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德国读后感(锦集7篇)

2024-05-03 07:19:05 德国读后感

【#实用文# #德国读后感(锦集7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7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浮士德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德国读后感 篇1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这就是《浮土德》触动了我的一句话,也是浮士德性格“肯定”、“善”、“否定”、“恶”的发展历程的概括。

《浮士德》被称为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诗剧,分上下两部,共一万二千余行。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在传说中,浮士德是一个追求世俗享受而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术士。歌德借用这一题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个德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作品写浮士德一生从书斋、市民社会小世界走向政治、历史大舞台的过程,其中经历了求知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改造大自然这五个阶段,从而总结了诗人自己一生的生活经验,也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历史。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象征性形象。但是他有鲜明的个性,那就是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满足现状,享受现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他一生中有过迷惘,有过错误,但是由于他的自强不息,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最后能够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个“每天争取上进和生存的人”,并被天使接到天堂,见到了圣母。魔鬼在诗剧中作恶造孽,引诱浮士德堕落,但实际上却促进了浮士德的前进与成长。套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马,那么魔鬼被派遣到这个世上来,好比是马身上的一只牛虻,职责就是刺激它赶快前进。正是他帮助浮士德走出书斋,投身于实际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错误的同时摸索前进,魔鬼其实成为了浮士德在前进道路上不可分离的伴侣。

歌德的创作过程长达六十年。他从青年时代起即构思此诗,直到临死前不久才告完成。(www.unjs.com)可以说,这本身即是一种追求,对文学的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正是这种追求,使歌德在晚年仍不断地学习新事物,探索新问题。而《浮士德》正是这种追求所带来结果的最好验证,可以说,是这种追求造就了《浮士德》几百年来的经久不衰。

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使目己的人生高度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每个人在人生追求中都会遇到各种无法逃避的问题,必须选择,而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的性格,将使其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浮士德,但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浮士德顽强向上、热爱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品质。

德国读后感 篇2

磨磨蹭蹭三个多月时间,终于读完了《基督山伯爵》,读完第一感受,基督山伯爵太厉害了!大仲马太厉害了!(还记得读完那天晚上我整个人亢奋激动得睡不着图片)

说是复仇,其实更准确的来说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且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多大的恨报多大的仇,可谓是赏罚分明,尺度分明,能做到这般,复仇者大概也是用爱在支撑着复仇。在看到最后伯爵以假死之法救下瓦朗蒂娜,却不告诉莫雷尔她还活着,只告诉他要抱有希望等待一个月的时候,一开始我很不解这做法,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莫雷尔他的计划,为什么要苦苦折磨这个可怜的年轻人一个月,看到后面我明白了,大概是通过这个来转达此文真正想表达的:“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我想,大概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没有希望吧。

看完这个故事,我深深的为伯爵此人所折服(更是为能创造出此等人物的大仲马所折服),他的隐忍克制,他的卧薪尝胆,他的厚积薄发……无一不令人敬佩,为了复仇,从一个可谓是文盲水平的简单水手一跃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人敬畏世界闻名的上层人士基督山伯爵,我不敢想象也无法想象他到底付出了多少又承受了多少,人们总说,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而他的回报又是他付出了多少才换来的呢?我无法想象。他也真正做到了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当年害他的仇人们得到了应有的报应:知道阴谋不作为的昔日邻居卡德鲁斯最后贪得无厌选择谋财害命行窃伯爵时,落得个狗咬狗被杀身亡;情敌费尔南最后叛徒身份败露,不堪沦落为众人笑柄时选择了自杀;仅为一己之私将唐戴斯打入地牢的检察官维尔福,在他最引以为傲的法庭上被未死去的荒唐儿子揭露了杀子未遂的凶手身份,震惊法界,最后家破人亡神经错乱;最是爱财的银行家唐格拉尔最后妻离子散最终破产(其中过程难以用简单几句话描述,总之是恶有恶报。真不愧是复仇爽文,读起来令人相当舒适)……我想最爽的复仇并不是生命的消逝,而是让他们眼睁睁看着他们最在乎的最想要的被剥夺而无能为力,这其中痛苦远大于死亡。

我觉得此书最难得的是这是一场良心未泯的复仇,是带着爱的复仇。卡德鲁斯一开始对唐戴斯的老父亲有所照顾,所以伯爵一开始对他是有所报恩的(在我看来救他出狱让他有机会敲诈安德烈亚获得财产度日是可以看做是报恩之举的),最后的死亡不过是卡德鲁斯贪得无厌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和仇人费尔南的儿子阿贝尔决斗之际,本意弄死阿贝尔的伯爵,却还是在昔日未婚妻现仇人之妻的梅塞苔丝来求情之时,情绪得到了翻覆,对梅塞苔丝给出了决斗放过阿贝尔自己去死的承诺(这一刻挺令人心疼的);而计划本该死去的检察官女儿瓦朗蒂娜,因为昔日好友之子莫雷尔的情之所钟,伯爵将她从死神之手抢了回来助她逃过一劫,最后和莫雷尔有情人终成眷属,还得到了伯爵的'慷慨赠财,相比之下不得不说过上了神仙眷侣的生活;唐格拉尔最后被强盗所俘,也不过只是被夺去财产,最终还是饶他一命放他离去。“现在我宽恕了你,因为我也需要被宽恕。”这其中的克制隐忍、内心矛盾、自我怀疑,伯爵的痛苦又何尝不是在折磨着他自己呢。

看到最后伯爵终于大仇所报,却又觉得心生愧疚不想活下去的时候,我是揪心的,为什么坏人都可以没心没肺的活着,无辜受害者却要为自己的复仇心怀愧疚的死去呢?为什么良心未泯的反而成了那个活的最不快乐的呢?还好,海黛出现了,海黛的爱救回了这个濒临崩溃的复仇者,给了他重新生活下去的勇气与动力,这何尝不是一种救赎,两个可怜人的自我救赎!

文章多线齐开,线线交叉互不影响却又环环相扣,前期的铺垫到后期全部得到呼应,此等文笔,读起来真是绝绝子!回味无穷,不枉一读,甚至几刷我觉得都是不为过的!第一次看完这么长的长篇小说,我觉得巨人的陨落我又行了!

德国读后感 篇3

“其实这个城市也是空荡荡的,你孤独地站立在石头森林里。所有的人都带着白色面具,你看不到面具背后狰狞的脸。围绕在你的周围,只有令你毛骨悚然的笑声。《浮士德》中恶魔靡菲对上帝说:这个世界就是苦海,永远不会改改变”这个一段说明了《浮士德》这本书的主要资料,主要反映社会的黑暗。

读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社会的黑暗的一面,书中男主角池海翔因读高中时得了奇怪的病,同学们不但没有帮忙他而是看是嫌弃·欺负·羞辱他,因而从此放下了自我最爱的画画。但在好友滕汐告诉了他一个关于立志的故事,从此他开始奋斗最后成为光彩要人的画家。这也告诉我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都要勇敢的去应对,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段彻彻底底的证明了。

“或许这个世界一向都是不公平的。

有的人靠后台和关系上位,有的人却幸幸苦制作专辑却无人过问。

有的人出生家才万贯,有的人天生自卑,连自我都瞧不起。

有的人付出比别人付出多十倍的努力,却得不到十分之一的回报。”那么我们因该要奋斗起来还是要自卑的活下去呢!如果奋斗起来能够让那些豪不努力的去羡慕去吧!但是自卑的活下去,那些人将永远的把你踩在脚下!这个就就是社会的残酷,在学校中就常常有这样的例子,在毕业考试中那些比你分数高的人就把你比下去了,那么她就能够比你上好的高中。你就被她永远的踩在脚下。因此我们因该学会努力,把那些在我们之上的人踩在我们的脚下。

世界绝不会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改变,但是你却因世界而改变。

德国读后感 篇4

今天下午,我读了《非常小子马鸣加》中的《植物园的厕所》。这篇故事写的是马鸣加的老师明天要组织一次春游,午餐要学生自己带。放学后,马鸣加就跑到超市里看有没有他想要的东西,他一看他想要的波力海苔、牛肉干、泡泡糖等等都有,就赶紧跑回家叫他妈妈来给他明天午餐需要的东西。他妈妈给他买了一大兜子零食。在回家的路上,他妈妈问他能吃完吗,马鸣加说:“没事,我能吃完。”第二天,他装了满满一书包零食去上学了。到了学校,已经有好多小朋友在那里等着他了。全班同学都来齐之后,老师组织同学上了大巴车,马鸣加在车上吃了好多零食,到植物园的时候肚子疼了起来,老师问:“你要不要上厕所?”马鸣加想了想说:“要。”老师就把马鸣加领到了厕所。马鸣加从厕所出来的时候,肚子不再疼了,浑身有劲他刚想叫同学玩,老师吹哨子集合了。在回来的路上,同学们都议论着植物园的东西,而马鸣加只知道植物园的厕所。

通过这篇故事,我懂得了吃东西的时候,不要太贪吃了,要么不仅你的身体难受,还会影响你参加活动。

德国读后感 篇5

曾经有一份挚爱,漂洋过海来到我面前,那便是《简爱》。它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她所象征的女性理想和追求已超越了时空,成了人们心中的永恒。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在这本书里渗透着最多的就是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了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她所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容貌不美,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的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德国读后感 篇6

歌德著的《浮士德》,我总算把它看完了,这是我今年读书计划的第三本书。看完这本书,我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这不仅是因为这本书厚得像砖头一样,让人望而生畏,还在于书中有许多我不甚理解的地方。幸亏有郭沫若在翻译完此书时写的“‘浮士德’简论”,让我稍微有了一点头绪。现在我就把我的读后感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部诞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伟大作品。

《浮士德》的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老年歌德在中世纪的书斋中烦闷苦恼,和弟子瓦格讷出外郊游,遇到一条黑色的尨犬。原来这尨犬是天上降下来的恶魔靡非斯特匪勒斯所变成的,他和上帝打过赌,先做浮士德的仆人,解除浮士德的心中烦闷。如果浮士德感到满意了,那么浮士德便不能成为主人,反而为恶魔所有。于是靡非斯特便把黑色外套变成一朵浮云,载着浮士德和他一起云游世界,去完成他精心设计的任务。

他们首先来到了莱普齐市的一家酒店里,参与了一些无聊大学生的胡闹。接着被引进“魔女之厨”,嗑了一剂魔汤,于是浮士德便返老还童,变得年青了。接着就是和可怜的玛甘泪的恋爱,并且生了一个私生子。玛甘泪把私生子溺死,自己也最终被丢进牢里。浮士德在经过一段“林窟”的幽居生活,又领略了一次“瓦普几司之夜”后,终于杀进牢里,欲救玛甘泪。玛甘泪不从,受到审判——死刑。第一部分告一段落。

故事最难解的还是在于第二部分。在现实和虚幻之间,浮士德一觉醒来,来到了一个“风光明媚”的地方,并且感到精神百倍。他去谒见皇帝,皇帝荒淫无耻,一天到晚想着寻欢作乐。皇帝想见古代美人海伦,结果海伦真的来了。在“骑士厅”的表演场合,是海伦和巴黎斯的恋爱。浮士德吃醋,把魔术的钥匙触到巴黎斯身上。精灵们都爆炸了,化成了烟雾,浮士德晕倒,失去了自觉。

舞台回到了第一部开篇的中世纪的书斋中,一切的陈设原封不动。在这里,原先受过靡非斯特训示的“学生”如今变成了“学士”,如今反而把靡非斯特训斥了一顿。浮士德的弟子瓦格讷守着中世纪的炼金术,在那儿制造着“人造人”,公然造出了一个小仔仔何蒙古鲁士。但他只能蜷缩在一个玻璃瓶里,在玻璃瓶里蜕化不出来。在“古典的瓦普几司”之夜,何蒙古鲁士想蜕变,想发育,“希图放恣情欲”而把玻璃瓶撞破,闪烁,燃烧,然后变成了一团火焰,消失掉!

浮士德追求海伦,在靡非斯特的诱导下,终于成功,并且生了一个儿子叫欧福良。他是一个“天才儿”,放荡不羁,追逐“少女”,飞求战争,结果是“纵身于空中”,坠地毁灭。海伦也因悲苦而消逝,同时把浮士德带到了空中。

在空中浮士德和靡非斯特对谈,表示他想填海。浮士德因为帮助了那位骄奢淫逸的皇帝,皇帝给了他一带沿海的地面,让他去填海,结果填海成功。在填海成功的土地上有一对老夫妇,但浮士德因为不满他们坐在这老式的小礼拜堂里,于是便想用新的房子和土地和他们交换,但两位老人不从。浮士德便让靡非斯特去把他们赶走,因为态度骄横把两位骇死两位老人。浮士德不免为此“忧愁”,被“忧愁”对着他的眼睛一吹,使得浮士德双目成盲。在倒下去的那一刻,因为有了开拓疆土的行为,使得他感到了满足,并且喊出了“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按照契约的规定他不得不为靡非斯特所有,但天界的仙使们却把浮士德救出。在天上,遇到了那位玛甘泪,她要用心把他指导。天上的至尊者是一位光明圣母,歌德在最后喊出了:“永恒之女性,领导我们走。”全剧结束。

这就是《浮士德》大致的故事经过,看完全剧,我不得不为歌德那高超的写作技法而啧啧钦佩。他把现实和虚幻,古代和现代,如此巧妙地掺杂在一起,确实让人叹而观之。其次,歌德写作此剧前后用了整整六十年的时间,从1773年歌德25岁时的“原浮士德”开始写起,一直到1806年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完成,那时正是青年歌德的“狂飙突进”时期。歌德写作第二部是在1797年歌德49岁开始写作的,一直到1831年,也就是歌德逝世前一年时才完成第二部的写作。从25岁一直到83岁,这部作品伴随着歌德从青年时代开始一直到壮年、老年时代,这期间的时代跨度,是我不得不叹而观之的第二个原因。因为有了这部伟大、宏大的作品,才确立了歌德在世界文艺界中的不朽地位。

同时我也对这部作品的翻译者郭沫若先生怀着深深的敬意。郭老是在1919年中国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期间开始翻译此作品的,那时郭老28岁,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又恰好和歌德的“狂飙突进”运动非常相似,一直到1928年郭老译完《浮士德》的第一部。再过二十年,也就是在1947年郭老56岁时翻译完《浮士德》中的第二部。从28岁一直到56岁,时间跨度差不多三十年。翻译一部作品,前前后后竟然化了差不多三十年的光阴,这是我对郭沫若先生怀着深深敬意的第一个原因。其次,在翻译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为了和原文的意思更加接近,有时为了一、两行诗句的正确翻译,竟然要花费郭老大半天的时间,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怪不得郭老在翻译完此书时会生一场大病。搞翻译工作的人,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想象到的。这也是我对郭老怀着深深敬意的第二个原因。

看完《浮士德》如此恢弘的巨作,显然有些地方还有我不甚了解的地方。郭老建议会德文的朋友最好是原版的和中文的对照一起来读。可惜我对德文一窍不通,同时对西方的历史以及古希腊的神话故事等方面的知识,显然我掌握得还不是十分丰富。虽然有这么多的缺陷,但并不妨碍我对这部伟大作品的热爱,因为这确确实实是一个伟大的人写出来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再经过郭沫若这样的文学大家的翻译,使得我备加珍惜我现在的阅读时机和动机。我也相信,即使再过几十年,到了我年老的时候,也会和歌德、郭沫若一样,随时翻出这本书,在现实和浪漫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

德国读后感 篇7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

这就是《浮土德》触动了我的一句话,也是浮士德性格“肯定”、“善”、“否定”、“恶”的发展历程的概括。

《浮士德》被称为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诗剧,分上下两部,共一万二千余行。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在传说中,浮士德是一个追求世俗享受而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术士。歌德借用这一题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个德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作品写浮士德一生从书斋、市民社会小世界走向政治、历史大舞台的过程,其中经历了求知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改造大自然这五个阶段,从而总结了诗人自己一生的生活经验,也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历史。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象征性形象。但是他有鲜明的个性,那就是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满足现状,享受现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他一生中有过迷惘,有过错误,但是由于他的自强不息,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最后能够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个“每天争取上进和生存的人”,并被天使接到天堂,见到了圣母。魔鬼在诗剧中作恶造孽,引诱浮士德堕落,但实际上却促进了浮士德的前进与成长。套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马,那么魔鬼被派遣到这个世上来,好比是马身上的一只牛虻,职责就是刺激它赶快前进。正是他帮助浮士德走出书斋,投身于实际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错误的同时摸索前进,魔鬼其实成为了浮士德在前进道路上不可分离的伴侣。

歌德的创作过程长达六十年。他从青年时代起即构思此诗,直到临死前不久才告完成。可以说,这本身即是一种追求,对文学的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正是这种追求,使歌德在晚年仍不断地学习新事物,探索新问题。而《浮士德》正是这种追求所带来结果的最好验证,可以说,是这种追求造就了《浮士德》几百年来的经久不衰。

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使目己的人生高度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每个人在人生追求中都会遇到各种无法逃避的问题,必须选择,而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的性格,将使其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浮士德,但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浮士德顽强向上、热爱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品质。

推荐阅读

上一篇:简单个人劳务合同 下一篇:2024投资合同协议书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