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语文站课件

2024-09-05 14:43:40 语文站课件

【#实用文# #语文站课件#】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站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并能仿写。

2.明确书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到书写工整。

3.积累两首古诗,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并能仿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2.朗读体会:朗读范例中的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回顾拓展:你还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到人物的内心?并和同学交流。

二、词句段运用

(一)第1小题

1.(出示课本中的三个句子)学生齐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1)同桌之间交流体会。

(2)师生一同明确:

①动作描写反映了毛主席爱之深切,惊悉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②这句话是对黄继光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体现了黄继光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③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袁明将军深深地被战士们的情义所感动,现在他不是以一个首长的身份,而是以一个长辈的身份,请孩子们吃菜。

2.从“焦急地等人、期待落空、久别重逢”中选择一种情境,照样子写一写。

(1)学生独立动笔写一写。

(2)同桌之间交流分享成果。

(3)教师指名分享答案。

期待落空:他的头慢慢地低垂下来,往日里亮晶晶的眸子也灰暗了下来,仿佛星光被乌云遮掩,没了光彩。周遭的气息也仿佛舒缓下来,一切成了慢镜头。刚才心里的期待成了伤人最深的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心像坐过山车一样,高高的扬起然后急速下落,最终归于让人无奈的平静。嘴角慢慢牵起了一抹不自然的微笑,颇有些让人心碎的味道。

久别重逢:周围的时间仿佛停止了,微风吹着脸颊,心里激动极了,脑子里马上回忆出与老朋友度过的美好时光,进而我们相视一笑。

(二)第2小题

1.(出示课本中的两个句子)学生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1)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句子,读准确、通顺。

(2)同桌之间互相体会句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指名学生分享成果。

明确:

①连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双手都颤抖了,说明这场手术难度大,令人紧张。从侧面衬托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②与以往乐观开朗的“我”相比,现在“我”的表现显得很焦躁、郁郁寡欢。说明这件事比以往要不顺心。

(4)师点拨:句子中人物与平时有不同的表现是为了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物特点。

2.请同学们仿照例句说一说。

①同桌之间互相举例。

②教师指名回答。

例:他一向说话做事大大咧咧,这次居然温柔地安慰起同桌来。

三、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刘湛秋的《帆》)自由读刘湛秋的散文诗--《帆》,力求读准确、读通顺、读出感情。思考: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3.师生一起明确:

(1)标题和作者的位置要写在醒目的位置。

(2)段落要分明。

(3)标点符号不顶格书写。

4.学生动动手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5.抽一两名优秀学生作品在班级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传阅欣赏学习。

语文站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课前准备】

1、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多音字注音卡片。

3、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

(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

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

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

(播放课件)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经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5、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

第一,想象奇特合理;

第二,说得清楚明白;

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总结拓展

1、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语文站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不错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范读生字和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好节奏,读出韵味。

2.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字图片或场景布置等形式,创设古典文化氛围,有效激发学生识字学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知道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才能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懂得教育和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三字经》是经典国学读本。同学们当中有谁读过《三字经》?你知道《三字经》里都讲了些什么故事吗?(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回答)这些故事都告诉了我们哪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三字经》里的智慧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近”,后鼻音“性”和翘舌音“之、初、善、专”。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玉、器”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远、近、贵“等字时,可以通过学生集体表演的方法;学习”近“字时,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相、义“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谜语示例:

斥字少一点,行走在外面,关系很亲密,距离不算远。(谜底:近)

形近字对比示例:

相-目(目光) -泪(眼泪)

习-匀(均匀)-刀(刀刃)

玉-王(国王)-主(主人)

义-叉(叉子)-又(又香又甜)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之”首笔点写在竖中线左侧,横撇角度稍窄,最后一捺宜写得平而长。

“习”横折钩写得略长些,折钩略向左下倾斜,点止笔与田字格中心,提画长而有力。

“玉”书写时要注意三横的间距和长短,三横均略向右上方倾斜;中横最短,起笔于横中线上;最后一点紧靠横中线下方运笔。

“义”是独体字,注意笔顺,先写点,再写撇捺;点紧靠竖中线左上部中间;竖撇紧邻竖中线右上部起笔,写得长而舒展。

易错提示:

“相”右边是“目”,中间有两横,不要多写或少写。

“习”的横折钩里面是一点一提,不要写成一点一撇。

“远”第四笔是竖弯钩,不要写成了竖弯。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独体字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是一个整体,切分不开,一般由图画演变而成。如:

习(学习)玉(玉器)义(意义)之(一走了之)直(直尺)为(因为)立(站立)不(对不起)川(山川)车(车站)午(中午)片(片段)

(4)多音字。

xiāng:相信相安无事

xiàng:相片相貌堂堂

jiào:教师因材施教

jiāo:教课教书育人

wéi:行为所作所为

wèi: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6)文言词语释义。

①人之初:指人刚出生的时候。

②性:文中指人的本性。

③相近:相去不远,差不多。

④相远:有很大的差别。

⑤乃:就。

⑥迁:文中指不好的改变。

⑦贵:以某种情况为可贵。

⑧专:有恒心,专心。

⑨子:文中指为人子女。

⑩不学:不肯读书学习。

非所宜:不应该如此。

为:作为,成就。

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

成器:比喻成为有用的人。

义:理义,指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简单介绍《三字经》。

明确:《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2.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错。

朗读指导:每句都只有三个字,读的时候慢一点,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速度可以稍快一点,还可以边读边打节拍。

第一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注意重读“善、习、远、迁、道、专”等字,强调教育、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注意重读“幼、玉、器、人、义”等字,强调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性。“老何为”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字,然后通过朗读训练,感受了《三字经》的韵味。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蕴含了深深的道理。同学们可以仔细回味一下,想想课文中这两节讲了什么内容,有什么道理。下节课,我们再揭晓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语文站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分析: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看过钱塘江大潮吧,感受如何?(学生自由说)现在我们来学周密的《观潮》,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

1、 翻译第一自然段:

重点字词:A、既望:农历十六日 B、方:当时 C、仅:几乎,将近 D、既而:随着 E、际天: 连接着天F、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G、沃:用水淋洗 H、势极:来势极其

2、 翻译第二自然段:

重点字词:岁——年。尽——穷尽。标——树立,举。倏尔——忽然。略——一点点 逝——去,往

3、 翻译第三自然段:

重点字词:文——画着 溯迎——逆流迎着 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鲸波——巨浪

4、 翻译第四自然段:

重点字词:溢——满 穹——高 僦赁——租用 容——许,使。

三、 整体感知:

提示:(教师补充)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1、 小组讨论本文四段段意:

a) 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b) 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 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 写观潮人数之多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

四、 研读赏析:

1、 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讨论)

A、 作者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象]

B、 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雄伟,形象生动,呼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C、 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张)

2、 齐读2、3、4段,回答:

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五、 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

六、 布置作业:

1、 生字、解词各2遍

2、 翻译文章1遍

3、 课后1、2

4、 周记:课后三

语文站课件 篇5

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1、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

1、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2、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1、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í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2、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

⑴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⑵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

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⑴“独”坐是“谁”独坐?

⑵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⑶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

⑷“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

(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Δ”,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语文站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苍白、煞白、惨白”等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揣摩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听[课件:炮声]这是什么声音?这声音让你们联想到什么?是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就让这炮声,带着我们来到一百多年前的一个战场,认识一位无名的英雄吧。--炮手。[板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初读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01,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一些难读的词语,你们能认清吗?【课件:词语】

3、大家预习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

1、理解要点:出色完成任务

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自卫战,本文的主人公炮手也参加了这场战争,他的任务是什么?他到底完成的怎样呢?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1)师: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指导朗读。谁来当这位将军,现场夸夸炮手?

2、理解难点:怎样的情况下出色完成任务

(1)学2—10段,心情极端痛苦的情况下。

①请同学们默读2—10段,画出最能说明炮手完成任务时神态变化的词语。

②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苍白?

③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变成煞白了?读一读这段对话,从中体会体会。

④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变成惨白?

⑤这道命令“这”指什么?房子里住着谁?此刻,炮手的心里会想什么?

⑥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特别能说明他此刻的心情?你发现什么?

⑦顶着巨大的压力,炮手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

⑧第十自然段这么精彩的段落,想读吗?齐读。

(2)非炸不可的情况下讨论。

师:现在说说炮手明明知道那是自己家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呢?

3、深化中心

(1)所有的将士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这时炮手怎样?

(2)将军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称赞,现在会称赞什么呢?

(3)我们分角色读读最后一部分吧?

(4)【课件:插图】炮手这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心感动着我们,感动着将军。

三、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炮手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榜样,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学习他勇于奉献。【板画】

板书设计:(略)

语文站课件 篇7

一、指导思想:

《观潮》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

远程教学软件、电视电脑、录像带。

五、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师生互动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放课件(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伟。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情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师生互动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

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b、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

语文站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有关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的景色。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读议结合法、理解想象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说说哪个景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2、今天呀,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伸出你们的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3、“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观“字,意思一样吗?快查查字典,看看分别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XX,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初读: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检查生字词:以学生已有的水平为起点,在学生自读、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点拨。提醒“蒙”字中间的短横不要丢掉,“薄”字不能写出左右结构,“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3、播放视频:同学们,你们想亲眼看看这奇特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对话,给学生留下宽松的、自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理清课文脉络。

三、重点研读,感受奇特美景

本环节紧紧围绕“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奇观)进行教学。

1、同学们,刚刚录像里潮水的景色,咱们课文里也有,赶紧翻开课本,自由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文中哪些描写潮水的句子特别喜欢,你就把它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一会再请同学来展示。

①学生先自我尝试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③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2、全班分小组展开讨论,两组寻找“你看到什么”,两组寻找“你听到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点拨下列词句的理解

⑴讨论交流,你听到了什么: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狼吼

①通过师生模拟雷声“轰隆隆”体会理解“闷雷滚动”。

②展开想象,说说怎样的声音,才会让你感觉到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⑵讨论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人声鼎沸、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①学生交流想象潮水来临时人们的心情,表演人们的动作,从而理解“沸腾”、“人声鼎沸”:如果你此时就站在江边,看着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等待已久的大潮出现了,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结合你现在的感受再来读读。

②出示对比句:学生对比交流。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⑶小组互评,相互补充,加深体会感受。

⑷引导再读:刚刚我们从全班的合作交流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这奇特而又壮观的大潮,钱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再次感受这震撼人心的美景把。

设计意图: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3、创设情境,运用词语

⑴引导: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段话里有很多非常优美的词语,你们喜欢吗?想要积累它们吗?下面听老师说意思,你们猜词语,看谁掌握,反应最快。

①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②风和浪都很平静—

③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④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⑤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⑵积累词语,单单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学会运用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应用一下把,假如你是一个小记者,现在你就在钱塘江边,你要报道这样一个天下奇观,你会怎么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词语的办法要求学生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同时又采用小记者报道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升华感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生交流学习本课后的感受体会。

2、出示作业自助餐:

①喜欢积累的你,背诵课文3、4自然段,并抄一抄,背一背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语。

②喜欢交流的你,向你的爸爸妈妈简单介绍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站建设课件 | 语文兔课件 | 语文识字课件 | 语文获奖课件
上一篇:web前端实习月总结(精品十篇) 下一篇:软实力演讲稿(汇集6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