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2023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2023-10-19 08:21:18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实用文# #2023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今天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优质文章——关于“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的观后感。在看完一部影片后,那些精彩的片段常常会在脑海中徘徊不去。观后感是我们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和精妙思想,通过写下自己的分析和看法,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请务必认真阅读本文!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1)

注:有些时候,有些东西,没那么较真!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里,很难想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人们,特别是犹太人的生活方式和遭遇。

影片的背景是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占领区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它主要讲述了一位德国企业家在战争期间帮助1200多名犹太人避免被纳粹屠杀的故事。对于这发生在西方,且已经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我没有多少直观或者是很明朗的体会。

在看电影之前,你可能只会想到一个数字:六百万。可能也就是几张曾经在历史教材上看到过的关于大屠杀的图片。

余下,我可能不是很清楚了。其实说实话,相对于当今世界六十多亿的地球人口,相对于几千年战争中死难的几个亿的人来说,六百万不是最巨大,最令人震撼的。然而,当这一数字在短短几年内发生时,当这一种族灭绝政策发生在某一特定民族身上时,其背后的历史是任何一个稍有人性的人都无法忘记的。

困难的虽然不是自己本民族的同胞,但是身为同一生物种族,任何人在任何时间点都无法用木然与无视去对待(当然,这是不包括一些不敢正视历史,死不悔改的顽固种族与异类的)。几十年前的欧洲悲剧,仍然是我们心中的一种煎熬,一种无法抹去的记忆

这部电影充满了人性的复苏与蜕变,我想:这也许也是作者想展示的主题!

没错,辛德勒一开始并不见得是什么英雄与好人。像许多人一样,他只是一个投机者,一个从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政策中获利的商人。在德国社会,他用自己强大的交际能力与犹太人作战,纳粹刽子手是兄弟。

甚至,甚至他自己,一开始也是一个很坚定的纳粹。起初,对于犹太人,他只是在利用他们而已。利用他们为自己工作,为自己赚钱,为自己争取权利,享受美好生活。

一开始在小小程度上对犹太人的庇护不过是在庇护自己的钱财而已。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正是这个我们认为不是好人的人,在一场由自己的民族发起的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中,他散尽了家财,也被自己的民族关起来过,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逃难,在自己的国家战败后。但是一千一百人啊,一千一百个本来应该在大屠杀中死去的跟辛德勒并没有什么亲属关系的生命,在这个不伟大的人的庇护下,他们成为了战后整个欧洲为数不多的犹太人。

电影简介中说战后由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竟然超过了整个波兰的犹太人。前后几个数字,我们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承认一些事情,承认这似乎是一个好人不是好人:他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

正如最后犹太人送他的戒指上刻着的那行字:凡救一命,即救世界。正是他人性的复苏促使他做了这一伟大事迹。

看了三个多小时的电影,我对许多事情仍有自己的想法:种族灭绝、战争、战争中的人和事

不可否认,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德国商人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那些被同胞视为非人的犹太人。辛德勒很棒。他救活的不仅仅是一千多条生命,救活的也不只是种族屠杀屠刀下的一群犹太人,最重要,也是最为人们怀念的是,他救活了正义,救活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中人类独有的人性。从这个角度看,虽然我和他成长的文化区不同,但我还是要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

辛德勒,英雄!

影片结束了,那场战争也结束。但是新的战争,新的“名单”也正在酝酿与产生。也许最后,辛德勒的话是最深刻的。他说,不是他在战争中拯救了犹太人,而是他们的自救。

换做今日,是不是可以说人类要发展,只能靠自救呢?

副注:或许有些乱,但,呵呵,能说的过去!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2)

静静地,三个小时无声无息、平静地溜走了,我的内心却始终无法平静。

起初看《辛德勒的名单》,不甚疑惑,xx年拍的画面怎么是黑白的,不仅要忍受缓慢沉重的叙事,还要忍受单调无趣的黑白。后来,我意识到黑色代表黑暗,白色代表阳光,黑色代表绝望,白色代表希望,黑色代表**,白色代表善良。也或许只有这黑白才能象征那个时代。

影片的背景是二战期间纳粹犹太人在德国的背惨事件。辛德勒,一个奥地利商人,开始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贪财好色,利用德国战争时期,逼犹太商人投资,然后和犹太会计stern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搪瓷用具卖给军队,大赚了一笔钱。但后来,当他看到犹太人被杀害,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他以生产**所需的大量劳动为名,用战争期间挣来的钱买了注定要进集中营的犹太人。费夫堡,费雪·辛德勒的名单拯救了1100多名犹太人。战争结束了,工人们获得了生存的自由,辛德勒则破产了,并因“战犯”罪名必须逃亡。

但是他不曾后悔,而是遗憾自己未救出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我不禁为自己以前的想法感到羞愧。曾听地理老师说过,犹太人聪明勤奋,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甚至连他们的面容都十分美丽,女生那深邃的大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温柔而智慧的光芒。

犹太人在面对悲惨境遇里的所表现出的坚强与乐观,和纳粹军官在杀戮中忘记自我的强烈对比令我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么,才能如此残杀同类,而在处于软弱处境的犹太人如何挣扎着渺小希望,目睹伸向他们的魔爪?对死亡的恐惧逐渐消退,但纳粹军官践踏的人性和犹太人的绝望让我变得更加深刻。通过这部电影,辛德勒无私的拯救行为,犹太人的顽强、乐观的美好秉性,纳粹军官的残忍都历历在目,好似回到了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引用千千万万观众的一句话:电影的感人之处不是情节,而是能唤起所有观众心灵的良知。

初二:顾婧雯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3)

这是一部深刻揭露纳粹犹太人在德国的恐怖罪行的影片。这部电影以黑白记录片的形式展示了二战的真实历史。战争可以摆脱人类最丑陋的一面,但也可以看到人类希望的光明面

《辛德勒的名单》已经不单单是名单了,而是生命,是承载着1000多人的生命。

在纳粹残暴环境中犹太人仍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最糟的已经过去了”给予他们希望,使其拥有活下去的勇气,在犹太街区,人们聚在一起说着话——“现在我不用担心谁来抢我的生意了”、“我好一阵子没能好好想想了,现在总算可以想点事情”、“从来没有比现在更自由的了”,这些话看似平常,却是充满能量的,他们在影响周围,让环境变好,就是这些能量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难面前坚强地活了下来。

就像辛德勒对权力的定义:什么是权力?权力不是赦免和拯救那些必须死去的人的能力,而是权力!

真的很感谢辛德勒,从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辛德勒的心大为震动,我们也是。不仅仅小女孩的穿着是本电影少有的彩色,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有一种叫人性的光芒正在悄悄的燃烧,这也许是辛德勒为放弃利益救**的犹太人转折点。

“我本来可以救更多人。”“这辆车,可以多救十个人。”“这枚胸针,纯金的,可以多救两个人。

”“我本来可以救更多人。” “我本来可以救更多人。” 令人潸然泪下的场景,令人灵魂震撼的话语,令人心灵洗礼的悔意,黑白的画面所记录的永恒瞬间——一千一百名纳粹枪下幸存的犹太人,围在他们即将开始逃亡的恩人身旁,用无言代表了无尽的感谢。

辛德勒的名单上的名字是生命。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单,这名单是生命。

”每一个名字都是用巨额的金钱换来的,辛德勒舍弃了自己很多很多的东西,保护了一群生命,一个民族!

顾劲豪吴江中学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4)

在电影院**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立意”是电影里面非常重要的元素,它的正确与否,往大了说,承载着导演的三观;往小了说,决定着电影的品相。对于这次的非标准影评,我打算将四部电影成对进行对比,希望能像戴上虚拟现实眼镜一样,更直观、更立体地体验这一点。

有些事情无须比较,因为越比较越烦恼,譬如财产。比你有钱的人多的是,一山比一山高,所以,绝大部分的人大概会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阿q精神安慰自己。当然,有些事情必须经过比较才能得出结论,比如行动。

举个例子,在电影《枪火》里面,吴镇宇与吕颂贤之间的差距是孙悟空翻好几个跟头也抵达不了的。

先比较一下《辛德勒的名单》与《金陵十三钗》吧。前者由美国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之作,后者由中国导演张艺谋之作。两者的“立意”基本雷同,围绕的均是“杀戮中的庇护所”这一主题。

说到生与死,我想,没有人愿意一心一意地去死,不向往白白地活着。前者的“立意”没有任何问题,辛德勒以一己之力将深陷“地狱”中的人一个个拉拢到“天堂”里面,最后,还为自己没能救更多的人而忏悔,从而使电影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后者的“立意”相对而言就逊色很多,甚至容易产生歧义,一命抵一命这个选题并不高级。妓女的命就不值钱吗?

将人分成

3、 六,九等等。这个想法本身就很低。

再比较一下《拯救大兵瑞恩》与《集结号》。前者仍由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之导,后者则由中国导演冯小刚之导。前者的“立意”非常单纯,无非就是几个人深入“虎穴”拯救一个人;后者则花了大量篇幅纠结于究竟吹没吹集结号这个问题,这件事被过度渲染,甚至盖过了战争本身。

吹了怎样?没吹又怎样?它有那么重要吗?

再回到《辛德勒的名单》当中。这是一部持续三个多小时的电影,画面是黑白的。耐心差的人看不到。毕竟,这个时代太浮躁了。电影里唯一鲜艳的颜色是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

从辛德勒的视角看过去,一袭红衣的小女孩正游刃有余地穿梭在一个又一个高大的士兵中间。在那个自暴自弃的年代,黑白画面似乎削弱了战争带来的残酷,但当红衣小女孩的尸体被担架抬出来时,耀眼的红色刺痛了观众的心。辛德勒也是看到这一幕之后才做出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救人举动的。

人命就像商品一样,可以用钱来换。他不惜倾家荡产,陆陆续续拯救了一千多条人命。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么,救人千命胜造几级浮屠?

辛德勒的一生本可以过得很好,有身份,有地位,有金钱,有女人……然而,有所失必有所得,他最终受到了众多犹太人的尊敬,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荣誉。他们告诉辛德勒,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世界。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此类推,好人容易变成坏人,坏人难变成好人。在电影《无间道》里面,刘健明说,自己以前没的选,现在,他想做一个好人。我相信他说的话。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5)

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部电影讲述了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规模奴役**犹太人的沉重历史。

当犹太人被赶往犹太区时,街头的纳粹人高声喊:“快滚吧!该死的犹太人!

”透过黑白的影片,我看到那些犹太孩子眼中的光渐渐黯淡,他们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尽的苦难与折磨。我不敢想象,他们都还那么小,心中的憧憬与对美好的向往就这样被蹂躏;就像这黑白的画面,压抑得令人窒息。纳粹对犹太人的黑暗统治使他们成为奴隶。

廉价的劳役成了犹太人生存的唯一选择。后来,电影中出现了一个人物——戈特,他把犹太人看作是有趣的,看不到任何怜悯和宽恕。他所拥有的只是拒绝、杀戮和难以言语的暴力。

我仍记得他的犹太女佣海伦说:“我捉摸不透他的喜怒哀乐,我不敢靠近他,我感觉他随时都可能杀了我。”我还记得她眼睛里噙满泪水,恐惧的眼神与抖动的身躯如暴风雨般涤荡着我的内心……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群逃难犹太人中的一位身着红色大衣的小女孩,她是这部影片中唯一一抹鲜红色,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蹦蹦跳跳寻找着避难的地方,这一幕恰巧被辛德勒看到了,或许是被红衣女孩所震撼,他的目光久久不肯离开。女孩在一个沙发底下藏身,她悄悄的趴着,露出笑容。可看到这里的我心却如刀割一般痛,她多像一个天使!

可混然不知恶魔的魔掌终会伸向她。后来,红衣女孩又出现了,那是在运尸车上,她的红衣还很鲜艳,但这不再是希望,而是我们心中的一颗朱砂痣。

电影的主人公辛德勒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德裔家庭,家境优渥,懂得享受美好生活。后因经济大萧条家道中落,来到克拉科夫寻找发财机会,交际手段高明,能言善道,靠敲诈勒索,让犹太富商给他投资;长袖善舞,靠贿赂德**官取得官方合约。空手套白狼,短短的时间之内从两手空空发展成了大富翁以及军方的好朋友。

他的初衷是发财。随着故事的发展,他目睹了纳粹的残酷,看到了犹太人被肆意践踏和杀害。他没有选择冷漠和逃避,而是巧妙地帮助他们。他用高超的交际手腕买通军方,让犹太人到工厂来做工,让他们短暂逃离集中营的地狱;找个测试消防水管的借口,给火车内饥渴的犹太人带去生命之水;安慰悲苦绝望的女佣;劝告杀戮成性的军官用宽恕的管理方式;最后铸就了闪耀人性光辉的名单。不惜散尽钱财,置自身于危险,保护素昧平生的犹太人。

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层层释放。

“一流的智慧总是自相矛盾的”在辛德勒身上完美展现,他既自私自利、纵情声色犬马,又坚守善良的道德底线,彰显人性的光辉,这是一个真实的人,完美的人。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好学生”,但在关键时刻,他选择了做一些不利于自及个人利益,但却是正确的事情。

战争,能揭露一个人的丑恶嘴脸,也能展现一个人闪光的一面。辛德勒看到犹太人的悲剧后,用他的大部分财产换取了犹太人的生命。他的单子上印着1100多人的名字,这不仅是一张单子,更是一种生活!辛德勒放弃了很多东西,却保护了一群生命,一个民族!

在犹太人成为自由民时,他们用唯一的金子为辛德勒做了一枚戒指,上面刻着:“当你拯救了一个人,就等于救了一个世界。”

这是辛德勒对自己的救赎。他的善举使一千多人得以生存。想必,这是人性的光辉,是我在这部电影中从纳粹身上看到的唯一光芒。我经常想,如果我时辛德勒,我会把所有的钱都用来拯救犹太人吗?

如果我是戈特人,我会对他们残忍吗?或者,如果我是当时的犹太人,当我避难的时候,我能站起来躲在粪坑里吗?是否能不惧怕死亡?

我该怎么生存,又该怎么死去。我不知道,因为我的懦弱,因为我没有勇气面对,更不用说如何选择。所以,我只能做一个旁观者,赞美辛德勒的才华。

为戈特的残忍而愤怒,为无辜遇难的犹太人而惋惜,为幸存的犹太人祝福。

时至今日,令人难忘的是这份繁重的单子,尤其是那个穿着黑白衣服穿梭在人群中的红衣女孩。她是人们心中最炽热的火焰和最黑暗的角落。

推荐阅读

上一篇:命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集锦5篇) 下一篇:父母的觉醒读后感5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