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后感 篇1
通信工程学院刘晓松150********
“靖哥哥,我死后你要答应我三件事:一,我允许你为我难过一阵子,但不允许你永远为我难过;二,我允许你再找一个妻子,但她必须是华筝,因为她真心爱你;三,我允许你来拜祭我,但不能带着华筝来,因为我毕竟还是很小气。”
我曾经坚信,爱是人类的本能,是所有人生活中都有的,不需要学习。世界上最可笑的事情是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后来我看了哲学家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这种书说实在的实在没有武侠**好看,又深奥又冗长,通篇理论不见故事,没丝毫的趣味可言。
我一开始就是这样觉得的。看了两遍,书不算长,算封皮200页而已,但是读过之后,确实令人震撼,令人思考,爱,真的简单吗?真的复杂吗?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成熟程度无关的,只需投入身心的感情”,弗洛姆在书的开头就这样告诉我们,我自己有很深的体会。异地恋,1200多公里,我一千是个放荡的年轻人,很多人都很喜欢。一开始所有人都不支持,都觉得大学刚刚开始,你就放弃身边的所有绘声绘色鲜衣怒马的日子,对于我这样不安分的人,怎么可能呢?
每个人都在等着看我的笑话。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一起1060天,将近3年了。我们对未来的规划是一起读研究生,在一个城市里找工作,经营我们自己的小日子,可能有一天我们会分开,但是我更希望我们不会分开,无论如何我都希望她能够过的幸福,她能开心健康,就像黄蓉说的那句话,我小气的爱着你,如果我不在也希望能够有人爱你给你幸福。
好的爱情是一个成熟的过程,它能让男人摆脱孩子气,懂得承担责任,让女人学会独立和坚强。爱并非本能,它需要知识和努力。弗洛姆认为造成“爱不用学***度”的原因是:
大多数人把爱只是简单地看成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所以他们使用各种途径赢得人心、具有吸引力;还有人认为爱的问题就是爱的对象的问题,而不是爱的能力的问题,人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但是要得到一个合适的爱的对象则难的多;人们不了解“坠入情网”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在人类社会中,几乎没有像爱这样充满期待和希望的活动和事业,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因此,他主张爱也需要学习。
在他论述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一段话说的特别好,至少我觉得很真实,“两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当他们突然拆掉使他们俩分隔的那堵高墙时,他们感觉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融为一体。但这种爱在本质上是不可持续的,它只是昙花一现。这两个人渐渐熟悉起来,但亲密体验的魔力光环渐渐褪去,直到最后他们之间的冲突、失望和厌倦彻底摧毁了剩下的美好感情。
然而,在一开始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将是这样的结果,实际上,他们并不懂什么是爱,他们只是把彼此之间如痴如醉的迷恋与疯狂当成了双方强烈爱情的表现,但其实,最初那种彼此之间的迷恋也许只说明了他们以前是多么的孤单。”确实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爱情就如昙花般稍纵即逝,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爱,而只知道自己很孤单。为了逃避这种孤独感而选择暂时瘫痪。
四机,鸳鸯织飞,穷不老白首;春波青草,晓寒深,相对浴红。在我看来,最好的爱情作家不是张爱玲和琼瑶,而是金庸。他的武功之所以好看,是因为他认为有爱,有武,有侠,有爱。这就是江湖。先人写了无数的故事,讲了无数的箴言,故事终究是别人的故事,箴言终究是别人的经验。
不体验过就不给回真正的懂得有爱人的好好珍惜,没爱人的好好寻觅,大概是最浅显的道理。
《爱的艺术》读后感 篇2
我希望我爱的人能以自己的方式成长和发展,为自己,而不是为我。如果我爱一个人,我就会感到和他是一样的,而且愿意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变成我希望的样子,以便能让我将他当做可以使用的对象。——弗洛姆《爱的艺术》
长期以来,我们逐渐把爱情看作是一种谈判,或一种交易。且不提你的房子可以换回我的车子,但是从看起来平等的相爱中,我们依旧希望自己爱的人可以变得更为完美、优雅,于是就会“为你好”地督促他约束自己,提升自己,变成你希望的样子,而这份希望也许与他所想的完全相反。
但事实上,你会惊讶地发现,你爱的不是他,而是你想象中的他。因为你永远做不到,所以你爱的是你想象中的绝对完美。于是,感情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我们会感叹《铁达尼号》里的rose和jack,但你会发现rose之所以永远爱着jack,不正是因为这份想象吗。如果真的财米油盐下去,这份爱又会有多少的持久呢。
真爱是让那个人按照他想要的方式成长和发展,而不是要求他成为你想要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是你的爱人,而是你可以随意塑造和使用的对象。爱一个人就是接受他们的本来面目。
“我爱你”不为别的,只因为你能够成为你自己,并且你也欣喜于这样的自我成就;“我爱你”因为你就是你,你一直是你所是。爱情是一种想象,一种疯狂,无药可救的毫无节制的想象。开始想象了就开始动心了,开始心不由己地胡思乱想了,那就开始爱了,当然也开始受折磨了。
《诗经·氓》中的女子感叹到“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千百年前先人们就将这种爱的想象描绘的深刻无比。
女人和男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截然不同。爱情对于女人来说,一旦遇上了、动心了,就像吸上了鸦片,总是希望能永远沉醉其中,感受它飘飘然的浪漫,轻易不愿()摆脱,也摆脱不了;而对男人来说,在遇到心仪的女子时,就像品着一壶优质的美酒,知道浅尝辄止才最迷人,若是暴饮,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酒醉后的痛苦,所以男人对爱情不像女人那样全身心的投入。
若真能做到如佛洛姆所言的那种爱恋,估计如国产电视剧《和平饭店》里唐淩对陈佳影的成全和保护,但是哪有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呢。有了想象,爱才如此迷人;失去了想象,爱才得以永恒。
提示: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体现。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要求学生积累知识,提高阅读效率。
离不开平时对身边事物的观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更应该了解外面的世界,细心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勤快的练习,对作文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相信你在看完本文后有所收获。
《爱的艺术》读后感 篇3
更多0 虽然可能有些锋利,但是几经斟酌,还是决定如此开篇。
首先,我们暂由一小段驳论展开。我还记得以前读过的一句话。那时候,真的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后来,我也把它当作一句谚语。但随着触碰到的思想变多,引发的思考也越多,我开始从零星的字句中,找寻到了另一种解读,甚至另一种立场……
一切美好的感情都来自被爱,一切消极的感情都来自于缺乏爱。这句话如是说。诚然,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把是否获取到爱置于一切感受的基点——我们愉悦、欣喜、兴奋、激动、陶醉、感激……这全然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了爱;而我们愤怒、伤心、绝望、自卑、痛苦……本质上则是因为在我们这里,爱的缺失。
最初看见这句话,内心很是赞同。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人们习惯于为自己的行为寻求合理的解释。而是否得到爱,无疑在绝大多数情境下,能够成为我们变化多端的情绪的绝佳的解释,最本源的答案。
不过我们知道,要在字句段落中使用“一切”“所有”这类的词,是需要非常谨慎的。因为一旦使用了这样一个词,就需要绝对的逻辑。而这句话,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它并不完整、周延——因为它几乎忽视了我们本身的作用。
它强调我们所有的感情都与我们是否得到爱有关。我们处于积极的情绪中是因为我们被爱;我们处于消极的情绪中是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爱或者没有被足够的爱。显然,这样一来,我们就把自己的情绪状态置于一个极其被动的境地。
因为我们判断感受如何,看上去仅仅只与外在提供、给予的爱有关,仅仅关乎这些爱在何种程度上满足我们的需要。但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我们看见僧侣找寻心的空寂,观察禅师追求心的宁静,发现心理学家品味内心的丰富……所以真正至厚至实的感情绝不依靠外界。
最纯粹的情感形式与中国古代传统农耕文化十分相似,是一种自足。
事实上,弗洛姆说,孤独是每一种恐惧的根源。孤寂意味着与外界没有联系,不能发挥人的力量,意味着一筹莫展,不能把握世界、事物和人;意味着世界把我淹没,而我只能听之任之。所以孤独是强烈恐惧的根源,同时,孤独也会导致羞耻和内疚。
在讨论到底何为孤寂之前,让我们先对孤单、孤寂和孤独的区别**一二。
首先,最浅显的,是孤单。这个词主要形容形式上的单独与孤立,是用以形容形单影只的外在存在形式。例如,她一个人走,看起来很孤独。
所以这个词常常与个体的存在有关。
而孤寂相对于孤单而言,有了相对而言更为深层的意义。它将单纯注重外在形式的孤单稍微往内在牵引。孤寂,有寂寞之意。
是完成孤单状态后,即在外在上形单影只后,内心存在的一种寂寞。换句话说,孤寂以孤单为前提。我们一个人,我们一个人,我们几乎是孤立的,我们无话可谈,所以我们很孤独。
所以孤独是孤独的发展,孤独的加深。
而孤独,则完全不同于孤单和孤寂。可以大胆地说,除了相貌相似外,孤独与孤独、寂寞几乎没有关系。大家一定非常好奇,那么孤独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孤独是一种极好的精神状态,说白了,很少有人能胜任。它无关乎周遭的条件,独处可能孤独,处于**中也可能孤独。当人们安静的时候,他们和他们自己之间的对话是诚实和和平的。它是自我意识、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全过程。
然而,孤独之路并不好走。比如苏轼被贬黄州,比如尼采迷茫尴尬,他们的处境总是不好。可见孤独是艰难的,所以自然有孤独的条件。只有当人内心丰富,思想成熟,才有机会达到孤独的境界。
不过可惜的是,到处都是声称自己“孤独”的人,他们大肆挥霍这个词原本应该有的价值。
现在回首往事,让我们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为什么人们感到孤独?
刚才已经提到,孤寂是孤单的递进,是孤单的加深——我们先是单独存在,我们形单影只,我们孤单;再然后,我们才是孤寂。因此,在寻找源头时,我们不善于处理孤独感,这进一步导致了孤独感。
那么究其根本,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我们不善于在房间独处(独处,也是一种能力)。这里的孤独,正如我们之前所知道的,是一个人的状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歌里唱道,我们会“接触不同的人来人往”,每个人都会与形形色色的人建立联系。
而《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说,“在那一带,他认识很多人,这正是他喜欢云游四方的原因,因为总能结交新朋友,而且不必天天跟他们低头不见抬头见。当你总是面对同一张脸,就想在神学院一样,你会逐渐让那些人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你想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你不按他们的期望去做,他们就不会高兴。
”于是,在与形形色色的人建立联系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长久地处于和谐的环境中,人们常惯性地随氛围而动——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我们并不确切明了周遭状况的情况下,依旧点头以示认同,鼓掌以示支持。但我们的真实意见总是很容易保留的。
因为,如果不触及原则或底线,我们很少希望与环境中的要素发生摩擦和冲突。人们需要外界的认可,即使是负面的认可。
《爱的艺术》读后感 篇4
如果说父母的爱是人们精神和情感幸福的源泉,那么教师的爱是孩子热爱生活、热爱他人、信任社会、形成健全人格的保证。老师的爱可以让孩子们理解除了血缘关系之外的互助、理解和尊重的爱。很难想象一个人完全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人,也不认真理解他人会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生活。
但老师对学生的爱绝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只有那些有强烈爱心,懂得爱、理解、尊重学生的人,才能称得上教师,成为好教师。——爱,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前提。
对学生的爱是强烈责任感的原动力。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和耐心,都来自于对学生的真挚爱护。只有“爱”才是教育的动力,才是教育的原泉。没有“爱”,即使有更多的动作,也只有两个字“缺乏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对学生的真爱是一种强烈而不可抗拒的愿望,是一种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学生的愿望。"所以,只要有了爱和责任,我们就会时时把“不误人子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们就会自觉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只要我们有爱,我们的眼睛就不再只盯着学生的错误,我们也不会吝惜对学生的赞美,我们会真诚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小小进步鼓掌。只有爱学生才能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师对学生最好的鼓励、期待和奖励。只有爱学生,才会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在与学生的精神交往中放下教师的架子,视学生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隐秘,甚至学会运用他们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语言,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爱学生使我们能够诚实地对待学生们,检点自己,使自己成为实事求是,自我完善的楷模,而不是装模作样。爱学生使我们不仅是教师,同时也永远是学生。 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指出,爱不是简单地遇到和接受,而是需要通过学习、领悟和实践才能获得的。
他的一些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爱的真谛。
《爱的艺术》读后感 篇5
如今的社会,可以用一个“快”字来形容,各种快节奏的生活,快节奏的消费,还有快节奏的爱情。关于“闪婚”的新闻时常被报道。我不禁想起我们上一代,他们的婚姻更像是媒人的话。
有的甚至在结婚千从未见过面。但他们却相守到至今。而我们这一辈,有谈了很久才结婚的,都是经过仔细挑选才决定的,可是很多人都走上了离婚这条路。
我们是缺乏爱的能力,还是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带给了我很多启发。
爱情的诞生,是两颗孤独的心需要对方,还是我看到他就喜欢他,还是我爱他的名利地位?其实,爱本身就很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爱的对象。这取决于你是否在爱情中放置了太多的物质。然而对于一个人的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爱不是你短暂的疯狂迷恋而是持久的等待与陪伴。如痴如醉的迷恋一个人,疯狂的热爱一个人只能证明过去的你是如此的寂寞。寂寞到只能从迷恋一个人身上找到被爱的感觉。
经即使他不爱你,你却苦苦相求。
两个相爱的人就像两个相交的圆圈。交集部分是他们共同的语言,因为只有共同的语言,他们才能走到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叉点可能会越来越大,但这两个圆不能完全重叠。一旦重叠,爱就会结束。因为缺少了各自的空间。
在爱情中需要的是彼此的尊重,不限制彼此的生活,却能一同成长,而不是爱你心中所希望他成为怎样的他,还是原来的他。只有彼此独立,才有尊重的可能
在爱情中,我们也需要互相给予。在爱情中,付出是快乐的,自愿的,是一种财富。因为信任,才愿意分享彼此的人生,给予你的全部。爱不应活在猜疑中,爱他是信任他。
一个女孩问她奶奶为什么她和爷爷在一起几十年了。奶奶说,爱情就好像我手中破旧的物品,我们看见他会选择对其进行修补,而你们,一见到东西破了,就迫不及待的想丢掉,想着可以换新的了。爱是需要责任心的。
这种责任感需要有意识。我们应该主动去了解对方。他是你选择和他共度余生的人。当你选择他时,你必须承担你的责任,不管是被迫的还是无助的。当爱情出现问题时,我们总是会互相责怪太多,而且会有很多抱怨,这些都是无用的。
相反,这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在爱情中,我们需要看到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不能总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愿我们都能理解和掌握爱的艺术,因为如果我们学会爱一个人,那么我就会爱别人,我就会爱这个世界,爱生活,更爱我自己。
《爱的艺术》读后感 篇6
2、 把爱的问题看作是一个对象的问题,而不是能力的问题。
人们认为爱是简单的,但困难在于找到真正的爱的对象,或者被爱。中国当前的社会是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人们的爱情节奏也不断的加快,今天还在沉溺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明天抑或是有了新的对象,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用“爱情泛滥”来形容这样的人。在弗洛姆看来,把爱当做一个客体,就好像把爱的客体当做一种商品。现在人们的幸福在于对观察商品窗口的热情,在于购买所有能买得起钱的商品。正如对男人有吸引力的女人和对女人有吸引力的男人都是追求的漂亮商品。
现在中国人也喜欢用gdp来表达我们的幸福。一切都充满了商品、金钱、名利和交易的气息。人们好像很喜欢“交易”这个词,爱的意识常常只是作为他们自身交换能力范围内的人类商品而已。如今,剩男剩女越来越多。婚介和约会项目发展迅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爱的交换市场。
我们摆上男女嘉宾的姓名、身高、体重、年龄、学历、家庭背景等等,然后向挑选商品一样去选择从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如果各方面都匹配,价值是对等的,那么这个交换就形成,爱情的价值就在交换中体现出来,男女双方随之就坠入情网。分析为何我们现在的婚介,交友网,相亲节目迅速发展,也许我们会说现在大家读了大学出来就忙着工作,哪里有时间谈恋爱,上班的时候接触的异性又少,很难找到适合的,所以剩到了最后。这是原因吗,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一个因素,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牵强的借口,我们没有爱情是因为我们没有爱的能力,没有学会爱的艺术,是我们的爱不专心,是我们恋爱时掺杂了太多爱情本身以外的东西,我们以一种等价交换或者是想高于价值的心态去对待爱情,把爱情和婚姻当做是财富,名利,学历,家庭背景等因素搭建起来的情感,当这些东西一旦被抽空,所谓的爱情一文不值。
三、把最初堕入情网的经历与爱情的“久恒”之间的区别混淆了。
弗洛姆表示,当两个陌生人之间的陌生感消失时,会立刻感到亲密和融洽,这一刻他们处于最兴奋,最激动的状态,很容易产生我们所谓的“一见钟情”,对一个没有爱的人,这更会使他惊奇和陶醉。“一见钟情”被我们想象成浪漫的、美好的,当男女双方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或是两个人分泌的荷尔蒙,或是多巴胺,两人很快会堕入情网,当这种感觉达到狂热,就是我们所说的热恋。但这种感觉是短暂的,然后就会发现对方有很多烦人的性格和对事物的态度,冲突会不断出现,最后爱情结束。
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关心和尊重,对彼此有责任感的基础上,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让对方变成自己理想的样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电影和电视剧中悲伤、浪漫和惊天动地的爱情所感动。我们总是抱怨这样的爱在现实中得不到。爱不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真实感受,感受彼此的存在。我们没有真爱,不是因为没有上帝的眷顾,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爱的对象,而是因为我们缺乏爱的能力,不懂得如何去爱。虽然爱的开始是一种感觉,但爱需要理性,而不是盲目地坠入爱河。当爱变成一种到处都能找到的情感,那么爱就变得廉价,没有必要去珍惜。
为了有爱的能力,我们必须有爱的能力。如何获得爱的能力?弗洛姆在爱的实践中提出了爱的能力。学习爱的艺术必须从实现生活方方面面的规范、专注和耐心开始。培养爱的能力要培养信心和勇气,弗洛姆说:“当你意识上担心没有被爱的时候,实际上你害怕的是爱(尽管这常是不自觉的)。
”此外,爱要有活动性,这种活动是内心的活动,如果我们爱一个人,那么我们就要密切的关心他处于何种状态,要抛弃我们思维上的惰性。
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方面,弗洛姆的观点是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因为母亲爱新生儿,只因为他是她的孩子,而不是因为这个孩子满足了任何特殊的条件或实现了什么特殊的期望;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因为孩子实现了他的愿望,尽他的责任,因为他像父亲。我没有意思去批判大师的观点,我只是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用母爱的无条件的原因同样可以解释父爱也是无条件的,如果按父爱的有条件性,那么父亲是不爱他的长得不像他的亲身的刚出生的儿女,这在现实中是讲不通的。
这是我对这本书深刻理解的两个方面。我需要在这本书中继续学习关于爱的其他知识。
《爱的艺术》读后感 篇7
简介《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无关的情感,只需要涉及到身体和精神的感受。如果我们不努力发展我们的整体个性,并实现一个创造性的倾向,那么每以此尝试爱都将失败。如果我们没有爱别人的能力,如果我们不能用谦卑、勇气、真诚和纪律来真正爱别人,那么人们的爱情生活就永远不会满足。
弗洛姆进一步提出,爱是一门艺术,需要想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知识、有努力。在这里,爱情不仅是男女之间狭隘的爱情,也不能通过磨练和提高技能来获得。爱是整个人格的表现。培养爱的能力,需要培养自己的个性,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爱是与生俱来的吗?我们是否天生就会爱别人?是否天生就能获得别人的爱?
是否就不会在爱里受到伤害?生活中,总是不是的听到人们在抱怨,自己在爱里受了多少多少的伤,有些甚至发狠的说,不再涉足爱。爱是让人得到温暖、信心、关怀、关怀。。。世界上所有能温暖人心的美好事物,都应该在爱中获得。
但是,我们可会爱?我们可懂得爱?佛洛姆的《爱的艺术》,告诉我们,爱没那么简单,反而是一门需要修行的艺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佛洛姆说: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所以,我们大可以问问自己,自己是否真正是有能力爱的人呢?
先来看几个常见观点吧: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没有区别。以上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在书中佛洛姆解释得很清楚:
人需要爱,首先要克服孤独,摆脱孤独的禁锢,让自己活下去、暖起来。而这一目的只有通过真爱才可能实现。接下来,弗洛姆有一些关于真爱的基本要素。他强调第一个是“给予”而不是“得到”。
自我的力量是在“给”中体现的,人能在这其中体验自我的美好,就像长大**的孩子,拿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或者自己开始独立生活,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惊喜感和兴奋感。此外,还有其他基本要素,如关心、责任、尊重和理解,它们是所有爱的共同形式,
我觉得极为经典和喜欢的话语是接下来的一段:
天真、童稚的爱遵循以下原则:“我爱是因为我被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幼稚幼稚的爱是:“我爱你是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是因为我爱你”。
" 我们大可以想一下,自己心中或者生活中所体味到的爱,究竟是哪一种?于我来说,再没有哪种说法比这更震撼人心了。我们已经是**,但也许我们的爱还不够成熟和完美。
弗洛姆接着分析,作为世界上的初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母爱是无条件的,却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我母亲爱我,这就是幸福;没有她的爱,生活就毫无用处,但我无法控制。
父爱则是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努力去赢。与母爱不同,父爱的本质是服从是最大的道德,不服从是最大的罪恶。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可以达到他既是母亲又是父亲的高度。他同时发展了母亲和父亲的良知。前者对他说:
“你的罪,或使你的罪,都不能剥夺我对你的爱,我对你生命和幸福的祝福。后者说:“如果你做错了什么,你必须承担后果;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可能会脱离父母为我们塑造的外在形象,但内在品牌不会改变。
然后是自爱,自爱同"自私"是两码事儿。自爱是爱的基础。我们所谓的爱的能力正是基于此。
在给予爱的过程中,要看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关心和尊重他人,有责任感和理解他人。那些有能力创**的人也必须是自爱的。但如果他们一直爱着别人,他们就会失去自爱。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没有爱的能力。
不管承认与否,我们都是离了爱不能活的人,只希望我们能更懂得爱,体味爱,而这些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都有深刻见解。
《爱的艺术》读后感 篇8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的情绪,一般来说可以用另一个说法表达,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以下是爱的艺术为您精心整理后阅读,推荐给您参考,欢迎阅读。
了懂得什么叫爱情,爱情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是为了改变之前认为“爱情是无聊的东西“的看法,我读了这本《爱的艺术》当然这本书也谈及到了亲情和友情方面的知识,自己在这两方面还是看的很重的!只是因为在之前不理解真正的爱情。
看完这本书,我也知道了很多!那么什么是爱?书中有几个字概括了它的真正含义。
除了给予,爱还有这些积极的因素:理解、尊重、责任和关心。首先,让我们谈谈理解和尊重。如果你想尊重一个人,你必须首先了解他。通过了解认识对方,认识对方才能尊重对方。
如果责任心和对爱的关怀不是基于理解,那么一切都会是盲目的。然后谈谈关心和责任。归根结底,爱是对你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注。如果没有这样积极的关心,那么这种爱就不是真正的爱。
关心自然会影响爱情的另一方面,即责任感。责任感完全是人的一种由心里驾驭的自觉行为,是“我“对另一个具有生命意义的客体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和反应。
所谓爱人的责任感,是建立再对他人和对自己同样负责的基础上的。同时呢,尊重也是爱情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如果爱情没有尊重,那么所谓的责任感就很容易蜕化成对对方的支配,占有甚至是奴役。“尊重”一词的现实意义是客观地正视对方的整体,包容对方独特人格的存在。
让一个被我爱的人能以她自己的方成长或发展,而不是要求对方服务于我,我同样应该感到和她很一致,而且乐意接受他(她)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她)成为我预先设计好了的模型,更不是为了她当作我使用的工具。因此,只有在自由和给予自己的空间的基础上才能找到爱情。爱情是一种行为,是人的能量的实践,这种能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被外力强迫所导致的结果。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积极的爱呢? 我们需要两个重要因素:首先,我们应该自觉摆脱自恋。 其次,我们应该摆脱自恋
客观性关注现实,不断培养他的谦逊和理性。
爱一个人意味着给自己,而不是期望有条件地得到回报。爱情是信念的一种行为!如果“我“在爱,我便会处于对“我“所爱的人十分关心的状态,而不仅仅要求每天都和对方溺在一起!
如果你不认同完成一切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一开始就急于求成,你就毫无目的地给自己施加压力,你就会因此一事无成,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积极的爱情!
当我读完这本《爱的艺术》之后,它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情,爱情需要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尊重,彼此的关心,彼此的包容,并且给彼此自己的自由空间而并不是整天溺在一起,无所事事,整天喜怒无常,颓废至极。而是彼此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为彼此未来的打算所以“我相信爱情并不是无聊的,爱情可以是积极向上的,可以是彼此间的精神支柱。“所以我祝福天下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祝福你们永远幸福,快乐每一天。
至于我自己呢?一切都要等到我真正成熟。那么何谓思想成熟的人?
它指的是能够创造性地发展自己能力的人。思想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在理性推导下,他放弃了先前那种无所不能的目标幻想,并能以一种谦恭的态度面对现实。
看了二十世纪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的名著《爱的艺术》,书的篇幅很短,讲的事情也很简单,主要内容就像作者在前言中所说:“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他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按他所说,人类社会将非常具有创造性,可是创造性也许并不是那么跟爱有关。
在读这本像短篇**的小书时,收获也并不少,对弗洛姆本人,对他的理论都有了很多了解,这是读一本好书所能够带来的收获。比如,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人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他的人生历程在书中也有所讲述,咨询师、教授,而他自己的生活也非常波折,另外由于时代的影响,他还非常关心政治,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他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原因。
《爱的艺术》读后感 篇9
财务122汤科
读完《爱的艺术》这本书,让我感到非常震撼,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这本书从爱、父母的爱、友爱、男人对女人的爱、自爱和上帝的爱等方面阐述了爱的艺术。虽然爱有很多种,但大体上都是相类似的。都是一种克服孤独的过程。
“因此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并在此过程中,要学会“给与得”。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物质范畴的给予,而是人所具有的特殊范畴,即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在此过程中,就有了“得”的施加。
伴随着的是给予方和授予方的相互尊重、关心和责任心的形成。
在各种各样的爱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父母的爱。母亲无条件的爱让我们懂得了从“被人爱”到“爱别人”,最终达到“创**”的周期。母亲对我们从小到大的努力是不可估量的。
从其痛苦分娩开始,孩子不断的成长,“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如果看到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 这种爱,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就是“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就是“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的无条件爱。
与母亲完全不同的就是与父亲的关系了。都说父爱如山,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是教育孩子并指出通向世界之路的人。
虽然父爱和母爱是不同的,但并不影响他们的爱的本质。因此,作为长期“得”爱的一方,是时候需要我们“给”了。“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前有乌鸦反哺之说,后有众多孝子孝行足动天下,我们还有何理由不付出爱的行动呢?
在这方面,我只是详细阐述了书中关于父母之爱的部分,但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爱他的父母,他就不能爱别人吗?还能不懂爱的艺术么?
《爱的艺术》读后感 篇10
附《爱的艺术》中的经典名句:
1.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之中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当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2。在一个商业化占主导地位、物质成功高于一切的文化中,人们之间的爱和关心遵循与控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相同的行动手册原则,这一点是没有理由感到惊讶的。
三。事实是:人们往往把这种迷恋和疯狂的爱看作是强烈爱的表现,但事实上这恰恰证明了这些男女在过去时多么的孤独。
4.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或者一项行动像爱情那样亦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有意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
一方面,人们渴望爱情,另一方面,他们把成就、地位、名望和权力等东西放在爱情之上。
6.孤寂是引起强烈恐惧感的根源,同时孤寂还会引起羞愧和负罪的感觉……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又灭有通过爱情去达到新的结合——这就是羞愧的根源,同时也是负罪和恐惧的根源,因此对于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
7.人们是多么需要个性!
8. 在物质世界范畴内给是财富。不是拥有财物的人是富裕的,而是给予他人东西的人才是富裕者。
守财奴害怕失去,无论他拥有多少财产,从心理上看,他是一个贫穷而可怜的人。愿意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的人是富有的。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
9.通过同一化达到人与人的结合既不是强烈的也不是激烈的过程,而是按照一整个刻板的公式十分平静的进行……不仅同一性可以减轻恐惧,工作和娱乐的循环交替也起同样的作用。
10个。在每一种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与客体合为一体,人的再创造过程与世界是一致的。
11.同共生有机体相对立的是成熟的爱情,那就是保证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自己的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
12.美德和控制自己是一回事。——斯宾诺莎
13.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14.“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
15.应该把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
17岁。除了给予,爱的要素还有:关心、责任、尊重和理解。
18.德尔菲那句箴言“认识自己”是全部心理学的渊源。
19岁。如果你们不能真正理解对方,你们就不能互相尊重。
20岁。正如神学的逻辑结论是神秘主义一样,心理学的最终结论是爱。
21.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但父亲并没有反映出任何一种自然起源,而是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另一个极端:思想世界、法律世界、秩序世界和人类创造的纪律世界。
22岁。爱不是同一个人的关心,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倾向。
23.训练:纪律,集中,耐心,极大的兴趣。
24.能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就是理智,以理智为基础的感情就是谦恭。
25岁。爱一个人就是先从自己身上出来,不指望得到回报。我相信我的爱一定会激起对方的爱。
《爱的艺术》读后感 篇11
这本书的作者弗洛姆在书中的主要观点是“爱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艺术。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体验,加强对爱的理解,才能体会到爱的真谛,在爱和被爱中享受幸福。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教导我们的年轻人学会如何爱自己何爱别人。
爱需要的相应的能力也是多个方面的。首先,爱是给予而不是索取。真正懂得付出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爱的真谛的人。你要学会主动的给予,此处的给予多为精神上、心灵上的无私奉献,而非物质层面上的。
爱本身就是灵魂的洗礼和充实。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付出都是被动的,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驱使着去给予,而且是有一定目的的。而本书所指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纯洁无私的、没有压力的,只为自己内心的喜好,自己内心的满足,这样我们付出的爱才会是无限的,永恒的。
第二个能力是尊重。尊重是爱的长河中永恒的主题。无论是恋人之爱、父母子女之爱都需要彼此的尊重。
彼此之间尊重是最可以拉近彼此之间距离的一剂良药。你在生活中如何对待别人决定了别人如何对待你,这是一个非常现实和普遍的事实。尊重你所爱的人,你会实现真爱,会给所爱的人自由、尊严和信任。
只有尊重,才能有真爱,才能走进别人的心里。
第三个能力是关心。关心是爱一个人最深切的表现。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爱人不是简单的言语,而是体贴的关怀和关怀。
担心他的身体、心情,甚至是他的衣食冷暖,这都是在平常不过的了。但是很多人却无法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这不是真爱,也没有能力学会去爱。
真正关心的是希望你爱的人一切正常,关心他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失败时帮他出谋划策,帮他分担;当你成功时,与他分享成功的喜悦。不管怎样,陪着你的爱人,患难与共。
第四个能力是责任心。爱一个人要有责任心。若想和其在一起相爱,便需要做出慎之又慎的思考,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做出任何不负责任的事情。
一旦你做出选择,你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爱"的基本能力,如果没有责任心,切实履行爱的诺言,又如何能保障给爱人的幸福,又如何能保证自己所选择的人。责任感是一个人成熟的基本体现,不能为所欲为。
爱是一种神圣的行为,不能一时冲动。爱是需要纪律和秩序的,只有拥有责任心,才能懂得如何爱人、疼人、照顾人,才能对自己所爱的人负责,才能维系好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才能保护好自己所爱的人不受伤害。
"爱"真的是一门难以捉摸的艺术,"爱"在嘴中很容易,"爱"在生活的一点一中很难,只有"爱"的陪伴这个世界才会多姿多彩,我们才会感到幸福。只有学会爱,我们的精神和灵魂才能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