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大国工匠观后感十三篇

2024-02-22 10:06:07 大国工匠观后感

【#实用文# #大国工匠观后感十三篇#】您是不是不太清楚作品名观后感怎么写呢?用文字记录下自己与亲人朋友之间的互动和纠葛,观后感是真情实感下的产物,不可弄虚作假,这是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大国工匠观后感”的最新信息,我们会给您带来更多关于该领域的深入报道!

大国工匠观后感 篇1

打开央视频道,静静观看“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而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些大国工匠,既是匠人,又是追梦人。

大国工匠的精神是由这样一群劳动者创造的,他们中的有些人不是名校毕业,仅仅是最普通的劳动者,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靠着对职业技能的完美追求,靠着对技术的忠实传承和钻研,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在平凡的工作中掌握着不平凡的技能,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坚定科学理想,朝夕不倦,经历数十年耕耘,致力于飞机设计领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成功研制歼8Ⅱ飞机,以非凡的成就,书写了壮丽的人生。20世纪60年代,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面对苏联拒绝为中国研制核潜艇提供帮助的情况,面对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彭士禄临危受命,克服种种困难,历经磨难,硬是制造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为祖国安全铸造了一面“铜墙铁壁”,为国家走向富强创造了条件,中国也因此在世界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证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渴望扩展人生价值。“大国工匠”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工匠的博大情怀和无与伦比的技艺。

我们要以工匠精神为动力,立足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真正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作为一名鲁泰人,鲁泰工匠精神也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一直激励着每一个鲁泰人砥砺前行,为公司新三十年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大国工匠观后感 篇2

大国工匠:致敬卓越,共筑辉煌

在中华大地上,有一群人,他们默默耕耘,精益求精,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是大国工匠,是时代的脊梁,是民族的骄傲。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大国工匠》的纪录片,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这部纪录片以真实的人物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工匠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风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领域的翘楚,是无数人心中的楷模。他们用双手打磨出令人惊叹的作品,用智慧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们不仅技艺超群,更有一颗执着的心,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敬畏。

在观看过程中,我被一位名叫李军的电焊工深深打动。他从事着艰苦的电焊工作,却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热爱和追求。他用手中的焊枪,将一块块钢铁完美地焊接在一起,创造出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他的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除了李军这样的技术能手,纪录片中还展现了其他不同领域的工匠们。他们虽然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都有着同样的追求:把工作做到极致,为社会创造价值。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观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国工匠的伟大和崇高。他们不仅有着高超的技艺,更有着一颗执着的心。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是时代的脊梁,是民族的骄傲。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向大国工匠们学习,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无论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都应该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把工作做到极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国工匠》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录片。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工匠精神的伟大和崇高。我们应该向大国工匠们学习,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国工匠观后感 篇3

俗话说得好,平凡中创造不平凡,没有任何一个人一开始就是闪闪发光,但只要在自我努力下实现我们的价值,不计代价与回报,尽心尽力为人民做贡献,那么在暗暗无光的日子里也熠熠生辉。

我们生活在纷繁,盛开的世界,工作在平凡而不起眼的岗位,即便如此我们生活中仍然不缺乏激情与感动,只是少了一些发现感动的眼睛,缺少没有去好好的用心感悟的心灵。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平凡的人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倾尽自己的半生或者是一生,他们将汗水和心血诸多都献给了国家,他们默默无闻,他们小心翼翼。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以岗位为家,兢兢业业,敬职敬业。他们大部分的身影遍布在公司,有时出现在焊接汽车机电管,他们不畏惧刺烈的火花,不管春夏秋冬,亦是如此,有的在工厂里检查零零散散的小零件,一件小的零件可能会是一个生命的决定者,有人能把蜜蜂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追求事物的精确,有时在事物的轰炸中不停的来回穿梭。为了一个极为不容易查到的小细节,预防一切错误,甚至可以连续饥饿好几天都不为所动,必心必尽,有时候顶着炎炎夏日,衣服浸透了汗水也全然不知,毫不在意,无论白天黑夜,不论严寒酷暑。随着国家的发展迅速,他们不为金钱,掌握了公司的设备以及技巧,在一定得基础上更上一层,他们用坚硬的外壳挡住世界上所有的恶意,比如那种烦躁的、生人勿近的态度。但心底柔软的地方,依旧一尘不染。那片柔软的地方装着人民,装着责任,他们将它留给了国家。

活着的时候不苟且偷生,牺牲的时候视死如归,这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我所做的每一次选择都是错误的,然而我不能够停止做出选择,这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我所做的每一次选择都是错误的,然而我不能够停止做出选择,有人负重三十年,有人雀入樊笼,有人在黑暗中茕茕踽踽,走了很久很久。好在世间总有星光开道,所以荆天棘地,也不枉此行。有人心易变,三头五年就面目全非,也有人心如止水,十万八千里走过,初心不改,他们就是如此,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趣,使我们世界丰富多彩,在无趣的世界中,总是活出了一片色彩,我想,“我就是我,不一样的人间烟火”大概指的就是他们吧!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他们可能并不是大学博士生般优秀,但是他们精益求精,全神贯注,不断探索未知,他们不屈不挠,他们勤劳苦做,他们以勤劳和勇气书写了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现在的时代,社会踊跃做出了奉献,让人民为之感叹,为之敬佩。不得不承认,他们才是真正的星星。如果说暗淡的世界从此开启了光亮,那么那束光我愿为之称做是他们。

我以后一定努力好好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认真精神,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我的专业课中,努力钻研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积极参与,创造一个不凡的成绩,我相信,在这耀眼的年代,只要如他们一般,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大国工匠观后感 篇4

大国工匠2018观后感作文

2019年3月1日晚饭之余,项目部组织观看了央视推出的《大国工匠》节目,讲述了那些劳动者用双手匠心筑梦的震撼而又感人的故事。他们毕生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专注和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传承和钻研职业的技能。他们是国宝级的顶尖技工,他们是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用无可挑剔的技能书写者人生的平凡与不平凡,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时代为社会奉献着人生。他们的技艺让人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他们是事业的脊梁。

焊接工高凤林是焊接火箭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电焊工李万君实现动车组研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突破,钳工夏立为“嫦娥探月”组配高精度天文装置,检修工王进在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带电检修,地质队工程师朱恒银发明的'深度钻探技术颠覆传统,核燃料修复师乔素凯保持生动实践证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他们视技术为艺术,他们倡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他们彰显了爱国敬业的精神内涵。《大国工匠》给人们展示了中国工匠的博大情怀和无以伦比的技艺。我们要以工匠精神为动力,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真正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

大国工匠观后感 篇5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创造自己的价值呢?从《大国工匠》中,我获得的是一种对职业,对技术的一份坚持与热爱,唯有对自己所干的,所从事的职业保持着一颗不懈努力,永不言弃的心,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未来,才能更好的回馈整个社会

有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钳工、钢筋工、焊工、木匠等等,这些不起眼,甚至有点卑微的技能行业,一旦做到了技高一筹、“人有我优”的程度,同样能释放出震撼人心的奇迹效应,技能效应,让自我价值激情呈现,也让民族技能发展水平,达到“珠穆朗玛的世界高度”。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当然他们也为我们树立了伟大的榜样。现在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学习他们的刻苦认真精神,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我们的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的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积极认真参加实训,多练习,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善于钻研的大脑,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也许我们不能像大国工匠们那样震撼眼球,但是,只要我们用平和的心境、任劳任怨的劳动心态,经营好小细节、小技术,同样能展现“微而著”、“小而实”的劳动之美。

《大国工匠》选取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这些工匠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从事的行业也不是很起眼,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了“工匠精神”的体现。这些工匠可以说是真正的“国宝”级人物。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表面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改变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原因。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应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大国工匠彰显大国风范,大国工匠托起巨龙腾飞。央视播出的宣传片《大国工匠》,用奋斗在生产一线的一群杰出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了一部劳动者之歌。他们毕生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专注和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传承和钻研职业的技能。他们是国宝级的顶尖技工,他们是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用无可挑剔的技能书写者人生的平凡与不平凡,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时代为社会奉献着人生。他们的技艺让人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他们是事业的脊梁。

大国工匠观后感 篇6

今年仅剩七个多月,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坚决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要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匠心”补齐短板。

《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精神,是“匠心”所在。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匠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如此。党员干部要使出“绣花功夫”,找准本地的发展短板,要沉下心来分析研究补短板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步骤。要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中间,把准真症结、找准真需求、定准真措施。要牢牢把握“精准”二字,深耕细作,把短板补精细,确保无沙眼、无毛刺、无瑕疵。

要用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匠人”补好短板。

完成一项大的工程,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必须团结协作才行。协作是团队精神的要义,爱岗敬业是团队协作共进的根本,这是一种“匠人”精神。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全社会的团结协作。广大党员干部要与困难群众心连心,争取各级组织和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团结好方方面面的“匠人”,共同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要充分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严字当先、实字托底,不打花拳绣腿、不摆花架子。要勇于直面问题和挑战,不能碰到困难就回头,遇到麻烦就回避,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又稳又好。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攻坚克难的冲劲、韧劲、实劲,在补短板的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要拿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匠劲”补牢短板。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而是在坚守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一股“匠劲”。要想补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必须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不断摸索新路子、探索新方法、拿出新举措。要以甩开膀子的干劲、壮士断腕的决心、滴水穿石的韧劲,瞄准短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要勇于创新,在补短板的“材质”和“工艺”上下功夫,确保补上去的板子质量过得硬,“尺寸”刚刚好,经久耐用,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坚决杜绝补过的地方隔一段时间又成为新的短板。要大力整治补短板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实干为要、拼尽全力,带领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蹄疾步稳、直奔胜利。

大国工匠观后感 篇7

观看了《资助育人,大国工匠进校园》,我被工匠们的劳动精神、创造精神深深折服。一系列故事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技术的宝贵,增强了作为一名中职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直播中,讲述了高级技师郑久强,张雪松等几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的成长故事,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陈希原主任讲过:只要心中有梦,肩上有责,脚下有路,只要一路奔赴,就会大有作为的。

副台长吕学武说过,党和政府把职业教育一直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将资助育人工作做的更好,把工匠精神传承的更远,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在观看《资助育人,大国工匠进校园》的直播时,发现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的人用肉眼就能辨别出钢水的温度,有的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有的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还有人能把高铁制造得又快又稳,令人叹服。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大国工匠,郑久强用三年时间修炼炼钢本领,在技术比武大赛获得前三名。他是金牌工人,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坚守三年,你就会成为行家;坚守十年,你就会成为专家;坚守二十年,你就会成为大师。”他通过炼钢实现人生价值,百炼成钢,实现了中国梦想。

大国工匠观后感 篇8

今天,单位团支书告知,速度写篇大国工匠的观后感。可能过去一年总是给单位写写两弹元勋、正能量之类的文章,给别人留下了又红又专的印象。只不过,在这个又红又专的内心深处,还有一颗胡思乱想的种子。

《大国工匠》,看了,当然有感。可这种感,却是悲感多过喜感。只是这就不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了,那就当无感吧。因为,这只能叫《大国工匠》,无法叫强国工人。

《大国工匠》中,讲述了8位工人(我没有用工匠,因为我尊敬他们),用自己飞凡的工作能力,缔造了各种中国“神话”。看了每一集故事,那么生动,那么逼真。相信但凡去过工厂工作的人,或者了解工厂的人,甚至对工厂没有概念的人,在看了他们的故事后,都会由衷佩服他们。而在贯穿全集的故事中,有几个词,听到了,却是那么无感。

___,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__余年,没有__文化/__学历的他/她,靠着传承/钻研/__,凭着专注/坚守/__,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__,成为__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___用自己的双手,打磨了/加工了/制造了/__了精度为__的世界级水平的__。__精度也创造了世界纪录/中国记录/ta自己的记录...

我尊敬佩服每一位用自己双手,辛勤工作,努力生活的人们。而提到工人,我对他们又有另一种感情。我的爸爸妈妈都工作在工厂之中,用今天评价一个人的方式评价他们,他们很失败,因为他们是工人出身(有时候荣誉也同地位一样,代表着成功,只不过他们都不是“工匠”)。但对于家庭,他们很成功,很伟大。他们夫妻恩爱,养育了孩子,孝敬了父母,行得正,坐得端,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也正是如此,我对工人的认识,跟不是工人家庭出身的人相比,可能又多了一点点。

我对15岁时的一个记忆片段,至今印象深刻。那时候,爸爸带我去了他所在的工厂,让我和他一起在里面站5分钟。那5分钟,我闻到了炙热而又夹杂着汗水和油污味道的的空气,轰隆刺耳的声音夹带着机械加工的废屑向我排山倒海般打来。当5分钟时间到了时,爸爸在我耳边叫我。可第一次经历如此场景的我,不知道是被身处的场景所震撼了,还是被吵杂的噪声所淹没了,根本听不到爸爸近在耳边的声音。从工厂里出来,我浑身上下早已湿透。爸爸对我说,你以后要是学习好点,学到点本事,有能力就去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吧。如果没那个能力,爸爸最多是带你到这里来工作。如果,你对这里的工作也不能胜任,那我就送你一个箩筐(我家乡,职业为捡破烂的人们,都是背个箩筐到处捡东西)。那时候,我对工人,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恐惧。我也第一次对所有努力工作,为生活努力的人,有了一份敬意。而这份敬意,也一直让我尊敬所有努力的人。

如果读者您还有兴趣读到这里,可能或多或少,对于工人又多了一点了解。今天的工作场所,比之过去,条件好了很多很多,但对于很多工厂,其条件,恐怕还不是如电视中,那么高大上。言归真转,继续说说对《大国工匠》的感觉。里面的8位主人公,用一生的追求,达到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可每次看到这种场景,不禁想问一句,年轻人哪里去了,其他人做什么去了。每一位主人公都是过了知天命的年龄,甚至是过了耳顺之年。如果我们国家最高端的操作技术,掌握的是在一群知天命,甚至耳顺之年的师傅们手中。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骄傲,还是一种后继无人,没有传承?

记得刚工作时,也曾少不经事,傻里傻气的说,感受不到传承。当我说完后,老人笑我傻,中人说我笨。只因为,我说了句“假”话。可如果今天还让我说,我还会坚持说一样的`傻话,笨话。而我对《大国工匠》的无感,也正是源于此处。我们推崇着集体主义,可在荣誉面前,却竖起了英雄主义。对于大国工匠中的每一位大师而言,他们通过《大国工匠》得到了荣誉,可他们的单位的同事得到了什么?这些大师们的年轻同事们,要不是饭桶,要不是混日子的,否则,比这些大师年轻的工人们,去做了什么?学习,大家都懂得。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不好,是学生们自己不努力。于是,一代又一代的长江后浪,没有得到前浪的传承,靠着时间,拍死了前浪。当一代又一代的后浪,经过时间洗礼,终于摸清了前浪的精髓时,自己也变成了长江前浪。

大国工匠观后感 篇9

“工匠精神”是打造出高品质“中国制造”的必要理念。什么是工匠精神,千人有千解,但有四个核心要素不可或缺:敬业乐业、精益求精、善学善思、甘于寂寞。十六个字,看似耳熟能详,却苛刻得令人敬畏——要守得住本心、下得了苦功、耐得了寂寞、熬得出岁月。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改革新形势、时代新要求,同样需要以“工匠精神”为气质,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能力素质,做一名匠心干部。

敬业乐业体现职业品格。《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精准概括了工匠精神的灵魂,就是对工作保持旺盛的热情,能够在其中找到乐趣和满足。同样从事一份工作,为什么有的人原地踏步、无所建树,而有的人却得心应手、成绩斐然?所不同的,就是对职业的认知和对待职业的态度。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对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来说,工作是乐趣和热情的源泉,是生存和发展的统一,是创造和完善的结合,能够与事业休戚与共,即便眼前时有险阻,也自有诗和远方。

精益求精体现价值追求。庄子说过“技近乎道”,“技”就是今天的“工匠精神”,就是对所做事情有近乎强迫的专注。一笔拨款、一份材料、一次检查、一个解答……我们对待每件工作,唯有像匠人对待每个产品一样,对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视工作如造物,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才可能累积出极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如果仅满足于“完成”而不追求“精致”,离成功将永远都有“最后一公里”。

善学善思体现作风素养。“工匠精神”并不单单体现在毫无创造性的劳作,老人常说“聪明人下笨功夫”,只有熟悉掌握知识和技能,才能有的放矢,苦练巧工。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我们必须加强学习,端正学习态度,组织的培养固然重要,但自身努力才会学得真、学得进、学得深;要拓宽学习渠道,向书本学习知识技能、开拓眼界,向同事学习工作经验、为人处世;要注重学以致用,把学习的目的定为增强本领,把学习的成果化为工作能力,把学习的经验升为规律认识。“善学者善作,善思者善成”,要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在思考中沉淀自己、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甘于寂寞体现精神境界。要以“工匠精神”锻造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品质。古语云:“居不幽者思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甘于寂寞,才能保持平常之心,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甘于寂寞,才能避免空耗生命,从而专注钟情事业。要沉下心来,甘于寂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专注,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和坚韧,以“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勇气和信心,以热情、敬业、坚持、创新的作风坚守理想、坚守岗位、坚守创造。一个拥有“工匠精神”的人,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

大国工匠观后感 篇10

大国工匠:精益求精,铸就辉煌

“大国工匠”,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时代感的称谓,在当今社会,其精神内核仍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我曾有幸亲身体验到这种精神的魅力,那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执着与坚守,是对技艺的极致追求,是对品质的严格把控。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跟随祖父去他工作的地方,那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手工艺品店。在那里,我看到了工匠们如何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将一块块普通的材料,雕刻成精美的工艺品。他们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怀有无尽的热爱和敬畏,每一刀、每一锤都充满了情感和思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认识到,这些工匠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国工匠”。他们不追求短暂的利益和名声,而是专注于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他们对于自己的产品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最好。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的手工艺逐渐被机器所替代。但这些工匠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传承着古老的手艺。他们知道,机器虽然高效,但缺少了人的情感和智慧。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是工匠们的心血结晶,是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我曾亲眼见证过一个工匠如何将一块毫无特色的石头,雕刻成一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每一次打磨都凝聚了无尽的心血。这种对于技艺的追求和坚守,让我深感震撼。

更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工匠们不仅仅满足于个人的成就,他们还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下一代,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守护这份宝贵的传统。

在观看《大国工匠》这部纪录片时,我更是被这些工匠们的精神所打动。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是大国之魂,是时代的脊梁。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深知自己无法达到这种技艺的巅峰,但我仍然希望能够学习这种精神,无论我从事何种工作,都能够用心去对待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最好。

大国工匠,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称呼,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尊重这种精神,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发光发热。

大国工匠观后感 篇11

3月1日晚,“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公司组织观看了此次颁奖典礼。

10位年度人物是劳动者的荣光,传承着工匠精神,凝聚着时代力量,他们是:焊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技能专家高凤林;破解“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核心技术难题的焊工李万君;为“嫦娥探月”组配高精度射电望远镜的钳工夏立;特高压带电检修工王进;我国深部地质找矿钻探领跑者、高级工程师朱恒银;核燃料修复师乔素凯;年仅29岁的国防军工行业新一代技术工人陈行行;突破进口发动机生产线技术封锁的设备维修工王树军;实现石油工程技术重大革新的“油田土发明家”谭文波;用一生和时间赛跑、抢救国宝的86岁文物修复师李云鹤。

在中国航天,57岁的高凤林被称为火箭的“心脏”。他的工作没有几个人能做得了,他曾说过“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同为航天人,我们应该以高凤林前辈为榜样,把微小的工匠精神,做精、做美、做到极致。

颁奖典礼上,我们看到的一张张生动的面孔,已不仅是对普通工匠的个体展示,而是对当代所有中国劳动者的“群像聚焦”;我们听到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也不仅是个人事迹的叙述,而是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财富的深度挖掘。每一位获奖工匠所展现出的卓越匠心、精湛技艺以及执著坚守、默默奉献的家国情怀,都深深打动着我们,并激发起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热情。

看了颁奖典礼后,心中感慨万千。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奋斗的信念和理想,我们要保持一颗初心,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事业中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工匠们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打铁还得自身硬,要创造价值,就得自身本事过硬,要不断学习,脚踏实地,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工匠精神”早已成为社会热词,成为社会的价值标杆,将其真正贯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让其真正扎根在我们的精神价值和理想信念中,才是我们真正期待与呼唤的。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800字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工匠观后感 篇12

***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同样应做到铸匠魂、怀匠心、研匠艺,以工匠精神践行“组工出品,必属精品”的口号。

坚定初心使命,铸就“匠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工匠精神要用坚定的信念铸就“匠魂”,才能做到始终如一、持之以恒。组工干部肩负为党识人、选人、管人的重任,首先要做到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铸魂”,以固守党心党魂为立身之本,以遵循党章党规为立业之基,坚持守初心、践初心,忠贞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做到旗帜鲜明、坚定不移,才能走直行稳、正气凛然,为党员、干部带好头,立好样,做到公正客观,为国取材。

坚守原则标准,永怀“匠心”。匠心是“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是“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组工干部要怀揣一颗“匠心”,专心专注于铸就品质,深研钻研技艺,把专一、专注、专业融入组织工作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始终用细心、恒心、精心不断精雕细琢自己手中工作任务,用钉钉子精神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把组织工作做到极致、做出境界、做成精品。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始终秉持赤子之心,摒弃浮躁喧嚣,发扬“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做到甘为“人梯”、乐为“基石”、善为“伯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得失,不争名、不揽功、不图利,切实承担起组织赋予的使命,矢志不渝地做到为党和人民献出全部力量。

坚持精益求精,深研“匠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出精品是践行工匠精神的目的,组工干部应以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业务通”为目标,专心专注、至善至精地不断在钻研和探索中寻求更恰当、更适合的解决方案、处理方法,不断在大事小情中自我打磨、精研技艺,要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组工干部,无论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哪怕只是填一张表,起草一份通知,也要做到细之又细、滴水不漏。更要做到不断脚踏实地去实践,融入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根据他们的真实反映来检验自己工作的成效,看看是否起到了预想的效果,是否有细枝末节存在疏漏,从而不断查漏补缺,开拓创新。

大国工匠观后感 篇13

近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已经开播了,小编看完深受感动,下面小编就来分享王进和 卢仁峰 的人物事迹吧,赶紧来看看吧!

王进 (国家电山东检修公司带电作业组组长)

百米高空检修百万伏特带电线路,电弧能让人瞬间化为灰烬。王进在60层楼的高度与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共舞。但是,对于王进而言,这不是高空走秀,而是工作。

内蒙锡林郭勒盟至山东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在2016年的竣工验收和运行表明中国拥有了目前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电压最高的在用特高压电工程,王进是山东电力集团带电作业组的组长,也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收工作收尾时正值盛夏,室外气温接近40度,恶劣天气条件是高空作业的天敌,事故概率会明显地增加,王进把组员留在地面上,独自攀高作业。从地面到塔顶接近60层楼的高度,王进要借助于886根攀爬脚钉徒手攀爬上去,普通人仅仅站在地面上观看这个过程都会心惊胆战。而王进的身体却能如蜘蛛一般悬在高压线上,更令人惊心的是,那可是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王进是国家电最优秀的检修工人之一,这位有16年工作经历的电工已经爬过2000多个高压铁塔了,但面对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路,各种严峻的新挑战也让他悚然心惊。

王进身在138米的高空脚板踩着的导线直径不足5厘米,并在一刻不停地晃动,王进在高空中行走的同时还要检查导线有无破损等问题。通常,作业工要坐在晃动的导线上,一只手抓住导线,另一只手工作,王进却能双手脱离导线工作,实属顶尖高手。此时他身上的全部装备是一根保险索,加上极限化的胆量、意志、体能、耐性,责任心和本行业的技术操作本领,这不是“达瓦孜”(“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指高空走大绳表演)一类的走秀,而是王进的工作。

王进的绝活还不止于此。线路带电运行中,导线会发出电晕的声音,而王进仅仅凭耳朵听,就能判断出不超过两毫米细的微小铝线哪里有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这个绝活在整个国家电系统中,也没有几个人能有。

在验收的同时王进还有一件大事要兼顾,制定安全进入特高压电场进行带电作业的预案,如果没有这样的科学预案便没有人敢在特高压环境下带电作业。

1000千伏特高压放电实验数据表明,几米之外的人会在瞬间被特高压感应形成的电弧化为灰烬。这样的挑战非王进莫属,因为中国660千伏超高压电,带电检修是王进和他的团队创造的。在无数次的摸索和实验之后,王进选择了“秋千法”,“秋千法”带电检修可行性最高,但是对带电检修的工人挑战也最大,一旦防护不到位就可能被强电流击中,后果不堪设想。

以铁塔为支点,身着屏蔽服的王进坐在兜篮里,像荡秋千一样,被绳缆吊着划过90度的圆弧之后,逐步带电,从没电荡的过程中,通过电位转移棒,瞬间让操作人员身上,带上了660千伏的电荡到带电的导线上,在几百千伏的超高压电线上行走,让几百千伏的电压从屏蔽服流过。

卢仁峰 单手为“陆战之王”加冕王冠

一直交出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左手丧失功能练就单手焊接技艺,耳听钢板落地声就能判断碳当量,用工匠之手为“陆战之王”加冕王冠。

装甲是坦克之所以成为坦克的第一要件。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工卢仁峰的工作就是负责把坦克的各种装甲钢板连缀为一体。如果焊缝不牢,它们就会成为最容易被撕裂的开口。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焊接质量是坦克装甲强度的重要保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承担着我国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的生产任务。而作为厂里技术最好的焊接工人,卢仁峰专门负责焊接驾驶舱,这是坦克上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部位。焊接这种复杂的异型结构,在国际坦克生产过程中也是一道难题。卢仁峰解决这个难题的答案是,一直交出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而这些产品是他靠一只手完成操作的。

二十多岁时,卢仁峰就已经是厂里的技术骨干,1986年,一场事故让卢仁峰的左手遭受重创。被切去的左手虽然勉强接上了,但已经完全丧失功能。可是,卢仁峰却做出了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决定:他要继续做焊接工作。那段日子,卢仁峰泡在车间,顽强坚持练习,愣是靠给自己量身定做手套和牙咬焊帽这些办法,用单手代替双手,恢复焊接技术。

他给自己定下了守恒任务:每天下班后焊完50根焊条再回家。五年的时间,他不仅恢复了过去的焊接水平,而且再次成为厂里的焊接的技术领军人,完成了超越生理极限的突破。

让卢仁峰没想到的是,更大的挑战即将来临。本世纪初,我国正在研制新型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这些新型战车使用坚硬的特种钢材作为装甲。然而这种材料的焊接难度极高。卢仁峰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做了上百次试验,终于对新型钢材的性能了如指掌。甚至仅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的声音,他就能听出其中碳当量有多少,判断出应该采用怎样的焊接工艺。

卢仁峰已经工作了三十七年,从我国最早的五九式坦克,到现在正在研发的第四代新型主战坦克,都有卢仁峰参与攻关研发。不断突破自己的技术峰值成为他不肯停歇的追求,如同临阵冲锋的坦克。

2015年9月3日上午,天安门广场大阅兵的27个装备方队如钢铁洪流般驶过,身为“陆战之王”的坦克亮相于第一方阵。而这个王者的王冠是由无数双像卢仁峰一样的工匠之手加冕的。

推荐阅读

上一篇:鸡蛋托的教案9篇 下一篇:定做合同(优选六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