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学生精选(10篇)#】今天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是一篇关于“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学生”的文章,下面的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大家阅读。在看到好的影视作品时,我们不由会被情节和内容深深吸引,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 将心中的想法融入观后感,让它更加完美,观后感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影片中主角的心境和经历。
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学生(篇1)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017年8月1日,我们迎来了建军9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走进影院观赏了一部磅礴大气、令人荡气回肠的主旋律电影——《建军大业》。
两小时的影片主题鲜明,扣人心弦,描写了中国军队伟大的建军篇章,展现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光辉历程。影片歌颂了毛泽东“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的远见卓识,周恩来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远大抱负,以及叶挺嫉恶如仇、用兵如神的铁军形象。他们为了和平、为了结束那个军阀纷争、豪强林立的乱世,不怕牺牲,敢于亮剑,坚持原则,为了创建一个新的中国,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勇往直前、奋斗不息。
朱德部队为掩护主力军撤退,以3000人马对抗敌军30000余兵力,面对一波接一波炮火的猛烈攻击,不顾生命危险力保三河坝阵地,蔡晴川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勇敢无畏,革命战士坚守阵地三天三夜的牺牲精神,更使后人无不为之动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先烈用“血”与“火”铸就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看着影片中他们浴血奋战的画面,我作为一名90后青年感觉到热血沸腾,也感到了幸福生活的难能可贵。
你可曾知道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仅靠一件薄衫过冬,无数革命先烈在攀雪山时倒下;当你在为吃荤吃素而闹心时,你可曾知道红军当年只能吃腰带、尝百草、啃树皮,无数革命先烈在过草地时食不果腹。革命先烈“千难万险,一往无前”,虽九死其犹不悔。活在今天的你我,应该更加珍惜生活的每一天,要活得精彩,活出价值,踏实做人,细致做事,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履职尽责。
对我来说,要从最简单的“查”与“察”、“检”与“监”、“法”与“罚”的校核开始,谨言慎行,记得自己走过的路,犯过的错。“吃一堑,长一智”,不经历就不会记得。检察新闻宣传任重道远,态度并不足以支撑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要想更进一步,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便要时刻将先辈们的精神牢记在心,克服所谓的“工学矛盾”,沉下心来学习,静下心来思考。***总书记说:“面向未来,面向挑战,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要忘记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去,只要心中有信仰,初心不黯,坚定地走在检察新闻宣传这条道路上,定能方得始终。
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学生(篇2)
1927年,军阀纷争,工人学生游行,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手无寸铁的工人学生们手挽手倒在枪口下的时候,他们无畏牺牲的精神,换来的是什么呢?是倒在反动派的枪口下,是更惨烈的杀戮,是更多的革命党人的牺牲,血流成河。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同志被绞死的消息传来,更是让共产党人举国上下愤怒。这时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首先提出“枪杆子下出政权”他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情分析中国不是欧洲那些工业大国,中国最多的是农民,哪一次换代不是从农民起义开始呢?有人说农民起义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可每一次的农民起义都是成功的开始!
周恩来对着天空鸣枪三声,昭示着一个新的黎明的到来,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酣畅淋漓。三河坝大战中的朱德同志以三千人抵挡敌军三万大军,他敢于创新作战方略和果断的决定,赢得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朱德面对尸体如山,泪水沿面颊流。当朱德提出,留下200人断后时,父子同军,父亲留下;兄弟同军,兄长留下。当一位战士大喊“我要留下!”他身边的兄长拉住他吼“不行,我留下!”如此舍生取义的精神,我们为战士英杰而挥泪致敬!阻击战尾声,蔡营长拉响引爆器。已在撤退的部队行军中途,听到震耳欲聋的的爆炸声,眼含热泪敬礼。
从南昌起义到朱德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20000名战士,只剩下800人。此刻,我耳边又响起毛泽东熟悉的话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高举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足迹,前进吧!”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定信仰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思想前提。共产党员要在丰富多彩的工作、实践中终生恪守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幸福,夯实自身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基石。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立足当前,从我做起,把今天的努力同实现共产主义的明天联系起来,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从我做起,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兴旺,不辱使命,竭诚以赴。
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学生(篇3)
电影《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片。其讲述的是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于年同8月1号在江西举行武装起义,领导人民武装军队力挽狂澜共同北伐的故事,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战役与动人心魂的革命历史由此展开。真可谓“凤凰涅架,浴火重生”。
《建军大业》似一曲冲锋号角,自开篇以来绝无停息,军旗飘扬,火光冲天。双目所及之处,皆是鲜红;两耳所闻之音,皆是呐喊。这部剧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有这么一段对白“什么是幸存者?”“幸存者就是,你得把死的人的生命活出来,只有这样他们才没有白死,他们的牺牲才算值得。”那个年代,山河破碎风飘絮;那个年代的人,仍敢横刀立马。影片开篇,高呼“打倒反动军阀”起义的学生,“说实话”的报社成员,高歌革命的文人战士一个个倒在了弹丸斧头之下。剧情源自历史,而历史往往比影片更加残忍,每每在书中或影视作品中看到如此场面,都不禁红了眼眶,紧了心房。
正义者鲜血淋漓,无知者拉帮结派,战火纷飞中博明天,深渊黑潭里闯未来。血的教训擦亮了人们的双眼。它表明: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对付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于是周恩来一甲对百十甲不畏生死,毛泽东痛讲“枪杆子里出政权”,贺龙两难中为百姓穷人而战,地下黑火交易亦讲情,叶挺不惧守军入城,朱德唱得一曲鸿门宴,粟裕战火中取首级,卢德铭为掩护突围身葬火海·…南昌起义已定,三枪为记,口令:“河山统一!”这是伟大的胜利,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我党坚持吧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的创造了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也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如今再回首,他们载入了一页页史书,纳入了一个个博物馆。时过境迁,睡狮睁眼则世界惊动,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党的武装力量从诞生到一步步走向辉煌已经有90个年头了。先人已逝,但精神不死,他们战鼓里起舞,战火里踏歌,以舍我其谁的精神一步步收复了失地,统一了中华。我生于盛世,也有一腔热血,我也承载着中华的火炬。我辈铭记历史,不是为记住仇恨,只为悲哀不再重来,为中华千秋万代世世昌盛!
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学生(篇4)
第一次观赏这部影片,是在大概几年前它上映之时。当时年纪方小,只被荧幕上的炮火纷争所震撼,宛如身临其境一般,随着影片中的人物哭哭笑笑,并没有太多真情实感。直到最近上课,意外又有了一次观影的机会,我才聚精会神,彻彻底底体悟其玄妙,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常言道:“一将功成万骨枯。”不是没有道理的。影片的主要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人惨遭国民党的压迫下,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人在形势所迫下不得不发动起义,组建军队。经历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创立了人民自己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红军的英勇战斗,不畏牺牲,才是真正为中国如今的繁华盛世奠基。一场战争、一次革命的胜利,领导人的重要指挥与决策固然重要,但更不可忽视的是为此流血牺牲的将士与人民。
这部影片采用的塑造人物的方式,打破常规,与之前类似题材的作品大不相同,它采用了人物群像的形式,也就是多主角,这样淡化了伟大历史人物的功绩,给了那些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小人物”们露脸的机会,让荧屏前的我们去认识他们,认识这样一个群体,认识中国的革命精神。
文天祥有一句诗流传至今依然不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本身不只是诗人,也是一位历史革命家,一位为国尽忠的将领。可是又有多少人不通过他的诗去了解他呢?换个说法,历史上又有多少革命烈士,无法将壮志写成诗篇,就泯灭于历史长河中了呢?没有口耳相传,没有史书记载,人的生命一去不复返,就好像凭空消失了一样。但我们并非有意去忘记他们,只能说人们对于历史知之甚少,这是可怜且可悲的。
我们不能忽视“小人物”的作用。战争革命的成功与胜利是属于集体的,并非个人。希望我们站在某个战争纪念堂前,可以走进去,婆娑刻在石碑上的一个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轻吟着,小声念着,最后不忘道一句,谢谢你们。用我们的努力让他们不被忘记。
战争莅临时,没有一个人想着的是逃跑退缩,密集如雨的子弹射到眼前时,也没有一个人拿自己的战友做挡箭牌,都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迎上去,以保后方的安全。我们现在真的没法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怎样的坦然,怎样大的格局才能如此这般,舍小家顾大家。这种东西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叫品质,发生在一个集体身上则被称为民族精神。“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个民族的品格便如此了。
再一次观看这部影片时,我久久不能自拔。好的作品是经得住一遍遍揣摩的,每一次看,都能发现新的东西,带给你新的体会,你愿意去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这就是好作品的益处。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是共产党人救劳动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是无数将士与劳动人民不畏强敌,勇于斗争的成果。
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该忘了他们。
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学生(篇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我看完电影感触最大的一句话。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27年上海爆发工人罢工事件后,被压迫已久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军事策略,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启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之路,并与反动派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故事。
我不禁想到今年的暑假,郑州突如其来的洪水,让全国上下都担忧着郑州的安危,这其中就有一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奋力逆行,投放物资,主动请缨,支援郑州。在出发前的那一刻,他们说,只要每个人都不畏生死,为抗洪奉献一己之力,就一定能战胜洪水。我觉得他们的心中也一定燃烧着那一点星火吧。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年代也如此。虽然我们很渺小,是还在成长中的小小少年,但是正如梁启超说的,少年强则国强,如果我们每一个大学生,从现在起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奋发拼搏,长大后学有所成,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做好本职工作。
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学生(篇6)
一百年风雨飘摇,是信念燃起了共产党人黎明时的火苗;一百年改天换地,是坚守赢来了新中国成立的曙光;一百年波澜壮阔,是传承铸就了百年铮铮的铁血军魂。目光随着镜头移动回到1927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军阀纷争,硝烟四起;列强林立,窥伺神州。百姓生活于战火纷飞中,黎明前的黑暗,黑的让人看不到一丁点希望,中华的明天,究竟在哪?伟人之所以能被历史所铭记,是因为他们能在绝境中发现光明。早期的革命先烈,也正是在最艰难的岁月,打响起义的第一声枪响,拉开了武装斗争,建军伟业的序幕。
电影开篇便展现了北伐胜利后,国民党清共行动的血腥屠戮。面对敌对势力的残酷镇压,毛泽东等党内领导人顶住压力,及时发现并纠正党内错误,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下定决心打造一支真正属于党,属于人民的军队。
影片看完,慨叹之余,更多的是对开辟者的缅怀与感伤,其中最感动的片段莫过三河坝的坚守。为了保存主力部队,让更多革命火种幸存,朱德元帅率领不到3000人,抵抗钱大钧十倍于己的部队。三天时光,现在人感觉是一晃而过的短暂。但在那个战争年代,三天的坚守,是无数革命前辈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垒砌的钢铁长城。在三河坝战斗的最后时刻,二百名战士视死如归,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更多人。这批带着革命火种的幸存者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新中国美好明天的壮丽蓝图。是什么让这群年轻人愿意用生命去守护?是什么让这群年轻人做决定时义无反顾?面对生死抉择,是共同的信仰,将这群原本陌生的人聚拢;是对美好明天的渴望,让这群先驱者于危难中挺身而出。
筚路蓝缕,是短短133分钟银幕中先驱者众志成城前行的缩影;大爱无疆,是漫长百年建军史历久弥新绽放的荣光。他们并非生来就是战士,是向前探索的信仰,让书生、让工农、让广大无产阶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回顾2020的抗疫征程,依旧是信仰的力量,使得全国上下一盘棋,来自天南海北的一片片医护人员、武警官兵、消防战士、志愿者为了同一个信仰,拯救更多生命,将大爱传递至武汉;洪水泛滥,那一道道身着橙色救生衣,扛起沙包屹立潮头的伟岸身影,依旧是那么熟悉,共同担起抗洪救灾的生命防线;喀喇昆仑山脚,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戍边战士怀揣信仰,牢记使命,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国境,保护人民的钢铁长城......
一代代共产主义的践行者,在面对挫折时想起自己的信仰,这使他们面对挑战时愈挫愈勇,也是建军以来,全党上下奋进精神传递的真实写照。或许正如影片中描述的那般,随着南昌城畔的枪声响起,这支强国振兴的铁军,这种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信仰与精神,注定使继承者摆脱迷茫,于困顿中觅新机,于前行中开新局。
目光再次回到银幕,战乱年代被残酷夺去生命的惨状历历在目,令人痛心,但也使我更加学会珍视生活的美好。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百年前,革命前辈播下的复兴种子,逐渐成为屹立世界东方的参天树,带给我们后辈美好的生活。但美好是要靠双手去缔造的,只会贪图享乐,而不珍惜当下的享有者,更无法将这份荣光延续。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的交汇点,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一辈,百年前建军的信仰依旧怀揣在心中。心怀对过往峥嵘岁月的敬意,才能带着美好未来的希望,开创一个又一个更好的明天。
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学生(篇7)
观影红色影片,重温党的历史。近日,通过对《建军大业》的观看,我被影片中一幕幕波澜壮阔的伟大战役、一段段动人心魄的革命历史所震撼,这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生动讲述了在1927年北伐战争刚取得重大成果之际,成立不足七年的中国共产党却在国民党“右派”的疯狂进攻下惨遭毁灭性打击。在生死存亡中,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驱们临危受命,联合朱德、贺龙、叶挺等一批爱国将领舍己保家国、铁血铸军魂、发动起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族的感人故事。
铮铮铁骨,铸就辉煌。在那个军阀纷争,狼烟四起、血流成河的混乱年代,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利益、挺身而出、浴血奋战,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影片在叶挺将军主动请战,率炮兵部队轰炸制高点中被推向了高潮。还有在三河坝被攻陷后,蔡晴川按下引爆器与敌军同归于尽,朱德带领着撤离队伍驻足敬礼的场景等……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内心,让我为之动容。
如今,虽然战火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是革命的精神却将永久留存。作为一名生活在新时代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学习好他们为党、国家和人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立足本职、对标劳模、看齐先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以上是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建军大业观后感500字大学生精选5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学生(篇8)
《建军大业》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历过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后,创立了人民自己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让全中国的穷苦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红军英勇战斗,不畏牺牲,终于让劳动人民成为中国真正的主人!
百年前,中华民族被侵略者欺压,抬不起头。但共产党的诞生,让中华民族有了底气,抬起了头。
1949年10月01日,在天安门广场,那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沉睡百年的东方巨龙苏醒了!
随着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震惊世界的巨响,那是东方巨龙的龙吟!
计算机、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术,巨龙在天空遨游!
我忘不了毛泽东铿锵有力的誓言,忘不了战士们冲锋陷阵时的呐喊,忘不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的残忍杀害,忘不了…
我更忘不了三河坝战役,整整三天,以三千兵力对抗国民党的三万大军,外人眼里不可能的事,共产党的军队做到了。
血水染红了江河,脚下的土地成了鲜血的颜色……
犹记得在撤退的时候,朱德对仅剩的一千多战士们说:“两百人断后,父子二人参军,子走父留;兄弟同军,弟去兄留。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而去了的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一声声:“我要留下”接连响起,响彻云霄。
我忍不住落泪,是感动,更是敬佩,这样的大无畏精神,怎能不叫人为之动容?
强忍住泪水,忽然就想到了现在的生活:安稳,和平而又幸福。我不禁去想,如果没有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吗?
答案是否定的,是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的幸福……
所以,我们更应该心怀感恩,珍惜当下。
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学生(篇9)
作为一个中国人,每一段历史都应牢记在心!无论过往成功或失败,此刻开始,从零开始,当勇士!
一场硬仗,都要全力以赴!
几场硬仗,比如南昌起义、三河坝大决战,每一场都惊心动魄,每一场都让人感叹指挥将领的滔天谋略。在影院里,感同身受,我好似就要扛枪上场,横扫敌人的千军万马。
这是一次修炼也是一场磨砺,是对敌情的考量也是对自己的挑战。战场如球场,每一次比赛,无人预料结果,也无人知道90分钟内会出现何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作为一名披甲上阵的战士,你的选择,只有全力以赴。
一群有信仰的人,才能组建一支有信仰的军队!
要打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军队!当我听到这句话时,胸腔充满热血,双拳紧握。在三河坝决战大军撤退的危难之际,需要死铁部队掩护。三万敌军压境,这些年轻的生命毫无惧色,当勇士,不要当烈士!成为每一个年轻战士的信仰,你看,蔡晴川的眼睛里有光有血性!虽然身中几枪,但是仍要跨过战壕,点燃引爆器。以蔡晴川为首的掩护军队,不仅是勇敢,更多的是孤勇!
电影中有这么一个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战后,几位革命伟人举杯庆贺,觥筹交错间略显失态,磕磕碰碰地唱起国际歌,末了老泪纵横。他们醉梦中所希冀的场面,应该是无数红军战士们或冲锋陷阵时,或醉卧沙场时,或临刑就义前所梦寐以求的画面国将一统,普天同庆,父老乡亲围着篝火纵情地跳舞,歌声与笑声交织,再也不用把冰冷的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触手可及的是眼前阖家团圆的温存,你笑中带泪,右手痛饮一大杯,左手洒在战友的碑前。
梦想照进现实的代价,我们无从得知,只见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视死如归,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视他人如己出,正如《与妻书》中所言使天下人爱其所爱,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
所谓战士,不单单指在前线扛着枪杆;坚守民主阵地上的各界人士,也在汹涌的暗流中不断挣扎,在反动派血腥的打压中勇敢地发声。可想而知,反动派独裁统治下的世界,就如同闻一多笔下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有这么一帮人前赴后继地为民主事业倾注一腔热血,才让这个世界得以清明。
在信仰的道路上,赤色的旗帜终究栉风沐雨而屹立不倒。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它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它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它做江湖,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上演了一幕手足相残的惨剧,多少无辜的将士沦为反动派企图独裁的牺牲品。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需要信仰,这个信仰早已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历史的证明,历久而弥新。
那一代人的理想是多么纯粹和崇高,他们双手握拳,嘴唇翕动,将铿锵誓词铸成铮铮铁骨,烙在心底,融入血液,用血与肉的代价誓死捍卫心中的领土。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一盛世,无法真切地体会到,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里,我们的党带来的是怎样一种惊喜和希望;我们也无法理解爷爷辈们每次谈及这段岁月时目中闪烁的信仰。那些过往的沉重成为了某些非主流声音中的轻佻和不屑,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学会正视淋漓的鲜血。太平昌明的时代构成我们的生活,但请不要忘记尘封在历史中的这段过往,因为信仰的接续和传承不能出现断层。
岂曰无名?他们的名字,正是这片大写的山河。
作为学校的优秀团员,作为中国的青少年,在这观影活动中,我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我不敢说我能同先烈一样有同样伟大的为人民牺牲的灵魂,但我会将八一精神传承下去,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披靡雄狮,整装待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学生(篇10)
何为“建军”?《建军大业》以1927年南昌起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展开,描写中国军队伟大的建军篇章,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其跌宕起伏的剧情,让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苦战河坝和三军井冈山会合,可以看到早期的革命先烈对信仰的坚持,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视死如归,对战友的不离不弃。让我在紧张的氛围和快速切换的镜头中,一点点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不易。
风华正茂的年纪,却有着雄鹰的抱负。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艰难困苦的岁月,却有着磐石的坚韧。在一天天奋浴血奋战中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以三千兵力抵抗三万士兵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伤亡惨重,却为更多人争取到宝贵的生命。
摸索中探知真理,指明革命的方向。国情不同,失败中总结经验,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终一步步取得胜利。
最后井冈山上的欢呼声让我泪流满面,为什么是最后的欢呼声让我如此触动,可能在别人看来“枪杆子里出政权”是一句经典,但我却认为周恩来同志与毛泽东同志第1次见面时,因为两人都有着共同的信仰,在相谈甚欢时其中一句:我们虽然没有经验,但我们有尝试的勇气。最后也证明了这种尝试的勇气,让我们中国共产党一步步走向成功,即使中间流了很多血,即使中间面临了很多生离死别,即使困难总是猝不及防地出现,但依然没有阻拦住这群有志青年。
现如今我们处于和平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不再饱受外国欺凌,但我们时刻要有居安思危的准备,摸石头过河,也要一步步地前进。特别是我们年轻人,遇到困难不要怕,勇于尝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前行,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贡献我们的力量。
再次向革命先烈致敬,正是由于他们的无所畏惧,置生死于身外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以大无畏的精神勇往直前,勇挑重担,实现入党时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