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分享13篇#】基于您的需求好工具范文网编辑为您提供了一份全面的“中国震撼读书笔记”,请您仔细阅读本页内容。总有那么几本书能让我们印象深刻,当我们从作者写的作品中明悟了新的道理之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就会写出不同的读后感。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篇1)
《中国震撼》读后感
最近利用工作之余,我阅读了省委书记罗志军推荐的《中国震撼》一书,作者是曾经担任过邓小平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这本书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让人民**、光明**等多家**刊登专家学者对于该书的评论文章并得到广泛好评?带着好奇和疑问,我翻开了《中国震撼》。
贯穿全书,作者首先以翔实的资料和确凿的事实论述了中国的崛起,点亮了中国人的眼睛,鼓舞了中国人的精神。他客观公正地把中国的发展成就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不能不让人信任。书中以中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文明型国家”作为主线贯穿全书,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概念。文明型国家是把“民族国家”“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国家形态。
一个古代文明同时具有一个现代国家的品质。两者优势的结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融合,这是一个世界奇迹。作为一个独特的文明型国家自然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它不会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不会照搬西方或其他任何模式,它只会沿着自己特有的传统轨迹和历史逻辑继续演变和迈进;在崛起的道路上它可能经历挫折和困难,但其崛起的轨迹和方向已清晰可见,且不可逆转;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因为它本身就是不断产生新坐标的内源性主体文明。从这一基本立论出发,这部著作通过对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发展道路的观察,特别是对印度、东欧、东亚等国或地区采用西方模式所导致发展困境的分析及与“中国模式”的比较等,说明了我们走中国自己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认同西方国家鼓吹的人权高于一切,个体的自由发展高于一切,甚至不少学者也在不同的渠道为这样的价值观摇旗呐喊,听起来非常有道理,可当掀开西方国家人权面纱的时候,却会发现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新娘。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本文化,西方国家的人权观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大量的问题,我们把权力和义务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发展同国家社会联系在一起,把集体、责任、义务同个人自由有机结合,既学习西方文化的优点又坚持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形成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系。当西方国家正在与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危机作斗正是,回首过去,这场危机不主要是极端自由主义造成的吗?
当国家经济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提高,**改革举步维艰时,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仍然凌驾与责任和集体之上。这种人权是中国人民不能承人的。东欧发展中国家和前苏联的事实也证明,如果他们沉迷于西方的政治话语,不遵循自己的实际和历史传统,结果将是悲惨的。当国家整体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时,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
书中作者总结中国模式的成功不是靠“价值真理”本身的推演,而是把“实践真理”置于“价值真理”之上,并通过自己的成功实践,颠覆了西方的一些所谓的“价值真理”。的确,从20世纪以来,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无一不应验着“本本主义”要不得,只有一切以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吸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才能推动事业的前进。我们国家地区广大,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光靠顶层设计制度无疑具有极大的风险,而从基层做起,先试点,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再把成功的经验逐步推广,在此过程中不断修正问题,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重大损失,这体现了中国人务实主义的智慧,也是毛泽东《实践论》的最佳践行。
当西方国家给俄罗斯开出的一张又一张药方搞得其上吐下泻奄奄一息之时,中国人却摸索开创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平稳而快速的建设自己的国家,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这无疑为世界亮起了一盏明灯,让全世界更多的有识之士不再迷信教条,独立思考本国的发展道路。
最近全国各地因人大换届正在选举人大代表,有许多人对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理解,认为是走过场,反而是极度推崇西方国家的民主选举,认为一人一票**竞选才是真正的民主,才是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书中非常透彻的为我们揭示了西方民主的真相,发展中国家学习西方民主所遭遇到的困境。东亚周边国家许多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不同时期走上西方的民主制度,但是事实证明,民主没有消灭腐败,民主只是政客斗争的工具,当政客们把精力都花在如何赢得选举而不是如何治理好国家的时候,这个国家也就不可避免的逐步走向没落。
西方的选举制度普遍出现政治平庸化和高度资本驱动的问题,反而使许多国家的民主品质迅速走向平庸化和劣质化,日本首相如走马观花般上台又**,台湾“**”舞弊丑闻迭出,泰国因政党之争引发红衫军大规模流血冲突,西方国家自身选举出来的领导人也问题不断。盲目采用西方民主制度,可能会导致全社会无休止的党争和内耗。在西方民主制度下,一个领导人只从政治家的角度对自己的一些选民负责,而不是以政治家的身份对其他国家的人民负责,这可能足以解决当今许多全球性问题。
作者在书中指出,中国人认为,无论什么制度,最终都必须体现在善政能否实现,体现在人民的满意和认同上,这就是民主的本质。西方主流观点往往认为形式正义会自动产生实质正义,这与我们观察到的事实不符。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是最符合我们中国政治传统的用人形式,我们国家把选拔和选举相结合,形成能够致力于民族长远和整体利益的精英团队,领导全国人民以高效务实的姿态去建设发展国家,这就是超越西方模式的关键所在。
当然,我们也不排斥向西方国家学习民主制度的优点,补充和完善我们自己的制度。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上也向记者指出,中国的民主制度将根据中国国情逐步发展,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
我在西安学习了四年,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工作了一年多。我个人知道,贫困地区的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普遍好于非洲国家。肯尼亚是东非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好的了,可这样的国家首都的面貌还抵不上中国东部的一座普通的县级市,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所见到的只是杂乱无章的建筑布局,坑坑洼洼拥挤狭窄的马路,只有极少数的几幢高楼显示出这里是首都,是一个国家的中心,整个城市到处是闲散无所事事的人,人民没有一种勤奋向上只争朝夕立志改变国家前途命运的精神状态,绝大多数人只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理念。。据在非洲经商多年的中国人说,几乎每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都是这样。
事实上,这些国家已经独立40多年,坐拥如此丰富的资源,却一直在贫困中挣扎,这是一种悲哀。这个国家没有古代文明的传承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民主选举中只有一套空头支票。腐败自上而下深入骨髓。在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等关键问题上作用不大。没有强势**推动社会发展,决策和执行效率又极其低下,一个落后国家又怎么能赶上世界前进的步伐呢?
非洲国家很难复制中国的奇迹,因为上层没有邓小平那样的领导人,下层缺少中国人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政治制度上也决定了国家没有高效的执行力,无法以国家行为推动经济发展,光向西方学习却没有找到适合本国长远发展的道路,长期徘徊在不发达国家的行列,不能不说是整个国家的悲哀。
美国人阿瑟.史密斯著的《中国人的性情》一书相对客观的角度记录了120年前的中国乡村社会和中国人的特质,中国人当时的愚昧落后可以说就如同今天我们看到的非洲贫困国家的人民一样,可是我们国家具有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我们中华民族具有知耻后勇的伟大品格,在国家危难之际,一代代觉醒了的中国人前赴后继的努力和牺牲,终于换来了一个独立而崭新的中国。而今中国人又以无以伦比的国家建设成就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的信心,“走中国自己的路”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要继续坚持走下去,尽管这条路还有艰难险阻,我们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善于学习,学习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与世界接轨。
中国崛起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世界上绝不是只有一条发展道路,一个价值标准,许多被中国经验证明的成功理念和方法都可以推荐给世界,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中国人应该当仁不让,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启东质监局-***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篇2)
近来在老师的推荐下拜读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感觉读来震耳发聩。作者以新的视角审视中国,审视国人,给我们这些只知埋头苦读的学子推开了一扇新窗户,用一个新视角来观察中国,观察中国人。
作者走访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接触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再回过头冷眼观察自己的祖国、同胞,会有些什么感想,这让我很感兴趣。
书中,在“重新认识中国”一节中,作者劈头第一句就引人入胜:与西方相比,中华文明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传统。西方的传统更多的却是“三人行,我必为师”。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中国人,永远是抬头看人,对待他人,也是一副谦恭的态度。而西方人却是高高在上,胜气凌人,低头俯视他人,上天入地,唯我独尊,就算是到了今天,黑种人和黄种人仍然是他们歧视的对象。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间的差距也反映在这些文化身份上。
例如,普通中国人为之奋斗一生的“房子”问题,在西方国家就没有这么看重。中国人最看重房子,认为必须拥有自己的房子,才能算有一个“家”,而地球另一端的许多国家,对这却看得很淡。中国人太多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住房竞争激烈是正常的。
但事实上,中国人的住房拥有率绝对高于许多人羡慕的西方国家。中国人的生活比他们想象的要好。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短短几十年中,中国稳步发展,gdp不断上升,事至今日中国的经济指标已经赶超日本,仅位居美国之下。一个被欺负了100多年的大国,已经从贫穷走向繁荣。但在许多国人看来,中国似乎还是不堪一击,有着种种的不如意,存在这样那样的阴暗面。
所有总有一部分国人削尖脑袋,利用种种途径,想方设法跑去国外生活。其中,既有富有的投资移民,也有一些罕见的人才。不可否认,这些人没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但在我看来,采埃孚做得还不够。采埃孚应该努力吸引人才,比如创造宽松的环境,改善福利待遇,把人才用得上,而不是把他们送走。
我认为中国人是重视感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物质更重要,但是,这种关系正在慢慢变浅,人与人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冷漠,从以前赛家人的亲邻近睦,变成互不相见的陌生人。中国正一步步改变着自己原来的面貌。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延续了5000多年。
从各国悠久的文明史来看,中国绝对是最好的国家之一。然而,历史不等于现实。过去不再辉煌,但在现阶段,国力还不够,是没有用的。
就算我们有再多的文明积淀,也无法得到其他人的尊敬。中国最需要的是强大的综合实力。只有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完善的人才资源,别人才能从平等的角度与你沟通。当然,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仍然需要传承给我们。
中国崛起的关键是立足国情的发展模式。中国许多先民用自己的智慧为中国的发展筑起了一条发展之路。中国人的梦想沿着这条路飞驰。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和困难,但中国人不能被吓倒。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荣誉和自豪感。中国正在崛起。我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这一代的中国年轻人有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愿意为中国的崛起鼓掌!
中国的尊严不容侵犯,中国人的地盘也不是谁都可以插一脚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的崛起,让世界各国都来关注。中国,加油!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篇3)
纵观全书,找不到几个“中国震撼”这个词组,但读完此书却真正**撼了我的思想,我的信心。改革开放以来,这样通俗、坦诚、全面、真实、贴近大众、深入的作品实属罕见。我深深地被张维为先生的爱国纯情所感动。
这些成果来自他本人对100多个国家的访问和在许多国家的深入研究。曾经有评论者认为《中国震撼》的某些观点有些“俗”,实际上,那些“高论”和张先生的“俗论”相比,唯一的差别就是,“高论”在高阁上再挂上十年也是和者盖寡,而张先生的“俗论”却能产生震撼。简言之,《中国震撼》一书,以清醒的自信,确凿的事实,较强的逻辑,亲和的解读,展示了一位长期在发达国家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学者的心声。
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仅是本书的优点,也是本书的特色。在本书中,我们看到的则是许许多多新鲜可读的材料。作者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新闻评论和报道,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包括作者本人的实地调查和思考,同时进行了理论提炼和分析,使人感到事实是不容置疑的,分析是贯穿始终的,结论是合理的。
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读了整本书,我们仍然可以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而中国的发展模式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至理名言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作为80年代曾担任邓小平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作者走访了106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大量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作者强调中国的“实事求是”是中国模式的核心。
实事求是就是把理论和别人的经验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通国实验,由点到面逐步推广,使中国不会陷入其他四种模式的误解。正是由于作者的广泛调查,才能理直气壮地舌战群欧学者,使他们无言以对。
这篇文章中,首节的“不再误读自己”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告诉中国人民,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的发展缺乏信心,直到今天。比如,有人说中国的腐败问题这么严重,怎么能算是一种上升呢?
在谈论这个问题时,他讲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情况后,又以亲身的经历写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无论从研究腐败问题最权威的国际组织‘透明国际’的历年报告来看,还是从我自己的实地观察来看,与中国可比较的(如人口在5000万以上)发展中国家和过渡经济国家腐败程度都高于中国,又比如,有人说,中国的房价那么贵,大学毕业生根本买不起房子,甚至连婚房都没有,这能算国家崛起吗?他写道:
“坦率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达到这种水平。电视连续剧《蜗居》引来无数国人对房价高涨的感叹,其中女主人公有句台词:‘咱俩加在一起,都快70岁了,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
’这种话在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没人敢说。到目前为止,瑞士的住房拥有率只有36%。对于大多数瑞士人来说,在35岁之前拥有自己的房子是不可思议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都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的。
”对于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这些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作者也没有回避,而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对比分析,告诉我们这既是发展中的矛盾,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还没有解决的普遍矛盾。与以往不同的是,作者强调要先肯定成绩,再逐步解决困难。的确,为百年屈辱史所累的国人当下的问题,就是太不自信。
就像面对“半杯水”,很多人只看到空的一半,而看不到满的那一半。殊不知,困难是要解决的,但需要一步步来。正是有了发展,才能有谈下一步问题解决的资本。
不肯定这一点,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更加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
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八个特征,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沉淀,并由此衍生而来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在此基础上,该书客观地指出,尽管今天中国仍有人认为,只有建立与西方相同的政治制度,才能建立一个现代国家,但他们的观点在中国却被边缘化了。
绝大多数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和国家,中国现代国家的制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
通过阅读该书,使我与作者一起产生了共鸣及思考。作者指出:我们不能老是用“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借口,来原谅自己的不足。
如何准确把握中国的实际发展水平和**中国的未来?由此作者引出了关于两大板块的分析。作者认为中国已经形成了“准发达国家”板块和“新兴经济体”板块。
这两大板块之间形成了高度互补的良性互动。前者包括整个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唐都市圈、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以及一些内陆城市。这个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在人均预期寿命、基础设施水平、商业繁荣、生活便利等方面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及其城市。
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都是充满活力和优势的特大型新兴经济体。这一描述很有新意,因为从区域角度划分与西方学者惯于从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的角度来划分的“二元经济结构”有所不同。通过这样的划分,我们发达板块的参照标准应该是发达国家的水平,这能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创新,最终做得比发达国家更好;同样我们的“新兴经济体”板块,也应该找到自己的参照系,汲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不断地取得新的进步,达到新的高度。
总结起来,我认为通读《中国震撼》以后,使我真正体会到了作者这种读书与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态度。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给出了足以震撼国人的信心。国人从近现代历史课本中学到的是太多的无奈和屈辱,从清朝开始的闭关锁国后遭受接连不断的战火摧残到中国建国后依然受到的鄙夷深深影响着国民的自尊心。
崇洋媚外的习惯,一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中国人的信心。
这本书首先分析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的实力和繁荣。中国并不比一直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西方国家差。中国的上海和北京可以在城市建设方面与纽约竞争。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中国被西方国家欺辱的时候,但当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后,来过中国的很多西方人士均表达出对中国的赞美之意。
当下,中国也渐渐体现出世界脊梁的角色。在美欧各国遭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未能从阴影中走出之时,中国早已依靠着自己的强大带领着世界经济迈向恢复之路。当美国用“美元”这一全球性金融工具作为挡箭牌来保护自己的经济时,中国已经用自己的力量援助那些濒危的政治经济体。
中国,很强大,只是国人很少看到这一面,正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
现在的中国,足以冲击许多西方国家,足以冲击许多经济和政治联合体,足以冲击世界。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力量正在深深**撼着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他们的心都为这样一个强大的祖国而自豪。这样的强大,源自于中国迈出了一条立足于人民之根本的发展之路,踏出了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路。
无本之木不能永生,无源之水无法长流,离开本国特色,抛弃本国传统,完全靠“舶来主义”,必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作者在书中写到:“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虽然暂时在一些方面没有别人做得好,但是别的国家很难达到中国将来达到的高度。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取长不断、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就不需要照搬别的模式我们的奋斗将取得更大成就,中华民族将继续震撼世界。
瑞洪公司:马秀珍
2012-10-20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篇4)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前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结束了革命与狂飙的年代,走上了理性与和平的全新道路,四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改革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回顾历史,不胜唏嘘,历史的道路是曲折的,也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前人的努力与局限,经验与教训,如今都已经成为一笔历史的财富,让人深深的回味。
最近读了张维为写的《中国震撼》这本书,写的是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如何运用大国的韬略和智慧、如何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和丰富的传统、如何在前行的道路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如何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巨大的改变,以独特的观察力和理性的分析,丰富和诠释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通过这本书,对中国40年改革发展的认识将更加深入人心。
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中国崛起的背后,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具有实践理性、强势**、稳定优先、民生优先、渐进改革、序列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八个特点。
这些是作者对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崛起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经验。高铁的出现可以说反映了中国发展模式背后的基本思路。这本书还特别提到了高铁奇迹与中国标准之间的各种联系。高铁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我国逐步得到推广和发展,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是建设高铁的指导方针,具体来说,就是先利用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通过谈判让世界四大公司转让部分高铁技术,然后组织自己十多万的科研人员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整合、创新,最终形成中国自己的高铁技术,这也是中国模式的战略思路:既学***之长,也发挥自己优势;在对别人之长进行学习、消化与整合的过程中,大胆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实现对西方标准的超越,并最终影响世界。
沿着这条思路,推进各项改革创新的成功率会比较大。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底子薄、基础差、资源缺、人口多、发展不平衡,各种不良现象如城乡差距、腐败问题、房价问题等也一直存在,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那么想要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多做事都是不可想象的,想要保稳定、促发展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中国震撼了全世界!
回顾改革开放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崛起势不可挡。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依然有很多人对中国的未来不自信,特别是谈到中国的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时会显得尤为突出,觉得还是“西方的月亮更圆”。但是书中却客观的给我们分析了这个问题。
西方国家的制度是有一些优点,但是却并不像他们所标榜的那么好,所谓的民主其实也是少部分人,那些选民的民主,并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而我们中国讲究的是注重民意,为生民立命,为人民服务。而且一种制度并不是看好不好,而是适不适合,照搬西方制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东欧一些国家和印度,对比一下他们现在的情况就很明了了。当然,这些问题在发展中不可忽视,也不能盲目夸大这些问题的负面影响。
中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发展的同阶段也同样出现过,我们切不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妄自菲薄。而且,现阶段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国家正在努力通过各种改革,制定规范法律等解决这些问题,环境污染在逐步治理,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反腐活动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虽然短时间可能达不到理想状态,但是未来一定是会实现的。
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只有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以往中国各朝代的制度有的曾经辉煌闪耀过,但最终都化为了尘埃。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任务,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汲取了其它文明的一切长处为我所用而又保持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通过自己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奋斗,使得中国这只雄鹰再次鲲鹏展翅,鹰击长空,飞向西方文明难以企及的高度,从而震撼了西方所谓民主国家,震撼了整个世界。我们坚信,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将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着,在崛起的道路上她可能继续经历着磕磕碰碰,但其崛起的势头已不可阻挡,其崛起的方向已不可逆转,她必将以其独有的发展模式和成效带给世界更多的震撼!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共和国公民,一个从事教育的育人工作者,要大力发扬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身体力行、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从本职工作出发,做好份内的工作,为幼儿教育的的发展升级献计献策,为九幼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为中国的崛起努力奋斗。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篇5)
在国际饭店读书月活动中,读了张维为先生著作《中国震撼》一书。本书的作者亲身走访过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在书中将“中国模式”的与国外的情况作了比较。全书字里行间展现出一种对“文明型”中国崛起的无比自信。
《中国震撼》一书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事实论据、精辟的理论总结,对拓宽读者视野,促使读者进一步认识中国现状和启发对“中国模式”的思考有很大作用。
《中国震撼》的基本立论是,中国今天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种“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作者将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的特征总结为有“四超”和“四特”。
“四超”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此四超基础上,衍生出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书中客观地指出,虽然今天中国还有人认为只有建立与西方同样的政体才算建立了现代国家,还有人仍然怀有所谓的“现代国家焦虑”,继续激烈地谴责中国自己的文化和政体,但这些人的观点在中国已被边缘化;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自己文化和国家的认同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中国现代国家的体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确实如此,在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基石上,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基本形成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较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且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总体上优于任何一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文明。
该书以大量篇幅分析了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稳定优先、民生优先、渐进改革、序列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认为这些特点是对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而这些特点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特别是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
这些因素大致规范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依赖性以及中国模式的所有特征。据作者的深一步探究,过去30多年中,中国也有人尝试着跳出这八个特点,但最后在实践中又总是被拉回来,追究其原因,大概就是“文明型国家”的超强基因带来了某种规范:一旦我们不照这个基因图谱生长和发展,中国的发展就容易遭遇挫折和失败。
作者的分析是深刻的。目前,中外知识界关于中国模式的概括存在不少歧见,书中观点属于有见地的一家之言,其所言特征的内容均能成立。但是,要全面厘清和科学解读中国模式的特征和内涵,可能需要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定义和抽象。
以中国的经济模式为例。首先,要区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中国经济体制模式。经济发展方式也要按领域和部门进行总结,如新型工业化模式、新农村发展模式、外向型发展模式等。经济体制模式也要分领域和部门来概括。
二是要区分经济发展目标模式和经济发展过程模式、经济体制目标模式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模式。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目标模式,具体还可以细化为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模式(书中所说的混合经济)、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等;而书中所说的稳定优先、渐进改革、顺序差异等,则属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模式。
《中国震撼》这部想著作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道理就是“走中国自己的路”,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要继续坚持走下去。
然而,结合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读者可能会觉得作者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一些问题。作者在书的开端就搁置一些问题,如:物价房价问题、环境问题、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而这些问题实实在在的包围着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
作者仅仅用四页文字将这些问题一一驳斥,观点无非是这些问题外国也有云云。
我们可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如作者所说,但我认为这应该是人们100年后和1000年后的判断。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做好工作,把一项研究做扎实、把一个公司做强、把一亩地种好、把一辆车做好、把书读好等等。
我不愿意做伟大时代里整天仰望星空而空感叹于星空璀璨的人,我愿意做一个对伟大时代有所贡献或促进的小国民。从小做起,从本职做起。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篇6)
《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震撼》这本书是张维为教授从全球的视野比较中国经验 ,从历史的长河审视中西方文明,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正在崛起势不可挡的结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延续了五千年的伟大文明的复兴。
读完这本书,我的主要体会是:对自己的发展道路要有信心,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认识:
1、 中华文明崛起的优势是我们对不断发展的信心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30年来保持两位数增长。自1979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8倍。2010年,日本经济总产出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是和平,没有战争和掠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凡的奇迹。
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是一部动荡和战争的历史。马克思指出,资本来到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在滴血和肮脏的东西。300多年来,西方殖民者仅从中美洲和南美洲就抢走了250万公斤和1亿公斤。从1783年到1793年的十年间,仅在利物浦就有33万多黑人被贩卖,在非洲死于奴隶制的人数超过1亿。
欧洲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给人类带来了可怕的灾难。
中国也是受害者。两次鸦片战争点燃了旧颐和园,两个文明的强盗掠夺了中国的财富。抗日战争中国遭受了巨大损失,直接**人数保守估计也在4100万人以上,所承受的损失约为3800亿美元。
中国的崛起呢?它带给世界的是优质廉价的产品,是拉动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火车头。据统计,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机的累计贡献超过20%。随着一个文明的崛起,中国为人类诠释了另一种发展模式。
作者总结了文明型国家有八个特点。即超大的人口规模、超大的疆域、超长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中国的崛起是求同存异,虚心学习,明智创新,超越无为。通过取长补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国家。
二、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中国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腐败、环境污染、房价居高不下等。但从历史上看,今天的中国问题是西方历史上遇到的,比我们更严重。
关于贫富差距,中国基尼系数高过美国。但是,基尼系数只计算名义收入的差距,不包括个人拥有的土地和房地产的价值,而中国拥有土地和房地产的人数较多。因此,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并不能真正反映实际的贫富差距。中国这几年贫富差距是在相对拉大,但与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贫富差距是相对的,这是因为虽然中国高收入者的财富增加很快,但低收入者的收入也在逐步增加,中产阶级不断扩大,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和销售大国就能说明,大部分人的财富还是增加了,这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绝对贫困化属于不同性质的问题。
关于环境污染问题。当时,欧洲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可怕的环境污染。欧洲的莱茵河被宣布为死河。1952年,伦敦一周内有4000多人死于煤烟污染。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确实存在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外延式发展。但中共国务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关于腐败问题。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时候,也是腐败迅速滋生的时候,如19世纪的英国议员席位是可以买卖的;美国那个时候的经济主要掌控在强盗式贵族的手中,是世界上最无法无天的地方,腐败猖獗,私人雇佣的警察可以任意处死罪犯,整个美国没有欧洲意义上的**;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结的现象;很多非洲民主国家,其腐败已到骨子里 。组长刘建华在信息网络中心廉政建设过程中强调,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腐败多发、高发期。
近年来,我国廉政建设的力度在历史上是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
关于房价高的问题。目前,中国的房价确实很高,但中国的住房拥有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对于大多数瑞士人来说,在35岁之前拥有自己的房子是不可思议的。国外通常先租房子结婚,然后通过银行贷款买房。
因为中国人有购买房产的传统,所以我们对住房的需求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作为大都市,北京和上海的房价低于东京和纽约。
中国充分认识到上述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正在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克服困难的能历史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
三、世界将会有新一轮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每各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式独一无二的。张维教授总结了八个特点:实践理性、实力、稳定优先、民生、渐进改革、序列差异、混合经济、开放。西方一些民主人士以救世主自居,但西方民主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唯一模式吗?
我们先来看看东欧。东欧剧变后,民主并没有把她们融入西方,更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她们是欧洲的二等公民,行动有目共睹。激进的民主改革使这些国家有的**,有的经历战争,民主没有带来玫瑰,带来了银行被外国控制、经济停滞、物价**、基础设施老化、人民生活下降、治安恶化等。根据世界著名的匈牙利gfk公司的调查结果:
只有14%的人认为今天是最幸福的时期 ,而60%的人认为卡达尔时期是最幸福的时期 。
让我们看印度,印度所谓的民主带给国家的是:效率低下、软**、为了迎合选举而无法考量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泛政治化、民粹主义盛行。印度**5年时间才完成孟买6000套超低水平的贫民窟改造,而中国2011年新开工保障房1千万套。
目前,印度**根本不去着力解决庞大的贫民窟问题,而是穷兵黩武,在国际市场大肆采购**,根本没有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的首要问题,这难道是民主**吗?看来民主的印度不能解决印度的发展问题。
让我们来看东亚,菲律宾实行民主有了近百年历史,但一个世纪以来,菲律宾政治却始终掌握在少数声名显赫的家族手中,为了选举曾先后多次发生血腥杀戮,**盛行;日本二战后以及韩国、台湾地区在经济现代化后也走上了民主道路,事实证明,民主没有消灭腐败,民主只是政客斗争的工具,台湾***贪腐案、日本近几年频繁更换首相就是一个明证。
非洲国家实行民主都没有成功。历史表明,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制度,几乎是照搬一个失败一个,既解决不了腐败,也解决不了发展。
18、19世纪世界崛起第一批国家如英国、法国等,其人口只有千万级的;20世纪崛起的第二批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其人口是上亿级的;而21世纪中国的崛起,其人口是十亿级以上的,超过前两批国家人口的总和。这不是人口数量的简单增加,而是一个不同质的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更是是一种独立政治话语权的崛起,它将给世界带来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篇7)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人试图系统地描述中国改革的大局。这样的文章很多,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但像张维为先生所著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样通俗、贴近大众又具有深度的著作,实在是凤毛麟角。最近由于老师的推荐,我翻阅了他的著作《中国震撼》,对于他在书中提出的观察中国改革的视角感到新鲜与印象深刻,也使我内心产生了一种油然而生的震撼感和自豪感。
中国的崛起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城市比较而言,我们的上海已经超过了纽约。我们的基础设施是新的,建设速度也是世界罕见的。
现在,我们在世界上有许多引以为豪的建筑,如高铁、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任何实事求是的人,都应该看到和肯定中国的伟大发展。而且,这样的发展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给人民带来了实际利益,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张维为先生在书中对中国的崛起总结的“中国模式”定义为:走出了一条自己独创的道路,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其他西方国家;走的是一条“文明型国家”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和平”路线,不同于西方社会依靠着血肉**的资本积累之路,不同于西方社会多当竞争下的表面“民主”路线。书中提出了“两大板块”的概念,阐述了“文明型国家”的八个特征,而每一特征点都是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
他通过介绍西方民主制度实施后东欧、东亚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总结出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和优势,梳理出中国的八个理念,进一步揭示了民主与人权的本质。
那么,中国崛起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在阅读该书后,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庄严选择和承诺。***主席也多次作出了清楚的界定和说明。
这条道路,就是利用世界和平的有利时机实现自身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就是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同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长期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就是永远不称霸,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和平发展”的理念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是一个“和”,其中包括“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也是中国重要的思想。“和谐中道”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有原则的“求大同,存小异”,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其理念是,中国避免了欧洲数千年的宗教战争,几乎摧毁了西方文明。中国过去三十年发展道路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偏激,不走极端,而是走一条高速、稳健的改革之路,中国也因此而迅速崛起,当然崛起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但这些问题和矛盾再多,也没有影响大多数中国人利用“和谐中道”、“和而不同”的理念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最近中国对的“黄岩岛”事件的一系列解决争端的举措都遵循了这个理念,在彰显中国主权的前提下表现得有理有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是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中国崛起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西方模式的超越,也实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起源于 “民族国家”的构建,从中国近代史来看,中国是自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三次对社会结构进行重塑,从而形成了空前统一的**、市场、经济、教育、国防、外交、金融、货币、税收体系,至此,我国完成了现代国家雏形的建立,这也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的发展之路不是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方面都与西方接轨,推崇全面市场化和全面民主化,而是结合自己的制度优越性选择了具有现代化导向的**干预,实行了赶超战略,并最终形成“中国模式”,这种独特的发展模式也是一条与不同体制国家和平共处、互相学习、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
三是走传统文明与现代国家融合之路。
中华文明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幸存者。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兼容并蓄的精神。张维为先生认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为此,他总结出“四超”和“四特”,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并由此衍生而来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
中国的崛起是真的,但这只是一个进步的时刻,而不是一个完成的时刻。在看到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相当严重。比如**干预过多,造成某些市场发育不足;某些政治改革相对滞后,导致一些行业垄断和寻租腐败;贫富差异、生态问题、医疗教育,引起了很多人不满。
所以,我们要头脑清醒,意志坚定,集思广益,争取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从总体上讲,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三个发展方向:
一是从“投资型国家”走向“创新型国家”。《中国震撼》已经告诉我们中国发展的基础,靠的是广阔的生存空间、丰富的资源、庞大的人口带来的巨大消费市场。实践也告诉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直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不仅造成了中国资源和环境的巨大灾难性破坏,也被迫形成了中国**进低价出、自己低价进**出的**和外汇体制,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国内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现象,加之企业低盈利率带来的低水平分配问题,致使内需得到不提升。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表示,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率没有明显提高,这是不可持续的。为此,中共**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时代的要求,也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二是从“文明型国家”走向“文化型国家”。我们知道**精神、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三大支柱;法国是易个容易冲动、追求享受和个人主义的拉丁文化;德国是易个追求理性、谦卑和实用主义、集体主义的日耳曼文化。《中国震撼》一文中对“文明型国家”的八大特征进行了很好的阐述,但是没有深层探索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没有指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哪些差异,以及今后如何互动?
幸运的是,我们党已经认识到文化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审议通过牵住了牛鼻子,将对促进中国未来的发展进步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是从强国走向富民。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居世界第99位。我国收入增长多年来一直落后于gdp增长,加之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越来越严重。
中国已经开始崛起,但强国之下的老百姓仍然不富裕,收入分配问题没有解决。中国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国家和富裕人民的真正大国。所以,民富之发展目标,已成众望所归。为此,“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发展目标。
这表明,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入经济内生动力转换和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新时代。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篇8)
古人常说:开卷有益。这就是说一本好书总是会给人或多或少的好处,而老师推介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以下简称《中国震撼》无疑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看了好几遍,有很多收获,感觉自己有许多要写,但自己才疏学浅,又没什么全球视野,只能以感想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收获。
从书中作者简介知道张维为是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担任过邓小平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更为关键的是走访一百多个国家,以这样的背景写出的书无疑是具有说服力的,从目录中就给了我第一个感觉—极具全球视野。后来的阅读也证明,作者是从全球的角度来比较其他国家,以揭示中国崛起的原因。在我的感受中,书很鲜明地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怎么理解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是无庸置疑的,但国内外总是有人对此产生怀疑,甚至产生一些冲突。
他们会觉得中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怎么算崛起?这些崛起似乎是用这些很“严重的问题”换来的。张维为教授就几个很严重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如腐败问题、污染问题、贫富差距等等。
在这里,作者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横向对比,还有与中国的发展阶段的纵向对比来反驳这些“心存疑虑”的人。在随后的gdp悖论一节中又对中国的gdp尴尬做出了很好的解释,这是《中国震撼》给我的第一个震撼。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用拉各斯和几内亚的比较来指出gdp的一些不合理指出,这生动地表明gdp并不代表一个国家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更为精彩的是作者关于gdp的辩证分析。比如,日本餐馆的餐饮价格是中国的十倍,自然创造的gdp是中国的十倍,欧洲美发的例子表明,用购买力平价来代表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更为合理,这使我对国内生产总值有了更深的例解,也使我对自己的生活水平更有信心。在这部分中给我的第二个震撼是作者“准发达板块”和“新经济板块”的观点。
一直以来,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被人们诟病,似乎中西部地区就如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一样,赤贫多、文盲多、疾病多,但《中国震撼》这本书重新定义了中国的两大板块,富有创新性,而且十分具有说服力。虽然“新经济板块”还比较落后,但在书中的观点看来,却充满活力,因为两大板块之间产生了良性互动,而且这个良性互动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如欧盟这些国家之间的互动)。两大板块的相加是大于整体之和的,所以我们应该用1+1大于2的思维看待两大板块,而不是用“平均气温”的感念,不然只会出现“盲人摸象”的问题。
第二大部分:“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虽然我到现在依然不是很理解作者所说的“文明型国家”的感念,但我依然可以感受出这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作者力求破解中国崛起的真正原因,他归纳了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四超”和“四特”,“四超”指超大型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沉积,“四特”指的是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作者还归纳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最后作者还归纳了中国的八大影响世界的理念,即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想、**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的天下与选贤举能、兼收并蓄和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笔者对中国模式发展的特点和思路的分析是如此清晰明了,让人不禁佩服。
而在我看来,作者的四超四特和八特八理之间是相互相成的,有很强的联系,我们也很自然的看出作者把中国崛起的原因归功于这些。而中国为什么能够产生如此优秀的特点和理念呢?从作者对八特八理中的讲解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把这些有归功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他觉得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觉醒,一种新的自觉,这真是给我们一直接受马列教育的中国学生很大震撼。
一直以来,我们所了解到的是,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它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姑且先不说对与错,先看看作者的讲解。
在实践理性中,作者谈到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名实论”,而且这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特点。在强大的**中,笔者认为这与秦汉以来中国的统一体制有关。在稳定优先中也谈到这是“文明型国家”的一种文化传统。
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和观点,作者或多或少地谈到了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看到这,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据我所知,“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胜利的法宝,那我开玩笑地想如今的发展要“实践理性”中国领导人首先会想到他们自己的“实事求是”,而不是隔了几千年的“名实论”。还有我想如果中国崛起的真正原因是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那为什么以前没有一个朝代把中国建设成“所谓”的“文明型国家”,近的来说**为什么没有。
作者关于中国崛起的八特八理我无疑是极为赞同的,而这些也肯定或多或少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到底是不是主要影响,这是要画个问号的。那到底什么是最根本的因,现在我的观点毫无疑问是自小所听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我不仅觉得是马克思主义根据中国国情而产生的中国化,也是受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化,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应该依旧是不变的。当中国领导人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时,相信马克思的人也应该向中国化的马克思学习,而不仅仅是向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
说了这么多,我仍然认为这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尽管有一些不成熟的反驳,因为作者试图解决中国震惊的最根本原因。在这部分还有一个很精彩的是作者关于民主的解释。以前我也对中国****有看法,关于国外对中国民主建设的不健全也赞同,但
在“不被西方话忽悠”一节中,作者有力地举了采用西方民主制度的一些国家的不民主性,如蒙古、菲律宾、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等,从中可以看到**制带来的“游戏民主”的危害。其实**制和**制并不是民主与不民主的区别。**制可能带来“游戏民主”(如乌拉克),**制也可能带来**(如朝鲜),各个国家因根据自身情况(部落情结、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发展水平等)不同而采取不同方式的民主,民主是个普世价值,不能只由西方国家定义,这些就是我读这节的体会。
第三大部分:西方模式的困境。在这一部分,笔者将其作为对第二部分的补充,从中可以强化中国模式兴起的原因。
东欧、印度和东亚的共同点是都采用西方模式。先说印度,采用**制、议会制、三权分立、一人一票等制度后,印度现在的民主是“散、软、短、泛、淬”,贫民窟无法解决,种姓制无法解决。这与印度未能完全按照本国国情照搬西方模式有关。
东欧呢,以前是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发展不好,现在是西方模式?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中国和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而在匈牙利这个主要话题上,一半的国有资产卖给了外国人。如今东欧似乎也没有发展好。
先不说是以前社会主义好还是现在的资本主义好,我觉得东欧的“两个激进”是很有问题,不管是政治上的激进转型还是激进的“休克疗法”,作为一个国家,稳定的大环境是很重要的,就算所转变的方向是正确的,如果过于激进(除非国家会灭之类的)只会带来无法解决的问题。此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不是东欧采用资本主义使其发展得不好,而是他们太激进,太照搬西方模式,不根据自己的条件。我觉得或许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也可以如市场化一样被当成手段,它们并不是二元对立的,两者或许都可以从对方核心的地方吸收有利部分,只要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普世的民主,这或许有些天方夜谭,只是我读完第三部分的一些体会。
最后的东亚不说也罢,其中的“筷子文化圈”等说法并不是十分赞同,对韩国和台湾的说法也觉得过于严重。似乎东亚是一个文化圈,西方模式在这些地方并不成功,所以西方模式根本不成功。我认为同一文化圈的中国模式在这些地方不会成功。
前面说到不理解“文明型国家”含义,换个说法或许是不赞同,“文明型国家”是此书的关键词之一,所以不大敢否定。但又不吐不快。在书中,我对作者的文化优越感很强,对自己的文化也有很深的感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并不意味着它高于任何其他文化,文化是平等的!
在作者看来,中国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化底蕴是其他任何文化都比不了的,所以可以形成“文明型国家”。文化的好坏,不是看长远,也不是看文化的优柔寡断。正如文化的繁荣与物质的繁荣没有多大关系一样,春秋战国的物质条件很差,对峙很多,但百家争鸣。中国是上百个文化优秀国家的总和。美国不是成千上万个国家的总和吗?
文化水平并不像书中所说的从八大菜系和汉堡堡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而且对于其他文明古国的最根本的文化到底有没有断,这我持怀疑态度,因为文化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传播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那这么说西方文化可不可以也是文明古国文化?如果中国文化高于其他文化,现代文明为什么是在西方兴起?
所以可以说中华文明优秀,但不是唯一优秀,那么只有中国才能成为作者所说的伟大的“文明型国家”的说法就不成立。最后,我觉得如今的中国文化的建设是滞后的,文化或许处于低谷期,并不能说物质的飞速发展就说建设成“文明型国家”了。
《中国震撼》是写的很好的,给人震撼,展现了一个大国的自信,也给我们这些没出过国门的普通中国人许多启迪。虽然写太多关于中国好的一面和西方国家坏的一面可能有点极端,但这也是整本书的主题。书中还有许多我很赞同的观点(腐败问题等)和不赞同的观点(处在全球化的中国其模式真的不需要西方的认可吗)。
但因为篇幅和时间问题都不一一列举。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篇9)
中国震撼震撼人心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研讨“中国模式”的书和文章很常见,但近段时间多家**报纸都不约而同刊登了大量关于《中国震撼》的评论性文章,不由得让我对这本书有些好奇,借此机会,仔细阅读,收获颇丰。
本书对中国的崛起作研究,通俗易懂,不局限于学术性讨论,以对话性的文体在平等的视野下审视中西文明,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种“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提出了“两大板块”的概念,阐述“文明型国家”的八个特征,在分析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的同时梳理出八大中国理念并揭示民主和人权的真谛。作者以清醒的自信,确凿的事实,正确的逻辑,深刻的剖析,亲和的解疑,充分的说理,总结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让人们的看到了一幅全面的中国崛起的图景,看到了五千年文明的厚重积淀、文化传承带来的民族凝聚力以及独特的政治、社会、经济形态所创造的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激发大家对国家发展的信心,让整个中华民族的心为之震撼。
文明型国家的震撼
本书首次提出我国是将“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的优点结合在一起的“文明型国家”的概念。 “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这正是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在。
中国的发展,当然有中国的经验,有中国的道路,有中国的模式,但中国也在快速变化中吸收着世界文明的成果。我们善于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同时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国情。无论是选拔和选举结合的选贤任能制度,社会和国家大规模互动的社会模式还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经济体制都证明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转型,而是一种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的创新。
中国是一个内生的主体文明,不断产生自己的模式。过去30年,我们实际上就在不断创造自己的模式。奥运会、世博会、高铁建设、城市化、新能源革命等,都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为世界发展贡献了经验。
新的发展模式的震撼
正是“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所以“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中国的崛起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展现了“中国模式”的独特魅力。这种“对外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对内是倾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和平发展模式,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
书中作者把中国发展模式概括为八大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这个概括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历史的科学凝练的总结,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历史的鲜明显著的区别。应该讲,经过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找到和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积累和凝聚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创立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原创性的贡献。
民族自信心的震撼
第一节总结了中国崛起的不争事实,告诉中国人民,我们没有理由对今天的中国缺乏信心。在肯定的同时,作者直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强调要先肯定自己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解决困难。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
的确,为百年屈辱史所累的国人当下的问题,就是太不自信。就像面对“半杯水”,很多人只看到空的一半,而看不到满的那一半。众所周知,困难是要解决的,但需要一步一步地解决。
只有发展了,才能有资本谈下一步。我不确定。下一步是开发无源水。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大国意识,需要我们自己的话语权,需要一种更加理性和冷静的民族心态。
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的发展和我们的未来充满信心。
为了崛起,中国走上了一条有无数志士和鲜血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无数烈士献出了青春和鲜血,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染成了红色。让我们秉承“文明型国家”和“中国模式”,坚定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国家的进一步腾飞扎实学习,踏实工作,不懈奋斗,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这个‘文明型国家’的持续良性健康发展。
中北学院
外语系学生第二党支部郭郇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篇10)
中国,一个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来,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世界震惊!
《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教授,他以客观的眼光,写了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是如何的崛起。
作者认为“中国模式”不是转型而是创新,要适当借鉴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最充沛的人力资源和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我们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我们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立的思想体系,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得到了最大发挥。反之,中国这种“文明型国家”,如果采用西方政治模式,自己的优势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整个国家就会走向崩溃。这个观点张维为教授在走访了100多个国家之后也在书中总结道:“非西方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基本上是照搬一个,失败一个。”
总之,我们通过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沿着这种思路,推进各种改革和创新的成功概率就大。所以,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
书中提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然而史实也确实如此,西方的崛起充斥着侵略、战争、屠杀、征服、奴役,中国也是受害者之一。中国自古就是“百国之和”,以和为先,以和为贵。因为有了“和”,中国才会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才会让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少了“和”那是万万不可的。
何为民生?民生就是一个国家推动政治改革,解决了人最根本的生存问题后,再着眼于更高、更广的层次上提升民生的品质,政府能为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能让人民过上更安全、更自由、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大家还有什么理由不安稳呢?而西方推动“民主化”压倒一切,结果造成了政治改革与民生改善完全脱节,造成了非西方国家无穷的动荡和战乱。
开放、互动、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明。我们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推陈出新。历史上是这样的情况,今天还是这样,今后还会是这样。只有这样,“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之崛起不可阻挡。
品读完此书,我由心底产生一种震撼,一种对自己日益强大祖国的敬佩和自豪!通读全书,我更加相信,依靠中国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发扬光大,加上我们每一名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中国一定会不断给世界带来新的震撼!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篇11)
清晰认识现实,正确把握方向。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还有许多亟手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也是一个是事。在当下,无论是基于复杂的国际环境,还是严峻的国内问题,我们既要充分肯定过去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审慎思考,虚怀若谷,认清现实,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逐步解决阻碍我们发展的一切因素。
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古国,有其深刻的底蕴与内涵,在本质上是与西方新的价值体系有差别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同样也决定了中国不可能与西方国家成为所谓的真正的朋友。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学习我们的优秀经验。
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会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这种国家的崛起对世界影响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有一个超大规模。在改变自己之后,它将开始改变世界。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篇12)
首先,提出“两大板块”概念。作者认为中国存在“准发达国家”板块(或“发达板块”)与“新兴经济体”板块(或“新兴板块”),这两大板块之间实现了高度互补的良性互动。前者包括整个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都市圈、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以及一些内陆城市。
这个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在人均预期寿命、基础设施水平、商业繁荣和生活便利程度、人均购买力平价、人均教育水平、住房拥有率等方面,已经普遍达到或超过发达国价和发达城市,等。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都是充满活力和优势的特大型新兴经济体(重庆,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是一个突出的增长极之一)。这一描述有新意,因为从区域角度划分与西方学者习惯于从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的角度来划分的“二元经济结构”有所不同。
不过,依我所见,中国经济可以综合区域和部门而细分为发达板块、新兴板块(发展较快和较先进板块)与落后板块(发展较慢和较落后板块)这“三大板块”或“三元结构”,则能更全面准确地描述当前整个中国经济社会。
其次,阐述“文明型国家”的八个特征。作者简称为“四超”和“四特”,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并由此衍生而来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
在此基础上,书中客观地指出,虽然今天中国还有人认为只有建立与西方同样的政体才算建立了现代国家,还有人仍然怀有所谓的“现代国家焦虑”,继续激烈地谴责中国自己的文化和政体,但这些人的观点在中国已被边缘化;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自己文化和国家的认同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中国现代国家的体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确实如此,在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基石上,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基本形成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较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且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总体上优于任何一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文明。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篇13)
学生编号**专业十二年级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自动化姓名阮同庆上课时间周三78周五78老师黄鹏
前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在世界人的眼中已经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封建的旧国家,“中国崛起”这一概念已经刷新人们的概念。中国的快速发展让全世界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意识中发展缓慢的旧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证明,这是一个新时代,一个属于中国的新时代。
中国发展情况概况
据美国**检测机构“全球语言观察”于2009年的对纸质**、电子**和互联网的检索可见,“中国崛起”是全球近十年来最热门的新闻主题,其关注度已大大超过美国“911”和伊拉克战争。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展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自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已经增加了18倍,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银行资产排名前五席有三个都是中国的银行;中国在经济危机中不仅没有大乱,反而率先走出阴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虽然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中国还是那个发育迟缓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事实证明,他们错了: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一类的大城市,他们所拥有的机场、港口、地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摩天大楼均比纽约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好,而他们的商业的繁华程度、社会治安、婴儿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等重要指标也好过那些大城市。
虽然腐败、污染和贫富差距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国大,但这些负面现象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是很显著。今天的中国,总的来说,在脱贫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崛起的不同寻常
从横向上讲,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是和平,与其他国家没有战争。世界历史上,欧美等大国的崛起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美国英国在发展自己过程中,开展了大规模的战争,疯狂的对外掠夺财富与资源,英国美国都通过奴隶制为自己国家的发展提供免费的劳动力,通过不合法的手段来定制自己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游戏规则”,而比他们这些超级大国晚起步几十年的中国,没有通过这些方式,却完美的实现了经济的增长,国体的强盛,不得不另人们目瞪口呆。
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人均gdp仍不及其十分之一,但是,如果用货币的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的话,我国经济总量早在1992年就已经超过日本,在2009年超过德国、英国、法国在背的十二个欧洲老品牌工业国经济之和。日本的主要经济发展是19世纪下半叶中国侵略掠夺的2.3亿两白银。正是有了这些资金的支持,日本才能投资教育、兴办工厂、建设城市、扩充军队、备战,使日本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迅速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而中国,我们是从一贫如洗、一穷二白的起点出发,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才发展起来,相比之下,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是那么稀缺那么贫乏,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实现一个又一个看起来无比艰难的目标,就这一点,我们可以认定,中国远超日本,中国的崛起很特别,很了不起。
中国崛起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在中国发展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崛起的特点是明显的:
1.中国的发展模式不仅与“东亚模式”在很多方面相似,而且中国模式还是对“东亚模式”的一种独特的延伸。与亚洲“四小龙”相比,中国这个人口超级大国所采取的模式有着巨大的规模效应,对世界的影响更加深广久远。
美国和西方一些主流学者曾试图证明“东亚模式”还有“中国模式”是绝对的错误的,但是事实证明,尽管这两种亚洲模式有着自己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对国家的发展商,这两种模式还是拥有着绝对的优势。与之相对应的采用民主制度的美国,却是率先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类似的,在采用过“东亚模式”之后转而采用美国民主模式的的韩国台湾地区,腐败问题、金融危机却愈演愈重。
中国模式没有盲目性,既不照搬西方,也不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放弃自己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中国大胆探索制度创新,取长补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其特点为:
务实理性、坚强**、稳定第一、民生第一、渐进改革、序列差异、混合经济、开放。这些特点是以中华文明为基础的。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准确分析,这四个因素(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调节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依赖和中国模式的所有特征。虽然中国模式不是国家标准意义上最适合的模式,但中国模式绝对是中国发展最适合的模式。正是因为它的独特性,我们才能在面临挑战和挫折时,正确地避开这场风暴,实现中国的快速发展。
中国模式最可贵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他不相信西方的话,而是吸取苏俄解体的教训,正确分析中国的现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设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模式,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推广了自己的模式自身发展。许多模仿西方模式的国家最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这是因为西方把自己的政治经济模式和话语推向了绝对,形成了一种新的蒙昧主义和**主义,而不是试图把它卖给西方世界。
我国的中国理念分别为: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和推陈出新、和谐之道与和而不同。只要我们能够理清这些思想,我们就能大致勾勒出中国迅速崛起背后的关键思想及其可能对世界的影响。
西方所倡导推崇的“民主”、“人权”、“自由”都是好的思想,但是这些概念,我们中国并不是能够完全接受。
总而言之,中国的模式具有很强的调整性,虽然世界上大家几乎都认为西方模式是最正确最值得模仿的,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西方试用的到了中国的土地上,不一定就出现什么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对那些优秀的模式进行改造,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盲目模仿和照搬照抄的结果就是曾经的苏俄。
总结1978年后,进入改革开放阶段的中国展现出了他强大的发展力,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向全世界自豪的呐喊“中国崛起已经到来了”。几十年来,中国艰难的开拓着自己的道路,在这过程中,许多国家对我们投来了蔑视与嘲讽,妄图动摇我们发展的决心,但是我们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在嘲笑声中开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没有跟风崇拜西方的思想,照搬西方的模式,而是综合自己的国情,设计并遵循着最最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模式。
面对一切困难,我们都坚持了下来。无论是震惊还是怀疑,我们都以最具说服力的成果向世界证明,我们在过去三十年里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加快了走发达国家的步伐。
尽管中国一向谦虚,我们只是一个正在进步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事证明,在不远的几十年或几年里,我们的国家将取得更大的成就。未来的时代将是我们中国的时代,一个属于我们的无限光明的时代。
参考文献:《中国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