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建军大业观后感(集合7篇)

2024-03-07 11:09:06 建军大业观后感

【#实用文# #建军大业观后感(集合7篇)#】小编搜集了大量材料终于完成了这篇“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家都可以来参考激发创造力。看电影不仅仅是一种放松和娱乐,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内心就会产生许多想法。这时候可以用写一篇观后感把这些道理记录下来,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锻炼整理思绪的能力。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1

影片《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献礼建军90周年。

情节是以1927年南昌起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展开,描写了中国军队伟大的建军篇章,展现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作为一名80后的军嫂,深知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中国和平和发展的钢铁长城,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为夫奉献,为军争光。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也能成为奠劳国防大厦的基石!

“千难万险、九死一生”“枪杆子里出政权”,影片结尾两个主人公的对话让人记忆犹新。《建军大业》这部影片讲述了1927年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本片着重笔墨于南昌起义和血战三河坝这两大战役之中,重现了这段峥嵘历史,令人热血沸腾。

革命岁月多少烈士的鲜血才换得如今的国泰民安,幸福来之不易,必须坚守且珍惜。老一辈共产党员身上那敢于担当、勇于拼搏、愿意舍小我保大我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人敬服。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2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xx年8月3日晚,我院观看了《建军大业》,波澜壮阔的近代历史和感动人心的电影内容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一、青年党员应端正入党动机

影片中,贺龙同志积极入党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贺龙同志一颗红心希望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受苦受难的人民伸展正义,解救人民于苦难之中。当周恩来同志拜访他、希望他加入南昌起义时,贺龙同志抵制了蒋介石整个汉阳兵工厂和各种军领衔荣誉的诱惑,坚决协助中国共产党,并在周恩来同志的鼓励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周恩来和贺龙同志拥抱的那一刻,我联想到现代年轻同志的入党动机。在当时的特殊时期,积极入党是希望能找到组织,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消灭敌人、建立新中国;而现在的和平年代,老一辈革命前辈的那股热情,那股渴望,那股为天下百姓谋利益的坚忍不拔之志,永远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学习。我们青年党员积极入党,是为了继承老一辈先烈的革命精神,是为了继往开来、努力奋斗,是为了共建中国梦。

二、青年党员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粟裕等同志在影片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天下苍生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教诲,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党员同志们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组织工农共同革命。他们远离家乡,不怕吃苦,时刻体现着艰苦朴素的本色,与国民党军的骄奢淫逸对比显著。他们无时不忘党员身份,顽强奋斗,在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身份,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责任,无论身在何时何处,都应坚守自己的人生信仰,不被外界利益所诱惑。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能活多久,而是做多少有意义的事!

三、青年党员应敢于创新

一个民族要发展需要创新,一个国家要兴盛需要创新,一个人要走的高远需要创新。影片中的毛泽东同志敢于在大会上提出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周恩来同志一次次的脱险,一次次的广纳人才,是因为他敢于创新的大脑;三河坝大战中的朱德同志以三千人抵挡敌军三万大军,是因为他敢于创新作战方略和果断的决定,看到他胜利后流下的泪水,我对这位将军肃然起敬。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更要敢于创新,敢于有自己的声音,敢于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坚定信仰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思想前提。青年党员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终生恪守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谋人民利益、建群众感情、学为民本领、干富民实事,夯实自身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基石。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立足当前,从我做起,把今天的努力同实现共产主义的明天联系起来,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从我做起,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兴旺,不辱使命,竭诚以赴。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3

今天,爸爸和妈妈一起带我看一部大片:《建伟大业》这是一部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90年的'艰难岁月和光辉业绩,强烈的赞扬了老一辈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共产党》这个党自从1921年建党成功,到1949年夺取政权,28年时间,我们这个军队1927年八一建军完成,到1949年夺取政权,这么短的时间,这样一个党、这样一个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这是一个无与伦比奇迹,中国历史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的奇迹,我敢说到今天为止,没有一个政治集团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受到如此严酷的考验。

当我看到一个个中国人被日本人残害总是十分伤心,当我看到汉奸出卖自己的国家,更有一种愤怒之情。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的话,我绝对要带一枚核弹,将日本侵略者炸得血肉四溅,可一切一切只是想象,如果当时科技发达一点,那只会让这些侵略者发抖。

现在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而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唯一让我们做的就是:珍惜!珍惜!再珍惜!刻苦!刻苦!再刻苦!

是什么,让共产党人始终挺立时代潮头?

是什么,让全中国人民坚守阵地,奋力抵抗?

是什么,让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不移,顽强不屈,引领中国进入新的时代?

那就是全部的爱国人民的火红炽热的信念和对新世界的向往!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4

四月二日星期二下午6点20分,我去报告厅看爱国电影《建军大业》。

我深深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祖国大陆内部革命的胜利是无数英雄用身体抵抗无数敌人的炮弹。那是学血与泪的抗战。每一个战士都是为了牺牲自己的生命而赢得的,他们为了国家,离开了孩子和妻子,跟着革命党员一路南下占领城市,攻击敌人。

周恩来是一个令人钦佩的英雄一直为了改变实现统一的愿望,集结身边的文艺青年于一身。一路向南攻击。但是在第二场战役中,周恩来也病倒了,回到香港养病,贺龙等人突围重围但下落不明,令人揪心。战斗也牺牲了大量的士兵,但后来事情好转了。朱德在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场面很开心。电影到此结束。我描述的战争其实很残酷,让人感觉不到。但是通过这次观影,我学到了很多。

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5

看了建军大业后,我很感慨,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四一二”发生了,中国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革命运动受到无可挽回的摧残,中国的局势,又变得岌岌可危。当时,面对这样的重大问题面对如此凶残的反动势力,革命剩余势力内部却也产生的巨大分歧,以陈独秀为首的一派人认为,应当以屈从低头的方式换取生存的希望,换取苟延残喘的时机,而与此相反的,另一派的人认为,应当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坚决与反动势力做斗争,其中最为坚定的,是当时仅任湖南代表的毛泽东。

这里面的分歧点在于,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工人阶级并不多,陈独秀认为,以这为数不多的工人阶级所构建的革命力量不足以反抗势力庞大的右倾主义者,所以干脆先完全放弃反抗,但是毛泽东与之不同,他曾双脚走便中国农村,深入考察中国国情,他不是不明白以工人阶级为核心所构建的革命力量的薄弱,相反,他对此的认知更为深刻,但为什么他依旧觉得应该与反动势力进行坚定的斗争呢,因为,他发现了中国革命应该真正团结的革命力量,那就是正在接受残酷剥削的四万万中国农民,他认为,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是不同的,虽然俄国以工人阶级所进行的革命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这与中国的国情不符,他国的经验,不是自己照搬所走道路的理由,自己的道路应该由自己来走,但是,当时毛泽东的真知灼见并未被陈独秀等人采纳,甚至他们将毛泽东当众从会场赶了出去。

虽然当时位卑权轻的毛泽东的意见并未被采纳,但是,这种振聋发聩的声音还是吸引到了当时同样对中国革命有同样迷茫的,一些对中国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并有远见抱负的一些人。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6

8月1日,我院青年干警自发组织**了电影《建军大业》,观影结束后,我的内心深深被震撼。

1927年,北伐战争刚取得重大成果之际,国民党“右派”为夺权叛变革命,发动了疯狂的四·一二“清共”行为,政变的信号从停泊在上海高昌庙的**上升起,短短数月,近31 万同胞遭到残酷杀害,举国震惊,刚刚看到希望的中国人再次陷入军阀混战和****的深渊。由于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成立不足七年的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右派”的疯狂进攻下,几乎遭遇毁灭性打击。血的教训使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内进步分子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

在他们生死关头,他们被命令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湖南和南昌。他们加入了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爱国将领的行列,发动了起义,并发誓要组成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铁血铸军魂,舍己保家国,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一段慷慨悲壮的热血岁月。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到很沉重。近31万人,这个数字真令人震惊!如果他们能手牵手绕过赤道!惨烈的杀戮让每个遭受此劫的城市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浓烈的尸臭与血腥弥漫了整座城市,黑暗与死亡笼罩着惊慌失措的人们,令人触目惊心的杀戳在街头巷尾不断的进行着,我身临其境般地目睹这场惨无人道的大**,心几乎走向崩裂的边缘,心中热血沸腾,掀起阵阵的愤怒。那是一场中国共产党遭受的巨大浩劫!

走出电影院,我的耳朵里不断回响着电影里的台词“我们如果想继续革命的话,就必须创造一个有革命信仰的军队”…“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怎么能建立全新的革命队伍”…“南昌暴动就是要向世人证明,我们还活着”…“南昌起义定于八月一日凌晨四点举行,三枪为记,口令:山河统一…“我们这些被战火洗礼过的灵魂,将同人民的命运融在一起,无尚光荣”……电影中令我感动的地方有三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在毛润之去组织秋收起义,与妻子杨开慧告别的那段,分别时童年毛岸英一声声哭腔的呼喊,那么娇小的躯体,稚嫩的脸庞,谁又能想到银幕里这个孩童会在23年后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第二个片段是在三河坝战役上,朱德三千军队与敌军三万军队两天激战之后,由于损失惨重,决定留下200人拖住敌军断后,为主力军队与革命军会师争取撤离时间,离开前在三河坝的战壕上慷慨激昂的那一句“当勇士,不要当烈士,活着回来!”,看到战士们一个个主动留下来、临行前的拥抱使我潸然泪下;最后一幕是毛泽东和朱德的主力军队在井冈山会师后,毛泽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取得成功,战士们激动不己,人们的欢呼雀跃的场景使我的心情久久无法不能平静……

革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我想,如果没有这些勇士用宝贵的生命拼死守卫自己的信仰、保卫中国,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等后辈需珍惜爱护现有的盛世安康”。

因此,作为检察院书记员,我必须恪守职责,忠于职守,为来之不易的和平社会贡献自己的微弱力量。

2017.08.10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7

2020年10月30日,护理学院团委于教学楼A401举行了青马工程第三讲。本次青马工程的主要内容是观看电影《建军大业》,这次活动加深了大学生对国家建设军队的认识。同时,一幕幕让人热血沸腾的画面鼓励了各位学生干部能够更加高效高质地完成团学工作。

影片以1926年上海工人运动、1927年工人革命队伍被国民党反动派残杀为开端,介绍了当时全中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主义之中,反动派肆意屠杀工人阶级爱国主义者、共产党的残酷举止,街上尸体成堆随意堆放,鲜血染红了整条大街。

毛泽东与周恩来在望江亭达成工农武装的协议,为农民起义埋下种子。影片重点介绍南昌起义,在起义队伍遭受叛徒泄密的情况下,共产党人机警地将起义时间提前,并在朱德、叶挺、贺龙等多员大将的配合下,成功地拿下武昌,即使在攻打过程中遭遇了极大的阻力,起义军也没有放弃,而是用尽一切办法攻下城池。场面极其热血,男儿们尽显英雄本色,壮我中华气概,扬我中华国威。这不禁让我感叹,作为新中国一员的我们也应该有坚持不懈,为胜利而奋斗的勇气与精神。

其次令我感触深刻的当属三河坝战役,为了给主力部队赢得攻打敌方的时间,朱德主动接下三天三千人对三万人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虎头坑等地进行防守、击退敌人的进攻,河流中占满了敌人的鲜血,战壕中积满了战士的鲜血,场面炮火连天,在防守的紧要关头我情不自禁的屏住了呼吸,内心中为他们加油!心中充满了紧张感,幸好三天时间守住了三河坝,最后因朱德队伍撤退,留下两百人的队伍抵抗钱大钧的猛烈轰击,两百人用自己的身躯为朱德队伍赢得了撤退的宝贵时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荣誉,是我们当今现代人民所没有的奉献精神,我们应当向当时的起义者、工人阶级、共产党人学习,争做优秀共青团员。

推荐阅读

上一篇:扇形的课件热门 下一篇:学校冬季取暖自查报告怎么写3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