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精选7篇#】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设计专业优质的教学课件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在这里我们为您准备了一篇令您满意的“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请烦请您将此文收藏起来!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1
1、培养学生爱母亲爱亲人的思想感情。
1、在与人交往中学会说话简洁。
1、学习综合归纳使用资料的方法。
2、在学习中学会互相合作。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母亲给予的,在母亲来临之际,让我们用不同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1、关于母亲节:
母亲节是由一个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在美国以解放黑奴为目的的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讲述着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的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母亲吗?因此,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组织等,提议领导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这一提议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呼应和支持。1914处,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政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世的象征。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这一天,家里的男成员要把全部家务活包下来,儿女们每人都要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以尽孝道。即使远在异地的孩子,也要打电话向母亲表示祝贺。这一天,美国人民都要在胸前佩上一朵花,母亲健在的,戴一朵有色的花,表示欢愉;母亲逝世的,戴一朵白花,表达哀思。母亲节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
2、小组搜集资料专题:
请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搜集资料并编辑成册,再为它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在班上交流。
⑴写母亲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⑵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⑶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⑷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
⑸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
1、母亲的生活经历,喜怒哀乐,她对事业和生活的梦想和追求;
2、母亲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的甘苦;
3、母亲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甜酸苦辣;
4、母亲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
采访时可以找出母亲往日的照片,请她讲一讲照片背后的故事;还可以为生活中的母亲拍照,争取为她拍出最能表现她的特点的照片,并根据自己对母亲的了解,为每张照片题写标题。采访结束后,整理好采访记录,为写作做准备。
母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会,从下面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在班上与同学交流。
1、举出几件倾注着母亲无尽关心的生活小事,再说说你个感受。
2、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逼它开始独立生活。你怎样看待狐狸母亲的这种行为?你认为理智的母爱应该是怎样的?
3、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不只是爱的抚慰,往往还有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你对自己的第一任老师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以献给母亲的歌为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结合搜集的资料、采访的感想、交流的结果,用配乐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看电影片段、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展开活动,可以邀请母亲们参与,还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游戏,以增进母子感情。
在以上各项活动的基础上,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
1、为母亲写一篇小传,力求全面反映母亲的个性和人格特点。可以附上母亲的照片及其他相关资料。
2、以妈妈,您听我说或母爱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2
1、认识本课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质疑问难的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3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我们可以在田野自由自在的放风筝。你能介绍你是怎么放的吗?风筝飞得高吗?玩的开心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风筝》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边读边想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想一想:我们会憧憬什么?(憧憬快乐,憧憬幸福,憧憬未来……)
(2)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交流自己的看法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课文中描写放风筝快乐的句子特别好听,找一找读一读
2.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3、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请读读5、6、7、8自然段。
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4、展开想象:他们在水磨坊找到幸福鸟了吗?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
这节课我能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的学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小组学习时交流的时间空间都太少,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发言太少。
3.指导朗读少。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3.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并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1.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语,谁来读读?
2.当“风筝”一词映入你的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风筝呢?
4.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叫“理想的风筝”。为什么称它为“理想的风筝”呢?
二、初读课文,提纲挈领。
1.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轻声地读课文,首先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同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轻轻地画下来,等课文读完了,到生字表中去认一认。我相信我们六年级的学生能自己把生字词学会。
2.学生轻读课文,教师巡视并帮助学生。当学生读完课文后,提醒学生:别忘了学习课文后面的生字。
3.请同学们迅速地把书合上,然后想一想,课文中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教师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说完整,说简洁并板书。
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 这三件事都是作者的回忆。
4.其实这篇课文很长,但只要我们抓住了主要的事情,就可以把长文读短,这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5.同学们把这几件事归纳得很好,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读得很棒!谁来读刘老师谈腿疾的.那一段?
谁接着读写板书的这一段?
放风筝可是作者印象最深刻的,谁来读?
请你把第10自然段也来读读。
这是一个多音字,在文中多次出现,到底读什么?当我们没办法确定时,怎么办?(查字典)
对,通过查字典了解字义,来确定读音,的确是个好办法。老师课前也查了字典,但发现,根据字义还是难以区分,于是,我请教了国家级语音专家,她告诉我:转动、转动,同样一个词,就有两种读法,当角度超过360度时,读成zhuàn,当角度不超过360度时,读成zhuǎn。
听明白了吗?下面,我们就再来看看这段文字,仔细琢磨琢磨,再讨论讨论,怎么读?
很好 ,你已经会区分了。这儿,他都没有超过360度,所以都读zhuǎn。指名读。
看来,大家都明白了,这个字都读成zhuǎn。看似简单的词,其实并不简单,让我们再一起读-----
三、学习新词,隐约感知。
课文的主要事情我们了解了,不知道同学们的生字词学得怎么样。我们来看一看本课的新词。
1.除了横着读,还可以怎么读?
2.竖读每一排,你们发现了什么?
3.质疑:在这些词语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师生共同讨论。
重点指导:“翘”的读音、写法,欣赏连翘花的图片。迎春花枝条较细,花每朵有6枚瓣片。连翘花枝条粗大能长成树、一般为浅褐色;比迎春花要大,每朵只有4枚花瓣。
4.齐读词语。
四、赏读春景,了解写法。
1.同学们,春天来的时候,你发现大地上有什么变化?
2.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呢?大家轻轻地读读。
3.文中描写春天的方法和我们说的有什么不同?哪些词语把春天给写“活”了?
4.看着这段文字,我想起了宋代朱熹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同学们,你想到了哪些诗句?谁也来吟诵吟诵?
5.我们再来读一读,就会感受到春的活力,春的激情,春的美好。
6.每逢这个时候,每当看到天上的风筝,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的刘老师。为什么作者不想起别人,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起刘老师呢?看来,刘老师这个人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下次我们再学习。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5
出示预习题1你能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吗?
2沉香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
3沉香是怎样救出妈妈的?
过渡引说:学了故事的前半段我们知道沉香下定决心要救母亲,所以他起早贪黑,习武练功,几年过去了,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他现在要干什么?
自由读第一节,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引说 读书姿势儿歌)。
你从哪个词最能看出沉香救母心切啊?
出示预习第二题 沉香一路上是怎么走来的?
出示:“一路上,沉香不知道翻过了多少座山,也不知道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沉香翻过的是怎样的山? 跨过的是怎样的涧 ?
那他翻过的高山多吗 ?跨过的深涧多吗?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出示:“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你们听出什么了吗?
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我明白了,原来同学们读得仔细,听得也仔细,你们能读好吗?我想拜一个人为师。
出示:“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
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
出示整个第二节的内容:这段话表示沉香跑得很辛苦加点字中的有的表示很少,如“几只,几口”,有的表示很多,如:“一个个”,“一道道”,“不知……多少,也不知……多少……”,读书时要好好体会,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划一划吗?
学生动笔在书上划。
此时你想对沉香说些什么?
他都是为了谁啊?
出示图片:这是谁压在华山下,从她的动作、表情中你可以 看出什么?
出示:
1、沉香的妈妈在华山脚下,不知受了( )苦,也不知流了( )泪。
2、沉香的妈妈被压在华山脚下,她在那儿不知度过了( )个白天,也不知 度过了( )个夜晚,心中( )呼喊着儿子。
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填一些差不多的词吗?
妈妈呼喊儿子的次数多吗?
引说 :正是为了救妈妈,沉香才不在乎这一路上的千辛万苦,这是沉香对妈妈 的爱, 这种爱就是孝心,拿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孝”字(教师板书,一笔一画写“孝”,学生书空练习) 子女奉养老人、父母,晚辈侍奉长辈就是孝心。是孝心让沉香下定决心要救母亲,是孝心让沉香起早贪黑,习武练功,是孝心让沉香不 在乎这一路的千辛万苦。他的孝心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 ,还感动了谁?仙人
此时展现在眼前的是怎样一座华山啊?
指名读,你能用一首学过的诗来描述一下这高耸入云的华山吗?背《咏华山》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沉香想到就要跟谁见面了 ?
白天习武练功的时候,沉香在想着他的妈妈,还有什么时候会想呢?
是啊,沉香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他的妈妈,他就要救出妈妈了,
多么神勇的沉香啊,谁能加上动作读一读?
是啊,受苦多日的母亲重见了天日,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出示图片,配乐,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温馨的团聚啊! 是沉香的孝心写下了这动人的故事!齐读课题! 过去的人们在传说着,现在的我们仍在传说着。我相信每个善良的孩子都在用孝心书写着同样的故事。
[《沉香救母》(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 尝试用诗歌的言语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2. 用个性花的朗读方式有感情的朗读所积累的诗。
3. 用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 .粉笔》这首诗。
用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 .粉笔》这首诗。
学习过程:
猜猜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你们怎么猜出来的?(板书课题:献给老师的歌)
(根据儿童喜猜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诗兴趣。在猜测中体显会读诗的成就感。)
二、看图说诗。
1.出示四幅图画:①老师在课堂上课;②老师在办公室办公;③老师给后进生补课;④老师走进了小朋友的家;⑤老师和我们一块做游戏。
2、引导看图说话。图画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表现出来,要求说得跟别人不一样。
3、句子浓缩成诗。比较、评价哪位同学写的更有诗的味道。
(运用画面把教师工作的情景展现在大家眼前,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回忆,接着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言语表现画面,并相机引导形成诗歌语言,在此过程中促进思维的“诗化”,学生在创造中感悟到什么是“诗”的语言。)
三、选择填诗。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有这么一位老师,(穿插讲解我们之间感人的故事)教师节就要来临,请大家帮助我做完一首诗献给他。
三、创作组诗。
1、引导:我们可以把老师比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或学生上讲台书写)
……
2、为什么这样比?看三分钟内谁写的多。
3、反馈交流评价。
4、把散乱的内容拼成组诗。
(组合创诗的设计,极具开放性,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促使学习个体充分调动联想与想象,用“诗性”的言语发表自己的见解。 组合诗时,合作者必须考虑前后内容是否相连,朗读起来是否合拍等,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连贯性、对语韵的敏锐感觉极有益处。)
四、多元解诗。
3、由座位上的同学向解诗的主人发问。
(教育的本质回归意味着尊重与发展个性生命。设置多元解读这个环节宽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刺激学习主体自身弹性思维的持续发展,促使他们不断发现,不断突破,不断创造,以彰显个性。摆擂台这种形式挑战性极强,相信学生为了成为“擂主”,会调动所有感官去品诗。)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4、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词的意思。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充满期待、向往的,放风筝时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产生的疑问,如: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回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激励学生主动起来读。
(2)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适时理解“憧憬”。)
(5)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立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可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读字、组词。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五、课外延伸
上网搜索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检查。
2、听写部分词语。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四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比较读的方式进行)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的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五至八自然段。
(1)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飘走了,你会怎样呢?
(2)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第五至八自然段。
(3)生读:让学生在读中逐渐表现出孩子们难过而不甘心的心情来。
(4)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们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的?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四、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1、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反思:
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告诉学生: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要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颗种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