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实用10篇

2024-06-28 10:29:08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 篇1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函数的简单性质》的内容,该节中内容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最值、函数的奇偶性。总课时安排为3课时,《函数的单调性》是本节中的第一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众多性质中的重要性质之一,函数的单调性一节中的知识是今后研究具体函数的单调性理论基础;在解决函数值域、定义域、不等式、比较两数大小等具体问题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历年的高考中对函数的单调性考查每年都有涉及;同时在这一节中利用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形结合思想将贯穿于我们整个高中数学教学。

按现行教材结构体系,该内容安排在学习了函数的现代定义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之后,了解了在生活实践中函数关系的普遍性,另外学生已在初中学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初等函数。

在学生现有认知结构中能根据函数的图象观察出“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等变化趋势,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本节课是以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为主线,它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具体函数的单调性一个难点,也是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深层理解,且在“作差、变形、定号”过程学生不易掌握。

学生刚刚接触这种证明方法,给出一定的步骤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也可以对学生掌握证明方法、形成证明思路有所帮助。另外,这也是以后要学习的不等式证明的比较法的基本思路,现在提出来对今后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现,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学习者掌握的程度。只有了解学习者原来具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的准备状态,学习风格,情感态度等,我们才能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安排合适的教学活动与评价标准。

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习主体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特点。

我所教授的班级的学生具体学情

具体到我们班级学生而言有以下特点:学生多才多艺,个性张扬,但学科成绩不很理想,参差不齐;经受不住挫折,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安慰,否则就不能坚持不懈的学习;学习习惯不好,小动作较多,学习时注意力抗干扰能力不强,易被外界因素所影响,需要不断的引导;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弱,畏难情绪严重,探索精神不足。只有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学风严谨,思维缜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判断并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与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通过“数与形”之间的转换,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通过探究活动,明白考虑问题要细致、缜密,说理要严密、明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为了突出重点,使学生理解该概念,整个过程分为:

作图象并观察图象→讨论: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在这种变化趋势下,x与函数值y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你能从量的角度出一个缜密的,完善的定义来吗?

每个步骤都是在教师的参与下与引导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反省,探索,直到完善结论,最终达到一个严密,简洁的定义。

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推证:

突破该难点的:通过对照、分析定义,引导学生,概括出证明方法及步骤:“取量定大小,作差定符号,判断得结论”,并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性与严谨性。

四、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强调教师只是小组中的普通一员,起到一个引导者,管理者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品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我采用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 篇2

【学习引导】

一、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练习止。

2.回答问题:

(1)课本内容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层次间的联系是什么?

(3)对数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4)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有什么关系?

3.完成练习。

4.小结。

二、方法指导

1.在学习对数函数时,同学们应从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

2.本节课的主线是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所有的问题都应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同学们在学习时应该把两个函数进行类比,通过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由已知函数研究未知函数的性质。

【思考引导】

一、提问题

1.对数函数的自变量和函数分别在指数函数中是什么?

2.两个函数如果互为反函数,则他们的值域,定义域有什么关系?

3.是否所有的函数都有反函数?试举例说明。

二、变题目

1.试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2);(3);(4)。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3)。

3.已知则=;的定义域为。

【总结引导】

1.对数函数的有关概念。

(1)把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叫做对数函数的底数。

(2)以10为底数的对数函数为常用对数函数。

(3)以无理数为底数的对数函数为自然对数函数。

2.反函数的概念。

在指数函数中,是自变量,是的函数,其定义域是,值域是;在对数函数中,是自变量,是的函数,其定义域是,值域是,像这样的两个函数叫做互为反函数。

3.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定义域的求法:

4.举例说明如何求反函数。

【拓展引导】

一、课外作业:习题3-5A组1,2,3,B组1,

二、课外思考:

1.求定义域:

2.求使函数的函数值恒为负值的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 篇3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ktan。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0,90时,k0;当90,180时,k0;当90时,k不存在。

yy1(x1x2)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2x2x1注意下面四点:(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yy1k(xx1)直线斜率k,且过点x1,y1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ykxb,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④截矩式:

yy1y2y1xayxx1x2x1(x1x2,y1y2)直线两点x1,y1,x2,y2

1b其中直线l与x轴交于点(a,0),与y轴交于点(0,b),即l与x轴、y轴的截距分别为a,b。

⑤一般式:AxByC0(A,B不全为0)

1各式的适用范围○2特殊的方程如:注意:○

平行于x轴的直线:yb(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xa(a为常数);(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A0xB0yC00(A0,B0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

A0xB0yC0(C为常数)

(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斜率为k的直线系:yy0kxx0,直线过定点x0,y0;

()过两条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其中直线l2不在直线系中。A1xB1yC1A2xB2yC20(为参数)(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l1:yk1xb1,l2:yk2xb2时,l1//l2k1k2,b1b2;l1l2k1k21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7)两条直线的交点

l1:A1xB1yC10l2:A2xB2yC20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A1xB1yC10的一组解。

A2xB2yC20方程组无解l1//l2;方程组有无数解l1与l2重合(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A(x1,y1),B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x2,y2)则|AB|(x2x1)2(y2y1)2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Px0,y0到直线l1:AxByC0的距离d(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Ax0By0CAB22

二、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

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xaybr2,圆心a,b,半径为r;

22(2)一般方程x2y2DxEyF0当DE2224F0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22D2,1E,半径为r22D2E24F

当DE4F0时,表示一个点;当DE4F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

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基本上由下列两种方法判断:

(1)设直线l:AxByC0,圆C:xa2yb2r2,圆心Ca,b到l的距离为

dAaBbCAB222,则有drl与C相离;drl与C相切;drl与C相交

22(2)设直线l:AxByC0,圆C:xaybr2,先将方程联立消元,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之后,令其中的判别式为,则有

0l与C相离;0l与C相切;0l与C相交

2注:如果圆心的位置在原点,可使用公式xx0yy0r去解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其中x0,y0表示切点坐标,r表示半径。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22

①圆x2+y2=r,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x0yy0r(课本命题).

2222

②圆(x-a)+(y-b)=r,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课本命题的推广).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设圆C1:xa12yb12r2,C2:xa22yb22R2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当dRr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dRr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RrdRr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含;当d0时,为同心圆。

三、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

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ABCDE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

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PABCDE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

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PABCDE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

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l为母线)

"

S直棱柱侧面积S正棱台侧面积12chS圆柱侧2rhS正棱锥侧面积(c1c2)h"S圆台侧面积(rR)l

12ch"S圆锥侧面积rl

S圆柱表2rrlS圆锥表rrlS圆台表r2rlRlR2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V柱ShV圆柱ShV台13(S""21rhV锥ShV圆锥1r2h

33SSS)hV圆台13(S"SSS)h"13(rrRR)h

22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球4、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

43R3;S

球面=4R2

(1)平面

①平面的概念:A.描述性说明;B.平面是无限伸展的;

②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表示,如平面α(通常写在一个锐角内);

也可以用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BC。

③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在平面内,记作A;点A不在平面内,记作A点与直线的关系:点A的直线l上,记作:A∈l;点A在直线l外,记作Al;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l在平面α内,记作lα;直线l不在平面α内,记作lα。(2)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即直线在平面内,或者平面经过直线)

应用:检验桌面是否平;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Al,Bl,A,Bl(3)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2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4)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PABABl,Pl公理3的作用:

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5)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6)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②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④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则把直线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说明:(1)判定空间直线是异面直线方法:①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②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2)在异面直线所成角定义中,空间一点O是任取的,而和点O的位置无关。②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a∩α=Aa∥α

(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

5、空间中的平行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7、空间中的垂直问题

(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9、空间角问题

(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0。

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a,b,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0。②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90。③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

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7、空间直角坐标系

(1)定义:如图,OBCDD,A,B,C,是单位正方体.以A为原点,分别以OD,OA,,OB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x轴.y轴.z轴。这时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1)O叫做坐标原点2)x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3)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面。

(2)右手表示法:令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相互垂直时,可能形成的位置。大拇指指向为x轴正方向,食指指向为y轴正向,中指指向则为z轴正向,这样也可以决定三轴间的相位置。

(3)任意点坐标表示: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y,z)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y,z)(x叫做点M的横坐标,y叫做点M的纵坐标,z叫做点M的竖坐标)

(4)空间两点距离坐标公式:d(x2x1)2(y2y1)2(z2z1)2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 篇4

一、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1、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平行、相交、异面;

直线与平面-平行、相交、直线属于该平面(线在面内,最易忽视);

平面与平面-平行、相交。

3、异面直线:

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B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判定);

所成的角范围(0,90】度(平移法,作平行线相交得到夹角或其补角);

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则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反证);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把异面问题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

二、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1、直线与平面平行(核心)

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判定: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平行于此平面(由线线平行得出)

性质: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则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

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判定: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3、常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已知直线作一平面找其交线

三、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直线与平面垂直

定义: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判定: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性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0,90】度,平面内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说成的锐角,特别规定垂直90度,在平面内或者平行0度

2、平面与平面垂直

定义: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

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性质: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教法分析。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全国统一鞋号中成年女鞋的各种尺码(表示鞋底长,单位是cm)分别是21,22,23,24,25。

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38,40,42,44,46,48,50,52,54,56。

3、某长跑运动员7天里每天的训练量(单位:m)是: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二) 新课探究。

1、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

(1)“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2)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3)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2、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若等差数列{an }的首项是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d 即: = +d;– =d 即: = +d = +2d;– =d 即: = +d = +3d……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n—1)d

此时指出: 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d;– =d;– =d……– =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 = (n—1) d即 = +(n—1) d

当n=1时,上面等式两边均为 ,即等式也是成立的,这表明当n∈ 时上面公式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 }的通项公式。

接着举例说明:若一个等差数列{ }的首项是1,公差是2,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1+(n—1)×2 , 即 =2n—1 以此来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运用

(三)应用举例。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1和例2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 、d、n、 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 :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第二问实际上是求正整数解的问题,而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 =10, =31,求首项 与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础上将例2当作练习作为对通项公式的巩固。

例3:

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四)反馈练习。

1、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若数列{ } 是等差数列,若 = k ,(k为常数)试证明:数列{ }是等差数列。

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学习如何用定义证明数列问题同时强化了等差数列的概念。

(五)归纳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n—1) d会知三求一

(六) 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P114 习题3。2第2,6 题。

2、选做题:已知等差数列{ }的首项 = —24,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目的: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四、板书设计。

在板书中突出本节重点,将强调的地方如定义中,“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等几个字用红色粉笔标注,同时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整个板书充分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 篇6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ktan。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0,90时,k0;当90y2y1x2x1,180时,k0;当90时,k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x1x2)

注意下面四点:

(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yy1k(xx1)直线斜率k,且过点x1,y1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ykxb,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

yy1y2y1xyxx1x2x1(x1x2,y1y2)直线两点x1,y1,x2,y2

④截矩式:

ab其中直线l与x轴交于点(a,0),与y轴交于点(0,b),即l与x轴、y轴的截距分别为a,b。

1

⑤一般式:

AxByC0(A,B不全为0)

注意:○1各式的适用范围○2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于x轴的直线:yb(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斜率为k的直线系:yy0kxx0,直线过定点x0,y0;()过两条直线l1:A1xB1yC10,l2xa(a为常数);

平行于已知直线A0xB0yC00(A0,B0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A0xB0yC0(C为常数)

: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A1xB1yC1A2xB2yC20((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l1:yk1xb1,l2:yk2xb2时,

为参数),其中直线l2不在直线系中。

l1//l2k1k2,b1b2;l1l2k1k21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l1:A1xB1yC10l2:A2xB2yC20相交

AxB1yC10交点坐标即方程组1的一组解。

AxByC0222方程组无解l1//l2;方程组有无数解l1与l2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A(x1,y1),B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x2,y2)则|AB|(x2x1)(y2y1)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Px0,y0到直线l1:AxByC0的距离dAx0By0C

AB22(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二、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xayb22r,圆心a,b,半径为r;

2(2)一般方程x当D22yDxEyF0

D222E24F0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2,1E,半径为r22D2E24F

当DE4F0时,表示一个点;当DE4F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基本上由下列两种方法判断:

22(1)设直线l:AxByC0,圆C:xaybr2,圆心Ca,b到l的距离为dAaBbC,则有

2222ABdrl与C相离;drl与C相切;drl与C相交

(2)设直线l:AxByC0,圆C:xaybr,先将方程联立消元,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之后,令

222其中的判别式为,则有

0l与C相离;0l与C相切;0l与C相交

注:如果圆心的位置在原点,可使用公式xx0yy0r去解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其中x0,y0表示切点坐标,r表示

2半径。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①圆x2+y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x0yy0r(课本命题).

②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课本命题的推广).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设圆C1:xa1yb1r2,C2:xa22222yb222R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当dRr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dRr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RrdRr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含;当d三、立体几何初步

0时,为同心圆。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l为母线)

S直棱柱侧面积S正棱台侧面积12chS圆柱侧2rhS正棱锥侧面积12ch"S圆锥侧面积rl

(c1c2)h"S圆台侧面积(rR)l

S圆柱表2rrlS圆锥表rrlS圆台表r2rlRlR2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柱ShV圆柱Sh211rhV锥ShV圆锥r2h

V台13(S"SSS)hV圆台"133(S"SSS)h2

"13(rrRR)h

22(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球=4R3;S球面=4R4、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1)平面

①平面的概念:A.描述性说明;B.平面是无限伸展的;

②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表示,如平面α(通常写在一个锐角内);

也可以用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BC。

③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在平面内,记作A;点A不在平面内,记作A

点与直线的关系:点A的直线l上,记作:A∈l;点A在直线l外,记作Al;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l在平面α内,记作lα;直线l不在平面α内,记作lα。

(2)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即直线在平面内,或者平面经过直线)应用:检验桌面是否平;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Al,Bl,A,Bl(3)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公理2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4)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符号语言:PABABl,Pl

公理3的作用: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5)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6)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②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④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则把直线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说明:(1)判定空间直线是异面直线方法:①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②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2)在异面直线所成角定义中,空间一点O是任取的,而和点O的位置无关。②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B、证明作

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a∩α=Aa∥α

(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

5、空间中的平行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7、空间中的垂直问题

(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

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9、空间角问题

(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0。

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a,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0。②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90。

③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

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7、空间直角坐标系

(1)定义:如图,OBCDDABC是单位正方体.以A为原点,

分别以OD,OA,OB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x轴.y轴.z轴。

这时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1)O叫做坐标原点2)x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3)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面。

(2)右手表示法:令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相互垂直时,可能形成的位置。大拇指指向为x轴正方向,食指指向为y轴正向,中指指向则为z轴正向,这样也可以决定三轴间的相位置。

(3)任意点坐标表示: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y,z)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y,z)(x叫做点M的横坐标,y叫做点M的纵坐标,z叫做点M的竖坐标)(4)空间两点距离坐标公式:d

222(x2x1)(y2y1)(z2z1)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 篇7

一、直线与方程高考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考试要求: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直线与方程

课标要求: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4.会用代数的方法解决直线的有关问题,包括求两直线的交点,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求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

要点精讲:

1.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α= 0°.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α<180°.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α= 90°.

2.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 = tanα

(1)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α=0°,k = tan0°=0;

(2)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 90°,k 不存在。

由此可知,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3.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若x1=x2,则直线p1p2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90°)。

4.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若l1,l2均存在斜率且不重合:

①;②

注: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

(2)

若A1、A2、B1、B2都不为零。

注意:若A2或B2中含有字母,应注意讨论字母=0与0的情况。

两条直线的交点:两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取决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个数。

5.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确定直线方程需要有两个互相独立的条件,确定直线方程的形式很多,但必须注意各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的适用范围。

直线的点斜式与斜截式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两坐标轴的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两坐标轴的直线及过原点的直线。

6.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一般地,将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

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解即为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

(2)两点间距离

两点P1(x1,y1),P2(x2,y2)间的距离公式

特别地:轴,则、轴,则

(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4)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若,则:

注意点:x,y对应项系数应相等。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 篇8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1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ktan。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0,90时,k0;当90,180时,k0;当90时,k不存在。

yy1(x1x2)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2x2x1注意下面四点:(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yy1k(xx1)直线斜率k,且过点x1,y1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ykxb,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④截矩式:

yy1y2y1xayxx1x2x1(x1x2,y1y2)直线两点x1,y1,x2,y2

1b其中直线l与x轴交于点(a,0),与y轴交于点(0,b),即l与x轴、y轴的截距分别为a,b。

⑤一般式:AxByC0(A,B不全为0)

1各式的适用范围○2特殊的方程如:注意:○

平行于x轴的直线:yb(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xa(a为常数);(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A0xB0yC00(A0,B0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

A0xB0yC0(C为常数)

(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斜率为k的直线系:yy0kxx0,直线过定点x0,y0;

()过两条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其中直线l2不在直线系中。A1xB1yC1A2xB2yC20(为参数)(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l1:yk1xb1,l2:yk2xb2时,l1//l2k1k2,b1b2;l1l2k1k21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7)两条直线的交点

l1:A1xB1yC10l2:A2xB2yC20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A1xB1yC10的一组解。

A2xB2yC20方程组无解l1//l2;方程组有无数解l1与l2重合(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A(x1,y1),B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x2,y2)则|AB|(x2x1)2(y2y1)2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Px0,y0到直线l1:AxByC0的距离d(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Ax0By0CAB22

二、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

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xaybr2,圆心a,b,半径为r;

22(2)一般方程x2y2DxEyF0当DE2224F0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22D2,1E,半径为r22D2E24F

当DE4F0时,表示一个点;当DE4F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

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基本上由下列两种方法判断:

(1)设直线l:AxByC0,圆C:xa2yb2r2,圆心Ca,b到l的距离为

dAaBbCAB222,则有drl与C相离;drl与C相切;drl与C相交

22(2)设直线l:AxByC0,圆C:xaybr2,先将方程联立消元,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之后,令其中的判别式为,则有

0l与C相离;0l与C相切;0l与C相交

2注:如果圆心的位置在原点,可使用公式xx0yy0r去解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其中x0,y0表示切点坐标,r表示半径。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22

①圆x2+y2=r,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x0yy0r(课本命题).

2222

②圆(x-a)+(y-b)=r,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课本命题的推广).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设圆C1:xa12yb12r2,C2:xa22yb22R2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当dRr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dRr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RrdRr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含;当d0时,为同心圆。

三、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

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ABCDE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

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PABCDE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

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PABCDE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

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l为母线)

"

S直棱柱侧面积S正棱台侧面积12chS圆柱侧2rhS正棱锥侧面积(c1c2)h"S圆台侧面积(rR)l

12ch"S圆锥侧面积rl

S圆柱表2rrlS圆锥表rrlS圆台表r2rlRlR2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V柱ShV圆柱ShV台13(S""21rhV锥ShV圆锥1r2h

33SSS)hV圆台13(S"SSS)h"13(rrRR)h

22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球4、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

43R3;S

球面=4R2

(1)平面

①平面的概念:A.描述性说明;B.平面是无限伸展的;

②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表示,如平面α(通常写在一个锐角内);

也可以用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BC。

③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在平面内,记作A;点A不在平面内,记作A点与直线的关系:点A的直线l上,记作:A∈l;点A在直线l外,记作Al;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l在平面α内,记作lα;直线l不在平面α内,记作lα。(2)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即直线在平面内,或者平面经过直线)

应用:检验桌面是否平;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Al,Bl,A,Bl(3)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2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4)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PABABl,Pl公理3的作用:

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5)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6)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②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④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则把直线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说明:(1)判定空间直线是异面直线方法:①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②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2)在异面直线所成角定义中,空间一点O是任取的,而和点O的位置无关。②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a∩α=Aa∥α

(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

5、空间中的平行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7、空间中的垂直问题

(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9、空间角问题

(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0。

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a,b,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0。②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90。③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

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7、空间直角坐标系

(1)定义:如图,OBCDD,A,B,C,是单位正方体.以A为原点,分别以OD,OA,,OB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x轴.y轴.z轴。这时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1)O叫做坐标原点2)x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3)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面。

(2)右手表示法:令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相互垂直时,可能形成的位置。大拇指指向为x轴正方向,食指指向为y轴正向,中指指向则为z轴正向,这样也可以决定三轴间的相位置。

(3)任意点坐标表示: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y,z)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y,z)(x叫做点M的横坐标,y叫做点M的纵坐标,z叫做点M的竖坐标)

(4)空间两点距离坐标公式:d(x2x1)2(y2y1)2(z2z1)2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2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ktan。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0,90时,k0;当90y2y1x2x1,180时,k0;当90时,k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x1x2)

注意下面四点:

(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yy1k(xx1)直线斜率k,且过点x1,y1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ykxb,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

yy1y2y1xyxx1x2x1(x1x2,y1y2)直线两点x1,y1,x2,y2

④截矩式:

ab其中直线l与x轴交于点(a,0),与y轴交于点(0,b),即l与x轴、y轴的截距分别为a,b。

1

⑤一般式:

AxByC0(A,B不全为0)

注意:○1各式的适用范围○2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于x轴的直线:yb(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斜率为k的直线系:yy0kxx0,直线过定点x0,y0;()过两条直线l1:A1xB1yC10,l2xa(a为常数);

平行于已知直线A0xB0yC00(A0,B0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A0xB0yC0(C为常数)

: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A1xB1yC1A2xB2yC20((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l1:yk1xb1,l2:yk2xb2时,

为参数),其中直线l2不在直线系中。

l1//l2k1k2,b1b2;l1l2k1k21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l1:A1xB1yC10l2:A2xB2yC20相交

AxB1yC10交点坐标即方程组1的一组解。

AxByC0222方程组无解l1//l2;方程组有无数解l1与l2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A(x1,y1),B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x2,y2)则|AB|(x2x1)(y2y1)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Px0,y0到直线l1:AxByC0的距离dAx0By0C

AB22(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二、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xayb22r,圆心a,b,半径为r;

2(2)一般方程x当D22yDxEyF0

D222E24F0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2,1E,半径为r22D2E24F

当DE4F0时,表示一个点;当DE4F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基本上由下列两种方法判断:

22(1)设直线l:AxByC0,圆C:xaybr2,圆心Ca,b到l的距离为dAaBbC,则有

2222ABdrl与C相离;drl与C相切;drl与C相交

(2)设直线l:AxByC0,圆C:xaybr,先将方程联立消元,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之后,令

222其中的判别式为,则有

0l与C相离;0l与C相切;0l与C相交

注:如果圆心的位置在原点,可使用公式xx0yy0r去解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其中x0,y0表示切点坐标,r表示

2半径。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①圆x2+y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x0yy0r(课本命题).

②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课本命题的推广).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设圆C1:xa1yb1r2,C2:xa22222yb222R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当dRr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dRr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RrdRr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含;当d三、立体几何初步

0时,为同心圆。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l为母线)

S直棱柱侧面积S正棱台侧面积12chS圆柱侧2rhS正棱锥侧面积12ch"S圆锥侧面积rl

(c1c2)h"S圆台侧面积(rR)l

S圆柱表2rrlS圆锥表rrlS圆台表r2rlRlR2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柱ShV圆柱Sh211rhV锥ShV圆锥r2h

V台13(S"SSS)hV圆台"133(S"SSS)h2

"13(rrRR)h

22(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球=4R3;S球面=4R4、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1)平面

①平面的概念:A.描述性说明;B.平面是无限伸展的;

②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表示,如平面α(通常写在一个锐角内);

也可以用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BC。

③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在平面内,记作A;点A不在平面内,记作A

点与直线的关系:点A的直线l上,记作:A∈l;点A在直线l外,记作Al;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l在平面α内,记作lα;直线l不在平面α内,记作lα。

(2)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即直线在平面内,或者平面经过直线)应用:检验桌面是否平;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Al,Bl,A,Bl(3)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公理2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4)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符号语言:PABABl,Pl

公理3的作用: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5)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6)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②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④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则把直线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说明:(1)判定空间直线是异面直线方法:①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②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2)在异面直线所成角定义中,空间一点O是任取的,而和点O的位置无关。②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B、证明作

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a∩α=Aa∥α

(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

5、空间中的平行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7、空间中的垂直问题

(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

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9、空间角问题

(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0。

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a,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0。②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90。

③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

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7、空间直角坐标系

(1)定义:如图,OBCDDABC是单位正方体.以A为原点,

分别以OD,OA,OB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x轴.y轴.z轴。

这时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1)O叫做坐标原点2)x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3)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面。

(2)右手表示法:令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相互垂直时,可能形成的位置。大拇指指向为x轴正方向,食指指向为y轴正向,中指指向则为z轴正向,这样也可以决定三轴间的相位置。

(3)任意点坐标表示: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y,z)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y,z)(x叫做点M的横坐标,y叫做点M的纵坐标,z叫做点M的竖坐标)(4)空间两点距离坐标公式:d

222(x2x1)(y2y1)(z2z1)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4)相关概念:底面(底)、侧面、侧棱、顶点。

2、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2)以类似的方法,根据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棱台:且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3、圆柱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如何得到圆柱?

(2)根据圆柱的概念、相关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4、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如何得到圆锥、圆台、球?

(2)以类似的方法,根据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

5、柱体、锥体、台体的概念及关系:

探究:棱柱、棱锥、棱台都是多面体,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三者的关系如何?当底面发生变化时,它们能否互相转化?

圆柱、圆锥、圆台呢?

6、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1)简单组合体的构成:由简单几何体拼接或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2)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

(3)列举身边物体,说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反例说明)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练习1、2;课本P8习题1、1第1、2、3、4、5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 篇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二立体几何(人教版)第九章第二章节第八小节《棱锥》的第一课时:《棱锥的概念和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棱柱的后续内容,又是学习球的必要基础。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棱锥的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猜想、类比、比较、转化的能力。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因此,应该利用这节课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 教学目标确定:

(1)能力训练要求

①使学生了解棱锥及其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的概念。

②使学生掌握截面的性质定理,正棱锥的性质及各元素间的关系式。

(2)德育渗透目标

①培养学生善于通过观察分析实物形状到归纳其性质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观点。

3. 教学重点、难点确定:

重 点:1.棱锥的截面性质定理 2.正棱锥的性质。

难 点:培养学生善于比较,从比较中发现事物与事物的区别。

二、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法: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

在教学中根据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启发性题目,采用启发式诱导法,讲练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大纲》中“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节课概念性强,思维量大,整节课以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为主,采用“多媒体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演示为载体,以“引导思考”为核心,设计课件展示,并引导学生沿着积极的思维方向,逐步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积极探索。

三、说学法:

这节课的核心是棱锥的截面性质定理,.正棱锥的性质。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遵循由已知(棱柱)探究未知(棱锥)、由一般(棱锥)到特殊(正棱锥)的认识规律,启发学生反复思考,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 学程序:

[复习引入新课]

1.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2.几个重要的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

思考:如果将棱柱的上底面给缩小成一个点,那么我们得到的.将会是什么样的体呢?

[讲授新课]

1、棱锥的基本概念

(1).棱锥及其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对角面的概念

(2).棱锥的表示方法、分类

2、棱锥的性质

(1). 截面性质定理: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已知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已知:如图(略),在棱锥S-AC中,SH是高,截面A’B’C’D’E’平行于底面,并与SH交于H’。

证明:(略)

引申: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则截得的小棱锥与已知棱锥

的侧面积比也等于它们对应高的平方比、等于它们的底面积之比。

(2).正棱锥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正棱锥的定义:

①底面是正多边形

②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①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们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②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引申:

①正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②正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

(3)正棱锥的各元素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结合图形,进一步探讨正棱锥中各元素间的关系,为研究方便将课本 图9-74(略)正棱锥中的棱锥S-OBM从整个图中拿出来研究。

引申:

①观察图中三棱锥S-OBM的侧面三角形状有何特点?

(可证得∠SOM =∠SOB =∠SMB =∠OMB =900,所以侧面全是直角三角形。)

②若分别假设正棱锥的高SO= h,斜高SM= h’,底面边长的一半BM= a/2,底面正多边形外接圆半径OB=R,内切圆半径OM= r,侧棱SB=L,侧面与底面的二面角∠SMO= α ,侧棱与底面组成的角 ∠SBO= β, ∠BOM=1800/n (n为底面正多边形的边数)请试通过三角形得出以上各元素间的关系式。

(课后思考题)

[例题分析]

例1.若一个正棱锥每一个侧面的顶角都是600,则这个棱锥一定不是( )

A.三棱锥 B.四棱锥 C.五棱锥 D.六棱锥

(答案:D)

例2.如图已知正三棱锥S-ABC的高SO=h,斜高SM=L,求经过SO的中点且平行于底面的截面△A’B’C’的面积。

解析及图略

例3.已知正四棱锥的棱长和底面边长均为a,求:

(1)侧面与底面所成角α的余弦(2)相邻两个侧面所成角β的余弦

解析及图略

【课堂练习】

1、 知一个正六棱锥的高为h,侧棱为L,求它的底面边长和斜高。

解析及图略

2、 锥被平行与底面的平面所截,若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1∶2,求此棱锥的高被分成的两段(从顶点到截面和从截面到底面)之比。

解析及图略

【课堂小结】

一:棱锥的基本概念及表示、分类

二:棱锥的性质

1. 截面性质定理: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已知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引申: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则截得的小棱锥与已知棱锥的侧面积比也等于它们对应高的平方比、等于它们的底面积之比。

2.正棱锥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正棱锥的定义:①底面是正多边形

②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1)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相等,它们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2)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引申: ①正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②正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

③正棱锥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课后作业】

1:课本P52 习题9.8 : 2、 4

2:课时训练:训练一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高中数学必修课件 |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计划 | 高二课件 | 高中数学课件
上一篇:自我评价优点缺点怎么写11篇 下一篇:小学办学行为自查报告13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