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画鸡课件(系列7篇)

2024-03-18 13:15:04 画鸡课件

【#实用文# #画鸡课件(系列7篇)#】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教案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和发展全面能力的有效手段。想要深入了解“画鸡课件”的人不妨继续阅读下文,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们让更多人了解它!

画鸡课件 篇1

预习提示:

1、手指读《画鸡》诗歌两遍。

2、再读诗歌,在课文中圈出二类字,并熟读两遍。

3、熟读诗歌用直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4、书空生字,并口头组1至2个词语。

5、试背诵古诗《画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要求认识的字,会写3个字。

2、学生能理解诗意,能背诵全诗。

3、体会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初步运用拼音试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初感诗意。

1、出示插图,请大家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引出鸡)(出示公鸡图)

2、鸡在干什么?(叫)

3、认真观察图上的鸡是什么样子?(雪白、红冠子)

4、有位诗人叫唐寅,写了一首诗叫《画鸡》。这首诗写的就是同学们画的这只大公鸡,你们想学吗?

二、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一)1、试读古诗,初步运用拼音来学习生字。同桌互读,相互知道学习生字。

2、听读古诗,纠正字音。

3、指名试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小老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读。因为,这是初入学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6、师生接读,这是帮助学生记忆熟悉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儿歌的整体输入。

7、全班齐读

8、分组比赛读

(二)教学生字词:

1、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2、再从词中抽出生字。

3、灵活运用生字卡片, “开火车”、“抢答”等多种游戏学习生字。

4、其它方法识字。

1)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2)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3)数笔画。万: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横折钩,一共有三笔。

4)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5)找朋友。户:“尸”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户”字。

6)出示生字,多种方法识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领读)

7)给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准生字给戴上。

——————课间休息,唱“大公鸡”及校歌——————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 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开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四、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 ,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回读古诗,完成作业

1、按古诗原文填空。

不敢轻言细语,一叫 开。

大公鸡

样子 颜色 打鸣

2、画一只大公鸡,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在画的左上角题上《画鸡》这首诗,左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七、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选择一种动物,介绍它的样子。

画鸡课件 篇2

1、词句解析。

2、作者:唐寅(明代)

3、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4、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5、扩展资料

6、整体意思:诗歌描绘了羽毛雪白,冠顶通红的雄鸡的优美高洁的形象,赞颂了轻易不鸣,鸣则动人的品格。

7、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8、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9、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10、《画鸡》是明代中后期时诗人为自己所画的一只大公鸡所提的诗,诗人画完这只高昂的公鸡后写好这首诗,在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泛滥的年代,托物言志,用通俗流畅的词语描绘了画作中的公鸡。

11、翻译: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12、(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3、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

14、诗歌:《画鸡》明代·唐寅

15、评论|116

16、-03-2219:45386461618|四级

17、唐寅

18、轻:随便,轻易。

19、通过作品,诗人表达含蓄又不失些许豪放之情,借助诗中的雪白大公鸡表达了自己渴望成为时代先驱者的远大志向。

20、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21、全文释义:

22、词句解析

23、全文如下:

24、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

25、(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26、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27、作者简介

28、(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9、画鸡(唐寅)

30、一:一旦。

31、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大公鸡。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比,色彩对比强烈,描绘了雄鸡优美高洁的形象。

32、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33、意思是: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34、平生:平素,平常。

35、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36、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37、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

38、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39、《画鸡》是明代诗人唐寅为自己的画作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把鸡这种家禽的神态气质和报晓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它平时不多说话,但一说话大家都响应,由此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抱负,从此诗还可看出诗人“不避口语”的写诗特点,富有儿歌风味。

40、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41、它平时不多说话,但一说话大家都响应,由此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抱负,从此诗还可看出诗人“不避口语”的写诗特点,富有儿歌风味。

42、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③平生:平素,平常。④轻:随便,轻易。⑤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⑥一:一旦。⑦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43、神态。头戴无须剪裁的天然红冠,一身雪白,兴致冲冲地迎面走来。诗人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勾画了一只冠红羽白、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大公鸡。

44、画鸡一诗中描写公鸡样子神态的诗句是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45、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46、”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47、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48、画鸡属于题画诗。是明代诗人唐寅为自己的画作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49、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把鸡这种家禽的神态气质和报晓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50、《画鸡》是明代诗人唐寅为自己的画作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把鸡这种家禽的神态气质和报晓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51、画鸡作者:唐寅

52、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53、《画鸡》是明代诗人唐寅为自己的画作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54、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55、明代诗人唐寅

画鸡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品读诗,理解意,感悟情。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是不是都很喜欢小动物啊?老师就给大家带来这么一个可爱的朋友,大家猜一下会是什么呢?(出示谜语,打动物名字。答案:大公鸡。)

红冠子,白外衣,

每天早上喔喔啼,

它叫人们早早起。

2、你见过大公鸡吗?什么样子?你们喜欢它吗?

3、我国明代杰出的大画家大诗人唐寅,他也喜欢大公鸡,为它画了一幅画,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课题)。

4、(大屏幕出示大公鸡的图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你看到什么?(从感官上感受大公鸡的美。)

5、图上的大公鸡真美丽,诗中的大公鸡更美你们想读吗?

二、读诗,整体感悟。

1、指名读。学生互相评价。

2、教读。

3、读给同桌听。

4、齐读诗歌。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听,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诗句,感受唐寅对公鸡的喜爱。

三、品读诗,感悟情。

1、出示前两句。

(1)指名读前两句诗。思考: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 板书(红冠)。看到红冠你想到了什么?观察鸡冠花图片,对比,感受公鸡的美丽。

(3)第二句诗人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雪白)。你能描述一下“雪白”吗?

(4)像“红冠”里的“红”和“雪白”这样的词语就是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5)师:大公鸡头上长着红红的冠子,满身羽毛像雪一样的白,它正向我们走来,我们一起来夸夸它。这真是一只( )大公鸡。来,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一句吧。(读出公鸡的美丽。)

过渡:公鸡不仅有红红的冠子,雪白的羽毛,非常漂亮,而且它还会叫。

(1)谁知道公鸡怎样叫?(模仿)

(2)公鸡什么时候才叫?公鸡一叫就怎么样呢?平时公鸡乱叫吗?所以诗人说……

2、出示后两句

(1)朗读后两句。

(2)公鸡叫,人们就知道天怎么了?就把门怎么了?

(3)大家知道农民伯伯很勤快,但公鸡比农民伯伯起得早,你们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

(引导学生体会公鸡的可爱、勤快。板书:勤快)

(4)指导朗读后两句。(读出勤快)

过渡:小朋友,我们感受公鸡的美丽、勤快,诗歌的优美,那是谁为我们画鸡?谁为我们写诗?

3、介绍唐寅。

四、创设平台,自我展现。

1、四人一小组朗诵诗歌,边读边配上动作。

2、上台展示。

五、拓展积累。

1、唐伯虎把这只大公鸡画得这么漂亮,古诗写得这么美,那你还搜集到哪些描写动物的古诗呢?指名回答。(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师展示收集的写动物的诗,集体朗读。

六、自学要求。

1、根据屏幕上的停顿提示,自由读诗歌,要求读通、读正确。

《画鸡》

(明)唐寅

头上/ 红冠/ 不用裁,

满身/ 雪白/ 走将来。

平生/ 不敢/ 轻言语,

一叫/ 千门/ 万户开。

2、注意红色的字的读音,把它们多读几遍。

七、总结全文。

1、你喜欢大公鸡吗?你想怎样夸夸这只大公鸡?

2、再读古诗,表达对公鸡喜爱之情。

2、自读诗歌。

画鸡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最少5个以上的字体。

2、顺畅地朗读古诗,进一步体会拼音识字的乐趣。

3、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学习公鸡勤劳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公鸡与人们的关系,并能学习公鸡勤劳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拼音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习拼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老师想和你们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称叫“我说你猜”,师说顺口溜,生接答出声母b p m f d t n l(师:6就像个—— 生接答:b b b)

2、出示拼音卡 j,再出示卡 ji,生齐读,师再出示“鸡”字,利用拼音读准“鸡”的读音,师生总结认字方法:拼拼音(师板书)

3、引出课题“画鸡”,生齐读课题,生说说你知道的公鸡是什么样子的?

二、新课

(1)、初读古诗

1、生自读古诗。要求把你不会读的字圈起来。

2、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解决问题,看看圈起来的字读什么。(师生一起总结认字方法:问)师板书。

3、听课文录音,学习朗读。(师生一起总结认字方法:听读识字)师板书。

4、抽生读古诗。(师生一起检测抽读同学的字音是否读准了)

(2)、学习字词

1、师范读古诗,要求生听清字音。

2、出示生词:雪白 满身 红冠 平生 走将来 千门万户

①小老师教读词语。

② 男女生合作读。

3、学习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①出示生字:画 鸡 雪 生 千 平 户 开

②先请小老师教读,再请生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学生1:

“平”字和我们学过的苹果的“苹”读音是一样的,只是比“苹”少了一个“草字头”。(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利用熟字对比记忆)

学生2:

我知道“千”字是“十”字头上加一撇。(师总结记忆生字的方法:熟字加一笔)

学生3:

我是这样记“鸡”的,左边一个“又”,右边一个“鸟”,合起来就是“鸡”了。(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加一加)

学生4:

“雪”字是由“雨”和倒着的“山”组成的,可以这样记:山上总是下雨,天气变冷了,雨就变成了雪花了。(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用会意字编故事)

③识字游戏:“好朋友再见”、“捉迷藏”

(好朋友再见:生读对黑板上的字卡宝宝,师就把字宝宝从黑板上取下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捉迷藏:师生一起把字宝宝送回古诗中,由老师随意读出本课生字,学生听到后迅速用笔在文中找到,并用圆圈圈出来。)

(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生翻开书,齐读古诗第一句。

①师: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的公鸡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回答,师板书(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②出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

③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公鸡?

生回答:漂亮的大公鸡、威武的大公鸡。(师板书)

师抽生读第一句,看看谁读出的大公鸡最漂亮,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句。

师:大公鸡除了漂亮,它还会喔喔叫呢?你们知道大公鸡都在什么时候叫吗?

生齐读第二句古诗。

师:是呀,天刚一亮,大公鸡就叫醒农民伯伯起床干活了,农民伯伯很勤劳,大公鸡起得比农民伯伯还要早,大公鸡勤劳吗?你喜欢这只勤劳的大公鸡吗?

师请喜欢这只公鸡的学生齐读古诗。

师:大公鸡除了叫醒农民伯伯,还会叫醒睡懒觉的小朋友呢,不信,你听——(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动画课件)

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生回答)

师总结:是呀,大公鸡天一亮就起床了,叫醒了睡懒觉的小朋友,帮助了他们,大公鸡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向大公鸡学习,每天早早起床不睡懒觉。

3、师生齐读古诗,会背的试着背一背。

三、巩固练习

( )( )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 )走将来。

( )( )( )敢轻言语,

一叫( )( )( )( )开。

四、板书设计

画鸡

漂亮

威武 (的)大公鸡   (人类的好朋友)

勤劳

画鸡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最少5个以上的字体。

2、顺畅地朗读古诗,进一步体会拼音识字的乐趣。

3、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学习公鸡勤劳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公鸡与人们的关系,并能学习公鸡勤劳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拼音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习拼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老师想和你们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称叫我说你猜,师说顺口溜,生接答出声母bpmfdtnl(师:6就像个生接答:bbb)

2、出示拼音卡j,再出示卡ji,生齐读,师再出示鸡字,利用拼音读准鸡的读音,师生总结认字方法:拼拼音(师板书)

3、引出课题画鸡,生齐读课题,生说说你知道的公鸡是什么样子的?

二、新课

(1)、初读古诗

1、生自读古诗。要求把你不会读的字圈起来。

2、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解决问题,看看圈起来的字读什么。(师生一起总结认字方法:问)师板书。

3、听课文录音,学习朗读。(师生一起总结认字方法:听读识字)师板书。

4、抽生读古诗。(师生一起检测抽读同学的字音是否读准了)

(2)、学习字词

1、师范读古诗,要求生听清字音。

2、出示生词:雪白满身红冠平生走将来千门万户

①小老师教读词语。

②男女生合作读。

3、学习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①出示生字:画鸡雪生千平户开

②先请小老师教读,再请生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学生1:

平字和我们学过的苹果的苹读音是一样的,只是比苹少了一个草字头。(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利用熟字对比记忆)

学生2:

我知道千字是十字头上加一撇。(师总结记忆生字的方法:熟字加一笔)

学生3:

我是这样记鸡的,左边一个又,右边一个鸟,合起来就是鸡了。(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加一加)

学生4:

雪字是由雨和倒着的山组成的,可以这样记:山上总是下雨,天气变冷了,雨就变成了雪花了。(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用会意字编故事)

③识字游戏:好朋友再见、捉迷藏

(好朋友再见:生读对黑板上的字卡宝宝,师就把字宝宝从黑板上取下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捉迷藏:师生一起把字宝宝送回古诗中,由老师随意读出本课生字,学生听到后迅速用笔在文中找到,并用圆圈圈出来。)

(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生翻开书,齐读古诗第一句。

①师: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的公鸡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回答,师板书(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②出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

③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公鸡?

生回答:漂亮的大公鸡、威武的大公鸡。(师板书)

师抽生读第一句,看看谁读出的大公鸡最漂亮,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句。

师:大公鸡除了漂亮,它还会喔喔叫呢?你们知道大公鸡都在什么时候叫吗?

生齐读第二句古诗。

师:是呀,天刚一亮,大公鸡就叫醒农民伯伯起床干活了,农民伯伯很勤劳,大公鸡起得比农民伯伯还要早,大公鸡勤劳吗?你喜欢这只勤劳的大公鸡吗?

师请喜欢这只公鸡的学生齐读古诗。

师:大公鸡除了叫醒农民伯伯,还会叫醒睡懒觉的小朋友呢,不信,你听(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动画课件)

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生回答)

师总结:是呀,大公鸡天一亮就起床了,叫醒了睡懒觉的小朋友,帮助了他们,大公鸡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向大公鸡学习,每天早早起床不睡懒觉。

3、师生齐读古诗,会背的试着背一背。

三、巩固练习

()()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走将来。

()()()敢轻言语,

一叫()()()()开。

四、板书设计

画鸡

漂亮

威武(的)大公鸡(人类的好朋友)

勤劳

教材分析:

《画鸡》是北师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单元字与拼音(二)中的一首古诗。这是明代唐寅的诗,诗人用笔墨画鸡,用诗歌赞美鸡,画与诗形成完美的整体。在学习这首古诗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拼读音节,通过反复地诵读,体会到拼音识字的乐趣,以及利用熟字巩固拼音的情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在教学识字时,不要脱离语境,孤立识字,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古诗过程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然后再认识单个的汉字。

学生分析:

在学习《画鸡》这首古诗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前8个单元的生字,有了一定的认字基础,并且学习了aoeiu6个单韵母,还学习了bpmfdtnl8个声母。所以,《画鸡》这首古诗中,头上、不用、红、雪白等生字学生已经认识了,本课的新生字画、鸡、户可以让学生用拼音来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教学时,就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到拼音识字的乐趣。

画鸡课件 篇6

教学要求:

1、技能目标:学会6个生字:平、生、千、门、万、户,认识笔画横折钩。

2、知识目标:会认6个生字:鸡、满、雪、轻、言、语。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古涛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要求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各6个。

教学准备:

生字卡,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物,创设情境

新课开始时,教师出示一只大公鸡,用逗趣的教学语言提问: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2)它有哪些生活习性呢?(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

(3)你们能把它画下来吗?(这样导入新课,真实具体,形象直观。)

二、简笔作画,激发兴趣

1、教师发给学生画有圆点虚线的公鸡轮廓图。

2、指导学生从公鸡的头、身、尾、脚沿虚线逐步添画。

3、教师启发渲染:你画的这只大公鸡好看吗?请你与古诗插图中的大公鸡比较一下,看哪一只公鸡画得好,好在哪里。

4、有位诗人叫唐寅,写了一首诗叫《画鸡》。这首诗写的就是同学们画的这只大公鸡,你们想学吗?

三、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汉字结构复杂,难学难记,因此,在识字教学时,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

例如:

1、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2、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3、数笔画。万: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横折钩,一共有三笔。

4、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5、找朋友。户:“尸”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户”字。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开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五、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

(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

(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

(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

(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七、回读古诗,完成作业

画只大公鸡,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在画的左上角题上《画鸡》这首诗,左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八、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1)教师在语文活动课教学时,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农民家中或养鸡场参观。

(2)读一读唐朝诗人崔道融的《鸡》,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选择一种动物,介绍它的样子。

画鸡课件 篇7

一、运用实物,创设情境

新课开始时,教师出示一只大公鸡,用逗趣的教学语言提问:(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2)它有哪些生活习性呢?(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3)你们能把它画下来吗?(这样导入新课,真实具体,形象直观。)

二、简笔作画,激发兴趣

1、教师发给学生画有圆点虚线的公鸡轮廓图。

2、指导学生从公鸡的头、身、尾、脚沿虚线逐步添画。

3、教师启发渲染:你画的这只大公鸡好看吗?请你与古诗插图中的大公鸡比较一下,看哪一只公鸡画得好,好在哪里。

4、有位诗人叫唐寅,写了一首诗叫《画鸡》。这首诗写的就是同学们画的这只大公鸡,你们想学吗?

三、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汉字结构复杂,难学难记,因此,在识字教学时,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

例如:1、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2、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3、数笔画。万: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横折钩,一共有三笔。

4、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5、找朋友。户:“尸”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户”字。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  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开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五、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   ,满身雪白。)

(1)出示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七、回读古诗,完成作业

1、按古诗原文填空。

不敢轻言细语,一叫        开。 大公鸡 样子颜色打鸣       2、画一只大公鸡,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在画的左上角题上《画鸡》这首诗,左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八、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1)教师在语文活动课教学时,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农民家中或养鸡场参观。(2)读一读唐朝诗人崔道融的《鸡》,帮助学生积累语言。(3)选择一种动物,介绍它的样子。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画鸡古诗 | 画鸡的古诗原文 | 画鸡的古诗翻译 | 画角课件
上一篇:最新下雨的时候日记 下一篇:小学四年级教学总结(集锦6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