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天津航母观后感范例14篇

2024-09-12 11:49:27 天津航母观后感

【#实用文# #天津航母观后感范例14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14篇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津航母观后感 篇1

今天把《平津战役》看完了,至此《大决战》都看完了。看完了有这么几个感觉: 首先,觉得国民党军部署没太大问题。无论在东北、华中还是华北,都是既有固守要点的兵力,也有机动兵团。据个例子,东北有固守锦州、长春的几十万军队,也有廖耀湘麾下的精锐辽西军团;华中更不用提了,有9个兵团:包括邱清泉、黄维、黄百韬这样的精锐部队;华北也有35军这样的机动部队。

其次,觉得国民党军输在两个方面,首先缺乏进攻精神;其次内部战略情报都被对手知道了。纵观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主动进攻,要么被对手牵这鼻子走,如锦州之战中辽西兵团不是围魏救赵,而是直接去救锦州,结果锦州没救下来,自己也让共军拖住了;甚至干脆坐视对手行动,不采取任何积极行动解决问题,譬如天津战役中傅作义对陈长捷的求救坐视不管。应该说国民党军守城还是很顽强的,无论在锦州、双堆集、碾庄、陈管庄还是在天津,都打到最后了,最惨烈的是黄百韬兵团,最后幸存者据说不到一千人,可是救兵不来也没办法。

而来,更要命的是国民党内泄漏情报的地方太多,纵贯三大战役都是如此:辽沈战役前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把情报交给了共产党,让共产党先发制人在东北发动进攻,还有郑洞国被部下逼着起义;淮海战役时黄百韬兵团西撤,负责掩护的何基沣部突然战场起义,让前者莫名其妙陷入重围,淮海战役一开局,国民党军的战役部署就被打乱,陷入被动,后面的黄维兵团也是如此,一个师长叛变导致整个兵团陷入重围;平津战役更别提了,傅作义的女儿干脆就是共产党,围着父亲做了大量工作,傅作义的朋友马占山也在跟共产党接触,最后说服傅作义起义。

当然国民党这边指挥不是没有亮点的。辽沈战役中的锦州之战、淮海战役中双堆集、碾庄之战、平津战役中天津战役都很激烈,国民党军打得很顽强。国民党军中辽西兵团、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还有华北方面的35军都算得上精锐。国军将领中不乏思路清晰的`人,比较典型的如杜聿明。淮海战役中杜提出过一个十分大胆的计划,集中九个兵团先吃掉中野,再对付华野。要真的照办了,淮海战役恐怕更精彩!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

此外感觉蒋介石这个人不是糊涂人,他明白三大战役的重要性,所以他投入了很大精力指挥。如亲自飞到沈阳指挥战局,他的判断也并非全错,如他判断对了解放军会线进攻锦州,但是每次却事与愿违,其中原因太多了。

反观共产党方面,毛泽东指挥比较放手,下级能够自由发挥。另外解放军虽然没有那么多机动装备,但是进攻意识、运动战水平明显在对手之上,每次占据主动权。

这里要提一个人——林彪。可以说《大决战》中对解放军将领的描写中他是最多的,国民党方面杜聿明是最多的。他这个人很沉静,心机很深,打仗方面很有一手,给我印象战役谋划、战术组织上很突出,战略眼光上稍差。但是这个人很大的优点就是能沉住气,没想清楚之前决不动手,辽沈战役之前很大篇幅放在他和老毛争论,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其实从战役上说先打长春好,从解放全国角度说先打锦州好,这就是战役和战略层次不同的结论。当然这个人也有缺点,心机太深,电影没有讳言他和罗荣桓之间的矛盾。

杜聿明对蒋介石很忠诚,蒋对他应该说也很信任。这个人思路清楚(应该说国民党方面的将领水平都可以),但是有时候优柔寡断,蒋对他抓得紧的时候她发挥不出水平,等到成了一对烂摊子,每人管的时候他到表现不错。譬如葫芦岛大撤退,长春失守后,辽西兵团全军覆没,东北败局已定,杜聿明硬能把人心惶惶的十万军队撤回关内,说明此人水平。

纵观三大战役,国民党方面将领水平都还可以,除了刘峙、卫立煌作战消极,剩下没什么毛病,可惜此二人身处剿总司令位置,那就没办法了。

天津航母观后感 篇2

制造强国渐行渐近。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沈阳新松把自己的移动机器人装上了位于长春的德国汽车制造生产线上,无锡叶片和正泰集团凭借对质量的苛求向世界进军,他们都用着各自的努力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大国重器》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该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每每看到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就感到无比自豪与兴奋,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而骄傲。

看过这部纪录片后,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中国大机械的一份子,一种民族荣誉感油然而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脊梁,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是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抓住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人才,不断的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的固化学习的成果,坚持持续的改进和升级,形成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注重核心员工的国际化的培训和学习,给创新人才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使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发挥其标杆和榜样的作用,支撑企业的发展。注重核心团队的建设,注重向国际先进企业学习,注重产学研的长期合作,培养核心人才,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培养规范的企业核心工艺,培养具有严谨工作态度的员工队伍,有力的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注重整合资源,注重系统的集成能力,以国际化的视野,已自身的核心技术为主导,整合全球化的供应链,作好产业方向的调整,持续不断的在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方面持续的投入,引领和突破行业的技术凭瓶颈,推动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扩展。最后应该注重行业系统服务的能力建设和创新,在研发,服务领域的创新推动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企业适应市场/客户需求的能力,让核心竞争力落到实处。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现阶段经过近30年的技术追赶我们再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一部分成就,也在缩短着和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但作为机械行业的一员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很多方面特别是高精尖技术上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不能沉醉于目前取得的一部分成就,以强烈的危机感鞭挞自己,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任然是一个不争事实,这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只一味热忠搞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使我们受制于人,为他人“做嫁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要发展就要创新,个人是这样,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这样。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我们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天津航母观后感 篇3

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科技节已悄然而至,这次的科技节,又新添了一项别开生面的活动----参观中国流动科技馆。

站在科技馆的展厅里,妙趣横生的科技小游戏,令人目瞪口呆的科学实验,都令我迈不开脚步。然而,最令我喜爱的则是流动球幕影院。

它的外形像一个半圆,通体黑色,进去后,才发现这是一个3D影院。在球幕影院里,我们观看了《恐龙灭绝之谜》和《宇宙之谜》两部影片。《恐龙灭绝之谜》为我们讲述了恐龙由于小行星撞地球而灭亡的故事;而《宇宙之谜》则带着我们乘宇宙飞船在太空作了一次奇异的旅行。两部影片以新奇的视觉感受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小知识,令我们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这次参观,让我学到了课本上从未学到过的知识,亲眼看到了创新超前的科技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爱好科技的人用心观察生活,用智慧和心灵感受所创造的成果。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用心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探索科学奥妙,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创造、去领先。

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相信通过钻研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也能创造出新的科技作品来的。总而言之,这次参观科技馆的活动令我受益无穷。

正如华罗庚所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科学是开启未来世界的大门的金钥匙。

让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科技发展出一份力,让科技遍布三晋的每一个角落!

天津航母观后感 篇4

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

校史馆承载着学校的许多往事、以前和现在的模范人物、以前的教育设备和许多的荣誉证书和奖状等等,不仅体现了学校一批一批的人才,更体现了熊官屯镇中心小学这块沃土不停的努力,不断的奋斗,精益求精!

可发出感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介绍员们介绍时,有两名四年一班的同学和五名五年级的同学。可是却没有我们班——四年二班同学在介绍。

参观校史馆后,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一大堆问题:“为什么没选我们班的同学当介绍员呢?我们班同学比不上别的班的同学吗?我们班同学难道不会介绍吗……”

仔细想一想,问题也许并不在别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当我们在外面玩耍中,别人却仍停在桌子旁读书、写字;当我们在早自习上大吵大闹时,别人却在认真的写早自习在黑板上出的习题;当我们在书法课上传来这样的话:“忘带毛笔和水写布了!”“毛笔怎么找不到了……”别人却早已拿起毛笔练字了……

差距是从什么时候变的?在一点一滴中变的。当我们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时,别人依然在大步向前走时,这就是距离拉开的时候。

参观校史馆后,那个情景依然在我的脑海里……

天津航母观后感 篇5

前几日上午,我和全年组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我们早早的来到了学校,不一会我们就出发了。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只见“辽沈战役纪念馆”几个大字金光闪闪,令赞叹不已。走进里面,道路边松柏挺拔,意味着革命先烈的精神长青。经过一小段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纪念馆内,馆内分别为战史馆,支前馆、英烈管、还有全景图馆。

战史馆厉害陈列着革命家将领们的衣物被褥。他们的东西是那样的`寒酸。在打仗时,他们一定吃不饱、穿不暖。我不由得想现在的生活,我每天都有美味佳肴、有漂亮的衣服,可我们还是挑三拣四,仔细想想真不应该。

支前馆里有打仗用的武器,英烈管有死去的革命将军的名字,我明白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是由战士们的热血换来的。

最后,我们来到了全景图馆,我们伴随着飞机的轰炸声,战士们的呐喊声,来看全景图馆,全景图馆展现了当时打仗的悲惨情景,虽然敌军强我弱,但是我方军队不畏惧强大的敌军,他们奋勇杀敌就连老百姓都上了战场。战士们为了祖国,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看见当时的情景,我泪流满面。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战士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们离开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坐在车上,我做了一个决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去建设我们的祖国。使祖国更繁荣更昌盛。

天津航母观后感 篇6

四年的生活,平凡快乐,经历了百天的紧张奋斗,如今的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走进了六中的校门,这里将是我新的母校,我未来三年里拼搏和高飞的起点。

百年前,西方传教士来到了我们中国,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也许是出于偶然,也许是一时兴起,他修起了一间低矮的小屋,将它作为学校。而日月如梭,时光飞逝,这位始校长永远也想不到,转眼百年后,这间简陋的小屋竟变成了规模宏大,人才辈出的重点名校。而它历经的坎坷与时光的蹉跎,却没能让它的精神随时光的浪潮消失殆尽,而是始终铭刻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心中。它拥有历尽沧海桑田后所沉淀的稳重,也充满着明天的朝气与希望。它依依不舍得送走一批又一批兴高采烈踏上明天光辉道路的毕业生,而又张开怀抱迎接我们这样的小种子,让我们在这里充分地汲取知识的甘霖,受到关爱温暖的阳光照耀。使我们幼小的梦想在这里萌芽,最后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迈过这道门槛,脚下是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路,也许几年前,几十年前,他们同我们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步入六中,步入校史馆,用充满好奇的眼神细细打量着这间岁月清香弥漫的书屋,当他们踏出校门,各有一番建树,我们就来到了这里,仰望着他们的功绩,在心里暗下决心要追上他们的脚步,而三年苦读后,我们大家是否都能够当得起琼林江俊彦,蟾宫折桂枝的荣耀,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所以现在我们在拼搏,坚持看清自己的梦想。

从迈入校门的那刻起,我们就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做了最正确决定。决定为了自己那尚且还是未知数的未来而奋力一搏。拒绝了躲在自己安逸的窝里,选择了去搏击长空,经受风雨的洗礼。从步入六中的那一刻,我们就将责任。目标、毅力、合作的种子种在了心里。三年的确是苦闷难熬的,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了,跟朋友在一起疯的时间没了,我们正在完成成长这个褪茧的痛苦过程,只有将那些无用的想法抛之脑后,全身心灌注到对未来的规划上,忘记想要退缩的路,我们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三年后,昂首挺胸走出校门的也许是另一个李振声,垂头丧气走出校门的是也许是又一个路人甲,只要多努力一点,未来就会变好一点。无论如何,珍惜这三年里的每分每秒,珍惜在母校里所认识的每位同学,每个老师,他们都是陪伴你完成成长的战友,是帮助你,同你一起患难的伙伴。

从校史馆踱步回来,心中的那些犹豫早就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明天的期待和对未来的自信。拼搏三年,三年后,就是母校以我们为荣的时刻。六中的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而六中的未来却需要我们去拼搏,需要我们去书写。

天津航母观后感 篇7

在今年的清明时节,为致敬英烈,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推出了纪录片《绝笔》系列。全片以“英烈绝笔”为核心,通过史料展示、亲历者讲述和专家解读等方式,带领人们重温一封封绝笔背后的感人故事,既展现了革命英烈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也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理想信念的力量在人们的心中愈发坚定。

观完此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这十多位共产党员,为了追求信仰,慷慨明志,从容赴死,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人,用血泪写下临终绝笔,寄托着对后人的殷殷嘱托,更承载着超越时空、传承至今的精神信仰。

这些绝笔中有对革命信仰的呐喊:在无边黑暗中,叶挺将军昂首挺胸,挥笔写下撼天动地的《囚歌》,“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夏明翰在临死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些绝笔中有对妻儿的不舍和嘱托:陈觉给妻子的绝笔中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红岩烈士蓝蒂裕牺牲前在遗嘱中写给儿子: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烈士钟奇牺牲前在丢弃的香烟盒上给妻子写下“一定要再婚”的殷切嘱托。

一封封在生死关头留下的绝笔,是革命英烈留给世间的.最后话语,凝聚的是他们始终如一的初心信仰和内心深处最具力量的声音。初心不改书绝笔,革命自有后来人。作为新时代的“后来人”,也许不能完全体会革命先烈们舍小家,为大义,抛头颅洒热血感人壮举背后的崇高精神,但却能在这些震撼人心的红色记忆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

从红色记忆中传承“初心不改”。百年传承,初心不变。在那个苦难的年代,革命先烈经历的困苦程度是当下我们这代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支撑他们前赴后继、死而后已的力量,就是坚信革命会胜利的信念。革命理想大于天,信念如铁关键是要勤修内外功,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

从红色记忆中传承“斗争精神”。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还是艰苦卓绝的建设时期,再是改革开放高歌猛进书写中国奇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当前,外部环境云谲波诡,国内社会深刻转型,需要新时代党员干部一脉相承斗争精神,牢牢把握伟大斗争的方向、立场、原则,直面各种考验风险方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拿出敢于斗争的勇气和底气方能“乱云飞渡仍从容”。

从红色记忆中传承“无我之境”。“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积贫积弱的状况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承初心和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平凡之中见伟大,中国共产党人应以无我之奉献,行国之大业。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我将汲取革命先辈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力量,用更加强大的工作干劲、工作激情,在不懈奋斗中,为祖国更加繁荣、更加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天津航母观后感 篇8

近日,自学观看了献礼建党百年纪录片《国家记忆》,十多位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员的遗书、誓词、家信等与世长存、跨越时代般展现在我的眼前,句句令我深情泪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一封封英烈绝笔阐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句句铮铮字言,既悲壮又决绝,仿佛时代烙印一般,承载了无数共产党人风雨如晦、啼血沤歌的革命深情,传递出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精神力量。

该纪录片用革命先烈“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文字”这一独特视角,在回溯历史、探寻时代的创作脉络中,给我们拉开面对面与革命先烈对话,倾听英烈后代口述真实历史,见证坚决而又深情的革命图卷的壮丽帷幕。这堂处处彰显民族文化传承,书写时代伟业的党史教育课,是作为年轻一代回溯建党百年光辉道路的历史课,也是践行履职尽责的必修课,更是信念扎根的难忘课。

争做矢志不渝的护旗手。6个纪录片,10多位共产党员在短短的字里行间中挥洒了人世间最后的豪迈,留下了革命不倒、一心向党的伟大绝唱。出生在阜平县的赵云霄与丈夫陈觉受反动派迫害,临终前以书信的.形式传递了对妻儿的挂念,展现了身为共产党员的自豪,书写了宁愿玉碎却不愿瓦全的大义凛然,在桃李弱冠之年高歌一首红色恋曲;《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秘密印刷工作负责人陈然在重庆解放前夕用“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震撼了反动派丑恶的摇篮。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护旗手,斯人已去,但留下的红色基因却是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代砥砺前行,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注入积极的榜样力量,构建了精神灯塔。

吹响勇立潮头的冲锋号。泛黄的信纸上,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为世人所传诵,“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怀揣着向死而生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不怕流血、甘于奉献的勇气和担当;早期共产党人高君宇生前的言志诗,“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革命先烈用形象地比喻,化作宝剑可斩黑暗破晓,形如火花可燃大地燎原,为我们后人喻示了对反动派的.蔑视与抗争,吹响了勇立潮头的冲锋号。共产党人这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我们面对一切困难都要磨砺突破、无畏向前。

筑起屹立不倒的护城墙。从历史到现实,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亿万人民所展现出的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抵挡住了疫情冲击;烈日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一次次潜心试验,以汗水浇灌杂交水稻,至终离别时仍心系事业,询问水稻情况。从群体到个体,血肉之躯筑成的万里长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相信奋斗、依靠奋斗、持续奋斗的忘我精神,激励着年轻一代的我们脚踏实地,在各自岗位上深耕久种、建功立业;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抒发了我们仰望星空,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勇于担当、奋毅前行。

天津航母观后感 篇9

天津时代记忆纪念馆位于天津市津南区,于2013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建成开馆。纪念馆是在天津市津南区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下,由天津荣程集团斥资建设的公益纪念馆项目。纪念馆旨在通过陈列丰富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纪念物品和珍贵照片,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通过追寻时代记忆净化心灵,鼓舞人们健康向上的热情,激励那些正在奔波有责任心的'人们,影响祖国的青少年,使纪念馆成为天津乃至全国弘扬正能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由一个时空隧道、八个展厅、两个体验馆,一个放映馆、一个革命教育会议室构成。最大的亮点为一条气势恢宏、象征长征精神的时空隧道,以高清LED巨屏纪录了毛主席从1921年至1949年的丰功伟绩,一尊毛主席铜像威严屹立于时空隧道的顶端。时空隧道两侧的展馆里展墙上展出200幅上世纪50至70年代有代表性的毛主席的珍藏老照片,展柜里陈列着种类丰富的各类红色纪念品。

时代记忆纪念馆开馆后,荣程集团将继续投资建设时代记忆园和时代记忆广场,为天津市乃至全国人民提供一个全方位回顾和感受“时代记忆”的场所。

天津航母观后感 篇10

这天早上,卢老师宣布说下午要去参加科技馆。同学们一听到这个消息。个个欢呼雀跃,一蹦三尺高,教室像炸开了锅,热闹极了。我心想;科技馆会有什么展品呢?我们怀着好奇和心动的心情期待着下午的到来。下午,同学们兴高采烈,同学们戴着各式各样的帽子。不一会儿,广播响起来了,我们迅速到操场排队,整齐的队伍像一条长龙,体育老师带领着我们浩浩荡荡地向正兴学校出发。过马路时,体育老师像一个女交警,一个手势,一声哨响,马路两旁的车就都停下来了,我们有序地穿过马路,不一会儿,便来到正兴学校门口。

一跨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本巨大的石书,里面夹着一只大约一米长的钢笔,在往里走,就看到一座呈椭圆状的教学楼——思源楼,几栋教学楼豪华的伫立在思源楼左侧,从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右侧是一个宽阔的操场。走了大约一分钟,我们就来到了科技馆。一走进科技馆,眼前的一切不禁使我眼花缭乱,玲琅满目的科技展品让我目不暇接。同学们有的高兴得跳了起来,有的在大喊:“啊,好多啊!”原本安静的科技馆顿时热闹起来。这里的展品各式各样:有看得见的声波、穿墙而过、耀光球……同学们一会儿动动这个,一会弄弄那个。此时的我正在玩心跳测验器,我把手放上去,就出现了我的心跳频率,太神奇了!我最喜欢“这个动物的眼睛和人的眼睛有什么不同”,我在用鱼的眼睛看世界,看到的是无数个重迭的人影,可真有趣啊!还有对称照,能测出两个人之间的脸型相似度,可神奇了!平板电脑是男生们最喜欢的游戏,你只要手动一下,屏幕上的人物也会动一下,由此来控制你和对手的游戏。正当我们玩得津津有味时,老师说要集中回学校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游戏,排好队伍准备回学校了。一路上,同学们眉开眼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参观科技馆真让人难忘呀!高科技产品在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想: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创造出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创造出更伟大的奇迹!

天津航母观后感 篇11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在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以高标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该片共采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神舟五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等24位专家,拍摄了原国防部五院旧址、火箭研制厂、风洞实验室、钱学森图书馆等10多处现场,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

经过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顺利完成了所有拍摄和制作工作,将于10月7日20:00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该片共包括5集,分别是《艰难归国路》、《命运的抉择》、《长箭趁东风(上)》、《长箭趁东风(下)》和《巡天第一星》。该片形象地反映了在毛主席、周总理和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钱学森带领航天科技工作者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和研制“两弹一星”工程等重大历史事件,内容丰富,史实确凿,画面震撼,情节感人。该片也是我国今年计划播出的、唯一一个纪念钱学森与航天事业60周年的专题片。

在同类记录片中,本专题片实现了多个突破:

首次反映了钱学森主动寻求归国的艰难历程。钱学森虽然具有优渥的`科研生活条件,但是,为了回到新中国,遭受了多重磨难,最后想尽办法回到祖国。

首次展现了系统工程的重要作用。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钱学森带领航天人探索出来的系统工程方法;该片反映了航天系统工程产生、发展和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全过程。

首次披露了许多重要历史事实,包括苏联专家帮助研制“东风一号”导弹、国家困难时期航天工程“下马”之争、两次启动卫星研制工程等。该片在历史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该纪录片在送审时,得到了张文台上将、钱永刚教授、“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专家、北京出版集团和中国航天十二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天津航母观后感 篇12

《大国重器》记录了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创新,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器装备,重型装备,海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首先我想到的是片中有那么多的优秀技术人员敢于拼搏,敢于担当,“严谨的工作态度比工作技能更为重要”,有个好的态度,不会的技能可以学,但如果有技能只是把工作当成任务草草了事,那照样是做不好一件事情的,一个德国学习回来的女焊接技术说了一句“焊品如人品,要表里如一”我在想我们公司人员真能做到把公司当成一个大家庭吗?片中也讲到一个拉小迪琴老工程师从年纪轻轻进公司一直到退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他说:“我们工人把高科技的产品做出来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在他身上可以看出公司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那种工作精神,很让人感动,而且他的创新就是把东西做好,其实也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去设计只需做好,如都像那老工程师那样就没什么是做不好的了,我们都能做到吗?所以我们要建立更完善的生产制度,但监督好像更为重要,我们制定过一系列的制度,但执行到最后好像都没有执行了,(就像一个《员工提案》一样,今年好像就执行过2次,前2次都无果而终)现在是第三次,标准文件还没有最终下发。我觉得我们好像缺少这种担当,负责,及严谨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数控机床以后的发展只有那么几点,更高的精度,更高的速度,更高的稳定性,更完善的功能,片中也讲到一家数控机床厂有那么多的机床卖不出去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好的精度,没有快的速度,注定要被好的机床替代,因为现在产品的精度越来越高,大家也许都知道现在有些机床都论斤卖的,那样的话是在卖高科技的数控机床吗?不是的,是在卖铸铁!高精度的产品没有高精度的机床它生产的出来吗?我在想,近快一年了的丝杠热变形我们解决了吗?我们讨论过的方案落实了吗?难道是我们公司解决不了?难道要像机床漏水的问题一样要处理一两年的时间?的确我们做的不好,我们做的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还有很多,就像客户要求的打样产品一样,我们认为可以了,其实有的还没有达客户要求,严谨的工作态度很重要,样件不合格就失去一个订单,就像片中清洁船内部如不穿厚衣服,不戴手套,不拿毛巾,汗水滴在上面就会有隐患一样,他们对工作进行了标准化,我们现在也在做,我想我们也可以做好。

每集都会讲到自主创新,我想我们也一样没有自主创新技术,也是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现在市场上的机床凭借低成本,低价格优势聚拢客户,机床也越卖越便宜(高端除外)便宜后它的质量肯定会下降,当产品性能,质量存在一系列问题时,终究还是会失去所有客户,就我们而言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核心技术在哪?有哪些是我们需要去努力的)生产高精,高速,稳定的产品才能走的更远,“片中有个数控加工的拿个深度尺还讲解说道,加工这个高精度产品”有点不符合实际,但我们要做的是需要实实在在去做,让“品质改变未来服务成就梦想”离我们更近一点。

天津航母观后感 篇13

俗话说的好:“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以其先进的创新实例,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成就,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国工业的使命。该片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情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械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首先这绝对是个带给人正能量的记录片,它让我们众多的工科生热血沸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让我们真正了解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以前说到制造业,我脑海里的印象是粗笨的大机器,是落后的人口密集型产业,是大车间里一排排的工人。这是我第一次获得对中国的制造业这么详细的了解。制造业包含大器件更注重小细节,虽然这些话在平日里也总听到,但通过这部片子确实让我体会更多,感触更深。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虽然起步晚,落后先进国家一大截。但经过几十年的快速追赶,我们已经有了不少能和先进国家比肩的技术和产品,有些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些在我国北部发展起来的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引进技术、购买专利到自主研发的`发展过程。这些大型装备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贡献很大,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竞争力。这种掌握核心工业技术的能力才能让国家在国际对话中挺直腰板,不受制与别国。

落后时期,我们总是处于学习、模仿的阶段,在外出交流学习或者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轻视或者排挤。在该片中,中国工程师展现出的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简单平凡的生活习惯、坚持不懈的钻研态度最让人肃然起敬,不断追赶世界的脚步。他们穿着朴素的工作服,说着简单质朴的话,每天奔波在巨大的车间或工厂,面对缄默无言的机器,默默无闻地进行着不断重复的研究或试验。他们是中国亿万工人中最普通的一个,有些人或许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依旧在工作岗位上长期钻研,他们工作的场所和穿戴可能没有白领或者其他产业部门来得光鲜,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可能为国家节省一个天文数字的成本,或者让中国的工业势力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与他们这种”相对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气度和等待相比,我们这些心浮气躁的学生,真应该好好反思了。

虽然《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为我们展现了伟大的工程师的精神,但更多的是紧迫感和不足之处。从该片中,我们能感受到,即使我国世界领先的企业,其依赖的创造的大部分依然是粗活。还有很多核心技术尚未掌握,还是很依赖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是有一些领域即使有了技术但没有支撑的设备投入生产。我所了解到的高端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设备用的实验也太都是进口的,还有各种尖端科技的研究和普及能力等等。这说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未来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大学生,要有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找准方向脚踏实地地坚持,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天津航母观后感 篇14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单位组织集体乘车参观天津时代记忆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激发工作热情,凝聚正能量。

天津时代记忆纪念馆坐落在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津南区葛沽镇)内,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陈列的展品达6000余件,由实物展、图片展、时空隧道、放映馆、时间体验间、革命教育培训室等几部分构成,展览打破了传统的展览馆陈列加展览的模式,充分注重参观者的.感官体验和感受。

运用高科技影像技术打造的展映通道,将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国的光辉历程呈现在了一条14米宽、75米长、18块高清LED大屏组成的时空隧道上,一路走来,让人不觉肃然起敬。时空隧道两旁的展厅中,陈列着丰富多彩的展品,包括蜡像界世界级“国际艺术大师”尔宝瑞专门创作的毛泽东蜡像作品、著名书法家金隆大师的《毛主席诗词书法展》以及200多幅珍贵的老照片,其中许多作品均是首次面世。

该馆内许多珍贵的展品都是首次亮相于公众的视野,其中被誉为“中国飞天第一图”《长征万里图》的唯一复制品也将永久在馆内展出。该图原件是由18位著名书画家,以长征为题材,集体精心构思创作的,画卷全长32米,曾随神舟六号遨游太空。荣程集团曾于2006年以6600万元价格拍下原件后捐献给国家博物馆。

作为单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活动中,听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看着一件件珍贵文物、文献、照片珍品,我们又仿佛回到了那个革命年代,置身于当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场景,深受了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通过参观学习,广大员工感悟颇多,深受教育。一致表示,要向革命先辈们学习,牢记党的宗旨,履行党的职责,为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为建设美丽天津贡献力量。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观后感范例 | 参观航母观后感 | 工作计划范例6篇 | 观后感
上一篇:最新学生实习记录周记必备 下一篇:介绍电影的电台广播稿件集锦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