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学校选修课程方案5篇#】订目标,做计划,大量的行动起来,通过方案我们可以理解到在某项工作里我们充当了什么角色,如果您需要关于“学校选修课程方案”相关的资料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分享让更多人受益!
学校选修课程方案【篇1】
根据《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以及省市教育部门关于普通高中学生选课的相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订《选修课方案》
一、开设方案依据:
1、《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根据《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每位高中学生必须在高中阶段在选修ⅠB的修习获得12个学分,方能毕业。
2、我校学生情况
杭州第九中学是一所省二级重点高中,学生生源处于中等水平。根据我校近几年来的高考上线情况,(例如20xx年高考我校第一批上线比率超过10%,前三批上线比率超过80%)估计我校大部分学生高考会报考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高考会报考第三类别,因此在制定高中新课程选修IB开设方案时,必须既考虑到报考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的同学,又兼顾到高考报考第三类别的同学的愿望和要求。
二、开设原则:
1、兼顾不同类别的原则
由于我校学生大部分学生高考会报考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高考会报考第三类别,因此在开设ⅠB选修课时,我校将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统筹兼顾,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实施方案,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模块。
2、文理适当分科原则
新课程标准实验使学校面临着教学模式、教师资源、学校设施等各个方面新的挑战,学校的资源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因此,在开设ⅠB选修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条件,以及实际的可操作性。因此,我校坚持文理适当分科原则。即文科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6门学科(共12个IB选修模块)中各选1个IB选修模块,理科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共12个IB选修模块)中各选1个IB选修模块。在修习完6个模块、拿到12个学分基础上,然后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再选修2—3个模块。
文科类:
理科类:
3、自愿选择和学校指导相结合原则
选课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做出选择,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但考虑到学生对可选择的模块缺乏相应的了解,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导师制”,发挥导师的作用,任课教师及导师在认真研究模块内容,学习难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了解模块的特点、适应人群,最后作出选择。
4、适度冗余原则
按照省教育厅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在选修IB中至少选修6个模块,每个模块学完36课时,每一模块通过学校考试合格获得2学分,共获得至少12个选修ⅠB学分。但是考虑到高考中选修学科不同模块试题难度的不平衡性,我们建议报考第一类别的学生应当在选修6个模块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2—3个模块,以便在高考应试时有选择的余地。报考第二和第三类别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模块进行选修。
三、开设时间:
杭州第九中学ⅠB选修模块,将安排在高二(下)和高三(上)分批选修,分三个阶段执行。
第一阶段:
注:每位同学只能选2个模块,不得多选或少选。第二阶段:
注:每位同学只能选4个模块,不能多选或少选。第三阶段:
四、ⅠB选修课表安排
高二(下)每周安排一个上午和一个下午进行选修IB教学,如周二下午、周五上午,初设想课表如下:
五、学生选课流程
(1)学习《IB选修课选课指导手册》和《IB选修课程设置说明》
(2)在导师的讲解后,了解各模块的内容、学习难易程度等
(3)结合自己的情况和兴趣爱好,填写《IB选课清单》
(4)教务处汇总学生的选课清单,统计各模块选课人数,去掉不足开班人数的模块(不到30人不开班),决定每个模块的教学班数目,搭配排定学校IB选修课表,反馈给学生。
(5)学生最后确认《IB选修课确认单》(必须经家长同意,并有家长和学生签字),做好个人日课表。
(6)各行政班班主任,备案每个学生在每节的去处(包括节次、教室、哪几位同学,任课教师等信息)
学校选修课程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教育活动安排
1、保护花草树木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我给小树写首诗”活动。
(3)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5)各班开展“种植区”的实践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四项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做好定期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工作。(调查表各班根据班情自制)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学校。(学校根据种植实践区情况,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评比。)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四、总结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根据总结情况,学校处评选“孟海劳动好少年”。
学校选修课程方案【篇3】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大自然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城市小学所没有的素材:树叶、庄稼、小河、簇膝而谈的人群、袅袅升起的炊烟,都是我们农村特有的题材。因而我们把《可爱的家乡》定为校本课程的题目,让学生用画笔,用树叶,用相机把心目中那个美丽、富饶、纯真的乡村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既满足了校本课程的需要,又解决了学校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弥补了农村小学美育教育的不足。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区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该课程的研究,落实一种民主、开放、沟通、合作的新的校本课程理念,使每个年级、相关教研组和参与教师都有权利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在与实施情景的互动中不断创新、改进、修正、完善校本课程系列内容,促进农村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
2、结合学校地处农村、教师多出于农村、学生几乎全为农村的实际,结合农村学校、农村社会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与特色自下而上地结合学校课程开发实践,引导教师出谋划策,提供知识和经验,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远见,共同创建新课程改革试验背景下农村学校九年一贯、中小学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发展远景,把教师、家长和学生作为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主体,推动农村社会、农村学校、农村文化的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甚至政治文明的新人,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蓄积学校的发展潜力,开发特色教育和优质教育,进而实现相关理论形成的目标。
3、站在教学科研的高度,倡行科研兴校的理念,在实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注重本地本校以及本校教师和学生等课程资源,减轻学校、学生、家长的负担,灵活多样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多样性与特色性的整合,增强学校的创造性,增强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的主人翁意识,在各个阶段的开发和实施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为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为农村相类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促进校与校的交流和共同提高,为农村学校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提供实际的借鉴。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研究,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针对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素质,使学校所有开发的校本课程得以顺利实施和发展,为学校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动力,在教师中树立课程教学创新、整合的思想,为保证课程试验向纵深发展提供策略,为切实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作出探索。
5、开展校本课教研,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营造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的氛围,并请专家、上级教研部门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加强校本课程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质量。提升校本课程系列课题研究的水平、层次和绩效。丰富校本课程系列,构建校本课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在实施中对校本课程根据本校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课程种类的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实际的需要,始终保持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课程开发之前,学校、教师应充分调查学生所需与所求,学生最希望知道的、但又普遍缺乏的知识,往往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好素材。只有切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才能得到学生足够的关心和重视,也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这样,校本课程也成了很好的德育素材,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倘若不经调研,学校自行开发“唯师是从”的校本课程,很容易导致脱离学生实际,这样的课程,不仅不能承担起教育的功能,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
2、以实践为本。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是现行中小学课程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多少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是在“无趣”中学习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级课程的有益补充,如果也是这样一幅模样,效果可想而知。应该说,校本课程是最容易开出新意的课程,因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实践性。让学生有足够实践的机会,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调研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实践为本,还体现在,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实践性的课程资源,如校内的图书馆资源,校外的田野,村庄工厂等社会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博物馆、工厂、社区去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3、以实际为本。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层次,注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一刀切,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本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找准这些实际,就是校本课程的最佳切入点。以我校为例,地处偏远农村,有着广阔的田野,漂亮的村庄,渔塘,工厂,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调查,寻找美的元素,让学生更加真切地去感受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寻找了很多的资料,充实了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也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建设。
结合本校实际,课程门类主要是艺术门类,安排有农村为题材的,绘画及手抄报设计课,剪纸课,树叶帖画课,摄影课四大课型。其中一、二年级以绘画为主,用画笔描绘他们心中的家乡;三至六年级分为手抄报设计,树叶贴画,和摄影,让学生不但能用笔也能自己搜集素材,去发现美创造美,摄影受到条件限制,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需要家长共同开创。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12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A、 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 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 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六、管理与评价
1、组织管理。组长:何广贵(校长),副组长:范跃鹏(教导主任)、杨利春(德育主任)、周玉华(教研组长)、武晓艳(教研组长),成员:各班班主任。
2、制度管理。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A、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B、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C、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
D、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E、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审议。讨论确定该门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方法进行探究,对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方法等进行调整。
F、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二)、校本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A、每学期第一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务处。
B、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小结等。
(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三)、校本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A、校教学部门负责学校校本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B、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C、教师应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D、教师在校本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评价。
E、成立校本课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F、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经验。
G、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
H、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制度
A、校本课程课堂评价参照河西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施。
B、任校本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C、校本课程实施小组成员每月要对任教校本课的教师活动设计方案,校本课等进行综合评价,与月常规评比挂钩。
D、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定期对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不断修定完善评价方案。
E、每学年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校本课程进行积效评估,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正式教材。
学校选修课程方案【篇4】
根据教育部教基[20xx]7号文件和《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安排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我校的教学工作实际,决定从20xx年秋季开始,在全校全面开设选修课程,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培育学生特长,增强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二、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实施原则
1、“三定”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编成教学班,教师按教学班授课,学校指定教学班班主任负责管理;
2、“三性”原则。趣味性:要能结合贵州遵义的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要能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能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性:强调学生要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自己动手,自我总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性:选修课的科目将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方方面面。
3、“三管”原则。由课程领导小组统一安排,教务处、年级组具体实施,教学班班主任、授课教师、学生干部共同管理。
四、职责划分
课程领导组负责课程方案的设计和组织协调。课程办公室负责教师选聘、课程编排、场地落实、教学评价、工作量计算。教务处、年级组负责学生的选课指导、学生选课的录入、学生编班、学分认定,并负责向办公室收集、反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政教处负责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总务处、信息中心负责提供授课期间的教学设施,配备必要的教学用品,做好教学保障工作。各职能部门及教研组还要积极推荐教师,参与教学管理,要创造条件,开设具有遵义县第一中学特色和学科特点的校本课程。
五、课程安排
1、授课时间定在每周周三、周四、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后,各安排一大节课,每一大节课45分钟。
3、授课地点为各年级教室、学校景观花园、学校操场、各功能室(详细安排见选修课课程安排表)。
六、课程内容
选修课分两大类:选修课(I类)、选修课(II类)。兴趣类选修课将分别围绕科技知识教育、人文知识教育、艺体能力培养、身体素质强化等方面来开设,可包括: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操作、趣味活动、专题讲座等;学科类选修课将分别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补差、提优来展开,可包括:文化课提高班、文化课基础班、学科知识拓展班。活动课具体内容由主持人确定,但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
七、操作程序
(一)宣传发动阶段
自上而下分层级进行宣传,统一思想认识,让组织者、班主任、指导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都能认识到开设选修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准备阶段
1、选取教材和编写校本教材,制定课程设置方案。以教研组为单位编写校本教材,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
2、选聘选修课指导教师,颁发聘书。学校将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及本校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3、确定各选修课的报名人数、选修课的活动地点;制定选修课学生选课表。
4、组织学生选课。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课。每个学生都要选两门选修课,选修一门学科类选修课和一门兴趣类选修课。
附:遵义县第一中学选修课学生选课表
5、选修课每班要有30人以上。少于30人选择的课程将于相近课程合并,组成综合课程。没有学生选择的课程将暂不开设。
6、结合学生选课情况,课程办公室与教务处、年级组进行协调,编排选修课班级,编制选修课课表;
7、聘任教学班班主任;成立选修课活动社,选聘活动社学生干部。
(三)实施阶段
1、组织学生按课程表上课;
2、检查、记录教师实际授课情况;
3、收集教师讲稿;
(四)评价阶段
每学期末,进行学生学分认定和教师教学评价工作,将评选出受欢迎的课程、受欢迎的教师以及优秀成果和先进班级等。
(五)成果展示和表彰阶段
展示优秀成果,对获奖班级、教师、学生颁发证书和奖品。
八、课程管理
1、教务处、年级组委托专人对选课进行管理。年级组打印各教学班学生花名册。
2、教学班班主任任命教学班班长。每节课由教学班班主任点名,课后班长将出勤情况报活动社管理干部,活动社管理干部统计好后上报课程办公室。学生出勤情况将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3、选修课是校本课程(选修II)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选修课修完合格,将获得6个必修学分(每学期2个必修学分)。
4、选修课领导小组将对各班级选修活动课的组织情况和参与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将记入班级评估中。
九、教师待遇
1、本校教师按课时计入工作量。
2、校外聘请人员按照职称、级别给予报酬。
十、说明
1、今后其它年级选修课开设可比照此方案实施;
2、本方案解释权在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学校选修课程方案【篇5】
高中阶段是学生认识自我、形成专业兴趣与职业倾向的关键时期。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目的是通过“做中学”,转换育人模式,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对今后所学专业或从事职业的认识与体验,为形成专业兴趣与职业取向奠定基础;通过生活技能学习,增强生活情趣与生活能力,提升生活品质。
一、主要内容
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主要包括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地方经济技术等课程。
(1)生活技能课程主要是指家政、理财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处理生活事务的各种技能,以培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能力。
(2)职业技术课程主要是指面向社会的职业课程、面向高校的专业课程,以及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拓展性应用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专业倾向,为适应社会和大学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3)地方经济技术课程主要是指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各种特色经济技术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的热情,传承地方传统经济和传统工艺,并在传承中实现创新发展。
二、课程开发
充分利用校园内10亩劳动实践基地,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创办“罗山农庄”,由生物组教师开发食用菌栽培、花卉养护、生物无土栽培、家禽养殖、蔬菜种植、生态养殖6个模块的课程;利用我校信息技术、化学、政治教师的力量,开发网页制作、动漫制作、健康营养基础、食品添加剂分析、投资与理财、职业生涯规划、演讲艺术7个模块的课程;与湾龙职业高中合作,开发装璜设计、计算机维修与应用、电子商务3个模块的课程。
三、课程开设和管理
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开设如下:
模块与学分
模块1:食用菌栽培
模块2:花卉养护
模块3:生物无土栽培
模块4:家禽养殖
模块5:蔬菜种植
模块6:生态养殖
模块7:网页制作
模块8:动漫制作
模块9:健康营养基础
模块10:食品添加剂分析
模块11:投资与理财
模块12:职业生涯规划
模块13:演讲艺术
每学期任选2个模块,获2个学分;4个学期选修8个学分
以上模块开设由学生自主选课,实行走班上课。与湾龙职业高中合作的课程,二次开发其已有的课程,聘请职高的教师来校授课。依托现代网络技术,由学生自主选择网络选课并实行网络平台管理。学校允许学生到中等职业学校、高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选修职业技能类课程。
四、学分认定
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时间不少于规定时间的2/3、学习过程表现良好、参加考试(考查)合格,即可提出申请,经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后取得学分。
学生参加经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认可的高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选修职业技能类课程,可向学校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评审通过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分。
学生获得初级、中级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经市、县(市、区)教育局相关部门认定后,可分别获得2或4学分。同一项目,有多级证书的,以最高级别计分,不重复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