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制取氧气课件合集

2024-06-27 07:45:30 制取氧气课件

【#实用文# #制取氧气课件合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制取氧气课件 篇1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初步认识分解反应;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实验方法为实验法、观察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已经认识了一些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学习了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学习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习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以及氧气的性质,也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独立的实验基本操作,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学习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但如何将单个的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连贯起来并制取出具体的物质更毫无所知。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要意义。

3重点难点

1、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实验操作。

2、通过本课学习,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

回顾:“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及氧气的性质”,提问:“实验是如何制取氧气的?”问题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明确目标

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三种方法。

1.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2.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氧气。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本节课我们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来研究实验制取气体的`整体流程。

活动3【活动】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原理,教师解答实验室选择制氧气药品的原则,为将来学生学习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打好基础。

活动4【活动】小组合作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用已给实验用品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因为好奇心及求知欲,他们很快的投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学困生也很快的加入到了研究讨论中。

活动5【讲授】教师点睛

依据学生组装的实验发生装置,教师采用相片记录的模式展示给大家看,让同学们在自己的成果中寻找问题,互帮互助,相互学习,最终解决问题,提升自己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打好基础。在明确了发生装置不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

活动6【活动】实验收集装置的选择

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收集装置,集合教师给出的另外两种收集装置,再依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对收集装置进行选择,并自主总结出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教师对重点、难点、关键点及易错点给予强化提升。

活动7【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步骤

学生依据所给的实验装置小组内讨论实验步骤,探究制取氧气的整体流程。

活动8【活动】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室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整体流程,学生认真观察,并与自己探究的过程进行比对,不断发现问题并改正。此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的思考下进行自我反思,达到了知识的提升并加深了对整个流程的理解、强化记忆。

活动9【活动】学生总结实验步骤

学生通过不对的反思、改正,总结出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入药品

3、固定安装试管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

5、收集气体

6、把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后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活动10【讲授】给出简单记忆的方法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查 茶

2、装入药品 装 庄

3、固定安装试管在铁架台上 定 定

4、点燃酒精灯加热 点 点

5、收集气体 收 收

6、把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离 利

7、后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熄 息

活动11【活动】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活动12【活动】检验气体

检验收集的气体为氧气,小组合作总结检验氧气的方法及氧气验满的方法。

活动13【练习】自主完成

一、看图找出装置中的错误并改正。(图片于素材中)

二1、为什么要检查气密性?

2、为什么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应该放一小团棉花?

3、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时,要等气泡均匀后再收集?

4、为什么排水法实验结束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

5、为什么试管内导管不宜深入过长?

活动14【测试】自我检测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在导管口出现什么现象时才收集( )

A.没有气泡冒出 B.刚有气泡冒出

C.气泡断断续续冒出 D.有连续气泡冒出

3.若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若出现试管炸裂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 D.试管夹在中上部

活动15【作业】作业安排

自主完成所发试卷

制取氧气课件 篇2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首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条燃烧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文字表达式讨论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最后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本课题分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讲述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讲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三、重点难点

重点: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难点:

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四、实验材料

器材: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等。

药品: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

其他:火柴、木条等。

五、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及其用途。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对我们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氧气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2氧气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物理性质

活动一出示一瓶氧气,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提问:鱼儿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吗?

【板书】: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

提问:木条放入瓶中与瓶外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板书]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演示实验: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提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板书】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讲述: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这就是为什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中、纯氧中燃烧实验

提问:碳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

【板书】碳在空气中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讲解】

1、物质燃烧主要是与氧气反应

2、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板书]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提问:

1、集气瓶中为什么要放少量的水呢?

2、如果实验观察不到火星四射,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

1、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融物把集气瓶炸裂。

2、可能原因有:氧气不纯、铁丝生锈、没有等到火柴快燃尽就伸入

提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氧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讨论:前面几种物质的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小结:

1、生成物只有一种

2、反应物都有氧气参加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讲解: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可用A+B=AB表示,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燃烧属于剧烈氧化,缓慢氧化是不易被人察觉的,如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等。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属与氧化反应、都会放热。提问: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吗?

讲解:氧化反应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是氧化反应却不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而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练习:课本56页第一、三题

作业:56页第二题

制取氧气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结合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电脑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淘气的相片。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淘气。同学们仔细观赏图片,在这些照片中,你觉得哪些看起来更美观,更舒服?看看哪几张和图A比较像?为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是用眼睛观察到的`,用数学知识怎样解释呢?

师: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那么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为了准确地判断它们为什么那么“像”,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来研究。如,图A的一条边是4份,另一条边是6份。剩下的图形请大家仔细观察每一个长方形,自己数一数长和宽的份数,填一填、比一比。

小组讨论:学生观察、讨论,动笔计算。分别找出图中长和宽的倍数(或分数)关系。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师:你是怎么得出的?

师:谁说一下其他几个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师:根据上面的计算,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A和图片B、D比较像?

师:那谁能说说C和E为什么不像?

小结: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图形的大小变化了,但不变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不变,照片看起来就像;长与宽的关系发生变化,照片看起来就不像。

2、生活实例

(1)出示情境图

师:你喜欢吃苹果吗?现在有三个卖苹果的摊位,据我观察,质量上没什么差别。你认为该去哪个摊位买呢?应该考虑什么问题?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反馈交流:

A:15÷3=5(元)B:9÷2=4.5(元)C:12÷3=4(元)

(2)出示情境图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小刚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谁快?

师:要比谁快,比什么呢?要比速度,也就是要求哪个量与哪个量的比?

汇报交流,老师板书:40:2=40÷2=20(千米)

45:3=45÷3=15(千米)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1、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研究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苹果单价,跑步和骑自行车的速度时运用的都是除法算式,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生活中的比”。

2、请同学们自学P50的“认一认”,然后交流你从中知道了哪些关于比的知识

(1)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比号、前项、后项、比值、写法、读法。

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1、同学们,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事情是和比密切相关的,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比?

①教室里有四个窗户、两扇门。窗户和门的数量的比是4:2

②我的身高是153厘米,我爸爸身高是178厘米,我的身高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53厘米:178厘米。

③我有1支钢笔,3支圆珠笔。我的钢笔数量和铅笔数量的比是1:3。

④我们小组有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2。

2、你觉得比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有关?(除法、分数)

四、质疑问难,归纳总结

1、各类比赛中的比和我们今天学的比一样吗?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2、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1∶7。福尔摩斯发现一个脚印长25厘米,他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推断?

3、今天我们认识了谁?它表示什么意思?课后继续找一找哪些地方还用到了比?

制取氧气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高锰酸钾药匙棉花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9月20日天舟三号载物飞船发射升空,你知道发船发射用的助燃剂一般用的是什么吗?空气行不行?而纯净的氧气又是如何制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取氧气。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黑板上的资料卡片,总结归纳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探究

(1)发生装置

A固固加热型B固液常温型

(2)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a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b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排水法

(3)实验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4)实验现象:

a导管口有气泡产生,集气瓶中的水逐渐减少,产生无色气体。

b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实验注意事项: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d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e收集气体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f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六、小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七、课堂小测

板书设计: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

(物理变化)富氧膜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制取氧气课件 篇5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能进行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4)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新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实验活动,在学习了氧气的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亲身经历的一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将以上各部分知识的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高中学习氨气等气体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能进行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4)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五、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六、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

2、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选择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性质。

[提问]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

[学生思考]

[ppt]展示P45图2—17

[学生看图并进行如下讨论]

1、在图2—17,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讨论]……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知道了氧气的制取以及它的性质,接下来在我们亲自动手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它的性质之前先看段视频来概括一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视频]播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性质实验视频

(分析)抽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固定试管

3、集气瓶装满水

4、加热试管

5、收集气体

6、停止加热,移导管

[归纳总结]实验室装配仪器的原则一般是:先下后上,先左后右。所以先固定酒精灯和试管,然后放置水槽。物质加热一般是先均匀,后集中。“均匀”指先预热,“集中”指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气体收集有两种方法,不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水法,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气法。采用排气法应根据密度来决定瓶口向上或向下。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氧气还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这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操作步骤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讨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思考:为什么?)

8、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下面大家开始动手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到我刚才强调的几个事项,同时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注意观察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要求]收集两瓶氧气,且其中一瓶底部要有少许水。请同学们合理分工,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生:分工,动手实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并填写实验报告。

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

[陈述]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行灰水变浑浊。

[回答]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继续陈述]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教师]接下来把这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出来。

[可让学生板演]

[板演如下]

1、碳+氧气二氧化碳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过渡]实验前,我提出了几个思考题(见实验注意事项1、5、6、7、8中的问题),接下来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

[答案]

1、除了用手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捂住试管等方法。

2、导管口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试管中和导管中排出来的空气,如果这时候就进行收集,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应等均匀、连续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3、实验完毕后,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里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所以实验完毕后,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再熄灭酒精灯。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是为了使集气瓶中氧气都用于木炭的燃烧,以便有较长时间的观察,如果一开始就把木炭很快地插至瓶的中下部,则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易使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损失,会迅速使瓶中氧气的含量降低,影响实验现象。

5、氧气不纯的原因,有没等装置中的空气排净便开始收集氧气;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充满,还留有气泡;收集完气体后,玻璃片与集气瓶口之间密封不好。

九、本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个实验的具体操作,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十、布置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十一、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活动与探究课,学生动手又动脑,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动手能力较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实验活动熟悉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室制氧气原理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制取氧气课件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 高锰酸钾 药匙 棉花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9月20日天舟三号载物飞船发射升空,你知道发船发射用的助燃剂一般用的是什么吗?空气行不行?而纯净的氧气又是如何制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取氧气。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黑板上的资料卡片,总结归纳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探究

(1)发生装置

A固固加热型 B固液常温型

(2)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a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b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收集装置:排水法

(3)实验步骤: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4)实验现象:

a导管口有气泡产生,集气瓶中的水逐渐减少,产生无色气体。

b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实验注意事项: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d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e收集气体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f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六、小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七、课堂小测

八、拓展

板书设计: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

(物理变化) 富氧膜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步骤: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制取氧气课件 篇7

一、智能点拨

右图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该装置图的特点是:

(1)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下图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与右图装置相同的效果?(填写编号)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有关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填写实验目的和有关实验仪器名称。

实验目的:

仪器和试剂:玻璃管、二氧化碳气体、肥皂水等。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将标有“A”或“B”的两个空两桶(2000mL)放在实验台上,往B量筒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2、用玻璃管蘸取少量肥皂水,在两个量筒上方分别吹出一个肥皂泡(两个肥皂泡大小相仿,内含空气),使其缓缓落入两个量筒中,并观察现象。A量筒中的肥皂泡不久即沉入量筒的底部,而B量筒中的肥皂泡基本上不下沉,悬浮在中间,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这是一道实验综合题,涉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装置的选择和改进、生成气体的探究等多个问题。结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原则,装置的特点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再加上认真阅读题中说给条件作答。题中还考察了试验目的,仪器和试剂,实际上反映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要亲自动手做实验,不要背试验。

答案:

(1)BD。

(2)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或者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的密度大小);2000mL量筒2只。

点评:块状的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很难跟稀硫酸反应,因为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如果将石灰石或者大理石磨成粉末状再跟稀硫酸反应,则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二、随堂反馈

1、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该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物质中的()

A、味精B、白酒C、酱油D、食醋

2、有人想在一块大理石板上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刻上“热爱祖国”四个大字。请你提出一种腐蚀的化学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你完成以下操作步骤:

(1)将熔化的蜡液涂在大理石板上,并刻出“热爱祖国”四个字,使大理石漏出;

(2)

(3)清理掉字周围的石蜡。

三、火眼金睛

1、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共同点是()

A、气体发生装置相同B、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反应时都需要加热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需要用的一组药品是()

A、大理石和稀盐硫酸B、石灰石和稀硫酸C、木炭和氧气D、碳酸钠和稀硫酸

3、证明集气瓶中收满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B、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⑤③④C、②①③④⑤D、③④⑤②①

5、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A、氯离子B、硫酸根离子C、碳酸根离子D、氢氧根离子

制取氧气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具准备

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

(二)新课

1、【投影出示图片】

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

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师引入:自然界获取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实验室中怎样获得少量的O2?

学生猜想,畅所欲言;学生观看、思考。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一问题。

参照教材P37图2—14,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思考回答。

3、组内交流明确学习导向。与已学知识相衔接,为探究新知识作准备。

4、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课件展示)

【实验2-5】

内容实验编号现象原因快慢

①过氧化氢溶液②单独加热二氧化锰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好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展示提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赞许和鼓励,并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

学生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设问)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用过的MnO2能否再次使用?

让我们一起完成【实验2—6】。先预测,后实验并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反应中表示方法。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例举生活中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表述实验现象,找出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加以领悟。观看,思考,分析归纳出科学的结论。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5展示提高(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此处增加【实验2-7】的实验如: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思考讨论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室可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观察并思考:

(1)、上述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O2?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O2能用此装置吗?

学生分析、比较、交流,A:固热型制取气体B: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C:难或不易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大E:密度比空气小。

(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化合反应吗?

(课件展示)化合反应实例。师生共同归纳规律,分析发现新问题,指导学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化合反应特点引出分解反应的学习,由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思考。

6(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课件展示)反应物种类,生成物种类,反应特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梳理、整合、自我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体验,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四、诊断评价

一组习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核对答案,互相纠错,强化学习情感,及时反馈矫正。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推荐阅读

上一篇:环境实践报告汇编八篇 下一篇:实习护理大总结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