师所承载的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肩上的重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吴非老师用他一生的时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如何去做一名教师,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吴非老师对于三尺讲台的热爱和热情。通过这些文字看见的不仅仅是一位特级教师,而是千千万万一线教师们的身影。而在教育大道上,年轻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