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最新教师心理健康读后感八篇

2023-10-31 08:12:29 教师心理健康读后感

【#实用文# #最新教师心理健康读后感八篇#】好工具范文网小编近日为您提供了“教师心理健康读后感”,希望您能认真阅读本篇文章。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读完一本好书后,我们应该从中获取到希望、勇气和喜悦的力量,并且开阔我们的视野。当我们阅读一个作家的作品后,心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感动和思考。为了记录下阅读过程中的思绪和迷思,我们可以用文字来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教师心理健康读后感【篇1】

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以生命感动生命,以灵魂浇灌灵魂。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在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指导者,而不只是灌输者。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掌握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只是比教书更重要的任务。

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看,人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做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工作。然而,纵观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的数据,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容乐观。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在书中,大概从三个方面谈论,首先,当面对问题时,得全面、辩证、积极的去看待问题,其次是解决问题,解决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渠道应该有两个。

一是进行自我的疏导。它包括1、合理的宣泄。释放心中的不满、怨恨、悲伤等不良情绪,使情绪得到缓解,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2、是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可以选择三类的人进行沟通。1)、与很会倾听类型的人进行沟通。

如果将你的快乐说给你的朋友,你的快乐就会变成原来的两倍,如果将你的忧伤想你的朋友诉说,你的忧伤就会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2)、与学识比自己渊博、阅历比自己广的人进行沟通。将你的不痛快说与学识比自己渊博、阅历比自己广的人,他会帮助你分析问题的症结,向你阐述全新的观点,自己也许就会豁然开朗,觉得自己一直纠结的问题原来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使得问题迎刃而解。

3)、与问题的另一个当事人进行沟通。这种方法用于解决家庭矛盾会更合适。俗话说的好解铃还须系铃人,不急、不燥的和另一当事人进行沟通,表达出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用沟通让双方达成共识,使问题得到解决。

快乐别人,更快乐自己,学会成功解决问题,做一名心理健康教师。

班集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和形式。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学生上学时,老师就成了家长的志愿者。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我们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从各各方面关心和照顾他们,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靠的人。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要为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有关心理口健康和心理卫生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有一定的间接负面影响。教师专业适应能力差,导致教师不愿与学生接触,缺乏与学生接触的积极经验。工作中自我效能感较差。缺乏自信,无法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缺乏长远规划而得过且过,怎么能这样教书育人呢。

各种认知偏差引起的教师态度偏差,导致学生教育缺乏公正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为急躁、敏感、冲动。他(她)控制力差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的人格缺陷和人际关系紧张表现为与周围人冲突频繁、对领导缺乏理解和支持、密切配合、与同事缺乏和谐与合作。

不关心学生,尊重和理解往往表现为我独特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的、狭隘的、多疑的、懦弱的等不良性格。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师的不良心理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战、情绪喜怒无常、性格暴躁、讨厌,往往成为学生心理障碍的自联原因。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常常有老师把学生害怕自己当做自己的本事,这样常常会导致学生反感讨厌。

教师的不良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压力的**有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两类。外部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各种意外的打击和挫折、失业和下岗、亲友生病、不公平待遇、侮辱等。内部压力主要来自高自我期望、强烈的心理冲突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如给自己定了不切实际的理想目标。责任心和进取心太强,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教师专业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不一致引起的认知冲突和动机冲突,人格缺陷或自我调节能力低下引起的焦虑倾向和抑郁倾向。

从主观上看,挫折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大都是一消极的、不愉快的体验一些重大的挫折常会使人感到极大的痛苦,产生许多的烦恼,使人烦躁不安,苦闷异常,痛苦异常,痛不欲生,因此人们都认为挫折是一件坏事,都已能够避免挫折为人生的最大愿望。如逢凶化吉、苦尽甘来等。

从客观上看,心理压力和心理挫折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有消极的影响,也有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应该是不能逃避,二要充分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完善自我的一种锻炼机会。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不断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坚韧不拔、坚持不懈;

2、及时调整、学会放弃;

3、灵活应变、另辟蹊径;

4、发愤图强、不断升华。

三、教师的合理认知与心理健康

我们看错了世界,反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泰戈尔

认知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合理的认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系统认识或看法,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决定着他的教育态度和行为。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做到三个尊重,即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四、教师的世界观与心理健康

世界观是由认识、观点、即、信念和理想勾成。苦与乐是相对的,痛苦与快乐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快乐靠自己。

五、教师的情感与心理健康

问世间情为何物?

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情感与认知、需要有直接的关系。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

教书育人乐在其中,教师积极情感的培养。

积极情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对高尚道德的崇善;能保持积极乐观、相对稳定的情绪。

做一个心理健康教师的最好办法应该不是当问题发生时才去想办法解决,而是学会预防问题的发生。所以我们要想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最应该学会的是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心理问题出现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介绍很多的愉悦心情的办法,也为我们指出很多和我们生活细细相关的、利于心理健康的观点。

如:接纳一个平凡的自己,不把“职业倦怠”带回家,善待自己等。“命运就把握在你自己手上,就在你的心里。

所以,我们要让自己有一颗健康的心。

教师心理健康读后感【篇2】

在读完《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员工》一书后,自我感触很多。如何将自己的状态调适到最佳,如何让自己赢在心理的起跑线,并不是我们通过简单的阐述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或许需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通过自我调整和累积经验的过程吧。

想想在我们刚毕业时,每个人何不是怀揣着一颗单纯而又澎湃激昂的心向往着如何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但现实往往并不是我们每个人所预想的那样,在缺乏社会经验,心理素质不高的情况下,每个人遇见的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扪心自问,你了解自己吗?尼采曾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每个人都有其巨大的潜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长处,你是否发现自己这些特质呢?实际上认识自己也是自信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即使你遇事不顺,处境不利,但只要你拥有自信,可以排除干扰,坚持理想和信念,自信的巨大潜能将帮助你取得成功,同时自信心可以感染他人,赢得很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人际关系,将是我们迈向成功的一大步。自信不是财富,但它会带来财富。

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心理素质,当我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都会伴随在我们身边;而心理不健康时,这些都将远离我们,带走我们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东西。生活中的压力是无处不在的,人是需要一些压力的,给自己适当的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我们要学会有效的缓解压力,将压力变为动力,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试想一下,人生短暂,我们何不在这短暂的时光中,用一颗自信而快乐的心去面对一切,微笑的送走一天,再迎来新的一天,或许我们的生活会是一种新的开始。

教师心理健康读后感【篇3】

境由心生,心理健康就是任何时候都能安顿好自己的心,经受住生活的风风雨雨,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常常不是首先要改变世界,而是要首先改变自己。

一、要挑战消极的情绪,要用积极的心态工作、生活。

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不论成功、失败都能坦然的面对,要辩证统一的看待问题。不要给自己贴上消极的自我标签,应该来一点小小的改变,把对自己的否定评价改为肯定评价,向消极的自我挑战,接受现实的自我。换了一个积极的自我标签,你由此也就换了一种心境,换了一种人生体验,你将不再抑郁,你的心情就会好起来,生活就会充满了希望。

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情愉悦的工作、生活。

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用道德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增强法制纪律观念,用纪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心理换位,经常替别人想想以使自己学会冷静。学会用心理暗示不断提醒自己,从而提高自控能力。学会用愉快的情境体验等来驱赶不愉快的情绪,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

三、坦然接纳自我的不完美,善待人生的平凡和常态。

在充分肯定自我价值的同时,认识和直面自身的缺陷和弱点,坦然欣赏自己的独特性,坦然接纳自己的种种不完美。要走出完美主义的泥沼关键是学会接纳自我。学习做自己的朋友,站在自己这一边,接受并且关心自己,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接纳自己的一切。在这点上我们应有的理念是:不论我有什么优点和弱点,我首先选择无条件的接纳现实的自我。

四、学会转换思维方式,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

人的情绪状态与思维方式直接相关。一旦学会转换思维方式,情绪状态也就转变了。总的原则是转换视角、接纳自我、接纳心灵。这样心灵会慢慢安宁起来,生活会慢慢顺畅起来。

把握好你的心念,就决定了你的行为;把握好你的行为,就决定了你的习惯;把握好你的习惯,就决定了你的性格;把握好你的性格,就决定了你的命运。

命运就把握在自己手上,就在你的心里。

教师心理健康读后感【篇4】

老师就是老师。首先,我们是人类。我们有七种情绪——喜悦、愤怒、悲伤、喜悦、爱、邪恶、欲望,还有七样东西——木头、米、油、盐、沙司、醋和茶。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能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和学习的人。“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

因此,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和学生成为高尚的人。”我们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我们能利用的时间和空间决定了我们能成为快乐的人。

我们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提升,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

我们要使自己快乐起来,就要学会播种快乐,当我们把爱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那么花朵的芬芳将弥漫到更大更广阔的空间,我们甘于清贫,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愿意坚守自己真实的信仰,情愿做现实社会中为数不多的精神贵族,愿意用一摞摞的书籍证明自己的学富与才高。让教室到处飘荡着快乐的音符!

我曾经认为我不快乐,没完没了的作业,没完没了的活动,没完没了的教案,没完没了的争论,没完没了的工作。。。。。。整天焦虑不安,甚至夜不能寐。后来我发现,当你只看到生活丑陋的一面时,我们总是生活在不快乐的黑暗迷宫里,无论我们多么努力,我们都看不到自心的阳光。

读了专题三我学会了转念一想,换位思考,于是我从迷宫里走出来,看到了太阳散发的七彩光芒!我们应该为了成就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工作,为了快乐而工作,那么不快乐怎么敢随便去敲你的门呢?

幸福是一种能力。面对各种各样的工作或生活事件,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冲击,但是否存在心里障碍,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当挫折来临时,我们应该面对挫折,用积极的行动来摆脱挫折,做一个快乐的人。

最近阅读了由郭瞻予主编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教育读本很有感触。该书全面介绍了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阅读后,再在网上联系以些以前的信息,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网上,我看到福州一家报社和相关心理研究部门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调查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9.

4%的教师有轻度精神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精神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精神疾病。

58.1%的教师压力大,常有焦虑、强迫症状。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42.5%的教师经常感到疲倦,38.1%的教师感到不安和焦虑,33

8%的教师失眠或睡眠不良,30.6%的教师感到不安。还有的老师出现了过敏、多疑、抑郁、精神不振等症状。

有38.4%的老师“有时会在工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 这种不良的情绪,21.9%的老师“感觉到上课也很烦”。

面对不良情绪,教师自我解决的主要方式是锻炼和睡眠,分别占53.7%和41.5%。然而,23.8%的教师找不到发泄的方法,3.6%的教师依赖药物。

对此问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一书做了更为系统全面的讲述,将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归纳为生理——心理症状;人际关系症状;职业行为症状和职业倦怠四大症状。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发展教师情感、培养教师意志、培养教师人格、调整教师角色心理、提高教师教学心理等观点。为教师心理调适提供理论依据和丰富案例。比如它认为教师“应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我。

不要总把自己局限于个人的自我感觉中,而要把自己放到一个大环境、大范围中去,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才可能认识到真正客观的‘我’。”它还要求教师不要“过分概括化”,即以偏概全、以一当十的思维方式;屏弃“绝对化要求”,即从主观意愿出发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进行推理和判断;避免“极端化”,即要么全对,要么全错。这些教诲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可以引导我们反思自我,走出困惑。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面对处在心理发育,灵魂成长的纯洁无邪的学生,如果本身就性格怪异,情绪急躁,或者带着一种不良的心态面对学生,又怎么能要求学生的心态平衡、情绪正常?如何帮助学生发展心理健康,形成健康人格。所以,要让学生这些受教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这些授教者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前提。因此,从教育的角度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也有义务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教育与教学工作,为国家的科技兴国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本书给了我们许多帮助,我们应该认真阅读领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出适合我们自己的“心理教育”的道路,使我们能够每天以良好的心态,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

假期,我参加了石嘴山市人事局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培训学习,受益匪浅。

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承担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负担。他们责任重、压力大、生活紧张、工作繁忙、社会浮躁,容易给这些人带来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会给家庭、工作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此次培训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阐述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人格、情绪、工作压力等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实践部分则以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悦纳、职业适应、发展规划、人际与家庭关系的和谐与适应,以及如何处理危机事件和建立心理健康维护系统等提供一些调节策略、方法和技术。这次培训对于缓解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问题,扫清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障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导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自我调节。

通过训练,我对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我也掌握了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以及如何预防心理问题和自我调节的方法和策略,这将有利于我今后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培训结束后,我认真地对照心理健康的相关标准进行自测,发现自己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但总体上来说,心理还是比较健康的,没有受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困扰,人生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我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我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我可以及时调整自己。

希望自己能永远保持这种良好的心态,善待自己,悦纳他人,理性思考,开开心心地工作,健健康康地生活,做个健康、快乐、幸福的人!

在今天似乎教师的角色和心态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让人有一些不知所措。好在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有了它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明朗的道路。最近我裴老师有关《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的讲座后,给我们这样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越听越觉得教师的使命之重。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

作为一个老师,要面对无数个不同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性格、喜好各异的学生,虽不能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但至少可以做到让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一个班级,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家庭,老师无疑就是家长。在各具特征的家庭成员中,有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单亲儿童,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父母离异的的影响。面对这部分与众不同的学生,作为老师应该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在融融师爱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从教以来,我一直在努力,努力的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老师。

通过学习《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能者、圣者、权威,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

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温室中长大的,对他们来说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鼓励和夸奖,而是要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不是连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师,也在央视的节目中对现在孩子的受挫能力不强而烦恼吗?是的,在现在的学生中是有这样的现象,但是却并不能一叶障目,毕竟,那不代表整个教育系统的风向。

因而我们所要重视的还是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自身性格的完善。因而老师的宽容教育还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把握好度呢!一句名言可概括:过犹不及。

当孩子取得好的成绩时,表现好时,不要太急于树立典范,进行表彰,以免学生产生自我定位和骄傲自满的心理;同时,当孩子有缺点,甚至错误时,不要穷追不舍的批评,这会让他失去信心,而真正要做到的是,点到即止,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以鼓励和期待为主,充分满足孩子的“期待视野”,帮助他树立信心,自觉要求自我发展和进步,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提到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

通过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这要求教师除了认真上好课之外,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读后感【篇5】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职慧,更要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态度。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率。

一、充分认识教师的工作压力

教师工作压力主要**于:

(1) 社会对教师专业的高要求与教学任务的繁重和压力之间的矛盾,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时间只是工作时间的一小部分,加上自学、备课、辅导、批改作业、班级管理等,构成了教是工作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的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每天8小时。他们的工作很有规律,但饮食起居又往往是反规律的,许多教师都会因工作之故寝食违节,休息失常;由于班级学生偏多、教学任务偏重,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身心也承受巨大的压力;同时,他们还面临更多的公众压力,学校众多的考核指标和教学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少数学生对教学的反叛,家长本着望子成龙的心态对教师近乎苛刻的评价,社会强大的**监督乃至非专业的指责等。

面对这些过度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再加上教师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不够、缺乏调适,许多教师的自然心理失衡,心理受到挤压和扭曲,产生了这样那样那样的问题。教师的角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不断改变。在我国独生子女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微妙的作用。

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应该是知识教师、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捍卫者和家长。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

社会上的每个人对教师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从而使教师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影响,这也与教师的自我价值观相矛盾和冲突。

(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与许多教师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内在压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更高要求。然而,由于教学技能的缺乏和部分教师素质发展的滞后,使他们对课程改革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不堪重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显露:长期应试教育积淀下来的许多教育教学弊端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愈演愈烈,在过时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而新一轮教改却要求教师迅速摒弃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这样,教师们往往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不得不屈从于长期应试教育的惯性力量,屈从于社会价值观的“导向”,另一方面,又必须按照课改的要求努力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作艰苦长期的斗争,从而使不少教师身陷茫然,个性受到压抑,心理产生失衡,心理的焦虑、困惑自然与日俱增。

(3) 传统的角色心理仍然束缚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中,教师一直都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教师也把“完美”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上力求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这种完美主义心态容易忽视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如个性、能力、机会等,以及社会条件的局限性。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无法实现或阻碍,即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自责甚至对他人的对立情绪,对学生的态度就容易走向极端:

要么简单说教,粗暴涉入,对学生施加不当压力;要么不负责任地放任学生搬家、放松,甚至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管理。

最后,形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因素有:学生不良行为、人际关系、工作负荷、专业发展前景等。

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心理素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力量。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教师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尊重,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更容易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和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健康发展的使命;相反,一个缺少教育素养,心理素质欠佳的老师则难以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他的教导和要求也将是苍白无力的。

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显得十分迫切。

二、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

由于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有必要从学校、社会、教师自身等方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1) 全社会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减轻教师的社会压力。

要从政策方面尽可能为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增强社会对教师的容忍度,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在社会**导向上,要建立正确健康的监督导向机制,辨证看待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护短,不显恶,客观求是,把教师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完人来对待,尽力减轻教师的公众压力。

(二)学校要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学校作为教师的坚实后盾,应该主动为教师解决问题,在任何事情上都要考虑教师的感受。学校领导在工作方式上要做到民主化,管理上要做到个性化,尤其是在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上应予以根本性的改进,抛弃简单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即仅以学生成绩论英雄,转而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从教师的教学思想、育人水平、工作态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作的创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使广大教师从繁重重复的课堂教学、单纯的学科成绩评定中解放出来,充分感受教学和育人的乐趣。

(三)构建和谐的教师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和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相反,人际关系的恶化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使人们陷入没完没了、乏味的名利纠纷。教师阅读量大,知识面广。他们很容易看不起自己,看不起别人。调整这种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

首先,了解和接受自己、理解和尊重他人是教师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一般来说,人们喜欢把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进行比较,使人更加自信,但这阻碍了人际关系的建立。教师必须正视和接受来自内外的各种威胁其自尊的因素,如对自身教学成绩的评价、荣誉的得失、冲动行为的后果等。

教师只有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拥有健康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此外,有效的沟通也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中,有60%的因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

沟通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也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掌握沟通的技巧: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将会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

(四)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

如长期患病、婚姻失败、人际关系不合等,都可能使教师上课无精打采,一旦工作不如意时,就大动肝火。马卡连柯以自身的体会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

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示出来。”人格健康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同时又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善用休闲时间缓解工作压力;当压力过多难以承受时,懂得寻求社会支持以避免心理失衡。

(五)教师自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解放,调节与社会、工作之间的不适,减轻身心压力。

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时倶进,赶上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有实力才有信心,才能在教改风起云涌的时候应付自如。另一方面要积极地给自己补上心理健康这一课,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业绩观和人才观,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注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并原谅学生的缺失,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清醒地认识自我,既树立崇高理想,遵从教育规律,又放弃完美主义的人生目标,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征,在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要淡薄名利,胸襟开阔,理智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为不良情绪困惑时,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感;为不良心理状态苦恼时,要适度调节心态;面临激烈竞争时,要处之泰然,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从而全面提高心理上、体能上、道德上的承受力,健全人格,健全心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要求,做一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心理健康读后感【篇6】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1、多重角色带来的心理困惑。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应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教师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和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沟通者;同时是母亲、父亲和儿子。

教师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又要成为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这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心理调节,从而造成教师角色的过度负荷,表现出焦虑、烦躁、沮丧、敏感、过于苛刻、追求完美等职业疾病。

2、职业倦怠带来的认知障碍。有些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一门学科的教学,对工作丧失了兴趣,变得麻木,致使没有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有的教师,没有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打算,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想要另谋高就却又苦于找不到门路,还有的教师是“鸡肋心理”,虽然工资待遇不高,可也收入稳定,所以心中有不满但又割舍不下。这些老师对工作又累又厌,不求进步,不想进取,对工作敷衍了事。他们总是认为他们的知识是足够的。他们拒绝接受新知识,知识面狭窄,导致认知结构非常僵化。

3、情感压抑。教师的自尊心强,上进心强,自我实现欲望也较强,较比其他社会成员,更为注意名誉,希望领导和同事尊重自己的人格,公正评价和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渴望得到学生爱戴和家长的好评,但应试教育的误导,学生成绩的排队比较,职称评定的僧多粥少,继续教育的矛盾艰难,房子和个人婚姻问题,等等,使得自我实现的愿望不断受挫。当情绪低落、心理冲突不能及时缓解时,也会出现抑郁、头痛、悲观、工作效率低下、抵抗力减弱等心理疾病症状。教师比普通人更容易患异常、过敏、周期性头痛、背痛、紧张、抑郁和失眠等疾病。

4、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发教师心理障碍。有的教师,由于长期与“奖”“优”“职称”无缘,他们就渐渐滋生疏远、漠视的心理,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别的老师交往,变得孤僻、忧郁;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教师与机器的接触时间多了,可能导致孤僻、冷漠、交往与合作能力的退化等心理上的问题出现。当教师人际关系不和谐时,容易产生矛盾,发生争吵,这种情绪就有可能要迁怒于学生,将郁积在心的气发泄在学生身上,学生成了“替罪羊”,又极大地伤害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5、教师自身的人格缺陷。各行各业的社会成员都有其自身的心理特点,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而教师是要为人师表的,理所当然应该是道德的表率和文明的楷模,可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有教师脾气暴躁,常对学生发火甚至体罚打骂;有的教师缺乏耐心,遇到学生对知识不理解就急了,骂学生“笨”;有的教师性格内向,又缺乏对学生的爱,从不联系学生,一脸不喜欢学生的“严肃相”,拒学生于千里之外,等。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优化外部环境,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师德教育活动中,有必要为教师创设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以减少教师心理的压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不要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做为评价标准,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按绩取酬等尽量做到公正合理,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要为辛勤工作的每一位教师提供体验成功、实现自我的机会,消除教师的情感压抑;师德教育还要关注教师生活,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提高教师生活质量,使教师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做到廉洁从教,保证每一位教师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这样,教师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做到爱岗敬业。

(2)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帮助教师充分认识自己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优缺点,进而扬长避短;邀请教育心理学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开辟教师心理咨询热线,建立教师心理咨询室,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使教师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整自身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苦钻研业务,开展教学竞赛活动,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文体活动,增加教师交往的机会,促进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此外,学校还应优化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让教师沉浸在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

(3)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社会各界和家长要对教师的工作给予认可、理解、支持,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给予更多的宽容、同情、帮助。

2、从教师自身入手,提高教师心理免疫力和调节能力

(1)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树立教师心理健康新观念。长期以来,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只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忽视了自身的心理健康。因此,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首先要树立新的健康观,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要回避心理问题的存在,并通过心理问题的解决,促进自身职业道德的提高还有专业精神。

(2)教师要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从而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的心理调适能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教师,应该愉快地接纳自我,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看到自己长处的人易产生自负情绪,认为自己什么都行,但一遇挫折(如职称没评上、学生成绩不理想等)便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而只注意自身不足的人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要正确评价自己,相信自己,原谅自己,正视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保持健康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更好地专心工作。

(3)学会角色互换,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感到开朗、精力充沛、缓解压力。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是多重角色,工作需要各种关系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工作中,要学会与领导、同事、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沟通,从大局出发,学会宽容与互助、互相促进的关系;生活中,要加强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与联系,多让身边的人了解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与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

(4)教师应培养休闲观念,调剂紧张工作。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培养广泛的爱好,培养自己,形成完善的人格。如课后听音乐、读两篇优美文章、参加乒乓球、登山等体育活动。

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心理学可以得到最好的放松和净化。一旦出现心理问题或危机,教师应积极寻求他人或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从而摆脱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危机。

长益完小:周菊珍

2012年11月

教师心理健康读后感【篇7】

——让阳光的心散发七彩的光

读了《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这本书后有一种“同道”中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么多的案例中,有一些,仿佛我都有与其同样的经历。

教师这一职业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且这些“人”是可爱的,调皮的,叛逆的孩子们。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好“祖国的未来”。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应具备这些:

自信、积极、大方、和谐、适应力强、充满活力。因此做一个好教师真不容易。然而,即使不容易,我们在选择这个职业时也必须坚持下去。

坚持着一路走来,有过很多次抱怨,有过很多次厌倦,更有很多次被学生气得想大声的哭,但是当看到学生能流畅,有表情得演唱我所教给他们的歌曲时,我会心满意足,比拥有一款漂亮的首饰更开心;当听到学生与我迎面走来时的那一声“老师好”,我会忘记他们的调皮,觉得孩子们时那么的可爱;当我的**或是教学设计获奖时,我会感到生活时如此有意义、、、、、、。就是在这些苦恼和喜悦交替中,我在**教师这一岗位工作了八年。算一算,我还将工作二,三十年。

我该怎么坚持的走下去,怎样才能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呢?我想了很久,终于有了答案,那就是我的心应该充满阳光,有阳光的心态。

用阳光心态寻找美好,善于发现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要学会欣赏学生们的每个瞬间,要热爱每个孩子,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用阳光心态享受生活,学会放下。放手,学会理解和容忍,树立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是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乐观地对待生活,乐观地接受挑战,处理困难。

也许我在接受公开课的任务时会感到压力,但是回首过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珍贵。它让我成长,让我退让,让我收获,让我反思生命的价值。

阳光是世界上最纯粹、最美好的东西。它驱散阴霾,普照四方,让人心旷神怡,让世界充满向上和成长的力量。所以我要以阳光的心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用这美好的光芒,照耀我的学生们,也让我的人生如七色光一样丰富多彩。

教师心理健康读后感【篇8】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关于教师自身健康促进的书籍,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现谈谈自己的体会。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教育的今天,教师这一职业越发显得神圣,然而"辛勤园丁"们常年过重的工作压力,不仅心理而且生理上也疲惫不堪。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普遍责任心较强,很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总认为作为学生的楷模,就应该是完美的、不能有缺点。为此过分追求人格的完善,过分限制、约束自己,关心各种细节,常有自我责备、谴责的倾向。而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促进者,必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身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因此,我们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我们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知识面。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地促进教育工作。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首先我们要学会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推荐阅读

上一篇:小学推普周活动工作总结通用(4篇) 下一篇:公司通知格式推荐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