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集锦九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篇1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射阳县解放路小学将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长:王xx
副组长:王xx
成员:王xx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校园网始创建于1992年,校园网络全覆盖于2013年实施。学校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按照《江苏省“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55间(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2间,全自动录播教室1间、数字化实验室1间,300多人学术报告厅1个,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以及科技航模课程基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现已建成学校网站、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校本资源库、电子备课、影像资源库、网上报修、心理辅导(心语小屋)、家校联系、电子图书等平台。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
四、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系统性的整体规划有待提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在校务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对师生全面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方面考核的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五、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几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为建设全省一流学校的总体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二)具体任务
1、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一、种类丰富的校本资源库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校本资源库计划涵盖教育管理库、学科资源库、教研论文库、教学视频库等,加快学科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学校管理档案、教案、试题、课件、精品课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完善学校数字化图书室及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建设数字化图书室,引进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使师生在校内外都可对所藏图书进行查询、检索、预借等操作。优化电子图书阅览室,使图书室成为学校的学习中心。推动数字化实验室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2、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功能强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先进的管理信息综合系统(校务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办公自动化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云录播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教职工绩效评价模块、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学校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等。逐步实现多平台网络统一身份认证,使用户实现跨部门和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交流。
——完善校园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门禁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签到管理系统等。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3、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教学的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基于网络的开放、交互、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平台与数字图书室、学科资源库的整合,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终身学习能力。
——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设教科研协作、管理和分析平台,开发和引进科研资源库、学术资源库、课题资源库。为优秀教师建立专门资源库和信息发布平台。
六、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射阳县解放路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创建智慧校园,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篇2
结合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现制定《滁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服务全局、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完善机制、持续发展,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建立统一认证的电子身份系统及单点登录系统,构建行政办公、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实训实习、学分管理、质量监测、家校沟通、校企合作、后勤(生活)服务、资产管理、学校安全管理、学生实习跟踪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
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治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助推教育决策更加科学化、教育管理更加精准化,以智慧化引领职业学校现代化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特色应用系统,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的智能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
智慧校园建设工程涉及到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系五大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特别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着力于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技能提升,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的教学模式、治理模式以及服务模式。
(一)加大智慧校园基础环境提升。坚持政府引导、标准引领、项目示范、分步实施,全面建成覆盖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快速、高效、安全的教育信息化运行网络,实现市、区、校三级网络高效互联互通,逐步提升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的接入能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建立统一认证的电子身份系统及单点登录系统,构建行政办公、教学、实训、科研、管理、学生实习跟踪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全面使用或对接国家核心系统、省级通用系统、市级教育平台,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各类特色应用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科研、资产等各方面的智能化管理。
(二)整合和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适应“互联网+”信息化环境及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大力推进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研发,有序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开发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和自主学习资源,支持建设一批微课、慕课、SPOC等多种形式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建设国家、省、市及学校四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推广应用。采取汇聚、自建、共建、引进、购买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服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推进名师网络工作坊建设,强化优质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三)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开展智能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互联网+”智慧课堂,建设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并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远程协作、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四)统筹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搭建集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和后勤管理于一体的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信息发布、项目管理、顶岗实习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就业信息分析等提供性能良好、服务便捷的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及网络运行环境。通过平台,加强管理信息化应用,实现过程跟踪、精准监控和数据分析,做好信息采集、统计和更新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效能与决策水平。统筹完善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在学校内部,推进管理系统平台在学生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校产管理、项目管理和工作流程管理等环节中的广泛应用,实现管理教学相衔接、个人空间全联通,智慧化助力学校教学管理改革。
(五)提升师生和管理者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会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做到熟练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着力提高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与执行力,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学校管理者要具有信息化规划能力、执行能力、评价能力及沟通能力等,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六)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建立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建立多层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按需配备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配备统一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测评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定期做好相关设备的升级维护、病毒防范及重要数据的备份,确保各类设备和软件平台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三、实施步骤与阶段目标
20xx年,遴选天长工业学校作为省级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先行先试,探索经验。
20xx年,在试点校建设基础上,列入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库的学校开展市级智慧学校创建。
先行试点学校以完善硬件设施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物联网系统化、多功能一卡通、监控全覆盖,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支持各类设备的多媒体运用,实现对装备使用管控的智能化。
到20xx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覆盖面达50%以上,建成滁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到20xx年,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力争50%的中职学校达到建设标准。滁州市中职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步骤与阶段目标见附件。
四、保障措施
创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管理服务平台,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培育智慧型的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扩大优质数字职业教育资源的广泛覆盖。
(一)落实发展责任。市教体局成立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制定评估标准和评分细则,检查、督导、评估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智慧校园信息化工作培训。县(市、区)要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要将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纳入本地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强统筹,落实经费,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要依据《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36342-20xx)等现行国家标准,整体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逐步实现升级改造的预期目标。
(二)健全工作机制。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健全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信息化运维管理、安全保障、人员培训、经费保障等机制。将信息化教学研究列入教科研课题,将信息化应用能力要求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要重视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人才考评和激励机制,增强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服务能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能力的信息化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各职业学校设立由学校领导或专职人员担任的首席信息官(CIO),负责统筹信息化规划、建设和实施。
(三)完善政策保障。结合实际,各地积极争取和落实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探索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坚持政府引导,在地方财政职业教育经费预算中,把智慧校园建设和日常运维服务作为重点予以倾斜。多渠道筹集智慧校园建设经费,鼓励各类信息技术企业、专业机构、行业组织等积极有序平等参与智慧校园建设与服务。组织市级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和推荐参加省赛,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智慧校园建设学校的教师;评选市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和推荐参加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成果。
(四)加强督导考核。将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情况作为智慧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县(市、区)教体局目标考核指标,定期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专项督导和指导,按照规划进度,适时组织评估验收工作。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篇3
为深入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相关文件精神,按照渭南市《建设教育强市三年(20xx-20xx年)行动方案》《渭南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百所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的通知》(渭教基〔20xx〕1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中、省、市关于智慧教育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变革创新、促进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深度应用,助推临渭教育加快信息化、智慧化、现代化。
二、总体思路
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坚持应用驱动、服务全局,坚持因地制宜、成效显著等原则,通过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打造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高、教育智慧化发展应用效果好、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场景特色鲜明的示范区和中小学校,促进城乡义务教育教育一体化,缩小校际差距。
三、创建目标
1.教育管理精准高效。面向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管理、教师管理、公文流转、信息发布、问卷调查等功能使教育管理者通过信息化手段高效精准实施管理职能,决策宏观科学,治理有效精准,进而提高教育综合治理效能;
2.学校管理丰富实用。面向学校的学情分析、行为分析、教务考勤、智能排课、班牌展示、综合实践、宿舍管理和校园安全等学校管理功能,使学校管理运转高效快捷。
3.师生成长方便有效。面向师生的在线备课作业、组卷阅卷、教学资源、远程课堂、在线练习、学习诊断、健康分析、成长空间等教学研功能使全体师生各取所需,方便有效,提高教、学、研的效率,迅捷的.统计、分析、评价功能助力教学工作。
4.教育服务高效满意。面向家长社会的智能缴费、家校互动、家庭教育等功能来加强家校沟通,方便家长社会及时沟通,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提升教育社会满意度。
四、工作任务
三年内,在全区创建智慧校园20所,20xx年创建5所,2022年创建8所,20xx年创建7所。20xx年,根据《渭南市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在全区遴选5所信息化基础环境和应用融合较好的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创建,逐步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实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升区域教育治理能力和教育水平,构建安全可靠的智慧教育新生态。并通过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推广,形成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为后期的智慧校园创建积累经验。
五、工作步骤
临渭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共分三个创建周期(20xx年至20xx年),以定点学校为主体,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20xx年3月至20xx年12月为第一个创建周期。
第一季度(1—3月份)摸底调研阶段: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根据市级创建标准开展调研,摸清我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和应用的基础数据,遴选出20所信息化设备齐全,应用常态,具有智慧校园培育潜力的学校,按批次分三年开展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同时向创建学校下达创建任务。
第二季度(4—6月份)申报准备阶段:组织创建学校按照上级申报要求进行申报。不定期深入学校进行督查和指导,融合应用,完成各项创建各项准备工作。
第三季度(7—9月份)区县初评阶段:对创建智慧校园的学校进行初评、查漏补缺,整改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第四季度(10—12月份)验收总结阶段:及时总结创建经验,将创建过程中探索出的途径和方法,汇编成册,完善档案整理,接受市教育局的验收。
六、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保障。加强对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临渭区智慧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区教育信息化2.0实施及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股室办负责人和校长为成员的临渭区智慧教育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电化教育中心,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2.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区智慧教育应用、考核、评估、安全保护、技术服务、运维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建立长效的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督导机制、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建立临渭区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的激励机制,确保数字教育资源、软硬件资源、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等各方面内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落实经费保障。按照“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引导多方参与,构建政企合作、校企合作机制”原则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将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发展需求。完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绩效评估体系,适时开展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评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全力保障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七、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各创建校务必要高度重视,将“智慧校园”的创建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中心工作来抓。安排专人负责本校智慧校园创建相关工作,做好配合和协调工作,保证本校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2.精心组织。各创建校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本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创新工作机制,做好日常管理与运维,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创建与应用工作。
3.加强管理。在“智慧校园”创建中要注重加强管理,及时完善本校信息化硬件和制度建设,做到责任到人、制度到位。定期做好相关设备的升级维护、病毒防范及重要数据的备份,确保各类设备和软件平台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全校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满足全区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的要求。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篇4
根据8月初县局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精神,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淮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淮安市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淮教电〔20xx〕1号),结合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实际,现就推进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及教育部等部委《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和淮安市智慧校园创建的相关文件精神,以促进学校的师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以构建生态型智慧校园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组织保障
成立旧铺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支部书记杜宏生同志任组长,由各副校长和工会主席担任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各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装备室和电教中心负责人任正副主任,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实施与评估。
三、目标任务
提升宽带网络、教学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管理、应用水平,健全智慧教育体制机制和提升师生信息素养。逐步完善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校园环境,能够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培养一大批适应“互联网+” 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四、创建重点
1、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出口带宽满足需求,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学校拥有专用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数量达到上级要求。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校师生基本实现“人人通”。健全学校信息技术日常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宽带网络能够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需求。
2、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开展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导教师熟练掌握应用学科资源和教学软件,优化课堂教学;应用网络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布置作业,与学生、家长互动交流;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建好教师工作室,开展“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教学改革。
3、整合和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推送优质教学资源。采取汇聚、自建、共建、引进、购买等形式,挖掘具有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课例、课件、微课、教育教学软件、培训叙事等应用成果校内展示活动,并积极参加全县、市教师优秀“课件”、“微课”等制作评选活动。
4、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能力,利用省数字教师网,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组织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合格率达到100%;组织骨干教师参加课件、多媒体应用和网络研修培训。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五、具体做法
1.加强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的宣传,转变全体教师的思想观念,全员参与智慧校园的创建。
2.认真研读创建标准,对创建标准做详细解读,对每一项指标进行细化分工,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个人。
3.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4.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篇5
为深入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实现“以智慧教育试点校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目标,我校力争利用两年时间在与东师专家团队及学校教师不断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深入探索、建立起学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各个学科全面铺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实现试点校带动作用,推进我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特制定《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智慧课堂创建工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纲要,学校管理和发展以袁贵仁部长的《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为发展蓝本,遵循“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变革与创新”,以智慧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坚持立足课堂,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德育培养为根本,实验先行、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扎实稳定地推进我校智慧课堂的建设工作,依托智慧课堂的建设推动我校及辐射三所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实现“做身心健康、志趣高雅、成绩优良,能服务、有责任的昂首走向世界的中国人”的培养目标。
二、工作目标
总目标:立足水缸小学实际,充分依托教育信息化,以“技术支持创新,思路引领方向”的研究思路,按照学与教的需要,重点探索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模式,培育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并形成《水缸小学智慧课堂评价标准》和一套有价值、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促进我校智慧课堂的创新发展,推动我校智慧校园体系的建设。
具体目标:
1、完善教研训体系,重点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智慧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
2、立足课堂,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及智慧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
3、探索并完成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以自主学习为方法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变革与创新”。(依托教学平台和学校现有学习终端)
4、构建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力求评价标准具体,可操作,可复制。
5、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数字化教学研究资源平台。建设水缸小学微课资源库和在线学习素材库,实现线上线下无缝隙的学习管理。
6、利用微信平台和学校网站等信息交流工作,加强家校互通,将学校作为地域文化的传播所,思想推进的主阵地,带动区域文化和人文发展。
7、规范学校“4+N”培养模式,即依托科技创新节、体育健康节、荆小大阅读、e文化节四个节日和N项学生自选课程,实现智慧课堂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完成信息环境下学习指导手册编写,同步智慧课堂建设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形成特色。
8、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试点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创新帮扶形式,利用录播教室和网络环境实现资源交流共享,为促进“以智慧教育试点校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三、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工作领导校小组,由学科组长为实施小组,包科领导和包年级领导具体负责工作落实,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全面聚焦课堂。
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制订智慧课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根据智慧课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制订具体操作细则。
3、统筹组织、协调与落实智慧课堂建设各项具体工作。
4、按照工作分工分段分学科组织各年级组、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及各班级开展智慧课堂建设工作。
5、定期组织信息化业务培训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
6、定期组织智慧课堂建设工作的检查与评估,不断调整与改善建设工作。
7、安排与做好智慧课堂建设工作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工作。
8、示范引领,做好帮扶学校的智慧课堂建设引领和指导作用。
四、实施策略和方法
以“智慧的教、促进智慧的学”为智慧课堂教学核心,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全体师生在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推动工作扎实开展,我们确立“一二三”三项基本方法,即一中心:“任务驱动、情境导思”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立足课堂,形成模式。二支柱:即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小组合作学习。三坚持:坚持学大于教的原则;坚持创新能力培养;坚持师生智慧形成。
五、实施措施和解决途径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智慧教育”的理念提出来的。它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上,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有序运行;在学习环境管理上, “努力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合理调控课堂学习情绪”上多项协调;在对学生的评价上, “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张扬、智慧发展和健康成长”。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在学习讨论中领悟智慧课堂的内涵。
1、教师―― 教师是构建智慧课堂的关键,学校也要全面依靠教师“总是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这一本能,帮助指导教师顺利做好改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智慧课堂教育理论,通过观看智慧课堂教育讲座,开展智慧课堂教师沙龙,使教师深刻领会其理念实质,根本转变观念,进一步思考如何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思路。
(1)全体教师交流讨论、学习智慧课堂理论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建立“智慧课堂”教学实验小组,探讨如何从“前置作业的设置、学习单的设计、课堂学习的引导组织以及当堂检测等”环节,稳步、有效、重点突破地推智慧课堂教学实践。
(2)教师创造性地实践,充分体现智慧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抓住智慧教课堂的实施关键----把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遵循智慧课堂的操作原则----把为教师好教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学;掌握智慧课堂的操作技能――“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及时训练”,尝试改革,寻求改变。
(3)教师边学习,边实验、边思考,勤总结,促反思。通过不断学习,科学创造地实践,反复总结、讨论研究,不断地提炼改进,逐步走向成熟。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篇6
为全面实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淄博市第二期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和《高青县第二期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推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特制定本意见。
一、建设目标
推进虚拟现实、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全县中小学的创新应用,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智慧教育环境,变革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推动数字资源建设和智慧共享,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高学校智能化管理水平。三年内(20xx—20xx),完成全县中小学35%以上约12—15所智慧校园建设任务。
二、建设原则
(一)育人为本、服务为先。积极构建育人为本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关注师生、家长需求,以服务为导向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育人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应用驱动,融合创新。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从学校教学改革发展实际出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管理的难点问题。坚持融合创新为核心,构建新型教学组织模式,探索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中的应用,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的创新。
(三)统筹规划,示范引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做好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方向任务。倡导学校先行先试,突出培养学校特色、镇域特色,发挥示范学校引领作用,推动全县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
三、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体现在智慧感知环境、优质智慧资源建设、深度应用、融合创新和支撑保障各个方面,着重探索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教师应用模式、课堂应用模式、网络学习空间学习模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式、智慧教育区域整体推进模式。
(一)智慧环境建设
1.网络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无线网络覆盖教学、办公等区域。通过建设智能一体化系统,实现信息化设备设施使用管控的智慧化,提供校内学习、运动、生活等多方位的智能服务。
2.终端配备。倡导自带设备学习(BYOD),推广全域化的数字化学习。每个师生拥有支撑教学、学习和交互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需求。
3.教室配置。普通教室配置智能教学交互系统,支持教学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的智能化设备设施。依托全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各级教育云,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在数据挖掘、学习分析等技术的支撑下,通过智能学情分析,使教师能够精准掌握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实现精准化教学。
4.信息安全。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体系,配备网络安全设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系统。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测评工作。
5.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能够实现校园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公安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通。
(二)资源建设
依托全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开放、共享、规范为主要特征的数字资源开发应用机制,使每一个学习者都成为数字资源的贡献者和受益者,真正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1.学生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协作学习数字资源,包括面向学习者的微课资源、数字图书、校本选修、多媒体课件;针对学科专题的探究性主题资源、学习网站、虚拟仿真系统等。
2.教师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数字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试题库、教学素材资源等。
3.教科研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培训和教科研的数字资源,包括优质视频课堂教学案例、网络培训课程等。
(三)素养培育
让信息化思维、互联网思维体现在学校管理、教学的各个环节。
1.学生信息素养。建立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培养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学习资源;利用各种媒体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和分享;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在自适应学习、智能评测等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实现自我诊断、自我修正的个性化学习。
2.教师信息素养。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运用数字资源完成课堂教学;利用资源平台参与网络教研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价,逐步实现育人的精细化和精准化。
3.信息化领导力。校长具有较高的信息化规划、决策、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学校教、学、测、评、管及家校共育的常态化、科学化管理,不断提升决策水平、治理水平、评价水平。
(四)创新应用
1.家校共育。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和交流社区,开展在线家庭教育指导,实现家长在线学习、交流和评价,促进网上家校共育。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家庭、社区和其他学校提供社会化公益服务。
2.特色发展。积极主持或参与有关部门的前沿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并取得创造性成果。积极开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探索。积极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应用教学资源平台促进教学、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各学区、各学校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要加强组织领导,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建设方案,认真实施,定期开展评估认定,推动智慧校园建设进程。
(二)人员保障。各学区、各学校要在政策、人员等方面提供强有力保障。学校要优化中层管理部门,专门配备信息化管理、推进人员,专职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
(三)经费保障。各学区、各学校要积极筹措经费,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保障信息化资源更新和日常运维。鼓励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篇7
为全面贯彻省、市《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和市局“教育教学质量年”的精神,扎实做好我校“减负增效”工作,确保减负不减质,减负更增效,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我校“办幸福教育”相关精神,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科学指导、规范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依据自主学习内容(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验、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规范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行为。
1.早晚读课:学生在语文、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师引导下,自主阅读、朗读相关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阅读任务和要求,通过领读、齐读、自由朗读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利用早晚读课最后5分钟,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检查阅读效果。
2.午休:(12:20——13:30)学生自主休息和自主学习时间,学生休息的基础上进行30-40分钟的自主学习或限时训练。
3.课外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练习、自主实验、自主操作、自主活动时间。学生在年级组的安排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班级的学习小组形式,开展课外合作、个别辅导式学习活动。各年级可组织教师对边缘生进行辅导。
4.晚自习:自主思考、自主练习时间。学生应充分利用2小时的自习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操作练习,各年级、各班级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班级分层个别辅导、个别施教工作。要特别关注晚自习的科学管理,指导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年级组提供形式多样的个别辅导解疑工作(进入班级,走近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5.周末:自主学习、快乐周末,学生充分利用周末的自主学习时间,努力完成年级组统一汇总的各学科提交的每周必清、每周必背、每周必想、每周必读、每周必写、每周必练的自主学习任务,实现快乐周末。
二、科学安排、规范教学环节,实施“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1.集体备课
学科教师要严格执行“主备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复备课的三级备课制。
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长必须认真组织,确保备课效果。
集体备课流程为:主备人展示和介绍主备案——学科组教师集体讨论——生成统一教学案。
教学案内容一般包括:目标展示、自主学习、预习检测、创设情境、互动对话、总结巩固、尝试创新。
2.自主学习
学生课前自主完成导学案,是保证“智慧课堂”实施的关键。教师必须做到及时编制、及时印发(提前1-3天),及时检查,检查方式采取“全批全改”、“精批精改”、“分组批改”、“面批面改”、“学生互改”、“自我批改”等形式。每个月学科教师要对任教班级每一个学生面批面改2次以上。
3.课堂教学
所有上课教师必须按“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去做。
一般流程为:编制学案提前发放(预设问题)---自主检测暴露弱点(发现问题)---交流互动精讲点拨(分析问题)——总结巩固当堂训练(解决问题)——拓展完善尝试创新(发展问题)
新授课要增强达标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化个别辅导学习方式。
复习课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讲练结合、分类指导,建立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引导-合作-优化-拓展”小组化个别辅导的复习模式。
练习课要成系列、重规范、短平快,实施低起点-小坡度-勤反馈-及时补的策略,积极建立“自主练习-自我矫正-主动拓展”小组化个别辅导的教学模式,建立符合校情和学情的学科试题库。
试卷评讲课要有“辐射性”、“指导性”和“诊断性”,积极探索“教师点评、学生主讲主练”“师生共评共讲、学生自我拓展”“学生互评互讲,互改互纠”“学生自评自纠”等小组化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4.课外巩固
学生经过课堂的初步训练,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即反馈准确的信息,教师应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布置课外适量、适度的巩固性的和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提倡目标达成“天天清”和“周周清”。“天天清”和“周周清”是在教师认真批改作业、认真测评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适用对象是当天和当周学习内容不能过关的学生,帮助他们解难释疑,进行知识的再学习、再强化、再巩固,从而掌握所学内容。维护学生的自尊和继续学习的热情。其特点是分散辅导为主,集中讲授为辅;学生自我纠错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阜宁中学将以国家、省、市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为指导,从“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校园环境”的高度出发,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长:吴向忠
副组长:
成员: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老校区校园网始建于xx年,学校网站于xxxx年开通。xxxx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不惜重金,按照《江苏省“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从硬件建设来看,学校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局域网,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90间(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6间,全自动录播教室1间、数字化实验室1间,多功能阶梯教室4间,1000人学术报告厅1间,500人报告厅1间,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以及江苏省航模科技课程基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现已建成学校网站、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校本资源库、电子备课、影像资源库、网上报修、心理辅导(心语小屋)、家校联系、电子图书等平台。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
四、主要不足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整体规划和推进机制缺乏,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体制亟待完善,数字化平台缺乏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校本资源库建设滞后,在校务管理、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素质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方面平台不足,特别在基于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大数据、物联网、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应用缺乏。这些都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五、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几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为建设全省一流学校的总体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二)具体任务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搭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实现万兆主干,千(百)兆到桌面,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师用机配置。提高网络运行管理的专业水平,实现核心平台智能高效、网络出口智能安全、网络接入智能灵活、网络管理智能统一。
——构建学校公共网络存储系统。开发能够满足学校数据存储需要的大容量、可扩容、可动态调配的存储系统、备份系统,确保学校数据资源的储存和安全备份。提供面向部门和用户的个性化存储及公共网盘等服务,为实现师生的移动办公和学习提供条件。
——建设功能强大、设计美观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新的校园网站既集成学校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入口,为师生员工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同时也展示学校的视觉形象和教育理念,体现阜宁中学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2、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一、种类丰富的校本资源库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校本资源库计划涵盖教育管理库、学科资源库、教研论文库、教学视频库等,加快学科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学校管理档案、教案、试题、课件、精品课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动建立各学科教学资源库,同时适当引进国内优质中学教育资源和商用资源库平台。
——完善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及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引进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使师生在校内外都可对馆藏图书进行查询、检索、预借等操作。优化电子图书阅览室,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学习中心。推动数字化实验室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3、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功能强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先进的管理信息综合系统(校务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办公自动化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云录播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教职工绩效评价模块、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学校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等。逐步实现多平台网络统一身份认证,使用户实现跨部门和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交流。
——完善校园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门禁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签到管理系统等。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4、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教学的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引入移动智能终端,探索基于网络的开放、交互、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平台与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的整合,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终身学习能力。
——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设教科研协作、管理和分析平台,开发和引进科研资源库、学术资源库、课题项目库。为优秀教师建立专门资源库和信息发布平台。
六、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阜宁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七、实施步骤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分四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xxxx年)。调研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制定规划。进一步完善领导机构,明确部门职责,修订相关制度。
第二阶段:重点推进阶段(xxxx年—xxxx年)。根据“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改善学校信息化基本设施,丰富校本资源库,开发教务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络教学教研平台和电子校务系统,实施校园一卡通工程。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xxxx年)。逐步落实各应用系统,通过调试、培训、运行、推广各应用系统,完成各系统统一身份认证集成。
第四阶段:完善推广阶段(20xx年)。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认真总结成果经验,大力推广经验成果。
创建智慧校园,对于我们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篇9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以及我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及申报福州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我校将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核心,以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引领,实施以开放多元、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提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概况
近年来,在xxx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逐年加大投入学校智慧校园(信息化)硬件建设,近三年年均100万元以上。我校已建成班班84寸以上互动式平板多媒体,12间教室配置了智慧教室系统,千兆网进教室,并接入互联网,三间学生电脑教室,1间平板互动云教室,3套录播系统多媒体听课室,1套手拉手校际互动教学系统,容纳200多人学术报告厅1个,1间学生机器人科技活动室,并建有监控中心、网络中心、红领巾电视台可向所有教室实时直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平台。学校创建了学校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教学楼、办公楼、图书楼已实现wifi全覆盖,安全监控基本全覆盖,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台式电脑和移动备课笔记本。为学校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大量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和使用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全校教师顺利通过了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xxx、xxx等多位老师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获得好成绩,2017年4月学校成功承办xxx“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xxx现场会,申报的福建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智慧教师环境的互动教学研究》预计年内结题。很显然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问题主要是:系统性的整体规划有待提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再加上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已有的设备跟不上更新的速度,不同批次设备间存在兼容问题,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对照《福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在应用服务融合、智慧学习服务、智慧资源服务、智慧评价服务、智慧管理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信息技术设备、绿色能源、智能安保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师生发展、特色创新、示范引领等方面需进一步提高。
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2—3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为建设“固本强基,践行本镇智慧教学”的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二)具体任务
1、基础环境建设
——学校光纤接入互联网,班均出口带宽增加到10M。网络服务全覆盖,完善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教室,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完善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改进基于校园网络的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电视台和视频会议系统。规范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建设与管理
——在所有班级教室和功能教室配备一套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基础上引进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
——在12间智慧教室的基础上。利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继续加大师机比,生机,进一步推进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建设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等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在建有航模、机器人特色探索教室的基础上进一步与课程内容相配套或具有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发展的其他特色功能教室。
——使用太阳能装置、POE供电等绿色环保设备推行绿色理念。
——在已有的校园安防系统的.基础上推动配备的智能化,能够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提供对校园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对安全隐患发现、检查、处理全过程跟踪,并支持与统一认证系统进行集成。安防系统智能实现统一管理和控制,覆盖学校全部物理空间。
2、应用服务
——逐步实现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管理,对智慧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能与上级各职能部门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继续完善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接入教学管理、师生服务、家校沟通等功能的客户端,探索建设基于校园应用的微信的企业号或服务号。
——在教师均已实名在福建人人通教育平台开通实名制网络空间,进行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融合。推进应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课时数、移动终端和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进行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的提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研讨。进一步利用数字教务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为师生提供查询服务。对网络考试与学习评价进行尝试。
——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网络空间,在家长配合下尝试创新型开放学习。尝试“系统推荐+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做题方式,尝试线上同步微课、视频课程及二次学习与巩固,尝试线上与线下课程同步练习,智能针对性练习,智能记录作业、考试形成学生专有的错题库,按学科、知识点进行统一归档管理。
——利用平台对本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生成性信息资源进行持续采集,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资源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引进购买适用的企业、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对师生的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逐步实现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学业负担情况、兴趣特长爱好等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板和体系的定制、个性化编辑与管理功能,支持布置评价任务、任务进展情况的跟踪与监控、汇总计算评价结果等功能;提供评价任务表、评价进度表,以及个人、班级、年级评价结果等各类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
——逐步建设有统一的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融合学校综合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的综合评价、分层教学、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化图书馆多种功能。通过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家校互动、场室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具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3、师生发展
——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近三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电脑作品大赛、数字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
——推动教师具备信息素养的提高,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善用技术教学,善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
五、保障措施
(一)机构制度
为加快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进程,统筹协调全校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经校长室研究决定,成立闽侯县实验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制订智慧化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与规划相匹配的年度计划,并继续完善制订有智慧化校园的相关管理制度
(二)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学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每年至少参加1次市级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达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教师按要求参加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关培训与学习。网络管理员每年定期参加市、区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研讨等。定期开展智慧教育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媒体等应用的专题培训。
(三)经费保障与网络安全
在县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运维的专项经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校园网站及信息系统达到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第一级或以上要求,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等功能,制订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
六、特色创新、示范引领
我校将继续申请市级及以上立项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期望取得良好成果。通过使用创客空间,智能教室等新兴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将3D创意、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力争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有所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并得到交流推广。
围绕智慧课堂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支撑环境等有关问题继续承办或主办各级各类交流研讨及示范课观摩活动。组织优势学科发动本校各级骨干教师、名师,利用智慧校园设备开展课堂教学实况在线直播或点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