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决战观后感收藏

2024-06-09 07:08:53 决战观后感

【#实用文# #决战观后感收藏#】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激战》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决战观后感 篇1

9·12看的电影,五天过去了,总是时不时的想起它。

没看过主旋律的电影。并不喜欢主旋律。刚看完甚至都没有写影评的想法。

可是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电影。后劲大呀。所以还是决定写一写。

1、渡江战役 我真的不喜欢中国人打中国人啊。战争真的可怕。和平真的可贵。共产党真的不要命。我一边看一边眼泪默默的流。年纪越长越明白每个战士的牺牲意味着什么。感谢解放军。希望种花家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于是回归冷静来讲这段拍的很好。

2、有富真可爱。又A又奶。还很会谈恋爱。

最喜欢有富的三个场景

①有富训小战士。最开始还气势汹汹,太祖插一脚之后,我们的有富一边太祖光环夹缝中求生。持续敲打,绝不放弃。一边暗搓搓护崽。中间眼里一度还冒着泪花。又凶又奶是个怎样的绝色哦。对了,最后那句小兔崽子,仿佛当初放开我bb里面对着豪豪挫后牙槽的场景再现。我爱死了他这里。

②有富第一次见播音员。一个男演员为什么可以把谈恋爱演的既纯情又有趣还透着一丝丝欲!是的!我写到这发现我是彩虹屁12级选手。我自首。有富这个小同志真的,太绝了!第一次见面,看着播音员的证件的样子!暴露的太明显了!那种细细审视,温柔注视的样子,特别打动人。而且我们有富行动力很强了。涉及剧透不细讲。一句话概括,我需要一个有富这样子的男盆友,特别需要。

③有富念太祖的锦囊。我真的太爱了。感谢官方,这块我可以re一万遍。他腼腆的笑着说也没那么夸张的时候,我真的好想冲上去抱住亲一口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最后,有富是块砖。还是开场就高清怼脸的精美砖。开始我还吐槽,官方看起来把所有有富的片段都透光了吧,慢慢的,咦,奇怪了,怎么到处都有有富的身影,这让我想上个厕所都没时间!两个半小时哎!我太难了!

3、小战士不出所料的牺牲了。我不出所料的被感动了。内心再骂战争一万遍。 以及,美学上讲我爱这里的构图和渲染的悲壮。

4 、暑假在家看那年那兔。还刷了历年阅兵。看到高清开国大典我是惊喜的!大荧幕上太祖的高清圆圆脸太可爱了吧!!!这个和一直以来被营造的形象真的不符哎喂。和前面唐老师塑造的形象也不一样呢。认真的爱太祖一秒。

5、有谍战让我多了一些期待。希望以后拍的再好一些。

6、谈判的情节我很喜欢,但总觉得各方的角力可以讲的再清晰一些。

7、有些场景看起来在讲太祖生活的一面。但是讲的一点都不生活。生硬死板。是的,我说的是小女孩小战士五分钟捉鸟和太祖小女孩八分钟捉鸟。可能没这么长时间,但我觉得他们至少折磨了我这么长时间,甚至可以再乘个三。我明白它们意义深远,有伏笔还有隐喻。但我到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不爱看,只想吐槽到天荒地老。

8、有些片段似乎是在说这些我们得拍哦,有意义的。但是又没那么多时长拍清楚。有点遗憾。

对这部电影有点类似于对待自家孩子的那种吧。自己该骂了还是要骂,但如果别人诋毁,我是会暴起揍他的哦。

总结,缺点一大堆,但是值得看。毕竟,它让我感悟良多,这几天还时不时地和小伙伴点评一番。并且,想更详细的了解那段历史。

决战观后感 篇2

毫无疑问,《激战》是一部正正常常的励志电影,它没有像绝大多数的励志电影一样,在结尾升华万事完美,而是在结尾,两个男人实现了各自梦想后,回归到平静的生活和正常的节奏。

这是讲两个男人为了让别人站起来,更是为了让自己站起来的故事。

两个不同落魄的人,通过拳击格斗联系在一起,新生代演员中我一直比较喜欢彭于晏,感觉无论他的长相还是演技都很招人喜欢,张家辉更不用说了,这个一直捧不红的演员,终于在中年之后大器晚成,拍出的片子扎扎实实,经得起各种观众的点评。

这种男人励志类的片子,一般很容易拍的别别扭扭,讲述的道理也会变得生硬不堪。但在激战这部电影里,刚柔并济的故事情节结合真实血腥的拳击打斗,道理来的就实实在在有血有肉。

我相信男人看了这部电影都会变得热血沸腾,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八个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电影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是怕,你就会输一辈子。我相信这对于每个在生活前行中遇到困难的人来说,当他们在黑暗里一个人感到无力时,这句话都会给他们一份力量吧!

剧中饰演梁佩丹的小女孩简直太可爱了,她为这部影片增添了许多舒缓的节奏。

电影中,小女孩因为经常被一个胖男孩欺负,于是她想找张家辉学拳击保护自己。

学习中她问张家辉:可是我不知道打不打得中,怎么办?

张家辉回答:不管做什么,都要跟自己说,我能做到的。

小女孩非常不服气,说:你是拳王当然做得到吧!

张家辉回答:也不是,其实我每次上台都很怕的,不过每次我都会跟自己说,我能做到的,那就做到了。

我们都会害怕,但是在遇到害怕的事情前,我们一定要告诉自己,怕,就会输一辈子,我能做到的,那就做到了。

决战观后感 篇3

有多久没有看到这么纯正和热血的港片了?这是我看完《激战》后的第一感受。“激战”?这个名字真是不好,尤其是林导上部作品也有个“战”字,再加上本片是上海电影节的竞赛片,而之前看的几部竞赛片都够烂的,这让我对这片子映前印象很不好。可是,开场5分钟之后,我就断定这会是一部能够带来惊喜的好电影。

影片的开场很简单,在明媚的光线下,几位人物依次出场,虽简单,却已经很清晰的交代了人物的背景,试问,现在的华语片,还有几部能做到这样用镜头语言叙事的?紧接着,影片则在情感戏和动作戏交错中推进。作为华语电影中很少涉及的MMA格斗题材,该片的动作戏非常火爆精彩,真正做到了拳拳到肉。相对于其他影片的动作戏,本片的几场格斗戏胜在临场感极强,让人的心情跟着打斗中的一招一式起伏不定,十分过瘾,尤其是最后的决战,看得人热血沸腾。难得可贵的是,本片的情感戏绝非鸡肋,它使得整个故事轮廓丰满了起来。两个失败的人物,两个破碎的家庭,正是这些情感推动了动作戏的发生,让情节发展变得更加合理。比较可惜的是,在情感戏和动作戏的过渡上,还是显得略微生硬,使得影片的起伏较大,不够流畅,这是本片的不足之处。

本片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演员了。在我看来,彭于晏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年轻“演员”,其他跟他同龄的,大多只能算作“明星”。这次他的表演虽不够出彩,却也是远远胜于“合格”二字。除了他开拍前为本片锻炼身体的敬业外,在片中几场与张家辉的对手戏,也足够精彩。当然,张家辉此次的表演是绝对的精彩,他把“程辉”这个失意而落寞的中年男人形象演的极其生动,举手投足间,完全与人物融为一体了。在健身房“开朗”的跳操那场戏让人捧腹大笑,却又透着些许为了生活而迫不得已的妥协;与阿君母女俩相处的几场戏温情满满,让人很是感动;最后的格斗决战,热血,但又悲壮感十足。本片在上海电影节获得了两个奖,除了张家辉获得影帝外,片中的小女孩李馨巧则获得了影后的殊荣,这个奖项对于9岁的她说,也是实至名归。她在片中很“抢戏”,表演拿捏得到位,不仅演出了这个人物面对破碎家庭的“无奈”之感,同时又没有失去这个年龄段该有的那种童真,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人物,让电影变得更讨人喜爱。

本片之所以好看,除了上述那些因素外,还有它的主题——救赎。张家辉饰演的程辉,从当年的拳王,成了欠债累累的赌徒,当他与梅婷和李馨巧饰演的母女俩租住在一起后,他慢慢的发现自己需要改变,为了自己,也为了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而彭于晏饰演的林思齐,从“富二代”变成了一无所有的人,而他的父亲也因为生意失败而终日萎靡不振,他明白,只要自己成功了,才能证明自己,同时让父亲振作起来。正是这两个要救赎自己人生的人,成为了师徒,为了人生的意义,为了男人的责任而并肩作战。这样的主题,其实让我想到了主演张家辉,大器晚成,没有刘德华那样的帅气,没有梁朝伟那样的天赋,但是完全凭借着努力,一步步成长为影帝级的演员,这样的经历,不正跟片中人物的轨迹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吗?片中有句台词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怕,你就输了一辈子。的确,无论遇到怎么的困难,你如果不怕,而是去拼力一搏,即使失败了又如何?最多不过是浪费了一段时间;但你如果怕,你只会继续输下去,直至你的人生尽头。有些事情,不是为了结果,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让自己以后能说出“不悔”二字。

值得一提的是,《The Sound Of Silence》这首经典歌曲贯穿于全片,温婉的女声加上悠扬的音乐,与片中的氛围完美的契合,尤其是程辉在雨中奔跑的那场戏配上这个音乐,非常棒。

我看的版本,是国粤语同时存在的,张家辉有几场戏是粤语,但丝毫没有违和感,反而让电影的港片气质更加出众。希望院线上映时,能够排几场这种版本的。

就全片质量来讲,本片的确不及国外同题材的那些经典作品,但这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男生可以看热血的格斗戏,女生可以看“基情无限”的卖腐戏,而片中比比皆是的搞笑戏也是那种久违的、三观很正、毫不生硬的“港式幽默”。搞笑+煽情+热血,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基本上就是这三种感觉的交错。

坑爹的华语片年年有,今年则特别多,而且票房还都一个个高得不行。而这样一部质量不错的作品,才配得上好的票房。如果最终票房不佳,除了说明宣传方的工作不到位外,再就是观众的欣赏水平问题了。

决战观后感 篇4

《激战》这部电影是男友推荐的,看完之后自己也感觉到身上一股子张家辉的魂魄。是的,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找寻一份可以支持自己的精神,激励自己走好生活的每一天,但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却总是经受着很多的痛苦和折磨,但当你遇到剧终的张家辉(程辉),当你遇到剧中的彭于晏(林思齐)时,那么你就觉得自己那些小小的困难和烦恼就烟消云散了。所以激战不仅仅是让一部好的电影,还是一部可以激站我们,鼓励我们勇敢前进的电影,那么激战的影视评价如何怎么样呢?就让狸子为您观后感吧。

《激战》这部电影讲述了香港拳王程辉在拳坛没落后,成为赌债累累的落魄中年与富二代林思齐因父亲生意失败而一无所有,。两个风光一时的失意人,一个为了避债,一个为寻父,在澳门相遇成为拳击师徒。程辉为了挽回

人生尊严,齐为了鼓励失踪的父亲别放弃,师徒二人踏上MMA的擂台,无惧地挑战强大对手。整个剧情扣人心弦,特别是剧中搏击赛的一路拼斗,可以说是血肉模糊、惊心动魄,场景机器完美。

居中被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这两位重要的主角,扮演林思琪的父亲坤叔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悲情母亲王明君,一个是被儿子鉴定的力量所打动,一个是被陌生的房客程辉所复苏,重要的配角是梁佩丹(小丹)他不断的激励着的

母亲,在生活上这位小顽童有所担当也非常的有童真的爱心,重要的角色COCO,是一个在林思齐最落魄的时候给予他关爱的精神支柱,导演这么安排剧情也是真正能让英雄和感情之间混合做到完美的收尾。

真实的生活、搏击的战斗、温馨的感情、舒缓的音乐(thesoundofsilence),完美的电影,我们不得不高度评价主角张家辉,他迎合了他的那句经典的话:"怕你就会输一辈子"。永远让我们记住那个时刻那样子的感情和力量,感谢您观看狸子的观后感,希望下次我们能共同欣赏到更好的电影。您可以在我博客留言分享好看的电影,电视剧。

决战观后感 篇5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战争年代的生活与情感,小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是很难理解和体会的。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画面感,更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与战士的英勇,我昨天推荐他们观看《血战湘江》这部影片。

湘江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也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在这部影片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战士们的铁骨铮铮,感受到了红军部队铁般的爱民军纪,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血腥……

老裁缝带着他的三个儿子一起上战场,结果一个一个地在战场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最后自己也同老大一起躺在血泊之中牺牲了。只留在一位年幼的四娃,在战役结束后找到毛泽东,要求参加红军部队。当得知自己的三个哥哥和父亲都在战斗牺牲的消息时,他没有哭,只是皱起了眉头,睁圆了双眼,喷射出仇恨的火光,那幼稚的脸上透着坚毅。他咬着牙,坚定地说:首长,我要当红军,我要杀敌!

湘江战役期间,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奉命前往灌阳枫树脚阻击从灌阳北上的桂军(夏威部)。由于军委的失误(三十四师接到命令时枫树脚已经失守)、地形不熟,红三十四师陷入桂北的崇山峻岭之中,在羊肠小道中艰难跋涉,未能按时接替红六师十八团阻击桂军,反而使自身陷入了孤军奋战的险恶境地。师长陈叔湘带领的将士被敌军层层包围,坚守阵地的人也不多了。团长说:我死了,团参谋长上,团参谋长死了,一、二、三、四、五营长上,再死了,一、二、三、四、五连长上。即使是只剩一个人,也要守着。

人在阵地在,绝不可以逃跑。前面一个生命倒下,后面一个马上接上去,一个又一个生命在机枪、大炮、飞机的轰炸、扫射下倒下了,五万多鲜活的生命就在一个个倒下了。他们是老人的儿子,是新娘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他们离开家乡,奔赴战场,希望能给家人,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今天,他们的愿望都实现了,新中国不仅成立了,而且在不断地壮大,已经从一位东亚病夫强大到了让世界瞩目的强国了。忆往昔,更应珍惜当下。战斗的硝烟早已消失殆尽,英雄的气魄却永驻人间。

决战观后感 篇6

在辽沈战役中,攻克锦州无疑是一场重头戏。可是,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城区,只花费了31个小时,而在清除外围的战斗中就花费了7天时间。

原因很简单,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在锦州外围修筑了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再配备强大的火力,使得东北野战军每前进一步都非常艰难。

近日重温经典电影《大决战》,在《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里,就有这样一场规模不大,却非常激烈的战斗——配水池战斗。在这场战斗里,东北野战军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才成功占领配水池。

配水池是1937年日本人修建的一个供水设施,位于锦州城区的北部,距离锦州城大约1公里。配水池位置较高,站在配水池上,可以俯瞰锦州全城。如果东北野战军占领了配水池,在上面配备重型大炮,可以对锦州城进行火力覆盖,或者精准打击重要目标。

范汉杰当然很清楚配水池的重要性,在上面修建了大量钢筋水泥的.永久工事和砖石结构的半永久工事。

在配水池外围,是5道蛇腹形和屋顶形铁丝网。在铁丝网附近埋伏了许多地雷,形成一个恐怖的“雷区”。在铁丝网内层,有纵横相连的战壕,供国军士兵迅速行动,相互支援。在战壕的内层,密密麻麻地分布着14座地堡和10多个明暗火力点。地堡里面配备了重机枪、火炮、坦克、装甲车等重火力。对于没有配备重型武器的步兵来说,每一座地堡和火力点,都是一台“生命收割机”。而且,这些地堡由钢筋水泥修建,非常坚固,一般的大炮根本就打不垮。

配水池的面积并不大,但是国军却在里面驻扎了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有七八百人。他们都是从入伍8年以上的老兵里抽调出来的,战斗力非常强。

国军对配水池的防御力量充满自信,在配水池的墙壁上刷上“配水池是第二凡尔登”字样,又声称“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

国军为什么将配水池称为“第二个凡尔登”呢?

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座城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凡尔登战役。

1916年2月21日,在德国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金汉的策划下,德国大举进攻凡尔登,以此打开通往巴黎的通道。为此,德国累计出动了125万人和数千门大炮,向凡尔登发起猛攻。法国方面不甘示弱,寸土必争,累计出动了114万人。双方在凡尔登激战10个月,伤亡总数超过了100万。德军竭尽全力,动用了包括毒气、喷火器在内的所有武器,都未能攻克凡尔登,最终惨败而归。

国军认为配水池也能像凡尔登那样屹立不倒。

但是,配水池不是凡尔登,东北野战军也不是德国军队。为了攻克配水池,东北野战军以第3纵队7师20团1营担任主攻任务。营长叫赵兴元,是一名山东人,14岁就参加了八路军。1948年10月12日上午8点,赵兴元亲自率队攻打配水池。他们喊出“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铁的汉”的口号,在东北野战军炮火的支援下,向配水池发起猛攻。

这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战斗,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狂轰滥炸,前赴后继,上演了极为悲壮的一幕幕情节。机枪手牺牲了,战友们扛上机枪继续向敌人扫射;炮手牺牲了,战友们操作大炮为他报仇……经过10个小时的激战,到夜色降临时,1营战士终于将红旗插在了配水池上。

这时候,1营600多名指战员,只剩下5名战士和1名随军记者。

战后,1营集体记大功一次,1营2连荣获一面写着“攻克凡尔登,战场建奇功”的锦旗,7连荣获“锦州连”光荣称号,7连1排荣获“打铁汉排”光荣称号。营长赵兴元被授予“文武双全的全面英雄”光荣称号,1950年被选为“全国战斗英雄”。

东北野战军攻克配水池后,锦州城门户洞开,在北部处于无险可守的困境。10月14日上午10点,东北野战军600多门大炮缓缓升起,对准锦州城同时开炮,长达1个小时的炮击不但摧毁了锦州城的防御力量,还将城内的重要目标予以清除,减少了攻城部队的伤亡。

这一切,都与配水池战斗密切相关。

现在,配水池还保留下来,成为一道著名的遗迹,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辽沈战役红色旅游重点景区。

决战观后感 篇7

6月18日我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淮海战役,我深感此次参观学习,对于发扬革命传统,摆正心态,对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好处。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并且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还占有后勤保障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并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相差悬殊。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最后夺取了战役的伟大胜利。

回想起纪念馆中的一幅幅画面,一组组的文字介绍,至今让我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其中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一条河,那时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战士们顺利的透过了大河,取得了总攻的胜利。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团职干部有的年仅24岁。24岁正是花季的年龄,正是此刻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无忧无虑上大学的时候,而他们却为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想想当初革命先辈们,看看自己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我们此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时常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们,我们就应知足、惜福。摆正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生活才能对得起为我们这天而牺牲的先辈们!

决战观后感 篇8

凡是经典战争电影,必须有大场面和真实性,观众必须能够在电影中受到感官上各种冲击,那才是一个过瘾!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喜欢看战争片,尤其是国产战争面,不是因为它的残酷画面,而是看起来很无聊,不真实,缺少了战场感,缺少了身临其境觉。

但是,《血战湘江》是一个例外,年轻的老干部张一山和保剑锋,终于还原了一次真实而残酷的战争。

影片的战争场面,操作的实在是太劲爆了,以顿计数的炸药,只为还原真实而残酷的战争场面。无论是张一山、保剑锋还是王大治,在后来的采访中提到拍摄现场,无不苦不堪言。

正因为有了演员在片场的卖力演出,才换来了电影院中的视觉刺激和感官肌能刺激,影片恰似一个巨大的红色惊叹号,完全刷新着他们的观影体验。

还有一点难能可贵《血战湘江》不避讳血腥,不避讳血腥场面,不避讳血腥镜头,镜头下的战场犹如血海,毫无保留地还重现长征中最悲壮一役的惨烈卓绝。

在惨烈的背后令人惊奇的是片中,既没有使用CG技术来做特效,也没有三维软件来做虚拟场景,完全用炸药、汽油轰出战争片的澎湃激情,这一点是是绝对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做不到的.!真实的炸药轰出来的战争场面,不夸张的说,在电影院中都能嗅到硝烟的气味,直接把观众带进了战场,亲历了83年前的残酷。

《血战湘江》是一部有着血性与刚烈的硬派战争片,绝对是一部热血战争片,那年战争中的红军都还年轻,年轻观众的感觉会更深刻!

枪炮声、爆炸声、喊杀声,声声震耳不绝;阵地战、遭遇战、白刃战,战战惊心动魄。

高空航拍可见硝云弹雨的宏大场面;攻防大战通过中景展现两军集团式冲锋的排上倒海之势;短兵相接的密集对射、流矢纷飞则有近景表现出来。

人物特写细腻显露殊死血搏的。镜头语言始终在绘声绘色地呈现着战场的残酷与血腥。

燃烧的战旗、军人的呐喊,更是前辈们的热血青春。

四个战场,四次殊死阻击战,两军进行着惨绝人寰的战斗,讲真的小眼球真的受不了。习惯了和平生活的我们,被拉进近距离的战争中真的有点不适应。

密集的炸点连续引爆,制造火光四起、焦土飞溅。双方无休止的拉锯战犹如血肉磨盘,让阵地前尸横遍野、战壕里血水倒灌。硝烟炮火混合着扬起的尘土,汇成遮天蔽日的战云。渡口上空飞机肆无忌惮的俯冲投弹与射击,让江面上无数水柱冲天而起,士兵成批倒在浮桥之上,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变成了“赤水河”……

战争的惨烈实在不忍描述。

战争绝对够硬,归功于影片的精良制作、精心拍摄,还有演员们的精湛表演。

浴血觉山铺、酣战光华铺、鏖斗新圩、死守枫树脚,紧凑有序的叙事节奏之下,各个战场惨烈战斗的场景不时地穿插出现。

保剑锋、董勇、张一山、耿乐等当红明星演技在线,纷纷化身骁勇善战的铁血将领,在枪林弹雨之中、炮火连天之下,或是坚毅、或是狂野、或是刚强、或是生猛,在战斗中一个个身先士卒,显现着角色向死而生的勇而无畏,体现着英雄的字典里没有寡不敌众。

正是得益于他们把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有灵魂,才给慷慨悲壮故事加重着迷人的魅力。

统而言之,《血战湘江》堪称给疲软已久的国产战争片注入久违的激情。既把女人看湿,悲壮场景引得她们泪水涟涟;更能把男人看硬,疯狂的战斗让他们感到热血感爆棚。

在国产电影过度快餐化、嬉皮化的当下;在好莱坞超英肆虐、奇幻当道之时。我们太需要这样雄浑有力的电影来提振精神了,而非绵弱无力的小确幸来麻醉身心。

决战观后感 篇9

本以为这部电影看起来会如政治课本一样枯燥无味,没想到导演反而着眼于细微处,让我看到了一位不一样的主席,主席也是一位催婚的父亲,也有孩子般的童趣,而且会帮下属写情书,这也是独一份了,还很热衷于做媒人,比以往形象多了一丝人间烟火气儿,特别是修复的彩色4k的开国大典,让人眼前一亮,就冲着这段也要去影院支持一下。见微知著,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形成的,感激为这一件件小事努力过的人们。

二桥同志牺牲的时候不禁然湿了眼眶,或许在得知他要上前线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个结果,为了红旗不倒永远停留在了16岁,我们现在16岁的孩子在做什么,大概还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吧......每每想起以前的这些事情,总是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没有同志们的前赴后继,没有同志们的命填长江,现在的和平,从来不是靠说一说就能得来的。

弼时同志拉的那段小提琴,音乐声响起一阵才发现也曾出现在《无问西东》的电影里,同样熟悉的音律,亦是一腔热血,都只为了坚持同一件事。

秦岚饰演的宋庆龄先生时年56岁了,看起来比小她11岁的邓颖超同事年轻好多好多啊......果然女生总是关注在奇怪的角度。

不过没想到黄景瑜比杜江的戏份多这么多,黄景瑜从红海行动到破冰再到决胜时刻,这是要一路走红啊,之前看他饰演上瘾时还担心会不会偏道了......话说聂远露脸的时间比杜江和马天宇加一起都多啊!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观后感收藏 | 大决战观后感 | 决战兰州观后感 | 大决战观后感心得体会
上一篇:工厂工作转正总结(实用十六篇) 下一篇:幼教工作总结(集合十五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