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案

2024-10-19 18:20:51

【#实用文# #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案#】作为优秀的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课堂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了解工程是运用技术、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有效实践过程。

科学探究

这节课可以为学生提供发展以下探究能力的机会:

能够关注应用知识进行技术设计,利用技术解决生活问题。

让学生试着像工程师那样进行设计,体验设计制造的基本过程。

科学态度

认识到团队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将学到的与光有关的知识和所看到的相联系;识别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为学生播放电影《偷天陷阱》

一、提出问题

1、提问:之前我们看过的电影种表现的是什么场景?运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为什么这么说?

讲:设计这个场景的工程师就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决了问题。

2、讲:今天我们也来复制一下这个装置,看看我们能不能把想法变成实际。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戴好护目镜。

教师操作,请学生检测。问:行吗?谁来检测?我们利用了什么原理?

讲:看来我们的想法是可行的。

3、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完成一个?每个组也来试着复制一个报警装置,一分钟时间,看看哪个组最快,效率最高。

学生尝试。

教师检测

找到速度最快的小组,问:你们组的速度最快,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经验?

讲:你们现在就是一个团队,工程师在进行设计制造时也会成立一个团队,并且有明确的分工。我们的团队也要有工作的分配才能更好的合作。

小组分工,佩戴胸卡。

二、进行挑战

1、讲:现在我们就是小工程师了,敢不敢接收挑战?

出示任务卡

讲:你是一支著名工程设计团队中的一员。一家博物馆聘用你们的团队设计一条光路报警通道,防止博物馆展出的展品失窃。

工程师会根据需求进行设计,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我们的需求。

后面就是博物馆的通道,我们就要在这个场地设计一条光路报警通道。

2、讲:为了方便各位工程师的查阅,我把任务卡放在了设计手册的第二页,下面我们就根据需求进行设计。

分组设计。

问:现在有什么问题吗?可以借助模型对我们的设计进行完善。

3、设计交流

讲:各个团队都完成了我们的设计,把自己的设计于同行分享一下。

提示问题:我们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预期的结果是什么?

其他团队有什么建议吗?

4、1分钟调整我们的设计

三、实践制造

1、讲:各团队可以根据我们的设计进行制造。

学生实践制造。

有问题随时停下解决。

2、各团队制造完成,其他团队可以检测效果。如何检验,可利用道具,如喷壶。

能不能实现安全的效果?与设计是否符合?

四、小结梳理

1、讲:今天各位小工程师像真正的工程师那样经历了设计制造的过程,将我们的知识变成了一项技术并加以实施,现在回顾我们的经历,都有哪些环节?

2、学生回顾,教师板书。

3、讲:真正的工程师在进行设计时也会进行这样的基本过程,需求、设计、协调、评估。

4、工程师把设计图纸作为重要工作,下面我们来看看工程师的设计图纸,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继续思考。

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懂得介绍水果应该抓住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三大特点。

2.培养学生对自己爱吃的水果产生说话、写话的愿望和兴趣。

3.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具体有顺序的介绍水果,并写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重难点

清楚而有顺序地介绍和描写出水果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生动地介绍和描写水果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观看《娃哈哈》的广告。

☆设计思路

教育学指出,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的环境条件的动力源。课前,通过讲台上摆设的各色水果、各小组自带的水果,营造出一个鲜活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学生在阵阵水果香中放松心情,把注意力集中于手中那一只只垂涎欲滴的水果。课中,变单调的看看、说说为多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猜水果、看水果、摸水果、闻水果、尝水果、说水果、评水果),变枯燥的答问形式为讨论、猜测、展销、表演、欣赏、评价……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问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进发出生命的火花、活跃出灵动的思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设计理念

一、联系生活导入

1.老师一踏进教室就闻到了各种水果的香味,看到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水果,原来今天我们要上——“爱吃的水果”。

2.你们爱吃什么水果?(随着学生兴奋地回答,相机指导学生用“和、最、有……还有……、等等”把话说完整。)

二、猜测水果并揭示

1.老师也有着最爱吃的水果,你能来猜猜吗?(学生自由猎,老师含笑不语。)

2.这样猜是没有根据的,老师不能直接告诉你们水果的名字,不过你们可以向老师询问水果的特点,想想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问?谁先猜到,老师就把这种水果奖给他!(学生提问;老师边板书,边描述特点。)

3.当学生兴奋地猜出后,师生共同总结板书:想想看,刚才你们从水果的哪几个方面提问的?

(形状大小、颜色、表皮、果肉、核或子、味道)

三、优化互动交际

1.你爱吃什么水果?能从这几个方面来简单说说,让同桌小朋友猜猜吗?(左右两个小朋友互相说—说。)

2.谁愿意把你最爱吃的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介绍给同学们?其他同学当美食评论家,听后评评谁说得好。

3.小朋友说得很清楚,但怎样才能说得更好,让其他小朋友听了你的介绍也喜欢上这样水果呢?我们一起来努力!(以刚才说的水果为例,用“像”补充形状,用“摸”或“拟人”化补充颜色,用“尝”补充味道。如果还知道这种水果其它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说一说。)

四、小组合作交际

1.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在你们带的水果中评选出你们小组共同都喜欢的水果,然后聚在一起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完成你们小组共同的表格。等一会,我们来开个水果展销会,看哪一小组介绍的水果最受顾客的欢迎!

附表:

第________大组水果__________看一看颜色、形状:摸一摸表皮:闻一闻味道:尝一尝口感:这种水果其他方面的知识2.小组合作介绍这样水果。

记录人_________发言人___________组长___________空气中弥漫看的'果香、刺激眼球的各色水果,营造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

学生在回答自身的爱好时,往往使用生活中的口语,语句很不规范,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规范语言,正确地进行口语交际。

通过猜测老师爱吃的水果,激发起学生提问猜测的兴趣,学生都想第一个猜中,因此开动脑筋格外活跃,从水果的各个方面进行提问,这样,学生问的也就是老师原本要教的,但前者远比后者来得主动、深刻而兴趣盎然。

多层次的互动交际就是要打破以往老师说学生听,或者学生说老师听的单方面模式,做到“目中有人”,听时有说者,说时有听者,听时要有反馈,而说者也要注意到这种反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

在学生不断掌握已知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步通过猜问游戏揭示介绍水果的三大特点(形、色、味),第二步通过同桌互说、大堂交流评说,在实践中巩固说话要点,第三步通过评说示例,学习用多种手法和语句、词语把水果介绍得生动形象。

群体互动是一种扩大学生口语交际参与面的好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态度及参与的意识与交往能力。同时表格对于小组的分工合作起着一个辅助的作用,帮助小组成员逐渐形成合作能力,使小组成员“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得跳起来摘果子”。

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记忆,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2、认知目标;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色彩的美丽。

3、能力培养:感受水粉画的特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色彩的美丽,尝试用水粉表现春天的色彩。教学难点:涂色方法以及色彩的整体倾向。

教学准备:教师:照片(桃花、柳树、小草等)、范作、各种涂色工具、水粉颜料学生:水粉笔、刷子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学生跟着音乐拍手、跳舞。

3、学生交流:

二、展开

1、春天来了,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图片1。)

2、小组讨论,交流:小草钻出来了、桃花开了、燕子飞来了、柳树发芽了……

3、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颜色?出示图2、3(学生说出许多颜色,教师从中归纳出春天最主要的颜色,出示色块。)

4、教师归纳春天的主要颜色,让学生感知春天

5、看了春天的图片,你现在能用一句话赞美春天吗?

三、欣赏春天的画。

1、实物投影出示书中范作,说说这些画是怎样表现春天的色彩的?{学生讨论}

2、演示水粉工具及简单操作。

3、欣赏教师范作。

四、揭题、明确本课任务。

1、尝试用水粉表现春天的色彩。

2、用油画棒、水彩笔表现春天的景色。

3、用撕纸粘贴的方法表现。

五、学生创作。(师辅助水粉画法)

六、作品交流。

1、生生互评。

2、集体评。

3、师有选择地评。(选取优劣典型)

七、课堂小结、延伸。

这些作品可以用来干什么?

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③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板书设计:

读书 作文

饱览“香烟人”画片

看图书:报偿《秋天来了》 甲优

阅读文艺书籍:馈赠《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赞誉

读中外名著

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案 篇7

教材分析:《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学情分析:本课采用诗歌的编排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喜欢这种课文。而且,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本课可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感受语言美,体会诗歌描写的情景,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献、奏”等7个生字;会写“亿、洁”等8个生字。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读课文时要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情景法、讨论法、讲读法。

教具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课前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面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设问1: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同学们先来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庆祝的?

设问2: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我们刚欢度完祖国妈妈的生

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庆节的有关知识?(设计意图:了解国庆节)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板书课题并读课题。二年级上册语文书第9课

2、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体会,理解课题)

3、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巧办法来记住这两个字?在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些什么?(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并在小组里交流,展示给小伙伴看)。

三、识字读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有生字的地方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自由读,学生领读,齐读。

3、出示词语,读准字音。注意“乐”是多音字,读准“欢乐”和“乐曲”。

4、采用各种方法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四、精读理解

1、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划起来,小组讨论,共同商量解决。

2、小组汇报: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祖国妈妈生日了,大海唱什么歌?鸽子会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呢?(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3、把喜欢的句子好好研究一下,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指名读、互评,录音范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4、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后四句。

5、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1、祖国妈妈生日了,小朋友想送些什么礼物给她?

六、布置作业

1、带拼音抄写课文生字并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二年级上册第9课

篇二:二上语文9二年级上册语文书第9课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堂练习

篇三:二上语文9

班级:二( )班 姓名: 评分:二年级上册语文书第9课

9 欢庆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 yì jié bái huān qìnɡ qí zhì zǔ ɡuó qìnɡ zhù ɡē qǔ huān lè

( ) ( )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洁( ) 祖( ) 欢( ) 族( ) 庆( ) 帜( ) 结( ) 组( ) 观( ) 旗( ) 床( ) 织( )

三、我会填。

( )的果实 ( )的旗帜 ( )的鸽子 ( )的'乐曲 美好的( ) 美丽的( ) 可爱的( ) 蓝色的( )

四、填一填。

1、我国有个民族,我是

2、“美好的日子”指“祖国妈妈”指,“十三亿孩子”指 。

五、我会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

1、飞翔 在 可爱的 小鸟 蓝天上 2、欢庆 人民 生日 祖国的

班级:二( )班 姓名: 评分:

9 欢庆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 yì jié bái huān qìnɡ qí zhì zǔ ɡuó qìnɡ zhù ɡē qǔ huān lè

( ) ( )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洁( ) 祖( ) 欢( ) 族( ) 庆( ) 帜( ) 结( ) 组( ) 观( ) 旗( ) 床( ) 织( )

三、我会填。

( )的果实 ( )的旗帜 ( )的鸽子 ( )的乐曲 美好的( ) 美丽的( ) 可爱的( ) 蓝色的( )

四、填一填。

1、我国有我是族人,我还知道有

2、“美好的日子”指“祖国妈妈”指,“十三亿孩子”指 。

五、我会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

1、飞翔 在 可爱的 小鸟 蓝天上 2、欢庆 人民 生日 祖国的

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倒八字”。

2.会认8个字。

3.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1.学会6个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2.正确、规范地书写“走、是”两个字。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读音。

1.自己小声朗读课文,把生字和会认字多读几遍。

2.同桌小伙伴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3.抽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卡片。

4.做猜字游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达到巩固字音的目的。

二、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1.认识偏旁“倒八字”

2.自己识记字形,想想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形,通过组词了解字义。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小组汇报或推荐组内的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关:上下结构的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天”字的上面加上偏旁倒八字就是关。

(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操作:先出示一张“天”字卡片,然后再从背面向前翻下一小张倒八字的卡片。用这样简单的教具帮助学生记忆“关”字的形。)

组词:关上、关心、开关、关门……

东:独体字。用熟字加上部件的方法记忆,部件横、撇折加上“小”字就是“东”字。组词:东方东西、东风。

“走”和“是”进行比较记忆:“走”字上面是“十”字,“是”字上面是“日”字,这两个字下面都是“”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简单的教具:先出示一张“走”字的卡片,然后从背面向前翻一下一张“日”字的小学卡片就变成“是”了。组词:走好,走路、不是……

明:左右结构的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月”字加上“日”字偏就是“明”字。组词:明天,明白,光明……

5.抽读词语卡片巩固生字和会认字。

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格的'位置。

2.根据书后练习2写一写的内容,学生按笔顺笔画描红,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3.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试着在后面的空白田格中把每个生字写一遍,写完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教师重点指导“走、是”两个字。

(1)让学生观察两个字在田格中的位置,“走”和“是”两个字在田格中的整体位置基本相同,这两个字共同的一笔长横都在横中线上,“走”字的横起笔后稍向上斜一点,“是”字的这一横是平的。

(2)教师范写这两个字。

(3)学生练习书写“走和是”字。

(4)同桌同学相互纠正。

(5)进行展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改!)

5.学生练习书写,每个生字写3遍。

6.抄写词语练习。

明天、明月、文学、东风、关门、关上、走好、走了、不是

四、扩展延伸

你准备为学校,班集体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8+7等于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

(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几"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总结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课。

[教学理念]

《爷爷和小树》一课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结构清晰,着重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的含义。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的学习过程,了解爷爷是怎样为小树御寒,小树又怎样为爷爷遮阳。让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并感悟人与树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学生朗读表演《轻轻地》。

让学生们回忆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再让学生朗读表演《轻轻地》。

2.出示课题。

大家那么爱护小草,又是怎么对待树木的呢?我们来学习第5课。(板书:爷爷和小树)请学生把课题读两遍。

3.启发学生质疑。师问: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从以前学的儿歌导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再开“火车”读。(电脑显示生字)

(2)去掉拼音读字:爷、棵、到、给、冷、穿、暖、开、伞、热。

(3)想办法怎么记住它们。

3.检查朗读。

(1)认识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3)男女生分段赛读。

(4)小组汇报朗读,评出“朗读小能手”。

4.齐读课文。

[给予充足的时间,运用自读、互读、赛读、议读、评选等手段,既做到“开篇须读”,又体现“自主、合作”的思想理念。]

三、读懂课文,入境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看看课文插图,再读读课文,交流“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一棵小树”。)

(2)指导朗读。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

(2)课件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找出写爷爷保护小树的句子,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为什么称为“暖和的衣裳”?

(3)启发想象:如果小树会说话,会对爷爷说什么。

(4)指导朗读,读时要强调突出“暖和的”与“不冷了”两词。师范读,生模仿。

[这一环节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从中也感受到老爷爷美好的心灵,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枝叶繁茂的小树”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提示: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绿色的小伞”。思考:小树怎样帮助爷爷呢?

(3)四人小组自读第三自然段,再派代表说说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4)指导学生看图理解“绿色的小伞”。

(5)指名分段朗读,分男、女生读。

(6)朗读全文,体会心情。

[让学生以自读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强调自读自悟,感悟人与树互相关心的温馨之情。]

四、回归整体,小结全文

想一想为什么冬天小树不冷,夏天爷爷不热呢?

1、学生通读课文。

2、回答上述问题。

3、不明白的地方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不、开、四、五”四个字。

2、重点指导“不、开、四、五”四个字书写。

3、老师板书:指导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识笔画“乚”,写时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巩固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师巡视指导。

5、口头组词。

六、拓展活动

课本剧:指导学生加上爷爷和小树的动作、对话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七、作业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们做了哪些事。

[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

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调查、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能力。

3. 对学生进行不挑食的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学生们的健康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前边所学小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小数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两份午餐

你喜欢吃哪份午餐?为什么?

其实我们的午餐也很有学问,你们想不悳知道到底有什么秘?

二、分析比较

请同学们看一个11岁左右的.儿童,午餐大约需要蛋白质33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以及维生素等其他营养成分。

你有什么想法?

让我们看一看我们所吃的食物当中各个成分的含量是多少?

出示:每100克食物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三、计算两份午餐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比较一下哪份午餐达到了标准?

那么怎样计算呢?请你说一说。

动笔计算。

四、总结

看来我们真的不要小看我们的午餐,要想健康的成长就不要挑食,要合理营养配餐。

五、作业

计算自己的午餐,向家里提出合理化建议。

推荐阅读

上一篇:小年日记200字初中 下一篇:老师周一国旗讲话稿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