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

2024-03-24 07:36:17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

【#实用文#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文档处理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方式可以方便地共享重要信息,写好文档的密码就是找到好的范文。 一篇精心设计的范文可以大大简化文件处理过程,范文的基本格式是怎样的呢?经过周密的考虑好工具范文网为您挑选了“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感谢您对本文的关注欢迎阅读!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1)

不论古今,与挚爱的人结为连理,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想一想,人生多半的时光里都要和一个人朝夕相伴,他(她)将是朋友、亲人,一同享甘甜,共同度患难,那个人如此亲近珍贵,世人都要去寻找,必须是自己最喜爱的和最合适的。我曾经也相信恋爱应该是自由发展的,人生伴侣应该是自己亲自寻觅的。

然而,唐朝敬女代嫁的故事却警醒了我。崔敬的小女儿映雪为解父母之急,不顾自己的幸福,舍身代嫁,她的做法真的直指我的思维弊处,让我震惊又感动。

作为现今的青年人,我们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情感在我们眼里变得单纯也变得更私人化了。我们不需要再考虑复杂的生辰因素或是出身问题,只要我们彼此认同就可以。找到生命的伴侣,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这件事一定是自己拼命寻找,全力争取来的。和什么人结合是两个人的私事,怎么能被他人干扰呢?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他们的意见也显得那么的刺耳。「私人化」是好听的说法。对比德育故事中的映雪,我们的恋爱观念可以说是自私的。

第一次听到代姐出嫁这句话的时候,我非常好奇。现在有哪个女孩能把嫁人的事情这样的奉献了?!映雪的声音那样坚定:「父亲有急,做女儿的理所当然要舍身相救!」熟悉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设想是自己,我想我是愿意的。但是放弃争取幸福的权利?想到要和素未相识的人同床共枕,真难啊!

我再次认真看过故事,原来映雪的父母曾在十年前,酒后戏言要为女儿与吉家公子定下亲事,没想到十年后吉家真的来迎娶女儿。突然的变故,大女儿映月就要和青梅竹马的李公子错失良缘了,要被送到陌生人的身边,映月泪流满面,她的惊恐慌张,伤心欲绝,我完全可以理解。然而面对这些,小女儿却勇敢地站出来化解危机,她的勇气和舍身之义让我感动也更让我敬佩。

两个都是好姑娘。大女儿映月重视与李公子从小建立的感情,她顾的是自己的小爱;小女儿映雪看得到父母的名誉和姐姐的幸福,舍身嫁到吉家,顾的是整个家庭的大局。映雪的献身是贤明淑德的体现,也正是因为贤德,她才能在嫁进吉家后,继续谨守本分,辅助丈夫立业,为父母争光,成就美满的姻缘,为世人传颂。

映雪的故事让我看到婚姻除男女情感之外的意义,那是家庭和家庭间的缔结以及它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婚姻,狭义上承担着两个家族子孙延续血脉相传的任务,广义上则承担着家庭和谐以贡献社会,以培养栋梁之才的责任。

当我们高喊自由、真爱,为自己的自私辩驳时,我们忽略的正是婚姻承担的社会责任。由婚姻所建立的一个家庭,它是社会大家庭的最小单元,它的和谐与否必定会影响社会的安危。如果一个家庭单纯由两人的情感为基础建立,而情感脆弱而单薄,很容易受到时间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当时间流逝,一旦感情改变,当初的情浓意切变得淡冷,感情支撑不再稳固,家庭稳定就不保。如果世界上有众多这样的问题家庭存在,那社会危机怎能避免?

映雪的勇敢无畏,就像父亲曾经告诉她的雪人,雪人虽然生命短暂,太阳出来就会融化消失,但是因为它把快乐带给了别人,内心是快乐的,就不会恐惧。而映雪的贤良和包容,不但是解救父亲和姐姐危急的关键,也是她日后能与吉公子成就美满良缘的原因。映雪并没有自私地为自己的未来着想,也没有固执地追寻幸福,然而贤良的品德却自主地为她引来了幸福。

回想自己曾经因为感情问题和父母争辩,现在觉得愧疚,原来是自己的认识短浅,只重视自己的感觉,却忽略了这私人的感情是关乎两个家庭,甚至是承载着社会责任的。没有想到若失去了父母的祝福,也就破坏了阖家幸福的本意的道理。更没能意识到,美满的姻缘哪里会是执着求来的?那贤淑谦和的人,本身就是幸福的创造者啊!

观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2)

观《中华德育故事》后感池天雨 502班周二下午,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欢聚在学校报告厅,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教育片。这次活动印象深刻,让我知道了"大禹克俭"、"姜肱大被"、"刘宠钱清"、"孝基还财"、"彦光易俗"、"赵孝争死"六个中华经典道德故事,是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其中"孝基还财"的故事告诉我:

为人应该廉洁自爱,非己之财莫贪;让人敬重的是你的品德,而不是你多么有钱财;我们做人要心存善念,要有包容他人的心,还要给予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帮助他人,别人才会有改变的可能。在学习、生活中也一样,不管哪位同学做了错事或遇到了困难,我们都要伸出援手去帮助他,让他改过的同时走出困境。最令我感动的是"大禹克俭"的故事了。

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多么难能可贵!家中有妻子在苦苦守候,还有大禹从来没抱过的新生孩子,每次他路过时,听到孩子的哭声,他怎么不想去看一眼?又怎么会不想家呢?

可是,大禹为了天下老百姓能早日摆脱水患,过上幸福的日子,他宁可舍下自己的小家,整整十三年,露宿在外,与众人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付出着,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真的震撼人的心灵!也让我留下许多热泪。如果我们都像大禹一样,处处为人民着想,国家就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想:等我长大了,我会像大禹一样,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希望学校能让我们接受更多这样的道德教育,让我们更多地了解生活的真谛,更好地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中华德育故事"观后感502班缪嘉乐珍珠园小学"校园电影节" 拉开了序幕,今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同学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 一场感人至深的动画联播。第一个故事是"孝基还财",讲述的是:过家在祠堂拜祭祖先,其中一名叫过迁的人大声吵嚷,别人在拜祭,他却讲闲话,使他的父亲气急败坏,盛怒之下,将家产交给女婿张孝基管理,把过迁赶出了家门。

很多年后,张孝基看到自己已经搬到街上,被风雪欺负,就带他回家,暂时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张孝基先让过迁种田。过迁非常珍惜。他把地种得很好,庄稼收成很好。看到他十分肯干,张孝基便安排他去看守一间茅屋,过迁依然是吃苦耐劳。

张孝基把过迁带到过家祠,过迁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张孝基不贪钱财、名利,把家产还给真心悔改的过迁。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孝为先”。一个没有孝顺和崇敬的人是不能成就事业的。

接着我们又读了《彦光易、赵孝争、大禹克俭、蒋百才代、刘宠钱清》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赵孝争死",怎么会有人争着去死呢?故事讲的是西汉末年兄弟情深的赵孝和赵丽。由于劫匪进村,村民四处逃窜,两兄弟被潮水冲散。

结果弟弟赵礼落在人群后面,被强盗抓走了。哥哥赵孝听村民说,如果强盗不眨眼就吃人,他们就冒着生命危险去找抓弟弟的强盗,对他们说:“让我弟弟去吃我吧!

"弟弟推辞道:"吃我吧!"弟弟一句,哥哥一声,他们俩相互推让,唤醒了强盗没有完全泯灭的良心,无恶不作的强盗受到良心的谴责,放了他们一条生路。

这个故事让我很惭愧,我经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弟弟争吵、打闹。为什么不能让弟弟呢?兄弟犹如手足,情深意浓,我真不应该啊!

看完电影,我对中华美德有了新的认识,对“孝道”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继承中华孝道的美德吧!德育故事《赵孝争死》观后感502班胡恒子我们珍珠园小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电影节。下午,我们在阶梯教室里排队看德育故事片。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3)

中华德育故事长孙规谏

长孙规谏主要是说,唐朝太宗皇后长孙氏忠君爱国,母仪天下,多次规谏夫君唐太宗,最终成就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为后人传成一段佳话。

看了长孙规谏之后我深深的被长孙皇后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她那高尚的德行与宽容的胸怀,无一不值得我们学习。以下便是我此次看后的感想。

一,百善孝为先

长孙太后告诉承乾,百善孝是第一个,所以即使承乾从马上摔下来腿脚有困难,她也会在早上向太宗和太宗夫人致意。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

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顺。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二,敬人者,人恒敬之

莉齐公主说她是公主。除了长孙皇后和唐太宗之外,她不需要向其他人致敬。长孙皇后告诉她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如果能做到对每一个人都心存恭敬,就不存在不遵守规矩,因为规矩就是对别人恭敬的一种表现。

人是平等的。我们不能根据家庭的贫困、智力的差异、父母和植物的差异来谈论人。每个人的未来都是未知的,所以不要小看你周围的任何人。

三,恩欲报,怨欲忘

当承乾知道让他掉下马来,最终导致足疾的人原来是自己的二弟李泰时,长孙皇后告诉他,恩欲报,怨欲忘,更何况李泰不是有心害他。别人对自己的恩情不能忘记,更不能以怨报德。别人对不起自己的事,我们应该宽大为怀,不要去斤斤计较,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友情,只有这样别人才会更加亲近你,愿意真心相待。

四,反求诸己

公主丽质因为早晨给驸马父母请安迟了些,被驸马斥责,一气之下跑回皇宫,长孙皇后说要反求诸己。人与人相处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不尽人意的时候,当矛盾发生时,一定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只会让矛盾更加激化,因为你根本没想过别人为什么要这样,没想到别人的难处。

只有相互理解,才能避免矛盾的产生。当彼此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更加理解对方的心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最后丽质与驸马和好如初,相濡以沫。

五,孝悌

唐太宗一行在洛阳观看牡丹,看到一牡丹园内牡丹格外鲜艳漂亮,便问这是为何,种花老者说,花均有灵性,根据不同的习性,你怎样栽培它,它就怎样回馈你。一个人对天下万物应当心怀爱心,而这份爱源自孝悌。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亲他人者谓之悖礼,只有对父母兄弟心怀爱心,才能推及其他,才能爱他人,亲他人,所以我认为孝悌乃是一切美德的根源。

六,逝者如斯夫

唐太宗微服私访,坐船时,看到清澈的河水便各抒己见。李泰说,看到这湖水他想到了论语中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

我们通常是停下来做事,很少坚持从头到尾。但是间不会因此而停止等待我们。时间就像流水。少年易学,老难成。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让时间变得空洞。

七,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流传了几千年。当承乾做错了事时,长孙皇后让他说实话。他不敢说。长孙皇后让承谦看着自己的眼睛,告诉他改变主意是不可能的。

人的伟大,并不在于他的毫无过失,毕竟犯错时不可避免的,而一位真正有品德的人,是能够勇敢承认错误,并且努力加以改正。做错事并不可怕。对那些知道自己错了,却拒绝改变,找借口推卸责任的人来说,这很可怕。

八,出乎尔者,反乎尔者

汉王挑拨了承乾与弟弟李泰的关系,承乾听信了他的诽谤,开始对李泰进行缓兵之计,抛弃了自己。遂安夫人便将此事告知长孙皇后,长孙皇后知道后很生气,连夜赶往太子承乾那,了解情况后告诉他,不应胡乱听信谗言,做任何事都要了解其原因后再加以评论。真诚待人,因为你对别人真诚,别人也会对你真诚。

如果你对别人总是怀疑猜忌,必惹人同样也会对你如此。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高尚的美德和宽容的心。古代圣贤的大智慧中,充满了博大的胸怀。以德报怨的范曾,屈辱的韩信,不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因为他们胸怀宽广,成就了他们的一生。现在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自身修养,很多人对当今社会充满失望,觉得社会黑暗难测,但事实并非如此。

只要你保持精神境界的清晰,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你就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美好,你会发现你的生活有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我们知道幼儿园中的小朋友都是可爱的,天真无邪的。人之初,性本善,道德教育要从小就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每一个小朋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颗宽容的心,一颗感恩的心。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4)

不论古今,与挚爱的人结为连理,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想一想,人生多半的时光里都要和一个人朝夕相伴,他(她)将是朋友、亲人,一同享甘甜,共同度患难,那个人如此亲近珍贵,世人都要去寻找,必须是自己最喜爱的和最合适的。我曾经认为,爱情应该是自由发展的,生活伴侣应该是自私自利的。

然而,唐朝敬女代嫁的故事却警醒了我。崔敬的小女儿映雪为解父母之急,不顾自己的幸福,舍身代嫁,她的做法真的直指我的思维弊处,让我震惊又感动。

作为现今的青年人,我们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情感在我们眼里变得单纯也变得更私人化了。我们不需要考虑复杂的出生因素或出生问题,只要我们彼此同意。找一个生活伴侣,现在很多人认为这件事一定是自己拼命去寻找、争取的。

和什么人结合是两个人的私事,怎么能被他人干扰呢?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他们的意见也是如此严厉。「私人化」是好听的说法。

与道德教育故事中的映雪相比,我们的爱情观可以说是自私的。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很好奇。现在,哪个女孩能把自己的婚姻给这样的人?!映雪的声音那样坚定:

「父亲有急,做女儿的理所当然要舍身相救!“我很熟悉木兰为父亲参军的故事。我想我想想想我自己。但是放弃争取幸福的权利?

想到要和素未相识的人同床共枕,真难啊!

我再次认真看过故事,原来映雪的父母曾在十年前,酒后戏言要为女儿与吉家公子定下亲事,没想到十年后吉家真的来迎娶女儿。突然的变故,大女儿映月就要和青梅竹马的李公子错失良缘了,要被送到陌生人的身边,映月泪流满面,她的惊恐慌张,伤心欲绝,我完全可以理解。然而,面对这些,我的小女儿勇敢地站起来解决了危机。她的勇气和牺牲让我更加感动和钦佩。

两个都是好姑娘。大女儿映月非常重视从小与李公子建立的感情。她关心自己的小爱。最小的女儿映雪看到了父母的名声和姐姐的幸福,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在吉家结婚。她关心全家的大局。映雪的献身是贤明淑德的体现,也正是因为贤德,她才能在嫁进吉家后,继续谨守本分,辅助丈夫立业,为父母争光,成就美满的姻缘,为世人传颂。

映雪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婚姻的意义,除了男人和女人的感情,那就是家庭和家庭的结论以及它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婚姻,狭义上承担着两个家族子孙延续血脉相传的任务,广义上则承担着家庭和谐以贡献社会,以培养栋梁之才的责任。

当我们为自由和真爱而哭泣,为自私而争辩时,我们忽视的是婚姻的社会责任。由婚姻建立的家庭是社会家庭的最小单位。它的和谐必将影响社会的安全。如果一个家庭单纯由两人的情感为基础建立,而情感脆弱而单薄,很容易受到时间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当时间流逝,一旦感情改变,当初的情浓意切变得淡冷,感情支撑不再稳固,家庭稳定就不保。

如果世界上有许多这样的问题家庭,如何避免社会危机?

映雪勇敢无畏,就像她父亲曾经告诉她的那样,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太阳出来后会融化,但因为它给别人带来了幸福,心是快乐的,不会有恐惧。而映雪的贤良和包容,不但是解救父亲和姐姐危急的关键,也是她日后能与吉公子成就美满良缘的原因。映雪不自私地考虑自己的未来,也不固执地追求幸福。然而,她善良的性格却自主地引导着她的幸福。

回想自己曾经因为感情问题和父母争辩,现在觉得愧疚,原来是自己的认识短浅,只重视自己的感觉,却忽略了这私人的感情是关乎两个家庭,甚至是承载着社会责任的。没想到,如果失去父母的祝福,会破坏家庭幸福的本意。更没能意识到,美满的姻缘**会是执着求来的?

善良谦虚的人是幸福的创造者!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5)

观《中华德育故事》后感

池天雨502班

周二下午,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欢聚在学校报告厅,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教育片。这次活动印象深刻,让我知道了“大禹克俭”、“姜肱大被”、“刘宠钱清”、“孝基还财”、“彦光易俗”、“赵孝争死”六个中华经典道德故事,是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

其中“孝基还财”的故事告诉我:为人应该廉洁自爱,非己之财莫贪;让人敬重的是你的品德,而不是你多么有钱财;我们做人要心存善念,要有包容他人的心,还要给予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帮助他人,别人才会有改变的可能。在学习、生活中也一样,不管哪位同学做了错事或遇到了困难,我们都要伸出援手去帮助他,让他改过的同时走出困境。

最令我感动的是“大禹克俭”的故事了。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多么难能可贵!家中有妻子在苦苦守候,还有大禹从来没抱过的新生孩子,每次他路过时,听到孩子的哭声,他怎么不想去看一眼?又怎么会不想家呢?可是,大禹为了天下老百姓能早日摆脱水患,过上幸福的日子,他宁可舍下自己的小家,整整十三年,露宿在外,与众人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付出着,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真的震撼人的心灵!也让我留下许多热泪。如果我们人人都像大禹一样,处处为百姓着想,国家将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我想:长大了,我也要像大禹一样,认认真真干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希望学校能让我们多接受这样的道德教育,使我们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更好的分清生活中的真善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中华德育故事”观后感

502班缪嘉乐

珍珠园小学“校园电影节”拉开了序幕,今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同学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一场感人至深的动画联播。

第一个故事是“孝基还财”,讲述的是:过家在祠堂拜祭祖先,其中一名叫过迁的人大声吵嚷,别人在拜祭,他却讲闲话,使他的父亲气急败坏,盛怒之下,将家产交给女婿张孝基管理,把过迁赶出了家门。许多年后,张孝基看到过迁露宿街头,受着风欺雪压,便把他领回家中,并暂时隐瞒自己的身份。张孝基先让过迁耕一块田,过迁十分珍惜,把地种得很好,庄稼有了好收成。看到他十分肯干,张孝基便安排他去看守一间茅屋,过迁依然是吃苦耐劳。张孝基就把过迁带到过家祠堂,过迁忏悔以前干的错事。张孝基不贪钱财、名利,把家产还给真心悔改的过迁。这个故事让我明白“百善孝为先”,一个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的人是无法成就事业的。

接着我们看了“彦光易俗、赵孝争死、大禹克俭、姜肱大被、刘宠钱清”等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赵孝争死”,怎么会有人争着去死呢?故事是说西汉末年一对手足情深的兄弟赵孝和赵礼,因为村子里要来强盗,村民四处逃散,兄弟两被潮水般的人流冲散了。结果弟弟赵礼落在人群后面,被强盗抓走了。哥哥赵孝听村民说,强盗吃人不眨眼,就冒着生命危险去找抓弟弟的强盗,跟他们说:“放了我弟弟,你们吃我吧!”弟弟推辞道:“吃我吧!”弟弟一句,哥哥一声,他们俩相互推让,唤醒了强盗没有完全泯灭的良心,无恶不作的强盗受到良心的谴责,放了他们一条生路。这个故事让我很惭愧,我经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弟弟争吵、打闹。为什么不能让弟弟呢?兄弟犹如手足,情深意浓,我真不应该啊!

看完电影,我对中华美德有了新的认识,对“孝”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传承中华孝悌的美德吧!

德育故事《赵孝争死》观后感

502班胡恒子

我们珍珠园小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电影节。下午,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阶梯教室观看德育故事电影。

电影共有6个感人的故事,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赵孝争死》。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在西汉末期,有个小村庄,那里经常有强盗出没。这一次,强盗又来村里扫荡了,哥哥赵孝和弟弟赵礼在逃命的时候,赵礼不幸被强盗抓走了,赵孝找不到赵礼,很是着急。有位好心的村民告诉赵孝,弟弟被强盗抓走了。赵孝不顾村民的劝阻,翻山越岭来到强盗们居住的地方。强盗想杀了他们其中的一个,可哥哥、弟弟都说让自己死,这个举动感动了强盗,强盗把他们放了回去。

看了这个故事,我忽然明白了:哥哥愿意为了弟弟牺牲,弟弟也愿意为哥哥牺牲,这是多么美好的兄弟情感啊!我也有个表妹,可我对她却不象赵孝赵礼那么好,我经常和她抢糖果,有时还对她发脾气,还在她受到挫折时,不但不鼓励她,反而嘲笑她……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很惭愧。我身为姐姐,应该给妹妹做一个好榜样,要谦让妹妹,包容妹妹,鼓励妹妹……像我这样完完全全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姐姐”,以后,我一定要做个好姐姐,多为妹妹着想。

中华传统美德唤醒了我的爱心,这个故事让我有了很大的启发,懂得今后如何跟别人相处,真希望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能多多开展,盼望下一次跟古圣先贤的相逢哦。观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6)

寒假,有幸拜读了《中华德育故事》。里面讲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其中“陆绩怀橘”、“蔡顺拾椹”令我印象很深刻。

“陆绩怀橘”讲述的是三国时吴人陆绩,从小便很孝顺,事事都为父母着想,六岁时跟随父亲去淮南拜访父亲的朋友袁术,袁术以橘招待,因为那里的柑橘很甜,陆绩知道母亲最爱吃橘子,便悄悄为母亲带了三个,不料临走前拜谢袁术时,袖中的柑橘掉了出来,遭到了袁术的讥笑,陆绩诚恳地说明了原因,袁术非常感动,陆绩小小年纪就如此善良孝顺,长大成为了德才出众的一代清官。

“蔡顺拾椹”讲述的是西汉末年兵祸战乱,百姓民不聊生,蔡顺为了逃避战乱,带着母亲来到椹涧,他为了让母亲吃饱穿暖,自己受冻挨饿,每天辛苦干活,只为换一个馒头带回家给母亲吃。不料赤眉军打到了椹涧,大家都外出逃难,蔡顺为了给母亲找吃的,跑到深山找桑葚,他把找到的桑葚按颜色分开放在了篮子里,黑紫色的桑葚味道甜留给母亲吃,青紫色的桑葚味道酸留给自己吃。蔡顺在回去的路途中碰到了赤眉军,赤眉军被蔡顺的孝顺行为感动,纷纷丢下手中的兵器,洗去赤眉,回家孝顺父母了。就这样蔡顺凭着对母亲的孝心阻止了一场战争,为纪念蔡顺德行,人们将赤眉军洗眉的那条河改名为“洗眉河”。

看了这盘故事后我深受感动,也感到十分惭愧。陆绩才六岁就能如此孝敬父母,蔡顺竟然用自己的孝心感化了赤眉军,而我已经九岁了,还经常惹爸妈生气,让爸妈为我日夜操劳。我以后一定更加努力学习,学本领,做爸妈的孝顺女儿,不辜负爸妈对我的爱和期待,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7)

其中“孝基还财”的故事告诉我:为人应该廉洁自爱,非己之财莫贪;让人敬重的是你的品德,而不是你多么有钱财;我们做人要心存善念,要有包容他人的心,还要给予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帮助他人,别人才会有改变的可能。在学习、生活中也一样,不管哪位同学做了错事或遇到了困难,我们都要伸出援手去帮助他,让他改过的同时走出困境。

最令我感动的是“大禹克俭”的故事了。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多么难能可贵!家中有妻子在苦苦守候,还有大禹从来没抱过的新生孩子,每次他路过时,听到孩子的哭声,他怎么不想去看一眼?又怎么会不想家呢?可是,大禹为了天下老百姓能早日摆脱水患,过上幸福的日子,他宁可舍下自己的小家,整整十三年,露宿在外,与众人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付出着,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真的震撼人的心灵!也让我留下许多热泪。如果我们人人都像大禹一样,处处为百姓着想,国家将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我想:长大了,我也要像大禹一样,认认真真干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希望学校能让我们多接受这样的道德教育,使我们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更好的分清生活中的真善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8)

两个小故事中,我记忆犹新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老莱斑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周朝时候,有个老莱子,他不知道他自己姓什么,只知道自己是楚国人。老莱子生性十分孝顺,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用来供养双。老莱子虽已年过七十,但在父母面前,从来不提老这个字,如果张口说老,闭口言老,那父母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走入风烛残年,垂垂老矣了。一个人年过古稀,他的父母少说也有九十几岁了,身体都会比较虚弱,行动不便,甚至老眼昏花。善解人意的老莱子很能体恤父母的心情,为了能够让父母开心,他装出许多活泼可爱的样子,来逗双亲高兴,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他常常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装成婴儿的样子,在父母面前又蹦又跳地跳舞。他还在父母面前戏弄小鸟,做出孩儿玩耍的样子,博得父母的欢喜。有时候他挑两桶水,故意将水打翻,弄的衣服湿淋淋的,他就做出小孩啼哭的声音来,他的父母便哈哈哈大笑起来。

老莱子对他的父母十分的孝顺。说到孝顺,我对我的父母也挺孝顺的。记得又一次,妈妈生病了,到了该吃午餐的时候,妈妈偏要下床做饭,我拦着妈妈,说:妈妈,你还是好好休息吧,我去下面条。说完,我立即走向厨房。然后做了两碗面条,把一碗端到了妈妈的床前,说:妈,我做的和你做的还是有差别的,可能不好吃,但凑合吃吧。妈妈笑了笑,说:不好吃也没关系,这是你做的呀。妈妈吃碗面条后睡着了。我想:以前吃完饭,妈妈都会把客厅打扫一下,不如我帮妈妈打扫。说干就干,我立刻拿出扫帚,把客厅扫干净,然后把拖把洗干净,又把客厅拖了一遍。为了不吵醒妈妈,我没有把客厅的电视打开,自己进卧室看书了。

看了中华德育故事,我懂得了如何孝顺父母,我以后一定要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9)

珍珠园小学“校园电影节”拉开了序幕,今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同学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一场感人至深的动画联播。

第一个故事是“孝基还财”,讲述的是:过家在祠堂拜祭祖先,其中一名叫过迁的人大声吵嚷,别人在拜祭,他却讲闲话,使他的父亲气急败坏,盛怒之下,将家产交给女婿张孝基管理,把过迁赶出了家门。许多年后,张孝基看到过迁露宿街头,受着风欺雪压,便把他领回家中,并暂时隐瞒自己的身份。张孝基先让过迁耕一块田,过迁十分珍惜,把地种得很好,庄稼有了好收成。看到他十分肯干,张孝基便安排他去看守一间茅屋,过迁依然是吃苦耐劳。张孝基就把过迁带到过家祠堂,过迁忏悔以前干的错事。张孝基不贪钱财、名利,把家产还给真心悔改的过迁。这个故事让我明白“百善孝为先”,一个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的人是无法成就事业的。

接着我们看了“彦光易俗、赵孝争死、大禹克俭、姜肱大被、刘宠钱清”等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赵孝争死”,怎么会有人争着去死呢?故事是说西汉末年一对手足情深的兄弟赵孝和赵礼,因为村子里要来强盗,村民四处逃散,兄弟两被潮水般的人流冲散了。结果弟弟赵礼落在人群后面,被强盗抓走了。哥哥赵孝听村民说,强盗吃人不眨眼,就冒着生命危险去找抓弟弟的强盗,跟他们说:“放了我弟弟,你们吃我吧!”弟弟推辞道:“吃我吧!”弟弟一句,哥哥一声,他们俩相互推让,唤醒了强盗没有完全泯灭的良心,无恶不作的强盗受到良心的谴责,放了他们一条生路。这个故事让我很惭愧,我经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弟弟争吵、打闹。为什么不能让弟弟呢?兄弟犹如手足,情深意浓,我真不应该啊!

看完电影,我对中华美德有了新的认识,对“孝”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传承中华孝悌的美德吧!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爱我中华读后感 | 读后感故事 | 故事读后感 | 中华美德读后感
上一篇:2024代理操盘协议书精选 下一篇: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优选十二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