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大班科学教案十四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有弹性的物品在我们的周围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欢玩一些利用弹性的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是他们只是觉得这类玩具好玩并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学原理,而作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适当地对其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操作等来理解物体的弹性。
【活动目标】
1、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难点: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1、刺猬球、羊角球、皮筋、丝袜每人1份。
2、乒乓球、夹子、橡皮泥、手链。
3、石头、海绵、毛衣、弹簧、弹力球、玻璃珠、气球、记录表每组1份。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弹性——请幼儿自选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弹性。
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东西玩一玩,可以压一压,拉一拉,去发现他们共同的秘密。
幼儿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分享:说说你玩了什么?你是怎样玩的?
归纳:像刺猬球,羊角球,丝袜,皮筋这些物品,我们一用力,它们有的会变大,有的会变长,还有的会凹进去一些,我们不用力了,它们又都回到原来的样子,这些物品都有弹性。
二、比较尝试,认识弹性物品和没有弹性的物品。
教师出示夹子,乒乓球,手链,橡皮泥,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注意验证认识有弹性的和没有弹性的物体。
三、分组实验,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讨论说说并记录。
2、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卡。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X”。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们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沙发、席梦思、床垫子……)在我们的活动室里,幼儿园里有哪些弹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弹性物品?(松紧裤带、袜子、皮筋、皮肤……)
五、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
本堂课气氛活跃,孩子兴趣很浓,达到了活动目标,但对于弹性的极限没有阐释清楚,以后备课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4.进行环保宣传的行动。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材料准备
1.《爱护我们的地球》PPT、《水危机》视频。
2.环保宣传签名海报。彩笔若干。
3.供孩子分类的多种"垃圾"。
4."环保小卫士"的爱心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地球美丽的风景。
1、欣赏电动地球仪和地球上美丽风景的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二)继续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变化)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灾难。
3.是什么让地球变成这样的?了解各种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变化。(光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动物被滥杀、垃圾污染、水污染)4.观看关于水污染的视频。
5.污染产生产生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介绍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1.可回收的。
2.厨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龙游戏:为地球治病的方法。
小结:
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需要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让地球的病好得快点。我们还要再去找更多的好办法来帮住地球治病,让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吗?我提议我们的环保小卫士在爱护地球的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让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让他们一起来做环保的卫士吧!
2.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地球教案
活动目标:
1、表现自己对地球家园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环境的情感。
2、在掌握有关地球表面的知识上,尝试用添画的方式表现地球的面貌。
3、合理地运用鲜明的对比色彩进行渲染,注意颜色搭配协调、饱满。
4、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地球表面知识的基础上,尝试用添画的方式表现地球的面貌。
难点:合理运用鲜明的对比色彩,颜色搭配协调、饱满。
活动准备:
教学欣赏VCD《地球是我家》、《幼儿欣赏册》、彩色卡纸、油画棒、黑色水彩笔、教师范画《我们的地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提问:我们住在那个星球上呀?(地球)
2、感受地球的形状和不同地域的环境特点。
播放教学欣赏VCD《地球是我家》引导幼儿欣赏在太空中的和鸟瞰下的地球,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美丽的生物以及人类现代生活的环境等。(提问:地球上都有些什么?不同地方有什么特点?)
3、启发幼儿发现地球的颜色与不同地域的关系。
4、引导幼儿欣赏教学欣赏VCD中的作品《韦雷德里克斯的牧场》感受作品中不规则的分割线和丰富的色彩。(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的线条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画家要用这些颜色?这些色块代表着什么?丰富的色彩给你怎样的感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范画《我们的地球》,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感受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小画家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提问:画中用了哪些颜色?地球的上下两部分用了什么颜色?这样的颜色代表什么含义?)
2、引导幼儿运用对比欣赏的方式感受不同幼儿作品的表现内容和方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教师出示彩色卡纸,启发幼儿思考,你想表现一个怎样的地球,为什么?
4、引导幼儿在画纸中先画一个大小适当的圆形表现地球,在添画表现地球的面貌。
5、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围绕地球的外形运用黑色水彩笔添画出相关的事物。
6、启发幼儿用和谐的颜色表现主体地球和背景。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互相评价,说说同伴画的地球上最美的地方是哪里?
3.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地球生病了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了解环境污染,并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
3.能积极地参与活动。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地球的头饰一个,挂图两张(干净的地球和被污染的地球),风光图四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挂图直接导入:“小朋友们,前些天我们认识了地球,今天我想请你们看一看这些图,想一想地球上哪些地方是美的?”
(二)讨论
“你们去过哪些地方也是很美的?”
请幼儿讲述自己见到美的东西
总结: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大家唯一的家,可是在这么美的地球上,有些地方却因为被一些人不好的做法而遭到破坏,所以地球爷爷就生病了,周末的时候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过地球上哪些地方生病了?能不能告诉我们,你找到了什么?
(三)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请幼儿来说说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
总结:原来汽车排放的废气、破坏绿化等会使地球生病,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地球是怎么说的?
2.出示头饰,
讲述“我是一个生病的地球爷爷,最近几年,我身上的病越来越多了,我的空气中有许多的细菌,使空气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变了颜色,不再是蓝蓝的大海,清洁的河流,我的森林变得光秃秃了,有的树叶也长不出来了,鸟儿没有了自己的家,唉,我真难过呀!”
(四)寻找为地球爷爷治病的方法(出示生病的地球挂图)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地球爷爷的病好起来?
幼儿分两组进行比赛。
“每个人想一种,最好和前面的小朋友说得不一样,你们每说一种,老师就拿掉一块被污染的地球,看哪一组的小朋友为地球爷爷治好的病多。”
(五)总结,自然结束
1.总结
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但是地球上还有好多好多的病,也有好多的治病方法是我们不知道的,请你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让我们大家一起把地球爷爷的病治好,好吗?
2.自然结束。
4.大班科学活动地球生病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愿意与同伴和老师进行积极的交流。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
2.录像带(录有美丽大自然的风景)
3.录音带(地球的自述)
4.被污染和美丽的地球。
活动过程
(一)观赏美丽的家园
1.师:前些天,我们小朋友已经一起讨论过关于地球和人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地球上美丽风景的电视片。
2.你们刚才看了电视: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你们去过那些地方,也感受到地球的是很美的?
师: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家,可是在这么美的地球的有些地方,却被我们有些人不适当做法而遭到了破坏,所以,地球和人一样,也会生病,前几天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过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能不能介绍给大家听听?
(二)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请个别幼儿说说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
2.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并分散贴图片,自由交流。
过渡:原来汽车排放废气、破坏绿化等会使地球生病,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听地球是怎样说的?
3.听录音:我是一个生病的地球,最近几年,我身上的病越来越多了,我的空气中有许多细菌,使空气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变了颜色,不再是蓝蓝的大海,清洁的河流,我的森林变得光秃秃了,有的树叶也长不出来了,鸟儿没有了自己的家,唉,我真难过呀!
(三)接龙游戏:寻找为地球治病的方法(出示生病的地球)
师:我们有什么办法让地球的病好起来呢?
幼儿分两组竞赛,说出一个方法,教师拿掉一块被污染的地球,露出美丽的地球。
(四)小结:
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但是地球还有许多病,还有很多治病的办法大家不知道,请你们回去再看看新闻、报纸或问问爸爸妈妈,让大家把地球的病一治好,好吗?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的利用图片,让幼儿去看、去想、去说,他们说到环境污染对我们人类的危害讲了很多我出乎意料的事,比如有一个小朋友说:“我们都住在地球上,不保护好它,我们都会没命的。”……
在如何保护环境的问题上,很多小朋友都能想出很多的方法,有的甚至超越现实说要发明一些东西来保护地球。
5.大班科学教案:地球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地球的故事
活动目的:
1、了解地球的大致概况,知道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认识七大洲。
2、知道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知道七大洲各代表国家。
3、培养幼儿探索问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开学的第一节科学活动是认识中国国旗,由于假期里,孩子们在家观看了雅典奥运会,看到了许多升中国国旗和外国国旗的场面,很显然仅仅了解中国的国旗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和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开始收集各国国旗的图案,有的小朋友家里买了世界地图,有的买了插国旗的玩具,有的在书店找到了《世界国旗地图册》,还有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下载了许多彩色的国旗,通过收集国旗,孩子渐渐对国家、对七大洲、对地球的概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这样一节关于地球的活动产生了,通过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国旗→国家→七大洲→陆地(海洋)→地球这样一种从属关系。
教学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世界上一些常见的国旗、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
(二)物质材料准备:
1、环境准备:主题墙面:《世界各国国旗》;幼儿绘画涂色作品《各国国旗》;教室里悬挂各国国旗卡片。
2、材料准备:立体世界地图; T课件《地球板块变化图》;自制橡皮泥(面粉、油、水)若干;盘子;水;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小国旗插件。
教学过程:
(一)、运用中国国旗引出话题:
1、这是什么?你们还见过哪些国旗?在哪里见到的?
2、为什么这些地方要挂国旗?是什么意思?(国旗代表国家)
3、你们还知道哪些国家?
4、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呢?
(二)、了解地球的概况。
1、出示立体世界地图,幼儿观察并说出,地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2、尝试说出这些陆地的名称。(七大洲)
(三)、认识七大洲,知道七大洲与代表国家的关系(从属关系)。
1、演示T课件《地球板块变化图》,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幼儿理解七大洲与地球的关系。(七大洲从属于陆地,陆地从属于地球)。
故事梗概:地球有七个孩子,其中欧洲和亚洲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大家亲密地住在一起,有一天,七个孩子决定分家,欧洲和亚洲首先分开,然后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南极洲。然后这些洲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国家,但是因为南极洲太冷,所以没有国家。
2、看后提问:地球有几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各是什么?这些洲有没有自己的孩子?尝试说说这些洲有那些孩子?
(四)、启发幼儿运用自制橡皮泥和水制作地球的七个孩子和海洋,并将小国旗插件放入正确的洲
延伸活动:了解陆地的概况(高山、湖泊等)和海洋的概况(海岛、火山等),尝试用橡皮泥表示。
课后反思:
此次活动教师敢于尝试和创新,活动设计层次强、内容新。但由于时间仓促、幼儿年龄特点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如下缺陷:
一:关于国家和七大洲的关系太难,幼儿无法理解和掌握,以至于将这两个概念混淆。
二:用水、油、盐和面粉制作的橡皮泥太湿、粘手不易操作。
三:T制作的太死板,不够生动,应进行修改,加上声音效果。
6.大班科学神奇的地球引力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操作材料: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辅助材料:
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教学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
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
7、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
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通过游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使科学活动顺利地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为“教”而教,只是幼儿的“学”而教,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一个下雨的清晨,手工区的报纸被雨淋湿了,老师不得已取消了当天的折纸活动,此举引发了孩子们的议论。梓扬说:“当我不小心弄湿了哥哥新买的图书时,哥哥急得跳起来。”可可说:“弄翻的茶水打湿了妹妹的衣袖时,妹妹冷得哭了。”帆帆说:“我和爸爸坐公交车,司机一个急刹车,爸爸的饮料打湿了手中的报纸,爸爸就没法看报了。”原来,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意外,给人们带来了小小的不便。那么,有什么快速、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鼓励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湿报纸怎样变干”这个事件为契机,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湿报纸变干”的系列小实验,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将湿报纸变干,初步了解“水遇热变成水蒸气”的特性。
2.能在观察的基础上,较为灵活地运用语言、图表展示使湿报纸变干的过程和结果,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3.关注身边的事物特征,乐于动手动脑并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1)幼儿已有填写“实验记录表”的经验;(2)在实验区域中投放过常见的操作工具,幼儿已认识工具名称及其基本使用方法。
2.材料准备:(1)湿报纸、吹风机、海绵、毛巾、台灯、取暖器等操作材料并分类摆放;(2)“‘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若干(其中有一张教师用表挂在黑板上,其余的幼儿用表放在操作桌上),每张操作桌上有小盘子一个,内装记号笔和画着操作工具的图卡,长线插座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调动幼儿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参与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导入语:“今天早晨,刘老师的《晨报》被洒出的牛奶溅湿了,没法看,只好又买了一份。小朋友们见过类似的事情吗?”
(1)鼓励幼儿调动相关的生活经验,大胆与同伴交谈并自由发言。
(师小结:“原来,类似报纸被打湿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常见,而且给人们带来了不便。”)
(2)出示“湿报纸”和一些画着实验工具的图卡,以问题激发幼儿动手实验的兴趣。
师:“想想看,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使湿的报纸变干呢?”
①幼儿两人为一组,分组讨论。
②幼儿以组为单位,依次选派代表说出自己猜想的方法,其他组员作补充。
(实录1:幼儿纷纷猜想如何使湿报纸变干的方法,并积极发言。伟伟说:“我用电吹风,因为它吹干了妈妈的湿头发。”琪琪说:“我用海绵,因为海绵吸干了我画画时的颜料水。”亮亮说:“我用微波炉,因为馒头在微波炉里加热时变干了。”还有幼儿说用台灯照、太阳晒等方法)。
(3)老师及时用“粘贴图卡”形式记录在示范用的“‘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上,并提议通过实验对这些猜想进行验证。
2.展开实验,合作寻找使湿报纸变干的方法
(1)指导语:“怎样使湿报纸变干呢?大家刚才想到了利用许多工具。你们看,老师在实验区域准备了吹风机、海绵、毛巾、台灯、取暖器等工具,你们可以选择自己猜想的其中一个工具,和小组内的伙伴共同进行实验验证,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2)教师指导幼儿协调好计划实验。
①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与组内同伴共同选定要做的实验1~2个。实验前要有明确的过程中实验员要相互合作,如选用吹风机的小组,可以让一个幼儿拿吹风机,另一个幼儿双手拎着湿报纸上端的两个角配合实验。
②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小组观察记录员要在一旁认真观察湿报纸的变化,在实验方法栏粘贴上相应的实验工具图卡。
③实验结束后,小组观察记录员要如实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下实验成果。然后,组员共同查看记录表并交流分享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3)各小组成员领取湿报纸,到实验区域开始实验(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
(4)实验中教师指导的重点包括四个方面:
①提醒幼儿严格按照自定的实验计划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实验员、观察记录员要相互合作并注意用电安全。
②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拿取湿报纸,避免撕破;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如安排实验顺序等。
③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实验记录表、记录笔等不能随处乱扔;变干的报纸要悬挂在指定的墙角;等等。
④建议幼儿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如选择太阳晒的幼儿发现湿报纸能变干但速度太慢,教师可以启发他们在等待湿报纸变干的过程中,选择其他工具进行实验。
(5)结束实验,小组填写“‘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
3.成果展示。经验迁移
(1)相互交流,鼓励幼儿跟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实验后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快乐。
(实录2:选择使用吹风机的幼儿,说湿报纸如果离吹风机太近了就容易被吹破,太远了又没有风,只有在适当的距离内吹湿报纸,才能使它又快又好地变干;选择使用干毛巾的幼儿,发现用力擦,湿报纸就变皱了,而平铺在干毛巾上吸干水分反而效果又快又好;选择太阳晒的幼儿发现湿报纸能变干但太慢了,于是同时进行其他实验;小观察记录员则说自己来回观察记录,非常忙。)
(2)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情感体验,并及时将幼儿的实验成果汇总到示范用的“‘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上。
(3)经验迁移:“如何利用今天的实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类似报纸打湿的事情,如衣服打湿了、图书打湿了等事情。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呢?”
①启发幼儿调动生活经验和“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想象力,大胆讲述,教师对于一些有创意的想法给予肯定。
②归纳幼儿的讲述情况,进一步鼓励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1.选材契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征。活动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报纸打湿后怎样快速变干”入手,有效调动了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2.为幼儿提供了操作、试验的机会。记录表上“粘贴的实验工具图卡”,巧妙地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自己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解决了身边发生的事件,有效地萌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同时,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实验操作,探索“湿报纸怎样变干”并在图表上完成了记录任务,由此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学会用简单的比较、推理等方法去探索事物。
3.活动注重在科学领域中整合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尤其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让幼儿在获取成功喜悦的同时,既增强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也发展了合作等多种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激发幼儿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通过观察、实验,让幼儿知道纸的特性及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纸。
3、通过设计、布置教室,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加深对纸的认识。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造纸术的复杂过程及演变。
活动准备
1、各种类型纸张(白纸,报纸等)2、纸制品(纸杯,装饰画等)3、蔡伦画像4、视频(造纸术过程) 5、剪刀,水,胶水等。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观察、实验,了解纸的特性及用途。
1、 观察纸制品,让幼儿边看边议。
2、 提问:
①刚才小朋友看到这些玩具、书本、画、纸盒等,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纸有哪些特点?
(小结:纸很轻,易吸水,易损坏,易燃烧;纸可以折叠、揉皱、簛碎,因此使用纸制品时要仔细)
②纸有什么用?你用过哪些纸?
(小结:纸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蜡光纸、皱纹纸、图画纸、宣纸、书写纸等等。纸的用处很大,写字、画画、包装等需要纸,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都 离不开经纸)
基本环节:
一、纸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有纸的呢?(让幼儿议论一会儿后老师告诉小朋友)
二、比较谈话,了解纸的一些简单演变过程。
师:现在我们有了纸,在纸上写字,用纸印刷书本,可是很久以前,还没有发明纸的时候,古代人把字写哪里呢?(让幼儿议一议,然后逐出龟壳、竹简、布)
1、 介绍龟壳。我们的祖先为了记事,就把字刻在动物的骨头或者外壳上。但是。这样方便吗?为什么?
(让幼儿用手摸摸龟壳,知道骨头和龟壳很硬,要用刀刻,不方便)
2、 介绍竹简。后来古代的人想办法,把字写在竹片上,然后用绳子把竹片一片片连接起来,变成一本书。(出示一本书,让幼儿用手 掂一掂竹简和书,让幼儿比一比)哪种书好?好在哪里?
3、 介绍布。后来古代人又动脑筋,把字写在布上。布与甲骨、竹简比较,哪种好?好在哪里?布跟纸比,哪种更好?为什么?
比较龟壳、竹简、布当书写品的优缺点,让幼儿知道中国古代人勤劳聪明,想出的办法 一个比一个好。
三、 介绍蔡伦及造纸术。
(出示蔡伦画像)蔡伦是古代的一位科学家,他就是纸的发明者。教师通过故事的形式向幼儿介绍蔡伦发明造纸术的经过。重点介绍蔡伦如何动脑筋,想办法,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纸的艰辛地过程。
向幼儿播放视频,让幼儿有直观的感受。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中国就有了纸。当时外国人还不知道怎样造纸,他们还只能在羊皮、树叶上写字。后来,我们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到朝鲜、越南。日本等许多国家。所以,中国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过去,我们是用手工造纸,现在用机器造纸,科学 家又不断创造发明,造纸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还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纸。(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品种的纸,让幼儿说出其称)
结束环节:小小设计师。
1、 讨论:听了蔡伦造纸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是科学家,你准备发明什么样的纸?(启发幼从用途、特点上去思考)
2、 自制纸制品
供给幼儿各种各样的纸及其它辅助材料,请小朋友或剪或折,或画、剪结合,制作一件纸制品。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做得和别人一样。
最后把做好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里,互相观赏。
3、请幼儿回家后搜集各种纸、纸盒、年历等,与父母一起设计制作纸制品,放在家里或送幼儿供人观赏。
教学反思
要 这堂课幼儿很感兴趣,这一中国古代的文明发现并不能够让孩子们全部接受,这确实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孩子们非常愿意去了解各种纸张,在做手工的时候愿意去使用它,知道各种纸的特性。初步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课后应该有更多的延伸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激发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与动物有关。
2在配对的活动中,找到动物与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的对应关系。
3能利用动物本领的认识进行大胆想象,设计自己的“新发明”。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幼儿提前搜集动物的本领知识。
2课件。
3图片卡。
4幼儿学习资源3、彩笔。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想飞的小象》,请小朋友边看故事边听故事,一会儿老师有问题要提问小朋友哟 (播放故事视频)。
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什么本领?(幼儿回答)
师:看来,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只是各种动物的本领不同。
二、 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的特殊本领
1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还有哪些小动物有哪些本领。(放课件图片)蝙蝠在夜间自由飞翔;袋鼠妈妈带着小袋鼠跳;枯叶蝶隐藏在树枝上;鸟儿在空中飞翔;小鸭在水中游泳;蜘蛛在织网;壁虎吸在墙壁上;蜜蜂在吸花蜜。小动物们的本领可真多。
2师:小朋友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本领?昨天老师让小朋友回家搜集动物的本领,你搜集到什么动物有什么本领,现在请小朋友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动物的本领。(分组交流)
3请幼儿单独回答。
信鸽会送信;青蛙会跳;变色龙会变色;松鼠的尾巴可以当伞;公鸡会打鸣;黄牛会耕地;萤火虫会发光;鲸会喷水;孔雀会开屏;狗会汪汪叫;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出来;北极熊不怕冷;竹节虫可以藏在树枝上;骆驼可以储存食物;鸬鹚会捉鱼;乌贼会喷墨汁;狐狸会放臭屁等。
老师小结:小动物们的本领可真多,有的动物有保护色,有的动物有再生的本领,不同的动物有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他们真是太棒了。
三、 说说动物本领与人们的发明创造
1师:小朋友,你了解了这些动物的本领以后,想到了什么?
(1)播放鱼游泳视频。
视频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鱼的身体内有鱼鳔,内部可以储存空气,鱼正是利用空气在水中的浮力使自己上下移动,于是人们受小鱼游的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出示青蛙图片。
看到青蛙游泳你想到了什么?(蛙泳)出示蛙泳图片。
(3)出示孔雀开屏图片。
看到孔雀开屏你又想到了什么?(孔雀舞)出示孔雀舞图片
看到孔雀开屏,人们发明了孔雀舞。
2。幼儿操作练习
师:小朋友,除了刚才看到的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发明也是受到动物特殊本领的启示而发明的。那我们还从动物身上学到什么本领,发明了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小朋友来帮他们配配对吧!(播放轻音乐)
你是怎么配对的,为什么?
小结:受到……的启发,我们发明了……;看到……,我们发明了……。
四、大胆设计自己的新发明
师: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动物,动物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让我们人类过得更好、更快乐!如果请你来做个发明家的话,你会学哪种动物的本领发明什么样的东西呢?请小朋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认真想一想,把它画下来。
五、结束。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有自己的创意,让我们到美工区中继续我们的“发明创造”吧。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发现不同的保温材料保温时间的不同,有继续探索的欲望。
2、学会使用温度计,初步掌握看刻度的方法。
活动准备:
塑料瓶、冰块、各种保温材料、温度计、黑板。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1)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要使冰块在较长的时间里都不融化,有什么办法?”
(2)幼儿运用原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试验中进行尝试:
(1)认识各种保温用品,引起幼儿实验的欲望:“在那么多的材料中,你认为哪种材料的保温时间最长?”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选材料进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保温时间与保温材料的关系。
3、出示温度计,介绍温度计上的刻度表示的意思及使用的方法:
(1)幼儿用温度计对水温进行测量。
(2)幼儿看刻度,介绍结果。
(3)将幼儿所说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得出结论。
4、引导幼儿再次实验的兴趣:
师:“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哪些材料的保温时间长,哪些材料的保温时间短。那么,每种材料的保温时间究竟有多长?在区域活动的时候,你们还可以去试一试。”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钟面的构成,欣赏不同的钟表。
2.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钟表一个。
2.请幼儿每人自带一个钟表,每人带一种玩具或图书。
3.玻璃珠、数学题、圆形、皮球、彩笔、统计表。
活动过程:
1.做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引起兴趣。
2.出示实物,欣赏钟表,等待一分钟。
师出示大时钟:小朋友看这是什么?(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有分针、时针、秒针,最长的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最细的针叫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格,就叫一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幼儿欣赏各式钟表,等待一分钟。
(1)请幼儿欣赏带来的钟表,说一说相通和不同的`地方。
(2)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计时,感受一分钟有多长,可伸展双手表示一分钟的长短。
(3)请幼儿说一说,一分钟能做什么事情。
3.自由一分钟。
师:现在我给小朋友一分钟,你们可以自由的玩。
师:刚才一分钟时间你做了什么事?感觉怎么样?
4.快乐一分钟。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材料,每种材料操作一分钟。
第一种是夹珠子。
第二种是圆形涂色。
第三种是做计算题。
第四种是拍皮球。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教师计时,每次变换不同信号。
第一次无信号,第二次顺数60,第三次用铃鼓配合。
每次活动结束幼儿迅速记录相应数量。
活动反思:
活动主要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材进行电珠发亮实验,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电材料;第二环节是通过利用电池数量进行电珠发亮实验,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得出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关系的正确结论。
活动开始以引起幼儿探索的欲望为切入点,我注重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去发现。激发幼儿思维的热情,产生想学、爱学的欲望,辅以我的简评、奖励,使孩子们增加了自信心。
当孩子们认识了电池的正、负极符号后,我又对孩子们说“刚才我们知道了电池有正负极,那怎样才能用两节电池让小灯泡变亮呢?”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要动手操作,我便把机会让给孩子自己动手探索,通过操作,幼儿都知道把正负极相连,接上电池,使电路接通,小灯泡就亮了。看到孩子们都连接对了,我又用激励的口吻对他们说“你们能用两节电池接上电线,让小灯泡亮起吗?”
通过孩子的独立探索、亲自尝试,在解决问题、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能自己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中,教师不是主宰安排者,而是一旁的鼓励者、引导者,允许孩子失败与尝试,突现个性化探索。面对教师提供的丰富的尝试材料,孩子们大胆的使用,利用其特征去尝试,在尝试中得到成功,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从而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并能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蔬菜的形态、色彩、利用切、接、拼等方法,制作自我喜爱的物品,能大胆地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一段话。
2、培养幼儿的注意、观察、想象、创作本事和幼儿动脑、动手又动口的学习习惯。
3、启迪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奇妙的蔬菜造型
2、准备丰富的、形态各异的新鲜蔬菜。
3、塑料刀、垫板、橡皮泥、牙签、彩色纸、剪刀等。
幼儿园课件ppt课件《奇妙的蔬菜造型》
“菜花”能变成“小绵羊”吗
教学过程
一、欣赏:奇妙的蔬菜造型
在欣赏中,让幼儿观察的蔬菜品种。
经过观察后大家讨论,激发大家的制作热情。
二、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创作兴趣。
1.教师:教师给你们准备了这么多长像不一样的蔬菜,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
用一棵菜和一棵菜拼在一齐做什么
把一棵菜切割后可制作成什么作品
2.教师逐一出示蔬菜,引导观察,产生灵感,进行创作。
三、操作活动
1、幼儿使用蓝子中的自然材料,辅助材料和制作工具,充分发挥想象,制作自我喜爱的物品。
2、启发幼儿制作:
小狗、小猫、帆船、男孩、女孩、火箭、汽车等蔬菜娃娃、蔬菜动物、蔬菜玩具。
可用红皮萝卜有叶茎的一头制作帽子或头和头发,利用蔬菜藕的横切面作花衣裳的装饰花纹等等。
四、展示作品并讲述。
将幼儿作品用投影仪放映出来,供大家欣赏。引导幼儿根据自我制作的作品,
同伴的作品与同伴的多个作品组合讲述一段话或故事。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放回到自然角中,供幼儿继续相互欣赏、观察。在游戏中可进行进一步的修饰。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教学意图:
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把吃剩的蟹壳带来,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螃蟹》。为幼儿提供进距离接触螃蟹的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
3、勇敢探索,积累生活经验。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使幼儿掌握一些螃蟹生活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每人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教学过程:
1、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今天我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师:玩得快乐吗?(快乐)
师: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7、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以蟹螯为切入点,以蟹螯的功能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尽情的观察与交流,让他们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适时的点拨引导,这样才能激起孩子持续的探究欲望,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
教学点评:
整个活动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小百科: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服。
2、尝试用多种方式记录天气,能用连贯的语言播报天气。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提前观看电视中的天气预报,丰富有关天气预报的经验。
2、本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图片,天气符号图片、背景音乐:教师教 学资源。
3、纸、笔每人一份。
4、《我是天气预报员》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联系幼儿生活,组织谈话活动,了解天气预报中的主要信息。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今天穿的是什么衣服,为什么要这样穿,引出天气预报。
(2)请幼儿说一说从哪里能预先知道天气。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电脑、手机、报纸、和听广播等方法预先知道天气。
(3)出示本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和天气预报中的主要信息。
根据需要可设计以下提问:如济南表示什么?10月15日表示什么?晴表示什么?12—24表示什么?北风3—4级表示什么?
小结:天气预报主要告诉人们的信息有城市、日期、天气、温度、风力、方向等。
2、认识天气符号,了解其代表的天气情况。
3、了解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1)请幼儿回忆一下平时在家里还有谁关注天气预报,并说说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关注天气预报。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根据天气变化做准备,如增减衣物或准备雨具,天气预报给我们带来那些帮助。
(3)出示冬暖式大棚,司机、游客等图片,知道更多的人们在关注天气预报,进一步感知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可以提醒我们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也可以根据天气的情况决定是否出行,还可以提前知道一些恶劣天气,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4、请幼儿设计天气预报表,尝试用多种方式记录天气。
提醒幼儿用数字、符号表示各种天气情况。
5、游戏:看天气做动作。
教师随机出示天气符号图片,幼儿作相应动作。如出示晴天,幼儿做出跑步跳绳等动作:出示雨天,幼儿做出打伞的动作。
活动延伸:
1、 为幼儿提供气温统计表,请幼儿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一周的天气记录。
2、 每天利用生活环节,组织幼儿开展“我是天气预报员“的活动,请幼儿在背景音乐中播报当天的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
2、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启动幼儿主动探究问 题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机广告的报纸、关于手机资料的书籍、记录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嘉兴手机城群众抢购手机的画面
2、多媒体出示一群人在车上、家里谈论关于手机的话题
3、投影出示关于手机广告的报纸
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一些录象、投影都与什么有关?你对手机熟悉吗? 你对手机又知道些什么?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让幼儿畅所欲言。把对手机的一些了解由教师汇总(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动主题,布置任务
1、师:小朋友,刚才大家都说到你对手机的一些了解,但关于手机的知识还有很多,例如:发展史、机型、品种、使用注意点等等,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手机的问题。
2、发放填写关于幼儿想了解手机的'哪些知识的表格
3、集体汇总,确立研究小组预设成立四个小组。
4、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合作伙伴——进行问题的解决
5、展示幼儿活动的成果
三、教师总结:本次幼儿活动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 篇12
一、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主题游戏活动是超市游戏,根据这个超市游戏设计了让孩子利用观看情景表演学习编应用题,有助于发展幼儿对生活中简单的数量关系的理解,让孩子学习多用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的与同伴交流,让孩子知道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理解减法应用题中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3、引导幼儿回顾生活情景,仿编:"求剩下"的减法应用题。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超市环境,熟悉10以内的分解。
2、游戏经验:会玩"马兰开花"
3、环境准备:超市场景(内有5个陀螺,7个桔子,5个苹果),情景表演,笔,图片。
四、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马兰开花
2、集体活动
(1)请幼儿一起说一说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分别有几样?
(2)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陀螺,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2个陀螺。售货员给他2个陀螺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3)教师提问:超市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要把超市发生的这件事情编成一道减法应用题。
听教师完整示范讲述"减法应用题"
(4)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7个桔子,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4个桔子。售货员给他4个桔子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5)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
(7)。观看情景表演: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苹果,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3苹果。售货员给他3个苹果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8)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买苹果的事情,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小结:孩子们,我们发现在三道应用题中每次都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只要我们应用题里问还剩几个,那这个题就是减法应用题。
(9)请幼儿讲述算式中哪个是总数?哪个是部分数?理解算式与应用题的对应关系。
五、探索发现
1、课件游戏(幼儿用书P11,请幼儿看图,理解题意,仿编应用题,照着写减法算式。)
2、请幼儿根据图意编应用题。
3、请幼儿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六、延伸活动
在活动区摆放一些减法算式卡,让幼儿自由进行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使幼儿发现肥皂的外形特处和用途。
2.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各种感官司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3.通过吹泡泡活动,增添幼儿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形状、颜色、气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药皂、婴儿皂每组一份。
2.脏手绢若干,脸盆四只。
3.吹泡泡玩具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尝试一:引导幼儿观察肥皂的外部特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1.请小朋友试着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筐中的肥皂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
2.幼儿动手尝试,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司进行尝试。
3.请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大家。
4.师生共同部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味道。
(二)尝试二:洗手间
1.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师提问:手绢脏了,你们能把它变干净吗?
2.幼儿尝试洗手绢,教师个别指导,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洗的过程中手绢和水的变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讨论:肥皂的用途。
4.总结。
(三)尝试三:游戏“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儿动手尝试,引导并鼓励幼儿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欢乐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剪刀剪硬质物品,学习用废旧乒乓球制作旋转的小花。
2、通过探究小花旋转,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3、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废旧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每桌一份。
2、录音机,欢快音乐。
3、幻灯片。
4、魔袋一个,不同材质的小花。
【活动过程】
一、"变小花",导入活动。
教师扮魔术师,从魔袋中变出出不同材质的小花,导入活动。
二、幼儿制作旋转的小花并探究旋转的奥秘。
1、幼儿闯第一关"观察关"。
播放幻灯片1,幼儿在观察乒乓球小花外形的基础上说一说其制作方法。
(1)这些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谁能说一说是怎样做成的?
(2)师生小结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强调剪刀剪硬物的技巧。
2、幼儿闯第二关"动手关"。
播放幻灯片2,
(1)幼儿动手制作小花,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自由探索:请你试一试,如何让你的小花转起来。
3、幼儿闯第三关"探索关".
播放幻灯3,借助学具让小花旋转起来。
(1)提供泥工板、清水,让幼儿再次尝试。
(2)小结幼儿操作,肯定幼儿的探究。
4、幼儿闯第四关"揭秘关"。
播放幻灯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作用。
(1)幼儿讨论:小花为什么一直转,不容易掉下来。
(2)师生小结:必须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来,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倾斜度决定小花的旋转速度。
5、游戏"看谁转的快",幼儿亲自尝试如何让小花转的更快。
师:现在我们来比赛,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的小花转的又快又稳,不会掉下来。
三、联系生活,感受旋转的快乐。
1、幼儿寻找生活中旋转的物品。
2、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小花,感受旋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