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15篇

2024-07-03 14:19:22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实用文#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动物,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郭郡,来自饶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主题二《让我走近你——可爱的动物》。

一、教材简析:

《可爱的动物》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实验教材中第二册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中的第一节《让我走近你》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教材设计了“我爱美丽的生命”这一主题单元,试图通过“让我走近你”“美丽的生命”和“我能做什么”三个主题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动植物是有生命的,他们需要人类的关心和爱护。

二、学情分析:

这一节课我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有限,但对孩子们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喜爱之情将激发他们自主地去观察、认识动物。所以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努力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编排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以下三点:

1、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动物的保护意识,明确如何与动物相处,能善待小动物。

然的把学生带进了课堂。

活动二:

亲近生命,让我走近你

1、归归类

在孩子们初步感知动物的可爱后,我会带着孩子们到大森林里去认识更多的动物朋友。随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都认识谁,并说一说对它的了解,通过学生的描述,让同学都来了解这些动物。我适时的引入课文:“今天,大家又交了许多动物朋友,你能来为这些朋友归归类吗?”并引导学生从“空中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等方面给小动物分类。

设计理念:创设这样的环节是为了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

2、说一说在孩子们初步感知动物的可爱,说的欲望被激发出来的时候,我紧接着提出问题:“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由此进入说一说这一环节,他们有的或许会说兔子三瓣嘴,红眼睛,长耳朵,短尾巴,它们喜欢吃萝卜;有的或许会说长颈鹿的脖子真长啊,它的花外衣能在遇到危险时帮它逃生呢;还有的或许会说小鸭子扁扁嘴,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真可爱。最后让几名学生在班内介绍一种动物,其他的学生可以补充,教师也可作适当的点拨。相信这时的课堂一定能成为孩子们自己展示的天地。

设计理念:

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才会生机盎然,富有灵性。相信孩子们会在这一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从而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进而受到启发。

活动三:

感受生命,让我保护你

1、听故事

播放童话剧《小鸟的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明明把一只可爱的小鸟抓住,关进了鸟篓子里,每天陪他玩,可是他发现小鸟越来越伤心,后来才知道因为小鸟找不到朋友,回不了家了,因为蓝天和森林才是小鸟的家,明明最后把小鸟放回了蓝天。在观看完童话剧后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看完故事后的想法。在这里我相信学生能感悟到“可爱的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美丽的生命,我们应该善待它们。”

设计理念: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建立起“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从而真正懂得关爱生命,善待生命。

2、感悟生命

在孩子们懂得要善待动物时我趁热打铁,表情凝重,用低沉的声音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生活中有些动物却随时面临着生存危机。你们看:随机出示画面

可爱的狗熊在表演走钢丝,也许你们会觉得很有趣,你们可知道?为了博得观众的笑声,它们经常挨鞭子,甚至不给饭吃,受了多少苦啊!

可爱的小鸟,蓝天才是它的家,可现在它被关进了笼子里,只能伤心的看着笼子外面的天空。

河水被污染,成千上万的鱼儿失去了生命,浮在水面上,再也无

法快活的游泳了。

一幅幅伤感的画面,加上我略带忧伤的旁白,学生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面对此情此景,我又不失时机地问道:“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和小动物相处呢?”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受到教育。从而达成共识: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设计理念:

这样的设计对课本内容进行了拓展,形成了教学的高潮,从而让学生的爱落实到了行动中。

在孩子们懂得与动物成为朋友后,我将播放《森林舞会》视频,让学生们感受与动物相处的快乐,同时师生共舞来体验快乐,使同学们在快乐中结束了这节课。

设计理念:

最后孩子们的感情得到升华,让他们懂得我们善待动物不仅给动物带来快乐,而且我们也会得到很多快乐。

板书设计:

生命(可爱)——美丽与伤害——珍惜、爱护设计理念:这样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清晰,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教学内容。

设计反思: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所得,有所悟,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已从笼统转向具体化。但观察仍不够仔细,常会用一些随意的图形来表现物体的特征。在图形组合的方位上也还存在随意性。此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动物头部特征,学会用不同图形组合,正确表现动物的基本部分,并学习分辩动物耳朵的方位,区别表示不同动物的明显特征,提高观察和表现力。

活动目标

1.分辩头部不同的特征,画各种动物。

2.有了解动物的愿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重难点

能用头部不同的特征,(主要是耳朵的位置)表现各种动物。

活动准备

1.彩色水笔、蜡笔、绿色水粉。

2.长毛绒布偶:象、猴、熊、虎、狮、狗、兔等。

活动过程

谈话引起兴趣——欣赏讨论——讨论作画方法——幼儿创作——引导讲评

1.语言引导,引起活动兴趣。

建议可让幼儿谈谈野生动物园。知道野生动物园又要来一批新朋友,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及参加活动的愿望。

2.欣赏讨论。

建议让幼儿观察动物头部的轮廊线,猜猜动物园新来的朋友是谁?

可设问:耳朵长在头顶的是谁?

耳朵长在头顶两边的是谁?

耳朵长在头的两侧的是谁?

说明:幼儿的回答不可能是统一的,要允许幼儿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如:耳朵在头的两侧的有大象、狗、猴等,形状的不同可放到示范中去分辩。

3.讨论作画方法。

建议让幼儿在已画好的图形上添画动物耳朵,集体分辩是否对。如:大象、狗、猴耳朵都在两侧,可大象耳朵大,小猴耳朵,狗的耳朵可画椭圆形往下垂等,动物的眼、鼻、嘴可由老师示范。

设问:熊、虎、猴耳朵的形状,位置差不多,有什么办法区别?建议在观察布袋偶的基础上,让幼儿自来发现。(狮子加鬃毛、虎额上加“王”)等。

4.幼儿创作

建议教师可提示:

(1)把动物的头画得大些,画出各种动物的重要特征。

(2)把动物梳洗得整整齐齐迎接游客(涂色要涂满,涂浓)

(3)准备好的动物可去草地上与游客见面。(用水粉色点划小草。)

5.引导评价

野生动物园来了这么多新朋友,看看有谁呀?(除了以上讲过的动物,还有谁也来了?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大胆作画。)

活动反思

通过孩子们对动物的认识,根据动物的习性特征进行作画,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能在快乐中成长。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毛茸茸的动物》是广西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三册第四课。这是一节关于动物的造型表现课,孩子们很喜欢动物,对于生活中的动物也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要让学生感受自然气息,通过观察了解动物的特征,学会制作毛茸茸的动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动物外形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材料的特性,探讨如何巧妙运用各种材料,以撕纸添画的形式表现有创意的“毛茸茸的动物”。

2、情感目标: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喜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3、能力目标:通过探索各种材料,以合作的形式创作表现“毛茸茸的动物”,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撕纸添画的技巧表现毛茸茸的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材料,表现出有创意的动物形象。

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欣赏出示的大量精彩图片,打开学生们的眼界和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观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一些简单的问题为导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创造过程中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法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但大都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控能力差,要想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课中我设想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自然气息;通过观察,了解动物特征;通过学习,掌握制作方法。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地进行表现。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欣赏动物

老师语言导入,用多媒体出示多幅动物图片,伴以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和美,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的欲望。

二.观察动物,启发思维

在这个环节中,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准备了一组动物图片,一组动物玩具,让学生们观察,感受,找出它们毛茸茸的共同特征。我还准备了两件手工作品,让孩子们欣赏,并提出问题: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引起学生思考,探讨各种材料的巧妙运用,然后让学生自己观赏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品。

三.了解技法,个性创作

撕纸贴画,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方法,大家都会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了他们将创作意愿变为实际行为的欲望,让小朋友们跟着月亮姐姐学习,更能提起兴致,注意力也容易集中。掌握制作步骤和方法后,提出要求,让学生学会和别人一起合作,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环境,希望能给学生带来一点创作灵感。我巡堂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让孩子能自己大胆地表现。

四.展示评价,课后拓展

我在教室里设计了一个动物乐园,这其实是一个形象的作业栏,把学生们的作品进行展示,让他们自由欣赏,说说谁的做得最漂亮,并能说出作品哪儿做的最好。在赏评的过程中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善于挖掘真善美的良好个性,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我也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幅作品,以鼓励为主,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最后,将保护动物的思想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大家从小就要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共建和谐乐园。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儿歌;

2.初步了解顶针儿歌特点。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让幼儿尝试叙述儿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选材:

《动物好朋友》是一首特别的儿歌,它在两个句子连接时,每一句结尾的词语,都是下一句的开头,就好像在玩接龙游戏似的。儿歌中的各种可爱动物形象也比较吸引幼儿的兴趣,并以动物间的团结有序引导着幼儿有序的进行各项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来激发幼儿间建立起“我们是好朋友”的良好愿望,从而增进彼此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教育,为此,我选择了《动物好朋友》这一活动。

活动准备:

《动物好朋友》PPT

教学重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儿歌;

引导幼儿发现顶针儿歌的特点。

活动过程:

一、以歌曲《找朋友》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都有好朋友吗?你和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幼:……(幼儿大胆表述)

师:动物们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们听听哪些动物是好朋友?它们做了什么?

幼:……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这首儿歌,名字是《动物好朋友》。

二、引导幼儿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朗诵儿歌一遍。

提问:你们听到儿歌里说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听到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你们说的真棒!那让我们一来起来看看吧!

三、学习儿歌,知道什么是顶针儿歌,并能找出其特点。

1.出示儿歌图片,引导幼儿逐句学习儿歌。

2.师:让我们看看是哪个小动物先出场的?

(出示小山羊)问,这是谁呀?小山羊来了,它要去干嘛呢?(引导幼儿观察小山羊手上拿的东西,小树苗和铁锹,并告诉幼儿小山羊这是去种树呢)。那小山羊去种树的路上会遇到谁呢?(出示小兔)幼儿回答后,教师再概括,并示范表述:,小山羊,去种树,路上遇见小白兔。(以此类推)

(1)看图片完整复述儿歌。

(2)小朋友,你们刚才在读儿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歌里的小秘密?今天老师还把这首儿歌用图画的形式画了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秘密呢?(引导幼儿一句一句的读,发现儿歌的特点,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小动物正好是下一句开头的小动物,以此类推。)

小结:儿歌每一句的结尾和下一句的开始用同一个字和词,这样的儿歌叫“顶针儿歌”。

四、游戏接龙

师:接下来我要和小朋友玩个接龙游戏,我说第一句,你们接着我的最后一个词语往下说,好吗?

师:小山羊,去种树,路上遇见小白兔;(我的最后一个词语是什么?小白兔)

幼: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见小青蛙;(也可以交换练习)

五、完整表演

小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用动作来完整的表演这首儿歌。

六、结束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新的儿歌名字叫《动物好朋友》,这是一首顶针儿歌。你们看动物朋友们排着队真整齐呀!小朋友想不想跟它们比比啊!赶快找好自己的好朋友排好队一起出去走走吧!老师当领队,我们出发喽!(边说儿歌边表演走出教室)

附儿歌:

动物好朋友

小山羊,去种树,

路上遇见小白兔,

小白兔,去插花,

路上遇见小青蛙,

小青蛙,跳下河,

唤来一只大白鹅,

大白鹅,游呀游,

碰到一只老水牛,

老水牛,当领队,

指挥大伙来排队,

排好队,向前走,

大伙儿都是好朋友。

《动物好朋友》活动反思:

《动物好朋友》这首儿歌选自多元智能语言教材,这首儿歌里各种可爱的动物形象是幼儿很熟悉的,儿歌朗朗上口,幼儿易理解,接受,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当选择这一活动的时候,我就认真的考虑怎样来上好这一节活动,如何让幼儿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我对重难点进行了分析,确定重点是: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儿歌;教学难点是:引导幼儿发现顶针儿歌的特点。

首先,我的教学步骤设计是这样的:

1.以歌曲《找朋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幼儿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我以出示每个小动物的先后顺序并让幼儿观察小动物在做什么,让幼儿对儿歌内容熟悉了解,整体的感受之后,幼儿已经初步的掌握,为下一步的重点环节做好了铺垫。

其次,在第三个环节也就是重点环节部分,我思考了很久,为了让幼儿更清楚,更容易理解“顶针”儿歌特点,我自己设计了这样的一副图谱,幼儿在感兴趣的同时会发现其中的小秘密,找出每一句和下一句之间的联系。最后,我给出小结:每一句儿歌的最后一个字或词语,都和下一句开头的字或词语是一样的,这样的儿歌就叫做“顶针儿歌”。为了让幼儿熟悉儿歌以及加深对“顶针”儿歌的理解,我设计了接龙游戏这个环节,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掌握重难点,正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最后,让幼儿跟小动物来比赛看看谁站的最整齐,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老师的一句:“我来当领队,我们出发喽!”自然而然的把幼儿带到了角色当中,在老师的来带领下幼儿边做动作边说儿歌结束了这节活动。

活动结束了,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较成熟的教学活动的出炉是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很多劳动、智慧与汗水,一次次地思考、尝试、反思、实践,一次次地否定,肯定,再否定,磨思路,磨重点,磨方法,磨环节细节,磨孩子,苦尽甘来,最终你会品尝甜蜜地果实。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5

核心目标:

形成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参访、信息查阅等方式 深入了解最受欢迎的几种动物的典型特征、本领、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开展动物发布会,大胆向同伴介绍动物的秘密。

1、 了解几种最喜欢的动物的典型特点,并运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

2、 能清楚的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3、 能跟随音乐和同伴一起愉快的进行游戏,体验扮演小动物游戏的乐趣。

4、 能模仿动物动作,协调的单脚连续向前跳。

活动区

1.益智区:投放幼儿喜欢的图片、生活环境的图片、图书等,引导幼儿运用福禄贝尔玩具拼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秘密,;投放“动物学校”的背景图片,引导幼儿操作小动物卡片, 复习 10 以内的序数,如小动物学校第一排第五个坐的是小猴子。复习 10 以内数的形成点数和认读;投放各种动物图片以及动物的爪子、尾巴、皮毛等身体部分的图片、幼儿制作的动物爱吃的食物、动物拼图、动物卡片的等,开展“猜猜小动物”、“拼图”、“动物棋”的游戏。继续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外形、习性进行分类,并能对比观察动物间的异同,尝 试用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

2.音乐区:投放《狐狸和小鸡》音乐,狐狸、小鸡的头饰,眼罩等,引导幼儿扮演狐狸和小鸡随着音乐有节奏的歌唱,并听同伴的声音猜测同班的名字,会交换位置开展游戏。

3.图书角:投放《非洲大草原》、《动物之最》等绘本和科普图书,鼓励幼儿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书进行阅读,与同伴分享图书中的有趣事情;提供有关动物故事、动物谜语的图书,指导幼儿根据图书内容进行分类,如:故事类、百科类、谜语类等。继续投放各种动物的实物玩具、图片、图书,以及幼儿自制的“我喜欢的动物图书”,引导导幼儿和同伴一起交流、讲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秘密;鼓励幼儿玩各种动物玩具,并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投放记忆转盘(转盘上放置各种不同的动物),引导幼儿观察记忆转转盘上的小动物,开展“什么动物不见了”和“说说小动物”的游戏;

4.动物之家:投放各种不同的动物的头饰、体饰、幼儿自制的动物服装等,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装扮、表演动物的本领、特点等,再现动物之间的有趣的故事内容。

5.拼搭区:投放幼儿喜欢的小动物的图片、教师拼插的动物范例,引导幼儿运用关节积木、雪花片、太阳插子等玩具拼插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投放动物毛绒玩具,指导幼儿根据不同小动物的生活环境、高矮等为小动物搭建不同的家。如为长颈鹿搭建有高高屋顶的房子,为老虎、狮子等搭建有院子的房子等。

6.美工区:投放幼儿喜欢的动物的情景图片、教师范画等,引导幼儿利用绘画、泥工等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运动、本领等特点,提供形状不同的纸盒、薯片桶、光盘、瓶子及无纺布、塑料袋等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尝试合作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

7.表演区:继续投放故事《借尾巴》的图片、手偶、头饰等,引导幼儿与同伴协商表演故事。能够理解每个角色的心理活动,用恰当的语言、动作、表情表现不同小动物的特点。

生活安全活动

1.午睡时在老师的提醒下能将被子盖好,防止感冒。

2.引导幼儿能安静进餐,整齐叠放擦嘴巾。

户外

分散:

1.自由探索圈的多种玩法:转圈、跳圈、钻圈、滚圈、同伴滚接圈、踩圈侧向移动、开火车等。

2.运用圈与多种器械结合自主创设游戏情景练习奔跑、跳跃、跨跳等活动。

家长工作

1.了解幼儿喜欢的动物,协助幼儿收集、制作“我喜欢的动物”信息书,并指导幼儿完整讲述喜欢动物的信息内容。

2.继续和幼儿一起观看有关小动物的电视节目,如:动物世界,和幼儿一起感受、了解动物世界的奇妙。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够知道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主要的特点以及生长环境。能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能够大方的表达自己喜欢这种动物的原因,分享交流自己的调查发现。

3、增加对自己喜爱的动物的了解和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幼儿制作的“我喜欢的小动物”信息报;逛动物园的经验教师课件:幼儿喜欢的`动物(长颈鹿、松鼠、豹子等) 一段小动物的视频

活动建议:

一、谈话交流、初步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你看我们的世界不光有人类还有很多的动物朋友,谁来说一说你喜欢那种动物,为什么?

教师总结:你们每个人都有喜欢的动物,有的人喜欢的动物一样, 可是喜欢的原因却不一样。

二、幼儿自主交流,讲述自己喜欢的动物以及喜欢的原因

1、引导幼儿结合信息报讲述

2、同伴相互讲述,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皮毛、花纹等特点便于幼儿进行讲述。 引导幼儿介绍自己信息报上呈现的小动物的信息,清晰完整地介绍小动物的外形、本领、习性等。老师结合幼儿的经验及时地给予提升。

三、分享交流,大方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了解其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特点。

1、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分类:分几类进行分享交流猛兽类:老虎、豹子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分享的这几个动物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非常的凶猛、爱吃肉。

温顺动物类:兔子、鹿、马、长颈鹿等刚才我们分享的这些动物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身上都有皮毛、有头、躯干、四条腿、都是吃草的动物比较温顺。

特征分类:鱼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

饮食特点分类:青草类、肉食类、五谷杂粮类、

2、引导幼儿自主的给动物进行分类

师:你还想怎么分类?为什么?

(可以根据颜色、体型、生活环境等等进行分类)

老师注意巡回倾听。引导幼儿清晰地介绍、表述有关小动物的信息。

四、教师结合课件帮助幼儿小结提升有关动物的经验例如:老虎的虎斑纹、山中之王豹子的速度很快,生活在哪里、身上的花纹像什么呀?

五、活动延伸

分小组进行探究,首先让幼儿提问,带着问题形成探究小组进行探究活动。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星期一上午户外活动回来,刘启俊小朋友拿着一根断截的壁虎尾巴找到我,很得意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它是谁的尾巴,我妈妈还说它以后还会长出新的尾巴来,所以这根尾巴它不要了。”我俩的谈话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关注,特别是刘启俊手里的那根壁虎尾巴更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意识到此时绝大多数孩子的兴趣肯定在这根尾巴上,于是我就调整了活动计划,把本应安排在周五的科学活动课提前给上了,也就生成了这次活动——《动物的尾巴》。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2、增进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提高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幼儿记住并能说出一些动物尾巴的特征及作用。

活动准备

1、课前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动物图片、图书和玩具等,布置成动物知识角。

2、《小动物捉迷藏》图画1幅,动物头饰及相应的布尾巴若干。

3、每个幼儿《我爱学科学》(中班秋季)1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尾巴。

1、出示刘启俊小朋友捡回的壁虎尾巴,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教师出示《小动物捉迷藏》的图画说:“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它们说,我们都藏好了,请小朋友们来看看我们的尾巴,猜猜我们都是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动物的尾巴,大胆地说出动物的名字。

二、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途。

1、教师问:“许多动物都有尾巴,你认识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处?”!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自己的想象进行交流,再请幼儿翻看《我爱学科学》(中班秋季)第15页,教师将知识卡和书本上的有关内容读给幼儿听,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途。

2、教师小结:大多数动物都有尾巴,它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缺少了可不行。比如说,鱼儿、鸟儿的尾巴就像方向盘,可以保持它们身体的平衡;壁虎在遇到危险时,它的尾巴会自动脱落,用来迷惑敌人,自己却逃走了。(教师再次出示那根壁虎尾巴)并且告诉幼儿,不久后,壁虎还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小朋友们不用为它担心;那些马、牛、羊、驴,它们的尾巴就是用来赶苍蝇、蚊虫用的;猴子的尾巴就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蹿来蹿去,有时还用尾巴摘取果子等食物……

3、教师依次出示几个动物头饰,分别请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尾巴的特征和作用,最后请幼儿找出与动物相符合的尾巴。

三、户外游戏:揪尾巴。

请幼儿戴上动物头饰,找出与动物相符的尾巴,在教师帮助下塞进裤腰里。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相互追逐,互相揪下对方的尾巴。

活动延伸:

课后组织幼儿参观动物知识角,让幼儿选出小小讲解员,带领大家观看并讲解动物尾巴的用途。

教学反思

1、充分认识和理解由孩子自主生成活动的教育价值。

此次由一根壁虎尾巴引起的一节科学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由孩子自主生成的活动是最受孩子欢迎、最能激发孩子积极性、求知欲的活动。因为它是一种幼儿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进行积极探索及思考学习的过程,因此,这种学习能极大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过程孩子们都是那么的专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

2、处处留心、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次活动前,如果我把那根壁虎尾巴收起来,按原计划进行其他的活动也未必不可。可是,当时我发现我和小启俊的谈话以及他手里的那根壁虎尾巴引起了那么多孩子的关注,我就意识到孩子们此时对动物的尾巴肯定感兴趣。于是我就把本周的活动计划做了小小的调整,把本应安排在周五的这节科学活动提前给上了,并以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了活动。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孩子和动物有着天然之缘,他们喜欢与动物为伍,常与昆虫进行对话。他们聆听动物的故事,怀抱毛茸茸的动物玩具,翻看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孩子面对动物世界总是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这种好奇心促使他们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由此,“隐身动物”作为一节美术活动,充分满足了幼儿的绘画需求,让幼儿在添画的过程中尽情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去开展属于自己的创造性绘画天地,从而让孩子真实的融入动物的世界,并能自觉的关注动物,善待动物,真诚而理性地对待每一个动物朋友!

2、目标定位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领域的整合,目标为:根据不规则的拓印材料添画不同的动物。运用绘画语言进行创造性地表现。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于孩子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图形进行拓印,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各种动物形象。活动的难点是孩子能在拓印与造型的基础上,对动物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添画,且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画面的内容。在目标的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和系统观,各领域的内容有机的联系,互相渗透,并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白纸,硬纸片(不规则),油画棒,回形针,音乐等。幼儿知识准备:孩子已具备对各种动物的认识,并有喜欢动物的情感。教师知识准备:事先掌握拓印画的技能和技巧,并对各种动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来不组织教学,只要有:

1、交流对话法:

本次活动始终围绕着幼儿与教师的交流与对话,活动的开始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并创设情境“找一找”,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吸引幼儿参与活动来。

2、情境教学法:

通过故事的引入,让幼儿逐步看到教师所出示的范画,情境教学让幼儿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加强了幼儿对范画的深刻理解,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枯燥讲解。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1、交流讨论法:

当幼儿对图形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想法,讨论怎么样给动物形象进行添画,不仅让幼儿快乐绘画,达到创造性绘画的目的,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展示法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并对动物充满了喜爱之情。

四、说教学过程

1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个朋友,可它却躲了起来,要和我们捉迷藏,我们一起来找找它好吗?

(课的开头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自然地让幼儿进入活动中来)

2、我在这里,你要用蜡笔往我身上画,我就出现了!

(利用童话般的语气,让孩子对这位“神秘人物”有好奇感)

3、原来是图形宝宝呀,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如果让你来当小画家,你想变成什么动物?

在让幼儿知道是图形宝宝后,利用提问的方式开启幼儿的想象。让孩子自己来当小画家,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今天我来当小画家,我把图形宝宝大变身,我给它画出长长的耳夺,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教师边画边说:“有一只小兔很孤单,她想找一个朋友做伴,可是怎样才能吸引同伴来呢?她想到一个办法,她给地上种上了小草,花儿,给蓝天画上了白云,天地间一下子变的美起来,漂亮的花儿吸引了另一只小兔子,两之小兔子在一起,再也不孤单!(本环节再次让孩子进入童话般的世界,教师将绘画转为语言,编成小故事,让孩子对拓印画有了深刻的理解。故事的引入可避免传统教学中的一味讲解所带来的枯燥感,又为下面的幼儿自述绘画内容做了铺垫)

5、你想将图形宝宝变身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它们变得更美,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图形大家族。

6、教师讲解:“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你们,在你们的桌子上会有回形针,两张白纸和形状不一的纸版,请你们自己选一个喜欢的图形,把它放在两张白纸的中间,然后用回形针在两边进行固定,要注意不随意移动白纸!(此环节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操作,有助于幼儿更好的掌握拓印的技巧)

7、幼儿进行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8、看看你们的成果,请你们把自己的画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体现了语言与艺术的有机整和和融合,让孩子们想说,敢说,乐于说)

9、今天我们把这些“隐形动物”变出来了,方法是什么?请幼儿来回答。

我们现在就来当隐形动物,各自想好自己想要变的动物,等音乐响起,我们就变成自己想变的动物,模仿各种动物的姿势。音乐响起,教师:“动物宝宝们,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开舞会了。(音乐的渗入使整个活动活起来,让他们在音乐中自由自在的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使他们这种热爱动物的情感彻底的释放,最终能在活动中体会到快乐,愉悦)

五、说活动延伸

1、可将拓印材料继续投放于美工区,让幼儿自由拓印。

2、日常活动中,可引导孩子裁剪各种形状的纸片,充分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知道图形处了可以拓印成动物,也可以是人物,或生活用品皆可!

六、说活动特色

1、活动的前后呼应性:活动前,我采用音乐的形式引入,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幼儿自然的进入状态。活动的结尾同样采用音乐的形式来结束,使整个活动具有整合性。

2、活动中的情境教育:本活动给幼儿创设了故事的情境,让幼儿在更深入的理解拓印画的技能和技法。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9

目标:

1、会将橡皮泥、绘画、剪贴等材料用圆形与椭圆形组合的方式表现动物的基本特征。

2、尝试与同伴共同创作,体验用多种形式表现动物的乐趣。

准备:

1、橡皮泥、剪刀、胶水、油画棒、纸、笔等。

2、森林背景图。

过程:

一、观看森林背景图,激发幼儿的兴趣

1、绿色的森林真美,花儿开了,小河的水轻轻的流。

2、想象谁会住在大森林里,猜猜谁来了?从画面上找出熟悉的动物。

3、现在森林里每一种动物都只有一个,好孤单,我们一起帮它们找同类。

二、介绍材料,讨论制作方法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看一看都有些什么?

2、想一想,这些材料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成动物呢?

3、教师帮助归纳:先用大圆和小圆做出动物的头和身体。再加上不同的耳朵和眼睛即可。

三、幼儿自主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1、说说各自准备做什么动物。

2、有目的地选取材料。

3、边做边对照画面上的动物形象,适当的调整。

4、将自己做的动物放进森林背景图中。

四、相互交流,展示作品

1、互相欣赏:哪些朋友也住进了森林。说说哪些朋友多/少。

2、延伸:在活动区继续制作,为朋友少的动物找朋友。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在奔跑、跳跃、游泳等方面的高超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本领的兴趣,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关于动物本领的图片、图书等资料。

2、体育活动场景图1张,不干胶粘纸1张。

3、《动物的超级本领》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自己观察挂图,说一说这些动物在干什么并自由模仿。

2、引导幼儿交流“动物运动之最”。

鼓励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并互相讲一讲这些动物中谁最有耐力?谁跳得最高?谁是大力士?谁是最有名的“杂技演员”?

3、玩游戏“动物本领大比拼”。

(1)和幼儿一起商讨动物运动会的项目,并确定适合不同动物参加的运动项目。如:长跑、跳跃、游泳、举重、杂技等项目。

(2)结合幼儿资源包中有关“动物的超级本领”的操作卡,引导幼儿按“比赛项目”对各种动物进行粘贴分类。

4、教师和幼儿一起交流,初步了解人们运动和动物运动的关系。

(1)请幼儿想想说说,自己了解人类的哪些运动项目是从动物那儿学来的。

(2)教师小结:人们从动物的运动中得到启发,创造了很多运动项目,如:游泳、拳击、赛跑、跳远等。

5、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搜集有关动物本领方面的图片或图书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

每个环节缺乏科学合理的小结,特别是在最后总结动物超级本领与人类的关系时,没能表达人类的本领还有很多,不仅是模仿学习,能举出实例会更好。虽然环节之间自然过渡,但是语言组织还是缺乏科学严谨性和逻辑性,需要多要斟酌。由于紧张,语速有些过快,操作环节,给幼儿留的时间有些短,没机会让幼儿进行充分讨论,我会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合理分配时间,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11

一、设计意图:本月我们开展的主题是“在动物园里”,结合主题下的线索点“动物怎样睡觉”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幼儿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但他们仅仅停留在对动物外形的认知上,所以我通过“躺着睡觉的动物”“奇怪的睡”来让幼儿了解多种动物不同的睡觉特点,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二、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的不同睡姿,比较动物不同的睡觉特点

2、引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三、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动物不同的睡姿。

四、活动准备:《摇篮曲》音乐、PPT

五、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影图和音乐:我们睡觉了

1、在《摇篮曲》的音乐声中,一幅月亮婆婆伴着人们睡觉的温馨画面展现在幼儿面前。

2、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睡觉的?

3、小结:我们小朋友睡觉的时候有暖暖的被子,有软软的小床,我们躺在小床上香香地入睡了。

二、观看PPT, 比较动物不同的睡觉特点。

1、师:和月亮婆婆一起去森林里看小动物是怎么睡觉的。

2、观看视频1《躺着睡觉的动物》

提问: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睡觉的呢?

3、小结: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小动物都是趴着或躺着睡觉的,这种姿势和我们人睡觉很像。

4、师:除了趴着睡,躺着睡觉,小动物们还会怎样睡觉?我们和月亮婆婆一起去找一找。

5、观看视频2《奇怪的睡》

提问:小狗是怎么睡的?小马是怎么睡觉的?长颈鹿是怎么睡觉的?蝙蝠是怎么睡觉的?小刺猬是怎么睡觉的?

6、小结:大自然非常奇特,动物有着不同的睡姿,有的动物喜欢把身体盘起来睡,有的动物喜欢站着睡,还有的喜欢蜷成一个小球睡,真有趣!

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看看说说,发现特点

三、继续探究,体验发现的乐趣。

1、师:有没有夜里不睡觉的动物呢?

2、讨论夜间不睡觉的动物

小结:猫头鹰,小猫等小动物它们因为白天的视力不好,而晚上视力特别好,所以喜欢白天睡觉,而晚上出来活动。

3、引发新的讨论:小鱼它每天都睁着眼睛 ,是不是小鱼从来不睡觉呢?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观察小鱼)

活动反馈:

这次活动虽然是一次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但是由于我选取的动物睡觉姿势都是比较典型和奇特的,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我自己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也增长了很多关于动物睡觉的知识。

在活动中我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使幼儿生动、直接地了解了小蛇、小马、刺猬、蝙蝠等奇特的睡觉姿势,并且使幼儿通过讨论了解为什么它会这样睡? 孩子们讨论地非常起劲,这和活动前我请幼儿回家与家长共同收集资料是分不开的。最后我用一个问题使幼儿的探索兴趣能延伸下去“小鱼一天到晚眼睛都是睁开的,它到底睡不睡觉呢?”我将把幼儿收集到的资料投放到个别化学习中去,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今天的活动也让我感觉到作为老师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自如地面对幼儿的提问。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12

目标

理解儿歌中小动物与伞之间的关系,学习朗诵儿歌。

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型仿编句子。

准备

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小图,片句卡,动物头饰。

重点

理解儿歌中小动物与伞之间的关系,学习朗诵儿歌。

难点

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型仿编句子。

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它漂亮吗?它不仅漂亮,还非常有用呢!你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常常用到它吗?对,下雨的时候我们撑起它,就不会挨淋了,那小动物们没有我们这样的伞,下雨的时候他们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好听的儿歌《伞》里讲的就是关于小动物们找伞躲雨的事情,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它们是怎样找伞,都找到了什么伞好吗?

二、理解画面,模仿创编

1.出示小鸟,引出第一句。

师:有一天小鸟正在外面捉虫,突然哗啦哗啦下雨了。小鸟的羽毛要是淋湿了它就飞不动了,也会感冒的,小鸟没有伞。可是它很聪明,自己会找伞,你们猜他会把什么当做伞,它看到大树是怎么过去的?你能用动作做做看吗?小鸟躲在大树下非常高兴,他还给这棵大树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大树伞。

师:小鸟找伞的故事听完了,为了使小朋友们记得方便,老师把这个故事用一句很好听的话说出来: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鸟飞到大树下,大树伞!(边说边出示句卡,引导幼儿学说第一句)师:你们会说吗?看着卡片我们一起说说吧!

2.观察第二幅画面,引出第二句。

师:大树真是一把特别的伞!这又是一把什么特别的伞?(出示第二幅画面,呈现蘑菇图)师:什么动物在蘑菇下躲雨呢?你们想一想小蚂蚁是怎么来的呀?一起来学学吧!

师:小蚂蚁找伞的故事我们也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说出来一起说一说吧:"哗啦哗啦,下雨啦,小蚂蚁跑到蘑菇下,蘑菇伞!"(出示句卡,引导幼儿学说。)

3.观察第三幅画面,引出第三句。

师:小鸟和小蚂蚁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伞,真高兴。小青蛙也在找伞,小青蛙会把什么当做伞?怎样到伞下的呢(呈现青蛙和荷叶背景图)师:谁能看着卡片用以句好听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说出来?(出示句卡,模仿讲述:哗啦哗啦,下雨了,青蛙跳到荷叶下,荷叶伞!)_儿童网

4.观察第四幅画面,引出第四句。

师:青蛙找到荷叶当伞真聪明,看看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师:你能看着卡片用好听的话完整的说一说吗?(看句卡尝试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小蚂蚁爬到树叶下,树叶伞!)

三、问题讨论

1.师:小动物们都找到自己喜欢又有趣的伞躲雨,真高兴呀!想一想,小鸟为什么喜欢找大树伞呢?

2.师:小蚂蚁为什么找蘑菇当伞?(依次类推)

四、完整欣赏师

我们已经把小动物们找伞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伞,现在就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吧!

五、情境表演儿歌

师: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这首儿歌,我们又会编,又会念,真了不起,那我们把这首儿歌表演出来给大家看吧!(八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鸟、小白兔、小青蛙等角色,其他小朋友看句卡说儿歌)

六、创编儿歌

师:哗啦哗啦,雨还在不停的下,还有这么多小动物没有找到合适的伞躲雨呢!请你们帮忙啦,下课后,请你选择一个动物朋友,然后把你们的话和编的句子放在一起,又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有关伞的儿歌啦!

附:儿歌《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鸟飞到大树下,大树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小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青蛙跳到荷叶下,荷叶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小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乌龟缩进小甲壳,甲壳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松鼠翘起大尾巴,尾巴伞!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能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外形特征及背景图。

2、通过欣赏和谈话活动了解动物的特征及习性。

活动准备:

油画棒、纸张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阅读谜语故事《五个矮儿子》。

2、引导幼儿编谜语:我最喜欢的动物。

师:你喜欢什么动物?"来;自。屈;老师;教。案;它有几条腿?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的动物特点,示范画出动物的主要特征。

4、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你喜欢的动物要大一些,要画出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涂色时要认真细致。

(3)画画时,要坐端正,眼睛与桌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5、展示幼儿作品《我喜欢的动物》,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画的动物来仿编动物。谜语儿歌。

鼓励幼儿按原有的动物谜语结构,编自己喜欢的动物。

6、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教师对幼儿的美术作品和创编的谜面进行简单的评价。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习依据动物的居住地和生活习性为动物找家。

2、初步感知动物是大片然后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动物找家》、操作材料《动物找家》(6份)、头饰(大灰狼)。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确了解动物的习性及生长地,在活动中能正确送动物回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游戏教学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演示课件,通过动物图片来引发幼儿兴趣。

1、出示动物图片。

提问:这是谁?你认识哪只动物?它叫什么名字?它喜欢干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教育幼儿要爱动物、保护动物。

3、引出活动主题。

师:小动物们迷路了,我们该怎样帮助它们回家呢?

说说自己认识的动物的名称、习性、生长地点。

送它们回家。例:小鱼送到小河里。

通过在课件中欣赏、说说动物,使幼儿能够感知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动物的习性、生长地有所了解。

二、进行操作归类:帮动物找家。

1、说说操作方法。

师:每组有一张背景图,请小朋友把小动物的图片放在背景图上。

2、请幼儿操作,老师巡回观察。

听老师说。操作归类:帮动物找家。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操作归类,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对动物生长地的正确认识。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摆放理由。

师:请你说说这么放的理由。

问:为什么把小鱼放在水中?……

三、带领幼儿进行趣味游戏活动:动物找家。

1、请幼儿扮演动物。

师:请你拿一张动物图片,你拿的是什么动物,那你就代表了那只动物。

2、布置动物居住地。

一边在教室四周贴“动物居住地标志”,一边引导幼儿知道。

3、讲述游戏方法。

师:请你们随音乐在中间活动,可以做你们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时,要快速地回到“家里”,看谁的动作快而准确。

4、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5、扮演“大灰狼”,加大游戏的难度的趣味性。

一起进行实验前的猜测,看老师的示范,学习如何记录自己实验前的猜测。

看记录表,听老师再次讲记录方法。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设计活动,由易到难,过度自然,小朋友的参与兴趣很高,但活动中让老师觉得不足的是开始部分,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否内容简单些,或直接让幼儿分组讨论,交流,然后鼓励幼儿把自己不懂的提出来,和老师一起解决。这样的处理是否能让幼儿的学习更加主动些。建议下次教学,可以试试。

认识动物中班教案 篇15

一、设计意图:序数是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一个事物对于另一个事物的相对位置或相对大小。对中班幼儿提出了“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的目标要求。研究表明,我国5岁儿童在序数概念的发展上并不理想,这种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有关,儿童在生活中接触序数的机会可能少于接触基数的机会。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设计成“动物运动会”的游戏情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并能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的

1.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从不同的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判定某一物体所处的位置,初步理解物体的排列位置因起始方向的变化而不同。

三、活动准备

“动物运动会”课件、小动物图片若干、房子图卡、幼儿操作卡

四、活动过程

(一)以“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引入活动,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的数。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运动会吗?幼儿1:知道,就是比赛幼儿2:有赛跑、游泳、打球幼儿3:还要评出冠军什么的。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开运动会,(出示小动物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来了几只小动物?它们是谁?幼:有狮子、小羊、兔子、牛、猪,一共五只小动物。(孩子们运动会还是比较熟悉的,可是老师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孩子们诸多的讨论。孩子们对动物运动会的话题比较感兴趣,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过来,并且很快数出动物的数量)

(二)游戏:“小动物排队”,教师引导幼儿用序数词正确表述物体在数列中的位置。师:五只小动物很快排好了队伍,(出示图片2)请小朋友说说小猪排在哪里?幼儿1:小猪排在第四。师:你是怎么数的?(请这名幼儿示范点数)(教师提问各种动物排在哪里?)师:你们对小猪排在哪里有不同意见的吗?幼儿2:排在第二师:你也来数数怎么是第二呢?(请这名幼儿示范点数)(让幼儿掌握序数词是本环节的重点,教师的提问是小动物排在哪里而不是排在第几,能较好的达成目标一。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幼儿对序数的掌握是比较清楚的,能很快说出每种动物所处的位置。教师抛出问题“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同一种动物会有不同的排列位置,引出下个环节。)

(三)引导幼儿初步理解物体的排列位置因起始方向的变化而不同。师:为什么小猪一会儿是排在第四一会儿又排在第二了呢?幼儿1:第四是从这边数起的(中班孩子还分不大清楚左右),第二是从另外一边数的。幼儿2:从不同边数第几就不一样了。师小结:判断一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时,由于方向的不同,物体所处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相对性问题在序数的判定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也是幼儿学习序数中的难点问题。本环节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孩子们很快明白了数排列变化的问题。)

(四)以“比赛开始了”(出示图片3)复习判断5以内物体所处的位置。师:小动物们开始比赛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比赛什么项目?幼儿1:是赛跑啊师:请小朋友们来说说ⅹⅹ动物排在第几,从哪开始数的?(本环节让幼儿根据上面所学的经验,从不同的方向数出动物的排列次序)(五)幼儿操作活动,复习5以内的序数,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1)出示房子图卡,认识小动物的新家,根据小动物身上的数字把小动物送到相应的楼层。

(2)“快乐的郊游”,根据提示画出动物的相应位置。

(3)“找一找,连一连”,根据两次动物排队的次序,按要求写出动物每次的各是第几位。五、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学会了5之内的单向序数,初步建立了序数的概念,并且能按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的顺序进行点数,为今后学习不同的方位序数奠定了基础,也为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找准了坐标。整节活动环节安排比较合理,,思路也比较清楚,幼儿所学效果较好。

具体体现在:

(一)关注幼儿对序数词的掌握。序数词的掌握是序数教学的重点,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关注幼儿是否已经正确掌握序数词,借助直观教具进行讲解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

(二)渗透物体排列位置的相对性问题。相对性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在序数判定中,即物体排列的位置不变,但对其所处位置的判定会因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变。在本次活动活动中,教师能用很自然的问题“为什么小猪的位置有的小朋友说是在第二,而有的小朋友说是第四呢?”引发幼儿思考、讨论,让幼儿初步理解从不同的方向点数,其结果是不同的。

(三)注重通过操作和游戏进行学习与巩固。学习序数不仅要让幼儿掌握序数词,而且应注重让幼儿在积极操作的过程中,构建初步的数概念,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运动会”的游戏情节,先出示五只小动物,在幼儿点数数量的基础上说说“什么小动物排在哪里?”让幼儿学习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说出某个动物在整排动物中的序数;接着出示动物比赛的图片,让幼儿说说哪只动物站在哪条跑道,帮助幼儿利用刚学的有关对序数的认识解决新的问题;最后让幼儿操作练习,按幼儿能力不同分成三组,投放难度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巩固对序数的认识。(四)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深奥的序数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小动物运动会的形式,贯穿始终。每当电脑显示小动物参加比赛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同时电脑又以不同的声音来判断幼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优化了教学情境不足之处:

1、生活即课堂,可以将幼儿学到的知识经验应用到幼儿的生活当中,如可增加幼儿排队的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排列的位置。

2、整个活动的信息量不是很饱满,活动时间偏短,可以增加幼儿操作练习的机会,让每个幼儿尝试做各种难度的练习。

3、注意避免活动中的无效提问。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重要,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但是在活动一开始,教师的导入就显得有点走过场,“你们知道什么是运动会吗?”,属于与目标无关的无效提问,没有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集中教育活动时间。

推荐阅读

上一篇:教案(实用十四篇) 下一篇: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