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式与方程教案八篇

2024-07-29 14:14:17 式与方程教案

【#实用文# #式与方程教案八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式与方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式与方程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92页“整理与反思”和92-93页“练习与实践”1~6。

【知识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1)表示运算律;(2)表示计算公式;(3)表示一般数量关系。

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一个等式)。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值)。

解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是一个过程)。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ax±b=c”、“ax×b=c”、“ax÷b=c”、“ax±bx=c”等形式的方程解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性。

二、教学建议

复习“式与方程”的知识要抓住四点进行:一是要组织学生讨论92页“整理与反思”中的3个问题。可采用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时要让学生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二是要加强一些相近知识的比较,如等式与方程的比较,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比较等。三是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方程解好后自觉检验的习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前先分析数量关系后解答的习惯。四是要重视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训练。注意:新教材里解方程一定要指导学生用等式的性质解。

三、知识链接

1.用字母表示数(教科书四下P106的例题、P108的例题、P110的例题)。

2.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教科书五下P1-7例1—例6)。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五下P8例7)。

四、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教师指出: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总是有一定范围的。

3.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式子和数量关系。

(二)方程与等式

1.举例说说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填一填: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填入“等式”和“方程”。

3.举例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你怎样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这些词的?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干什么?

4.说一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几人板演,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教师要强调把方程解好后一定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2.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

(2)红花比黄花少25朵。

(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

(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5)单价、数量、总价。

(6)速度、时间、路程。

(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6题。

完成第3~5题:学生说数量关系和解法后,集体订正。

完成第6题: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穿的鞋的码数和厘米数,课上完成时出示码数和厘米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让学生验证这种换算关系正确与否,后引导学生分析知道厘米数求码数与知道码数求厘米数通常应各采用什么方法解,再让学生独立解答填表,最后全班交流。

习题精编

一、在()里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3个x相加的和(),3个x相乘的积()。

(2)一批煤有a吨,烧了8天,平均每天烧m吨,还剩()吨。

(3)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它的体积v=()。

(4)松树高y米,杨树比松树的34少5米,杨树高()米。

(5)小明今年a岁,小华今年b岁,经过x年后,两人相差()岁。

二、解方程。

1.25x÷0.25=48.5+65%x=1534x-13x=59

三、判断。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2)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方程。()

(3)畜牧场养了600头肉牛,比奶牛的2倍多80头,求奶牛有多少头?可以列式为600÷2+80。()

四、选择。

1、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A、25xB、15-3=12C、6x+1=6D、4x+7<9

2、x=3是下面方程()的解。

A、2x+9=15B、3x=4.5C、18.8÷x=4D、3x÷2=18

式与方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思。

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听歌:英文字母歌

(一)导入

师:大家都说我们班的同学见多识广,表达能力特强,倾听习惯也非常好,老师特意带了几张图片来考考大家。你能看懂吗?(边播边说)

老师带来的这几张图都有字母,生活中,它们都表示了特定的含义,在这里用字母你觉得有什么好处?(方便、简洁)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字母吗?(广告上的字母、衣服商标、零食袋的名称、车牌开头字母……)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真的是见多识广。

[设计意图: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字母已不陌生。通过课前对相关信息的收集、交流,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确定和把握新知的教学起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举例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盒子,里面是什么呢?想知道吗?(给学生看看)

(二)学习“字母表示数”

1.单个字母表示数。

师:猜猜里面有多少钱?(生猜)

有这么多种可能,看来这个数是不确定的,未知的。

师:谁能用一种简便的方法把同学们说的数都表示出来呢?

可能性1:……

你是指说不完的数吧?这也是一种表示的方法。还有吗?

可能性2:a元或其他字母表示。

为什么用a元表示呢?

可能性3:没有字母出现。

其实在我们数学上用一个简单的字母就可以把所有的可能都表示出来。

引导小结:像表示这种不确定的数时,我们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字母表示数”。读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体会这个盒子的钱是不确定的,未知的,引导学生在说不完的情况下或者未知的情况下用字母表示数。]

2.过渡。

刚才我们是用哪个字母来表示盒子里的钱的?(板书:a)

3.含有字母的减法式子表示数。

问其中一个学生:现在请你在里面取出一张钱,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取钱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思考后面提出的问题。]

(1)问旁边另一学生:现在盒子里还有多少钱呢?

可能性1:b元。

现在是b元了,比刚才多了还是少了?跟刚才的a有关系吗?那你能用a来说一说吗?

可能性2:(a-10)元板书:a-10

引导小结:原来不仅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数,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你们真是太厉害了。

“a-10”表示什么意思?说的真好,谁能再来说一遍。

引导:a-10有两种含义,既表示现在盒子里的钱数,又表示比刚才盒子里的钱少了10元。

(2)又问刚才的学生:好,请您把钱先放回来,谢谢!

现在盒子里有多少钱?(还是a元。)

[设计意图:感受从盒子里取放相同的钱数,盒子里的钱数不变,仍是a元。]

(3)再请一生从盒子里拿钱:谁也想来取试试看。

生拿了后举起来给大家看。

再问:现在这盒子里还有多少钱?(板书:a-5)

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你能来说说意思吗?

好,谢谢你的配合,请把钱放回去。现在盒子里还是a元。

哦,你也想来,你也来一次。(生举起后说说式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盒子里取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参与其中。深刻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

4.含有字母的加法式子表示数。

我们班的同学真的是太机智了,刚才我们是往盒子里取钱,如果往里面放入10元钱,现在是几元了呢?

a+10,对吗?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a+5,生说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一个逆向的思维,从刚刚往盒子里取钱,再放回,再往盒子里放钱,体会用字母式可以有加减法的运算。引导学生结合例子说说字母式的两层含义。]

5.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表示数。

(1)如果老师有6个这样的盒子,里面存的钱都是a元,现在一共有多少钱?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把它写下来。(a×6)也可以是?(6×a)表示什么意思?(引导说两层含义:既表示6盒钱的元数,又表示现在的钱是刚才1盒钱的6倍。)

板书:a×6、6×a

在数学上写字母乘法式子的时候,还有着更简便的方法,我们来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吧,再在草稿纸上写一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字母是不仅有加减法,而且还有含有乘号的字母式子。结合题意,列出字母式,引导说出两层含义。设置悬念,智慧老人还有更简便的字母乘法式缩写方法,感受字母简洁美埋下伏笔,而后让学生自学乘法字母式子简写知识窗,显得更加主动,更加亲切。]

(2)老师又有个疑问了:6a还可不可以表示其他地方的数呢?

比如:出示幻灯片,一支铅笔a元,6支铅笔就是6a元。

一个苹果重a千克,6个苹果就重6a千克。

……谁能来说说,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爱思考的孩子。

[设计意图: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含有字母的算式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与结果的过程中,6a可以表示很多地方的数,通过给学生举例子,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去思考,串编出很多例子来理解。]

(3)减法、乘法都有了,还有其他的式子可以写吗?

两种过渡:

可能性1:还有加法。(怎么加?表示什么?)

可能性2:还有除法。(除法也可以吗?)

6.含有字母的除法式子表示数。

老师告诉你,这盒子里的钱刚好够买6个这样的盒子,你知道每个盒子多少钱吗?

板书:a6你还能想到其他式子吗?

[设计意图:根据前面乘法字母式子的铺垫,引导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除法式子的含义,增加了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7.延伸。

老师写了满满一黑板的“a”,看来对a特别有好感啊,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其他字母来表示,比如:(由生答)b,如果原来的钱数是b元,那么这里就是b-5,b+10,6b,b6……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感受不仅字母a可以表示未知数,其他字母也可以表示数。比如:x、b、c等。]

(三)练习

1.看来,字母式的能量可真大呀!让我们拿出作业纸也来写一写吧!

(1)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①公共汽车上原有35人,到站后下车a人,上车b人,现在车上有()人。

②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

③一本练习本的价格是a元,买b本应付()元。

④有一段m米长的绳,平均截成5段,每段长()米。

学生反馈。

[设计意图:建立在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作业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又因为学生是初步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所以必须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理解的字母式子含义,留给学生一个自主思考的余地。]

(2)妈妈比我大26岁,如果用n表示淘气的年龄,淘气妈妈的年龄怎么表示呢?(同桌之间列表格试试吧)

想想这里的n可以取哪些数?(生答)1000岁行吗?

看来,在有些题目中,比如字母表示年龄的'时候,是有取值范围的。

[设计意图:借助母子年龄关系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几的数量关系(两个数量的差是一个常数),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简洁明了的特点,扩展了学生的思路,也让学生体会到变化的数具有一定的范围,要根据实际进行判断。]

2.研究了这么久,同学们都有些累了吧。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儿歌放松一下。

《数青蛙》儿歌。

(1)能继续编下去吗?那如果是a只青蛙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反馈学生作业,交流,比较哪种方法更确切?更简洁?

可能性1:a、b、c、d

质疑:abcd分别表示什么呢?

可能性2:a、a、2a、4a

你为什么这样写?原来青蛙的嘴、眼睛、腿和青蛙只数都有一定的关系的。

你们觉得哪一种更确切?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看似简单的儿歌一直说下去,学生不仅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还会产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更为复杂的儿歌如何用字母表示。学生经历了这个探索过程,将再次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自主建构模型——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能表示结果还能体现数量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你觉得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越性吗?

3.看来,字母在数学中随处可见,还有更多的用处等待你们的发现。这节课就上到这!

七、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不确定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a

(未知)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a-10

数量关系a+10

a×6=6×a=6·a=6a

a÷6

教学反思

在学生归纳总结出“生活化语言”的结论时,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本质特征及其用法有了直接的体验以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把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从语言角度出发就是寻求“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磨合,在语言描述交流中创造形式化,是学生主动参与后得出的,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应防止以“生活化”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如果不加引导地放手让学生一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只停留在“生活化”的低层次水平而不上升为形式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得以提高,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也就不能得以全面发挥。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用字母表示数,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的。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就会给学生的思维带来很大困难。

2.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即符号化)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初步感受这样的问题无穷多,再让学生在列算式解答问题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这样的算式写不完,产生探究、创造的欲望,从而逐步抽象出含有字母的式子。这个过程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真正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即符号化的全过程),学生自己归纳、概括知识,加深了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的理解。

3.巧妙设计练习,扎实训练“双基”。

新一轮课程改革,并不意味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要进行合理的扬与弃。本节课就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我们教学中传统的做法,即“双基实,变式精”,充分做到了“分层练习有保证、变式练习有体现”。在练习与应用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有坡度、有新意的习题,并且都是以生活为素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提炼过的)、服务于生活,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现实问题的同时,“双基”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与提高,也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有机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数学味的课堂。

教学中力求让课堂充满数学的思考。本节课,在学生参与创造、运用新知的同时,极好地渗透了符号化、函数、辩证等数学思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

5.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美,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既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共享、相互启智的过程。本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多次合作、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进行碰撞和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使思维变得更加缜密与深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

关注数学抽象,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交替中体验数学,在现实数学结构重组中理解数学。通过数学抽象活动能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将具体数学问题抽象为形式化,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抽象的水平。

式与方程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页例3、例4,练习十六9---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熟练地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3、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1、什么叫做方程?(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使方程两边左右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加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的大小不变。

4、出示例3 学生交流。

5、出示例4 学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出知识

1、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题过程

解:设现在平均每小时走了x千米。

2.5x=3.83

2.5x2.5=11.42.5

x=4.56

答:平均每小时走了4.56千米?

2、提出问题

这是我们熟悉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我们解题的一种方法。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主梳理有关代数的知识。

三、分析知识建立联系

(一)学生汇报各类知识

小组汇报知识,要求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汇报,边汇报教师边完善,同时进行板书。

(二)解方程与方程的解

1、具体知识

4.56是方程的解,而求这个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补充提问: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式与方程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的第三章第一节,是在学生学习函数的基本性质和指、对、幂三种基本初等函数基础上的后续,展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应用。

本节重点是通过“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使学生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

本课是本章节的第一节课,结合函数图象和性质向学生介绍零点概念及其存在性,为后面“二分法”的学习打下伏笔,也为后来的算法学习作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一次方程、二次方程求根的方法、描点作图法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通过高中前两章的学习,强化了描点作图法,初步掌握了对勾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象及基本性质,具备一定的看图识图能力,这为本节课利用函数图象,判断方程根的存在性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缺乏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点明函数的核心地位。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结合具体方程(如二次方程),说明方程的根、相应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以及相应函数零点的关系;

(2)正确理解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了解图象连续不断的意义及作用;知道定理只是函数存在零点的一个充分条件;

(3)能利用函数图象和性质判断某些函数的零点个数;

(4)能顺利将一个方程求解问题转化为一个函数零点问题,写出与方程对应的函数;并会判断存在零点的区间(可使用计算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活动、讨论与探究,体验函数零点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用转化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研究问题,提高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间相互转化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充分体验数学语言的严谨性,数学思想方法的科学性,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另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函数零点的概念、求法和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难点: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掌握与运用。

依据:在高考中考察函数零点相关问题,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为“二分法”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能否准确掌握本节知识的关键。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是在原有知识上求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选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通过活动、讨论、探究,发现并准确归纳出结论。

五、学习方法的选择

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法。在教学双边活动的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运用“从特殊到一般,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发现并准确归纳出结论引导学生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式导入

练习:

(1)求方程x2—2x—3=0的根,画出函数y=x2—2x—3的图象;

(2)求方程x2—2x+1=0的根,画出函数y=x2—2x+1的图象;

(3)求方程x2—2x+3=0的根,画出函数y=x2—2x+3的图象。观察方程的根与函数和x轴交点的横坐标之间的关系。

意图:问题比较简单,面向了全体学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真正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让学生感知“函数的零点”概念发生的过程和求函数零点的两种方法:方程求根法与图像法。

2、推广到一般

从△>0,△=0,△<0三个角度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和相应的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的交点情况进行比对,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意图:让学生感知“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求零点过程中,了解转化(求零点转化为求方程f(x)=0的根)的数学思想,感受函数与方程的联系。

3、定义与关系

定义: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关系:方程f(x)=0有实数根

函数y=f(x)有零点。

归纳总结:我们求函数的零点有哪些方法?

意图:拉近师生距离,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师生间的平等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真正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同时继续领会转化思想。

4、探究零点存在性

观察二次函数f(x)=x2—2x—3和对数函数f(x)=lgx的图象中零点两侧函数值的正负情况,探究函数零点存在性。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享受探究成功的愉悦。

5、诠释零点存在性

只要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就能判断函数在指定区间内存在零点,若要得到零点的个数,还需结合函数的单调性等性质进行判断。我们还要注意,这只是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充分条件,它的逆命题就不成立了。

意图:使学生准确理解零点存在性定理。

6、例题讲解与练习

例1求函数f(x)=lnx+2x—6的零点个数。意图:通过例题分析,学会用零点存在性定理确定零点存在区间,并且结合函数性质,判断零点个数的方法。

练习(P88)

作业:习题3、1A组3,复习参考题A组1

式与方程教案 篇5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二是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简便方程。解方程是学生刚接触的新鲜知识,学生在知识经验的储备上明显不足,因此数学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领学生经历将现实、具体的问题加以数学化,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应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一、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

课开始,老师出示天平并在两边各放一个50克的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出两边的关系吗?”学生写出 50=50;老师在天平的一边增加一个20克砝码,“这时的'关系怎么表示?”学生写出50+20>50,“这时天平的两边不相等,怎样才能让天平两边相等?”学生交流得出在天平的另一边增加同样重量的砝码;“你有什么发现吗?”“自己写几个等式看一看。”通过具体的操作为学生探究问题,寻找结论提供了真实的情境,辅以启发性、引领性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发现并获得知识。

二、让学生在发现中操作

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应用这一性质去解方程,第一次学生解方程,学生心理上难免会有些准备不足,为了帮助学生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者先利用天平所显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0,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通过这样有步骤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式与方程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回顾与”、“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pOpO666.COm)

一、回顾与

1、谈话引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

2、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题。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等式与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等式性质:)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概念和意义,还要会熟练地运用。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与展示,说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题。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样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吗?

(3)完成计算。

4、完成第4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指出: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数。

三、课堂

通过回顾与,大家共同复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式与方程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会解形如X±a=b的方程,并检验。

教学难点:

理解形如X±a=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师:今天在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你答”。以保持天平的平衡

如“我在天平的右边增加一个橘子”;“我在天平的左边增加一个同样的橘子”;“天平的左边排球数量扩大到原数的2倍变成4个排球”,“天平的右边的皮球数量扩大到原数的2倍,变成8个皮球”…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让天平平衡的方法,能概括一下让天平平衡的方法吗?

二、探究新知,引出课题

1.通过解方程,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师:(指着方程)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预设: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师:谁能用天平平衡的道理来解呢?

生3: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课件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天平,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这样方程左边就只剩X)就能得出X=150。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板书:方程的解)

100+X=250

100+X-100=250-100

师指着方框说:“刚才我们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

师:同时在书写的时候还要注意“=”对齐。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课件出示两个概念)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小结:“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算过程。

2.尝试解X-a=b形的方程。

师:出示X-3=9(板书)

学生尝试,请一人板演

汇报,评价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是不是这样的,请看屏幕。(请一位学生说,教师用课件演示)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放上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刚好是X,天平保持平衡。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师: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加3?

生: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3,使方程左边只有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小结:“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3,使方程左边只有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12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自习课本第58页,模仿检验的书写过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验算:

方程左边=X-3

=12-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12是方程的解。

小结: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A.X=3是方程5X=15的解。()

B.X=2是方程5X=15的解。()

你是怎么想的?

(2)考考你的眼力,能否帮他找到错误所在呢?

X+1.2=4X+2.4=4.6

X+1.2-1.2=4-1.2=4.6-2.4

X=2.8=2.2

小结:解方程首先要写“解”,X每步都不能离,所有的等号要对齐,检验的习惯要牢记。(课件出示)

(3)填空题

X+3.2=4.6X-3.2=4.6

解:X+3.2○()=4.6○()解:X-3.2○()=4.6○()

X=()X=()

(4)解下列方程,带★的要验算

★X+2.8=7.9X-5=28

(5)完成课本59页做一做的第1题的左边一小题写在书上。

追问:x=2.8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

三、巩固延伸

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随着学生,课件显示全过程。)

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解方程

100+X=250X-3=9

解:100+X-100=250-100解:X-3+3=9+3

X=150…方程的解X=12

验算:

方程左边=X-3

=12-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

我对课时安排及教学设计均做了较大调整。原订计划是第一课时完成“方程的解”及“解方程”概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方程检验的书写格式,第二课时完成加、减、乘、除各类型方程解法的教学。调整后的教案改为第一课时完成“方程的解”及“解方程”概念教学、会解形如X±A=B的方程,掌握检验的格式;第二课时只完成乘除法方程的解法。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其次对于教学设计也做了相应处理,将例1的解方程的过程内容适时穿插到57页,又将例1改为X-a=b形式并穿插验算的学习过程之中。

为什么我会做如此改动呢?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1、考虑到学生一节课内如要掌握加减乘除各种类型方程的解法、理解解方程的原理,规范书写格式,内容太多,怕影响教学效果。2、教材57页做一做中要求学生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但规范的检验格式却不在本页,而在58页。

3、如果能将“解方程”与“方程的解”这两个概念结合规范的解方程书写过程和结果来向学生解释,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总体思路如下:

1、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3、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

4、多层次的练习形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并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

5、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6、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后反思:

前一阶段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还是比较喜欢学习数学的,特别对方程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总觉得天平能启发着他们去解决这么神奇的方程,真是非常有趣,学得效果也不错。今天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引入有序,思路清晰,环节紧扣。可是学生学习十分被动,课堂可以说是死气沉沉,真的有点不习惯孩子们这样,据我对学生的理解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型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的,原因在哪儿呢?课后查找原因:

1、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发现学生过于紧张。

2、教师缺乏调节课堂气氛手段。今后尽量要注重这方面的调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哪来的教学效果。

式与方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及其作用,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

【重点难点】

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导入】

1、看到这些字母,你能立刻想到什么?

课件出示:

BTVsoskgNBA……

同学们能很快的说出这些字母或字母组合表示的意义吗?说明字母在生活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式与方程。(板书课题)

【复习讲授】

复习字母表示数

1、结合谈话导入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越性?

教师:用字母能简明的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2、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

(1)填空。(课件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①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s=()。

②b乘5、6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a乘h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

③a、b、c、d表示非0自然数,那么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用字母表示()。

(2)订正后提问: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3、师生共同总结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2)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

4、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1页的第一个“做一做”。

(2)根据题意写出各式表示的意思。

一种滚筒式洗衣机,单价a元,商城第一天卖出m台,第二天卖出9台。

m-9表示()m+9表示()

ma表示()9a表示()

(m+9)a表示()(m-9)>a表示()

答案:

(1)

(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出的台数

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卖的台数

第一天卖的钱数

第二天卖的钱数

两天一共卖的钱数

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的钱数(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的钱数)

【课堂作业】

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检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8课时式与方程(1)

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2、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3、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中班公开课优质教案 下一篇:2024幼儿园的亲子课教案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