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篇1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在现实意义上更具有科学性,因为他们参与了实践,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吸收了前人有意义的理论,创立了科学的唯物辨证法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在现实意义上更具有科学性,因为他们参与了实践,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吸收了前人有意义的理论,创立了科学的唯物辨证法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第一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然而,随着客观现实的变化,它仍然需要改变。在这里,他还揭示了学习这本书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从发展和联系的角度看待问题。其次,要建立创新的思维逻辑,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学好哲学,帮助我们学习其他科学,提高人的素质。
方法是多多投入实践。
2。最重要的一章是第二章和第三章。作者阐述了他的新唯物辩证法。
物质:他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精神对物质有反应,物质一直在运动和发展,我们称相对静止和变化不明显的东西为静止,它只是相对静止。他认为所有物质之间都有统一、斗争、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联系: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存在联系的,联系有多样性,我们看待事物的发展的发展的时候要用联系的问题看待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就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也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延伸的过程,联系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区别。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的概念:
他阐明了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之间的定义就是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把事物独立看待,即使形而上学,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把事物看作混沌的状态旧叫相对主义,两个之间都是片面的看待问题。
怎样看待问题:我们要整体的看待问题,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但是单纯的部分相家就不是组成整体的,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协作达到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才能达到。他还阐述了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关系。一切都有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决定事物的变化,偶然性决定事物的变化。偶然性只是事物的导火索,二者相互转化。
他还说,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毛泽东说,我们要同实践相结合,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认识和实践
我们要具体的了解认识,关键的就是认识本质,本事的认为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的真正内在的东西,它不以形式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形式上,更要注重内在的的东西,比如说怎样审查一个女孩子美不美,我认为要主张从形式和内在方面来看待,形式就是外表美,内在的美大多数包括:内在的素质,性格,文化等等,我还认为认识和实践关系很大,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动力就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认识的辨证过程:认识的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辨证的理解认识的过程,认识可能是从部分到整体,也可能是从形式认识到本质,还有可能从片面认识到全面,反正认识也是一个过程他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
实践:实践有多种,如实验、社会实践等。实践具有客观性、主动性和历史的社会性。实践的功能是识别理论的真理,从而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层次,并以循环的方式指导实践。所以实践和认识可以说是孪生兄弟,所以实践实践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人类的社会
(1)社会存在和发展
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发展的产物就是社会,社会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如果人离开了社会,人已经不会再是“人”,马克思阐明了人口对人的影响因素,人在生产中是一个必不缺少的因素,人又是自然界的主宰,所以人口的稠密将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因素,只有劳动力和生产量完美的结合才能适合国家的发展,依照我国来看,因为人口大量增多,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相比我们同等大国来看我们存在着差距。
(2)社会的基本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人分为几个不同阶级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体制社会几个阶段,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多民族政党,我们长期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民主和自由,维护公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社会生产结构: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劳动是指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条件。劳动包括两个因素:体力和智力。
社会每时每刻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我们的制度也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有一天我们会傲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上。
(3)社会的动力
我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就在于人们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人们为了时间更快的满足欲望的需求,必须每时每刻的劳动着,资本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继而更好的剥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也要提高效率,延长时间的劳动着,所以无形中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动力。也有一些历史人物对社会有着无形的精神指引,有助于人们避免走弯路和社会发展。但是人民群众在发展中还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的不断发展,才能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注入活力。科学可以使人们明确自己的方向,加强社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使人们更快地交流与合作。例如,在清末,如果没有外来入侵,清政府就不会明白民族灭亡的压迫感。只有这样,封建社会的矛盾才会加速,中国才会走向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社会。
(4)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也像种种事物一样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社会进步不是一味的进步,中间免不了曲折性和,出现复杂的情况,它的进步是总趋势。马克思认为资产主义社会所谓的自由平等是只是资产阶级拥有的,“虽然他们拥有着比我们富裕的生活,但是从精神生活来看,它们是腐朽的。”这句话很不好,它自己说一切物质第一性,现在他反求精神生活的好与坏,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普遍比没有西方国家和美国富裕,精神上也没有它所说的好,不行就是不行,落后就要挨打,现在中国还保持“比别人好”风格早晚就要完蛋!
哲学是一门科学,不是为共产党服务的宣传册。
社会的发展无疑是现阶段人的发展。人首先要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表现自己的价值观,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领时代前进,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总之,全面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篇2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这就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他们开始采取各种形式的反抗和斗争,但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这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通过革命的实践和孜孜不倦的理论研究,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从而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也就是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一切是物都有其自身的运动和发展规律。人们应该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也同自然界一样,有着自身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等一系列规律。
第四: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
第五,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将逐渐衰落并被新社会所取代的过程。它还告诉我们如何理解、面对和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最高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的综合理论。
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作为行动的指南,自觉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篇3
初看到这本书时,顿时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深遂、道理之博大精深,需要一定的“修炼”才能真正的读下去。我之所以来读这本书,是因为它来自每周五个下午的例行学习。王向明教授的深入朴素的讲解,加上生动的实例,使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班后,我找到这本书读。下面,我仅对书中的部分章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不顾中国具体国情,盲目发展。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不断结合的的历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蕴含”在党的“结合”思想之中。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有三点: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理论和实践经验相对缺乏。遵义会议后,革命才绕道而行,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在第一次飞跃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第二次飞跃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这三点内涵同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和中国的文化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解决实际问题,用实际成果检验。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创造性地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作出合理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决定了我们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很长很长的时间,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与时俱进,我们作为当代发展中的个体,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首先要认识自已,认清自已的工作、生活,其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当下社会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国内国际形势,能够客观的分析,进而做出理性的判断。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在个人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所在。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篇4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它源于特定时代而又超越时代,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宛如一把“万能钥匙”,但如果没有“锁”它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锁”就是问题,存在于实践中,存在于各门学科中。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开锁”,而不是仅仅把“万能钥匙”放在手中把玩。
第一,马克思主义客观真实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认识基础上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神奇”不仅体现在它能帮助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而且还能指导人们改变世界。
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力之大还取决于它是真正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篇5
近日研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本书,颇有小感,使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在学业上给了我很好的帮助,同时对我的科学观,人生观,价值观定位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马克思没有创立完整的辩证法理论,马克思的辩证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哈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没有写过专门论述辩证法的书,或许马克思认为,有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没有必要再去创立一个新的独立的辩证法学说。然而诚如黑格尔辩证法所言,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作了“扬弃”,作了修正。
正如他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说的:“我的辩证方法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他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人脑的活动过程,即他以‘理念’的名义而且甚至把它转化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世界的创造主,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念’的外部的现象形式。
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人的头脑所反映的并变成思维形式的物质世界。”也就是说,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根本不同的一点是:在黑格尔看来,自然界的辩证法是从属于精神的普遍中介的;马克思认为,任何对自然的辩证认识都要服从历史实践的辩证法,即人与自然的辩证法。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们需要吃东西。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吃多少都是偶然的。
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我们今天起床发现路是湿的。我们推测昨晚可能下雨了,但可能是人(不小心)浇的;如果昨晚下大雨的话,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道路会湿的。
我们习惯于找出一件事的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出最后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性是不可避免的,必然性本身就是偶然性。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是绝对必然的。”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
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思想给人一宿命论的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
历史必然性的陈述往往引起人们的反感,因为必然性忽略了个体的行为和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一种后现代主义思潮。人类已经开始从一个狭窄的个人空间走向一个彼此交流更频繁的信息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
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人们仍然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并不多,那么生活怎么可能有意义呢?
(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相信这世上必然发生的事,因为这是虚假的,是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在高中哲学部分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于辩证法的概念就是从那里得到的,但我一直有疑问,这个疑问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黑格尔,逻辑学,精神现象学,什么的,得到一个发展的概念,或者说概念的运动,但在逻辑学里,其体系又否定了个人的自由活动,而表现出,似乎在黑格尔的逻辑学那里,一切都研究完了,你只能照着他的做,就是这么一种感觉。到这个时候再回过头了看马克思所谓的人的感性活动,才理解了马克思所谓的辩证法不是别的,就是这个实践,这个人的对象性活动。
意识与物质的对立统一是一种错误的幻觉,对立是错误的对立。意识和物质的统一是什么?不是别的,就是“人”这个孤零零的概念。笛卡尔以来的理性主义,对黑格尔来说是一个高地和终点,它永远解决不了自身的矛盾。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是人为的、现今尚无法完全突破的对立,但是因为人具有意识和认知能力,某种程度上,二者又可以统一;因为意识永远是人的意识,而不是石头或泥的意识;物质一直是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说白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的感性活动是人与其活动对象的统一。除了人类的活动之外,这种统一与自然没有人和联系。并且在这个统一体里,人和他的对象以及这个统一体都一刻不停地同时处在变动中,人的活动作用于对象,使对象发生变动,同时人的活动也随着对象的改变而变化,人、对象以及人的活动都处在一种变动的关系中,因此人和对象就不是准确地一致关系,而是只能在一个范围里大体相符,但这个范围随着这个统一体的发展,也是不断变化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两句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为什么前面要加上“现实性”三个字?“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什么是人的现实性的活动?
其实这是人对自然界的活动。这种社会关系必然具有这种现实性,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否则,它将会倒意识和精神的抽象。
”举一个例子,从《国富论》里的货币说起。交换脱离了物质直接交换的阶段以后,开始以媒介物做中介进行交换。媒介物的选择,刚开始是笨重的其他日用品,但不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金属因其不易磨损和可分性使用方便,因而选择金属作为货币;金属在日常使用中,程中麻烦,所以硬币、硬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或故意减轻重量,所以法国硬币。
在这一个历史过程中,因人和货币这个对象始终处在一个变动的关系中,并因为人的活动而互相作用和影响,两个方面都不断在变化。
感知,或认识,其对象不是别的,就是体现在自然那里的人自己的活动,所谓的认识自己,就是认识自己的行动。感知,就是人的活动的理论化,可描述,从而可遵守执行,从而可不断完善。所谓真理,就是不断改进人们自己的行为,因为辩证法就是真理,辩证法就是人的感性活动。
以上只是自己的从书中体会到的一点心得,让我理解了马克思辩证法的一些皮毛,感到马克思的伟大,不仅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更不是一些空洞虚无的“哲学”,它确实是从我们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真正的真理,真正能让我们理解我们自身存在价值的值得挖掘的一座宝藏。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篇6
第一类是从外延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列宁曾经从这个意义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他们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意和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国情的特点而创立的新理论。列宁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这个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二是从内涵的角度,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作出了不同的界定。第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世界观体系;第二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第三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第四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第五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应该说,五种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界定都有其合理的一面,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本质,但是任何一种界定都是对另一种界定的否定,都带有片面性,从而也就难以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我个人同意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是一个整体,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部件是一整块钢。割断任何一部分都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
尽管人们对列宁的这一说法有一些不同看法,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内容的确还包含许多丰富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说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篇7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旗帜,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学习之余,我抽空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确实受益匪浅。我深深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这对我们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现实意义,因为他们参与了实践,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吸收了前人有意义的理论,建立了科学的唯物辨证法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在第一章中具体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但随着客观现实的变化,这一部分也会发生变化。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从发展和联系的角度看待问题;其次,要树立创新的思维逻辑,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学好其他科学,提高我们的素质。
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实践的投入,从实践中理解理论,用理论指到实践。
然后,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作者阐述了他的新唯物辩证法。
他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精神对物质有反应。物质一直在运动和发展。我们称那些相对静止且没有明显变化的事物为静止的。它们只是相对静止的。他认为所有物质之间都有统一、斗争、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存在联系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为了事物的发展,我们需要把它们联系起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知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延伸的过程。这种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区别。另外,我们需从整体上看待问题。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但一个简单的部分关系不是由整体组成的。只有个部分相互配合,才能达到统一、有机的整体。
作者还阐述了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一切都有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决定事物的变化,偶然性决定事物的变化。偶然性只是事物的导火索,二者相互转化。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我们要具体的了解认识,关键的就是认识本质。事物之间存在的真正内在的东西,它不以形式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形式上,更要注重内在的的东西,比如说怎样审查一个女孩子美不美,我认为要主张从形式和内在方面来看待,形式就是外表美,内在的美大多数包括:内在的素质,性格,文化等等。
我也认为知识和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实践对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解的动机事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认识的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辨证的理解认识的过程,认识可能是从部分到整体,也可能是从形式认识到本质,还有可能从片面认识到全面,反正认识也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实践包括很多种,比如有实验,社会实践等等。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历史社会性。实践的功能是识别理论的真伪,从而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循环地指导实践。
所以实践和知识可以说是孪生兄弟,所以实践实践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发展的产物就是社会,社会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如果人离开了社会,人已经不会再是“人”。马克思阐明了人口对人的影响因素。人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人是自然的主人。因此,人口密度将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因素。只有劳动力和生产的完美结合才能适应一个国家的发展。我国认为,由于人口的大量增长,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与其他大国相比,存在着差距。
社会每时每刻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我们的制度也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有一天我们会傲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上。
我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就在于人们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人们为了时间更快的满足欲望的需求,必须每时每刻的劳动着,资本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继而更好的剥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也要提高效率,延长时间的劳动着,所以无形中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动力。也有一些历史人物对社会有着无形的精神指引,有助于人们避免走弯路和社会发展。但是人民群众在发展中还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的不断发展,才能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注入活力。科学可以使人们明确自己的方向,加强社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使人们更快地交流与合作。交流也给社会带来动力。
社会也像种种事物一样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社会进步不是一味的进步,中间免不了曲折性和,出现复杂的情况,它的进步是总趋势。社会的发展无疑是现阶段人的发展。人首先要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表现自己的价值观,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以上是我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点所得和感受,我觉得作为大学生,都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篇8
1) 宗教是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幻想的颠倒的反映。
2) 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
3) 把所谓的分配看做事物的本质并重点放在它上面,那也是根本的错误的。
4) 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5) 报刊是促进人民的文化和智育发展的强大杠杆。
6) 历史认不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
7) 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有效的。只有东方的佛教徒和希腊人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
8)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9) 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
10)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11) 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中。
12) 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13) 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14)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15)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的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
16) 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
17)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这和一定量劳动所推动的生产资料成正比。
18) 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19) 愚蠢庸俗、斤斤计较、贪图私利的人总是看到自以为吃亏的事情。
20) 任它斗转星移,天旋地转,你永远是我一生一世的妻子,任世人怀着敌意对我诽谤伤害,只要你属于我,他们终将成为手下败将。只要你不会犹豫动摇,畏缩不前,你那纯洁的心灵不会因害怕而震颤。我们的爱情终究会水到渠成,一时的痛苦便如转瞬即逝的云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
21) 诚然,世间上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处邹纹,都能引起我的生命中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
22) 让死人去埋葬和痛哭自己的尸体吧。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
23)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24)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25) 谁要是为名利的恶魔所诱惑,他就不能保持理智,就会依照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引给他的方向扑去。
26) 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薛甚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
27) 被名利迷住了心窍的人理性是无法加以约束的。于是他一头栽进不可抗拒的欲念召唤他去的地方,他的职业已不再是他自己选择的,而是由偶然机会和假象去决定的了。
28)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
29) 没有义务的地方,就没有权利。
30) 只有在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在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住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