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临终关怀观后感十三篇#】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间世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临终关怀观后感 篇1
今天来说说《宝贝儿》,一直在各种场合看到这部电影的海报,让我好奇的是,明明是流量小花杨小姐主演的电影,居然在今年8月份入围了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以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我这么说是因为之前看过杨小姐主演的几部电影,实在不敢恭维)。
看完之后,不得不说,的确是一部好电影,除了主角的演技仍然不尽如人意以外,这部电影有内核,有态度,角度选取的也很有力度,关键是,有良心。
电影讲述了一个遗弃儿江萌,在年满18岁后,不仅生存面临种种困境,而且对于自己想要维护和拯救的也无能为力的故事。
影片专注了社会最低层,被贫穷和残疾折磨的这些人,虽然对生活仍然充满了向往,努力向上,却终究敌不过现实的种种无情,影片充满了对现实的矛盾与拷问,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矛盾一:她养了我一辈子,我却不能给她养老送终?
江萌出生时就有严重的身体缺陷,先天无肛,子宫切除,被父母无情抛弃,被社会福利机构收养,后又遇上好心却无儿无女的老两口,老两口把江萌带回家,虽然生活节拘,还是节衣缩食,攒下钱给江萌做了手术,让江萌得以长大成人。
片中,我们看到,江萌18岁时,家中只剩下她和收养她的老大娘,大爷已经过世,大娘也半身不遂,江萌和大娘相依为命数十载,日子虽然清苦,两人相互依偎倒也有个家的样子。
然而,社工通知江萌和大娘,江萌已经年满18岁,必须离开老人的家,回到福利院或者自己谋生活。原因是,政策规定,老人与江萌当时并不是领养关系,而只是宿养关系,因此在孩子成年后,不得继续在收养人家中生活。
无论是江萌还是老大娘都没有想到两个人都一起生活了这么久,情同母女,两人除了对方都没有任何的亲人,如今老人年迈体弱,而江萌出了老人家也没有可居住的地方。这个家却要被无情的拆散。无何二人如何反对都无法改变。
我在看到影片这处时也很疑惑,还有这个不同吗?都一起生活了这么久,老人家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还为她做了手术,江萌却不能给老人养老?这是什么道理?朋友告诉我,她们二人并不是收养关系,二人没有法律上的母女关系(即非亲生,也未领养)。
而之所以当时没有办理领养手续,有两种可能,一是老人缺乏法律意识,以为抱回来养就是自己的女儿了。二是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条件不具备收养儿童的资格。我以为第二种原因的可能性较大。
片中,江萌无数次地问社工:“我怎么就不能给我妈养老了?”,“我怎么就不能给我妈养老了?”
而老人也无数次地问:“我有房子,我就一个人,她怎么就不能住我的房子了?”
矛盾二:因为是亲生父母,就能决定孩子的生死?
江萌在医院作护工时无意中发现一名先天无肛婴儿,由于同病相怜的缘故,她对这个孩子格外关注,可却发现孩子的父亲徐先生并不打算给孩子进行手术治疗,而是任其自生自灭,江萌执着地找到孩子的家人,想要告诉他们孩子是可以救活的,希望他们可以让他活下来。甚至在看清事实之后,在小军的帮助下偷出孩子,可能打算自己去救她。
没想到徐先生却报了警,坚决要把孩子要回,警察出于道义最初也不让他带走孩子,可江萌的好心肠敌不过血缘关系,徐先生是孩子的亲生父亲,他有资格带走孩子,甚至,有资格决定孩子的生死。片中无论是医生还是警察,都表达了这一观点。
最终,当孩子的父亲告诉江萌孩子去世的消息时,江萌一句话也没有说,镜头停留在江萌的后脑勺长达一分种,我们仿佛能透过镜头感受到江萌深深的悲伤和绝望。
因为是亲生父母,就能决定孩子的生死吗?孩子难道是父母的私有资产吗?
而对于江萌而言,自己已经如此,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宝贝儿。
矛盾三:残疾人有没有资格幸福?
江萌的朋友圈里都是一群和她一样,因为各种身体原因从小被父母遗弃,在福利院长大的残疾人,他们也有他们的希望,有他们的小幸福,有他们的爱情。
江萌想要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就可以有理由为老人养老,却因为身体的原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小军,由于先天聋哑被父母遗弃,他喜欢江萌,想要和她结婚,和她一起生活。
在江萌从家里搬出来之后,小军向她提出,两人一起过日子,过几年买个便宜的房子结婚,把老人接过来同住。
江萌说:“你要找一个可以生小孩的,等你老了,不用去养老院。”
小军说:“没关系,我们可以收养。”
江萌说:“我们的条件,领养不到。”
小军垂下头,默默看着自己的脚,不语。
在老人与江萌的关系中,江萌是作为孩子的角色,要与唯一相依为命的老母亲分离。而在与徐先生的孩子中,江萌则是作为领养人的角色,再一次被无情打击。
残疾人有没有资格幸福?
影片的最后 ,江萌来养老院看望老人,两人围着一张小桌子默默地吃饭,江萌安慰老人说:“等我这块稳定了,我就把你接过去。”
可以看到,江萌就像是年轻时的老人,而老人就像是年迈时的江萌。虽然我们时时在喊着公平,公正,关注残疾人,可是如果不在制度上真正替他们考虑,就无法真正帮助到他们。
电影海报上的那句话是:“如果我不完美,是否还是你的宝贝儿。”
临终关怀观后感 篇2
《芳华》展现的不是一个人的青春,而是一群人的青春。一群正值芳华的青葱少年,满腔热血,本应去享受爱情萌动的心悸而忐忑。隔着一个时代往回看,感觉很不一样。
一群十几岁的年轻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去面对鲜血和生命的消逝。残酷的现实不断的伤害着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面对时代巨大的变化,他们在迷茫,徘徊,又在坚持。一边失落着,一边怀念着。一边天涯海角的寻找着。当市场经济到来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又回到来的重新的起点。一个怀揣梦想热爱生活的年轻人,一个在战争中对生死淡然处之的英雄。
那个年代出了很多英雄,也出了很多极恶之人,结果英雄终于还是经不住真理的考验,恢复了本来的丑恶和地位,所谓的极恶之人却能脱颖而出,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你把最好的芳华献给了你的祖国,却承受了被抛弃的命运;你本身是个热爱自由的人,你本身也向往爱情,你本身天真烂漫,却把芳华送给了战场…你本身可以变得更好,你只是活错了时间……
不管是林峰还是小曼,于他们而言,爱就是,我喜欢你,我愿意为你,至始至终,保留那颗初心,不管你如何对我,但我知道我的心想怎么对你。不计较得失,不计较过往,只想单纯的守住那段美好,回报那点你为我。人性是时代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人是有思维的,也是有思想的,人类集体思维和思想推动时代变化、发展和进步,因此,应该是人性冷漠让时代变得残酷和冷漠。
所以,人,不论在哪个时代,内心不能没了自己!时代大环境下的人们,非常容易迷失自我,总是迫使自己相信大众观点都是对的,无法反驳的,可是当你回首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都是背叛了自己。
《芳华》让我们在眼泪中唏嘘中,深深缅怀自己终究早已逝去永不复返的青春,花样年华、情窦初开、飞扬文字、指点江、中流击水、豪情万丈……谁的青春不芳华?“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临终关怀观后感 篇3
读过的第一本加缪,也是写的第一个书评嘻嘻。有几天了,读的那天高中时期最后一个(我想象是)很倾慕的男生找到女朋友啦。感觉高中关于恋爱这一part就这么过去了,心情复杂,就想读一下这本,给自己一些“局外之感”,少一些对他人给自己动力的依赖。当天晚上就看完了。
看书之前我想当然地觉得,局外人应该只是主人公消极对待人生,是自己人生的局外人。
阅读完整本书后,带着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去阅读了书前译者柳鸣九先生的前言。
现在翻阅,对于书名的理解看到了两种:一种是柳的默尔索在法庭上被各种妖魔化,像是个局外人,另一种是默尔索对于世事不关心不在意,活出了潇洒惬意,是自己人生的局外人。
我更倾向第一种。非常欣赏译者对于加缪“荒诞——反抗”的哲理体系的分析~其次是自己读书过程中也注意到他“不对过去的事情悔恨,总是要为将要来到的,今天或明天的事忙忙碌碌”“我对自己很有把握,对我所有的一切都很有把握”“我以前有理,现在有理,将来永远有理”,是能体会到他对于生活有自己的态度,不是作为局外人没有去参与其中的,只是懒,觉得这些可有可无罢了。在法庭上他也忽然感觉“纯系多余”,更加可以印证第一种,是他在法庭上没有参与感,是局外人
虽然我个人不是像默尔索一般的淡然,不在乎,我更是一个入世,功利心很强的人。但是阅读他的心理,并不让我觉得难以接受,而是让我想到,在我过度的争取和劳累之后,我也可以这样调节我的身心。书中大段的、奇妙的心理描写,和一些哲理性的句子,也很好地缓解了我一轮复习的焦虑...
具有现实意义的一点,是我非常以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很想当律师啦~这本书给我与《杀死一只知更鸟》不同的法律环境,让我对从业计划有更多的考虑,社会环境有更多的反思。
要坚持人道主义,尊重个人的不同的思想观念。不用社会世俗观念,不用法律残杀人性,不要强迫别人相信自己的信仰来完成像宰割一只牲畜般的“仪式感”..
最近看罗翔老师的一些视频,也看到法律不是冰冷无情,行使法律,更要有作为人的意识,也能与除法律外别的领域,如现代的网络平台的舆论,当事人有时也是“多余”一般...产生诸多思考。
真是一本好书呀。
临终关怀观后感 篇4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讲了一个看似荒诞却又无比真实的故事。小职员默尔索莫名其妙的犯下命案,法庭在审判他时不是诉诸于客观的事实真相,反而从道德、灵魂及宗教上判决他有罪,并处以死刑。这个故事体现的荒诞或者说默尔索的悲剧在于,人们普遍追求或渴望的实质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真实存在,但现实里发生的一切又看似符合人们内心渴求的意义,无论是情感上还是道德上都被充斥得形形色色,以至于这种渴求变得无比的正义,有如神明,甚至强于客观现实。
那么反观小说中的默尔索则是一个无意义的坚守者。正如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他并不期望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也不期望从任何人那里得到什么,他不刻意迎合大众,也不渲染自己的情感,所谓意义上的道德和情感在他身上都变得毫无意义。你可以说他不通人情世故,但他活得随心随性,一点也不苟且。纵观小说,你会对默尔索的所作所为极为不理解,因为他的行为完全不是按照符合自己切身利益而来的,如他不接受上司派他去巴黎上班的提议,不认同律师让他在法庭上作出悲痛母亲死去的有利证词,不愿意向预审法官低头痛苦忏悔等等。但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遵从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意愿,只不过不被大众所接受罢了。每一个人怎么活都是自己的事。从这一点上看,他是真实的。
《局外人》是本好小说,加缪是位优秀的作家。好的小说就是好的材料,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就能燃烧出思想的火花,不贪求这火花能点燃多么伟大的意义与功利,至少在火光的照耀下去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不会觉得那么的陌生。
临终关怀观后感 篇5
这一集给我的很深的记忆是,很多人在为生活为家庭经历着你从没想过的工作岗位。
这一集说的是尘肺病,这些患者长期在大量粉尘的工作环境工作,有煤矿工人、有金属加工工人、岩石加工等等,他们的工作很苛刻,这些岗位的工资会高上不少,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大爷的采访,他说在地上工作的那时候才一百块一个月,但是愿意下地下采矿的是五百块一个月。
但是很多病人在患上疾病之后,工作的地方不承认你,因为这些工人大多数并没有正式的合同关系。想申请工伤判为职业病,根本无处申诉。
这些患者常年需要呼吸机在身旁。并且唯一的生存办法就是换肺。
肺源很少,手术价格很高,每个换肺手术都要接近60万人民币。正如之前所说他们却很难申诉,很难得到国家、公司的报销。
给我最深刻的是,一个30出头的金属加工工人,患上尘肺病接近10年,这十多年都要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但是他很幸运,有一个老爸在替他筹钱,并且帮他申请到职业鉴定,可以得到国家社保的很多的报销。最后这个老人到处向乡亲们借钱做手术,筹集到接近五十万。
最后这对父子正如他们的心境非常坦荡一样,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他们幸运地等到合适的肺源,并且手术后的感染、排异等难关都通过了,最后他们呼吸着新鲜空气,摆脱了呼吸机。
临终关怀观后感 篇6
说实话,没怎么看懂这本书,不知从哪总结此书,我特意百度一番写下本文。我同样在反省自己,为什么自己写不出来东西?哪怕一篇观后感。
回归正题,《局外人》只是简单的讲述了主人公默尔索无意杀人案的始末。描述了一个不遵循正常人情世故的、对周围世界钝化、身处局外的故事,反衬出世界太多的“理所当然”,主人公是一个不按照约定俗成惯例生活的人,且因没在母亲葬礼上哭泣而遭受谴责,所有人都认为他是怪物,是杀人犯,最后处决而死。
作者非常擅长通过细节来描述整个案件。开头这样写道:“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简短的几个字凸显了作者的冷漠,因为一般人对于母亲的死,心情怎么会那么平静又冷漠呢?没有痛苦,不知道去世时间,仿佛母亲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之后他参加葬礼,没有流泪,第二天正常上班,马上就去约会、看滑稽电影、游泳、做爱……当他女朋友玛丽问他爱不爱她?想不想和她结婚的时候,他的回答又出其不意。“我怎么都行,如果你想这样,我可以这么做。”为何他会这样?追起溯源,他认为别人在乎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他是一个坚定的虚无主义者。在我们看来,他的态度太悲观了,很难被世人理解。其实不然,这正是他的宝贵之处:忠于自己的内心和感受,而有些人为了避免承受很多压力,学会了说谎,因为说谎会让一切变得简单,易于接受。有些人看似两手空空,却拥有世上最珍贵的东西。
默尔索的审判部分也让人印象深刻。审判之前,默尔索看见记者和律师,检察官和法官打成一片,犹如一场欢闹的聚会,而自己反而像一个观众。自己明明是事件的当事人,在审判过程中却没人聆听过自己的声音,听取自己内心的想法,全程都是司法人员指责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这一行为,审判的不是罪行,而是道德。命运完全交由了其他人,自己像一位局外人。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迫害。
默尔索是特立独行的,他愿意为他所犯的错误赎罪,也知道即使世界没有他的容身之处,别人也不能评判他的灵魂。
你会为了生存而失去真实的自己吗?还是为了活出自己而成为怪咖?
生存还是毁灭,是个问题。
临终关怀观后感 篇7
影片是围绕着一个患有白血病的女孩儿展开的。为了救这个女孩,于是安娜出生了,她的身体一开始就不属于自己,取骨髓、血液等身体重要的部分都是为了拯救濒临死亡的姐姐。当安娜的姐姐出现并发症肾衰竭的时候,安娜将母亲控告上了法院,要拿回自己的身体支配权,她的妈妈并不理解这样的做法,所以一场爱的救赎就此展开,当真相公开,我终于明白影片名姐姐的守护者真正的含义,那是对姐姐满满的爱。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里很压抑同样也很震撼,那些快乐幸福的背后是怎样的悲伤与痛苦。我想,在这部影片中,每个人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没有对和错的区分,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可以黑白字可以写在纸上,它涵盖的东西有很多,但最终指向爱。
对于安娜来讲,她的出生只有一个使命——救姐姐,家里一切的重心都围绕着姐姐,她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如果她的控告完全是出于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姐姐的意愿,我想我也很理解的,“生命高于一切“是生命伦理学的最高原则。每个人都享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安娜这样的做法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在做出这样的选择会受到道德、亲情、伦理的拷问,当这些冲突纠结在一起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安娜在现代科技下是与姐姐完美契合的孩子,她的出生应不应该,如果安娜可以选择,她会选择这样出生而接受这样的生活吗?我们不得而知。
人工生殖技术本来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不作细谈,但作为医者,我们要紧守伦理原则。移植医学,是一门很伟大的科学,它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你想,在濒临死亡的时候突然看到了生的希望,这是多么让人激动。当然,这需要供体与受体的配合。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供体的感受,安娜一次一次被医生从身体上取走东西,这样才可以挽救姐姐,脐带血、淋巴细胞、骨髓……。最后到了肾脏,那这之后还会有其他的捐献,她本来是一个健康的孩子,这样一次一次的付出,最后也会威胁到她的生命,那么她的权益应该如何来维护?
安娜的姐姐已经在一次一次的急救、手术、化疗中磨灭生的希望,她活得很辛苦很痛苦虽然她很坚强,她知道自己有一天终将死去,可是每天要在忙碌的亲人面前强颜欢笑,她的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那么,她的感受应该如何照顾?是这样痛苦的活下去还是快乐的离去?这其中涉及到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
镜头到了海边,我看见这个可怜的女孩儿遥望大海她笑得很开心,看着一家人相拥的画面,很感动。我想,所谓的拯救如果带给病人的是无休止的痛苦,那么这样的拯救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这样的活着就已经失去挽救的意义。女孩不想再这样痛苦下去,于是她策划了一切,她想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结束这样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当看到女孩儿在她妈妈的怀里安然离去的时候,她应该是快乐的。面临道德、伦理、情感的冲突,道德尺规的标准不同,每个人的选择也许会不同。
影片的结果似乎是一个观众最可能接受的结局,最终所有的都回到自己的轨迹,这部影片很让人感动,它全片都贯穿了爱,对于安娜来说,上诉的结果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爱她的姐姐。为了她姐姐,11岁的女孩儿敢于向母亲提出挑战,她可以接受周围指责的眼光,她愿意把这个秘密永远保守下来,哪怕妈妈一辈子都不会原谅她。如果不是到最后她哥哥说出了这个秘密,也许很多观众都会认为安娜自私自利,其实换个角度来讲,如果安娜上诉是为了自己,她只不过是在维护自己的个人权益,只不过蒙上道德的面纱,我们看待的目光就不同了而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临个人权益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就需要遵守各种规范,面临不同的冲突,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以我的观点,我们需要把握自己道德的尺度,依照自己的良心,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程度的争取自己的权益。也就是说在追求自己的个人权益的同时不能违背做人的尺度。
临终关怀观后感 篇8
“如果我不完美,是否还是你的宝贝”?电影《宝贝儿》的海报上这句话直击人心,显得格外沉重。而看完电影后的我,更想感慨地呼吁:愿你的不完美,能被这个世界接纳。
“当寄养儿童长到18岁,就必须搬离寄养家庭。”还有这样的奇葩规定?《宝贝儿》放映过程中,我和我身边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冒出了这句话。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我压根儿不知道收养和寄养的区别,电影《宝贝儿》从某种程度上给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做了一次普法宣传。
影片讲述了一位在寄养家庭长大的弃婴江萌(杨幂饰演),为避免失去对寄养她的“妈妈”照顾权,找到了儿童医院一份做护工的工作。一次偶然,她遇到了刚做父亲的徐先生(郭京飞饰演)要放弃治疗的先天性缺陷女婴,江萌坚持要救这个孩子,最终引发一系列冲突的故事。
影片开始,年满18岁的江萌(杨幂饰演)就被福利院的负责人告知,她必须搬离收养她的“妈妈”家,并在福利院的帮助下安排工作。江萌凭什么不能给 “妈妈”养老送终?为什么非得离开“妈妈”的家?影片通过福利院的人告诉我们,国家出台这样的规定是有原因的,比如避免打乱原有的家庭财产分配等问题。可是,收养江萌的这位“妈妈”并没有其他亲人呀,为什么非要生生拆散相依为命的“母女”呢?即便他们并非血缘上的母女关系。但这个问题在法律面前无解。
这个片段,让我们看到这个“不完美”的群体并没有被这个世界友好地被接纳,当观众们还在“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法律不外乎人情”的感叹中时,影片很快又让我们看到了更为揪心的一幕,这是一个关乎“不完美”能否有资格生存的问题,也是一个无解的“悖论”。
“救,还是不救?”当在医院做护工工作的江萌遇到了另一个即将被遗弃的婴儿时,这个问题成了银幕内外所有人难以抉择的难题。它可不像“当你女友和你母亲同时落水,你先救谁?”这么好糊弄过去。
在影片中,这名身患重疾的女婴的父亲徐先生(郭京飞饰演)艰难地做出了决定——放弃亲生缺陷儿。而江萌却极力主张要救,也许是因为同病相怜的原因(这名身女婴和江萌有着同样的缺陷患有先天无肛症),让江萌不愿意看到可怜的女婴面临着被剥夺生存的权利。
当她得知这名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女婴将被其父亲放弃治疗后,她无论如何也难以理解。她多次拨打那名父亲的电话,一遍一遍地告诉他,自己也得过同样的疾病并最终被治好了;甚至一路追踪到对方远在马鞍山的家中,辗转于医院、福利院、老年人医院,最终,在她的聋哑人朋友小军下(李鸿其饰演)的帮助不顾一切地抱走了孩子。
不仅是片中的警察,福利院的人,就连成许多观众都在说江萌是“一根筋”,因为她认定的事,就会不达不目的不罢休地去做。她不像社会上的许多人,脑筋活络,懂得变通和转弯。
她不知道这个社会是复杂的,有很多事不是光凭着我们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就能解决的,甚至也不是有了钱就能解决的。正因如此,她的这些行为导致了自己身陷囹圄。
至于这位父亲,我觉得人们也没有必要站在道德的层面去谴责他。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事情没落到自己头上,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 片中女婴除了患有先天无肛,还有心脏方面的问题,这也意味着救治过程将漫长无期,意味着最终很可能人财两空,更有可能彻底毁灭这个家庭中的所有成员,让他们倍受痛苦的煎熬。徐先生选择了放弃,同时也选择了向孩子的妈妈隐瞒真相,独自承担抉择的痛苦,同时,面对江萌一遍遍地质问,他内心所受到的煎熬,让观众足以感同身受。
本片演员的表演也是成功的,流量花旦杨幂一向被认为演技平平,而在本片中她却有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演技也不再被人诟病;两位男演员郭京飞和李鸿其更是可圈可点,前者很好地演绎出一位放弃孩子的父亲所承受的那种无奈、痛苦与内疚交织的情绪;后者更是依靠肢体动作和表情演活了一位聋哑暖男的形象,他也成为这部主题沉重的影片中罕见的一抹暖色。
《宝贝儿》定义为是一部纯粹的艺术片,除此之外我认为它还像一部出色的纪录片,一部反应社会现实题材的电影,是娱乐至上、商业至上的艺术世界里的一股清流,它所展现出来的社会议题,和西方人探讨的“安乐死”一样,安乐死到底是帮助病人解脱痛苦的人道,还是非法结束他人身命的犯罪?这一切都关乎法律和人性,关乎道德和伦理,我们无法给出精准答案,我只更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那些人们极少关注的“不完美”群体,能够得到这个世界更加善意地对待和接纳。
临终关怀观后感 篇9
一气呵成地看完,本书结语概括得也非常好。短篇幅小规模却有重分量,独特的切入角度与简洁有力的笔法表现出了十分尖锐的社会现实问题,而且因为其中独特的精神情调、沉郁的感情、深邃的哲理传达出了十分丰富的人性内容。现实中很多人看事情不看事实本身,而是取决于人们如何看待他这个人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实际上也就是取决于某种观念与意识形态。书中的事件深刻地揭示了意识形态渗入了法律领域,决定了司法人员的态度与立场,从而控制了法律机器的运作的,意识观念的因素对法律机制本身内在的侵入、钳制与干扰。值得一读的一本书,对生活中一些事物的认识和思考也能多一个角度。晚安!
临终关怀观后感 篇10
上映了很久,终是去看了。全片不炸裂又难掩的泪点,平和而又热烈的情感,在影片最后的那句“就让荧幕,留住我们的芳华吧”深深含蓄。
影片开始时何小萍一个不规范的敬礼,将她稚嫩却又理想的期待表达的淋漓尽致,也给之后纷至沓来的悲伤而失望的生命深深讽刺。
这正是何小萍的芳华,也是许许多多战斗英雄的芳华。
是刘峰带着何小萍来的文工团,年年的标兵却因为冲动的一抱,将往日善良积蓄全部透支被下放到西南边境,而何小萍也因为对集体的失望,宁愿被埋没也不愿再对往日的光荣梦想卑躬屈膝,而被处理到了军医所。从小受尽欺负的她也终于在战争的阴影下,文工团的不屑中,刘峰的远走而进入了精神病院。
影片中那句,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拾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何尝不是对芳华另辟的蹊径。除去华丽外衣,遍地的虱子。
有位哲人说,真正的英雄是,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被时代遗忘固然悲哀,但人性的美好,却犹如一抹温暖的亮色,让人重拾对生活的勇气。
所以哪怕刘峰最后流落到在社会底层,退伍后的老婆跟人家跑了。哪怕何小萍终于变得风尘仆仆,不复青春,不复年华。影片最后他们相依的情景,何尝不是对生活真挚的热爱。
一个人若是贫乏的时候不快乐,哪怕富足了也一定不会快乐,因为他不知道是什么。
而就有这样的人,在生活的绣花针下,土匪般的囚笼困囿下,他依然收藏着醇厚的酒,潜留着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笑对生活。
那句说烂了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就是对所有保管了烂漫童心的人最好的加冕。
影片看的很长,也很短。想说什么,却说不出什么。
但无论受众是谁,我们都需要好好反思过往岁月,打捞起寂灭太久的美好人性。我们需要一场泪雨洗刷掉我们身上的浮躁,洗涤除我们麻木的情感。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一场芳华,大醉又何妨。
临终关怀观后感 篇11
看过很多别人和自己家庭的经历,最近几年我都在问自己,人到底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呢?
从出生到死亡。经历着生活、家庭、情感、欲望、疾病、老去等等。
我自己的感悟是,人每时每刻都不知道下一秒自己经历着什么,可能下一秒我们会倒下,我们可能会因为星空外某一个星球的衰老爆炸所发出的射线导致全球的人类全军覆没,或者小行星的袭击全人类再一次经历着恐龙灭绝同样的经历,等等等。
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有一死,从生到死,基本每个人都是短短的几十年的光阴,真的很短的光阴。
而我们很多时候却把这些光阴放在一些无谓的执念上,并且有问过自己这些执念自己真的有很深的在乎吗?既然都有一死,为何我们不能活得尽可能在每个时光都简单开心快乐点呢?
我想起纪录片里面一个30出头的大学老师,身患癌症,在积极配合去治疗。视频里面有这个老师在健康的时候的教学视频《幸福的方法》,她跟学生说,如果想让你的灵魂不被纷繁复杂的情绪所困扰,是让美德占据你的灵魂。
我经常看着身边的人与事,某一些家庭因为彩礼的问题一拍两散,因为治疗费用的问题你会突然看清人心,因为某些情感大师说的不送口红、不哄你的就是不爱你,而跟你的另一半有很大怨言。
我也经常反思自己,是什么让大家在短短的几十年生命中有着不同的执念,哪些真的是我们所真正在意的,而这些所谓的执念,在我们逝去的瞬间会不会而后悔。
我们所浪费的一些光阴和执念,你吃饱喝暖还在执着于你爱人为什么不送你口红哄你时,为什么不哄你时,这个地球上很多人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人连基本的作为人的`权利都没有。看印度、非洲等等,先不要说田园女权这种畸形离谱的意识,这些地区的妇女连基本的做人权利都没有。
不要说国外,就单单国内,很多落后地区女士连在生理期基本的干净安全的卫生巾都很难保障。
很多人此刻在接受着生死离别,如果我们此刻健健康康,为何不简单点对自己和别人呢。
生命就像开花,有的花期很短,有的花期较长。但是最后都会从绽放到凋零。我迄今为止,当然希望有灵魂等等是真的,但我还是认为这个宇宙很大,我们很幸运成为一个生命,并且很幸运成为地球上不同于恐龙等,我们是有思想的一种生命。
人来这世界走一走,我自己认为简单地开心活着就够了,用心感受这个世界。我不去想有没有下辈子,有没有灵魂等等,我都不在乎,最后化成这个宇宙的一颗尘又如何呢。
在此感谢每一位无偿献血、无偿捐献器官的人士,是你们在无形中为很多的生命提供帮助。
同时也向各位烈士致敬!
临终关怀观后感 篇12
今天终于逮空去看了芳华,虽然剧情很平,不过心里的那根弦还是被触动了,散场时电影院很多人说结局是好人没好报,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很多人这一辈子都被欲望、权利、金钱牵着鼻子走,容易知足和懂得珍惜的人才是这世界的稀有品种,他们的眼神坚定,内心平和,他们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黄轩的演技没话说,颜值我也喜欢,女主角我之前没见过,不过总觉得长得有点像那个素颜美女王丽坤,穗子,也就是影片中叙述故事的人,喜欢陈灿,我从一开始就猜到陈灿会和那个军官的女儿一起,因为他们俩看起来更搭一点,可能陈灿也喜欢过穗子,只是门不当户不对吧,不过穗子最后过得也很好,真跟了陈灿不一定会这么好!至于那个丁丁,落井下石,呵呵,那个演员的演技真的没话说,丁丁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也是一个可悲的人!
至于最后刘峰和小萍为什么会走到一起,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是善良的人,小萍被孤立没人愿意和她搭舞,只有刘峰愿意陪她,刘峰被落井下石下放,也只有小萍去送他,之前刘峰的好大家全部都忘了,后来打仗刘峰失去了一个手臂,小萍也由于突然成为英雄而精神失常,她在草坪上跳的那一段舞真的是好美!两个人后来相约去扫墓,在那边匆匆一别之后的10年他们才开始生活在一起,相扶到老!
这部影片适合爸妈来看,不过传递的信念对谁都是一样的,聪明可能是天生,但善良绝对是选择,即使善良没有给你带来什么利益,也请相信善良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所以请你尽可能的善良。
临终关怀观后感 篇13
影片《宝贝儿》今年10月上映,票房并不高,大概因为这是一部纯生活电影。但我看完之后,却心情沉重,很想写点什么。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弃婴的故事,镜头下的片段很平实很生活很现实,结局也很开放,客观冷静地去还原生活的本貌,不悲不喜,无解。
女主江萌千方百计想救活一个和她患有同样疾病的婴儿,想让她和自己一样活下来。结局却是因“偷小孩”被派出所拘留,丢掉了医院的工作;不得不搬离养母家,养母则进了养老院;患儿的父亲到她打工的地方,告诉她孩子已经去世。
影片通过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江萌,和如她一般的一群人的生活状态,一直在向世人证明即使是病弱的弃婴,也可以努力地活下去。从江萌的第一视角出发来还原整个事件,其实患儿父亲到底有没有治疗小孩,有没有给她做手术,都是江萌从警察的口中得知,背后的真相无从查证。而患儿父亲一家人并不缺钱,甚至高龄很想要孩子,却又万般无奈选择不救患儿,片中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或许背后还有更多的压力和不为人知的隐情。
整部电影对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做了大量的留白,对于结局,也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从“父亲是否有权决定婴儿的生死”的问题,到“每个生命的生存权利”,影片更多的是在“探讨话题”,而不是“回答问题”,因为现实生活本就无解。
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社会是否需要给所谓“不完美”的生命,提供一个平等的生活环境,这也是一个问题。就像歌中所言“用尽了力气,也难以改变,生存的疼痛;幸福是寓言,不幸是故事,愤怒与慈悲,粗糙交织”。
最近,基因宝宝的话题也很泛滥:人类是否应该为了消亡某些疾病就更改基因构成,人类是否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死和未来,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将是无解的话题。
生命总有很多不完美,人生而不完美,不必太过执着,即使是不完美的生命,也是弥足珍贵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