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语大全简短

2024-03-18 17:57:03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语 小学语文公开课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语大全简短 篇1

银王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听评课活动小结

前段时间我校开展了教师听评课活动。对于此次活动,教师们都能积极参加。现将语文教研组听课评课活动总结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读”中尽显语文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积极有效的刺激。本次活动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以读促悟,通过朗读来体会祖国、家乡、人物思想感情;或抓关键词句(重点词语)来反映这些特点,这点做得非常到位。李婷、杨洁老师在朗读方面充分体现了“以读促悟、边读边悟”的语文教学理念。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自己理解。通过抓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景物理解内容。如师婷婷老师在上《回自己的祖国去》还有郝艳老师在上《三峡之秋》上课时提的问题有点难但是能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这样就很好。

3、教师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能够结合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把学生从教材引向生活,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习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课堂中说得太多,真正留给学生的时间较少,不必要的话语、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过多。

2.独特教学风格呈现不明显,丧失了教师的个人魅力。由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步都是这样的,导致课堂的同一性。如何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3.课堂设计过多或不充分,点拨、评价单

一、不及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内容过多,从而出现拖堂、讲不完的现象。大部分教师评价单一(好、棒等),不能针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评价语。

4.细节问题,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会忽略很多细节问题,比如话筒的声音、对后进生的态度、课件的制作、汉字的笔画、拼音的出示等等,这些问题在上完一节课之后我们要及时的改正。

总之,不论什么样的课,我们都要把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论什么样课堂,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忘为师者的责任,这是我们共同追寻的目标。前路漫漫,我们当持之以恒,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求索进取。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语大全简短 篇2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给段落分层的能力。

3、理解本课“调兵遣将、自不量力、不计其数”等重点词。并掌握句式“不是……也不是……而是……”的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周瑜制定“火攻”计策的依据及实施“火攻”计策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理解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败于仅三万的周瑜的军队。

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曹、周两军各自的地理位置,逐步展现文章结构。

提问:

(一)赤壁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又是怎样做的呢?随课文理解“夺取”、“调兵遣将”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段:

曹操和周瑜都想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战前他们各自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带着这个总是齐读课文第二段,学生读后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

继续追问:

(1)曹操为什么“铁索连船”?这样做好不好呢?

三、学习第三段: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分哪几步?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分层次用“/”线表示,并用简短语言概括。(同座位交流后回答)

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为什么会欢喜得不得了?从信中找出原因。(理解“自不量力”)

2、周瑜既然准备用火攻攻打曹军为什么还要写信诈降呢?

思考讨论:

1、课文中哪几处写到东南风?(用“ ”线在文中标出)它与火攻有什么关系?(先让同座学生交流,再请一位学生到屏幕前用教棒叙述)

2、东吴乘风而来的船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大组讨论,允许争论)

分析比较句子:

①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

②里面是芦苇。

附问题:课文中为什么不直接写船里面是芦苇,而要写船里装的不是士兵,不是粮食而是芦苇。

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激烈战斗的意境之中。

这时候,黄盖的二十条火船,乘着东南风,驶进了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正象黄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猛,势不可挡。同学们想不想看这精彩的战争场面?

2、观看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段,把“火烧曹船”、“曹军大败”的精彩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演示,师生共同观看)

3、

①找出课文三、四层中写火势旺盛的句子,为了说明火势旺盛,哪些字词写得好?(重点体会“都”、“封”、“窜”)

②三、四层中哪些句子写曹军大败的呢?哪些词语写得好?(重点体会“不计其数”、“丢盔弃甲”)

由字词→句子→段落,读出火势旺盛的壮观场面,读出曹军溃不成军的惨残情景,体会字词对句子的表现作用。

提问:东吴仅三万人,为什么能打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板书:胜、败、知己知彼、骄傲轻敌)

“赤壁之战”周瑜取得了胜利,这一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课后请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到第五十回。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语大全简短 篇3

师:刚才姚老师欣赏了大家的画,发现小朋友画的太阳真是丰富多彩,有趣极了。我选了几幅,请这幅画的小主人站起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画。

[课前老师是如何让学生准备作画的,案例中没有体现出来,但看出教师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准备的,画太阳与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这样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能更好的把情感迁移到课文的情境中,使之过渡自然,这也遵循了以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

生A:我画了个绿色的太阳,因为我们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非常刺眼,换成绿色的,眼睛看太阳时就会舒服一点,而且绿色是环保色,我希望地球在绿色阳光的照耀下成为绿色的地球。

生B:我给太阳长上了翅膀,因为太阳有了翅膀才能飞起来。

生C:我画的是太阳新娘。我在太阳的边上画上了五颜六色的小花,这样太阳就更漂亮了,地球在美丽太阳的照射下也会变得更美丽。

[ [展示学生作画的成果,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通过自我的欣赏,和他人的赏识,激发学生兴趣。孩子的心中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他他们的心灵里,画的不仅仅是太阳,而是希望和憧憬,学生内心一定会有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把他们独有的情感表达出来,相互的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出生命的活力。所以,老师让学生画太阳--展太阳--说太阳,环环相扣,情感不断的提升。]

师:小朋友把自己美好的心愿寄托在了画中,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喜欢画太阳,他呀,一口气画了(出示课题,并指课题)

[以赞赏的语言,联系到书中小朋友,然后切入课题导出正文,激发了读书的欲望。因为他们与书中的小朋友都做了同一件事,学生一定会产生好奇感,迫切的想了解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画太阳的,可谓是顺学而教。]

[教师备课很精细,太阳一词一般的学生不好把音读准,看来教师对学生有了解,所以,教师强调太阳的阳,读轻生,这也是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进而达到训练全体学生的目的。]

师:今天我们就去读读《四个太阳》。你想不想知道画太阳的小朋友心中藏着一个什么愿望?

教师的问题最能引发教学情境,但往往有的教师设计不好问题,故而起不到统领全篇的作用。老师就像拉满弓的弦,问题就像弦上的箭,一旦射出去要击中要害,并且要顺应学生的愿望,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教师的这个问题看似朴素,却是一条放风筝的线,学生会依线而飞,驰骋蓝天。]

师:好,请你打开书,翻到81页,仔细地听姚老师读课文。(师有声有色地范读课文。)

[对于范读课文,因生而宜。如果学生喜欢,并且老师读得好,起到感染的作用,老师先范读会有好效果的。如果学生自读能力强,让学生自由的尝试读课文也未尝不可。]

[这个问题简单了些,画怎样的太阳?老师不问也能读出来。如果教师这样问:听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听懂了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感受?这样问是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强调的是初步感知,关注的不是问题的结果,而是思考问题的过程。这样做也是训练了学生听读的能力和分析问题、整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在学生谈自我的感悟中,他们也一定能自然的回答出老师想问的问题,教师抓住时机 ,以反问或点拨的手段,引出下面的教学设想。]

[把太阳贴到黑板上能激起学生兴趣,我想学生一定喜欢的。]

师:(指黑板上贴着的太阳)四个不同的太阳,多新鲜哪!这每个太阳里都藏着一个美好的心愿,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找一找美好的心愿指什么?拼一拼圈出的生字能读准吗?

[我想老师最好要提示一下,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愿意读什么就读什么。读书思考与识字联系起来,这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识字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教师不可让学生忽视。]

师:看来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读得那么津津有味。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画不同的太阳?他有什么美好的心愿呢?请你说给你的同桌听。

[同桌互说,强调合作互动,这样生成动态的课堂教学,学生可能提出问题,打破常规,重新建构课堂,这应是教师期待的。]

[我觉得一堂课下来不应都是老师在提问,应把过多的问题留给学生。那么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呢?教师暂且不论,目的不是让学生提出老师要的问题,而是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敢于思考,敢于挑战的意识。假如教师这样问:刚才大家讨论得很好,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来,有的可能还不找边际,老师要梳理问题,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再补充问题也不迟。这样做的目的是优先考虑学生,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师:(移动红太阳)是这样吗?小朋友,请你从书上找一找,哪一自然段就是写红太阳的,找到后就读一读,看看刚才这位小朋友说得对不对。

[读书读出来,还要读进去。学生读出了那样的感受,再通过读课文来品味,实现了情感与内容的统一,进而感悟了语言文字的精妙。]

生A:他说得对,因为课文中说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生B:他说得对,因为红红的太阳照亮冬天,小朋友们就不会觉得冷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请你闭上眼睛,寒冷的冬天,你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操场上做广播操,这时候一阵寒风吹来(播放寒风声音),你感觉怎么样?

生C:我觉得我的手好像要掉下来一样,做操都不能做了。

生D:我觉得腿也不能动了,脸上非常冷,都已经冻红了。

[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来体验课文所表达思想,情真意切,感受极近。]

师:后鼻音读得真准,可以当小老师了,我们一起跟小老师读一遍。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会课文情感的同时,不能忘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语言规律的感悟是建构语文教学的基础。由此我想到:现在出现的倾向是,为了追求课改的形式,花费大量的时间搞说学逗唱,或海阔天空的联系,教学成了拼盘。]

师:(依次出示脚、肚、肩、膀、背、胖、脑)小朋友认识的字可真多,还有肝、肠、腰(出示字)等字,也都有月字旁。你发现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

师:是呀,月字旁的字都和身体有关系。那这个脸字该怎么写呢?请你先在书上描红一个,边描边看脸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看来小朋友们观察得都很仔细,姚老师就按照你们说的在黑板上写一个,请你仔细看。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脸)月字旁像刚才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要写得窄一点,这个人的撇和捺写得大,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下面的第二点要写得稍微高一点,撇再高一点,让这三笔有一点变化。小朋友你看,姚老师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这个脸字写得就像小朋友笑眯眯的脸蛋。请你也在书上写一个,让自己的脸字笑起来。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语大全简短 篇4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睦洲小学于5月6日星期四上午第三节由容务清老师执教一节口语交际公开课,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课本131页口语交际的插图展开想象,说说学会如何自我保护。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插图展开想象,例如人物的心里、动作、对话等等。容老师利用插图,将说话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合二为一,再次将口语交际的要求寓于学生的口语实践中。

容老师这节课上出了口语交际的“独特味道”,整堂课注重创建交际情境、让学生想说、乐说。灵活开展多向互动,创造交际机会,把学生逐步引导到“我对你说,我听你说”的境界,让全体学生都能活跃起来。课堂上的容老师和蔼可亲,像一位大姐姐,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平等,充分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课后,听课的老师都对这节课进行了评课,他们各抒己见,既肯定了这节课的亮点,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语大全简短 篇5

“说课”是一堂公开课的开始,是教师把即将要上的内容简明扼要地向听课教师陈述的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听课教师了解在这堂课中执教教师要达到何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等。

所以,在说课时我们应该抓住以下几方面去说:一是说教材,二是说内容,三是说重难点,四是说教法,五是说效果。总的来说,在说课中要避免长篇大论,应简明扼要、抓住重点去说,不用面面俱到。

公开课中选取一篇好的课文是成功的基础。有的教师不注意课文的选择,去选择那些篇幅较长、内容深奥的课文,教学中花在读课文的时间相对较多,而且读后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于理解,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学生一问三不知,就形成了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这样的公开课是失败的。

我们应该选择篇幅简短、内容浅显易懂的课文去上,这样在读课文上节约时间,学生也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为师生课堂上的互动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就是“备课”。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我们应该根据所选的内容和所面对的学生来进行课前准备,一般应该准备以下几方面:

1、教案的设计。课堂成功与否,教案的设计取着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从而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案,力争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在我校开展的语文公开课《比尾巴》中,这位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点,什么都讲,形成了广而不精、多而不实,把握不住重点,最终达不到教学目标。

2、课件的准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化的教学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主流。所以,课件的准备是课前准备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有的教师认为,课件准备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如果课件较多,会让学生形成走马观花、不深入理解、忙于观赏、不去思考。

所以在准备课件时,我们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删繁就简、避轻就重,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即可。

3、教具的准备。我们的教学手段不能只是现代教学手段或传统教学手段,而应该是两者相结合。所以我们要想上好一堂公开课还应该准备一些有帮助的教具,如生字卡片、图片、奖励性礼物等。记得在一次评选骨干教师的公开课上,有位老师准备了大量的生字卡片,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读了又读,然而在读课文时,大部分生字学生仍然不认识。

主要原因是学生看到生字卡片太多,不但提不起兴趣,反而感到厌倦,所以效果很不理性。因此,教具的准备要恰到好处,并不是多多益善。

4、教学方法的设计。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们应该根据所上的内容和所面对的学生去设计教学方法。方法要围绕能激发学生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目标,设计的问题要精练,要能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要避免不切实际,繁杂使学生听后不愿去思考,这就形成只有教师的提问,没有学生的回答,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5、板书的设计。一堂课上,好的板书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相反,如果板书过于林乱、不规整,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误导学生。如有位教师在上《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时,课文主要是讲妈妈把雨衣传给哥哥,哥哥再传给弟弟,最后弟弟用雨衣去保护蔷薇花,从而体现弟弟不是最弱小的。

而教师在教学时却只板书出:“妈妈传给哥哥传给弟弟”,从板书上没能体现课文主旨,达不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因为他少了“保护蔷薇花”。所以,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巧妙的设计板书是至关重要的。

课堂教学是教师把课前准备充分展示的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整堂课的奠基石,扮演着冲锋陷阵的角色,课堂导入得好,将为我们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是本班学生,我们一般常用复习法导入;但如果是一群陌生的学生,所上内容又无联系,学生课前没有预习,他们心情既紧张又害怕,这时我们可以采用自我介绍、猜迷、设疑等简单方式进行导入,即不耽误时间、又能很快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为我们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课堂组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时,要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得到动口、动脑、动手的训练,这样学生就没时间去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他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会集中到课堂中来,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只有把课堂组织好了,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升华是课堂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是学生对本堂课学习后思想感情得到提升。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自己归纳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受到何种教育、得到什么启示等,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提升。

课堂练习是一堂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巩固,所以练习的设计要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即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如写生字、阅读课文、做题目或写感受等,只要是实用的就是好的。而有的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环节,他们把整堂课安排得很满,没有练习的空间,忽视了复习巩固的训练,教师上完,部分学生也跟着忘记完。

所以,教师在一堂课后要安排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且练习是一个活动环节,如果时间剩余较多,练习可以多做一点,如果时间较少,练习则可以少做一点,它对教师把握课堂时间有很大帮助。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语大全简短 篇6

只有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在整堂课上才能运筹帷幄,从而形成一种从容的课堂风格,我们在听名师、大师观摩课的时候,经常会被他们那种从容的、游刃有余的教态所深深地吸引,但我们在看到名师头上耀眼的光环的时候,可能很少会有人想到,在破茧成蝶,蜕变成美丽的蝴蝶之前,他们经历了多么痛苦、漫长的一个过程,实际上这种从容的背后一是源于自身一种很深的文化积淀,另一个就是源于自己精心的准备。

备课最好的途径就是认真阅读我们的教学参考书。许多老师,包括我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会发火,放大嗓门,可是我们想过没有,这种火源于何处,完全源于自己没有精心地准备,学生不会,是不是我们问的问题不够清晰,模棱两可,学生无从下手;是不是为了及时在下课铃想起的时候结束内容,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如果是说着说着一看时间就要到了,而我们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就只好草草收兵,最终是南辕北辙,收效甚微。

语文教材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巧具慧眼,对语文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我们应当选择最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误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把准方向。

备课是一个非常辛苦而耗时的过程,也是一个摆脱镣铐跳舞的过程。备课是一个开放的博采众长的过程,当一个教学内容的目标和重难点被自己科学的确定后,就需要教师博采众长,广泛汲取教学资源,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和资料,尽可能多地从有经验的教师那里获取教学方法和资源。

我们上好一节课需要用到很多资料,要拓展应用知识,要有师生互动的设计,要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一起探索与创新,这些都不可能是一个教师的智慧和学识所能完成的,它需要集体的力量,需要网络和图书室等。

俗话说,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记得弘一法师在佛书《慈悲的力量》中,曾经写道:愚者在于自身太执着,执着必生烦恼;智者在于善于反思,在反思中前行。我觉得我们在上课后也一定要做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修正,这样自己的课就会讲得越来越精彩。

学习的底子,田园生产农作物,玉米、水稻,萝卜、白菜,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这就好比字、词、句、段、篇。但一个人只是吃饱了还不行,还要有精神上的愉悦和美感享受。而花园指的就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一定有精神的“秘密花园”——文学的审美享受洋溢其中。

我觉得大师所倡导的诗意和花园,不是说要我们在课堂上说话的时候要字字珠玑,出口成章,这样的课听起来势必会有点酸,有点假,也会拉远与学生的距离。但是在出公开课和观摩课的时候,我觉得教师所说得每一句都是要经过仔细斟酌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如同穿鞋子,适合是第一,美丽是第二,我们每个人都要悉心揣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模式,尽快地在教学中登上平台,形成特色。记得有位外国的诗人,曾这样写道: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就做一丛小树生长在山谷中,但须是溪边最好的一丛。

在课堂上,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斯霞、于永正、于漪、袁荣这样的教育名家,但我们应该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语文公开课活动总结 | 语文公开课课件 | 公开课方案 | 公开课作文
上一篇:工厂车间实习报告精选 下一篇:财务人员自我评价(集锦8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